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灯榜文库!投稿QQ:511112889

关于2021年自然资源资产管理和生态环境保护履职情况报告(5篇)

无敌客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第一篇:关于2021年自然资源资产管理和生态环境保护履职情况报告

关于2021年自然资源资产管理和生态环境保护履职情况报告范文

近年来,XX县委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市直有关部门的帮助指导下,全县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紧紧围绕改革发展稳定大局,不断加强自然资源资产管理,深入开展生态环境综合整治,扎实推进生态XX建设,推动自然资源资产和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取得了积极成效。

一、资源资产基本情况

根据XX县2018年土地利用变更调查数据,全县土地总面积xx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xx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37.68%;园地面积xx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1.25%;林地面积xx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34.99%;草地面积xx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15.59%;城镇村及工矿用地面积xx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5.54%;交通运输用地面积xx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1.87%;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面积xx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1.66%;其它土地面积xx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1.42%。XX县矿产资源丰富。截至目前,共发现各类矿产53种,矿床(矿点)400多处,探明储量并列入省储量表的主要矿种有煤炭、铁矿、锰矿、金矿、磷矿、硅灰石、高岭土、玻璃用石英岩、膨润土、珍珠岩、建筑石料用灰岩、建筑用石料(凝灰岩)、建筑用白云岩、砖瓦用粘土、玄武岩、萤石、花岗岩17种,产地350处。

二、履行自然资源资产管理和生态环境保护责任情况

(一)高度重视,深入贯彻落实生态文明建设决策部署。一是积极转变发展理念。按照“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将生态文明建设工作写入近年来历次党代会报告、县委全会报告和政府工作报告,采取有针对性举措予以推进。二是强化制度建设。依据国家和省市有关文件精神,2017—2019年,共出台12个有关生态环境方面文件,对我县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进行全方位部署、全社会发动、全领域治理。三是突出工作重点。突出大气污染治理,围绕扬尘污染、工业污染、燃煤锅炉等重点领域和行业,大力开展攻坚战;突出水污染治理,实施牤牛河城区段河道综合治理;突出土壤污染治理,强化对农药、化肥、除草剂等农用化学品管理;突出林业生态建设,积极创建省级森林城市,大力实施生态廊道、村镇绿化、防沙治沙等林业生态工程,打造天然环保屏障。四是强化责任落实。坚决履行主体责任,成立由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挂帅的生态环境保护工作领导小组,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工作,亲自督办中央环保督察和省市反馈的环保方面问题,全力补齐生态环境建设短板,确保自然资源资产管理和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取得扎实成效。

(二)依法行政,严格遵守自然资源资产管理和生态环境保护法律法规。一是严格遵守土地法律法规。严格执行《土地管理法》《矿产资源法》《耕地保护法》《矿产资源法实施细则》等法律法规,切实按照法律法规规定开展土地批、供、用和矿业权审批等各环节工作,确保自然资源资产管理工作依法依规开展,未出现违规征地、违规供地和违规批准设立矿业权等行为。二是严格遵守森林法律法规。严格执行《森林法》,重点整顿非法侵占林地行为,对全县矿山企业、农业及畜牧业项目和毁林开荒等占地情况进行排查摸底,建立翔实档案,随时对占地变化情况实行动态监测,发现违法占地行为及时查处。三是严格遵守环境保护法律法规。严格执行《环境保护法》,积极开展污染源日常环境监管执行双随机抽查工作,对50家企业进行双随机抽查,责令存在问题企业限期整改。扎实开展环境综合治理、小型屠宰场点环境污染治理、环境安全生产大排查大整治、膨润土企业治理、危化品企业检查等工作,严格督促企业按照法律法规进行生产。

(三)主动作为,全力推动自然资源资产管理和生态环境保护政策落实。一是强化耕地保护责任。认真执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矿产资源规划》和《土地整治规划》,严格用地准入和矿业权设置。逐级签订《耕地保护目标责任状》和《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责任状》,确保耕地保护责任目标和矿山地质环境治理责任严格落实。二是认真执行水资源管理制度。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坚决落实“三条红线”控制指标,有效控制水资源用水总量,加强节水型社会建设。编制完成《XX县河长制实施方案》和“一河一策”方案编制工作,确定各级河(段)长489人,设立河长制公示牌275个,严格落实河长责任。三是切实加强森林资源管理。实行采伐限额管理,加强木材采伐和经营加工、运输监管。严格审批征占林业用地手续,对违法占用林业用地行为进行依法查处。完善集体林产权制度配套改革,建立林业综合服务窗口,规范林地林木流转和经营活动。加强外来有害生物检疫防范和防治力度,有力减少检疫性森林病虫害对森林资源造成侵害。制定森林防火应急预案,建立森林防火机制,确保无森林火灾发生。四是严格生态环境保护。加强重点污染源企业日常监管监测,确保污染治理设施正常运转,污染物排放总量持续减少。不断改善生态环境,积极推进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示范村试点建设工作以及省级生态村创建工作。

(四)强化落实,顺利完成自然资源资产管理和生态环境保护目标任务。一是扎实开展地质环境治理工作。目前全县耕地保有量为xx公顷,基本农田面积xx公顷。2016年以来,共治理生产矿山9座,面积xx公顷,圆满完成了上级规定的目标任务。同时,扎实开展矿山环境恢复治理项目,目前正在实施XX公园第2地点滑坡地质灾害治理项目、1号矿山地质环境治理项目、2号矿山地质环境治理项目、3号矿山地质环境治理项目。2017年以来,治理证外废弃毛堆、采坑500余亩。二是严格水资源管理。近年来,全社会水资源、水生态、水环境保护意识大为增强,用水总量得到控制。2017年全县水资源用水量xx万立方米,万元GDP用水量下降率达到4%以上,2018年,全县用水量xx万立方米,万元GDP用水量下降率达4%以上。三是强化森林资源管理和保护。2017年以来,全县森林、林木采伐量控制在年采伐限额之内。2017年,共完成造林xx万亩,封山育林xx万亩。2018年,共完成造林xx万亩,封山育林xx万亩。2019年截至目前,共完成造林xx万亩,封山育林xx万亩。四是积极开展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严格控制污染物排放总量,全力推动高质量完成各项目标任务。2017年,完成10吨以上燃煤供暖锅炉提标改造10台,淘汰黄标车和老旧车辆1700台;环境空气指数二级和优于二级天数达320天,县域空气中可吸入颗粒物、二氧化硫浓度均有下降,符合国家二级标准要求。2018年,淘汰建成区10吨以下锅炉62台;大气四项主要污染物化学需氧量、氨氮、二氧化硫、氮氧化物较2015年分别下降467.6吨、23.14吨、432.69吨、539.91吨。2019年,确定8台特种设备目录范围内的承压燃煤锅炉为淘汰重点任务;大气四项主要污染物化学需氧量、氨氮、二氧化硫、氮氧化物较2015年分别下降8.1%、10%、12%、10%。

(五)主动担当,扎实履行自然资源资产管理和生态环境保护监督责任。一是严厉打击国土资源违法行为。不断加大执法监察巡查力度,严格执行《国土资源执法监察巡查工作实施方案》,严格落实国土资源协管员制度,对9个一级巡查区域进行重点巡查。扎实开展多次涉地涉矿违法违规行为专项整治行动,进一步规范全县用地、采矿行为,有效地遏制了土地矿业违法违规行为发生。2017、2018、2019年分别立案查处国土资源违法违规行为36件、39件、32件。二是严厉查处破坏森林资源行为。始终保持严打高压态势,重拳出击,依法严厉打击破坏森林资源等违法犯罪行为。2017、2018、2019年,县林业局林政稽查大队分别查处各类行政案件37起、30起、19起,形成了有力震慑,有效遏制了涉林违法犯罪行为的发生。三是加强环境监察执法力度。不断强化环境监管,严厉打击环境违规违法行为。2017年,全县共清理环保违规建设项目68个;开展打击危险废物环境违法犯罪专项行动,对12家企业下达责令整改决定。2018年,对环境违法行为实施行政处罚53件;严格日常环境监管,下达责改通知45份,核发排污许可证11家,责令停建并拆除水源地违建1家。2019年,对全县“散乱污”企业进行全面排查,采取“先停后治”原则,对工业园区11家陶瓷企业进行重点整治。

(六)严格程序,切实加强自然资源资产开发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相关资金项目监管。对自然资源开发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相关重大项目,工程开工前,均严格执行招投标制度。对项目施工实行全过程监督,严把工程质量关和工程竣工验收关。对于占用耕地的,严格按照《XX省人民政府关于征收耕地开垦费、土地复垦费和耕地闲置费的通知》要求,收取耕地开垦费。对于占用农用地和未利用地的,严格按照《财政部国土资源部中国人民银行关于调整新增建设用地土地有偿使用费政策等问题的通知》要求,收取新增建设用地使用费。同时,严格按照《土地复垦方案》规定标准,对到期不履行土地复垦义务的用地单位严格征收土地复垦费。此外,严格按照《矿产资源补偿费征收管理规定》和《矿产资源开采管理办法》规定标准,对矿山企业征收采矿权价款和采矿权使用费。

三、今后工作目标

尽管我们在自然资源资产管理和生态环境保护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但是与市委、市政府要求和全县人民期盼还有一定差距,自然资源资产管理和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还存在土地供需矛盾突出、水资源监控体系不健全、林地管理难度增加、环保压力增大等问题。今后,我们将重点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强化资源管护。严格落实耕地保护制度,妥善化解供需矛盾,扎实做好土地规划修编,严厉查处土地违法行为,推进土地节约集约利用。全面加强水资源管理,严格取水总量控制,建立健全水资源考核和监控体系,加强水资源日常监管。依法加强林地管理,加大乡土树种造林力度,杜绝超范围使用林地、未批先建等行为。

(二)强化污染治理。持续开展大气污染防治,围绕扬尘污染、工业污染、燃煤锅炉、加油站、黄标车、老旧车等重点领域和行业,深化大气污染专项治理。打响水污染治理攻坚战,突出抓好重点流域、重点行业、重点企业水污染治理。不断完善城区污水管网建设,切实增强污水处理能力。加强重点污染源企业日常监管监测,确保污染治理设施正常运转,减少污染物排放总量。积极开展土壤污染治理,强化对农药、化肥、除草剂等农用化学品管理,严格限制剧毒、高残留农药使用。引导农民增施有机肥,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增强土壤胶体对重金属和农药的吸附能力。

(三)强化生态保护。按照“政府主导、企业为主、社会参与”要求,切实加强生态环境建设,实现绿色发展。着力补齐农村环保短板,积极推行垃圾分类制度,加快推进畜禽养殖废弃物处理和资源化利用。以创建省级森林城市为抓手,大力实施生态廊道、村镇绿化、农田林网、防沙治沙等林业生态工程,推广农林复合经营模式,拓展林业发展空间。充分利用零散土地资源,见空绿化,广栽林木,确保高质量完成造林绿化任务。

第二篇:领导干部在自然资源资产管理和生态环境保护责任履职报告

领导干部在自然资源资产管理和生态环境保护责任履职报告

近年来,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全镇党员干部群众的全力支持下,xx镇党委、政府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不断加强自然资源资产管理,深入开展生态环境综合整治,扎实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自然资源资产和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

一、履行自然资源资产管理和生态环境保护责任情况

(一)高度重视,深入贯彻落实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保护决策部署。一是积极转变发展理念。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将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保护工作纳入工作计划及政府工作报告,定期召开党委会议和科级干部会议进行专题研究,不断提高思想认识,积极创新方式方法,制定完善相关措施强化落实上级各项决策部署。二是加快推动制度建设。依据中央和省市县委有关文件精神,结合镇情实际,积极制定出台有关生态环境方面的制度文件,对我镇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进行全方位部署、全社会发动、全领域治理。三是突出工作重点。突出大气污染治理,围绕扬尘污染、工业污染、燃煤锅炉、畜牧养殖等重点领域和行业,大力开展蓝天保卫战;突出水污染治理,加快xx渠河道综合治理,加强污水处理厂运行管理,保障辖区饮用水水源地安全;突出违法占地治理,对于非法占用耕地、乱搭乱建进行严厉打击,坚决拆除。围绕土壤污染治理,强化对农药、化肥、除草剂等农用化学品管理;突出林业生态工程建设,扎实开展“创森”行动,大力实施镇村绿化、创森绿化等林业生态工程,打造天然环保屏障。四是强化责任落实。坚决压实主体责任,成立由主要领导任组长、分管领导任副组长的的生态环境保护工作领导小组,亲自安排部署生态文明建设工作,亲自督办中央环保督察和省市县反馈的环保方面问题,全力补齐生态环境建设短板,确保自然资源资产管理和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取得扎实成效。

(二)依法行政,严格执行自然资源资产管理和生态环境保护法律法规。一是严格土地执法监管。严格执行《土地管理法》《耕地保护法》《矿产资源法实施细则》等法律法规,不断加强土地规划管理和用途管制,逐步建立健全科学有效的土地管理制度,切实保护了农民利益,促进了经济社会协调健康发展。二是严格水资源执法监管。严格执行《水法》、《水污染防治法》、《水土保持法》等相关法律法规,依法规范地下水开采保护,加大水污染惩治力度,保障全镇居民饮水用水安全及生产用水充裕。三是严格林业资源执法监管。严格执行《森林法》《林业资源管理》等相关法律法规,重点整顿非法侵占林地行为,对全镇工业、农业及畜牧业项目占地情况进行排查摸底,实时对占地变化情况进行动态监测,确保及时发现制止违法占地行为。四是严格遵守环境保护法律法规。严格执行《环境保护法》,定期对全镇轴承企业、养殖业开展污染源排查,发现问题限期整改,严格督促工业、农业和养殖业户按照法律法规进行生产经营。

(三)务实担当,全力推动自然资源资产管理和生态环境保护政策落实。一是聚焦耕地保护工作抓落实。认真执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土地整治规划》,在全镇范围内开展土地违法大整治活动,针对我镇违法占地突出的问题,集中力量对违法占地企业进行清理整顿,全面清除卫星图斑,对下一步的土管工作起到了一个有力的促进作用,为守好耕地红线打下坚实的基础。二是聚焦水资源管理工作抓落实。严格落实水资源管理制度,积极推动节水型社会建设。编制完成《xx镇河长制实施方案》,确定各级河长20余人,设立河长制公示牌12个。严格落实河长责任,围绕水污染防治、水资源保护等任务,全面推进水资源综合治理工作,成立防汛抗旱应急队伍,及时关注天气变化,合理安排24小时值班制度,极大保证了我镇村民的汛期安全。三是聚焦林业资源管理工作抓落实。扎实推进创森工作。按照市委、市政府创森工作要求和县委、县政府创森会议精神,结合我镇实际,科学合理规划,稳扎稳打落实,20xx年,我镇栽植各类树木86万株,超额完成70.5万绿化任务。严格采伐管理力度,加强木材采伐和经营加工、运输监管。严格审批征占林业用地手续,规范林地林木流转和经营活动,对违法占用林业用地行为进行依法查处。加强外来有害生物检疫防范和防治力度,有力减少检疫性病虫害对林地资源造成侵害。四是聚焦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抓落实。加强重点污染源企业日常监管监测,确保污染治理设施正常运转,污染物排放总量持续减少。全力打好畜禽养殖污染治理组合拳,针对全镇200余家养殖户,细化责任分工,采用“清”“关”“治”多措并举,通过建立整改台账,禁养区关闭搬迁,粪污处理设备改造提升,我镇现留存的养殖户全部做到了干净整洁配套设施齐全。

(四)主动作为,扎实履行自然资源资产管理和生态环境保护监督责任。一是严厉打击国土资源违法行为。不断加大执法力度,扎实开展国土资源违法违规行为专项整治行动,进一步规范全镇用地行为,有效地遏制了土地违法违规行为发生。二是严厉查处破坏林地资源行为。始终保持严打高压态势,重拳出击,依法严厉打击破坏林地资源等违法犯罪行为,有效遏制了涉林违法犯罪行为的发生。三是加强环境监察执法力度。不断强化环境监管,严厉打击环境违规违法行为。针对xx环保实际情况,彻底取缔了5家典型的小散乱污企业和10家散煤销售点,并全部做到了两断三清,通过了国家环保部巡视组的检查验收。

三、今后工作目标

尽管我们在自然资源资产管理和生态环境保护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但是与上级要求和人民群众期盼还有一定差距,自然资源资产管理和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还存在土地供需矛盾突出、水资源监控体系不健全、林地管理难度增加、环保压力增大等问题。今后,我们将进一步强化措施,重点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进一步强化资源管护。严格落实耕地保护制度,妥善化解供需矛盾,扎实做好土地规划修编;严格监督检查,健全土地执法联动协调机制,完善责任目标考核制度,实行耕地保护党政同责、严格问责,形成保护耕地合力,牢牢守住耕地保护红线。全面加强水资源管理,认真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坚持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针对群众和社会反映问题突出的河渠,全面开展规范整治工作;建立健全水资源考核和监控体系,加强水资源日常监管。依法加强林地管理,加大植树绿化力度,杜绝超范围违规使用林地、未批先建、乱砍滥伐等行为。

(二)进一步强化污染治理。持续开展大气污染防治,围绕扬尘污染、工业污染、燃煤锅炉、加油站等重点领域和行业,深化大气污染专项治理。打响水污染治理攻坚战,突出抓好重点领域、重点行业、重点企业水污染治理。不断规范我镇污水处理厂运行,切实增强污水处理能力。加强重点污染源企业日常监管监测,确保污染治理设施正常运转,减少污染物排放总量。积极开展土壤污染治理,强化对农药、化肥、除草剂等农用化学品管理,严格限制剧毒、高残留农药使用。引导农民增施有机肥,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增强土壤胶体对重金属和农药的吸附能力。

(三)进一步强化生态环境保护。着力补齐农村环保短板,积极推行垃圾分类制度,加快推进畜禽养殖废弃物处理和资源化利用。以乡村文明建设和人居环境整治工作为抓手,大力实施村镇绿化、农田林网、防沙治沙等林业生态工程,推广农林复合经营模式,拓展林业发展空间。充分利用零散土地资源,见空绿化,广栽林木,打造绿色生态宜居环境。

第三篇:县长自然资源资产管理和生态环境保护审计述职报告

县长自然资源资产管理和生态环境保护审计述职报告

尊敬的局长,审计组各位领导:

我于201*年*月任**县副县长、代理县长,提名为县长候选人;201*年*月至今,担任**县县长。任职以来,我始终认真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落实中央和省市各项决策部署,牢固树立绿色发展理念和正确政绩观,自觉履行自然资源资产管理和生态环境保护责任,努力推动**高质量绿色发展。按照审计工作要求,我从两方面作述职:

第一,提高政治站位,始终坚守生态底线

自然资源是**的宝贵财富,良好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加强自然资源资产管理和生态环境保护,是关系**永续发展的根本大计。任职以来,我始终坚持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秉承“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将“生态优先”摆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位置,认真处理好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以实现自然资源永续利用来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坚守生态安全底线,着力推动绿色发展,让良好生态环境成为人民美好生活的增长点、成为**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支撑点、成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发力点。牢固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在历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始终把加强自然资源管理和生态环境保护作为政府工作的重要内容。制定《加强耕地保护和改进占补平衡的实施意见》、《耕地保护责任目标考核办法》、《国土综合整治实施办法》、《矿产资源整合实施方案》、《各级党委政府及有关部门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责任规定》、《贯彻落实中央环境保护督察“回头看”反馈意见问题整改实施方案》、《县级河(湖)长考核问责办法》、《全面推进河(湖)长制工作述职办法》等一系列文件,把自然资源管理和环境保护职责任务分解到**个县直部门和**个乡镇(街道),实行“党政同责、一岗双责”的责任体系,构建起“党委政府主导、部门齐抓共管、社会共同参与”的工作新格局。自然资源开发利用方面,土地供需矛盾仍然突出,城镇扩容、工业发展、交通设施建设以及农村建设都需要占用大量耕地,耕地保护补偿机制还不够完善,违规违法占用耕地现象偶有发生;水资源利用开发空间有限,高效节水等先进技术推广普及还有较大差距;森林资源保护管理压力大,林业管理体制机制还不够顺畅,林业和生态建设方面的投入还有待加强。

第二,思想重视、认识到位,切实增强自然资源管理和生态环境保护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

党的十八大提出,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xxx指出:“生态兴则文明兴”“小康全面不全面,生态环境质量是关键”“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作为县委书记,始终站在讲政治的高度,充分认识加强自然资源管理和生态环境保护的极端重要性,思想上高度重视,行动上坚决落实。一是强化责任落实。主动扛起领导责任,对事关自然资源、生态环保的重大问题亲自研究、亲自部署、亲自推动。明确分管同志责任,不负责就问责,不尽责就挪位,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二是严格督查考核。认真落实市生态文明建设和自然资源管理目标评价考核办法,健全督查考核机制,将自然资源管理和生态环境保护纳入全县综合考核办法,将考核结果与干部选拔任用挂钩,严格兑现奖惩,充分发挥了考核“指挥棒”作用。三是加强宣传引导。利用各类媒体广泛宣传生态文明理念和环境保护成果,宣传生态文明建设先进典型,每年发放各类生态环保宣传单xxx多份,引导党员干部群众提高生态保护意识,倡导绿色生活方式,形成了“保护环境、人人有责”的浓厚社会氛围。

(一)坚持环境与发展综合决策,可持续发展战略全面推进

全市各级政府对环保工作高度重视,定期听取环境保护工作的情况汇报,深入调查研究,协调解决环保工作中的难点、热点问题;坚决贯彻落实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的工作机制,牢固树立科学的发展观,始终坚持环境与发展综合决策,紧紧围绕经济建设这个中心,通过积极引导产业和产品结构的调整,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努力实现经济增长和环境保护的协调统一,促进可持续发展。

(二)综合治理采煤塌陷区,矿区生态环境得到较好恢复与重建

淮北市矿区生态环境恢复与建设被列为国家级矿区生态建设示范区,市委、政府对此项工作高度重视,成立了专门领导小组,统筹示范区建设各项工作;制定了《淮北市矿区生态示范区建设总体规划》,对塌陷区治理实行统一规划,因地制宜,分期实施。截止至目前,全市已治理塌陷区面积

13.06万亩,治理率达到54%,创造出具有淮北特色的五类塌陷区复垦模式,烈山区洪庄村生态环境恢复与重建技术被评为全国环境保护最佳实用技术一等奖,洪庄村被国家环保总局推荐参加联合国环境署“全球500佳”和“地球卫士奖”评选;濉溪县刘桥镇被中国国土经济研究会授予“全国中小城市生态环境实验区”称号。

(三)积极发展生态农业,农村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稳步推进

一是实施“百镇千村万户生态示范工程”。

通过创建生态村工作,治理农村环境脏、乱、差,促进了农村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开展。目前,我市已建成国家级生态示范区1个、省百佳生态村4个,市级生态村7个。

二是大力发展生态农业。

通过调整农业产业产品结构,开发无公害农产品,合理使用有机肥和生物农药,从而预防和有效控制农业面源污染。目前,建成了杨洼湖、和村和寇湾等一批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面积达到129.8万亩,认证优质安全农产品21个;获得国家绿色食品标志使用权的有3家企业,生产面积达4万亩;我市连续十五年荣获全省菜篮子工程评比第一名。

三是开展农业物质循环利用工作。

通过加大农膜回收和秸杆综合利用工作力度,综合治理畜禽养殖污染,大力发展农村沼气,既减少了污染,又节约了资源,同时还保护了农村生态环境。全市现已建成农村户用沼气池

7000多口,年产沼气2200多万立方米,建成大中型沼气工作站4处。

(四)加强生态林业和城市绿化建设,全市绿化覆盖率逐步提高

一是加强生态林业建设。

近年来,我市通过积极推进全民义务植树活动,促进非公林业的发展,大力实施绿色长廊、相山绿化、退耕还林、长防林建设和农田林网防护五大工程,建成了功能完备的生态林业网络体系。全市现有林地49.2万亩,森林覆盖率为17.6%,自然保护区覆盖率达5.5%。

二是加强新区绿化建设。

在相山新城区规划和建设中,决定实行先绿化后建设,努力建设点、线、面相结合的城市园林绿化系统,力争使城市绿化面积达到60%以上。现在我市城市绿化覆盖率达40%,绿地率达35%,人均公共绿地达10平方米,几项指标已超过国家园林城市的标准。

三是加强重大生态工程建设。

投入巨资开发建设龙脊山森林公园、南湖湿地公园、引闸河水入化家湖等一批生态工程。今年化家湖的蓄水量达到了设计的1300多万立方米,水面达6000多亩,恢复和改善了水库周边地区的生态环境,使化家湖重现了青山碧水的生态景观。南湖湿地公园湿地面积约210公顷,初步形成了水生植物、鸟类、鱼类、两栖类、湿地兽类等完整生态系统,正式命名为国家城市湿地公园,同时还通过了国家矿山公园的评审。这些生态工程的实施进一步优化了城市生态环境和人居环境,也为市民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假日休闲场所,凸显了城市文化个性和生态特色。

(五)建立完善领导工作机制,生态市建设全面推进

成立生态市建设领导小组。李忠金市长担任领导小组组长,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负责有关具体工作。开展生态市规划编制前期调研。对生态市建设有关问题进行了专题研究,共列生态指标体系、生态功能区划和生态农业建设研究等20个专题,涉及18个部门和单位。目前,《淮北生态市建设总体规划》已完成待审批。完善矿区生态示范区建设规划。完成了生态功能区域划分,做好了迎接国家对淮北矿区生态示范区考核验收的准备工作。矿区生态示范区建设为生态市建设积累了宝贵的经验,为建设生态淮北打下了很好的基础。

(六)大力依靠科技进步,固体废物得到较好综合利用

我市煤炭、电力行业每年产生固体废物约460万吨,全部被“吃干榨尽”。目前,全市建成煤矸石电厂6个,年利用煤矸石150万吨;建成煤矸石、粉煤灰砖厂4个,年利用粉煤灰、煤矸石56万吨;用于铺路年利用煤矸石、粉煤灰10万吨,不仅避免了固废对环境的二次污染,减少了生态破坏,还节约了大量的耕地,产生了巨大的生态环境效益。

(七)严格依法管理环境,城市环境质量逐步改善

由于《环境保护法》的宣传教育逐步深入,全社会的环境法制意识大为加强,环境管理工作也逐步走上了法制化、制度化、规范化的轨道,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是严格控制新污染源的产生。

全市各级环保部门坚持“预防为主”的原则,严格建设项目环保审查,对国家明令禁止的项目坚决不予审批。近年来,全市共否决重污染项目80多个,有效控制了新的重污染源的产生。

二是积极加快老污染源的治理。

“十五”期间,我市抢抓机遇,利用国家的一系列倾斜政策,积极实施环保“十五”计划,建成了市污水处理厂、中水回用等一批重大环保工程项目。市污水处理厂一期工程、二期工程及中水回用项目全部完成后,每年可减少开采地下水2920万吨,每年可削减化学需氧量12197吨、氨氮1050吨。目前,我市水污染防治“十五”计划项目的开工率为100%,完工率为75%,完成投资率为54.8%,居于全省前列。

三是切实加强环境监督管理。

我市各级环保行政主管部门不断规范工作程序,加强环境监督管理,严处环境违法行为,促进国家环保法律法规的落实,提高环境保护投入的效率,城市环境质量逐步得到改善。

1.建立重点污染源巡查制度。对污染治理设施和关停企业加强督查,遏制了“十五小”抬头的趋势,保证了全市500多台(套)治污设施的高效运转。

2.加强对城区的环境监理。歌舞厅噪声、建筑施工噪声和饭店油烟污染是市民反映强烈的环境焦点、热点,我们对此组织进行了专项整治,消除了一批市民反映强烈的问题,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3.协助各级人大开展环保执法检查。在各级人大的监督指导下,对违反环保法、给环境造成严重污染的企业进行严肃查处,保证了国家环保法律、法规和政策的顺利实施。

4.妥善处理群众反映的热点难点问题。全市环保部门对环境污染投诉十分重视,接到污染投诉,及时赶赴现场,妥善进行调解,消除了一些社会不安定因素造成的隐患。年初以来,环保部门参加“行风热线”10次,接到来信、来电800余件次,接待群众来访150余起600余人次,受理污染纠纷案件45件。此外,市环保部门接到人大代表建议4件,政协提案9件,全部办结。

(八)开展环保专项行动,整治企业违法排污行为力度进一步加大

一是认真清理不符合环保要求的建设项目。

对2000年以来新建的钢铁、水泥等项目进行了清理,对不符合环保要求已投产的项目责令其立即停产整顿,完善环保设施。

二是对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和“三同时”制度执行情况进行了清理。

1998~2004年期间,环保审批项目共136个,发现未执行环评或“三同时”制度的项目有5个,责令其限期补办了环保手续或完善“三同时”工程。

三是取缔关闭重污染小企业。

清理未按国家规定期限淘汰的落后生产能力、工艺和产品,共取缔关停小炼焦、小造纸等“十五小”企业54家。

四是加大了对放射源、医疗危险废物的管理。

组织开展

“清查放射源,让百姓放心”专项行动,检查涉源单位26家,共清查放射源221枚,其中在用的137枚,闲置废弃的84枚。年初,完成收贮闲置废弃放射源81枚,消除了发生放射性污染事故的隐患,保障了人民群众的生命和健康安全。

五是查处影响居民生活的夜间建筑施工噪声。

设立了24小时环境热线投诉电话,与公安“110”指挥中心加强联动,联合查处噪声扰民,有力地制止了各类噪音扰民现象。

六是对重点排污企业加强督查。

严查企业违法排污,对超标排污的企业责令停业整顿,同时加倍征收超标排污费。

(九)加强环境宣传教育,全民环保意识显著提高

几年来,市政府把《环境保护法》等法律法规纳入“四五”普法规划,进行了广泛、深入、持久地宣传,大力普及环境保护法律法规知识。今年“六·五”世界环境日前后,全市组织开展了一系列重大活动,掀起了一股环境宣传的热潮。期间,全市悬挂宣传横标256幅,出墙报、专栏、黑板报186期,张贴宣传画1200多张,印发各类宣传资料58500多份;38家单位的领导发表了闭路电视讲话;举办环保知识讲座、竞赛34期次,参与人数超过7000人;22所中小学举行了主题班会活动,直接参与的学生达20000多人。我市的环境宣传教育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全市人民的环保意识大为提高,形成了人人参与保护环境的良好风尚。

(十)大力推行清洁生产,循环型经济建设明显加快

目前,我市推行清洁生产、建设循环型经济工作已取得初步成效,有20多家企业开展了清洁生产活动,淮北热电厂通过清洁生产审计,2003年节约资金200多万元;淮北矿业集团公司、皖北煤电公司所属选煤厂的洗煤废水全部实现闭路循环,每年节约用水600多万吨,回收煤泥30多万吨,新增收益4000多万元;矿井水处理后回用于生产,每年节约地下水800多万吨,还减少了废水排放;淮北发电厂实施干式除尘、浓缩输灰,每年节约用水1000多万吨;长源(淮北)焦化有限责任公司清洁生产项目,计划投资7130万元;淮北市欣欣化工厂清洁生产项目,计划投资750万元。淮北印染有限责任公司和淮北啤酒厂都在对生产工艺进行改造,努力提高原料的使用效率,减少废水和污染物排放量。这些项目的实施必将为我市全面推行清洁生产、建设循环型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和彻底改善环境质量状况奠定扎实的基础。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我市在贯彻执行《环境保护法》、改善城乡生态环境质量状况的过程中,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但是随着经济增长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环境污染防治的形势仍然严峻,当前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水环境问题突出。

我市境内无大型河流湖泊,地表水资源短缺,主要依靠地下水,由于地下水严重开采,已形成140多平方公里的漏斗;境外来水污染严重,水资源短缺对我市生态环境构成极大威胁。

(二)农村生态保护工作尚需加强。

农村面源污染,主要是规模化养殖业废物污染和农药污染,对生态环境的破坏还没有得到有效控制,农村生态监察工作是一个薄弱环节。

(三)生态环境建设资金缺口大。

煤矿塌陷区生态环境综合治理需要巨大的投入,伴随着我市煤炭业的快速发展,土地塌陷造成的生态环境破坏问题会越来越突出,塌陷区治理的任务十分艰巨。

三、下一步工作打算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贯彻实施《环境保护法》等环保法律法规为手段,紧紧围绕保护生态环境、改善城乡环境质量这一主题,着力抓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强化组织领导,加快推进生态市建设。

以科学的发展观指导生态市建设。将循环经济的发展理念贯穿其中,以最小资源环境代价谋求经济、社会最大限度的发展,以最小的社会、经济成本保护资源和环境,走一条科技先导型、资源节约型、生态保护型的经济发展之路,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以创新的精神推进生态市建设。要创新工作思路,把生态建设与调整产业结构结合起来,与推进城市化进程结合起来;要创新工作机制,积极引导和鼓励更多的社会资金投向生态建设,建立和完善政府主导、市场推动、公众参与的多元化投资机制;调整和完善对各级领导干部的政绩考核机制。以强有力的组织领导保障生态市建设。要尽快建立机构、制定规划,抓紧做好全面启动工作,确保生态建设各项工作有人管、有机构抓。

(二)开展专项整治行动,着力解决环保热点问题。

一是对城区浴池小锅炉烟尘污染进行集中整改,改为燃用无烟煤或型煤,待明年西气东输管道铺设到淮北后,全部改为燃气锅炉。二是加强对城区沿街商业铺面噪声污染的管理,减少商业噪声扰民。三是加大对饭店油烟污染治理力度,加快把安装油烟净化器工作向整个城区扩展。四是加强对夜间建筑施工噪声的巡查,加大违规处罚力度。

(三)调整产业和产品结构,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依托丰富的煤炭资源,全面优化产业结构和区域经济布局结构,通过大力发展煤炭延伸产业,形成煤焦化电产业链,努力把淮北地区建设成为全国一流的煤焦化电基地和生态城市;综合运用财税、金融、投资、价格等手段,逐步形成有利于低投入、高产出、少排污、可循环的政策环境和发展机制;严格落实税收减免政策,激励企业积极开展资源节约、废弃物循环利用,鼓励发展资源消耗低、附加值高的高新技术产业,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年底前,将关闭所有石灰法草类制浆生产线和年制浆能力3.4万吨以下化学制浆生产线以及1万吨以下废纸制浆造纸企业。

(四)发展循环经济,推进可持续发展。

科学编制循环经济发展规划。充分重视技术的先进性和适用性,努力把循环经济理念融入“八大基地、一个中心”的建设;在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中,充分体现循环经济和节约型社会发展理念;在工业园区建设中,实行统一规划,整合项目资源,优化产业结构,逐步形成企业间的共生网络,使资源得到梯级循环利用。加大示范推广力度。选择能耗、物耗高、污染严重的行业和企业,选择有条件的企业集团、经济技术开发区、高新技术开发区和新建工业区,进行生态型企业和生态工业园区的示范,总结成熟经验和基本模式,积极进行推广,切实减少资源消耗,把污染物排放量消减下来。开展循环经济技术研究。重点组织生态设计技术、资源循环利用技术、能量梯级利用技术和生态工业关键链接技术、“零排放”技术、中水回用技术研究和推广工作,尽快建立和完善循环经济技术支撑体系。

(五)依靠科技进步,加强工业污染防治。

把依靠科技进步,作为工业污染防治工作的一个重要环节。编制小流域污染综合治理规划,实施污染治理、污水资源化、流域生态恢复与保护并举策略,切实改善河流水质和生态环境;鼓励、支持企业进行技术改造,从源头上杜绝或减少水污染物的产生;加快环境自动监控系统建设,利用高科技手段,加强对企业排污口的监管,重点污染源安装在线自动监测装置,防止企业偷排、超标排污。

(六)加大环保投入,完善基础设施建设。

发挥企业环境保护投资的主体作用,采取有力措施督促其把更多的资金投向污染治理;依托污染防治专项资金增加财政投入,逐步提高环保投入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使环保投入尽快达到环境污染防治的要求;建立多元化的投资机制,确保环境保护投入稳步增长;加大城市污水处理费征收力度,提高收费标准,确保城市污水处理费征收到位;加强环境监管能力建设,在环保专项资金使用上,优先安排水质自动监测站、环境自动监控中心和企业排污口在线监测等项目建设。

(七)加大环境监管力度,建立污染防治联席会议制度。

通过污染防治联席会议,定期研究解决污染防治工作中的突出问题;制定出台《淮北市行政监察环境责任追究办法》,坚决追究环境案件中有关人员的行政责任;加强环境监管,严格环保执法,坚决打击环境违法行为;加强对境外来水的监督监测,强化沱河水质自动监测站的管理。再新建两座市界、省界水质自动监测站,对境外来水做到24小时无间断监督监测。

各位领导、各位代表,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是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惠及子孙的德政工程、民心工程。我们坚信,有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和省人大、省政协的关心支持,有上级环保部门的帮助指导和广大环保工作者的团结奋斗、扎实工作,我市的环境保护工作一定能够提高到一个新水平,为构建和谐社会、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第四篇:关于国有自然资源(资产)管理情况的专项报告

关于国有自然资源(资产)管理情况的专项报告

关于国有自然资源(资产)管理情况的专项报告

(审议稿)

各位组成人员:

根据《中共苏州市委关于建立市政府向市人大常委会报告国有资产管理情况制度的实施意见》(苏委发〔2018〕34号)文件精神,现将**区2020国有自然资源资产管理情况报告如下。

一、国有自然资源资产总体情况

(一)土地资源情况

2020年**区总面积73.49万亩,其中耕地13.02万亩、园地2.35万亩、林地0.01万亩、草地0.03万亩、城镇村及工矿用地23.33万亩、交通运输用地5.13万亩、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29.13万亩、其它土地0.49万亩。

(二)山体和矿产资源情况

**区行政管辖范围内,目前已发现的重要矿产资源仅有地热1种,属重要矿产资源贫乏区。

(三)水资源情况

2020年,**区面平均降水量1447.5毫米,地表水资源量3.544亿立方米,地下水资源量0.575亿立方米,地下水资源重复计算量0.359亿立方米,水资源总量为3.760亿立方米。

2020年全区用水总量约1.57亿立方米,工业用水量约5110万立方米,水功能区水质两项年均值达标率为100%。我区4个国考省考断面水质全部达到国家考核目标,优Ⅲ比例为75%。

(四)森林和湿地资源情况

2020年末,全区森林覆盖总面积11.36万亩,全部为人工林。全年新增成片造林面积311亩,陆地森林覆盖率达33.61%。根据苏州人大立法认定的湿地保有量(不含水稻田)25.64万亩,其中自然湿地19.13万亩。

(五)空气环境质量情况

2020年,我区PM2.5浓度值为35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14.6%,优良天数比例为81.1%,同比上升6.2个百分点,实现“双达标、双改善”。

二、国有自然资源资产管理工作情况

**区主要自然资源资产分别由区资规分局、区水务局、区农业农村局、区生态环境局等部门负责管理。2020年在区委区政府领导和各级各部门配合下,开展了以下工作:

(一)严格自然资源规划管控

一是高起点编制国土空间规划。

以最新三调数据为现状基础,完成2035国土空间规划底图底账梳理和基数转换,整合规划编制所需的空间关联现状数据和信息,强力支撑**国土空间分区规划编制。开展空间规划底线划定工作,在生态红线划定方面,我区调整后共涉及4块生态保护红线(苏州荷塘月色省级湿地公园、太湖重要湿地、长洲苑湿地自然公园、太湖金墅港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共计3.39万亩,提升了生态保护能力和生态系统完整性。结合中日合作示范区、长三角国际研发社区等重点区域的基本农田优化调整需求,提出优化方案,开展了永久基本农田调整前期研究分析。推进编制《**区镇村布局规划(2019)》,对全区现状790个自然村,结合三区三线划定、村庄自身特点与地方意愿,明确村庄分类和布局,优化城镇村空间布局,保留223个,非保留567个,引导农村人居环境分类整治,促进城乡融合发展。做好望亭镇迎湖村、度假区莲花村、黄桥街道生田村多规合一实用性村庄规划试点和编制工作,规划明确发展目标,有效指导村庄健康发展,建设美丽村庄。

二是严格做好生态空间管控区划定。

根据《省政府关于印发江苏省生态空间管控区域规划的通知》(苏政发〔2020〕1号)文件精神,2020年划定的省级生态空间管控区共7块,总面积21.9万亩。主要市级重要湿地共4块(漕湖、盛泽荡、阳澄湖、鹅真荡重要湿地),总面积18.5万亩,清水通道维护区共2块(西塘河、望虞河清水通道维护区),总面积0.585万亩;太湖重要保护区总面积2.08万亩。

三是完善水资源规划管理。

编制《苏州市**区节水型社会建设规划》,认真落实《苏州市节约用水条例》要求,深入贯彻“节水优先”治水方针,积极落实上级节水工作要求。2020年5月,区四届人大常委会第48次主任会议专题听取、审议了关于《条例》执法检查问题清单整改落实情况,对进一步促进全区节水、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起到了良好推动作用。11月,区财政局、水务局、农业农村局联合印发《**区农业公共服务奖补专项资金管理办法》的通知,进一步完善节水专项资金补助支持政策。调研全区用水户用水工艺需求,排摸区内非常规水资源供给能力,结合全区城市发展要求与海绵城市、土地空间等规划,编制《**区非常规水资源专项规划》。进一步强化区域非常规水资源优化配置、统一管理和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根据省、市地下水利用与保护规划编制工作总体部署,结合全区现状情况与发展需求,收集并及时上报全区地下水管理、建设等数据资料。根据《关于开展全省河湖保护规划编制工作的通知》(苏水河湖〔2019〕10号)及《关于开展全市河湖保护规划编制工作的通知》(苏市水务〔2019〕350号)要求,2020年开展了省骨干河道名录河湖保护规划编制。

四是健全森林和湿地资源保护规划。

更新完善林业资源管理基础信息,落实森林采伐限额管理,根据我区生态社会经济发展状况,科学测算年森林采伐总量,完成“十四五”期间年森林采伐限额和森林经营方案编制,**区“十四五”期间森林采伐限额为603立方米,其中商品林52立方米,公益林551立方米。实行湿地面积总量管控,严守省级重要湿地、市级重要湿地和一般湿地保护红线,严格湿地用途管控,依法开展湿地占用、征收审核审批,落实“先补后占、占补平衡”原则,确保全区湿地资源总量不减。

(二)狠抓自然资源保护利用

一是土地资源保护利用。

圆满完成我区征地区片综合地价制定,其中区片Ⅰ(元和街道包含北河泾街道、经济开发区、太平街道、黄桥街道、渭塘镇)综合地价为6.56万元/亩;区片Ⅱ(北桥街道包含漕湖街道、阳澄湖镇、黄埭镇、望亭镇)综合地价为6.46万元/亩。新《土地管理法》实施后,共组织征收黄桥街道安元路(一期)工程23个项目,其中独立选址的道路项目20个。2020年,共供应土地面积136宗,面积6008亩。完成经营性用地上市18宗,面积1458亩,成交金额229亿元。完成产业用地挂牌40宗,面积1636亩,成交金额7.8亿元。存量建设用地盘活利用面积5842亩。重点项目供应,省市区重点除高铁北站枢纽、跨区线型工程个别项目外,55宗地块全部完成供地;苏州开放再出发大会签约项目做到应供尽供。

二是水资源保护利用。

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立足区情、水情,坚持因地制宜、量水发展的原则,突出规划引领,科学统筹生活、生产、生态用水,系统推进工业、农业、城乡生活节水和非常规水源利用,大力构建节水型生产和生活方式,不断加快用水、管水方式的根本性转变,全区用水总量得到有效控制,万元国内生产总值用水量、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实现逐年下降,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得到持续上升。2020年11月,获批第三批节水型社会建设达标县(区)。

三是森林和湿地资源保护利用。

2020年完成新增或改造成片林311亩,其中珍贵用材树种成片林面积240亩;培育珍贵用材树种3万株,新增四旁植树4万株,新建、更新及完善农田林网控制面积2000亩,抚育森林1200亩。积极组织创建绿化示范点,2020新建省级绿美村庄1个(阳澄湖消泾村),申报国家级森林乡村2个(黄埭冯梦龙村和阳澄湖消泾村)。提高自然湿地保护率,推进湿地保护小区建设,加强行业监管,因地制宜提高小区建设质量,整合力量开展综合管护,维护湿地小区生态系统健康。当前全区自然湿地保护率67.4%,完成目标任务。

四是耕地保护责任有效落实。

按照省市部署,认真开展了耕地保护责任目标自查工作,对我区“十三五”期间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保护、耕地占补平衡、农业结构调整、高标准农田建设等方面情况进行全面检查,明确未来工作方向和目标。实施“三高一美”建设工程,建设高标准农田1.08万亩、高标准池塘2214.8亩,全区非标准化养殖池塘全部实施提升改造或退养,建设市级水产养殖示范基地5家;新增高标准蔬菜基地100亩,建设市级高标准蔬菜示范基地3家;**区生猪养殖基地创建美丽生态牧场。完成轮作休耕1.08万亩,示范推广绿色防控技术,全年农药施用量实现负增长。全年回收农药包装废瓶袋75.03万件,回收率93.75%,无害化处置率100%;回收地膜残膜9.27吨,回收率92.72%,再利用率100%。强化耕地质量监测,实施耕地质量安全利用行动,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达90%以上。

五是实施自然资源统一确权登记。

启动我区自然资源统一确权登记工作,出台《**区自然资源统一确权登记总体工作方案》,对辖区内由区政府代理行使所有权的自然资源进行统一确权登记。根据分布实施原则确定三年实施计划。成立以副区长为组长、区资规分局局长和区政府办副主任为副组长、区民政局等单位为成员的工作领导小组。配合开展望虞河等自然资源统一确权登记;启动永昌泾等三条区级河流自然资源统一确权登记工作。通过自然资源统一确权登记,促进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改革,推动生态优先绿色发展。

(三)完善自然资源监督管理

一是突出土地资源监管。

强化日常巡查核查工作,启用部执法综合监管平台,及时上报巡查内容,充分发挥土地执法监察三维立体防控网络作用,严格季度卫片核查督察,提高违法用地发现率。抓牢违法用地综合整治专项行动,根据《**区违法用地三年整治工作方案》,持续推进违法用地综合整治。紧盯农村乱占耕地建房专项整治工作,制定《**区农村乱占耕地建房摸排工作实施方案》,建立区级层面农村乱占耕地整治摸排领导小组,摸清乱占耕地建设房屋的建设情况、使用情况、占地情况和审批情况,建立**区乱占耕地建房问题工作台账。2020年,省自然资源厅实时监管系统巡查登记1061条,全年立案查处违法案件11宗,面积488.64亩,罚款251.26万元,没收32.35万平方米,拆除1073.3平方米。

二是加强水资源监管。

加大水行政监管力度,整合组建评估评审、质监安监、事前事中事后监管、河道管理和水政执法“4+1”队伍。对辖区范围内重点河湖及水事违法行为易发水域进行拉网式执法巡查,全区水政执法巡查共计593次、1277人次。健全完善水利水务安全生产责任体系,持续强化安全生产检查,累计进行安全检查110次,发现安全隐患82处,确保安全隐患立查立改。压实节水目标责任,完善节水监督检查,开展节水监督检查51次。规范取水许可论证、审批、验收、发证等程序,强化取水许可监督管理,规范取水行为。自备水用水户全部接入智慧水利平台,实现实时在线监管。开展事中事后监管45次,计量设施及系统运维120余次,实现临界计划用水量预警2次。切实加强重要河湖生态流量(水位)监管基础工作,积极配合市水务局开展阳澄淀泖区重要河湖生态流量(水位)目标确定工作,全力保障河流、湖泊、湿地等水生态系统的完整性、系统性、稳定性。

三是强化森林和湿地资源监管。

开展2020年森林督查和森林资源管理“一张图”更新工作,通过遥感判读区划结合现地核实验证,梳理核实全区森林资源现状及变化情况,及时更新数据库,并将变更调查结果与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数据进行有效衔接,进一步夯实森林资源管理基础。开展“绿卫2020”执法专项行动,全面排查林地违法违规行为,严格按照有关规定依法处理发现的问题,制定整改方案,强化跟踪督办,确保整改取得实效。提高湿地监管能力,开展“绿盾2020”自然保护地监督检查专项行动、苏州市湿地资源监督检查,全面排查了辖区内湿地公园、湿地保护小区、重要湿地内存在的生态环境违法违规问题,并对“绿盾2019”发现问题的整改情况进行了回头看,相关问题已整改到位,异地恢复湿地地块生态环境良好。加大湿地公园监管力度,结合自然保护地整合优化工作,持续加强全区湿地公园监管和行业指导,定期开展湿地公园建设管理自查,要求湿地公园对应自查情况进行整改,提高湿地公园建设管理水平。

四是全面推进大气污染攻坚。

完成20台天然气锅炉低氮燃烧改造、13台生物质锅炉环保核查、52台工业炉窑整治、128家挥发性有机物治理和9家企业无组织排放深度治理工作,完成122家企业用电、23家加油站和82家餐饮单位在线监控安装;列入市大气污染防治工作计划的185个工程项目已全部完成。

三、存在的问题和困难

在各部门共同努力下,我区自然资源管理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管理机制日渐成熟,但还存在着自然资源所有者不到位、空间规划重叠等共性问题。

一是管理体制机制仍有待健全。

根据改革要求,自然资源主管部门具体代表统一行使全民所有自然资源资产所有者职责,但分级分类的管理体系尚未建立,法律体系尚未整合,没有统一的自然资源管理法和管理体系,各类自然资源分类标准不统一,造成了用途界定不清。此外,从我区实际情况看,各类自然资源的管理对应多个部门,需要形成一套部门之间的协调管理工作制度,解决各类自然资源管理上的衔接问题,避免多重管理或管理缺位,各类自然资源规划也需要进一步融合。

二是生态管控区面积大,补划潜力小。

现行生态管控区将阳澄湖沿岸纵深1000米、太湖沿湖岸5公里范围(不包括长洲苑路和S230以东部分)、盛泽荡和漕湖等区域划入生态管控区,范围大,占我区区域面积的29.4%。根据《关于在建设用地审查中严格落实生态空间管控要求的通知》《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江苏省生态空间管控区域调整管理办法的通知》文件精神,自2021年2月1日起,除定性为允许人为活动的建设项目外,其余属于允许调整范围内的建设项目,须待生态空间管控区域按程序调整后,再依法依规提出用地申请,对此,我区苏相合作区、度假区、望亭镇等地区的土地转用、征收和上市受到影响。区资规分局已牵头会同区相关部门开展生态空间管控区域调整优化研究,争取将我区重点发展区域的生态管控区调出,保障项目落地实施。

三是林业湿地队伍人员严重不足。

林业湿地管理任务繁多,专业性强,野生动物疫情巡查、森检证书签发、林业有害生物监测等工作都需要大量人力支持。但目前区级层面从事林业湿地工作的人员只有2名,林业执法专业人员十分欠缺,乡镇条线管理体制尚未理顺,工作推进难度大。

四、下一步工作安排

下一步,按照部、省、市要求和区委区政府统一部署,重点做好以下方面工作。

一是推进国土空间规划编制。

进一步落实衔接市级国土空间总体规划上位要求,继续保持与苏州市级国土空间规划的同步联动和深化衔接,同时积极对上争取,提出我区诉求,争取纳入市级空间规划。根据《江苏省市县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编制指南(试行)》的要求,优化永久基本农田以及城镇开发边界布局明确国土空间开发规模,进一步细化和完善国土空间结构与布局。同步对接专项规划,强化空间规划对各专项规划的指导约束作用,为专项规划编制提供上位依据,同时将各项专项规划中涉及城市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绿地系统等各项要素配置的内容协同纳入空间规划。

二是加强土地复垦质量。

优先按照水田复垦,水田须占项目入库面积50%以上,提高指标使用率。对被列入环保部门重点行业企业名单,或涉及化工、纺织印染及有色金属冶炼等存在疑似土壤污染企业的复垦地块,严格进行把关,不得入库。注重增加耕地有效面积,严格按照验收标准完成复垦,确保地块平整,灌溉配套设施齐全,满足耕作的基本需求,建筑垃圾清理完全,不得埋藏。采取综合措施切实改良土壤条件,全面提升新增耕地质量。坚决制止各类耕地“非农化”“非粮化”行为,严禁违规占用耕地绿化造林、从事非农建设等,加强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保护动态监管,构建早发现、早制止、严查处的常态化监管机制,坚决遏制新增问题发生。

三是提升水资源利用效率。

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逐步建立用水效率准入制度,不断加强用水监督管理,积极推广节水新技术、新装备,全面推进各行业节水。树立一批行业内有代表性、产品结构合理、用水管理基础较好、节水技术先进、用水指标达到行业领先水平的节水标杆典范。全面开展用水定额调查工作,配合上级建立健全用水定额体系,严格用水定额管理。加快再生水利用配套设施建设,制定再生水水价政策,进一步优化再生水回用方式和结构,扩大再生水用于工业生产和城镇环境卫生的比重。同时,强化分质供水,促进多资源的综合利用和合理配置。

四是着力强化绿色兴农。

持续推进**区“三高一美”工程建设,完成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加快高标准蔬菜基地建设,“三高一美”指数提升至77.7%,绿色优质农产品比重稳定在100.7%。积极推广绿色生产方式,扩大绿色防控示范区建设,在全区建设水稻和蔬菜绿色防控技术示范区,全面提升我区绿色生产技术水平。加强农药集中统一配送工作管理,进一步提高我区农药配送覆盖率,实现农药零增长。巩固全区2020年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工作成效,持续应用土壤安全利用措施;推进化肥减量增效工作,争取在规模以上种植户中推广使用配方肥或有机无机复混肥,充分发挥新型肥料优势,提高肥料利用率,实现绿色生产。示范推广养殖尾水处理技术,实现循环利用或达标排放;示范推广渔业机械,提升全区渔业生产机械化水平,推动渔业绿色高效发展。

五是抓好林业湿地重点工作。

重点推进森林资源调查及林地保护利用规划编制工作。推进绿化造林项目实施,2021年计划完成新增或改造造林150亩。做好涉林涉湿项目审核审批工作,不断提高服务质效。做好全区古树名木的复壮、巡查。实施林业有害生物监测,防控灾情发生。持续抓好野生动物监管不放松,实施野生动物收容救护。实行湿地面积总量管控,严格湿地用途管理,确保湿地资源总量不减。推进湿地保护小区、湿地公园建设,加强行业监管,保证自然湿地保护率不降低。

六是持续推进大气环境质量提升。

开展金属制品、电子、包装印刷等25个产业集群挥发性有机物综合整治,分行业制定方案;开展700余家企业大气污染源排放清单编制,结合《涉气建设项目环保准入管控实施方案》,排定一批排放量大、污染防治设施不到位的企业开展高标准整治,实现挥发性有机物排放企业整治全覆盖。以两个国控大气自动监测站点以及其他乡镇板块大气监测点为核心,绘制国控点周边污染源“一张图”,做好周边3公里范围内工业企业、油烟烧烤、秸秆焚烧、加油站油气、建筑工地、机动车和非道路移动机械、道路扬尘等排查整治工作,构建以片保点、以片带面的大气污染防治工作机制,实施空气质量精准管控。

特此报告,请予审议。

附件:

1.森林覆盖面积

:指郁闭度0.2以上的乔木林面积和竹林面积,国家特别规定的灌木林及四旁树的占地面积。

2.人工林:采用人工播种、栽植或扦插等方法和技术措施营造培育而成的森林。

3.成片造林:指乔木林带和灌木林带两行以上(包括两行)、林带行距不超过4米(灌木2米)、连续面积1亩以上的人工造林地块。

4.陆地森林覆盖率:森林面积占陆地面积的比率。

5.湿地保有量:以全国第二次湿地资源调查数据为基础、省林业局复核确定的全区湿地总面积。

6.自然湿地:指湖泊、河流、沼泽、滨海等自然形成的湿地。

7.农田林网控制面积:指受四周林带保护的农田面积。

8.四旁植树:

指村旁、路旁、水旁、宅旁等连续面积达不到有林地标准(郁闭度≧0.2、连续面积≧1亩)的各种树木。

9.征地区片综合地价:在城镇行政区根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建设用地范围,依据地类、产值、土地区位、农用地等级、人均耕地数量、土地供求关系以及当地经济发展水平和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水平等因素划分区片并测算的征地综合补偿标准。新标准执行之前为土地补偿费(农用地2.4万元/亩、建设用地2.4万元/亩、未利用地1.2万元/亩)、安置补助费2.6万元/人、青苗补偿费1200元/亩。

10.三高一美:高标准农田、高标准蔬菜基地、高标准池塘和美丽生态牧场。

第五篇:全县国有自然资源资产管理情况的调研报告

全县国有自然资源资产管理情况的调研报告

根据县人大常委会*年工作要点安排,*月份县人大常委会组成调研组,对全县国有自然资源资产管理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调研组先后到*徽投王村砂石加工点、县自来水公司备用水源站房、*县陆壹零矿业有限公司、清凉峰自然保护区等地进行实地调研,并召开座谈会,听取了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财政局、水利局、林业局等部门关于国有自然资源资产管理情况的汇报,较为全面地了解了我县国有自然资源资产管理情况。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国有自然资源资产管理工作取得初步成效

近年来,全县上下积极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坚持把加强国有自然资源资产管理作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抓手,县政府及相关职能部门积极履行管理职责,基本摸清了自然资源资产家底,自然资源得到有效利用,生态环境资源保护扎实到位,资源要素基础保障功能得到充分发挥,较好地实现了国有自然资源支持和促进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作用。

(一)国有自然资源资产管理基础工作全面加强

全县完成国土“三调”工作,全面查清土地利用现状、权属状况和土地资源变化情况;完成了自然资源资产清查实物量调查试点工作和全县农村宅基地、集体建设用地确权工作;建立基础地理数据库建设和更新机制,绘就全县自然资源数据“一张图”。编制国土空间规划,强化自然资源整体保护,基本完成“双评价”、“双评估”、重大专题研究、城市体检工作。

我县率先实行三级林长制、河长制,层层包保的管理模式得到省里肯定和表扬。落实国有林场和林土地改制确权,持续开展松材线虫病防治,*清理*万株,面积*万亩,严格按照时间节点完成营林生产任务。森林资源管理不断加强,常态化开展森林防火宣传教育及巡查,*年县域内未出现森林火情,野生动植物物种及数量日益繁多,保护工作成效显著。

(二)国有自然资源资产有偿使用制度改革不断深化

*年,全县共完成出让国有建设用地*宗*万亩,成交价款*亿元;全年矿产产量达*万吨,实现年利润*万元,税收收入*万元;全县砂石销售量为*万吨,销售额达*亿元,上缴税费*万元;强化水资源税费征收管理,全县征收水资源费*万元;探索实现新安江流域水排污权首笔交易,为全省首例;签订首个以*元/吨二氧化碳排放量的价格交易协议,成为安徽首笔通过林业交易所公开线上竞价交易的碳汇项目。初步实现了自然资源资产价值向资本转化,增加了财政收入,为地方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三)国有自然资源资产节约集约利用深入推进

节约集约用地措施不断强化,土地使用效益得到提高。深入开展“五未”土地处置专项行动,全县处置“五未”低效用地*亩,盘活出让*宗*亩,保障重点项目用地,新增建设用地*亩;加强林木种质资源保护、良种选育推广,完成人工造林面积*万亩,新封山育林*万亩,退化林修复*万亩,森林抚育*万亩。

(四)国有自然资源生态保护恢复持续发力

开展砂石综合整治,关停全县*家非法砂石加工点,整治成效显著,生态环境明显改善,全县砂石经营权收归国有,由徽投集团统一运作管理,砂石偷挖盗采现象大幅减少。全县环境质量持续保持优良,空气环境质量、水质达标率、湿地保护率、森林覆盖率等多项指标常年位于全国全省前列,新安江断面水质连续*年达到生态补偿考核要求。积极推进生态保护修复工程,严守生态保护红线,完成*个矿山修复治理项目。水资源保护利用走在全市前列,集中饮用水源备用点建设不断推进。

(五)国有自然资源资产监管水平持续提升

突出执法监察监管,严令禁止私挖盗采矿山砂石、偷猎私挖野生动植物、非法捕捞、违法取水等各种违法行为,大力开展专项整治行动,严肃查处农村乱占耕地建房、建设用地违法等,及时查处违法案件,推动问题整改。

二、国有自然资源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管理体制机制不够健全

机构改革后,虽明确规定由县自然资源主管部门统一行使自然资源资产所有者职责,但我县各类自然资源资产管理涉及资规、农业农村、水利、林业、生态环境等多个部门,职能分散,管理体系交叉重叠,乡镇、村两级没有相应执法机构和人员,导致自然资源资产监管中出现多头管理、责任不清、执法缺失等问题。

(二)基础管理工作有待加强

国有自然资源资产调查统计存在基础资料搜集难、基础数据不实等问题,各类自然资源属性不同,不同部门管理基础、统计口径、分类标准不一致,导致统计数据不够准确、资源分布掌握不够清楚、规划不协调、管控力度较弱等问题。价值体系缺乏,各部门数据大多数为实物量,缺乏货币统计,无法客观反映自然资源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难以估量市场价值,不利于建立完善的生态补偿机制。管理方式落后,自然资源数据采集与管理目前仍然以人工作业为主,自然资源信息化平台建设水平仍不够高,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没有纳入编制计划,自然资源资产管理的基础设施、执法力量、执法手段等需要全面提升。

(三)资产转化效益不够高

一是投入产出比不够理想。

近年来我县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财力,开展生态环保、新安江流域禁捕退养和新安江廊道建设等工作,但产生的经济效益不够明显。我县林木树种结构单一,受松材线虫病危害大,自*年松材线虫病爆发开始,已投入防治经费高达*亿元,今年继续投入*万元用于防治工作。二是建设用地供需矛盾突出。土地资源供给稀缺与土地存量闲置问题并存,“五未”用地清理处置难度加大,乱占耕地、违法建设用地等问题依然存在。三是我县林业、水利等生态资源利用率比较低,自然资源与文旅产业融合度不高,产业链较短,产品附加值不高。我县虽有丰富优质的水资源,但利用率不高,水资源价值亟待实现资本转化,各乡镇民用水源地保护难度较大。四是存在农业面源污染,畜禽养殖对环境影响仍然存在,整治任务比较艰巨。

(四)资产监管力度需加大

机构改革后,由县财政局统一行使全县国有资产管理监督职责,但国有自然资源资产由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代表政府行使管理职责,各部门按各自职责分别行使监督管理职责,难以形成统一的监管合力。各部门监管人员不足,乡镇又没有执法权,造成执法手段偏软,部分违法行为难以制止,违法建设、占用耕地、非法采砂、非法捕捞、违法取水、盗采盗猎野生动植物等问题时有发生。林业系统基层人员老化现象严重,人才断档问题突出,管护力量严重不足,特别是专业技术人员短缺,难以适应新形势下管理要求。县园艺场历史遗留问题还没有彻底解决。

二、意见和建议

绿色是*县发展最亮的底色,生态是*县发展最大的资源。守好、管好、用好自然资源资产是县乡两级政府肩负的重要职责,也是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生动实践。要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将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既要生态高颜值,又要发展高质量。

(一)国有自然资源资产管理基础工作要“实起来”

县政府及自然资源和规划局要进一步摸清家底,开展全县自然资源资产清查工作,加快自然资源统一确权登记工作,建立健全自然资源国有资产清单、分级分类台账,并建立动态调整机制。探索建立国有自然资源资产核算体系,实现价值量化,探索编制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为实施市场化、多元化的生态补偿及有偿使用机制奠定基础。进一步明确资规部门统一行使所有者管理职责,农、林、水、环保等部门要各司其职,落实管理责任,建立健全分工明确、衔接有序、信息互通、协调配合的联动管理机制。要加快自然资源管理信息化建设,提升部门间数据共享水平,实现自然资源管理的数字化、网络化和智能化。

(二)国有自然资源资产保护与利用要“融起来”

要正确处理好保护与合理利用国有自然资源与地方经济持续高质量发展之间的关系。结合我县实际,科学划定生态保护红线、永久基本农田、城镇开发边界三条控制线,加快推进全县国土空间规划、国土空间生态修复和乡镇、村庄规划编制工作,并与国家、省、市及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四五”规划相衔接。加强饮用水水源地保护,深入实施新安江流域综合治理,保证“一江清水出新安”。徽投集团公司要强化“砂石办”管理力量。做好森林资源的保护工作,加大国有林场基础设施建设投入,解决人员配备不齐管理缺位问题,将国有林场职工纳入事业单位招聘范围,采用购买社会化服务方式,提高林业保护管理水平,根据清凉峰保护区职工常年在偏远山区工作实际,落实其乡镇补贴等待遇。

(三)国有自然资源价值转化要“活起来”

要千方百计保证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和重大项目对建设用地的需求,继续开展“五未”土地处置,提高工业用地综合利用效率;全面实行国有土地有偿使用制度,严格规范土地出让行为,探索“标准地”出让制度。深化新安江流域生态补偿机制试点工作,实行新安江水资源使用与价值实现挂钩制度,完善排污权交易机制。继续由徽投集团对全县砂石集中统一经营,支持陆壹零矿扩大开采利用范围。由县水利局牵头,县砂石办会徽投集团对全县各水系中砂石资源进行普查登记,编制河道疏浚及砂石利用规划。砂石公司要根据市场需求延长产业链,提高砂石资源综合利用效益。林业部门要调整和优化林种结构,推进林相改造,大力发展经济林和林下经济产业,开发林业碳汇项目,发展森林+旅游、森林+康养等,实现林业资源的价值转化,积极探索建立林业资源保护生态补偿机制。

(四)国有自然资源资产监督管理要“硬起来”

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农业农村、水利、林业、生态环保等执法部门要按照国家法律法规赋予的职权,加大对国有自然资源资产保护执法力度。要建立县政府牵头的自然资源违法协调处置机制,整合执法力量,形成执法合力。县自然资源和规划部门要依法打击违反城乡建设规划要求的乱占耕地、私采矿石资源等行为;林业部门要加强森林防火宣传,杜绝森林火灾发生,加强对野生动植物保护;农业农村部门要加大对非法捕捞渔业资源的处罚力度;水利部门要加大对私挖乱采砂石资源的打击力度;县审计部门要建立健全国有资产、国有自然资源资产审计全覆盖制度,结合经济责任离任审计对领导干部履行国有自然资源资产管理、保护及利用等职责情况进行审计监督;监察及司法机关要做好对破坏自然资源资产案件的审查、审判工作,确保有限的自然资源永续利用。县财政、自然资源和规划等部门要及时向人大报送预算联网监督系统所需的国有资产基本数据信息,自觉接受县人大对国有资产管理情况的监督。

7430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