欢迎访问灯榜文库!投稿QQ:511112889

王传福创业故事分享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王传福的创业故事,是什么成就了王传福的创业神话,使之成为商界奇才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一些关于王传福创业故事的文章,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王传福的第一桶金励志故事

王传福

年龄:43岁

创业时间:1995年创立比亚迪

第一桶金:镍镉电池

发展企业与人生成长都像爬大山,找山寻路是种学习过程,从中学习笃定、冷静,及如何从慌乱中找到生机。

王传福:“半自动半人工”树优势

从不名一文的农家子弟到身家亿万的集团公司总裁,从26岁的国家级高级工程师、副教授到“电池大王”。王传福仍在寻找着改写历史的可能性,几年前进入了汽车领域。

王传福出生在安徽无为县一户再寻常不过的农民家庭,然而读初中时家里发生的变故,让他经受了心灵的创伤并从此沉默寡言。为了忘掉痛苦,年纪尚小的王传福便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苦读,形成了坚强忍耐的性格。他坚信,只要灵魂不屈,自己一定会走出一条康庄大道。

从中南工业大学冶金物理化学系毕业后,21岁的王传福进入北京有色金属研究院攻读研究生,把全部的精力投入到电池研究中去。5年后,王传福被破格委以研究院301室副主任一职。此时,一个促使他从专家向企业家转变的机遇从天而降。1993年,研究院在深圳成立比格电池有限公司,因为和王传福的研究领域密切相关,他顺理成章成为公司总经理。

当时,国内电池产业随着移动电话的“井喷”方兴未艾,一部普通“大哥大”动辄数万,一块电池卖到数百元。南下“主政”的王传福很兴奋,准备大干一场。试水两年但成效甚微的王传福在1995年决定辞职单干,向表哥吕向阳借了250万元后,领着20个人在深圳莲塘的旧车间敲敲打打,成立了比亚迪。

对于动辄千万元的生产线,王传福只能望而兴叹,他干脆凭借技术,自己动手做关键设备,然后把生产线分解成一个个可以人工完成的工序,这种“半自动化半人工”生产线所具备的成本优势成为他日后商战中无往不利的“尚方宝剑”。比亚迪很快打开了低端市场,成立当年就成功卖出了3,000万块镍镉电池。

比亚迪王传福的成长经历和创业故事

很多人对王传福并不陌生,王传福2003年进入汽车行业,现为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1211.HK)董事局主席兼总裁、比亚迪电子(国际)有限公司主席。2002年首次进入了《福布斯》杂志推出的“2002年中国富豪榜”;2010年5月14日,“2010新财富500富人榜”,以343.3亿元资产排名第四位。从昔日的电池大王到今日的汽车大亨,王传福的创业经历吸引了很多人的关注。王传福出身贫寒,他的成长道路充满艰辛,却同时磨练了他的坚韧意志。他的那种韧劲,那种狂性,让一般的企业家难以望其项背,更是80后创业者学习的榜样。

本来想把这篇文章放到80后创业故事栏目,但是王传福又是一名典型的60后,干脆放到名人故事栏目算了,一起来看看王传福的成长经历和创业故事:

冒险创业最年轻的处长搞单干

1966年2月15日,王传福出生在安徽无为县一户再寻常不过的农民家庭,在父母的关爱下度过了无忧无虑的童年。然而,在他读初中时家里发生的变故,让他经受了心灵的创伤并从此沉默寡言。为了忘掉痛苦,年纪尚小的王传福便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苦读,形成了坚强忍耐的性格。他相信,没有比脚更高的山,没有比脚更远的路;他坚信,只要灵魂不屈,自己一定会走出一条康庄大道。

1987年7月,21岁的王传福从中南工业大学冶金物理化学系毕业进入北京有色金属研究院。在研究生期间,他更加刻苦,把全部的精力投入到电池研究中去。人们常说,有志者,事竟成。仅仅过了5年的时间,26岁的王传福被破格委以研究院301室副主任的重任,成为当时全国最年轻的处长。而更让他意想不到的是,一个促使他从专家向企业家转变的机遇从天而降。1993年,研究院在深圳成立比格电池有限公司,由于和王传福的研究领域密切相关,王传福顺理成章成为公司总经理。

在有了一定的企业经营和电池生产的实际经验后,王传福发现,作为自己研究领域之一的电池行业里,要花2万-3万元才能买到一部大哥大,国内电池产业随着移动电话的“井喷”方兴未艾。作为研究方面的专家,眼光敏锐独到的王传福心动眼热,他坚信,技术不是什么问题,只要能够上规模,就能干出大事业。于是,他作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脱离比格电池有限公司单干。脱离具有强大背景的比格电池有限公司,辞去已有的总经理职务,这在一般人看来太冒险。但王传福相信一点:最灿烂的风景总在悬崖峭壁,富贵总在险境中凸现。1995年2月,深圳乍暖还寒,王传福向做投资管理的表哥吕向阳那里借了250万元钱,注册成立了比亚迪科技有限公司,领着20多个人在深圳莲塘的旧车间里扬帆起航了。

冲破牢笼“蚍蜉”撼动了大树

成立一个公司并不难,生产一个产品也不难,难的是如何将尽可能小的投入演变为尽可能大的产出。这就需要眼光,需要冒险。很多人创业失败不在于缺乏资金,而在于缺乏眼光和冒险精神。王传福拥有的最大的资本,就是战略眼光和冒险精神。

回想起当时的情形,王传福都有些不敢相信自己哪来这么大的勇气。在当时,日本充电电池一统天下,国内的厂家多是买来电芯搞组装,利润少,几乎没有竞争力。如何打开局面?经过认真思考,王传福决定依靠自身技术研究优势,从一开始就把目光投向技术含量最高、利润最丰厚的充电电池核心部件——电芯的生产。事实证明,王传福这一招可招是后发制人、一招致命的关键所在。

更让人们津津乐道的是,正在寻求快速发展之道的王传福在一份国际电池行业动态报告中发现,日本宣布本土将不再生产镍镉电池,而这势必会引发镍镉电池生产基地的国际大转移,王传福立即意识到这将为中国电池企业创造前所未有的黄金时机,于是决定马上涉足镍镉电池生产。

那时,日本的一条镍镉电池生产线需要几千万元投资,再加上日本禁止出口,王传福买不起也根本买不到这样的生产线。但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王传福是一个知道如何控制成本的“抠门”老板。根据企业的特点,他利用中国人力资源成本低的优势,决定自己动手建造一些关键设备,然后把生产线分解成一个个可以人工完成的工序,结果只花了100多万元人民币,就建成了一条日产4000个镍镉电池的生产线。

利用成本上的优势,通过一些代理商,比亚迪公司逐步打开了低端市场经过努力,比亚迪的总体成本比日本对手低了40%.为进驻高端市场,争取到大的行业用户和大额订单,王不断优化生产工艺、引进人才,并购进大批先进设备,集中精力搞研发,使电池品质稳步提升。王传福还经常出国参加国际电池展示会,直接与能下大订单的摩托罗拉等大客户接触。获得了客户的认可后,公司的订单源源不断。

1996年,比亚迪公司取代三洋成为台湾无绳电话制造商大霸的电池供应商。大霸是电信巨头朗讯的OEM,比亚迪公司因此成为朗讯的间接供应商。1997年,比亚迪公司镍镉电池销售量达到1.5亿块,排名上升到世界第四位。

王传福与巴菲特

王传福最为媒体所津津乐道的一件事,是“股神”巴菲特以战略投资者身份入股。2008年,巴菲特以18亿港元认购比亚迪10%的股份。在2009年的巴菲特股东大会上,巴菲特称王传福是“真正的明星”。

随着巴菲特的青睐,比亚迪的股价也一路飙升,从入股时的8港元左右上涨到2009年9月28日收盘价的61.85港币。亮丽的上升曲线让巴菲特赚的盆满钵满,更最终让王传福登上了首富宝座。

巴菲特认为王传福具备独特的管理运营能力,在他治下,比亚迪是个年轻而充满活力的创新型公司。早在2003年3月比亚迪刚进入汽车产业就成立了电动汽车研究部,并于2006年1月正式成立了电动汽车研究所,计划未来3年内投资10.2亿元,基于比亚迪汽车的现有基础和优势,建成电动汽车研发、测试中心和生产基地。

二次腾飞

“自主品牌不容易。”王传福表示,全球很多市场都有一定的保护行为,唯独中国没有。所有的汽车品牌都来到中国,不仅如此,所有品牌把它们的主力部队都调到了中国。很多品牌的主要利润来源是中国,而且协同他们的中国伙伴一起参与竞争。

王传福也坦言,“没有先进的技术,品质不够好,自主品牌是做不起来的。”据悉, 2013年比亚迪将推出3款新车,即配备夜视设备、超大触摸屏和500G硬盘的中级车思锐、配备1.5T发动机和电动机的双模混合动力汽车秦,以及一款比S6尺寸更大的SUV车型S7。

“我现在非常谨慎,非常保守,不想再来个三次腾飞,不想再掉下来。”王传福表示,他为2013年定的目标是50万辆, 这个目标与2012年的业绩比起来,增幅仅在10%左右,比起比亚迪以前的市场预测,已经颇为保守。

王传福表示,2013年,比亚迪将在三年调整收官的基础上进行二次腾飞。而腾飞的基础即是技术,“2013年我们在上海车展会发布一个世界级的技术,叫绿混技术。”

据悉,该技术的主要特点就是把现在使用的铅酸蓄电池替换为铁电池;延长电池寿命达到10年;将电池电压由现在的12伏提升至48伏;推广启停和制动回收技术等。“此外,我们在2014年北京车展还会发布一个更震撼的技术--顶级驱动技术,用四个轮边电机真正做到全球第一辆独立的四轮驱动。”

这将是一场时间与技术的赛跑。目前,合资企业正在进行车型及市场的下压,对比亚迪的生存环境已形成了严峻的挑战。王传福在技术方面的坚韧业界周知,但如果要直面合资产品施加的巨大压力,比亚迪仍需要加快在技术、品质等方面提升的脚步。

王传福回忆比亚迪创业艰辛史

8月26日,是深圳特区成立38年的日子。作为改革开放的桥头堡,深圳见证并代表了中国速度。在深圳的坪山区,27年前,那里曾经是一片荒芜之地,没有人会预料到,有一天坪山区会成为中国乃至全球新能源汽车的代名词——因为王传福所创立的比亚迪,在这里落脚,深圳已经成为全球新能源汽车的一张闪亮的名片。

“我们曾经想过要做大,但是没有想到能做到这么大。”回忆起23年前的创业,比亚迪董事长王传福感慨良多。2017年,比亚迪营收突破一千亿元,其新能源汽车全球销量第一。“当时只是想跳到体制外,‘铁饭碗’下成长的空间非常有限。”在一周前的一次采访中,王传福说,当年的创业梦想就是把公司做大,有一定的收入,当时有一些兄弟加入到公司来,都是打破了“铁饭碗”辞职来创业的,想的是赚得钱一辈子花不完,这一点现在实现了。

谈起比亚迪的成长,王传福将更多的因素归功于深圳市开放的政策和对创新的大力支持。作为一家典型的民营企业,比亚迪在深圳从零起步,没有背景也没有资源,“时代成就了我们。”王传福说。在深圳,这样的公司不胜枚举,包括华为、腾讯等。

“我们只是个普通人。比亚迪也是一样,改革开放给了我们机会,深圳给了我们机会,才能做到全球的销量冠军。”在一些时候,回想起当时的情形,王传福有些不敢相信自己哪来的这么大的勇气。“到现在我们还是从整个产业角度来考虑事情,以产业报国。”

1995年2月,王传福向其做投资管理的表哥借款250万元,注册成立了比亚迪科技公司,领着20多个人在深圳莲塘的旧车间里“扬帆起航”。现在,“木匠的儿子”王传福的创业故事已为多数人知晓。但很少人知道王传福在创业过程中的心路历程,事实上,直到2018年成为全球最大的充电电池制造商之前,在最初的13年中,王传福的创业之路走得相当辛苦,“初期真的是非常苦。”王传福说,“说起来都是泪,有些时候都要急哭了。”

在电池业务步入发展期之后,比亚迪对资金的渴望越来越大。“我们当时业务一年增长十倍,需要钱来扩大生产,但是在银行贷款不好贷。”王传福说。因为从银行方面来说,是不相信比亚迪的。怎么办?“当时订单飞来,但是我们的生产完全跟不上。”王传福说。后来,深圳市一位副市长亲自出面,协调解决了比亚迪的贷款问题,解决了资金的燃眉之急,促使比亚迪在之后的资金需求上得到了快速响应。

在这之后,比亚迪靠着以自主研发的设备和工艺,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竞争优势,一举打破了国外企业的垄断格局。比亚迪仅仅用了三年时间占据了全球近40%镍铬电池市场,到2008年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充电电池制造商。

比亚迪最开始是做电池还是手工式、作坊式的生产。有一次要用1.5吨的小卡车拖一个机器,过高速的时候有个弯道,车开快了,把机器甩了出去。那个机器要几万块钱,还是挺贵的,可能谁也没有想到,当时正是王传福和司机两个人把机器搬上车去。“我后来想这怎么搬得上去,想想这个事情还是很艰辛的。”王传福说。“当年机会很多,现在机会没有以前那么多了,但现在条件好了。”

另一件让王传福在企业发展中印象深刻的事,是比亚迪与日本索尼的官司。2005年,历时两年半之久的“比亚迪与索尼专利侵权战”宣布了结。针对索尼的第二次上诉,日本知识产权高等裁判所作出判决,维持日本特许厅之前作出的“索尼第2646657号专利无效”裁定。这意味着比亚迪赢得了胜利。

而在9个月前,比亚迪刚刚结束了其与日本三洋电机公司(以下简称“三洋”)之间长达三年的专利诉讼纠纷,双方选择妥协与和解。在电池、电机这两大领域,比亚迪战胜了全球最大的两个竞争对手。“当时的心情是很激动的。”王传福现在回忆起那个时候,都觉得自豪满满。“这个案例当年被写进了中国专利典型案例之中。”王传福说。他没有讲的是,如果这两次官司输掉,比亚迪将面临着灭顶之灾。

当记者反问王传福当时有没有“喜极而泣”的时候,王传福开怀大笑,未作答复。在那一年,比亚迪已经成长为我国最大的电池生产企业,并超越索尼,成为仅次于三洋的全球第二大二次电池生产商。仅在两年之后,比亚迪超越三洋,成为全球第一大电池商。这成为王传福至今都引以为傲的事情,而其后,关于电动车战略的成功,让王传福的“电动梦”有了更为确切的落点。

“七年前我们提出城市公交新能源化,没几个人相信。四年前,城市公交新能源化得到大面积推广,两年前成为国家战略。”王传福说。作为一个技术专家,王传福用大量的时间去讲述比亚迪在技术上的积累和优势,而这句话则成为王传福每次在对外交流时典型的“王氏开场白”。在比亚迪于2016年发布“云轨”项目之后,王传福的整个新能源出行体系已经完成闭环。“是选择做一个车轮上的城市,还是选择做一个轨道上的城市?”王传福说。

更早之前的2015年,比亚迪正式发布新能源汽车“7+4”全市场战略,“7”代表七大常规领域,即私家车、城市公交、出租车、道路客运、城市商品物流、城市建筑物流、环卫车;“4”代表四大特殊领域,即在仓储、矿山、机场、港口领域推出一批专用车产品。比亚迪将把中国道路交通领域所有用油的地方,全部替换掉。“用我们的利润和投资来构建一个大交通体系。”王传福表示。

在前不久对话SOHO中国有限公司董事会主席潘石屹之后,王传福又有了新思路。“怎么在设计上把轨道交通和建筑物融合在一起,构建可持续的城市化发展过程,否则城市化会进入一个死胡同。因此,我们想未来在轨道交通上和建筑融为一体,把城市化做得更持续、更绿色,让老百姓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能够实现,而不仅仅是一个口号。”王传福表示,比亚迪正在思考,未来是否可以将小区、住宅、医院用云轨串联起来。“接完孙子,下一站买完菜,然后下一站直接就回家。”王传福描绘道。


王传福创业故事相关文章:

43539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