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灯榜文库!投稿QQ:511112889

小学语文注重双基训练方法

无敌客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所谓“双基训练”是指对学生基础知识和基础技能展开训练,它一直是我国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点内容,尤其在低段语文教学中被视为有效的教育方式。今天小编给大家分享一些小学语文注重双基训练的方法,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1小学语文注重双基训练的方法

  一、准确理解课标的实质

  1、认清形势,明确方向。现在的语文教学效率不高,花大力气却总是收效小,原因就是不重视学生在课内的语文实践活动,把大部分的时间花在理解课文内容上,把必要的语言训练推向课外。崔峦老师指出:训练语言是语文课的重要任务,各年级都要重视词和句的教学。他还强调,义务教育阶段,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就小学阶段来说,主要培养感受、理解、积累和初步运用的能力。著名的语文教育家张志公先生提出了阅读教学要“带学生从文章中走个来回”的观点,即“首先把语言文字弄清楚,从而进入文章的思想内容;再从思想内容中走出来,进一步理解语言文字是怎样组织运用的”。这当中的“弄清楚”“走出来”“进一步理解”,靠的就是语言文字训练。因此,在语文实践中加强语言文字训练,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是我们今后努力的方向。

  2、划清界线,明辨是非。有人说抓双基训练就会把课堂搞得“支离破碎”,然而发展需要能力,而能力从实践中来。要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就得加强双基训练。“课标”中的“语言实践”提出了“识字、阅读、习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五个板块中的一些具体要求,就是在要求语言文字训练。课标还有这样的一句话我们应该牢记: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很显然,语文实践离不开双基训练。

  3、联系实际,深入课改。现在有人谈“双基”色变,绕“能力训练”而行,整节课只停留在理解课文内容与体会思想感情上,认为稍抓双基就不符合课改的精神。这是一种误解。课改的精神,在于把旧有的加以改进,使之更好地为教学服务。语文是人文性与工具性的统一,只有抓好双基训练,积厚工具性的底子,才有人文感悟的落实。

  二、有效落实“双基”教学

  1、认清目标的阶段性。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目标是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那么语文教育就应着眼于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小学“课程目标”部分,紧紧围绕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提出了课程的总目标和阶段性目标。小学阶段第一学段是1~2年级,即低年级,重点是通过朗读和借助图画阅读,了解课文内容,理解重点词句,学习积累词语。第二学段是3~4年级,即中年级,通过朗读、默读、合作交流把握文章内容,体会感情,用多种方法理解词句,体会表达效果,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第三学段是5~6年级,即高年级,进一步提高阅读速度和质量,能体会词句的用意,领悟表达方法,学习根据需要搜集和处理信息。

  2、区别练习的层次性。练习要有层次性,不要“一锅煮”。“双基”即是基础知识和基本训练。字词句段篇是基础知识,听说读写书是基本训练。语文课堂的练习要有层次性,才能获得成效。练习的第一个层次应是“复习性练习”,第二个层次应是“理解性练习”,第三个层次应是“巩固性练习”,其中“巩固性练习”包括“积累练习”和“归纳练习”。如此层层把关,双基教学才得以落实。

  3、加强训练的针对性。训练要有针对性,不要无的放矢。要根据教材实际和学生实际精心设计练习,在不加重学生负担的情况下达到加强双基训练的目的。

  4、重视方法的灵活性。训练是语文教学过程中师生合作的最佳方式,生动活泼的高效的语文教学只能是生动活泼的高效的语言文字训练的结果。因此,双基训练的方法要有灵活性和趣味性,不要简单重复,要层层推进,使学生在训练的同时不感到过重的负担,在愉快的过程中掌握到扎实的语文知识,练就过硬的语文能力。

  三、坚持简简单单教语文

  教育部关于教学改革的指导意见指出:“要加强综合,简化头绪,注意知识之间,能力之间,以及知识、能力、情感之间的联系,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突出重点,削枝强干,重视积累、感悟和语感,强化阅读与表达能力的培养。”因此,我们应该坚持简简单单教语文,真正落实语文知识和能力的训练。

  1、头绪简化。语文教学头绪多、方法多。记叙方法,议论方法,说明方法,描写方法,大法小法,一抓满把。方法太多,不知所措;繁玄而难,不可捉摸。为数不少的学生不能很好地消化所学,不能有效地把方法化为自己的能力。因此,我们要简化头绪,帮助学生把所学内化为自己的能力。

  2、情境稳定。语文教学通常要创设一个情境,激发学生的情感。在小学的阅读教学中,对于景美、情深的课文,教师要重视创设情境,使学生自然而然地入境入情,在陶情冶性的同时,品味生动、形象的语言。

  3、堂上训练。能力从练中来,而堂上有计划的训练,更能提高学生的能力。我们总说语文教学效果不佳,其中原因就是把大部分时间用于理解课文内容,把必要的语言训练推向课外。这样做,一是教师无法及时指导,二是放到课外,往往是有量无质。因此,我们必须加强堂上训练,才能落实双基教学,才能切实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

  4、层层把关。简简单单教语文,我们常常要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在教学过程中,“开头、过程、结尾”,都要不辞劳苦地层层把关,甚至局部的语言,教师都要提供范例,循循诱导。

  2小学语文注重双基训练的方法

  1、基础知识教学应制定切实可行目标并与培养学生兴趣和情感有机结合

  小学语文教师应从实际出发,结合小学生的心理发展水平,制定集中有效的目标,着重抓好几项最重要的基本功,包括识、写、读、背、作、说。基本功不能丢,但避免将目标定得过大、过细、过难、过虚,这反而适得其反,事与愿违。小学语文教学尤其对于高年级学生,如果过于体现它的工具性,短期内,它可能有一定的现实效果,但从长远来说,无疑是在逐渐扼杀学生感悟语文文字的灵性和创新意识,逐渐蚕食学生对语言文字的兴趣和热情,也会让学生逐渐滋生依赖性和惰性。

  学生一旦通过传统的语文课堂形成固定的训练和肢解式学习模式,一上语文课,就想到遣词造句、概括段意等,语文学习其实走向了“异化”。

  2、具体教学设计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和创新思维

  我们应该多站在孩子的角度思考问题,尊重学生的个人感受和个人兴趣,多鼓励孩子的创新思维。要正面审视和正确认识小学生的求异思维。学生求异思维的培养不仅是新课标的要求,也是学生形成发散性思维和智力发展的基础。语文教师应着力呵护、鼓励和引导学生拓展求异思维。对于小学生而言,求异思维是十分可贵的,它能增进学生对于客观事物的认识能力、分析理解能力,能推动学生的思维发散与智力发展,对学生各个方面的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

  3、鼓励学生多读课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应视课文内容的具体情况来分别做到精讲、少讲和不讲,要“舍得”腾出更多的时间让学生充分地阅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只有多读,多进行自主性探究,学生才能更深入地理解文章内容、进入课文所描绘的思想境界,受到课文的强烈感染。这样才能实现“内化”,继而形成一定的语感、高尚的审美情趣及健康自然的情感态度。但值得注意的是,放手让学生阅读,一方面,要注意阅读形式的多样性;另一方面,积极调动学生的思维,发现问题并寻求答案。并且阅读过程中,要伴随老师精要的讲授和适时的点拨、教师开启智慧的引导、老师的品词析句,等等。教师作为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促进者,要从教学规律和学生实情出发,精心选择和设计好自己的“讲解点”。要使自己的“点讲”能更好地激发学生自主阅读、合作探究,更利于学生多种能力的培养,更能夯实学生的“双基”。

  3小学语文注重双基训练的方法

  第一,明确教学目标。

  双基训练的一个重要前提是设定明确的教学目标,需要注意的是,这一目标不仅是让教师明白,更应该让学生了解,让他们在学习的过程中清晰的意识到自己接触知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根据新课程改革的相关要求,课堂教学目标包括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与态度,不难看出,这一目标设定是采取统一教学目标下的双向维度展开的。如果要在课堂教学中体现出新课程改革的优势,则需要体现出过程的科学性,其中“知识和技能”应该放在首位;原因在于教育必须符合它自身的规律,学生主动性或主体性意识的形成来源于“独立思考”,而形成独立思考能力的前提则是基础技能和基础知识,如拼音、组词、造句等。

  第二,依据教材要求。

  受限于低段小学生的阅读水平,绝大多数教育资源以语文教材为主。至今为止,我国小学语文教材经历了多次改革,除人教版之外,各省市地区在语文教材的编写上也体现出不同程度的“双基训练”重视程度,一方面,语文教材体现除趣味性、生动性,另一方面,小学低段语文教材具有生字词量大、阅读量大的特点,在较短的时间内不可能开展过多的课外阅读,因此,依据教材要求展开双基训练是十分必要的。

  第三,适应学生特点。

  尽管素质教育过程中不再一味地强调“死记硬背”,但是,小学低段学生的心理、生理仍处于爱玩、爱闹的年纪,上课容易走神、注意力不集中、自觉性差,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放任自流学生很难自动地学习,由此丧失基础知识、基础技能掌握的最佳时机。因此,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强调课堂教学的双基训练,还应该在课下通过适当的作业形式,实现知识和技能的巩固。

  4小学语文注重双基训练的方法

  一、领会《语文课程标准》的精神,找到“双基”。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新的理念、新的追求、新的方法、新的手段都不同程度地走进课堂。在课堂教学中,注重贯彻新的教育教学理念,新的教学方法的同时,一些教师却对语文的“双基”没有落实到位。片面地理解“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把语文课上成思品课、活动课,削弱了语文基础知识的教学和技能的训练,淡化了语文课的“语文味”。

  语文课程标准的目标仍然是按“知识的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设计的。其中,“知识与能力”蕴含了语文基础知识的教学和基本技能的训练。当然,语文课程标准赋予了“双基”新的内涵:

  (1)获取语文字、词、句等基础知识,有初步的人类出色文化积累,初步学习语文的基本方法,初步具备听、说、读、写能力等;

  (2)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学会与人合作,养成良好的意志品格等。

  二、让“三维目标整体推进”。

  (1)“双基”属于语文素养的知识和能力目标,其教学任务是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言,形成基本的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口语交际能力、习作能力。最终目的是指导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

  (2)“双基”教学任务的完成,有赖于适当的“方法”,重过程还要讲究方法。过程走得好,方法要得当,忽视了“过程与方法”“知识与能力”就不能有效落实。

  (3)语文教学不仅是培养学生掌握一种工具,语文课程标准还应重视提高学生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这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是在语文实践过程中形成的,学生学得是否有兴趣,是否有主动性,都关系着“双基”教学的训练。

  因此,“双基”的落实,必须让“三维目标整体推进”来实现语文的“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三、关注课文的言语表达形式。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语文课程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言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要达到这两项要求必须要以现代汉语的理解和表达为轴心。根据《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的阶段目标要求,阅读教学要让学生“关注作品中生动的形象”,“感人的情境”,“感受语言的优美”,“品味作品富于表现力的语言”,“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句段”,“背诵出色的诗文”,引导学生“向往美好的情境”,“向往和追求美好的理想”;习作时要尝试应用“有新鲜感的词句”,鼓励“有创意的表达”,“注意表现自己觉得新奇有趣的,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

  阅读和习作能力以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形成与发展,是建立在语文实践中引导学生感受语言的优美的基础上。因此,语文课应当关注语文的语言表达形式,通过语言的表达形式的学习,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从而落实“双基”。


小学语文注重双基训练方法相关文章:

1.二年级下学期小学语文教师工作总结

2.六年级语文的教学方法

3.小学语文教学难点的解决方法

4.小学语文高效复习攻略

5.小学语文复习计划

6.小学三年级语文学情分析

7.小学语文课堂教学随笔:你若举手,我就给你机会

8.小学语文复习方法有哪些方法?应该怎么做?

9.2020小学语文教学工作计划

84887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