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灯榜文库!投稿QQ:511112889

2020年小学语文阅读方法

无敌客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广泛的阅读是学生搜集和汲取知识的一条重要途径,那么如何进行有效的阅读呢?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了小学语文阅读方法研究,供大家参考。

  1小学语文阅读方法

  第一、巧用信息整体把握

  阅读过程本身就是获取信息的过程,阅读质量的高低取决于捕捉信息的多少。

  做题时可先看看文章的作者、写作时间和文后注释等内容,同时特别要浏览一下后面问了哪些问题,从题目的选项中揣度出文章大概主旨是什么。如果是小说,则要主语其人物、情节等,如果是议论文,则要着重把握论点、论据、论证等要素。了解作者的主要写作意图后再整体把握全文,对解题也就心中有数了。

  第二、确定区域圈点勾画

  阅读大段文章主要用精读的方法,需逐字逐句推敲揣摩,故平时练习要养成圈点勾画、多做记号的习惯,可以先看题目涉及到文中哪些段落或区域,和哪些语句有关。确定某一答题区域后,再仔细弄懂这一段每一句的意思,进而理清段落之间的关系,了解行文思路。

  有了这一习惯就有可能形成较强分析综合能力。阅读时反复琢磨题干,圈画与之相关的内容,答题时就不需要再从头至尾搜寻,可节省不少宝贵时间。

  第三、注意摘取原文

  离开了原材料恐怕谁也答不准,答不全。因此,准确解答阅读题最重要最有效的方法是在原文中找答案。大多数题目在文章里是能够"抠"出答案的。当然,找出的语句不一定能够直接使用,还必须根据题目要求进行加工,或摘取词语或压缩主干或抽取要点或重新组织。即使是归纳概括整段整篇文意也必须充分利用原文。

  在阅读中还要注意的一点就是不少同学基础知识的记忆能力较强,但迁移能力比较弱,特别是对有关字、词、句的语境义以及作用之类的题目感到为难。这里,提供十六字诀的解题方法供你参考。

  1、字不离词。汉语中一词多义现象相当普遍。在理解词语中某个字的意思的时候,必须把它放到这个词语中去考察,即字不离词,这样才能准确的理解这个字的意思。如:道听途说,道,指道路; 志同道合,道, 指道理 。

  2、词不离句。在综合阅读题中,常常要求理解词语在上下文中的含义和作用。这类要求有以下几方面情况:

  一词多义。这在文言文中是常见的。如:策之不以其道,策, 驱使; 执策而临之 ,策,马鞭。在现代文中则多表现为语境义,这些,都应根据具体的语言环境即句子本身去推断它的意思,也就是词不离句。

  如:“见教”一词的本意是客套话,指教(我)的意思。它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则表现为不同的意义。在《范进中举》一文中,范进中举前面对胡屠户的“教导”,称“岳父见教的是”。

  至于某个词在句中的表达作用,更要根据具体的语言环境去理解,而不能离开句子作单独解释。

  3、句不离段。也就是说,对句子的分析理解不能离开具体的语段,不能离开具体的语言环境。如果离开具体的语段,离开具体的语言环境,许多句子只能狭隘的理解甚至于不知所云。只有结合具体的语段和语言环境,才会知道这句话在全文中占着什么样的位置。

  4、段不离文。段落是文章的有机组成部分,体现了作者的写作思路。因此,对语段的阅读理解不能离开文章的主要意思,不能偏离文章的中心。否则,对语段内容或作用的理解就会发生偏差。

  2小学语文阅读方法

  方法一:吃准教学目标,咬定“语言学习”不放松。

  语文教学要体现“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一个中心”即以语言教学为中心,特别是加强语言的运用。“两个基本点”即培养语文能力(听、说、读、写、书),提高人文素养。语文教学的基本功能是学习语言,培养理解、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

  阅读教学要让学生感受到语言的魅力,感悟到表达的精妙,在培养语感,提高整体把握的能力,领悟读法写法上下功夫,特别是在用字上下功夫。小学阶段阅读教学的目标是:激发阅读兴趣,培养独立阅读的能力,养成阅读习惯。

  至于阅读能力,国际、国内一致认为应侧重培养提取信息的能力(最基本的阅读能力)、作出解释的能力(理解力——特别是理解词和句)、整体把握的能力(分析概括能力——把握主要内容,揣摩表达顺序,体会思想感情)、作出评价的能力(评价语言、形象、表达方法等)。

  上诉能力要依据课标的年段目标,由易到难,有所侧重地培养,又要注意整体推进、螺旋上升。从平时听课中发现,现在阅读教学中,阶段性不清,各年级段阅读教学都在分析内容上用力,教学目标越位与不到位的问题同时存在。

  低年级忽视朗读和字词句教学,中年级忽视段落教学,高年级只注重分析内容,忽视学习语言、领悟写法。各年级重得意,轻得言。吃准目标,就是要把课上成语文课,上成所教那个年段的阅读课,上成所教那种类型的阅读课。年段目标准确、鲜明,不缺位,不越位。

  同时,小学阶段要夯实基础,干好小学语文该干的事。要让学生读好书,写好字,听明白,说清楚,写通顺,打好听说读写的基础。学生基础不牢,能力不强,素养不会高,即使眼前分数高,到将来也只是语文的“豆腐渣”工程。

  定位低,并不排斥小学语文教学内容的丰富性,在学语言打基础的过程中渗透文章、文学和文化的因素。我们要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知识经验,把握好文化认知和情感体悟的“度”,用孩子能接受的方式引导他们感受中外文化,从中汲取营养,而不是将成人视角所锁定的文化内涵强加给孩子。

  如把“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背出来并不难,但比较透彻地理解这两句诗可能需要一生的时间。

  牢记语文专家曾说的两句话:小学语文姓“语”, 小学语文还姓“小”。

  方法二:精选教学内容,告别繁琐的内容分析。

  语文教师难当,语文课难教,难就难在语文课要靠教师钻研教材,通过对教材的二度开发,来确定每课教什么,也就是解决教学内容的问题。我们依据年段目标、单元目标、课文特点、课后思考练习等,综合确定每课的教学内容。

  具体说来,教师先作为一般读者阅读教材,“潜心会文本”;再“跳出来”,站在学生角度,来确定本课语言训练的重点内容,如需要理解的词句,需要积累的句段,需要习得的学法,需要揣摩的写法等,如果教学内容比较精当,瞄准课文的重点,训练的难点,学生的疑点,语言发展的生长点,就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克服教学内容“泛化”“不确定化”的问题,做到“该教该学的就教就学,不该教不改学的就不教不学”。

  崔峦老师在全国第七次阅读教学研讨会上的讲话中指出:10月份将举办的第八届青年教师观摩活动中一定要和“内容分析式”的阅读教学说“再见”,我们将用否定这样的课来表明改变费时多、收效微的阅读教学的决心,引导全国阅读教学越过这道顽固的“魔障”。不堵死“内容分析”的路,难迈开改革创新的步伐。

  方法三:指导学习,培养学生的学习力

  平时听语文课,我关注两个方面,一看教师教些什么,二看教师怎样“让学生学”的。大家知道,语文课是实践性很强的一门工具性学科。语文能力只能靠听说读写的实践活动中来,要尽可能把教师的活动减下来,把尽可能多的时间给学生加上去。

  优质、高效的教学“彩”要出在学生身上,成功体现在“学”的成效上。教师应该教会学生自主理解词句、感悟重点语句、质疑解难、概括内容、复述课文、做读书笔记等各项学习方法,掌握整体感知课文、深入探究课文、整体回顾课文以及独立阅读课文等学习过程。教师可以从哪些地方服务于“学”,如下几点供大家参考:

  1.发动——把每个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调动起来,把每个学生的学习潜能发掘出来。

  2.营造——创设民主、宽松、和谐、愉悦的学习氛围,使每个学生在积极的心态下享受语文学习

  3.导向——是每个学生目标、任务十分明确地投入学习。

  4.放手——给足学习时间,多放手,少干预,这也是服务。

  5.帮扶——如,用问题引路,用方法助学,用朗读示范,用话语点拨,用生成促学,用评价激励。

  3小学语文阅读方法

  一、反复阅读选文

  平时讲解课文之前要求学生要预习、阅读课文,其目的在于让学生熟悉课文、读通课文、读懂课文。要答阅读分析题,自然也不例外,读是基础。

  何况现在的选文大多是文质兼美的文章,它们或注重思辨、启迪学生智慧,或展示科技新貌、开拓学生视野,或寓理于情、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审美观、人生观,有的还代表着新的文化观念等,这些材料对大多数同学而言是陌生的,因此引导学生对材料进行浏览、细读、品读是必不可少的。

  浏览,即引导学生学会快速阅读包括标题和检测题在内的所有文字资料。通过浏览,大体知晓材料的内容和命题的方向,形成初步印象。

  细读,即在浏览的基础上,让学生带着检测题细细阅读选文,深入了解文章立意、写作思路、表达方式和表现手法等,做到重点明确、胸有全局。

  品读,就是要求学生带着对材料的初步理解,首先重点品读检测题的题干,揣摩出题者的意图,在有所思考的基础上再读选文,同时对那些答题要求较高的题目做到有的放矢、重点关注。

  二、抓住文体特征

  阅读是解答题目的前提,要答好题,如果仅是读懂选文,而没有一定的知识积累,不掌握一些基本技能,可能也会无从下手。各类文体的特征就是必须掌握的知识。因为许多阅读材料一般都有较明显的文体特征,只有掌握各类文体的基础知识,答题才容易“上路子”。

  例如,记叙文常涉及的是记叙的六要素、记叙的线索、叙述的方式、表达的方式等;说明文常考的是说明方式、说明顺序、说明对象及特点、说明方法等;议论文则侧重对议论文的三要素考查,如文章的论点、论据的类型、论证的方法等。

  这些都涉及到相应文体的基本概念,有共性的内容。如果学生对选文的文体类型辨别无误,基本概念认识清晰,那么答题时就不会张冠李戴,这样基本分就不会丢失了。

  三、准确把握材料

  每篇选文都是有血有肉的。但是阅读过程中,如不能很快地抓住主要内容或主题思想,而被一些具体琐碎的材料遮住视线,答题就会吃力不讨好。怎样很快地抓住文章的主干和灵魂呢?大体有以下三种方法:

  1、抓题目。标题是文章的眼睛,读懂了它,文章大概意思也就知晓了三分之一。有些文章题目交代了文章的文体或写作的方向,抓住了题目,答题一般就不致于产生太大的偏差。

  2、抓住中心句。中心句是文章内容的主要基石,常常是文章题目的阐释和延伸。抓住它,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认识就会更准确更具体。

  3、抓议论、抒情句。议论、抒情句往往起突出中心、深化主题的作用,是作者感情倾向最鲜明的体现之所在。因此,抓住这类句子,往往能明了文章的立意,有助于理解文章的中心。

  四、区别题型作答

  读懂文章、明辨文体及基本概念,其目的还在于运用,在于答题。学会区分不同题型,巧妙处理也很重要。

  1、选择题。通常采用排除法。阅读分析题的内容涉及到的不仅仅是内容,有时对课内知识也多有勾连考查。因此对课内掌握的知识如能或排除或选择,就无形中降低了知识的选择难度。

  2、延伸题。如根据有关内容默写名句等,对此要避难就易,写自己最有把握的答案。否则容易吃力不讨好。

  3、基本概念题。要做到抓住语段的主要内容来答题,不能捡芝麻,丢西瓜,更不能一页障目,不见森林。

  4、综合分析题。对于这类题,则要在整体认知的基础上扣住命题内容解答,不能断章取义,更不能答非所问。这类题往往是最能见学生语文能力高下的题,答题应努力做到:简明扼要,言简意赅,一般不超过30字;句子要通顺,语言表达没有漏洞,符合逻辑推理;要围绕文章内容,突出重点,不能信马由缰,胡乱扯谈。

  4小学语文阅读方法

  一、激发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

  重视激发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使课外阅读的内容安排、组织形式等尽可能满足于学生的心理、生理特点,使学生乐读、爱读,使课外阅读成为学生生活的一种乐趣。鼓励他们看动画故事儿童节目,并利用早读、语文活动课让学生听故事录音,让学生上台讲故事。

  那生动的语言、曲折的情节、声情并茂的诵读都会对学生产生强烈的感染力。同时要告诉学生,这些故事书里都有,只要自己去看书,书中的故事无穷无尽。这样,学生便会开始自觉地阅读一本本课外读物,并产生浓厚的兴趣。

  此外,在组织课外阅读活动时,不仅可以采用指名读、互读、分角色读等多种形式,还可以采用游戏、表演等方式,以帮助学生提高理解能力和认识水平,从而增强学生阅读兴趣。

  二、营造良好的读书环境和氛围

  良好的读书环境能激发学生的读书欲望。我们可以把班级布置成一个小型图书室,开展“自给自足”式的补充图书方式,实现资源共享,充分利用教室的墙壁展出名人名言、经典诗文。

  如:“知识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一本好书像一艘船,带领我们从狭隘的地方,驰向无限广阔的生活海洋”“读一本好书,就像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等,每一面墙壁,都浸润着文化气息,飘溢着浓浓书香。教师还可鼓励学生选取有关格言作为座右铭,张贴于自己的房间中,时时警策自己多读书,读好书。

  三、建立以学生为中心的语文课外阅读

  浓厚的课外阅读兴趣,有利于学生拓展视野,增知启智,提高阅读能力,促进写作水平的提升。要激发小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根据不同学段孩子的身心特点,组织适合孩子的丰富多彩的阅读活动。

  第一学段的孩子识字少,注意力集中不长久,自主阅读能力较差,这期间,教师可采用为学生读故事,再让学生复述的方式,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尤其要强调的是,教师在为学生讲故事时,应让学生也尽可能地看文本,这样,可以让学生多认识汉字,刺激其阅读的欲望。

  第二学段的孩子随着识字量的增多,阅读能力有了提高,他们逐渐发现阅读是自己的一种享受,喜欢一个人静静地阅读,然后与别人交流、讨论。在这一阶段,教师应以学生个体阅读为主,鼓励学生写读书笔记,并组织各种读书比赛或故事演讲等,保持学生旺盛的课外阅读兴趣。

  第三学段的孩子已开始学着以自己的观点去看待社会和人生,开始注重自我价值的体现,这期间,可以组织读书比赛、演讲比赛以及作文比赛等,给学生展示自己课外阅读成效的机会。同时,通过课外的专题研究活动,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积极性,培养合作意识和持之以恒的意志品质,逐步形成收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

  四、传授读书方法,让学生会阅读

  1.在阅读中积淀阅读方法。我们应当教会学生自主阅读的方法,让学生调动多种感官,发展多种思维,指导学生运用正确的读书方法,提高阅读能力。以下介绍三种:

  选读法。这种方法的运用一般是根据学生在课内学习或写作上的某种需要,有选择地阅读有关书报的有关篇章或有关部分,以便学以致用。

  精读法。所谓精读法,对于一本书中的重点篇章段落,集中精力,逐字逐句由表及里精思熟读的阅读方法。教师指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的精读,要求学生全身心投入,调动多种感官,作到口到、眼到、心到、手到,边读、边想、边批注,逐渐养成认真读书的好习惯。

  2.在活动中砺炼阅读品质。课外阅读的习惯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养成的,如果不及时检查督,容易放任自流。为了提高阅读质量,把该项活动引向深入,每学期应进行若干次定期和不定期的阅读检查、评比,展开各类读书活动,让学生充分感受到读书的乐趣,在活动中砺炼阅读品质,提升阅读品位,从而进入阅读的良性循环。

  五、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

  从心理学角度来看,习惯是一种高度自觉的自动化的行为,一个人一旦形成某种习惯,将会长期影响其行为。因此,在阅读指导中使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将会使他们受益终生。培养习惯必须注意培养学生从小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好习惯。

  学生每人备一本摘录本,教师教会他们分类摘词摘句。如佳句分类:按句型可分比喻句、拟人句等;按内容分可分为写人物外貌或动物外形的。学生的摘录本,每周必查一次,每学期互查两次,互相促进。

  教师还要培养学生针对文章质疑和反思的习惯,例如他们阅读了一篇文章,对于不同于自己理解的地方有时候会产生疑问,会多问几个问什么,然后去探索和自己的区别。

  教师应让学生去反思自己的行为和文章的行为的共同之处与区别,这样学生就可以受到思想教育,教师要培养学生应用学到知识的习惯,只会学不会应用,那么我们的教学就是死教学,所以教师要让学生学会使用学到的知识。


2020年小学语文阅读方法相关文章:

1.小学生2020年语文学习方法

2.2020小学语文阅读方法归纳

3.2020小学语文阅读方法指导

4.2020小学语文阅读方法技巧

5.2020小学语文有效阅读方法指导

6.2020小学语文短文阅读方法

7.2020小学语文课外阅读积累方法

8.2020年复习必备小学语文知识要点归纳汇总

9.小学语文阅读方法梳理

84750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