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搞好小学一年级数学教学?在小学一年级的数学教学中,应充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从生活经验入手,创设多种形式有意义的、喜爱的、激励性的情景,通过动手操作,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内在动力。下面小编给大家整理了关于如何搞好小学一年级数学教学,希望对你有帮助!
1如何搞好小学一年级数学教学
从生活经验入手,创设生动有趣的学习情境
1.创设生动的游戏情境
活泼好动,喜爱做游戏,模仿力强,可塑造性等,如果抓住这些特征,把数学思维和知识融会于游戏中,就可以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专注度。所以在我们的课堂教学中要根据教材的内容特点和学生的心理特征,尽量的采取多种形式创设生动的游戏情境,在做数学游戏的过程中调控学习情绪,活跃气氛,训练思维。例如《位置》的教学中,就可以在游戏的过程中去感知“上下、前后、左右”,初步掌握判断位置的方法,以及在《分与合》的教学中运用“猜拳游戏”等,都能达到很好的教学效果。
2.创设熟悉的生活情境
数学知识离不开现实生活。学生对那些熟悉而又对其中隐藏着丰富的数学知识和数学现象的生活事物充满着好奇心,特别是一些富有趣味性的生活数学知识,更能诱发一年学生的求知欲。作为教师要尽量用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或生活经验入手引出学习内容。例如《认识人民币》的教学,因为一年级学生缺乏购物社交的机会,就可以创设模拟生活情境和实践购物情景,在模拟的情景里体现数学的价值,从而达到教学的目的。
充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优化教学课堂
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说:“儿童是用形式、声音、色彩和感觉来思维的”,而作为现代教学手段的多媒体它集文字、图形、声音、动画等于一体,可以进一步引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以及知识外的拓展,把抽象具体形象化,对引发孩子的求知欲,培养孩子对数学的习惯,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例如教学《6-10的认识》时,可以先播放相关网络教育资源的动画导入新课,让孩子们边观看动画边听 老师讲解,这样以它色彩鲜明,立体感强的特点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各种感官,化抽象为具体,培养和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课堂教学更为高效。
把抽象具体形象化,增强学生的理解
由于数学知识本身的概括性、抽象性、复杂性等特点,学生看不见摸不找,就可以利用制作的课件等手段,要把抽象化为形象,把静态的变为动态的,把整体的可以分解,突破知识的重点和难点,结合小学生的认知特点提高学生的认知,为日后学习打好基础。
2数学课堂教学
增加教学活动,注重学习反思
在小学数学学习中,学生学习的方式主要是靠教学活动,学生通过活动亲身经历数学的学习过程,在操作、合作、交流、探究等多项活动中去发现并解决问题。在教学活动中,积极引导学生在数学活动中学习数学,让他们在数学活动中主动获取数学知识,发展数学能力,创造积极的情感体验。数学与生活紧密联系,教学中教师应探索与构建生活数学的教学体系,引导学生把课堂所学的知识和方法,运用到生活实践中去,让学生在社会生活中学习数学
让学生在解决问题中巩固学到的数学知识,鼓励学生把生活中碰到的实际问题带进课堂,尝试着用数学方法来解决,通过这样的活动,既使学生主动参与了教学活动,又培养了学生实际运用知识的能力。同时,在数学教学中,教师们都应重视学生对自己学习过程的反思,每次教学活动结束前,都要求学生想一想、说一说自己的学习过程,在学习中有哪些收获,还有哪些困惑?学生在对自己的学习活动进行积极反思的同时,数学知识也得到了进一步概括和提炼。
充分利用游戏,营造良好氛围
在课堂教学中要向全体学生提供充分的探究机会,使他们在快乐的探究过程中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增长数学探究能力,获取数学知识。如果老师一味地在讲台上讲授知识,而让学生只是坐着听课的话,有的同学很容易就走神了,根本听不进去。如果我们抓住他们的活泼好动特点,以游戏和小组讨论两种方法入手,不仅能提高他们的学习动力,还能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欲望,从而进行积极主动的学习。例如,在教学“5的乘法口诀”时,可以让学生找一找生活中的数字5,用这些5的物体编成儿歌;1只手有5个手指,2只手有10个手指,3只手有15个手指……然后小组合作把这些儿歌改成乘法口诀,这样,不仅活跃了枯燥的数学课堂氛围,还使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兴趣高涨,学习效果非常好。
只有营造一种活泼和谐的班级氛围,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才能充分调动学生积极的参与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提高学习效率。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教师应该给学生提供各种条件,在班级上组织灵活多样,富有情趣的课外活动,如表演体育竞赛等活动,把数字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去,还可以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集体观念、责任感和业务感,培养学生遵纪守法的自觉性与自制力,这样有利于让学生自觉遵守学校的制度,通过实践,学生从中懂得了凡事要多动脑筋、找窍门,体会手和脑同用的益处,学生有了显示自己才华的机会,参与意识日益浓郁,自理自治能力在潜移默化中逐渐形成,培养了学生的竞争意识、合作精神、自理能力、交往能力和耐受挫折的能力,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发展了学生的创新精神。
3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
用新颖有趣的教法诱发学习兴趣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兴趣并不在于认识一眼就能看见的东西,而在于认识深藏的奥秘”。小学生好奇心强,求知欲强烈,容易被新奇的事物吸引。这就要先在学生面前揭示出一种新的东西,激发起他们的惊奇感。这种情感越能抓住学生的心,他们就越迫切地想要知道、思考和理解。这就需要我们要善于用新颖的教学方法引起他们对于学习内容的好奇感,从而神情专注、兴趣盎然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来。
例如果在教学“乘法的初步认识”时,我是这样导入的,我说:“今天老师要和小朋友们开展计算比赛,比一比谁算的又对又快,接着我出示了如下题目:3+3+3,7+7+7+7+7,8+8+8+8……+8(100个8)。看了题目以后,小朋友们马上投入到紧张的计算比赛中去,正在兴致勃勃的把数字一个一个的加,我却立即说出了得数。小朋友们一个个你看看我,我看看你觉得很奇怪。这时我说:”其实,老师做加法的本领并不比你们强,只是我掌握了一种新的运算方法,掌握了这种方法以后,算几个相同加数的加法时,速度就会快多了。这种运算叫乘法,你们想学吗?“正是这一举措,展示了乘法这一教学内容的内在魅力和巨大作用,无疑把学生紧紧地吸引住了,从而诱发了学生急切学习乘法的需要和强烈的学习兴趣。
善用“好奇心”,激发学习兴趣
“奇”从“疑”中来,学生对某一数学问题感到“矛盾”、“疑惑”不解时,就会引起他们的好奇、探究的心理。如,教学圆锥体体积时,我将学生分组,每组给定准备好的实验材料:圆锥、圆柱和沙子。要求把圆锥装满沙子往圆柱里装,直到装满为止。学生边操作、边思考、边讨论,兴趣甚浓,马上得出结论:用圆锥装满沙子往圆柱里倒,三次正好装满,说明了“圆锥体的体积是圆柱体积的三分之一”。
这时我又出示一组圆锥、圆柱,请学生观察操作,可结果却是:用圆锥装满沙子往圆柱里装,装了四次才装满。此时学生顿感“矛盾”,“疑惑”不解。通过这样的设计,把研讨推向了高潮,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最终巩固并强化了概念表述的准确性:“圆锥体的体积等于同它等底等高圆柱体积的三分之一。”
4开发学生数学思维
激发小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从小就喜欢数学
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培养低年级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培养其思维能力的重要前提。我在教学实践中的体会是:提高学生对教师们的信任度。学生对教师的信任度,直接关系到教育教学的效果。教师在学生中具有很高的信任度,学生就对老师肃然起敬,就会对教师的教学产生浓厚的兴趣。学生一般具有“向师性”。
要培养低年级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要对学生和蔼可亲、循循善诱,认真呵护学生的自尊心,仔细保护他们的人格尊严,绝不能挖苦、打击,甚至体罚学生。教师要精心设计组织教学内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在一种和谐的欢乐气氛中轻松愉快地学习。如在讲乘法口诀时,教师可创设一个“让学生动手动脑动口数卡片”的活动情景,并由学生根据实际情景提出问题。这样,学生会产生浓厚兴趣,就会在不断探索中理解和掌握乘法口诀以及相关运用。
联系实际注重应用、使小学生思维灵活变通
数学学习的目的,不仅要学生掌握知识和技能,而且要学生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日常生活中和其他学科学习中的问题,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但应用中也出现了一些值得注意的问题:一是应用缺乏真实性。一些应用情境是教师人为“设计”、想当然“加工”的。如学习了“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后,有的教师提供标有长、宽的长方形客厅平面图,要求学生计算出边长是多少分米的方砖才能将客厅铺设得既整齐又美观且都是整块数,全然不顾及现实生活中是否有从最小公倍数角度去选择地砖的可能。
二是应用的目标定位失当。数学学习的终极目标是运用。由此,一些教师把应用的价值和作用放大到了不切实际的程度,很少去思考应用对促进学生发展的价值。事实上,对于小学生来说,把数学应用到生活中,目的并不在应用本身,而依然是数学学习,因为应用本身就是数学学习的一部分。这也正如新课标所指出的“数学学习是为了让学生面对实际问题,能主动尝试着从数学的角度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寻求解决问题的策略”。
如何搞好小学一年级数学教学相关文章:
1.小学一年级数学学习方法
2.小学一年级数学教学心得体会3篇
3.小学一年级数学教学心得3篇
4.小学一年级数学教学案例分析
5.一年级教师谈如何教好一年级数学
6.小学一年级数学学习方法有哪些
7.小学一年级数学的学习方法与技巧
8.小学一年级数学教学中的习惯培养
9.小学一年级数学学习方法及技巧
上一篇:一年级数学教学技巧
下一篇:一年级数学的提问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