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灯榜文库!投稿QQ:511112889

如何评价一年级数学教学课

无敌客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如何评价一年级数学教学课?多渠道、多角度地收集评价信息,对学生的过去和现在作出分析。多用肯定性评价,设法让学生发现自己的优点,认识自己的优势,发挥自己的长处,表现出自己的最佳水平,释放出自己的发展潜能。下面小编给大家整理了关于如何评价一年级数学教学课,希望对你有帮助!

  1如何评价一年级数学教学课

  评价行为习惯――导其行

  孔子云:少年若天性,习惯如自然。在小学低年级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是每一位教师的重要职责。特别是一年级,各种行为习惯的训练更是常抓不懈,评价也就成了重要的催化剂。例如,数学课中常要用到学具操作,在训练学生拿学习用品时,我会说:“这位同学拿学具盒时轻轻的,一点声音都没有。”引导学生拿学习用品要轻拿轻放。

  上课时孩子们经常会不小心把学具盒碰倒在地,导致圆片、小棒、三角形等学具片洒落一地,我会说:“看,她把要用的小棒取出来后,又把学具盒塞进抽屉里,这样学具盒就不会掉在地上了。她的办法可真好!”于是,其他同学也象她一样,只拿出要用的学具片,课堂上再也不会响起“啪”的不和谐的声音。行为习惯的培养是每一节课不可缺失的训练环节,如坐姿、站姿、写字姿势、举手姿势,不搞小动作等等,对一年级的课堂来说,这些都是家常便饭,教师的评价也就具有鲜明的导向作用。一年级儿童行为带有很大的情境性、自发性和随意性,教师及时、正确的评价有助于学生递减不良行为的次数和频率,在不断改正错误中,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

  评价学习品质――激其情

  学习情感是学生对学习是否满足自身需要的内心体验。从课堂教学的意义上说,教师的积极评价能够满足学生求知欲望的需要时,学生就会产生愉快、喜爱的情感,反之,则会是苦恼、厌烦的情感。学生在数学学习中有认知、心理安全与心理自由、得到信任和爱护、被尊重、自我实现等不同的需要。通过对学生学习方法、学习能力和学习品质的评价,满足学生数学学习的需要,才能有效地培养学生健康的学习情感。在课堂教学中,我们一般采用课堂即时评价法对学生的情感与态度、学习行为予以评价。

  我们通过观察与倾听对学生的学习过程予以评价:观察学生在听老师讲解、听同学发言的专注程度,观察集体练习和自主练习时的表现等来判断学生的学习态度是否积极,注意力是否集中;观察学生的情绪表现和人际交往,如,学生对待问题是否积极面对、胆怯或视若无睹,对学习活动是否焦虑或不耐烦,在合作学习时与同学能否融洽相处,有无退缩、冷漠的行为表现等;观察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活动次数;观察学生能否在学习过程中有意识地运用已有的学习方法或利用各种资源来完成学习任务等等。正确运用课堂即时评价,可以有效地通过评价的导向机制,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改进学生学习方法,促进学生学习水平的提高,提高数学课堂教学质量。

  2数学教学方法

  一、树立以“生”为本的观念,转变数学教育方式、方法

  现代数学教育必须从过去以教师为中心、以教材为线索去传授机械性、模仿性、重复性的知识,转向以学生为中心、以问题为线索,教会学生学习、提高学生能力、完善学生人格为其终身优质发展奠基。中学数学教育要重视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加强教师与学生的情感沟通,建立有效的合作型小组,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和主观能动性,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团队精神,使学生积极、快乐、高效地学习。这就对中学数学教师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教师要放弃“一本教材,一本教参,一本教案,一辈子”的传统教学观念,充分挖掘数学学科中的教育思想,更新教学方法,注重思维的启发,使学生得到全面发展。

  二、中学数学教育应走“多样化”之路

  多样化是指多纲或在同一大纲下也有多本及多种考试形式同时存在,在使用上不分地区,不分学校。同一地区、同一学校也可选用不同的大纲和教材。多样化有利于人才培养与社会人才结构互补,它既是人才培养的需要,也是中学数学教育多样化得以实现的基础。对我国而言,各种数学人才都需要,要学的数学很多,但人们不可能都学,也不需要人人都学相同的数学,而且更多的数学知识需要人们进入社会以后再去获得,因此只有多样化的数学教育才能有效地实现这种知识的互补。

  三、培养数学思维品质的数学活动

  现代教学理论认为,数学教学实质是数学思维活动的教学。数学思维活动和人的一般思维活动一样,是一种复杂的心理现象,它适应数学实践活动的不同需要。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主要心理过程是思维,就学生个体而言,个体思维活动特殊性的外部表现在心理学上就是思维品质。人的思维品质就是思维发生和发展中表现出来的差异,一般表现为思维的灵活性、敏捷性、独创性等方面。具有良好的思维品质是创造型人才的重要标志。然而,良好的思维品质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后天教育培养的结果。数学课是培养学生良好思维品质的学科之一,数学活动有利于学生数学思维品质的形成。

  3数学思维训练

  数学是理性的科学,是理性思维的范例

  我听说,有些中小学生把数学看成是背公式的学科,这完全是误解。固然,学习数学过程中记忆是必要的,有时还要记得熟,不假思索就能说出来,例如乘法的九九表等等。但数学是理性思维的科学,有严格逻辑结构的科学,对其中的每一项内容,应该不仅仅是知其然,而且要知其所以然。最简单的公式,都有它的来源,矩形面积等于两个边长之积,就是从测面积的经验中得出来的。

  有了这个经验事实做基础,然后就可以证明许多东西,所以可以论证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梯形等等图形面积的公式。“勾三、股四、弦五”是勾股定理的~个特例,这样重要的定理一定要加以证明,它也可以利用计算面积得出(我国古代的证明比欧几里德几何原本中的证明简单得多)。数学是不满足于个别事物和现象的。又如说/2是无理数,开方许多步仍然没有完,没有出现循环的情况还不能说明问题,因为这许多步仍然是有限步,这件事作了严格的证明才能成立。论证的过程,也就是进一步理解的过程,揭示内在联系的过程,对学生来说,是提高数学素质的重要手段。只有懂了,才能记得牢固,即使忘了,也会自己推导出来。

  数学是需要高度解题技巧的科学

  从历史来看,数学中充满着各种问题和解题的方法,中国的九章算术就是以问题和求解的算法的形式出现的。在欧洲,欧几里德的几何原本是以演绎的形式出现的,但其中也充满着一个个问题及其解法。希腊人还留下了著名的三大几何作图问题。在意大利的文艺复兴时代,数学非常繁荣,数学家们互相提出问题,征求解答,作为一个挑战的形式。近代数学中,人们在研究取得进展的同时,也为后人留下了许多问题和猜想,Fermat大定理的解决,被数学家们视为非常重大的事件。现在大家还津津乐道着许多重大的问题,如Riemann函数零点问题,Poincare猜想(据说已得到证明)等等。数学是在不断解决问题又不断产生新的问题中前进的。这种解题方法来自创造性的数学思维,在求解三次代数方程时,数学家发明了虚数。讨论代数方程是否可以根式求解时,Galois发展了群论,创造成果的获得还必须依靠对前人出色成果的深入掌握和深入刻苦的钻研。

  我们的教学工作中一定要使学生能够熟练地掌握学习的基本内容和思考问题的方法。训练深入、刻苦钻研的精神。对于出色的学生,可以布置一些困难一点的问题,但切不可号召他们做当前没有条件做的事(如解数论中的历史难题),更不用说去做那些已证明是不可能做到的事(如几何作图的三大问题),以免浪费时间和精力。也不能搞题海战术,单纯背记现成的解题方法,忽略数学思维的训练和自己想办法解题的创造能力。数学奥林匹克是有益的,但也耍注意这两个方面,把奥林匹克低龄化也是不适宜的。

  4数学兴趣教学

  利用网络资源进行探究活动,发展学生探究思维

  数学是一门需要学生进行探究的课程,学生学习数学的目的便是运用知识解决各种数学难题,故教师在教学中经常会举行一些探究活动,让学生在探究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探究思维能力,巩固提升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程度。但以前由于教学资源的匮乏,学生在探究过程中除了教科书以及一些辅导资料书便没有其他的查找资料途径了,教学资源的缺乏限制了学生对问题的探究。但如今学生可以在网络中查找各种教学资源,对于探究过程中不理解的知识点,可以直接在网上进行查找,简单便捷。

  例如:教师在进行探究活动,探究问题是:如果把分式(x+y)/(x-y)中的x,y都变为原来的2倍,那么分式的值会不会改变?如果是分式(x+y)/x^2,(x^2+y^2)/(x^2-y^2),(x^2+y^2)/(x-y)呢?这个探究活动中涉及到了学生对分式的运用。学生对于其中一些超出教学范围的知识点,学生可以通过自主查找网络资源的方式自主进行学习,然后再继续探究任务。通过查阅资料以及学生之间的探讨学生便可得出答案:如果把分式(x+y)/(x-y)中的x,y都变为原来的2倍,那么分式的值不会改变;如果是分式(x+y)/x^2,分式的值会改变;(x^2+y^2)/(x^2-y^2),分式的值会改变;(x^2+y^2)/(x-y),分式的值会改变。

  利用网络资源建设情境,导入教学

  根据皮亚杰认知定律,初中学生正处于一个发展时期,初中阶段的学生在课堂中很容易出现注意力不集中的现象。针对这一情况,教师在初中数学课堂中可以先利用一些网络资源创设一些教学情境,将学生导入情境,进入课堂教学中。创设情境可以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让学生在学习时紧跟教师思维。教师在创设情境时情境环境要符合学生的心理特征,如:对于初中生的教学情境不可太过幼稚,情境内容要与教学内容相结合,若情境主题与教学内容无关,那么这个教学情境对于学生毫无教学意义,反而会分散学生注意力。

  例如:教师在讲概率这一知识点时,教师可以创设一个情境:爸爸在家要小明去买酱油,小明不想去,便说:“我这有两个硬币,如果一个两个都是反的,则爸爸去买,如果两个硬币都是正面,则妈妈去买,如果两个硬币一正一反,便小明去买。请问这种分配方式是合理的吗?”通过这样一个问题情境,便可以通过一个故事吸引学生注意力,然后通过情境中的问题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学生在接下来的课堂中,学习知识时也会将新学的知识与情境中的问题相结合,让学生一边学习一边思考,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


如何评价一年级数学教学课相关文章

1.如何进行一年级数学课堂教学

2.一年级数学教学心得体会范文

3.小学一年级数学教学心得体会3篇

4.小学一年级数学教学案例分析

5.小学一年级数学教学技巧

6.怎么教好小学一年级数学

7.如何搞好小学一年级数学教学

8.一年级数学教学技巧

9.一年级数学解决问题听课心得体会3篇

10.如何上一堂有趣的小学数学课

84947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