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灯榜文库!投稿QQ:511112889

大班科学教案

爱库百科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沉与浮》大班科学教案

推荐度:

实用的大班科学教案

推荐度:

实用大班科学教案

推荐度:

相关推荐

【精选】大班科学教案集锦9篇

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往往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那要怎么写好教案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大班科学教案9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大班科学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学会运用多种感官感知水的基本性质。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3、激发幼儿对水的探究兴趣、并能意识到节约用水的重要性。

4、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使幼儿对探索自然现象感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知道水的基本性质。

难点:幼儿能分辨出几种液体中哪种是水。

活动准备

玻璃杯若干、水、牛奶、白醋、玻璃球、每组一盆水

活动过程

一、以谜语的形式导入本课、激起幼儿的学习兴趣。

二、探究水的基本性质。

1、水是无色的。

出示水、让幼儿观察水有没有颜色?并出示牛奶与水相比较,说说牛奶是什么颜色、水有没有颜色、得出结论水是无色的.。

2、水是无味的。

出示水与白醋、让幼儿凭眼睛看能不能分辨出哪杯是水?然后让幼儿用鼻子闻,白醋是什么味、水有没有味、然后让幼儿用小嘴品尝、白醋的味道、水有没有味道、得出结论水是无味的。

3、水是透明的。

让幼儿每人拿一颗玻璃球、放在牛奶与水中观察比较、能不能看到珠子、为什么水中能看到珠子?知道水是透明的、牛奶是不透明的。

4、水有流动性。

游戏抓水、每组幼儿有一小盆水、让幼儿抓水、互相讨论、能不能抓住水、得出结论水是流动的。

三讨论水的用途,教育幼儿节约用水。

老师小结了水的性质后,问孩子们:“水能用来干什么呢?”让幼儿互相讨论后回答,孩子们会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说:水可以洗脸、洗头、洗脚、洗衣服、洗澡等等,老师可以扩宽思维告诉幼儿还可以灭火、灌溉农田、发电等,让幼儿知道水的用途很大,人类离不开水,从而引出要节约用水。

让幼儿设想如果没有了水,我们会怎样?厕所会怎样?做饭时会怎样?这样加深印象让幼儿真正做到节约用水。

师问幼儿:“你们见过哪些浪费水的现象呢?那以后应该怎样节约用水呢?”老师小结

教学反思

首先在活动目标上感知水的基本性质以及水的流动性、知道水是无色无味透明的、体验了玩水的乐趣、了解了水的作用、知道人离不开水、要节约用水、在活动中目标均已达到、但是通过课后的反思、我觉得本次活动的目标定位不够准确、有点偏向于科学小实验了、因此在今后的目标制定上、还需要更加的严谨。 我在让孩子第一次自由探索的时候,虽然能强调常规,但是我发现有个别孩子出现争抢材料的现象,面对这样的情况,我在反思时觉得是不是把材料分成人手一份,这样孩子就不会出现这样的情况了。虽然我为孩子准备的操作材料也是人手一份,但是是放在一起的,因此孩子出现了这样的情况。在引导孩子感知水的流动性时,我是通过游戏得出结论,孩子们都能很快的说出来,但是语言表达能力上还是有不足,不能把自己的想法很好的表达出来。

今天的这个活动孩子们还是非常感兴趣的,积极性也比较高,只是在进行操作方面时的常规还需要加强,以及语言的词汇量也需要再日常生活中加以培养。

大班科学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 通过实验,让幼儿初步了解凹面承受力大的经验,了解其在生活中的运用。

2、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

活动准备:

教具:投票表格,小鸡图示,针筒,桥的课件。

学具:削尖的铅笔、半个蛋壳、吸管人手一份。

活动过程:

1、 用小灰鸡和小黄鸡的对话引出内容。

2、通过实验初步了解拱形承受力大的现象。

3、了解拱形承受力大的原理在生活中的运用。

(1) 小黄鸡:是我在外面用嘴啄破壳帮助你出来的。

(2) 小灰鸡:是我在里面自己用嘴啄破壳自己出来的.。

4、幼儿将猜测的答案粘贴在相应的表格上,教师加以引导,并说说猜测的理由。

5、幼儿操作,对比实验。

(1)认识实验材料:凸面蛋壳和凹面蛋壳,铅笔的尖尖头代表小鸡的嘴巴。

教师交代实验操作时的注意事项:对准凸面蛋壳或凹面蛋壳自然放开。

幼儿实验,得出结论。

6、幼儿将实验结果粘贴在相应的表格上,并说说实验中的发现。

7、通过录像了解凸面承受力大,比凹面的牢固原理。

师:为什么凸面不容易啄破,凹面容易啄破呢?我们一起来看段录像。

师:凸面比凹面牢固,承受力比较大,人们利用这个原理造出了很多建筑物。(播放课件)

小结:这些建筑物都很牢固,因为它们都是拱形的,拱形真是个大力士,它能承受很多很多的力,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许多的拱形建筑物,这些建筑物还有很多秘密,让我们下次再来探究吧!

大班科学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了解身高、体重的含义,尝试用多种方法比较身高、体重。

2、大胆的与同伴分享交流自己的比较方法。

重点难点:

尝试用多种方法比较身高、体重

教学准备:

幼儿用书(数学)白纸、笔人手一份;测量用的木棍、绳子与保健老师联系,告知活动的意图,获得配合重点与难点

教学过程:

一、测量并记录身高、体重。

1、交流自己对身高和体重的已有认识。(丰富词语:身高、体重)带幼儿至保健室,测量身高、体重,幼儿记录,教师也记录。

(保健教师依次按次序给每个幼儿测量,大声报出幼儿的身高和体重,请幼儿自己记录在纸上。)检查记录结果,交流记录方法。

2、哪个数字表示身高?哪个数字表示体重?应该怎么记录?记录有错误的幼儿再次测量记录。

(引导幼儿辨认两位数和三位数,并区分左右进行记录,知道数字从左至右写。)

二、小组成员相互比较身高与体重,教师巡回了解信息。

1、提出要求:比比小组里谁最高,谁最矮,谁最轻,谁最重。

2、鼓励幼儿尝试用各种方法进行比较,教师尽量为幼儿提供所需物品。

三、交流整理比较的方法。

1、实物比较的方法:逐个站立比较高矮;相互抱抱感觉轻重等。

2、测量比较的方法:用绳子量身高,看谁的绳子最长等;称称体重,比比谁最重。

3、数字比较的.方法:比较体重的数字(两位数),先从左边的数字比,如果一样,就比比右边的数字,哪个大就是哪个重;两个数字都不一样就用减法算一下等。

大班科学教案 篇4

设计意图:

进入秋天,各种果实和农作物逐渐成熟,于是利用八月十五中秋佳节大人们要带孩子回家团圆的机会,我们给孩子们布置了"走进田野,采集果实"的任务。节后回来,那火红的辣椒串、金橙橙的玉米棒子,还有各种各样的高粱秸、谷子穗、带荚毛豆等农作物,纷纷登上了我们班的展示台。孩子们对这个小展台情有独钟,一有空就围拢过来整理和摆弄。

在一次装瓶时,有个孩子偶然发现在他装满的一瓶花生里,竟然还能再装上半杯小米!看着小米慢慢地从花生的空隙里穿过、漏下,孩子们都特别惊奇!追随孩子们的兴趣点,于是一个关于"物体间的间隙"的科学探索活动就在孩子们的激烈讨论和探索中展开了。

活动目标:

1.通过操作,感知物体与物体之间是有间隙的。

2.探索合理有序地安排不同物体的空间。

活动准备:盘子、纸杯、乒乓球、玻璃球、小米、记录表、筛网、课件。

活动过程:

一、观察实验用品,说说乒乓球、玻璃球和小米有什么不同

1.师:"小朋友你们看,老师这里有什么呀?""谁愿意来说一说,乒乓球、玻璃球和小米有什么不一样呢?"

2.小结:乒乓球大大的、圆圆的,玻璃球小小的、圆圆的,而小米又细又小,当我们用手抓起小米时,小米会从我们的指缝里流下来。

二、幼儿探索、尝试把小米、乒乓球和小玻璃球都装到一个瓶子里

1.师:"今天老师要请小朋友把三个杯子里的乒乓球、玻璃球和小米都装到一个玻璃瓶里,看谁最爱动脑筋,能把他们都装进去!"

2.指导幼儿记录实验结果,并注意操作规则,不要把小米撒到外面。

三、说说我的发现

1.师:"有的小朋友已经装完了,清你拿着记录表坐到前面来?""没有成功也不要紧,把你怎样装的记下来.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2."谁愿意来说一说,你是怎么装的?你成功了吗?"

四、引导幼儿用筛网将掺在一起的玻璃球和小米分开,再进一步探索其他的装瓶方法

五、交流、讨论实验结果提问:"这一次你成功了吗?成功的请举手!"讨论:"为什么先装乒乓球,再装玻璃球,最后装小米的方法比较容易成功呢?"

六、观看课件,引导幼儿懂得物体与物体之间是有间隙的,要学会合理安排物体的空间师:"先装乒乓球,因为乒乓球占的地方大,然后放玻璃球,这样玻璃球就把大的空隙给填上了,最后我们再放上小米,这样小米又把更小的缝隙也给填上了,所以最后它们都被装了进去。"

七、拓展幼儿对物体间间隙的理解引导幼儿再次尝试:装满的瓶子里,还能再装上半杯水吗?为什么?

八、幼儿分享交流实验的结果,进一步感知水所占的`空间师:"小朋友你们都成功了吗?为什么这么满满的一瓶子玻璃球和小米,还能装上这一小杯水呢?"(因为水把更小的缝也给填上了)

九、结束活动幼儿整理材料,走出教室。

活动延伸:把实验材料投放到幼儿的活动区里,根据幼儿的兴趣和活动情况,可进一步引导幼儿探索不规则的物体之间的间隙,比如尝试装核桃、花生、豆子,或者石头、鹅卵石、沙子等。

活动反思:

这次活动主要是引导孩子们探索规则的物体之间,在量都比较多的情况下,怎样把它们都装进去的方法,也就是哪种方法装的更多。在接下来,我们还要和孩子们进一步的探索不规则的物体之间的间隙,比如:核桃、花生、小米,还有石头、石子、沙子、水等物体之间的间隙,以及不同物体量的增多和减少后,还有哪些方法也是可以成功的等。

大班科学教案 篇5

活动目的:

1、引导幼儿发现网状物品的作用及其应用情况,并用恰当的语言进行表述。

2、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培养幼儿的创造性思维。

活动准备:

1、让幼儿在生活中观察蜘蛛织网的过程,收集各种网状物品并了解其用途。

2、绳织蛛网一张,布制蜘蛛若干。

3、幼儿收集的各类网状物品若干(如窗纱、菜罩、蝇拍、羽毛球拍、乒乓球网、网兜、捕虫网、发网等)。

4、录像机及有关网的录像带。

活动过程:

一、激发兴趣

1、这是什么?(蜘蛛。)它们在干什么?(织网、捕捉昆虫。)

2、蜘蛛是怎样用网捉虫的?(启发幼儿根据自己的观察或经验讲述。)

二、讨论交流

1、蜘蛛网的用处真大,我们生活中的许多地方也都用上了网或像网的东西,你们找到这些东西了吗?在哪里找到的?

2、请幼儿用比较恰当、完整的语言介绍自己收集的网状物品,并展示给大家看。(如“我发现妈妈的衣服像网”、“我发现装西瓜的袋子是网状的”、“我看到足球门像网、乒乓球桌的中间有网”等等。)

3、集体讨论网状物品的作用。

这些东西为什么要做成网状的?做成网状有什么好处?(有的是为了美观,有的是为了透气,有的是为了让人们看得更清楚等。)

三、观看录像,了解网状物品在生活中的应用情况

1、观看录像,录像内容有:儿童公园的网状跳跳床、电扇上的安全网、空调上的防尘网、洗衣机里的滤网、围墙上的`铁丝网以及网状保安窗、纱门、纱窗、各种球网等。

2、引导幼儿说说自己平时看到的网状物品,并说说它们的作用。

四、设计各种各样的网

1、如果请你设计,你想做一张怎样的网,用来干什么?

2、幼儿在纸上自行设计各种用途的网或网状物品。

3、小组交流所设计的网状物品及其用途,如捕捉动物的网,用作游戏的网,用于日常生活的网等。

活动延伸:

学习用绳子织网。

评析:

仿生,是人类智慧的结晶,各种与人类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仿生制品,凝聚着人类高超的创造才能。“奇妙的网”巧妙地把众多用不同材料制作的、用途不一的网状物品与蜘蛛结网这一自然现象联系了起来,这不仅使幼儿有可能在经验层面上获得有关仿生现象的感知印象,还为幼儿进行创造性想象提供了条件。因此就题材而言,此活动设计对我们拓展科学教育的内容是有所启发的。

教育活动的开放性是现代教育的一大特征,它可以体现在教育过程的许多方面。在此次活动中至少有三个方面是值得提倡的:其一,较多地运用了讨论交流的方法,使幼儿不仅从教师那儿,而且可以更多地从同伴那儿获取信息;其二,让幼儿有机会运用以往的生活经验,而不是只面对眼前的感知对象;其三,以绘画手段进行设计的环节使幼儿有可能不受限制地进行思维和想象,从而获得让创造潜能得以充分表现的机会。

大班科学教案 篇6

设计意图:

在当今这个社会,人们越来越重视水资源的问题。大家有目共睹水缺乏、水污染的现象已经受到高度关注。这种局势下。让幼儿了解水与人类、水与自然的关系极为重要。根据孩子们的认知和感知的年龄特点,结合幼儿的生活实际。本次活动,通过故事、谈话、实验、音乐表演等不同形式引导孩子积极参与、思考,从不同的侧面能够充分感知水与人类的密切关系。培养幼儿从小养成爱惜水资源保护水资源的环保意识。

活动目标:

1、结合故事、谈话、实验、音乐表演等不同形式激发幼儿积极动手动脑参与学习的兴趣以及表现出求知欲。

2、让幼儿知道水与人类、水与自然是密不可分的。

3、幼儿初步了解水污染以及水资源缺乏的现状。培养幼儿从小养成爱惜水资源保护水资源的环保意识。

活动准备:

1、课前教师、幼儿共同收集关于水的各种图片。

2、《三个和尚》的故事磁带。

3、实验用品:盐、糖、奶粉、洗衣粉、药面儿、玻璃容器5个。

4、“护水小标兵”胸饰、兰色彩笔与幼儿人数相等。

活动过程:

一、听故事《三个和尚》都打水。教师通过让幼儿听故事想问题说问题引发他们思考参与的兴趣。

1、教师放故事《三个和尚》,幼儿听故事

2、听故事后,教师根据故事内容展开提问:

(1)三个和尚每天都要用什么?他们用水来做什么?

(2)他们打水的地方在哪里?

(3)他们三个最后用水做了什么?他们能离开水吗?

3、教师提出一个话题:我们的生活能不能没有水?为什么?

(1)幼儿自由的讨论交流。

(2)请幼儿用完整的语言说一说自己的想法。

二、小朋友我们不能没有水,让我们来看一看水是怎样帮助我们的"。(请幼儿观看课件关于水的各种图片)

1、结合看图,让幼儿了解生活处处需要水。

(1)、图片一幼儿看到各种工作是直接需要水来完成的。(消防队员,环卫工人用水浇花、轮船在行驶)

(2)图片二、幼儿可以看到农民用水浇地、发电站用水发电送给千家万户。

2、这“水”和我们的生活真是关系太大了,你们知道吗?就连我们生活中的小事同样需要水。让我们一起来试试吧!(幼儿和教师一起实验)

(1)幼儿分成5组,这5组桌子上分别放着盐、糖、奶粉、洗衣粉、药面儿、开始实验时,幼儿将物品放入玻璃容器中搅拌一下,让幼儿观察它们的变化,并作成总结。

(2)教师讲解物品在水里溶解了。

3、出示一张图片:幼儿可以看到河水已经变黑了。

教师提问:你们知道这是为什么吗?我们来听一首歌。

小朋友们听一听小河在唱什么?

三、教师弹唱歌曲《小河之歌》前两段

1、幼儿边欣赏歌曲边创编动作。

2、教师提问:小鱼、小虾为什么生病了?你们有什么办法帮助它们呀?(幼儿了解关于污染的问题)

3、拿出“护水小标兵”胸饰、发给每个幼儿,老师有个好办法:请你们画一条干净的小河送给小鱼小虾(让幼儿把小河画在胸饰卡片的背面)

幼儿带好“护水小标兵”胸饰教师弹唱歌曲《小河之歌》第三段,幼儿做自由表现活动。

活动延伸:

让幼儿总结我们该怎样做才是“护水小标兵”。让我们行动起来吧。向身边的人宣传爱护水资源是“人人有责的”。

小河之歌

1=D3/4

1—3|1—3|5—3|5——|6—6|5—1|3—3|2——|

小河小河真快乐清清河水在歌唱,

小河小河真难过黑黑河水在流泪,

小河小河真快乐清清河水在歌唱,

1—3|1—3|5—3|5——|2—5|2—5|3—2|1——||

小河小河真快乐小鱼小虾都来了。

小河小河真难过小鱼小虾生病了。

小河小河真快乐小鱼小虾都来了。

大班科学教案 篇7

活动目标

1.理解故事内容,对皮球的动态:蹦、滚、飞产生兴趣。

2.理解空气与皮球运动状态的关系。

3.培养探索自然的兴趣。

4.在活动中,让幼儿体验成功的喜悦。

活动准备

1.《谁住在皮球里》PPT。

2.充足气的皮球两个,气针一枚。

活动过程

1.说说玩玩会蹦、会跳、会飞的皮球。

(1)教师和个别幼儿演示拍皮球、滚皮球、踢皮球的动作。

师:小朋友们,你们喜欢玩皮球吗?谁来说说你平时会怎样玩皮球呢?(拍)分别请几个小朋友说说并演示皮球的不同玩法。

(2)启发幼儿说出玩皮球时,皮球的运动方式(蹦跳、滚动、飞起来等)。

(3)请幼儿用肢体动作来表现皮球蹦跳、滚动、飞起来的状态。

师:小朋友们,你们能用你们的`身体来模仿皮球蹦跳、滚动、飞起来的动作吗?让我们一起来学学皮球运动的样子。师:为什么皮球会蹦,会跳,会滚,皮球很硬,一定有什么东西在里面,是什么呢?(是气),现在我也不知道,我们一起来看一下吧。究竟是谁住在皮球里?

2.欣赏故事《谁住在皮球里》。

(1)分图讲解,皮球里住着谁?

(2)让幼儿知道皮球里的兔子,轮子、喜鹊是怎样运动的?

3.了解是空气住在皮球里。

(1)猜测、验证皮球里的是空气。教师用力挤压皮球,并请几名幼儿来帮忙。

师:皮球里到底住的是什么呢?有的小朋友说是兔子,有的小朋友说是气体。到底是什么,我们怎么做才能知道呢?(把皮球里的东西放出来就知道了),保持一定距离朝向幼儿脸上,问幼儿感觉到了什么?

总结:刚刚我们放出来的就是空气。

(2)足气的皮球与瘪气球比较,理解空气与皮球运动状态的关系。

问:如果皮球里没有空气会怎样?猜想。

教师出示瘪的皮球,演示拍、滚、踢皮球,验证猜想。

总结:原来皮球只有充满了空气,才能运动起来,他就像兔子那样蹦,像轮子那样滚,像喜鹊那样飞起来。空气可真了不起!

4.再次欣赏《谁住在皮球里》这个故事,播放视频。

故事看完了,皮球只有空气的时候才可以蹦跳、滚动、飞起来。皮球需要空气,我们人也离不开空气,让我们现在一起排好队到外面呼吸新鲜空气吧!

教学反思:

程序上出现错误,但幸好有图片教具,后面的提问环节达到预期效果。在刚讲故事时孩子们提出的各种想法没能很好的利用是一失误。目标的定制对本版孩子稍浅了些,应可以在提问为什么兔子住在里面时还可增加除了兔子会跳还有谁会跳等,扩散孩子的思维,对孩子的认知效果更好些。在后面看书的环节,前半部分还好,后半部分因没能提前交代,孩子们在自己看书时直接看了下一篇的内容。对本节课的内容没能巩固加深,又是一失误。总体上本课时的目标预期效果都达到了。但在过程中对孩子没出现的不在预期中的反应利用与操作得不是很好。

大班科学教案 篇8

条条线儿怎样来?

【设计意图】

本学期,我们幼儿园开设了自己的园本课程,由于孩子们的父母大都是魏桥创业集团的工人,为了让孩子们了解父母的工作,了解在我们生活周围,和我们息息相关的内容,我们根据实际情况和孩子们的年龄特点,设计了园本课程的内容,如:线是怎样来的、各种颜色的`布、飞快的梭子等,而对于其中一些物品的生产过程,孩子们不了解,我们便利用家长资源,请家长帮助录下纺织工人工作的视频,让孩子们有一个更直观的认识。

本活动,我们选择的是“条条线儿怎样来”,在学习中,通过孩子们的观察,探索,观看视频,动手操作,逐步学习知识,掌握技能,从学习中获得快乐。

【活动目标】

1、了解线是怎样纺出来的。

2、了解古代与现代纺车的不同,体会劳动人民的伟大智慧。

3、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

【活动准备】

各种不同材质、不同颜色的线若干,关于纺线的视频、古代的纺车、棉花若干、不同颜色的染料。

重难点:了解线是怎样纺出来的。

【活动过程】

一、探索不同的线,导入活动。

出示各种不同的线,请幼儿自由观察,自由探索。

师:“小朋友,你最喜欢哪几条线?”(幼儿自由发言)

师:那你们知道这些线是怎样来的吗?我们一起去看一下吧!”

二、出示视频:现代机器纺线工作的过程。

与幼儿一起观看,边看,教师边介绍,让幼儿了解现在先进的纺线过程。

教师:把棉花弹弹,去掉杂物,弹的蓬松,细软,把棉花搓成大拇指粗细一尺余长的纺条,再用纺花车纺成线,然后,经过经线、浆线、晒线等多道工序,最后上织布机。

三、请幼儿观看古代的纺车。

师:刚才,我们一起观看了现代机器纺线的的工作过程,现在请小朋友看这里。

教师出示纺车,做详细介绍,让幼儿了解。

教师边操作边介绍纺车,使幼儿进一步了解古代纺线的过程。

鼓励幼儿也试一试,这种纺线的方法。

四、我是小小纺线师。

出示棉花,请幼儿互相讨论,怎样将棉花变成线。

幼儿按照自己想的办法动手操作实验,教师进行小结,鼓励幼儿再想办法,幼儿多次操作实验。

(经过师幼多次动手操作实验,终于将棉花搓成了线。)

五、五彩线。

幼儿自由选择喜欢的染料,为自己搓好的线,染上漂亮的颜色。

六、请幼儿把五彩线拿到户外晾晒。

【活动延伸】

鼓励幼儿用五彩线粘贴出各种有趣的图形。

大班科学教案 篇9

活动目标:

1、幼儿通过摘枇杷,会辨别成熟的枇杷,了解枇杷的品种、用途。

2、知道枇杷是家乡历来有名的特产之一,增强爱家乡的情感。

3、体验摘枇杷活动带来的快乐,培养幼儿对周围事物探究的能力。

物质准备:

幼儿每人一顶太阳帽、竹勾子(摘枇杷工具)、篮子若干、毛巾若干、筐两个。

知识准备:

教师事先向果农了解枇杷的品种、了解枇杷在我们家乡的历史,幼儿事先去看过成人摘枇杷一次。

安全准备:

事先联系好生态园里的枇杷地、幼儿出发前穿球鞋,戴上太阳帽

活动过程:

一、今天,我们来学摘枇杷,可以用工具、可以不用工具、可以几个人合作等。但要注意安全。

二、幼儿尝试摘枇杷

教师巡逻观察幼儿是怎样摘的",适当帮助有困难的幼儿。

三、集中讲评(讨论),共享经验。

幼儿讲讲摘枇杷的方法和怎样辨别成熟的枇杷以及枇杷的品种。

幼儿讲后,教师加以小结:

我们今天摘的枇杷有两个品种,皮红的叫红种枇杷,皮淡黄的叫白沙枇杷,皮青的是不成熟枇杷,我们要摘成熟的枇杷,低的树可以用手直接摘,高的地方用勾子,可以几人合作。

三、分散:幼儿第二次尝试摘枇杷

交代要求:幼儿摘后,把枇杷按品种倒入两个筐内

四、整理东西后回幼儿园

五、延伸活动

1、可以用枇杷肉请幼儿做糖水枇杷。

2、观看枇杷肉和枇杷叶入咳嗽药的录象。

3、枇杷核可以当数学教具、可以打洞后穿成各种幼儿喜欢的“艺术品”、枇杷叶可以粘贴成树叶画或可以在叶上画画等。(以上活动也可以放在区域活动)

155346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