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灯榜文库!投稿QQ:511112889

小学语文各种文体阅读方法

无敌客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阅读文章方法、步骤基本相同,但由于文章的内容不同,表达形式不同,阅读的方法就不完全相同。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了小学语文各种文体阅读方法,供大家参考。

  1小学语文各种文体阅读方法

  一、 叙事类文本教学,培养阅读能力的重要载体

  叙事性文本,是以叙事功能为主的一种文学作品,小学语文教材中编排的叙事性文本主要包括故事散文、小说等。这些文本题材不一、内容各异、形式多样,但有以下四方面鲜明特点:引人入胜的故事、一波三折的情节、比较鲜活的形象、丰富多彩的内涵。

  《语文课程标准》在第三学段的阅读教学目标中明确指出:“了解事件梗概,简单描述自己印象最深的场景、人物、细节,说出自己的喜欢、憎恶、崇敬、向往、同情等感受。”

  这些目标中也隐含了叙事性文本的训练要点:在阅读全文、大体理清思路的基础上,首先明确文章的主旨所在,然后再抓住与主旨休戚相关的部分场景、人物、细节等读、思、议。并设身处地地以文章作者的视角及情感或褒或贬,领悟作者是怎样表达这种感情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着力引导学生围绕以下三个方面展开教学:

  1.透过事件,把握形象

  叙事性作品有四个要素——时间、人物、情节、场景,但根本要素还是事件和人物,所以叙事性作品“人不离事,事不离人”。例如《理想的风筝》叙述了刘老师对于一条腿的解嘲,靠一条腿和一支圆木棍,一天站上好几个小时,且跳跃旋转多次地为我们讲课,以及每年春天放起他亲手制作的风筝的情形。

  文章分别从工作和生活两方面选取典型事例丰满人物形象。阅读这类文本时,教师应在引导学生初步了解课文事件大致梗概的基础上,明确人物与事件的主从关系,让他们透过事件全程,感受人物的品质特征。从而为后面进一步深入感悟具有无限人格魅力的“师恩”作好铺垫。

  2.深入细节,体悟特点

  细节是指叙事性作品中的那些细微而又具体的典型情节,是作者表现人物的灵魂,也是读者感悟人物的抓手。抓住了细节,就可以牵一发而动全身,使学生在推敲品味语句的过程中感悟文本的真谛。

  如教学《理想的风筝》,在“谈腿疾”、“写板书”这两件事中,笔者分别抓住“笑”和“转”,感受出刘老师的乐观、坚强与大爱。“放飞风筝”片段,师生则重点关注了三个耐人寻味的细节:亲手制作、亲自放飞、亲自追线。

  3.读写迁移、活化积累

  对于文本的解读与学习,其终极目的并不在于只是形成知识积累,而在于是否能够将所学知识进行内化、活化,使能力上有所提高。不同的叙事类课文有不同的表现形式:就叙述方式而言,有顺叙、插叙、倒叙、平叙等;就修辞手法而言,有比喻、拟人、排比、对比等;就写作方法而言,有点面结合、动静结合、叙议结合、情景交融、托物言志等。

  教学时,教师要相机渗透写作知识,注重写法迁移。如《水》一文中,缺水是痛苦的,全文却无一苦字,反而写了雨中洗澡之乐和勺水冲凉的舒服,反衬的表现手法就值得效仿。

  二、 说明性文本教学,阅读教学不可忽视的一翼

  说明性文章在语文教材中也是比较常见、实用的文体。说明文作为一种实用文体,必然有其自身的规律,阅读说明文自然也有其规律可循,因此语文教师一定要努力用教材教给学生方法,给学生一把打开说明文阅读的金钥匙。

  1.了解说明的方法

  2.感知表达的准确

  说明文中有相当一部分是科普类的说理文,措辞一定要严谨。如《恐龙》一文中写恐龙吃食一段:“恐龙大多以吃植物为主,也有专门食肉的。”为让学生体会说明语言的准确性,笔者采用抓住文中关键词语进行删改比较的方法。“恐龙以吃植物为主,也有食肉的。”

  让学生通过朗读思考,知道“大多”一词不可删去,意思是大多数恐龙主食是植物,但有时也吃肉,删去“大多”就改变原意了,用上“大多”,语言才准确。而“专门”一词删去虽未改变句意,但不能强调出这些恐龙只吃肉不吃植物。

  3.关注仿写中习得

  如何将书本语言内化为学生自己的语言?教师要根据文本的特点,创造性地设计语言实践活动。比如学习了《秦兵马俑》,文本的第二自然段,介绍秦兵马佣规模宏大时,在总写三个坑面积的基础上列举了一号坑,这里除举例子外还用了列数字、作比较等说明方法,教师可布置学生介绍自己熟悉的一处地方,也用上一两种说明方法。使学生素养在仿写中提升。

  三、 诗歌类文本教学,追寻阅读教学的诗情画意

  诗歌主要指古诗词。古诗词是中华民族艺术宝库中的一颗璀璨的明珠,它凝炼含蓄的语言、深邃的意境,倍受人们的喜爱。作为小学语文教师,该如何引领学生感受我国古典文化的魅力,学好古诗呢?

  1.咬文嚼字,理解诗意

  理解古诗词,重在突破那些学生感到生疏,古今意义有别、词序颠倒和能够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关键词语。首先要正确释词,防止误读。如《所见》中的“歌声振林樾”的“樾”,《观书有感》中的“鉴”,准确解读这些生僻词语,是学习古诗绕不去的坎。

  还有些词语,古今意义差别很大,如《闻官军收河北河南》中的“妻子”,在古汉语中并非“老婆”一人,而是“老婆和孩子”的合称。这两类词语必须让学生准确理解。有些古诗词,由于平仄、字数、情感表达需要,作者会有意调换词序、省略字词,教师有必要指导学生采用“调”“换”“补”的方法,帮助理解。

  如《山行》中“远上寒山石径斜”翻译时,需要指导学生依据整首诗的内容和插图,调整“石径”“远”“斜”等字的位置,还要添加上被省略掉的内容,最终才能建构正确的理解。

  2.抓住“诗象”,想象悟情

  诗重想象。古诗词教学中只有唤起学生情感体验,产生移情和共鸣,才能入境悟情。

  3.重视吟诵,诵中抒情

  “非高声朗读则不能得其雄伟之概,非密咏恬吟则不能探其深远之韵。”(曾国藩语)意思就是文章的情感和韵味、气势和神采以及音韵美和节奏感等,不诵读几乎体会不到它的妙处。古诗词具有美的旋律和和谐的节奏。

  因此,诵诗更是古诗教学不可或缺的环节。在对诗歌内涵有了一定的了解之后,教师应引导学生通过多种形式的吟诵,甚至吟唱,体会诗歌的意韵及诗中所包含的情感。

  4.拓展迁移,升华情感

  拓展的渠道有二,一是同类链接。比如题材相同。如在教完《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后,选择《送元二使安西》《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两首诗,让学生自读、感悟,然后交流、讨论这三首诗的共同点和不同点,从而对送别诗有了整体的把握。

  另外布置学生在课外搜寻更多的送别诗,如《别董大》《泊船瓜洲》等,进行拓展阅读、比较它们的异同。再如作者相同。很多诗人一生中创作了许多作品,学一首诗,带出一位诗人的各类作品,对诗人就会有更加全面的了解。二是迁移实践。

  当学生对古诗有了一定数量的积累后,教师可带领学生进行一些富有创意的实践活动如赛诗会、制作诗画、创办诗报、写诗或撰写古诗研究类调查报告等,在诗歌教学过程中,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不断提升。

  四、 非连续性文本教学,阅读教学研究的新视域

  所谓“非连续性文本”,是相对于以句子和段落组成的“连续性文本”而言的阅读材料,多以统计图表、图画等形式呈现,在现代社会运用广泛。它的特点是直观、简明,概括性强,易于比较,生活中随处可见,其实用性特征十分明显。

  1.明确要求,把握目标

  “阅读简单的非连续性文本,能从图文等组合材料中找出有价值的信息”是对小学语文第三学段提出的目标。明确课标制定的宏观目标,才能更好地把握教学目标。

  2.选好文本,开发资源

  (1)挖掘语文教材资源。苏教版教材,在一些课文后有“阅读链接”,如“作家卡片”“名著博览”等,教师可以根据教学需要,在课前或课后指导学生阅读,为文本学习储备些信息。也可以自己对课文内容进行增补。教学《记金华的双龙洞》《莫高窟》等写景类文章时,可以增补相应的导览图。

  这样既方便学生借助导览图理清文章的写作顺序,同时也便于教师以小导游的形式组织阅读,让学生在体验中增强阅读的愉悦。而说明性文章,诸如《恐龙》《麋鹿》《埃及的金字塔》等文本可以配以图表、数据,让学生在鲜明的数据和形象的图表中感受事物的特点。

  (2)整合其他课程资源。比如,小学课本中数学和科学学科的文本大都是以图、文字、表格等相结合的形式出现的,我们也可以将其改编,为语文所用。

  (3)活用生活资源。生活中,“非连续性文本”被广泛应用,说明书、旅游导览图、安装图等都是训练的好材料。如旅游之前做一做旅游攻略,读一读相关地图、景点信息、路线等;家里买新电器了,读一读产品说明书等:让学生真切感受“非连续性文本”与生活息息相关,能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便利,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 渗透方法,指导阅读

  (1)发现有价值的信息。图文结合,可以帮助我们有效地把握图表所要传达的重要信息,从而,比较快地得出结论。

  (2)进行信息整合。首先,通读,知大意。其次,根据需要解决的问题找准项目。最后,选择信息针对问题进行整合。对于由多个材料组成的文本,要善于比较,分辨它们的异同,形成自己的观点。

  (3)尝试简单推论。首先要指导学生快速浏览文章,了解文本大意,接着要找准关键项目,最后作出自己的准确判断。比如售楼,一个售楼广告,可能有许多描述这个楼盘绿化如何美丽、设施如何先进之类的语句,但关键信息主要是地

  2小学语文各种文体阅读方法

  一 、 记叙文

  (一)记叙文主要考查的内容有:

  1、能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分析记叙文的要素、人称、顺序和思路线索。

  2、能运用记叙文的知识划分文章段落、层次,概括段意、层意,理解详写、略写与表达中心的关系,根据各部分之间的内在联系,理清文章的思路,归纳中心意思。

  3、在整体感知文章内容的基础上找出重点段落、关键语句,并加以分析体会,理解其 内容和表情达意的作用。

  4、能了解叙述、描写、说明、议论、抒情几种不同的表达方式在文中的作用。

  (二)熟悉记叙文的特点及有关知识

  记叙文是以叙述和描写为主要表达方式, 以写人记事状物为主要内容的一种文体。 从广 义来说,小说、散文也可以属于记叙文的范畴。因此,我们将小说和散文也放在记叙文里一 起简单地做以介绍。

  1、运用记叙文有关知识,把握文章的基本内容

  (1)运用六要素,理清文章大致内容。人物、时间、地点、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 称作记叙的六要素。 熟悉并且抓住这六个要素,有利于理清文章所写的基本内容, 为进一步 深入理解打下基础。 需要注意的是, 时间的叙述不一定都是 ×年 ×月 ×日, 可以是 " 一天早上 " 、 "三周以后 " 等等。地点的叙述也经常非常灵活。

  (2)运用记叙文结构安排的知识理清文章的思路。文章的结构如果是按照时间推移安 排的, 要留心表示时间的词语; 如按照地点的变换来安排结构,要重视表示地点的方位词语; 按事情发展过程安排结构的, 一般要注意按事物发展顺序或作者的思想感情发展脉络进行结 构分析。

  2、正确概括记叙文的中心思想

  写人的记叙文, 一般侧重表现人物的思想品质和性格特征。 人物的思想品质性格特征是 通过一件一件的事情或片断表现出来的。 因此,概括这类文章的中心意思, 先要理清文章围 绕人物写了几件事或几个片断, 然后再分析人物在每件事情或片断中的言行, 了解了人物的 思想品质、性格特征,才能对全文的中心意思有所把握。

  一篇文章中, 有时记叙了不止一个 人物,就要先分清谁是主要人物,进行重点分析,同时,注意分析人物之间的关系。

  记事的记叙文, 一般侧重在表达事件的意义和影响。 因此, 要重视理清事情的发展过程, 从而抓住事情的本质,概括出文章的中心意思。

  概括文章的中心意思, 要注意文中议论、 抒情的语句, 这样的语句常常在文章中起画龙 点睛的作用,有时就是文章的中心意思。例如《枣核》的最后一句话 "改了国籍,不等于改 了民族感情;而且没有一个民族像我们这么依恋故土的 " 。

  还要注意文章的题目。题目往往 " 传神 " ,与中心意思常常紧密相连。如《谁是最可爱的人》,启发我们从文章中去找答案,而这个答案便是概括中心意思所不能离开的。

  文章中心意思的概括, 一般包括两部分:一部分是文章的内容, 一部分是这些内容所表达的思想感情、观点、方法。对于一些同学来说,开始练习时可以参考这样一种句式:" 通 过 …… 表达(抒发) ……" 。

  3、正确理解记叙文中语言的含义和思想感情

  (1)理解具有概括性作用的语句

  这样的语句往往对全篇文章或一个段落在内容上起着概括作用。 理解这样的语句, 对正 确、 深入地理解文章内容、 把握中心意思是十分重要和必不可少的,而且也是考查能力的重 要内容。

  就全文讲,这样的语句经常出现在篇首或篇末。例如《春》的最后一段。

  就一个段落讲,这样的语句往往就是段落的中心句。例如《孔乙己》第四段开头一句: " 孔乙己是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的人。 "

  (2)理解内含丰富,表达凝炼的语句。

  这样的语句因为内含丰富, 所以一定要结合上下文以至全文来理解, 有时还必须顾及到作者当时的思想状况和文章的时代背景。例如《最后一课》里面的这个句子:

  " 亡了国当了奴隶的人民,只要牢牢记住他们的语言,就好像拿着一把打开监狱的大门 的钥匙。 "

  理解这句话,首先整体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在此基础上,重点理解 " 监狱 " 和 " 钥匙 " 这两个比喻词语的丰富含义,才能理解这句话。它的意思是:亡了国,当了奴隶的人民,只要 牢牢记住自己民族的语言,就能有重新获得自由的希望。

  (3)理解在语言环境里具有特殊意义的词语。

  所谓 " 特殊意义 " 是指词语因为表达的需要,在文章中临时被赋予的新的意义。例如:"也有解散辫子,盘得平的,除下帽来,油光可鉴,宛如小姑娘的发髻一般,还要将脖子扭几 扭。实在标致极了。 "

  这里 " 标致 " 本是个褒义词,是相貌、姿态美丽的意思。鲁迅先生却用在这里讽刺清国留 学生的丑态,意思是 " 丑极了 " 。

  正确理解具有特殊意义的词语, 既要结合上下语句来思考, 也要结合全文来思考, 一定 要紧密联系语言环境。

  二、说明文

  (一)说明文主要考查的内容有:

  1、理解说明的内容,能明确说明的对象,把握说明对象的特征或本质,准确地概括中心意思。

  2、了解说明的顺序,主要掌握三种说明顺序,并能领会说明顺序的综合运用。

  3、了解说明的方法,主要了解七种说明方法,能从文章中找出这些方法,并能简要说明它们在文章中的作用。

  4、了解说明文语言的特点,主要体会语言的准确性。

  (二)熟悉说明文特点和知识。

  说明文是对事物作客观说明的一种文体,目的在于给人以科学的知识和科学的认识事物的方法。根据说明对象和说明目的不同,一般分为事物说明文和事理说明文两种类型。事物说明文以说明事物状态、性质、功能的特征为主,例如《中国石拱桥》等;事理说明文以阐述事理为主,如《死海不死》、《人类的语言》等。

  1、为把事物的特征说清楚,或者把事理阐述明白,要有相应的说明方法。常见的说明

  方法有:举例子、分类别、列数字、作比较、画图表、下定义、打比方等。

  说明要有一定的顺序,常见的说明顺序有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以及程序顺序等。采用什么顺序,主要取决于所说明对象的特点。一般说明事物的发展变化,多使用时间顺序;说明建筑的结构,多使用空间顺序;说明事理用逻辑顺序,以便于体现事理的内部联系。

  说明文语言最主要特点是准确。表示空间、数量、范围、程度、特征、性质、程序等,都要求准确无误。在准确的前提下或平实,或生动活泼,不拘一格。

  2、理解说明的内容

  (1)明确说明的对象

  小学所学的说明文,其说明对象有的是实体事物,有的是事物的发展演变过程,有的是事情的内在道理。

  一般说来,通读全文,在整体感知文章大概内容的基础上,才能基本明确文章的说明对象。确定说明对象,切忌以局部代整体,在一篇说明文里,某一部分或某一段落的说明对象不一定就是全文的说明对象。

  有些说明文的标题可能正是文章的说明对象,如《中国石拱桥》《雄伟的人民大会堂》《苏州园林》和《松鼠》等。但根据标题判断说明对象并不是科学的方法,因为作者并非一定要根据说明对象来拟定文章题目。

  如《人民英雄永垂不朽》这个标题表述的是一个观点,但整体感知全文后不难看出其说明对象是人民英雄纪念碑这个实体事物,而标题则是全文中心意思的体现,是作者介绍人民英雄纪念碑的深层目的。

  (2)把握说明对象的特征或本质

  说明对象的特征、本质,在文章中一般有两种表现形式。

  第一种是文章中有表述特征、本质的语句,通过对全文的阅读分析,可以把它找出来。

  3小学语文各种文体阅读方法

  怎样阅读写人文章

  一、抓住人物的特点,体会人物的个性和品质。

  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人也一样。每个人的外貌特征,言行举止都不尽相同,所以在阅读时,认真分析人物的外貌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等内容,从而了解人物的个性特点以及人物的美丑善恶。

  二、抓住典型事例,分析人物形象。

  写人离不开记事,人,是全文的中心,事,则是为表现人物的形象服务的。有的写人文章是通过一件事或几件事表现某一特征,有的则是通过几件不同的事表现某几方面的特征。所以在阅读时,我们应抓住典型的事例,认真分析人物的性格特征、道德情操。

  三、理清文章层次,明确写作目的。

  在理清文章段落层次的基础上,了解文章写的是什么,还要弄清作者为什么写这篇文章。看文章通过记叙或者描写表现、歌颂了什么,这也就是概括文章的中心思想。明确了中心,有利于更进一步加深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怎样阅读写事文章

  写事文章,就是通过一件事情发生、发展、结果的全过程,表达某些观点或看法,让更多的人从中领悟生活的道理。阅读写事文章,要注意以下几点:

  一、弄清记事的“六要素”

  记事的文章,一般都具有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事件的经过、事件的结果这“六要素”。阅读时,要初步了解这件事发生的时间、发生的地点、有哪些人物,事情是怎样发生的,又是怎样发展的,结果怎样,弄清了这些,有利于更好地理解全文。

  二、理清叙事的顺序。

  一般来说,叙事的顺序包括三种:①顺叙,是按照事情的先后顺序来叙述。②倒叙,就是把事情的结局先写出来,然后再写事情的发生、经过等。③插叙,在叙述某一事件的过程中,要对所叙的事情进行必要的交代而插入的叙述。

  当插叙的内容结束后,原来的叙述继续进行。我们弄清了事情的发展顺序,阅读后,才能留下清晰的印象,从而有助于我们更透彻地理解文章。

  三、抓住叙事的重点部分,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感情。

  叙事文章一般都有详有略,凡是能反映文章中心思想的地方,作者都要选取典型的事例进行详写。阅读时,我们要抓住重点,认真分析,体会作者从中表达的看法、观点。

  怎样阅读写景文章

  写景的记叙文,主要是以描写大自然的美丽风光为中心,通过对景物的生动描绘,来抒发作者的某种感情。阅读此类文章应注意以下几点:

  一、通读全文,抓住景物的特点。

  景物的特点,就是指景物的姿态、色彩、景物在动态或者静态时的样子等。了解了景物的特点,可以在我们的脑海中留下一个清晰的印象,有助于进一步理解文章。

  二、明确写景的写作顺序。

  写景的文章都是按一定的观察顺序来写的,因此,在阅读时,要明确文章的写作顺序。写景的文章通常有以下几种顺序:①按观察的先后顺序。也就是以移步换景的方式写景。②按空间顺序。如从上到下、从远到近、从中间到四周等。③按时间的推移顺序。如春、夏、秋、冬、早、中、晚等。

  三、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写景的文章,并不是单纯为写景而写景,而是借助对景物的描绘来抒发作者的思想感情。阅读时,我们要从字里行间体会作者所流露的思想感情,尽可能融入其中,与作者共同感受大自然的美景。

  怎样阅读童话寓言

  一、读懂内容,了解故事的基本情节。

  读童话寓言时,首先要弄清故事是什么时间,什么地点发生的,人物是谁,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如何?

  二、领悟童话预寓言的教育意义。

  童话虽然是通过想象和幻想写出来的,但是它反映的是现实生活。在阅读时,我们要通过对童话中人物形象的具体分析来领悟做人和生活的道理。寓言则是通过虚构故事来说明道理或教训的,有的寓言将寓意写在了故事的结尾,有的则没有写出来,所以在阅读时,还需要我们认真去领悟。同时还要根据寓言联系现实生活去深入体会它的教育意义。

  4小学语文各种文体阅读方法

  1、写人为主的文章

  写人与记事是分不开的,“人离事不活,事离人不转。”它们的区别在于文章的侧重点不同:记事的文章着眼于记一件具体的事,落脚于事情发生的详细过程;写人的文章着眼于描写人物的言行举止、心理动态等,事是为突出人物的性格特点、思想品质服务的。

  因此在阅读写人为主的文章时,在大体了解文章内容的基础上,要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心理活动等的描写,通过一件或几件典型事例,分析人物形象,体会个性特征,理解人物的思想品质。

  2、记事为主的文章

  记事,就是用语言文字将事情发生、发展、结果全过程记下来,让更多的人去重新感受这些事情,从中领悟生活的道理。阅读这类文章,首先要抓住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结果这“六要素”这样就会很快感知文章的内容。

  其次,要理清事情发展的顺序(时间先后、地点转移等),掌握文章的层次结构,然后抓住文章重点,结合语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3、写景为主的文章

  写景文一般分为游记(参观访问记)、自然景象描写、周围环境描写三类。阅读这类文章,首先要明确作者写景的顺序(空间顺序、观察的先后顺序、时间推移顺序、景物不同类别等)理清文章的层次,看他侧重点在哪里,为什么要着重写这些。

  特别要注意无论是哪类写景的文章,都不是单纯地为写景而写景,而是借助对景物的描写,通过比喻、夸张、拟人等手法来抒发自己的思想感情,或对大自然的赞美,或对生活的热爱,或对祖国秀丽山川的赞叹。文章字里行间所流露的作者的思想感情往往就是这篇文章的中心。

  4、状物为主的文章

  状物,就是把事物的形状、颜色、性能等特点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述出来,一般分为状静物、状动物、状植物文三类。阅读时,首先要弄清描写顺序,看它是从概括到具体的顺序,还是从整体到部分,或者按总——分——总的顺序,以把握整体印象。

  其次,抓住事物特点,理解写作目的。状物的文章,总是通过对具体形象的描述,突出物体的特点,表达思想感情。这就是常说的托物寄情、托物寓理或托物言志。我们阅读时,就要透过表面现象去分析作者的写作意图,体味作者寓什么理,寄什么情。

  5、童话

  童话是按照儿童的心理特点和需要,通过丰富的幻想、想像和夸张来塑造鲜明的形象,用曲折动人的故事情节和浅显易懂的语言文字反映社会生活。童话一般运用拟人手法,故事中的物,不管是本来有生命的还是无生命的,都有思想,都会说话。

  阅读童话,首先要弄清故事情节,跟着主人公进入童话世界。同时要正确地认识现实生活中的人和事。因为童话故事是以现实生活为基础创作出来的,因此,阅读时,要联系现实生活,认识童话中的人和事,以深刻了解童话作品所讲的道理、所反映的问题以及一些科学童话中所提示出来的事物规律和告诉我们的科学道理。

  6、寓言

  寓言,就是“寓义于言”,在具体的故事里面寄托一些话,这些话是讲某种道理或教训的。一般来说,寓言的内容都是虚构的,篇幅比较短小,结构单一,一般采用一事一理的写法。

  阅读寓言,一是要读懂故事内容,弄清楚寓言叙述的是一件什么事,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怎样;二是要联系生活实际,领会寓言的寓意;三是懂得寓言故事成语在自己说话、作文中的运用。

  7、科普文

  科普文一般是以通俗的形式介绍某种事物或现象,说明它的形态、特征、性质、意义、成因及其功能和作用等。科普文说明的内容具有科学性,表述具有条理性,语言通俗易懂、生动活泼。

  阅读科普文,首先要弄清文章的基本内容,明了它所介绍的科学知识;其次要理解所介绍的事物或现象的实际功能对人类的作用。阅读时还要注意一些说明方法的运用,如下定义、作诠释、分类别、举例子、打比方、作比较、列图表等等,这对我们全面了解事物、提高写作能力都有好处。

  8、应用文

  应用文是指人们用来处理日常事务而有一定格式的文章,日记、书信、通知等都属应用文。阅读应用文,首先要了解应用文的内容、性质、特点和应用范围等常识。有些应用文,如通知、申请书等纯粹是处理日常事务的,只要知道其特点、应用范围、格式就可以了。

  有些应用文,如日记、书信,其主体部分往往就是一篇记叙文或是说明文或是议论文,学习这样的应用文,我们除了按其一般特点、格式、应用范围外,还要像阅读其他文章那样进行分析、理解。

  9、诗歌

  阅读诗歌,应以朗读、想像为主。可分四步来进行阅读:①了解作者和诗歌创作的时代背景,知道是谁写的,当时的情况怎样,为什么要写这首诗。②疏通过诗句,运用字典扫清文字障碍,读准字音、句子,理解文言词语意思,读懂省略句、倒装句,初步理解每句诗意。③理解诗歌的内容,展开合理想像,领会诗歌情景。

  诗歌,尤其是旧体诗,语言不但精练,而且有跳跃性,在词句之间蕴藏着丰富的内容,必须认真发掘,要根据诗歌内容,把诗人高度概括或省略了的生活内容、人物形象加以补充,使画面充实完整起来。

  在初释诗句的基础上,要细读语句,想像画面,去感受、理解诗的形式美、音韵美、意境美和思想美。④反复诵读,整体感受,在诵读中理解,在诵读中想像,在诵读中品味,在诵读中培养文学素养。


小学语文各种文体阅读方法相关文章:

1.小学语文的阅读方法与技巧汇总

2.小学语文常用阅读方法

3.小学语文现代文阅读方法归纳

4.语文小学阅读方法有哪些

5.小学语文课内外阅读的方法

6.小学语文有哪些具体阅读方法

7.小学语文拓展阅读方法

8.小学语文拓展阅读的方法

9.小学语文阅读训练有哪些方法

10.小学语文现代文阅读方法

84707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