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灯榜文库!投稿QQ:511112889

幼儿园大班音乐教案

爱库百科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幼儿园大班音乐教案

推荐度:

幼儿园大班音乐教案

推荐度:

幼儿园大班音乐教案

推荐度:

相关推荐

(精华)幼儿园大班音乐教案

作为一名教职工,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案,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幼儿园大班音乐教案,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幼儿园大班音乐教案1

教学目标:

1、 学习清楚、完整的演唱歌曲,唱准附点音符和跳音。

2、 在教师的提问和动作的帮助下记忆歌词。

3、 感受歌曲带来的愉悦体验。

教学重点:

教幼儿学会清楚完整的演唱歌曲

教学难点:

教幼儿准确唱附点音符和跳音

教学方法:

愉快教学法、情景表演法

教学时数:

1课时

教学准备:

配套CD、钢琴、幼儿用书

教学过程:

一、 开始部分

1、 师幼问好,组织教学

2、 谈话引题。

二、 基本部分

1、 发声练习

12 34|5— |54 32|1—|

12 34|54 32|1 3|1—||

2、 节奏练习

3、 教师范唱歌曲一遍,引导幼儿认真听。

4、 教师提问:

歌曲里唱了谁?她去干什么了?结果怎样?

如果是你,你会不会也像袋鼠妈妈一样?

5、 朗诵歌词一遍,加深对歌词的"记忆。

6、 教唱歌曲

教师先分句教幼儿唱歌,后分段教唱。

7、 师幼集体唱歌,激发幼儿兴趣。

8、 幼儿集体唱歌,教师弹琴。

三、 结束部分

教师小结、总结课情。

教学效果分析:

1、 幼儿对所学内容掌握好,课堂效果明显。

2、 充分调动了幼儿的积极性

3、 在课堂中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

幼儿园大班音乐教案2

活动背景:

木偶剧是我国一种流传的民间艺术,它流传广泛,历史悠久。它用木偶的形式生动而形象地刻划各种人物。托大段幼儿正处在语言(口语)发展的关键时期。这一时期的儿童,对色彩鲜艳、有声响、会动的物品感兴趣。新异事物能引起他们极大的注意。

活动目的:

1、培养幼儿爱清洁,讲卫生的习惯,知道饭前洗手,饭后洗脸。

2、丰富词汇:洗脸

活动准备:

1、木偶:小熊、熊妈妈各一个

2、《讲卫生》音乐磁带一盒

3、草莓,蛋糕、蜂蜜、糖等若干。

活动过程:

1、教师以谈话的形式引入课题。

师:小朋友,你们知道吃饭前该做什么?(洗手),吃完饭后应该做什么?(洗澡),对,今天老师请小朋友欣赏一个木偶剧,名字叫《小熊洗脸》

2、木偶剧表演《小熊洗脸》。

3、以小熊问幼儿的.形式,帮助幼儿理解故事内容:

问题:(1)小朋友你们猜猜是谁爬到我的脸上来了?

(2)蚂蚁为什么会爬到小熊的脸上?

(3)要怎样做蚂蚁才不会爬到脸上呢?

4、结合日常生活,教育幼儿保护牙齿。

(1) 小熊检查幼儿的脸,看看哪个幼儿的脸又于净又漂亮。

小熊:现在我要看看哪个小朋友的脸又于净又漂亮。

(2) 小熊:小朋友,你们以后可不能向我学了,要养成饭前洗手,饭后洗脸的好习惯,做一个爱清洁,讲卫生的好孩子好吗?(好)我们一起来唱“讲卫生”的歌吧!

5、歌表演《讲卫生》

幼儿园大班音乐教案3

活动目标:

1、学唱歌曲《小河之歌》,用不同的音色表现小河快乐与难过的心情,并会随音乐表演。

2、知道保护水资源的重要性。

3、对音乐活动感兴趣,在唱唱玩玩中感到快乐。

4、愿意参加对唱活动,体验与老师和同伴对唱的乐趣。

活动准备:

1、师生共同收集清澈的和被污染的苏州河的图片。

2、歌曲《小河之歌》(P、79)、粉笔

活动过程:

一、说一说:小河的变化

1、说一说:上海有一条河在城市里经过,它的名字叫什么。

2、观察各种苏州河的图片,分辨清澈的河水与肮脏的河水。说说它们的不同,怎样才能使苏州河水变清。

二、学唱歌曲《小河之歌》

1、欣赏歌曲《小河之歌》。在音乐的伴奏下感受三拍子歌曲的节奏特点:好像河水在轻轻地流动。

2、听辨歌词,分辨小河什么时候快乐、难过,快乐和难过时河里的鱼虾会怎样。

3、在理解歌词的基础上学唱歌曲,用嘹亮欢快和低沉忧郁的不同音色,分别表现小河的快乐与难过。

三、表演歌曲《小河之歌》

1、再次欣赏歌曲。随着音乐用动作表现小鱼游来了、小鱼生病了。

2、幼儿互相欣赏,请个别幼儿演示怎样扭动身体、摆动手臂表现小鱼的游动。

3、教师演示向左或向右自转,表现小鱼的游动。幼儿跟着学一学。

4、幼儿在音乐的伴奏下,继续模仿小鱼游泳。(4小节学小鱼向前游动,4小节自转。)

四、音乐游戏

在场地上划两条宽宽的平行线作小河,幼儿分成人数相等的两部分,一部分幼儿扮演柳树,一部分幼儿扮演小鱼小虾。

规则:小鱼来到柳树前面,可在下一次音乐开始时扮。

活动反思:

《小河的歌》这首诗歌用第一人称讲述了一条小河的心声。抒发了小河长年累月,无论白天黑夜、寒来暑往,默默忍受着寂寞、干渴,却不停地快乐流淌,为人们播种希望与幸福的胸臆。在教学中具有以下特点:

1、尊重学生的差异,相信学生的能力。教学时,充分考虑学生的差异性,让不同程度的学生在课堂上都能找到自信,都有展示自己的机会,都能感受到学习的.乐趣。如汇报小河有哪些动人的故事,学生可以用句子,也可以用一段话;谈感受时,可以说你为什么喜欢小河,也可以说你想向小河说什么话。针对学生自身的实际情况回答,老师都给予肯定,使每个学生都有一种成就感、满足感。这种感受最有利于激发学生继续学习的兴趣和欲望。

2、放手让学生自学,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实现学习方式的转变,自主学习是基础。整个教学过程以学生为主,教师不以自己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如在学生识字、整体感知课文的内容的基础上,提出要求:

(1)默读,想一想这是一条怎样的小河呢?

(2)画一画,你觉得印象最深刻的词句;

(3)读一读;

(4)说一说,和小组同学交流。这样,让学生在自主读书、合作交流的过程中,体验感悟,弄懂了问题,理解了课文内容,发展了逻辑思维能力,积累了语感。

3、多种感官参与活动,重视学法的指导。习惯好,终身受益。老师在指导学生阅读时,让学生边读边想,边动笔标记,养成了“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好习惯。在合作交流中,学生互相启发,老师不急于送现成的答案,而是引导、点拨,使学生在需要处、矛盾处、困惑处获得阅读的方法,提高了学生自己探究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小百科:狭窄又纤细的水道的泛称,有别于大江大河,如小河沟、小河浜、小河流。一般指不适宜动力机械船只航行的河沟水道。

幼儿园大班音乐教案4

活动目标:

1.仔细观察图谱,尝试进行简单的队形变化。

2.创编剪羊毛的动作,体验参与韵律活动的快乐。

3.在进行表演时,能和同伴相互配合,共同完成表演。

4.培养幼儿乐意在众人面前大胆发言的习惯,学说普通话。

活动准备:

1.《剪羊毛》音乐,队形及动作变化的图谱一张。

2.幼儿已欣赏过《剪羊毛》的音乐。

活动过程:

一、复习歌曲导入。

二、学习第一段,重点创编剪羊毛的动作。

1.你会剪羊毛吗?怎么剪?请几名幼儿示范。

羊一开始不知道要帮它剪羊毛,孩子可以做些什么让它知道?

2.师示范第一段。

我是怎么表演的?(动作顺序、舞步、哪段音乐开始剪的)

羊在一开始可以做些什么动作?

3.请部分幼儿表演。

三、看图谱学习第一段队形及动作。

1.羊毛剪完了,小朋友剪了这么多羊毛真高兴,羊儿也觉得很轻松,他们一起又跳了一段舞,还变化了队形呢,你们看。

变化了几种队形?你看懂了哪个?

请一组孩子试试看。

2.在变队形的同时他们还表演了什么动作呢?

还是请这一组孩子表演。

3.另一组孩子尝试。

四、完整表演。

将第一段和第二段连起来表演。

活动反思:

1.大班幼儿对队形的变化已有浓厚的兴趣。这从两方面可以看出来。其一,在体育活动中进行的队列训练,幼儿非常感兴趣。其二,在今天的活动中,本来幼儿表现出的兴趣并不浓,许多孩子注意力涣散,但到了真正开始站队形的时候,孩子们的注意力又回过来了。

2. 要求交代不够清晰。这是我的活动中的一个老问题,它不是指活动中个别的要求没解释清楚,而是整个表演的脉络没有理清,就像上次的《金蛇狂舞》,也是这个问题。既然是教师预设为主的活动,那首先要做到的就是让幼儿清楚地知道整个表演等活动的大概框架,然后再处理好其中的各个要素(动作、队形等)。所以活动的一开始就应该先通过清晰的示范和提问,理清动作的顺序:先去、再摸摸羊、再剪、再和羊一起跳舞。然后再就具体的队形变化开展活动。

3.队形变化的图谱设计得不够科学。我一直觉得自己做事特简单,写不出论文是因为在我看来那些长篇大论几个字就能概括了,所以之前的"反思也总是几句话概括一下。其实这不叫简单,这叫糊涂、马虎。当模糊地觉得一件事儿不好时,我总不习惯去深刻思考到底不好在哪儿,要怎么改变。对这次的图谱也是一样。在这之前没仔细看过队形的图谱,只是根据自己的编排、凭自己的感觉画了几个队形。画完就感觉图谱效果不好,挺乱的,至于具体不好在哪儿,又可以怎么改,我却没再细细思考。现在才感觉到,图谱的作用是让幼儿了解队形的变化,并能跟着图谱的指引知道怎么做,我的那幅图谱太琐碎,幼儿不能一下子看出原来的队形、要变的队形等。其实只需要把几个队形的样子画出来,如一开始的两排、后来的圆,至于具体的位置反正地上有点的提示。

4.过高估计了幼儿的能力。经常在活动前我会想象幼儿和我配合得很好的美好愿景,于是总容易过高估计幼儿的能力,比如《挪威舞曲》中对孩子分乐句编动作能力的预测、上次《剪羊毛》活动中对幼儿创编舞蹈动作能力的预测,再加上这次对幼儿按顺序走圆形能力的预测,并且我还容易过高估计自己引导的能力,以为就算他们不会,就算活动中出现一些问题,通过我的引导也总能做好的。现在才发现自己的倔强,以及人本性中有些思想真的是很难转变,就算意识到自己的一些问题,下次还是会不经意地去犯,不知道要犯多少次、经历多少次挫败,才能把他牢牢记住,用理智克服这一不足,并逐渐内化为新的品质、习惯。可能以后在备课的时候我该先翻一翻之前进行的一些活动,回顾一下自己的不足,在来谨慎地思考新的方案。

5.另外,我觉得学会队形的变化固然是一个重要的技能目标,但从孩子的长远发展看,让孩子体验到那种跟着音乐愉快表演的成功感才是最重要的,也是最能让教师对自己的活动有信心的重要因素,这也是我感觉上次曹老师组织的剪羊毛活动成功的地方。

6.开展课题快一年了,可成功的次数少之又少,今天上完后我几乎有以后都不想再上音乐课的感觉了,但是进行了反思后,又对下次活动充满了希望,我有些越挫越勇的感觉,希望下周再组织一次,但又非常害怕面对再一次的失败。

小百科:羊毛主要由蛋白质组成。人类利用羊毛可追溯到新石器时代,由中亚向地中海和世界其他地区传播,遂成为亚欧的主要纺织原料。

幼儿园大班音乐教案5

活动目标

学习看各种形式的指挥,演奏打击乐器。

在活动中体验打击游戏的快乐。

活动准备

三种颜色的丝带(红、金、绿)。

若干小型打击乐器(木质、金属、皮质类)

音乐摇篮曲、粉刷匠。

活动过程

一、活动导入

1、出示三类乐器:皮质类乐器、金属类乐器、木质类乐器。

师:"今天朱老师请来了三种乐器到我们班来做客,请小朋友看一看它们是谁?它们属于哪一类乐器呢?"

2、幼儿围成半圆传递乐器。

二、游戏彩色丝带

1、出示三种颜色的丝带与乐器做朋友(红、金、绿)。

师"今天朱老师还带来了三种颜色的丝带,小朋友看一看是哪三种颜色的丝带,它们也想和乐器做朋友,请小朋友商量一下,你们一组想和哪种颜色丝带做朋友。

2、丝带跳舞了。

(1)、介绍游戏规则师:"丝带找到了属于自己的乐器做朋友,它们非常想跳舞,当它在空中跳舞的时候,乐器朋友就要为它伴奏,当丝带落地的时候,乐器朋友就要停止为它伴奏。

(2)、教师将不同的颜色轮流地抛向空中,相应的"乐器朋友就要轮流伴奏。

(3)、教师将两种或三种不同的丝带抛向空中,相应的乐器一起为它伴奏。

三、游戏彩色圈

师:"丝带还带了一个更好玩的游戏,小朋友你们想玩一玩吗?

介绍游戏规则师:"丝带在地上围成了三个小圆圈,当朱老师跳到哪个圆圈的时候,乐器朋友就要为它伴奏,朱老师跳几下,乐器朋友就要为它演奏几下。

四、欣赏音乐摇篮曲

师:"丝带和乐器朋友都累了,它们想休息了。

幼儿园大班音乐教案6

活动背景

为了更好的完成音乐课题活动,我设计了一节节奏训练课。发展幼儿能够边听音乐边打肢体节奏,从简单的一种肢体节奏到每小节一至两种节奏,培养幼儿身体各个部位的配合。

活动目标

1、培养幼儿听音乐打节奏、听音乐做肢体动作。

2、通过节奏练习发展幼儿手脑一致、身体的协调性。

3、感受旋律的气氛以及和同伴一起参加集体音乐活动的乐趣。

4、喜欢参加音乐活动,体验音乐游戏的快乐。

5、通过听、唱、奏、舞等音乐活动,培养学生的创编能力与合作能力。

重点难点

肢体各节奏的配合。

活动准备

节奏条、录音机、磁带、打击乐器。

活动过程

一、律动进入教室,教师弹前奏复习节奏歌《谁在说话》。

二、复习节奏,重点强调空拍,复习空拍。

三、导入新课

1、播放乐曲,欣赏乐曲:大灰狼,幼儿兴趣很高,效果很棒。

2、教师依次出示练习过的节奏(并将其组合),交代幼儿就是大狮子、狼........的音乐节奏,我们一起听着音乐打节奏。与幼儿练习几次,利用欣赏乐曲,请幼儿自由发挥想象力。

3、加肢体节奏。

(1)、X X X XX X 重点是与音乐配肢体节奏。

(2)X XX X 要求:费别用拍头、拍肩、跺脚拍打。教师示范。发展幼儿手脑一致,身体各个器官的协调性。幼儿自由练习。

四、教师与幼儿共同随音乐拍打节奏。

五、结束、律动《节奏拍拍》。

教学反思

每一次的公开课都让我受益匪浅,虽然节奏不是第一次上,但相对来说难度增加,每次的节奏都是有规律的,这首乐曲缺乏规律性,经过几次的反复修改行程了最后版规律性的节奏乐。节奏乐调动的是些运动,而人的动作也是运动,人类的一切活动离不开节奏,没有节奏的人类生活是不存在的。大到对四季变换的感受,小到日常生活的"洗脸、刷牙、穿衣、都离不开节奏,甚至于人脑一时的思想,严格上讲也有节奏。

小百科:节奏是自然、社会和人的活动中一种与韵律结伴而行的有规律的突变。用反复、对应等形式把各种变化因素加以组织,构成前后连贯的有序整体(即节奏),是抒情性作品的重要表现手段。节奏不仅限于声音层面,景物的运动和情感的运动也会形成节奏。 节奏变化为事物发展本原,艺术美之灵魂。相对论变化的结果。

幼儿园大班音乐教案7

设计背景

音乐能够启迪人的智慧,陶冶人的情操。对于幼儿来说,音乐的教育是非常重要的。《幸福拍手歌》是一首美国歌曲,歌词由日本的木村利人编写的。原歌共有六段歌词,除拍拍手之外,还有跺跺脚、拍拍肩等动作。为了让幼儿有创作的机会,再设计中只出示两段歌词,其余的让幼儿自己进行创编。第一、第二乐句句尾都空出两拍,让演唱者表演动作,第三、四乐句密切相连,最后也空出两拍作动作,所以这首歌曲非常适合律动表演,歌曲情绪热烈欢快,富于感染力,连续的八分附点音符使歌曲更具舞蹈性。

活动目标

1、感受和掌握附点八分音符的节奏,并用富有感情(高兴、快乐)的演唱《幸福拍手歌》。

2、根据已有经验创编新歌词,并根据歌词发挥想象力创编动作。

3、感受歌曲愉快情绪,体验与同伴游玩的乐趣。

4、通过教师讲解舞蹈动作学会跳。

5、感知乐曲的旋律、节奏、力度的变化,学唱歌曲。

重点难点

1、重点:幼儿对歌词的理解及记忆。

2、难点:幼儿根据歌词自主创作舞蹈动作。

活动准备

1、物质准备:《幸福拍手歌》歌谱一张、节奏图谱一张,《幸福拍手歌》Flash;

2、经验准备:幼儿初步掌握附点音符。

活动过程

(一)导入(采用情境导入法,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吸引幼儿的兴趣。)

师:昨天晚上老师做了一个好玩的梦,梦见老师和小朋友们在一个美丽的花园里,随着欢快的音乐,唱着一首很好听的歌,唱着唱着就醒了。小朋友们想不想知道这首歌叫什么名字?

幼:想。(齐声说)

师:这首歌的名字叫《幸福拍手歌》,现在老师把这首歌唱给小朋友们听

师:小朋友们,这首歌好不好听呀?

幼:好听。

师:小朋友们想不想学?

幼:想。

(二)趣味游戏,练习节奏,突破难点。

在这个教学环节中,教师运用了三个步骤,层层深入,带领幼儿熟悉并掌握附点八分音符的节奏,为歌曲的学习做好渗透和铺垫。

①出示节奏卡片,让给幼儿分辨两张卡片的不同,引导幼儿辨别带附点八分音符;

②教师用带附点八分音符和四分音符两种不同节奏说出:如果感到幸福你会做什么!并用对比的教学方法让幼儿分析带附点音符的唱法有何变化。

师:小朋友们,你们回想一下,刚才老师唱《幸福拍手歌》的时候,是唱第一种节奏还是第二种节奏呢?

幼:第一种

师:小朋友们真聪明,我们一起用手打带附点八分音符节奏。

(幼儿基本掌握带附点八分音符节奏后,师幼一起做游戏。教师用带附点八分音符节奏节奏提问学生:如 .果感 .到 幸 .福你 .会做 .什 么?请幼儿用动作或语言来回答教师的提问。游戏最后扩展到请几个幼儿进行提问,其他幼儿自由做出回答,既熟悉了歌曲节奏,又为歌词的创编做好了铺垫。)

(三)学唱歌曲。

①播放钢琴伴奏,教师再完整的唱一遍歌曲。

师:小朋友们刚才听到歌曲中,人们幸福的时候会做什么呢?

幼:拍手、跺脚

②出示歌词:在钢琴伴奏下,教师用歌曲的节奏教幼儿念歌词并引导幼儿做拍手、跺脚等动作(念两遍)。

③分句教唱歌曲。重点教唱第三句,提示第四句和第三句紧密相连。每句都熟练之后,带领幼儿完整地歌唱。

④展示《幸福拍手歌》视频,让幼儿欣赏,体验歌曲的乐趣。

(四)创编歌词和动作,来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幼儿在创编中体验快乐。

师:小朋友们,当我们感到幸福的时候出了拍手、跺脚。你还会做什么?请你来做小小作词家,创编歌词,带领大家进行歌唱表演。

(请2—3个幼儿发挥想象力,创编歌曲,教师在图谱上填写歌词)创编完歌曲后,采用不同的分组,师生接唱、幼幼接唱等方式对创编后的歌词进行演唱和表演。(教师提示幼儿要富有感情的歌唱)

(五)律动表演

师:小朋友们表现真出色!小朋友唱歌的时候,老师有一种想跳舞的感觉,小朋友们想不想跟老师一边唱着这首歌一边跳圆圈舞呢?

幼:想

师:小朋友手拉手围成两个圆圈。里圈的小朋友按顺时针的方向走,外圈的小朋友按相反的方向走。在歌曲的空拍处停下,小朋友们可以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加上拍手、跺脚、拍肩、握手等动作。

结束:小朋友们,这个游戏还不好玩?让我们一起来表演吧。

注:用乐器配伴奏

幼儿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乐器,也可以使用自己准备好的乐器。教师在这一环节中先做示范,边唱歌曲,边用乐器为歌曲做伴奏,再引导幼儿用手中的乐器,边唱歌曲边为用乐器做伴奏。

师:小朋友们表现得真出色!瞧,老师都给小朋友们带来了什么(打击乐器)?小朋友们可以用这些乐器或者自己带来的乐器为这首歌曲配伴奏,让这首歌曲变得更丰富。

课堂小结

师:度过了快乐的四十分钟,能告诉我你们快乐吗?幸福吗?最后,请同学们配合老师用一种特殊的方式结束我们的这节课,好吗?

师:如果感到快乐你就点点头,

幼:点头。

师:如果感到快乐笑一笑吧,

幼:笑一笑。

师:如果快乐就用行动把他表现出来吧,让我们大家一起说再见,

幼:再见!

教学反思

整个课堂下来,学生的情绪一开始没有调动起来,感觉课堂有点沉闷,好不容易开始学歌舞了,学生的情绪一下子爆发,整个教室乱哄哄的,有点“群魔乱舞”的感觉。之后我想让学生把歌词记牢,有点强灌知识。多次练习中,我没能够更好的引导幼儿需要表达情感,另一方面幼儿没有掌握好附点八分音符的节奏,以后我会多加努力,改正过来的。

幼儿园大班音乐教案8

活动目标:

1、通过节奏乐,让幼儿感受乐曲明快、含蓄的性质,分析乐曲的结构,体验演奏活动中合作的快乐。

2、引导幼儿运用身体动作和图谱来表现乐曲的节奏及演奏方式,初步掌握看指挥演奏乐器的方法。

3、引导幼儿运用身体动作的和图谱来表现乐曲的节奏,初步掌握看指挥演奏的方法。

活动准备:乐器、图谱。

活动过程:

一、熟悉音乐

1、连续两遍音乐入场,并做相关动作。

提问:你觉得这首音乐是怎么样的?好像在干什么?

2、听音乐进一步感受乐曲性质。

介绍:乐曲的作者、名称及内容。

二、熟悉图谱

1、听音乐,教师指图谱。

介绍:图谱中的三种图形分别代表三种乐曲,老师是根据乐曲声音的特点来画的,请小朋友仔细听:他们像什么乐器发出的声音?

2、匹配乐曲。

3、请幼儿按节奏读图谱。

4、听音乐读图谱。

三、徒手练习

1、手打乐曲的.动作,嘴发乐曲的声音,看图谱练习一遍。

2、看指挥,分乐器练习。

3、提出要求进一步练习。

四、配器演奏

1、轻轻拿出乐器,注意指挥的手势,看指挥演奏。

讨论:演奏的效果,提出要求注意的地方。

2、提高要求,再演奏一次,提醒幼儿互相倾听。

3、鼓励幼儿自由选择,交换乐曲演奏。

4、请幼儿当小指挥,进一步选择交换乐器。

幼儿园大班音乐教案9

活动目标:

1、初步学会歌曲,理解歌词的含义,能尝试用诙谐有趣的声音表现歌曲。

2、在理解“颠倒”一词含义的基础上,仔细观察图片,尝试用“按常理反推”的方法匹配相应的歌词。

3、能大胆的表述出自己的对歌词的理解,体验探索、匹配歌词的快乐。

活动过程:

幼儿回答教师反馈

一、故事导入,激发幼儿观察图片的兴趣。

1、提问:“在森林里,住着许多小动物,他们每天都愉快的生活着。有一天,有个小仙女用了根魔棒一点,森林里就发生了很多变化,到底有哪些变化呢?我们一起来看一看”。(教师范唱第一遍)

2、老师出示大图片,幼儿观察讲述趣事,老师按孩子们讲述的`顺序将幼儿讲到的趣事用相应的小图片进行展示,并按歌词帮助孩子进行归纳,帮助幼儿熟悉歌词。

师:“现在请你们告诉我你在歌曲中听到了什么?”

幼:“我听见老鼠变成了森林里的大王/我听见了小鱼在天上飞……”

师:“你们听的可真仔细呀,现在请你们再来听我唱一遍,看看有没有小朋友要补充的?”(教师范唱第二遍)

二、引导幼儿匹配歌词图谱。

1、出示空缺大图谱(教师进行第三遍范唱)

(1)提问:你觉得这首歌完整吗?为什么?

怎么才能把歌唱完整呢?

这些图片该怎么放呢?

(2)引导幼儿讨论:这两张图片为什么放在一起?(教师引导幼儿观察第一句“小小老鼠森林里面称霸王,大狮子害怕那个小老鼠”的两张图片。)

(3)幼儿尝试匹配空缺处的图片,完成自己的小图谱。(教师进行第四遍范唱)

(4)幼儿交流匹配情况,老师在大图谱中进行记录。老师逐句进行第五遍范唱,到空格出停下,鼓励幼儿将自己的匹配说出来。

(5)幼儿随老师边唱边检查图片的匹配是否合适。

幼:“不完整。”

“因为有好多地方都空着。“

“把这些图片放上去。”

“把小老鼠的图片放在这个王冠的前面。”……

幼:“因为小老鼠是森林里的大王,狮子害怕小老鼠。”

教师小结:“两个物体间的某些方面反过来了,就是颠倒了。那你们现在能不能帮我把剩下的这些小图片们都找到自己的家呢?”

三、师生完整学习演唱歌曲,从看图到不看图,逐渐增加难度挑战。

1、师幼共同学习演唱歌曲。

师:“现在小朋友们都已经帮自己的小图片找到了家,真能干,那现在你们能不能和我一起把这首颠倒歌给唱出来啊?”

2、拿掉几个小图片,让幼儿挑战歌曲演唱。

师:“唱得真不错,现在我要考验考验你们,看看我拿掉几个小图片以后你们还能不能把歌词都唱出来啊?”

3、拿掉全部的图片,让幼儿不看图片完整演唱。

师:“现在我要把整个图片都拿掉了,你们不看图片还能不能唱出来啊?”

4、用诙谐有趣的声音将歌曲演唱给客人老师听。

师:“好,现在请小朋友轻轻起立,身体向后转,把我们好听的歌曲演唱给客人老师们听,好不好?”

幼:“能!”

“好!”

师:“好,那我们先一起来试一遍。”

“你们太棒了,这样都难不倒你们。”

“小朋友们真是厉害,我们一起给自己鼓鼓掌。”

幼儿园大班音乐教案10

【活动目标】

1、感应AB曲式和乐句。

2、用不同的形式表现音乐。

3、鼓励幼儿大胆仿编儿歌,根据儿歌内容用恰当的动作表现。

4、在活动中与同伴共舞,交流情感。

【活动准备】

挂图、彩带、水彩笔。

【活动过程】

一、出示图片P2,以故事的情境引入。

二、聆听音乐。

1、老师播放音乐磁带,幼儿静静聆听。

2、手之舞

A段:手臂飘点出旋律的高低。

B段:在空中画出4个乐句。

3、飘带之舞

A段:聆听老师哼唱唱名旋律。

B段:在四周的空中划出4个乐句的线条。

三、律动感应AB曲式。

1、全体围圈

A段:模唱唱名旋律。

B段:彩段划船。

2、两人一组

A段:面对面模唱。

B段:两人一根彩段划船。

四、出示图片P3,讲故事。

感应两个小节的乐句:二个6拍

每2小节换拍肢体部位,走2小节换方向。

五、音乐与舞蹈。

1、分组进行表演。

A段:打击乐器伴奏。

B段:彩段划船。

2、两人一组,拿一根彩带。

A段:左右摇晃。

B段:两人一前一后随乐句划船。

六、游戏书。

A段:依树叶高低,唱出旋律的唱名。

B段:画出青蛙的船浆及水的涟漪。

【活动反思】

1、尊重每个学生,积极鼓励他们在学习中的尝试,保护他们的自尊心和积极性。

2、把英语教学与情态有机地结合起来,创造各种合作学习的"活动,促进学生互相学习,互相帮助,体验成就感,发展合作精神。

3、关注学习有困难的或性格内向的学习,尽可能地为他们创造语言的机会。

4、建立融洽、民主的师生交流渠道,经常和学生一起反思学习过程和学习效果,互相鼓励和帮助,做到教学相关。

5、加强对学生学习策略的指导,让他们在学习和适用的过程中逐步学会如何学习做到:

1)积极创造条件,让学生参与到阶段性学习目标,以及实现目标的方法。

2)引导学生结合语境,采用推测、查阅和协调的方法进行学习。

3)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进行自我评价,并根据需要调整自己的学习目标和学习策略。

小百科:梦幻,指人生。多种颜色细腻勾勒出的梦幻,比美更令人沉醉于其中。出自 《庄子·齐物论》:“方其梦也,不知其梦也。梦之中又占其梦焉,觉而后知其梦也。且有大觉而后知其大梦也,而愚者自以为觉,窃窃然知之。”

幼儿园大班音乐教案11

活动目标:

1、能跟随老师简笔画的步骤,较合拍的演唱歌曲。

2、唱好附点音符和休止符。

3、体验爱妈妈的情感。

4、鼓励幼儿大胆仿编儿歌,根据儿歌内容用恰当的动作表现。

5、在活动中与同伴共舞,交流情感。

活动准备:

蜡笔人手一份,白纸。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

1、每个小朋友都很爱自己的妈妈,现在就请小朋友来说说自己的妈妈。

2、幼儿讨论。(谈妈妈的外貌特征、性格、工作单位等)

3、师:小朋友说的真好,今天我们一起把妈妈的样子唱着歌画出来好吗?老师先来画一画我的妈妈。

(二)学唱歌曲

1、教师示范:边根据歌词内容朗诵儿歌边画图。(步骤如下)

(1)拿出小蜡笔点两下(唱:小蜡笔,咪里咪)

(2)画一个圆的头(唱:画呀画,咪里咪)

(3)画妈妈的头发(唱:画出我的好妈妈)

(4)画眼睛(唱:咪里,咪里,画出我的好妈妈)

(5)画耳朵(唱:好妈妈,咪里咪)

(6)画嘴(唱:笑哈哈,咪里咪)

(7)画胸前的红花(唱:胸前开朵大红花)

(8)画肩膀(咪里,咪里胸前开朵大红花)

2、提问帮助理解歌词。

师:我拿什么来画妈妈?先画什么再画什么?妈妈的表情是怎样的?胸前怎样?

3、引导幼儿跟随老师边朗诵边徒手画妈妈。(二遍)

师:现在请小朋友也来画一画妈妈。

4、教师示范演唱歌曲(有音乐伴奏)师:每个小朋友的妈妈长得都不一样,特别是头发有明显的不一样,现在我们来看一看大班的小朋友画的妈妈。

5、幼儿跟着琴声演唱。师:我们也来画一画自己的妈妈。提醒幼儿注意唱好休止符和附点音符。(三遍)

(三)分角色交换演唱。

1、先请男小朋友画,女小朋友唱。再交换。

2、请个别幼儿演唱。

(四)复习歌曲:《好妈妈》

活动延伸:

1、让幼儿根据自己妈妈的外貌特征画妈妈。

2、为妈妈做力所能及的事情。

附:

歌曲《画妈妈》

1=F

3550│1330│3550│1.36?│116??6?│332│

小蜡笔,咪里咪,画呀画,咪里咪,画出我的好妈妈

好妈妈,咪里咪,笑哈哈,咪里咪,胸前开朵大红花

530│530│1.133│13│6?─║

咪里,咪里,画出我的好妈妈。

咪里,咪里,胸前开朵大红花。

活动反思:

妈妈是幼儿每天生活在一起,最亲近的人,所以在设计《画妈妈》活动时,我一开始把目标定位在鼓励幼儿大胆表现妈妈正、侧面的形象特征。但在活动开展的前一天准备时,我仔细又想了一下,幼儿进入中班后,接触人物画的机会不多,在上学期幼儿对人物正面画掌握还不够理想、且对人物各部位的`比例把握也不够理想,所以在本次活动中我进行了调整:

调整一:以画妈妈的正面为主,第一重点落在人物的五官与身体的比例上。鼓励作画能力强的幼儿大胆尝试画妈妈的侧面。

调整二:根据幼儿现在对人物画时动作都较为呆板的现状,我先请幼儿用语言描述(同时也训练了幼儿的语言组织能力),接着请幼儿边描述边用动作展现妈妈的动态,教师则向其他幼儿对部分有一定难度的动作进行重点范画与讲解,最后提出装饰与涂色要求。

在本次活动教学后,发现:幼儿对人物的动态如何去捕捉,如何用笔来表现有了一定的了解,人物的身体比例也有了进一步地认识。打算,在进行《我和我的朋友》绘画教学活动中,加强绘画要求:画出人物的正、侧及背面的形态。

我的思考:幼儿的绘画技能的提高必须是循序渐进的,在掌握了一样技能的基础上逐渐提高绘画难度,相信幼儿更容易接受并掌握。

幼儿园大班音乐教案12

活动目标:

1、在图谱的帮助下,欣赏歌曲,初步理解歌曲内容与结构,感受歌曲十六分音符的欢快、跳跃。

2、尝试运用身体乐器为歌曲中“嘚啵嘚啵嘚”伴奏,体验多形式歌唱活动的快乐。

活动准备:Ppt一份

活动过程:

一、欣赏歌曲,理解歌曲结构与内容1、倾听歌曲,初步了解歌曲内容教师:今天何老师为你们带来了一首歌,这首歌在去年的少儿原创歌曲比赛中获得了金奖,让我们仔细来听一听。

2、尝试用拍手、跺脚打节奏1)找一找歌曲中有趣的部分(学习嘚啵嘚啵嘚)2)出示出示节奏ⅩⅩⅩⅩ Ⅹ,引导幼儿数一数拍手一边3)简单了解“嘚啵嘚啵嘚”是平时爸爸妈妈在我们耳边的唠叨,都是爱我们的表现。这首歌曲的名字就叫“嘚啵嘚啵嘚”。

3、倾听录音,寻找歌曲中的“嘚啵嘚啵嘚”,引导幼儿听见一个做一个动作,并在心里面数好。

4、通过提问理解歌词内容(教师一边演唱一边贴节奏卡,帮助幼儿寻找正确答案,演唱结束后也提同样问题,并根据幼儿的"回答出示相应歌词图片,并按歌曲节奏摆放,重点学习爸爸、妈妈的话。

5、播放录音,幼儿跟唱歌曲,进一步巩固对歌曲

二、尝试用身体乐器为歌曲中的“嘚啵嘚啵嘚”伴奏,巩固对节奏ⅩⅩⅩⅩ Ⅹ的掌握。

1、教师提问,引出身体乐器,根据幼儿的回答出示相应标记,每次幼儿提出、出示相应标记后,大家一起拍一拍,特别是用嘴唇和舌头发音的作为重点练习,并提示用了这个嘴里就不能唱“嘚啵嘚啵嘚”了

2、选择一种为歌曲中的“嘚啵嘚啵嘚”伴奏(若选用嘴巴和舌头,可以先单独练习一句)

3、选择两种身体乐器为“嘚啵嘚啵嘚”伴奏1)幼儿自己探索运用两种身体乐器为“嘚啵嘚啵嘚”伴奏2)个别展示并带着大家我们试试3)集体演奏(两遍)

三、尝试两人合作演奏(用一种动作、两种动作都可以)

1、幼儿两两探索合作的方式,教师巡回观察和指导

2、两两展示,教师及时给予鼓励

3、集体运用身体乐器进行演奏

幼儿园大班音乐教案13

活动目标:

1.熟悉旋律,了解歌词。

2.初步学唱《礼貌歌》,在教师动作的暗示下唱准弱起节奏和附点音符。

3.知道相互宽容会给大家带来快乐。

活动准备:

1.平时经常使用礼貌用语“对不起”“没关系”。

2. 录音机、录音磁带《礼貌歌》。

活动过程:

(一)在音乐《好孩子有礼貌》的伴奏下,幼儿随音乐按节拍进入活动室。说一说,平时常用的礼貌用语。

教师:我们都是有礼貌的好孩子,你都会说哪些礼貌用语呢? (对不起、没关系、请、谢谢、您好)教师:昨天我遇到一件不愉快的事情,我很想把这件坏事变成好事,但我不知道怎样做才好,我唱给你们听一听,你们大家来帮助我,好吗?

(二)幼儿熟悉歌曲旋律,了解《礼貌歌》的歌词内容。

1.幼儿倾听教师稍慢的范唱歌曲前半段(从开头至“你只是眯着眼睛望着我”),了解歌词内容。

2.教师再一次范唱歌曲前半段,重点帮助幼儿进一步熟悉“只是眯着眼睛望着我”这句之前的部分歌词内容。

3.教师引导幼儿讨论可以用什么方法来帮“我”解决这件“不愉快地事情”。可以从“你---泼水的人”、“我---被水泼到的人”两方分别讨论:怎样做才能让大家都高兴起来?

4.教师范唱歌曲的后半段。

(1)教师范唱歌曲,引导幼儿熟悉歌词,学唱歌曲。

(2)教师帮助理解音乐的情节,引导幼儿学唱歌曲。

(3)教师带领幼儿边做动作边演唱。

(4)结伴表演唱:幼儿两两结伴,边表演边唱歌。

教师:我们一起来听一听歌曲里是不是也是这样说的。

(三)教师引导幼儿学习演唱歌曲,迁移记忆策略。

1.幼儿在教师的带领下,尝试跟随音乐(较慢的)整首学唱《礼貌歌》。

2.教师引导幼儿迁移记忆的策略,记忆歌词。

教师:歌词这么长,你们在唱的时候觉得困难吗?假如我们不能很快的记住,想一想,可以用什么方法来帮助我们记住这些歌词呢?

3.教师引导幼儿回忆已有的记忆歌词的经验。

教师:我们以前学过哪些记忆歌词的方法?

上次我们学歌曲时,老师出示了一张图,我们用的是看图学歌的方法;还有一次,老师和小朋友一起根据每句歌词的内容编了许多动作,然后在动作的帮助下记住了一首歌词很长的歌,那么我们这次学《礼貌歌》可以选用什么方法呢?(假如幼儿原有经验中没有记忆策略,建议教师可以选用动作记忆法和幼儿共同创编动作演唱歌曲,之后引导幼儿反思:是什么方法帮助我们很快记住了这首较长的歌曲呢?)4.帮助幼儿明确在此活动中,可以重点运用“动作记忆法”来熟悉理解歌词。

5.教师和幼儿根据歌词内容创编动作,边唱边表演。

6.教师尝试逐步减少对幼儿的帮助,不带唱,或只唱幼儿有困难的部分内容,让幼儿尽快学会这首歌曲。

(四)幼儿结伴表演,感受相互宽容带来的快乐。

1.幼儿散点站位,教师和幼儿分别扮演歌曲中的两个角色,共同演唱歌曲。

2.教师引导幼儿反思此时大家心情愉悦的原因,体验宽容带来的乐趣。

教师:刚才我们还因为被人将水泼到鞋上这件事不高兴,为什么现在你很开心呢?

活动延伸:

1.这首歌曲旋律富有浓郁的新疆民族特色,在幼儿学会演唱歌曲的基础上,教师可引导幼儿创编与音乐性质更加和谐的新疆民族舞蹈的`动作,边唱歌边表演,从而更好的体验和表现音乐。

2.环境创设:引导幼儿探索生活中的文明行为,然后教师和幼儿共同设计,用图文并茂的形式制作成小标记,粘贴在活动室的适当地方,以提示大家更好的做讲文明有礼貌的好孩子。

3.以本次活动为契机,向家长宣传“宽容与理解”的积极意义,以便在今后幼儿遇到问题时,成人能够以“宽容与理解”的心态,鼓励、支持幼儿去面对问题,解决问题。

4.在美术活动中,引导幼儿回忆自己日常看到过的文明礼貌行为,用纸、笔来进行表现。

幼儿园大班音乐教案14

活动目标:

1、体验音乐与古诗词的意境,学习在音乐的伴奏声中有节奏地吟诵古诗词,尝试用自己的方式表现。

2、探索用动作表现音乐内容,愿意与同伴一起参与音乐活动进行表演。

3、尝试根据古诗情境进行绘画。

活动准备:

幼儿在语言活动中已经会吟诵《清明》这首诗歌,并对清明节有一定的认识。材料准备:《清明》图片,

音乐,纸,颜料等。

活动过程:

一、在情境中创编动作,初步用动作表现诗歌《清明》

师:你们知道古诗里描绘的是哪个季节吗?猜猜诗人杜牧想表达什么样的情感?

二、按节奏吟诵《清明》

(1)教师朗诵《清明》,同时出示图片,幼儿欣赏。

(2)教师再次示范朗诵歌词,并以稳定拍的节奏配合拍手,幼儿跟随教师按稳定拍的节奏拍手。

(3)引导幼儿结合稳定拍,进行歌词的"朗诵,注意重拍的运用。

(4)教师用动作提示,与幼儿进行歌词的对答,教师说前半句,幼儿对下半句。如,教师说“清明时节”,幼儿接“雨纷纷”,以此类推。

(5)幼儿跟着音乐完整地朗诵,吟唱歌词。

三、根据理解绘制图画

幼儿根据自己对古诗的理解,画出他们想象中的《清明》图

四、交流欣赏

幼儿介绍和欣赏小朋友的图画,加深对《清明》的理解。

幼儿园大班音乐教案15

活动目标:

1、能感受乐曲雄壮有力的风格,理解乐曲表达的巡逻兵神气的形象。

2、能大胆地用肢体动作表现乐曲三种不同的节奏。

3、学习看图谱演奏乐曲,体验与同伴合作演奏的乐趣。

4、启发幼儿按照原歌词的结构,创编新歌词并演唱。

5、能大胆表现歌曲的内容、情感。

活动准备:

音乐播放器、演奏图谱PPT、乐器(三角铁、响板、钹)、乐器图卡等

活动过程:

(一)以扮演巡逻兵角色律动进场

引导幼儿说说学巡逻兵踏步的感受,初步理解乐曲表达的巡逻兵神气的形象。

(二)出示图谱,引导幼儿边观察图谱边欣赏音乐

1、在这张图谱里,你发现了什么?(士兵的颜色、大小等不同)

2、反复记号代表了什么意思?(知道记号内的图谱要重复演奏一次)

3、图谱画圈的地方表示什么?(表示停止演奏,手要收住)

4、图谱的第一行和最后一行画的是什么?(引导幼儿练习准备动作)

(三)听音乐看图谱用多种方式练习节奏

1、幼儿听音乐自主选择用拍手等身体动作感受乐曲的节奏。

2、提示幼儿想想军鼓部分的音乐可以做什么动作。

3、听音乐用拍打椅子的方式表现巡逻兵整齐的脚步声。

(四)持乐器为乐曲伴奏

1、出示小乐器图片,让幼儿观察并说说怎样为乐曲伴奏

(1)引导幼儿发现乐曲

①用三角铁演奏,乐曲

②用三角铁和响板一起演奏,乐曲

③用三种乐器一起演奏。

(2)提醒幼儿三角铁要连续演奏三段音乐,响板演奏第二段和第三段,钹只要演奏最后一段。

2、幼儿持乐器跟随音乐演奏乐曲

3、幼儿交换乐器,完整听音乐看指挥演奏乐曲

教师小结幼儿演奏情况

(五)听音乐再次扮演神气的巡逻兵结束活动。

活动反思:

由课题组李红老师执教的这节《巡逻兵进行曲》,在听音乐再次扮演神气的巡逻兵结束活动,从本课的教学内容来看,知识性较强,对于二期课改对音乐教学提出的淡化知识点的要求来看,好像是相背的,但是淡化知识点不等于不要,要把握好知识性与审美体验之间的度,我们认为关键在于怎样来教,旧的教学模式是以知识传授为主的、单向传输的过程,但新的理念认为,教学的目标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还包括学生对学习过程的理解、学习方法的掌握,在这一思路的指导下,我教研组对本课时作以下教学预设。

课的开始部分安排了学生听进行曲进教室,为欣赏作铺垫。基础部分请学生看谱视唱,并复习已经学过的反复记号,为下一步新授反复记号教学作了热身。D。C的意思是从头反复,D。S的意思是从$记号处反复至fine结束,可以结合原来学过的反复跳跃记号使用。针对D。C与D。S的教学,教师在讲解了两种反复记号的不同后,通过多媒体课件,用幼儿喜爱的动画人物来代表音乐语汇,请幼儿来说一说演唱顺序,随后在练声曲中请幼儿加以运用,把复杂的乐句变得简短。这样层层递进,把枯燥的乐理知识解说的生动有趣,幼儿也能很快将复杂的D。C与D。S区别清楚并加以运用。

在主教材《巡逻兵进行曲》第一主题的听赏过程中穿插了管乐器认识与音色的听赏。教师用猜谜的形式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并在猜的过程中展示实物,幼儿为了看到平时只有在电视或书本上看到的乐器而学习气氛高涨,在不断的成功中体验学习的快乐。在第二主题的听赏中,教师设计了要求:"说说这首进行曲在描绘怎样一个场景。可以请幼儿边听边模仿一下。"让幼儿有目的地听,这是培养幼儿良好聆听习惯地有效方法,通过听来感受乐曲节奏、乐器音色、曲调所包含的感情等等,并经由教师介绍来了解乐曲的创作知识。在第二主题的听赏中穿插了打击乐器的认识,并模仿打击小军鼓的节奏,不仅调节了课堂气氛,还为下一步的完整听赏作铺垫。完整复听乐曲时,由于乐曲较长,为了避免枯燥,老师不仅引导学生认真聆听音乐,还组织学生开展了模仿乐手演奏、模仿巡逻兵巡逻、模仿敲击小军鼓等活动,这种活动方式,突破了以"课堂、书本、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模式,而代之以一种"以学生为主体、师生互动、学生主动探索研究"的教学模式,而这种模式更适合幼儿的需求。

从《音乐课程标准》的解读中,3~6岁的儿童,仍然以形象思维活动为主,从音乐教学的角度看,由于他们的生活范围和认知领域进一步扩展,感受体验与探索创造的能力增强,其音乐学习领域有必要拓宽,接触的音乐曲目需要更加丰富,音乐体裁、音乐表演形式、音乐常识也需要增加内容。在本课时的结束部分,安排了欣赏最著名的进行曲《拉德斯基进行曲》,带领幼儿体验维也纳金色殿堂的伟大,体验与乐队指挥互动的兴奋,主要目的是培养幼儿对学习音乐的兴趣,与本课时的进行曲主题相呼应。

强调学习者对音乐实践活动的参与,也就是说,对音乐的学习应在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中进行。纵观本节课,从反复记号的学习,到近距离接触管乐器,再到全体参与互动,所有的教学设计都让幼儿在音乐活动中学习,这是一次有益的实践。

157265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