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灯榜文库!投稿QQ:511112889

大班数学教案

爱库百科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

推荐度:

大班数学教案认识时钟

推荐度:

大班数学教案

推荐度:

相关推荐

大班数学教案13篇

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案,教案是教学蓝图,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那么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大班数学教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大班数学教案 篇1

一、设计意图:

新《纲要》要求幼儿"应从生活中和游戏中感知事物的数量关系,还要关注幼儿探索操作、交流问题和合作能力。"在本学期的前一阶段,幼儿已经学习了7以内的数的组成和分解,对于数的组成和分解已具备一定的经验基础。前一阶段幼儿的学习让他们掌握了一定的数的组成和分解方法,使数群概念得以发展,能进一步理解数之间的关系,也为幼儿学习加减运算打下基础。在《8的组成》的数学活动中,我为幼儿提供了操作实物,让幼儿通过自身的探索、操作活动获取有关数的分解和组成的经验,同时引导幼儿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使学与用结合起来。

二、教学目标:

1、探索8的组成,知道8有7种分法。

2、初步了解部分数互换,总数不变的规律。

3、通过各种感官训练培养幼儿对计算的兴致及思维的准确性、敏捷性。

4、了解数字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初步理解数字与人们生活的关系。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探索8的组成,知道8有7种分法

教学难点:初步了解部分数互换,总数不变的规律。

四、教学准备:

1、小河背景图一张、活动教具小树8棵、1-7的数字卡若干张、教师用大记录纸3份。

2、幼儿每人一份拼板学具、每人8个小钉、记录纸、铅笔。

五、教学过程:

一、游戏:"碰球",复习7的组成。

今天我们来玩一个"碰球"的游戏,我要找一个和我的"数字合起来是7的数字做朋友。

儿歌:嘿!嘿!我的1球碰几球?幼儿答:嘿嘿,你的1球碰6球!

幼儿个别或集体玩此游戏,可重复进行!

二、幼儿操作:探索8的组成。

小熊搬了新家,新家很美,可是新家的周围除了一条小河其他什么也没有,每到春天风大的时候大风总是吹起好多的沙子,让屋子里满是灰尘,沙子总是迷住小熊的眼睛不停的流泪,红红的、肿肿的,小熊想了很久,决定在小河的左右两边种上一些小树,朋友们听说后都给小熊送来了树,今天老师给每个小朋友准备了蘑菇钉和小钉板,请你把小钉当成小树种在小河的左右两边,看看,可以怎么种,把你的种法用分解式记录在纸上。

幼儿操作,教师巡视指导。

交流记录结果,教师在黑板上呈现:

引导幼儿观察两张记录结果,比较哪张更容易记住,为什么?

小朋友,请你看看黑板,说说发现了什么?(一边的数慢慢变大,另一边的数慢慢变小,像爬楼梯。)

小结:8一共有7种分法。

三、再次探索8的组成,引导幼儿学用互换规律找出8的几种对应的组成。

出示活动教具:请小朋友一起来数数小熊一共要种的树?(8棵)。

教师示范演示教具,其他幼儿根据操作在纸上查找分解式,并说说每个数字代表的意思。

8棵小树,种在小河的左边1棵,种在小河的右边7棵,8棵树可以分成1棵和7棵。1棵树和7棵树合起来是8棵树。8棵树可以用数字8来表示,1棵树可以用数字1来表示,7棵树可以用数字7来表示。

教师在黑板上写出8的分解式,并带幼儿说说:8可以分成1和7,1和7合起来是8。

看到这个分解式,小朋友还会想到哪一个分解式。(引导幼儿说说8还可以分成7和1)。小朋友看,8可以分成1和7,也可以分成7和1,它们数字没变都是1和7,只是数与数交换了一下位置,合起来的总数没有变,都是8。

以此类推,找出8的另外两组对应分法。8可以分成2和6,8可以分成6和2;8可以分成3和5,8可以分成5和3。

小结:小朋友,今天我们通过自己动手找出了8的7种分法,还运用互换规律快速的找出8的3组对应组成。小朋友只要记住这些规律,以后学习数的组成就会更加简便、快速。

四、结束

出示车票:1-7数卡若干,老师现在给小朋友发火车票,请你去找和自己手中数字合起来是8的车票的小朋友牵好,只有找对的才能上车哦!

现在我们就坐上小火车去小熊的新家看看吧!(检查一遍组合正确与否),出发!

六、活动延伸:

结合幼儿用书完成练习

5、大班社会活动欢欢喜喜去种树教案反思

目标:

1、指导树木对环境的益处。

2、尝试与父母一同进行种植活动,了解粗浅的种植知识。

3、感受大自然、周围环境的美好。

4、培养幼儿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快速应答能力。

5、教幼儿养成细心、认真的学习态度。

准备:

1、与本地区的公园、绿化部门联系,确定种植地点、种植内容。

2、与园林部门的专业人员联系,请他们在种植过程中指导幼儿及家长。

3、幼儿设计好种植树牌(参照幼儿用书)过程:

1、教师带领幼儿及家长来到种树地点。

教师与幼儿共同讨论种树活动和注意事项。

幼儿交流、讨论。

2、幼儿与家长共同进行种树的准备。

引导幼儿集体念一首关于种树的诗歌。

家长和幼儿与专业人员进行交流,了解种植知识和注意事项。

幼儿与家长一同领取树苗、工具。

3、幼儿与家长一起种树。

幼儿与家长互相配合种树:摆放树苗-填土-浇水。

幼儿将自己制作的植树牌在小树上。

幼儿和家长与小树合影留念。

幼儿相互参观同伴种植的小树。

活动反思:

这节课的设计就是考虑小班孩子对小动物会非常感兴趣,仿变其实也没有我们想象中那么难。只要孩子们感兴趣、爱说就可以成功。因此我想尽量形式多样化一些、有趣一些抓住孩子们的兴趣,这点我想做到了。课程中出现了一些问题,因此我把:“欢欢喜喜”临时给改成了“乐呵呵”,更易于孩子接受,让我知道了其实没必要非让老师的来,叫声如果改成孩子们喜欢的三次,效果可能会更好一些。

下面我来说说我的课:

优点:

1,形式多样化,抓住了孩子们的兴趣,图片准备充分,吸引幼儿。

2,层次性不错,由易到难。结尾运用歌曲孩子们喜欢,而且新颖结束自然。

缺点:

1,孩子们说的过少,应让孩子们仿编的时间应多一些,多给他们说的机会。

2,仿编时形式单一,可以增加一些趣味的形式,如把孩子们感兴趣的歌曲录下来边唱边学习孩子们更加感兴趣效果会更好。

大班数学教案 篇2

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比较面积

温州三幼 得胜园区 黄书弦

活动目标:

1、了解面积的几种比较方法。

2、学习用正方形画格子,数格子的方法测量面积,比较面积的大小。

3、知道面积一样的图形,形状不一定一样,初步感知守恒。

活动准备:

各种图形、小正方形

活动过程:

一、梳理已有的经验,运用各种方式比较面积大小,引出“面积”概念。

1、目测法比面积大小

老师出示两张大小差异较大的图形(绿、蓝)

师:“两个图形哪张大?”(幼儿:“……”)师:“噢,眼睛一下子就看出来了。”

2、重叠法比面积大小,(教师出示两张大小差异小的纸)

师:现在哪个大?有不同意见吗?(幼儿:“桔黄色的大,白的大……),师:“看着差不多,怎么比大小?”(幼儿:“重叠起来”)

请幼儿上来尝试。

师:我看他是一边的边角都对齐的,你是用了什么办法?这个叫重叠法。

师:哪个大?大了那么一点用重叠法一下子就知道了。

总结:当两个图形看着差不多比不出大小的时候,重叠法真是个好办法。

(教师:对,当两样东西看不出面积谁大的时候,重叠法真是个不错的办法)

3、引出“面积”概念

师:通过刚才两组的比较,我们知道图形的(的表面)有大有小,图形的大小还有一个名字,叫作图形的面积。

通过比较,可以说绿色纸的面积比蓝色纸的面积大,教师指着另一组问:这组可以怎么说呢?(幼儿说:“黄色纸的面积比白色纸的面积大)。

4、数格子法比面积

教师出示两张不规则图形,(面积一样)

师:这里又有两个图形,可形状很奇怪,那个面积大?有(什么)办法比出来吗?重叠法可以用吗?

教师:“别担心,我今天带来了一样工具,是什么?它能帮助两个图形测量面积、比较大小。

怎么量呢?(教师将图形贴在黑板上)将正方形角与1号图形边角都对齐。画下轮廓线,再将边去和刚才的轮廓线边角重叠,画出轮廓线,从左到右按顺序一个接一个,一行画好了,在画下一行,边量边画,将整个图形都量好、画满。之后用这个小正方形用同样办法,将②号图形量好画满。

师:量好后,你知道它们的面积谁大谁小了吧吗?(幼儿:一样大)怎么知道?量一号图形面积用了6个正方形,量②号图形面积用了6个正方形。所以它们的面积是一样的。

教师:那我们数数1号图形用了几个正方形,(教师边数边记下),数数2号图形用了几个正方形.所以他们的面积是一样大的。

(教师总结:看来虽然图形不一样,但面积也会有一样大的时候。)

刚才比面积大小时用了什么方法?(幼儿:画正形方法),对,我们是用正方形画格子,每一格格地数出来,所以可以叫它数格子法。

(教师小结:给两个形状不一样的图形比不出面积大小的时候,数格子法真是个好办法。)

二、幼儿操作:

师:数格子法那么好你想不想试试?

A、(一组4个图形、4个方块、勾线笔)

①、我在后面的.桌上的篮子里面给你们每个人准备了一个图形,一个小正方形,用画格子数格子法知道图形的面积并记录下来,请你们不拿椅子,4个人用一张桌子。(记录下来后将小正方形放回原处,拿图形回到位置上,看谁第一个坐下来。

②、去找你的好朋友比一比谁的面积大;谁的面积小,跟另外一边比一比。

请幼儿上来:“你刚才跟谁比,那××上来吧,你们俩谁的面积大,谁的面积小。为什么(面积占几格)哪有没有跟你好朋友的图形面积是一样大的呢?为什么?形状一样吗?看来面积一样大的图形,形状可以不一样啊。谁跟他们的面积是一样的举起你的图形吧。

②、现在这些图形要回家了,面积一样大的图形他们都是一家人。(教师出示图形的家。这这是谁的家?这个家的图形面积都是几啊?请三个人验证。

B、教师出示图示已作好。

请你比一比这3个图形几号面积最大,,几号小,我们一起从一号开始数吧?(边说教师做记录)。

按照面积大小,它们三个怎么排队?(教师指着记录表)排好后,师:“你是用什么顺序排的,还有别的排法吗?两种方法你会了吗?排好后,将每个图形面积用了几格记录下来。

②、我的记录表做好了,我给你们每组也准备了一张记录表,请你四个人一组,每个人拿一个图形,一个小正方形工具,将图形量好画满之后,4个人将面积大小按顺序排列起来。(教师字有幼儿工具),并记录每个图形面积,再请组长上来讲一讲。

验证:你们最大图形面积数了几格,最小图形数了几格,你是用什么顺序排的。

结束:我们用了正方形量一量、数格子给图形面积比大小,我们到教室看看有哪些东西可以了着用这个办法来比面积大小。

6.大班数学比较面积大小教案反思

教学目标:

1、学习用数图形的方法,测量面积,比较面积大小。

2、培养幼儿主动探索、尝试的精神,发挥幼儿的创造性思维。

3、培养幼儿耐心、细致的品质。

4、了解数字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初步理解数字与人们生活的关系。

5、积极参与数学活动,体验数学活动中的乐趣。

教学准备:

1、画有坐标点和花园的作业纸每人两份;铅笔、橡皮每人一份2、正方形图形若干;小动物若干教学过程:

一、引出课题小朋友,你们看,这是谁?(出示小猪)小猪在这块土地上建造了一个大花园,(出示花园)老师要来做回设计师,帮小猪把这个花园打扮的漂亮一些。

二、学习活动小朋友,花园铺好了,漂亮吗?那么这个花园有多大呢?不知道了吧!那么老师再问你,这个花园有多少个正方形合起来那么大呢?

1、小朋友点数正方形(默数)2、师幼齐数(老师一个个拿下来数)3、小结:用什么方法不容易出错小结:这个花园有18个正方形合起来那么大。

三、引导实践刚才我们用什么方法知道了花园的大小(数正方形)可是这样一个一个的放上去,再一个一个地拿下来数是不是太麻烦了。你们还有其他更简单更方便的办法吗?

老师给你们带来了小鸡、小兔、小猴、还有小羊的花园,我们来试试算算他们的花园都有多大?

1、幼儿尝试。通过尝试,用自己的方法得出花园的面积有多大?并把结果记录在()里。

2、讨论、交流a你算的花园有多大?你用什么好办法知道的?

b我们用什么样的方法才不容易出错?

c你觉得谁的办法最好?(做标记、标数字)3、再次尝试:用一边数一边做记号或标数字的方法,准确得出花园的大小。

4、总结:原来他们的花园虽然形状不一样,可是他们的大小都一样。

四、比较大小小兔和小公鸡看到小动物们都设计了一样大小的花园,又给自己的花园做了修改,还铺上了漂亮的颜色,你们想不想看看?(教师出示两个相同个数三角形、不同个数正方形的花园)可是他们却吵了起来,小兔说:“我的花园大。”小公鸡说:“我的花园才大呢!”小朋友我们来给他们帮帮忙,到底他们俩的花园谁的更大一些呢?

1、说说两个花园与刚才相比,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多了三角形)2、那我们用什么方法呢?(分别数出正方形的个数和三角形的个数填在相应的()里3、幼儿猜测谁的面积大4、教师验证结果。老师将正方形和三角形拿下来,放成上下两排做对比,得出小公鸡的花园要比小兔的花园大。

5、给小公鸡的花园打上★★,给小兔的花园打上★。

五、幼儿练习(引导幼儿算出正方形和三角形个数都不一样的花园面积)小公鸡得知了这个消息后,可不服气了,它又悄悄地在自己的花园上加了两个三角形,它想:小兔只比我多了一个正方形,现在我比你多两个三角形,这回我的花园肯定比小白兔的大了!小朋友,小公鸡的花园真的比小白兔的大吗?请你们赶紧仔细想一想。

1、幼儿回坐位操作练习后猜测大小2、教师引导得出结论(引导幼儿得出两个三角形的大小等于一个正方形的大小)3、给小兔也加上一个五角星。

六、活动延伸小朋友,你们知道两个正方形和四个三角形谁大谁小呢?明天告诉你们自己的老师好吗?

活动反思:

今天的活动主要是引导孩子认识“〉”和“〈”,能准确区分“〉”符号和“〈”符号。整个活动的层次比较清晰,孩子通过观察、比较认识了“〉”和“〈”,通过老师的引导以及操作的过程,大部分孩子能正确区分符号,并能准确的在两个数字中选择符号,虽然孩子能进行区分,但在表达上有些孩子会出现读错现象,主要是对符号的认识还不够,我将在区域活动中进行个别辅导及帮助,让孩子在正确区分的基础上并能掌握正确的读法。

大班数学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发现生活中常见事物的相同排列规律,尝试运用不同的材料与方式表现同一种模式(ABAB),增强对排序活动的兴趣。

设计思路:

“序列”在幼儿的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它包括在图案、颜色、花纹、动作、声音或事件中;它重复出现、有规律性,因此教师要善于发现、迁移,让幼儿在生活中学习,以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如何将幼儿已经积累的排序经验与日常生活中的丰富内容建立联系?

于是,我试图通过“看看排排”的活动,帮助幼儿理解、迁移、转换模式……促进幼儿思维能力的发展。由此,我选择了生活中最常见、简单的“2个1组,1个1个间隔排列”方式为导入,与大班幼儿开展游戏活动,旨在通过“看看排排”,尝试运用不同的材料与方式表现同一种模式,增强幼儿对排序活动的兴趣,提高幼儿的模式能力。

活动准备:

◆PPT(幼儿园环境照片)、《排列书》(教师示范用)。

◆教室中的玩具与用品:

玩具:塑料花片、手工纸、养乐多瓶子、积木等。

用品:记号笔、胶棒、安全小剪刀(双色)、一次性纸杯等。

◆泡沫大垫子2块(供幼儿开展排序活动)。

活动过程:

一、看一看(此环节进行了调整,由原来逐一呈现的三张图片调整为一起出现。这样调整后有些观察能力弱的幼儿可能会出现关注单张图片进行观察,能力强的幼儿可能会出现三张同看的方式观察和探索。同时,可以将更多时间放在幼儿更加感兴趣的动手操作、探索环节,这样调节也更加符合幼儿学习的规律和特点。)

1.观察与理解:

◆同时出现三张图片:轮胎、材料架、穿越火线

重点提问:

(1)这是什么?它出现在幼儿园的什么地方?

(2)它们是怎么排列的?

(3)轮胎的颜色、材料架的颜色、穿越火线的通道,它们的排列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吗?

(4)为什么它们要这样排列?(这样排列看起来怎样?)

2.归纳与总结:原来,它们都是“2个1组,1个1个间隔排列”的",这样排列之后看上去更加整齐美观。

二、排一排

1.介绍玩法:老师在教室里拿了一些大家喜欢的玩具和用品,今天请大家用这些材料来玩“排一排”的游戏。

2.宣布规则:

第一、可以1个人或者找个好朋友选择材料玩排一排的游戏;

第二、材料必须按“2个1组,1个1个间隔”的规律进行排列。

3.追问:听明白了吗,有问题吗?

4.重点关注:

◆幼儿能否有目的地选择材料开展排序活动(在泡沫垫上开展排序);

◆对选取一种材料开展排序活动的幼儿,教师可了解他(她)的想法;

◆幼儿在寻找材料开展排序时,必须保证数量(重复出现3组)。

5.提问:你选择了几种材料?是怎么排列的?

6.归纳:有的小朋友选了2种材料,有的小朋友选了1种材料,虽然大家选择的材料不同,但排列的方式是相同的,大家都是“2个1组,1个1个间隔排列”的。

7.提问:用材料“2个1组,1个1个间隔排列”对小朋友太简单了,能不能用我们的身体来表示“2个1组,1个1个间隔排列”呢?

8.幼儿尝试,现场互动。

9.提问:如果人坐在位子上不动,能不能玩“2个1组,1个1个间隔排列”呢?

教师示范并发出声音:喵汪喵汪喵汪喵汪……

10.追问:如果不用动物的叫声,你能不能用眉毛(鼻子、眼睛……)来表示“2个1组,1个1个间隔排列”呢?

11.归纳:原来,用材料、用我们身体的各部位、用一切能看到想到的东西都能表示出“2个1组,1个1个间隔排列”的规律。

三、听一听

1.提问:故事里会有“2个1组,1个1个间隔排列”的事情吗?

2.教师讲述故事《排列书》。

3.讲完故事后提问:你觉得故事里有没有“2个1组,1个1个间隔排列”的事情?

大班数学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操作、讨论中,了解4、5、6、各数的分合方法,学习口述这些数的组成。感知数越,分合的方法越多的规律。

2、已有的经验积极思考,解决新的问题。

活动准备:

1、数字卡片、分合符号、双色雪花片积木若干。写有数字的三角形和长方形的“砖”。

2、幼儿用书《记录纸》。

活动过程:

1、激发幼儿讨论的兴趣。 介绍幼儿已玩过的组合游戏及记录的方法,助幼儿回忆。

2、操作中,总结4、5、6、7各数的分合方法: 介绍翻雪花片的玩具: “用数字记录你和同伴玩雪花片的情况。” 幼儿操作,记录结果。(记录纸见图示) 交流操作的结果。 仔细观察,发现分合数字之间的交换规律。

3、“造房子”游戏,巩固4、5、6、7各数的分合方法:

介绍游消称、玩法。

“用三角形的‘砖’早屋顶,用长方形的‘砖’造墙。要根据屋顶上的数字来找砖造墙。每层楼的两块砖不能重复。”(见图示)

4、 幼儿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17、班数学礁有趣的动物叫声

目的:1、培养幼儿的.倾听力

2、学习动物的叫声

准备:1、五种动物的图片、挂件。

2、录有动物叫声的磁带

3、图谱一张。

过程:一、放动物录音,激发幼儿的兴趣。

“你们想去森林里玩吗?”那我们就坐着火车一起去吧。

幼儿坐到位置。

“森林晨的小动物听到小朋友来玩,非常高兴,听,它们来欢迎我们了。”

放录音一遍。

“你听见有哪些小动物来欢迎我吗?”

幼儿自由说。

小结:小朋友真能干,都听出来了,它们是小猫,小狗,小鸭,公鸡,青蛙。

二、学小动物的叫声。

小动物的叫声可真好听,让我们一起来学学它们的叫声吧。

1)放录音

“你听到是谁的声音呢?”

“那我们就把它请出来吧.(出示图片)”

“它是怎么叫的呢?”“我们一起来学学它的叫声吧。”

“谁愿意把你学的叫声,来叫给家听一听呢?”

每次叫四五个幼儿。

2)、依次学习以下几种动物的叫声。

三、游戏

1)、幼儿自由选挂件。

小动物来到我们班了,那你们喜欢谁呢?你可以自己去选小动物,但是小动物要我告诉家,你们去选它们时,要一边学着佗们的动作,一边学着它们的叫声,如果小动物没有听到你学它们的动作,你学它们的叫声,那小动物就不请你了,知道了吗?

2)、开始游戏

现在你们都到了小动物家里了,都成了动物宝宝了,老师就请动物宝宝们来做游戏,当你听到录音机里是谁的叫声,就请这个小动物站起来把你好听的叫声叫给家听好吗?一种声音一次。

放录音,游戏一遍。

现在,小动物都听到自己的声音站起来,那我们再来听一听这回录音机里放的是谁的声音,听到是谁的声音,就请这个小动物一边发出声音一边做动作,坐回自己的家。

放录音游戏一遍。

四、看图谱,学儿歌

森林里的其它动物看到你们今天这么能干,它们也给你们带来了一首好听的儿歌,我们一起来听一听。

①老师念儿歌一遍。

②引发兴趣,这首儿歌里有五种小动物的叫声,是不是有和你一样的动物呢?

那我们一起来学一学吧!

幼儿跟念儿歌一遍。

小结:今天,动物宝宝学会了自己的叫声,又学会了好听的儿歌,现在,请被请到的动物宝宝跟我们到外面去做游戏。但是请到的小动物要一边学叫声一做动作到我们这边来,听到了吗?

大班数学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幼儿能在动手操作过程中,学习5的形成、数数,并能熟练地点数,说出总数。

2、认识数字5,知道5的实际意义。

活动准备:

1—5的数字卡片水彩笔人手一套;每人一张与同桌幼儿不一样的画(4只角的五角星、4片花瓣、4只手指的小手、4颗五角星的国旗);书写正确、错误的“5”的图片卡片、圆点图形卡片、数字卡片若干;小铃一对。

活动过程:

一、引出课题

1、今天早上,隔壁班的一位小朋友的妈妈拿了一副图画给徐老师看,她说她看也看不懂,要请我们小朋友来看看。

2、出示(4)片花瓣的花。

提问:(1):这朵花完整吗?

(2)怎样才能让这多朵花更完整,更好看呢?

3、教师演示,操作,小结。

二、教学过程

(1):这位妈妈还带来了很多没有画完的图画,请我们小朋友来帮助她那粗心的.孩子把画补完整,但是这位妈妈是有要求的:一人拿一张画,拿到画之后先认真、仔细地观察你拿到的画是什么,原来有几个,你又要给它添上几个。(画好的小朋友把笔放到篮子里,等全部小朋友把画画好后听到老师敲小铃就要把笔都放到篮子里,脸朝老师,人坐正。我们来比比最听话,谁最能干。)(2)幼儿动手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三、(1)幼儿汇报补画情况,教师演示操作过程:5角星图上原来是4只角,需要再补上1只角;1只手的图上原来是4只手指,需要再补上1只手指;1张国旗的图上只有4颗星,需要再补上1颗星;1朵花的图上只有4片化瓣,需要再补上1片花瓣才完整。谁能像老师一样用完整,好听的话来说说这四幅图画。

(2)教师小结:4颗星,4只手指,4片花瓣,4只角,我们都可以用数子宝宝几来表示?现在,4颗星添上一颗星、4只手指上添上1只手指、4片花瓣上添上1片花瓣、4只角添上1的意思,4添上1就是几啊?

四、(1):认识数字“5”。5颗星、5只手指、5只角、5片花瓣都可以用数字“5”来表示。

(2)出示数字“5”,提问:“5”还可以表示什么?“5”字像什么?

(3)师:粗心的小朋友写了许多数字“5”,你们看看哪几个写得对?(4)出示几张正确、错误的数字“5”的图片,请幼儿找出正确的,并集体念出来。

五、游戏:躲“5”。

用“敲小铃、出示几何图形卡片、圆点卡片、数字卡片”的形式玩躲5的游戏。要求幼儿听到5下声音、看到5样东西或数字5(答案是5的),就用手把脸蒙起来,如果你听到的不是5下声音、看到不是5样东西、不是数字5,就出示相应的数字卡片告诉老师。

大班数学教案 篇6

活动目标:

1、通过摆放图形,学习交集分类,初步了解两集合相交部分所摆放的图形必须同时具有两个集合内图形的特征。

2、继续学习10以内数的组成和加减去运算。

3、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判断力及动手操作能力。

4、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5、引导幼儿对数字产生兴趣。

活动准备:

空心大圆4个(分别为红、黑、各一,绿2),标记若干(如南P333图二、三、四、五、六)。

活动过程:

一、复习10的组成。

开展拍手游戏和碰球游戏。复习10的组成。

二、学习按标记将图形分类。

1、出示教具(五),引导幼儿观察标记后说出这两个空心圆圈是谁的家。

2、谁来将图片按标记分别放在两个圈内。分完后再请幼儿说说两个圈里各放的是什么样的图形。

三、学习交集分类。

1、出示图六,引导幼儿观察两个家怎么了:这两个家怎么了?有没有完全重叠,是谁的家和谁的家有部分重叠了,重叠的.这一部分有谁的家。(是绿色、三角形的家。)

2、出示图七,引导幼儿仔细观察:你们想想什么图片可以住在绿色的家和三角形的家重叠的地方?

3、教师和幼儿一起在两个圈重叠的地方放上绿色的三角形,并在重叠处的上方贴上相应的标记。

四、运用交集分类经验。

1、出示图八:请你们想一想板上的标记和两个空心圈,红心圈里放什么图形,黑心圈里放什么图形,他们重叠的地方又应该放什么图形?(现在请小朋友想一想。)

2、请一名幼儿分别将图形片送至红圈、黑圈和两圈重叠的地方,请其他幼儿检查他放得是否正确,并说说为什么。同时想想重叠的地方应该贴什么标记。

五、幼儿操作。

1、小朋友先看看材料上(两个相交的圆圈)每个圈上插着什么标记,想想在每个圈内应放什么图形,放好后,再想想两个圆圈重叠的部分内应该放什么图形,将图片放在里面。完成后告诉大家你是怎样做的。

2、幼儿操作,老师巡回指导。

六、结束活动。

1、表扬上课表现好的孩子。

2、和孩子一起收拾活动用具。

活动反思:

这些图形是幼儿平时经常接触的图形,是幼儿比较熟悉的。要求幼儿通过比较分辨出每组图形的不同之处并进行分类,总的来说,孩子的表现还是比较不错的,幼儿对分类没有困难,只有稍部分幼儿还不能自行做好图形标记。活动后,我们都觉得可在此基础上适当增加难度,让孩子按物体的两个特征进行分类。

小百科:分类,是指按照种类、等级或性质分别归类。语出《书·舜典》附亡《书》序:“帝釐下土,方设居方,别生分类,作《汩作》。”

大班数学教案 篇7

活动目标:

1、学习在一定数量的物品基础上再增加3个的加法列式方法,初步建立数字相加的概念。

2、尝试根据图意列加法算式,进行10以内的加法练习。

3、提高逻辑推理能力,养成有序做事的好习惯。

4、能与同伴合作,并尝试记录结果。

活动准备:

苹果图片、磁性数字卡。水笔人手一支。

活动过程:

一、观察挂图,分析、理解图意,知道魔术师的本领是会使所有物品增加3个。

1、教师:小朋友,你们知道吗?今天老师带了一个新朋友到我们班来,我这个朋友是一个神奇的魔术师。这个魔术师可厉害呢,所有的物品只要经过他一变就会增加3个。3个苹果一变就会再增加3个,两块积木一变就会增加几个?(教师引导幼儿自己说出增加3个,以增进幼儿的理解,加深幼儿的印象)4个柿子和5个梨子一变,它们分别会增加几个呢?

2、分析教学挂图,理解书中方框的用处,学习在一定数量的物品基础上再增加3个的加法列式方法,初步建立数字相加的概念。

教师:魔术师把所有物品变多了,小朋友算一算,经过魔术师这么一变,新的方框中每种物品有几个呢?算好后,请你们在对应的框中添画圆圈表示相应的数量。

教师:谁愿意把自己算的结果告诉我们?(教师引导一幼儿说出魔术师一变,原来3个苹果会变成6个苹果。)

二、尝试根据图意和自己添画的圆圈数量,列加法算式建立数字相加的概念。

1、讨论理解左边图式与右边不完整算式的关系,学习用数字表示变化前后的物品数量。

教师: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右边的加法算式。每个算式都有两个括号(教师同时用手指括号)这些括号里都需要填写一个数字。每道算式前面括号里填写的数字表示什么呢?(引导幼儿说出表示魔术师没有变魔术以前的物品个数)后面括号里的数字又表示什么呢?(引导幼儿说出表示魔术师变魔术后,每种物品的个数)请小朋友根据魔术师变魔术前后物品的变化情况,在括号里填写上一个正确的数字。

2、尝试根据图意进行加法列式。

教师:请小朋友仔细数一数,填数字列加法算式。(教师注意观察幼儿完成练习的情况。)

三、介绍自己的练习结果,清楚讲述"X个XX再加上3个XX是X个XX"的计算结果。

1、介绍练习结果,清楚讲述"X个XX再加上3个XX是X个XX"的计算结果。

教师:小朋友,谁愿意把你练习的结果说给我们大家听一听?(教师根据某一幼儿的介绍,板书在黑板上)

2、提出自己的`不同意见,正确学习加法列式。

教师:还有哪个小朋友和他做的不一样?(若有,教师同样把他的结果板书,引导幼儿与同伴比较,帮助个别幼儿确定正确的方法。若没有,表明全班幼儿已达成共识,都能正确列加法算式了。教师引导全班幼儿清楚讲述"X个XX再加上3个XX是X个XX")

四、活动结束。

活动反思:

幼儿的科学教育是科学启蒙教育,重在激发幼儿的认识兴趣和探索欲望。整个活动依据幼儿的学习规律和年龄特点,由浅入深,层层递进,借助绘本《真正的魔法师》,关注了整个活动的综合性、可操作性、寓教育于游戏活动中。通过本次活动,幼儿学会了10之内的二维序数,清晰掌握了序数的概念,学习了不同的方位序数奠定了基础,也为幼儿在生活中自己的位置找准了坐标。整节活动环节安排比较合理,思路也比较清楚,幼儿所学效果较好。具体体现在:

1、数学活动游戏化,以绘本为主线、利用多媒体课件,将抽象的、深奥的序数知识具体化、形象化。将抽象枯燥的教学内容,变为生动有趣的教学软件,整个活动以魔术师角色扮演的形式,从观看绘本中的“魔法师”考试到孩子的“打开魔法之门”游戏,教师把有关序数的知识渗透其中,让孩子在游戏的氛围中不知不觉得掌握了知识,大大激发了幼儿学习的欲望,优化了教学情境。

2、渗透物体排列位置的相对性问题。相对性在幼儿数学教育中是一个重要的数量关系,在序数判定中,即物体排列的位置不变,但对其所处位置的判定会因起始方向的不同而改变。在本次活动活动中,教师能用很自然的问题“为什么戴绿色帽子的魔法师的位置有的小朋友说是在第5,而有的小朋友说是第6呢?”引发幼儿思考、讨论,让幼儿进一步理解从不同的方向点数,其结果是不同的。

3、运用标志说明判定物体位置的方向。虽然孩子已经在中班下学期学过了5以内的序数,但是孩子们对二维序数和序数的相对性问题还不是很清楚,尤其是幼儿刚升上大班,还不能很好地分辨左右。在本次活动中,老师充分运用多媒体软件的优势,运用移动的箭头标志帮助幼儿直观形象地理解从哪个方向数起,为孩子的顺利学习打下基础。

4、推进式的教学设计。在本次的活动设计中,教师充分关注了推进式的教学设计。首先借助绘本,让孩子们充分理解序数的相对性。(出示一排的魔法师让幼儿自由讨论戴绿色帽子的魔法师排在哪里?利用箭头标志帮助幼儿理解。)其次以个别回答及人手一份操作卡的形式让幼儿复习一维判定物体所处的位置。第三学习二维判断的方法,明确二维判断的两个要素。最后,以游戏的形式,复习、应用二维判断的物体的位置。

大班数学教案 篇8

活动目标:

1、知道能把同样大小的三角形放在一起组合成新的图形,感受图形间的组合、变换。

2、能积极参与活动,体验合作游戏的乐趣。

活动准备:

正方形、三角形、长方形、平行四边形、梯形各一个;小三角形若干;每个孩子一套操作学具;机器人两个、音乐

活动过程:

一、和图形做游戏(目的:巩固对图形的认识)

1、指认图形并正确命名

提问:转动图形,结果会怎样?

教师小结:图形的方向改变了,但形状不变。

2、重点复习三角形,知道三角形有几个角?有什么不同?几条边?边有什么不同?几条长边?几条短边?

3、今天我来请聪明的孩子把两个相同的三角形利用边碰边的方式组合成一个新的图形。请个别孩子来尝试。

教师小结:两个相同的三角形利用边碰边的方式可以变出正方形、大三角形、平行四边形三种图形。

提问:如果用四个图形组合在一起会变成什么图形?请个别孩子来说说看?能不能变成我们刚才说过的所有图形呢,你们也来试一试?

二、孩子们利用四个三角形自由组合拼摆不同的形状。

1、用四个相同的三角形聪明的.孩子能变成什么?孩子们组合拼摆,教师巡回指导。

2、请几个孩子到前面黑板上拼一拼。

3、分享交流拼摆结果:四个相同的三角形拼成了哪些形状?请个别孩子来说说每个图形是怎么变成的?

4、在音乐声中教师利用四个三角形分别展示每个图形的组合方法。

三、教师出示其他的图形让孩子们尝试计算有几个三角形组合而成。

大的长方形(6个)

大的梯形(6个)

大的三角形(8个)

大的长方形(12个)

四、教师出示两个机器人,引导孩子们观察它每一部分的形状,提出要求后,将孩子们分成两组合作玩游戏。

1、教师提出要求后孩子们玩游戏。

2、分享交流游戏结果。

3、教师小结:比赛不能只想到赢,还要想想怎样才是正确的。

大班数学教案 篇9

设计意图:

一次泥工活动,有的幼儿选的是没用过的圆柱体的新橡皮泥,有的幼儿用的是用过的被团成球体的橡皮泥。很快孩子们之间就发生了争执,有的说圆柱体的橡皮泥大,有的说球体的大。争执无果,孩子求助于我。最后在我的启发引导下,孩子们把橡皮泥都团成了球体并进行了比较,发现原来大家的橡皮泥是一样大的。虽然解决了争执,但由此我意识到,幼儿由于年龄小,逻辑思维能力差,对体积守恒的概念认识不够,因而在实际生活中会出现许多认识上的.错误,所以我设计并组织了该活动。

活动目标:

1.初步感知生活中的物体体积的大小不会因位置、方向或形态的变化而变化。

2.尝试用体积守恒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3.发展幼儿的判断推理能力。

活动准备:

1.座位摆成半圆形。

2.在科学活动区摆放积木、橡皮泥、泥工板、泥工工具、水果、水果刀等以备操作。

3.大苹果、香蕉各一个,水果刀一把。

4.图片、笔与幼儿人数相同。

活动过程:

一、老师与幼儿一起玩游戏“变变变”。

在指定范围内大家边走边拍手说儿歌“我变我变,我变变变。”当念到最后一个“变”字时,幼儿根据想象做任意动作并保持不变。如小兔、小狗等动物,大山、小花等自然物体,看书、做操等动态姿势等。老师拍手,幼儿恢复立正姿势,重复游戏。

二、每一遍游戏后请幼儿说说自己模仿的是什么

并提问幼儿:虽然大家变成了大山、小兔子、房子……但还原后你觉得自己有变化吗?有没有长高、变矮?有没有变胖、变瘦?你有没有多个小脚丫?有没有少个小耳朵呢?(每次提问孩子们都会边哈哈大笑边说“没有”,还用动作证实)

小结:原来不管我们做什么样的动作还原后都和原来一样,没有变化。

三、再次和幼儿玩游戏“变变变”,一起变成小猫轻轻走回自己的座位。

四、讲故事《苹果变多了》(故事附后)。

教师边讲故事边操作演示切苹果。讲完后根据故事提问:小熊的苹果真的变多了吗?根据幼儿的回答,老师把切开的苹果多次合起来再分开,以帮助幼儿判断分析。

师幼一起讨论、小结:虽然苹果被切成了四块,但合起来后还是原来那个苹果,没有变多,也没有变少。

五、游戏“变了吗”。

1.先从正面观察教室里钢琴、电视机、桌椅等,再从不同的角度观察,最后回到正面,看看他们有无变化。

2.教师用五块大型积木先后搭建成房子、小桥、小汽车等,请幼儿判断积木虽然搭成了不同的造型,但积木的数量、大小、多少有无变化。

3.幼儿任意玩橡皮泥,塑好一个造型后就还原,看橡皮泥是否有变化,有没有多或少。

六、幼儿看图玩游戏(图示附后)。

1.找相同。看看三排美味食物中,哪两个食物一样大,在一样大的后面打√。下面有五块积木,看看哪两座房子是用这五块积木搭成的,把他们圈起来。

2.数方块。下面是用许多同样大小的积木搭成的造型,看看哪两组用的积木一样多,把积木数量相同的造型连起来。

七、做完图片游戏的幼儿到活动区游戏:玩橡皮泥、搭积木、切水果。在动手操作中巩固对“体积守恒”的认识。

活动延伸:

1.请幼儿在家帮爸爸妈妈分蛋糕、水果等,感知体积守恒。

2.请家长引导幼儿在家里、户外从不同角度观察家具、建筑、花草树木等,感知体积守恒。

活动反思:

1.本活动的组织来源于幼儿生活,解决的是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是幼儿感兴趣的事,符合幼儿的年龄特征及实际需要。

2.活动自始至终都是在轻松愉快的游戏中进行的,充分体现了活动的游戏性,体现了“玩中学”的教育教学理念。

3.活动中教师不是单纯的教授,而是以启发引导为主,引导幼儿主动探索、思考,寻求答案,使幼儿主动而非被动地参与活动。

4.活动注重幼儿的动手操作,为幼儿提供了大量的操作材料,让幼儿在动手操作中自主思考,充分调动各种感官,达到活动目的。

附1:故事:苹果变多了

小熊拿着一个红苹果和一个大香蕉,高高兴兴去找好朋友小鹿。路上遇到了馋嘴的狐狸,狐狸想把小熊的大香蕉骗来吃,他眼珠子一转想出一个坏主意。

狐狸对小熊说:“我能把你的苹果变得更多!你信不信?”

小熊说:“你也不是魔术师,怎么变?”

“如果我能把你的苹果变多,你就把香蕉送给我,怎么样?”狐狸说。

小熊点点头答应了。

只见狐狸从口袋里拿出一把水果刀,把苹果一切两半,问小熊:“你看现在有多少苹果?”

“两块。”小熊答道。

他又把两块苹果各切了一刀,问道:“现在是几块了?”

小熊说:“现在有四块了。”

“原来是一个,现在是四个。我是不是把你的苹果变多了?”狐狸又问道。

“真的变多了。”小熊开心地说。

“那你是不是应该把香蕉送给我呀?”

“好吧!”狐狸拿着小熊的大香蕉得意地走了。

小熊来到小鹿家,把发生的事讲了一遍,小鹿说:“小熊,你上当了! ”

“我怎么会上当呢?明明多了嘛!”小熊不解地挠着头说。

小朋友,你们说小熊的苹果变多了吗?

大班数学教案 篇10

活动目标:

1、学会用小棒,回形针在地图上沿直线进行测量,测量时要注意工具的首尾相接。

2、萌发热爱北京,向往北京的情感。

活动准备:

1、中国地图,自制城市地图,汉族,蒙古族,藏族,维吾尔族,朝鲜族儿童形象

2、小棒,回形针

活动过程:

一、图片导入,激发幼儿的兴趣

1、教师:今天我们班来了好多来自祖国各地的儿童,小朋友你猜猜看她们

是哪个民族的人,可以从她们的衣着,长相来猜哦。

2、教师:你知道她们的家乡在哪吗?下面请小朋友和老师一起在地图上找

找看,好吗?

3、教师小结:她们是来自汉族,蒙古族,维吾尔族,朝鲜族的孩子们,她

们分别居住在南京,呼和浩特,拉萨,乌鲁木齐和长春这几个城市,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她们居住的这些城市在地图上的哪些地方。(出示自制地图)

二、测量这些城市到北京的距离

1、教师:小朋友你们知道北京是中国的什么吗?(首都)它在地图的什么地方?我们一起来找一找好吗?

2、提问:每个地方的小朋友都想到北京去看一看,玩一玩可是他们想知道在这个地图上她们的家乡离北京有多远,小朋友,你们愿意来帮助她们吗?

3、讨论:我们可以用哪些工具来帮助她们测量这些距离呢?(小棒,回形

针)

4、教师:我们首先用直尺来量一下她们家乡到北京的.距离,并且记录下来,

同时我们知道两个地方之间一直线是最短的距离,首先我们看一下南京到北京最短的距离是多少呢?(注意它们的头和脚是连在一起的哦,这样才能测出它们的最短距离)下面我请小朋友自己用直尺来测量一下呼和浩特,拉萨,乌鲁木齐,长春到北京的距离是多少。

5、教师:下面我们用回形针来测量一下好吗?并且要记录下来哦。

6、教师小结:刚刚我们用直尺和回形针测量了各个地方到北京的距离,并

且记录了下来。

三、交流测量结果,比比之间的距离

教师:现在请小朋友们来说一说哪个城市到北京的距离是最远的?哪个城市到北京的距离是最近的?

四、游戏:《送各地娃娃上北京》

教师:现在让我们一起送她们上北京吧。

活动反思:

一、活动轮流,资源共享。

原本本次活动安排在周四的,由于未收集到每组一张共七张中国地图,而且考虑到其他大班班级中也收集了几张中国地图,于是我们将活动调整到周五,周三大四班开展,周四大二班开展,采用资源共享的形式将各班的中国地图收集起来轮流使用,既不浪费,还运用得恰到好处。

二、愉快交往,自主操作。

中国地图较大,占满整张桌子。所以我将场地安排两块。七张桌子分开放前面,幼儿的小椅子全部放后面,幼儿听清要求后到前面操作测量,再到后面小椅子上记录测量结果。操作中我主张自主,尽量让幼儿自己主动探索,遇到困难也可以请同伴协助,在这样一种自主轻松的氛围中,整个活动圆满结束。

大班数学教案 篇11

设计思路:

新<<纲要>>要求幼儿“从生活和游戏中感知事物的数量关系”,还要关注幼儿探索、操作、交流、问题解决和合作的能力。在幼儿已经接触和练习了数的形成2、3的分合、组成的基础上,学习4的组成。数的组成是加减法运算的基础,是幼儿数学教育内容之一,是幼儿生活中经常接触到的必备知识。通过创设相应环境,提供材料让幼儿自己动手、动脑操作。引导幼儿去探索、体验理解,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自己得出结论,并将自己获得的知识用交流的方式表现出来。

活动目标:

1、在游戏活动中归纳、总结、学习4的组成。

2、在操作活动中不断探索数的多种分法,并学会记录。

3、懂得交换两个部分数的位置合起来总数不变,知道一个整体数分解成两个部分数后,一边增多,另一边减少的互补关系。

4、发展幼儿动手操作能力,观察,逻辑思维,推理能力。

5、培养幼儿对数字的认识能力。

活动准备:

每位幼儿4根萝卜图片、一张记录卡、小兔胸饰4个、写有数字的树叶若干、两棵光秃秃的大树背景(3号树和4号树)。

活动过程:

1、歌表演《合拢分开》入座。

2、游戏:“我们都是好朋友”。初步探索4的组成。今天,我们班来了几位神秘的客人,你们猜猜是谁?(4个戴小兔胸饰的小朋友出场),我们数一数有几只小兔?(4只)4只小兔在一起做“我们都是好朋友”的游戏,围成圆圈,手拉手走,念儿歌:123,321,我们都是好朋友,好朋友,手拉手,你蹲下,我站起,4可以分成几和几?4可以分成1和3……

3、幼儿操作:“分萝卜”,在操作活动中不断探索4的多种分法,并学会记录。

小兔说:“我们今天不玩了,我们回家去把拔的萝卜分一分,”请全班的小朋友帮小兔分一分,把4根萝卜分给兔妈妈和兔宝宝,兔妈妈和兔宝宝都要有萝卜,可以怎样分?分一次就将分的结果记录下来,写在记录卡上,看谁分得又快又准?

幼儿操作,老师指导。

还有3和1这两组数都有一个相同的数字几?(1)还有一个相同的数字几?(3)它们的数字相同,但是它们的位置不同,只要知道了一种分法后,将两个部分数的位置交换一下,就是另一种分法,左边的数后面一个数比前面一个数多1,右边的数后面一个数比前面一个数少1,左右两边的数合起来都是4。

4、巩固游戏:“拼贴五彩树”。

小兔说:“在冬季里我们收获了萝卜,可是冬季里许多大树的树叶纷纷扬扬的从树上飘落下来了,只剩下光秃秃的树枝,很不好看,我们班的小朋友不但聪明,还很乐于帮助别人,对不对?我们来为大树贴上美丽的树叶,让它变成‘五彩树’好吗”?

请幼儿将带有数字的"树叶粘贴到3,4号树上,树叶上的两个数字合起来是几,就粘贴在几号树上。

5、今天我们学了4的组成,我们举起萝卜用《合拢分开》这首歌把4的组成唱出来好吗?

附歌词:合拢分开,合拢分开,学4的组成分解,4的组成,4的分解,就像合拢分开,4可以分成1和3呀,分成3和1,还可以分成2和2呀,它们合起来都是4。

活动反思:

游戏是幼儿的最爱,是激发幼儿学习数学的最佳手段,课堂上教师为幼儿创设了宽松、民主、愉快的学习氛围,幼儿在各种游戏活动中一边游戏一边学习,玩中学、做中学,寓教于乐。

大班数学教案 篇12

活动目标:

1、能积极探索并发现电话号码里的秘密。

2、尝试将数字0——5进行组合,排列成不同的电话号码。

3、树立自己解决困难的信心,体验成功的快乐。

4、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5、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

幼儿练习本,铅笔;记录纸,粉笔,记号笔,小兔、小鸡图片。

活动过程:

一、请幼儿说说自己家的电话号码

老师记录电话号码(记录纸)

二、引导幼儿观察寻找电话号码的秘密

1、你发现了什么?

重点引导:这些号码由哪些数字组成?每家的电话号码是否相同?

2、老师小结

我们德清地区使用的电话号码都是7位数,开头都是数字8,它们分别由0——9这些数字按照不同的顺序排列组成,每家的电话号码都不一样。

三、设计6位数的电话号码

动物园里要装电话了,请小朋友帮忙设计电话号码。要求:

1、0——5六个数字,每个电话号码都用到这六个数字。

2、开头数字是5,设计6位数的号码

3、个别幼儿上来给小兔、小鸡设计号码,其他幼儿检查是否正确。

四、幼儿练习

练习本第17页,给小动物设计电话号码,要求:

1、0——5六个数字,每个电话号码都用到这六个数字。

2、开头数字是5,设计6位数的号码

3、四只动物的号码都不一样

活动反思:

1、这个教学活动选自建构式课程,在原来基础上我进行了调整。活动重点放在了目标一和目标二。

2、活动准备充分,尤其是记录纸采用表格式,这点非常好,能帮助幼儿直观地了解我们使用的电话号码都是7位数。

3、活动过程层层深入,通过引导幼儿观察寻找电话的.秘密,在理解的基础上设计新的电话号码,老师也能关注到全体幼儿,给他们发言的机会,幼儿参与活动积极性高,效果好。

4、整个活动进行非常顺利,似乎没有难点,寻找原因,发现幼儿练习本上只需要设计4个电话号码,选择余地大,最好调整有6个或以上的动物,设计6个或以上的号码,提高数字排列难度。

大班数学教案 篇13

设计意图

每个孩子都有过许多如帮妈妈分东西的分类经验,我通过模拟生活中的事情,既能丰富幼儿的知识经验又能丰富生活经验。符合幼儿的现实需要又有利于其长远发展,贴近幼儿的生活,选择感兴趣的事物或问题,有利于拓展幼儿的经验和视野。此活动来源于生活又能服务于幼儿的生活。数学《瓜果超市》要求学习7以内数的组成,学习用数字记录操作结果。如:7可以分成1和6;2和5;3和4;4和3。

活动目标:

1、学习确定瓜果的价格,并制作价格标签。

2、学习7以内数的组成,学习用数字记录操作的结果。

3、培养幼儿积极参与活动的兴趣。

活动准备:

1、《小朋友的书·数学》

2、已参观过水果店、菜场、超市。价格标签若干张、货架

3、小记录表(记录表上预先画好各种瓜果,下面价格栏请幼儿自己填写)代币券(1~6)、笔人手一支、大记录表(同小记录表)

活动重点:

学会商量确定水果的价格,并制作价目标签并且初步感知7以内数的.组成,初步理解加减法运算。

活动难点:

培养幼儿积极参与活动的兴趣。

活动过程:

1、出示6种瓜果的图片和幼儿共同布置“瓜果超市”,把同类商品放在一起。

师:看,有没有发现我们的小超市又多出来新的物品了呢?

2、集体商议瓜果的价格。

师:我们来想想我的超市给这些瓜果标上多少价钱呢?(价格在1~6)

出示大记录表,幼儿共同商议瓜果的价格后,教师把数字填在大记录表的价格栏中,幼儿也在自己的小记录表上填上相应的数字。

3、给每种瓜果制作价格标签。

师:好了,现在每种瓜果都有自己的价格了,我们来给它们都贴上价格标签吧

4、参观“瓜果超市”并购买。

1)教师带领幼儿参观“瓜果超市”,引导幼儿观察瓜果上的价格标签。

2)游戏“买买瓜果”

请幼儿轮流扮演收银员和顾客用7元钱买两种瓜果,两种瓜果价格合起来正好是代币券上的数字。并要求幼儿买完瓜果后把自己买的两样瓜果在记录表种圈出来。

3)分先交流。共同讨论用7元钱买瓜果有几种买法。教师用笔进行记录梳理,引导幼儿找出5的组成规律。

4)教师将幼儿记录的结果有规律的摆在黑板上,并进行归纳。

5、学习用数字来记录7的组成与分解。

1)教师在相对应的记录表旁边用7的分式来表示结果

2)幼儿跟读7的分式。“7可以分成1和6”,“7可以分成2和5”等等。

活动反思:

《瓜果超市》是模仿水果超市让孩子们进行自由、合理购物的一个开放式活动。孩子们在现实生活中自己自由购物的机会不多,但经常陪同家长一同购物,有点购物经验,活动就让他们将所见所闻运用于实践购物,在模拟式游戏中学习并得到经验上的提升。

商议价格是活动的重点,孩子们的金钱概念不等同于成人,所以在价格的确定上我不指定水果本身的价值体现,让孩子们根据自己的经验制定价格,体现游戏的自由化。

布置水果超市我也请孩子们帮忙,根据自己在超市中的所见模拟布置环境,在这个活动中他们的积极性很高,乐意参与布置。接下来就是购物环节,它是一个快乐环节,是让孩子购物、学习记录一个重要环节,也是本次活动的难点突破。购物中,我发给每位孩子10元的代币券,可以根据水果的价格自由购物,但是总价刚好是 10元。

活动中,孩子们的个别差异比较明显,用10元代币券有的能选择4种不同水果,说明他们对10的组成已经运用自如,但是有些孩子却只会单独选一种水果进行相加,这方面还有待提高,也可以家园合作,让家长在平时多带孩子进行购物,增加生活经验。

94579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