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潮期间教师在课堂上的表现留给学生的印象特别深,无论是对数学概念的分析还是对疑难数学的巧妙求解此时都会有力地激发学生的智慧。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如何制造数学教学高潮,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欢迎大家阅读参考学习!
1如何制造数学教学高潮
在创设问题情境中营造高潮
所谓问题情境就是使学生面临着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产生一种要求掌握新知识的欲望,激发学生探索新问题的积极性。如我从孩子们熟悉的生活中单刀直入开始了知识的学习。“有4个桃子,平均分2个人,每人得到几个?”“啪――啪”学生用两下整齐的掌声回答了问题。“有2个桃子,平均分2个人,每人得到几个?”“啪”我不紧不慢地说:“只有一个桃子,平均分2个人,每人得到几个?”
同学们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面面相觑。突然有几个同学用右手尖点了一下右手心,“半个”,还有的同学两手心相对并不合上,表示“半个”。熟悉的生活一下子吸引了孩子们的注意力,有的同学不由自主地说:“半个”。我继续说:“对,半个。半个该怎么写呢?小朋友们,能用你喜欢的方法来表示一个桃子的一半吗?”教室里立刻热闹起来,这使得课堂学习气氛进入高潮,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迅速进入最佳学习分数的初步知识的状态中。
在巧设悬念中营造高潮
有时教师可巧设悬念,使学生产生一种神秘感,从而激起学生的好奇心,引发求知的动机。如,2008年在教学“年、月、日”一课时,一开始我就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小明的爷爷今年2月29日过第28个生日,你们猜小明的爷爷今年多少岁?”有的同学从“一年过一个生日”的生活经验出发,顺口答:“28岁”我就问了:“小明的爷爷28岁,那小明的爸爸今年该几岁?有28岁抱孙子的老爷爷吗?”
这一问,“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们像热窝上的蚂蚁――沸腾了,高潮出现了。议论之余,一想也是,哪儿有28岁抱孙子的老爷爷,岂不早了点儿。同学们你看看我,我看看你,不知怎么回事。就在学生充满疑问时,我说;“要想弄清楚这个问题,学完了‘年、月、日’这节课同学们就明白了。”教师有意创设悬念,暂不解释,既唤起学生对知识的愉悦,又唤起学生参与的热情,产生一种迫切要求获取新知识的欲望。
2数学有效教学
首先应该向学生说明情况,让他们在心理上有充分的准备。例如函数概念的教学既抽象又枯燥,无论教师采用何种教法总体上总难以摆脱“抽象”二字。如果学生没有攻克难关的精神准备,那就既无法使他们牢固掌握函数概念也难以提高他们的抽象思维能力。
低潮时期的课堂教学要“稳”字当头,教学进度和梯度、例题和课外习题的难度都要控制,对旧课的复习,对作业中的错误的订正都需要格外认真,要瞄准中下学生边讲边练。课堂上多练有助于冲淡低潮的沉闷气氛,能防止学生的思想脱轨和走神,也能帮助教师了解学生的掌握程度。同时,在知识的牢固性方面也不能期望过高,要做好多次复习的准备,就是说要采取宁可少些但要好些,宁可慢些但要扎实些的方针稳步向前。
低潮时期,面对困难学生产生退却的念头,教师有时也会产生尽快摆脱的念头。例如,立体几何起始阶段的教学是十分艰苦的,学生的毛病,从证明到计算,从空间想象到画图,从逻辑推理到逻辑表达,处处都有,作业批改的负担相当沉重,并且延续时间相当长,但是这个起始教学阶段是不能回避的,只有在这个教学阶段中通过各种方式细心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严格,耐心而有步骤地训练学生的逻辑推理和逻辑表达能力,才能较快地迎来立体几何教学的高潮。低潮往往是教学上的关键时期,没有低潮时期的辛勤耕耘就不会有高潮时期的丰硕收获,因此不能因为收益小或进展缓慢而急躁,也不能因为教学上出现反复而失望,低潮的对策不但要充分体现一个“稳”字,而且要体现一个“韧”字,稳妥扎实坚忍不拔地带领学生进行艰苦的积累,才能摆脱困难,才能顺利地走出低谷,迎来新的教学高潮。
教学上还有另一种情况,就是教学内容并非难点,但是学生的情绪总是提不起来,例如解析几何中直线的教学就属于这一类。这种状况也可以说是一种低潮,直线的内容比较平淡,即使学习最吃力的学生也不会认为它难学,可是不难学是一回事,而学得好不好又是一回事。学生的实际往往是:一、缺乏熟练的运算技能,动辄失误。二、缺乏灵活的解题技巧,解题过程拖泥带水又长又繁,看不到自己的缺陷,反认为直线不值得费什么力气,于是就不冷不热地对付。面对这种情况就需要对教材作深入的发掘,在课堂教学中努力体现灵活性和趣味性,针对学生的缺陷设置各种新鲜的例题和课外练习题,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运算技能和解题技巧上来。采取这样的对策就会使教学气氛逐步回升,并促使解析几何的教学高潮提早出现。
3数学有效教学
课堂上注意力集中,对旧课记忆清晰,对教师提问反应灵敏;课外同学讨论热烈,向老师提问增多,作业错误明显减少,对测验有跃跃欲试之势,考试成绩后来居上现象甚多等,这些都是高潮的特征。
高潮期间教师在课堂上的表现留给学生的印象特别深,无论是对数学概念的分析还是对疑难数学的巧妙求解此时都会有力地激发学生的智慧火花,同样一句话与平日里相比其效果会成倍地增长,增加例题和课堂练习题的难度,将课堂气氛的紧张热烈程度维持在相当的水平上是必要的。在基础知识的综合联系和深广度方面充分体现积极进取精神的同时,还可以在开拓学生视野方面多做些工作,数学史上的趣事,数学家的动人事迹,数学在科技、生产上的诸多应用实例等在此时都会产生良好的教育效果。例如:结合圆锥曲线的教学讲讲人造卫星和天体运动,讲讲开普勒的历史发现,讲讲抛物线光学性质的广泛应用等,都特别受欢迎,在高潮气氛中进行的这种教育有效地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对科学的热爱。
高潮期间学生的求知欲望强烈,主动性和积极性远高于平时,正常的作业量已不能满足需要。这时会有较多的外来数学题在班级内流传,许多学生会不惜花费大量课余时间去钻些难题,因此需要给于有力的指导,引导他们把力气花在一些好题目上,避免钻到牛角尖中去。高潮期间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活跃,题解能力会超水平发挥,他们推出的某些解法相当巧妙,因此需要在学生的作业本中细心地发现它们并介绍给全体学生。笔者曾组织过一次有关不等式证明的习题讲评课,整堂课所讲的证法全都来自学生的作业本,教学效果特别好,学生看到黑板上的这些证法居然都是他们自己的作品,既惊奇又兴奋,情绪热烈,信心倍增,高潮的气氛就越发浓厚了。
高潮期间会有些平时不大引人注目的学生突然间冒出来,而平日被公认为数学尖子的学生会发现自己的竞争对手日益增多,班级内会出现一种学习上你追我赶的局面,这种局面的出现是好事,应该努力促使它发生,对于那些在学习上出现转机的学生应该格外给予关注:课堂上提供各种有利机会让他们露脸亮相,课外增加个别接触多加关心和指导,考试前多作鼓励和帮助促使他们考出好成绩。这样做,抓住的虽然是少数个别人,而实际上全班学生都盯着他们,他们的进步影响一大片。
4数学有效教学
在展开辩论中营造高潮
有时针对教学中的疑难点适时组织学生讨论,开辩论会,让大家争论,给学生创造主动参与的机会,既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学生之间的互补作用,又能改变教师的“一言堂”状态,使课堂气氛形成高潮。如学了“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后,教师提出一个问题让大家展开辩论:是否存在“最小公因数”和“最大公倍数”呢?有的学生脱口而出:“因为书本上都没提到最小公因数和最大公倍数,所以不存在”。有的争辩说:“存在,因为不论对哪个自然数最小因数都为1,那么两数的最小公因数就是1,没必要求。”有的又抢着说:“每一个数都没有最大的倍数,得出两个数也没有最大的公倍数。”课堂气氛趋向高潮。通过辩论,大家对以上结论的理解更清晰了。
在比赛竞争中营造高潮
根据学生的好胜心和乐于表现的心理特征,围绕教材内容选择竞赛题目,往往易使课堂气氛达到高潮,收到较为理想的教学效果。如在学生初步学会了分数的基本性质后,全班编为4个小组进行竞赛。要求每组各派一人从以下卡片中分别取走与1/3、1/4、1/5、1/6相等的分数,看谁又对又快:5/20、3/12、4/20、5/15、2/12、7/21、3/15、5/35、6/36、3/90。每个组先给基础分100分,取对一题就给这个组加上10分,如果取错一题就倒扣10分。通过比赛式的练习,把新知识的教学推向更高一个层次,同时也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把课堂气氛推向更高的一个浪潮。
在巧妙结尾中营造高潮
一堂好课,若能设计富有高潮的结尾,不仅能增强教学效果,而且还能再次激起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如教学“因数和倍数的意义”结尾时,教师可组织游戏活动:人手一张号码纸,分别写着0到几。
(1)手上号码是自然数的,请举手。(向拿0号码的同学提问,你为什么举手?引出0也是自然数。)
(2)分别举9的因数、14的因数、36的因数。(向拿1号码的同学提问,你为什么每一次都举手?明白1是这些自然数中最小的因数。)
(3)分别举8的因数、8的倍数。(问拿8号码的同学,你为什么举了两次?得出一个数的最大因数是它本身,最小倍数也是它本身。)
(4)计算自己手中号码的因数个数,再根据提问举手。师:因数个数只有两个的;有两个以上的。谁还没有举?(结论1的因数只有它本身。)
如何制造数学教学高潮相关文章:
★ 课堂教学老师心得:如何通过课堂讨论制造上课高潮
★ 如何有效的进行数学教学
★ 数学课堂的教育心得:两位数乘以两位数
★ 怎样制定数学教学的方法
★ 如何提升数学教学的几种方法
★ 数学教学如何抓基本技能
★ 数学教学经验心得体会
★ 数学教学方法有哪些
★ 如何攻破数学教学定义
★ 数学教学中怎样放手
上一篇:如何夯实数学基础知识教学
下一篇:在数学教学中如何因材施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