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灯榜文库!投稿QQ:511112889

除夕有什么礼仪风俗

无敌客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除夕是我国传统节日中最重大的节日之一,指农历一年最后一天的晚上,即春节前一天晚,因常在夏历腊月三十或二十九,故又称该日为年三十。那么除夕有什么礼仪风俗呢?下面小编就来解答一下大家的疑问。

除夕有什么礼仪风俗

目录

除夕有什么礼仪风俗

除夕的习俗

除夕有哪些禁忌

除夕有什么礼仪风俗

1.各家各户除夕这一天,都要最后一次认真地清扫自己庭院和住所的卫生,把家具、衣物、餐具和其他的各种家当,该洗的洗,该刷的刷,还其一个“清白”之身,在外人面前树起一个新的“门面”。

2.抓紧备齐年货,为节日期间自家的消费和款亲待友做好物质上的准备。每逢春节,我国国定的节假日为三天,各地的情况和民俗不完全一样,但春节的假期也都相对比较长。

3.这一天人人都要洗澡、洗头和理发,通过“沐浴”来洗去一年的风尘,以崭新的面貌迎接新年的到来。在以前,每到这时候,人们由于条件所限和手头拮据的考虑,一般都是在自己家里烧水架盆,简单地进行洗擦,请家人、亲朋好友或邻居代为剪发。

4.准备年夜饭。对于一般人家来说,除夕之夜的这顿饭,可以说是一年当中最丰盛和团圆的。为了吃好这顿旧年中“最后的晚餐”,人们往往在除夕的白天就开始忙活。

5.除夕吃饺子:过年的饺子也有讲究,有的在饺子里包进蜜枣,意为来年“甜甜蜜蜜”,还有不少人家把铜钱或硬币包在饺子里,谁吃到它,就会财源亨通。因为包钱不卫生,现在很多地方都时兴用别的东西,如花生米等来代替硬币。

6.除夕夜的主要风俗。夜幕垂落,家家户户,男女老少,来到自己的门前、庭院或阳台,燃鞭点炮,竞放焰火。一时间鞭炮齐鸣,响声震天,五彩的焰火把节日的夜空点缀得五光十色,绚丽多彩。在浓烈的节日气氛中,每家每户开始兴高采烈地吃年夜饭。

<<<返回目录

除夕的习俗

一、祭祀

即祭祖,华人过节总不会忘记自己家族中已故的先人,春节也不例外。这时我们会供奉食物或鲜花以表心意,是我国华人普遍采用的仪式,祭祖的形式或许因宗教信仰而不同,但纪念祖先的意义却是相同的。

这个传统活动对孩子来说非常有意义。这个活动,不仅能使孩子对自己的家族有所了解,还能教育孩子尊敬各位先人和长辈。

二、年夜饭

吃年夜饭,是春节家家户户最热闹愉快的时候。大年夜,丰盛的年菜摆满一桌,阖家团聚,围坐桌旁,共吃团圆饭,心头的充实感真是难以言喻。

年夜饭的讲究:年夜饭,一般少不了两样东西,一是火锅,一是鱼。火锅沸煮,热气腾腾,温馨撩人,说明红红火火;“鱼”和“余”谐音,是象征“吉庆有余”,也喻示“年年有余”。还有萝卜俗称菜头,祝愿有好彩头;龙虾、爆鱼等煎炸食物,预祝家运兴旺如“烈火烹油”。最后多为一道甜食,祝福往后的日子甜甜蜜蜜。

年夜饭的名堂很多,南北各地不同,有饺子、馄饨、长面、元宵等,而且各有讲究。

三、守岁

守岁的习俗,既有对如水逝去的岁月含惜别留恋之情,又有对来临的新年寄以美好希望之意。

另外,不少地方在守岁时所备的糕点瓜果,它们的叫法还有讨口彩的含义,比如:吃枣——春来早; 吃柿饼——事事如意; 吃杏仁——幸福人; 吃长生果——长生不老;吃年糕——一年比一年高。

四、压岁

子夜时分,随着辞旧迎新时刻的来临,鞭炮声、欢笑声、祝福拜年声响成一片,交织在一起,家家呈现出热情奔放、欢乐祥和的景象。孩子们此时最期待,也最兴奋,他们纷纷给长辈磕头拜年,长辈们则要忙不迭地给“压岁钱”。压岁钱古时称“压祟钱”、“压胜钱”,其最早出现在汉代。压祟钱并非是在市面流通的钱币,而是一种铸成钱币形状的玩赏物,有避邪压魔的寓意。长辈给小辈压岁钱,是希望小辈平安幸福,远离晦气和灾难。

五、踩岁

此外,除夕夜,我国民间还要举行踩岁活动,即在院内将芝麻秸粘上用黄纸卷成的元宝形,攒成一捆,谓之“聚宝盆”。然后,全家人用脚将其踩碎,以“碎”谐“岁”,并借用芝麻开花节节高之吉祥寓意,祝愿家道兴旺,表达对新的一年的祝福和祈盼。

六、吃带硬币饺子交好运

过年吃饺子是北方人的习俗。东北民间在除夕有守岁的习惯。大年三十晚上辞旧迎新,一定要吃饺子,在众多的饺子中只包上几只带有硬币的(现在人们讲究卫生,就用花生或其他果仁来代替。),谁吃到了这样的饺子就预示着在新的一年里会交好运,有吉祥之意。

七、年夜饭后吃冻梨

由于东北天气寒冷,一些水果冻过之后,就另有一番滋味。最常见的是冰梨和冻柿子。据了解,最纯正的是冻秋梨,在北方有一种梨叫秋梨,这种梨刚摘下来的时候又酸又涩,于是人们就把这种梨采摘下来直接放在树下,盖上一层树叶,经过冰冻之后的秋梨酸甜可口,果汁充足。冻梨在吃之前要放在水里解冻,年夜饭后吃这种梨能解酒、解油腻。

八、年三十点长寿灯

东北人在大年三十都要点长寿灯,彻夜通明。大年三十一直到正月十五元宵节,每家每户都要挂红灯笼,到了晚上就要点亮灯笼,而且要点一宿,不能关灯,意味着益寿延年,香火不断。

九、放爆竹

爆竹的原始目的是驱逐鬼怪,或迎神。后来发展为辞旧迎新的象征符号,成为最能代表新年到来时刻的民俗标志。   宋代出现了火药爆竹,即现代的爆竹、炮仗、鞭炮。有了火药爆竹,没有竹子的地区也可以放爆竹了。爆竹于是成为全国性的风俗。

十、贴春联

春联也叫门对、春贴、对联对子、桃符等等,它以工整、对偶、简洁、精巧的文字描绘时代背景,抒发美好愿望,是我国特有的文学形式。每逢春节,无论城市还是农村,家家户户都要精选一副大红春联贴于门上,为节日增加喜庆气氛。这一习俗起于宋代,在明代开始盛行,到了清代,春联的思想性和艺术性都有了很大的提高,梁章矩编写的春联专着《槛联丛话》对楹联的起源及各类作品的特色都作了论述。

十一、贴窗花

在汉族民间人们还喜欢在窗户上贴上各种剪纸——窗花。窗花不仅烘托了喜庆的节日气氛,也集装饰性、欣赏性和实用性于一体。剪纸在我国是一种很普及的汉族民间艺术,千百年来深受人们的喜爱,因它大多是贴在窗户上的,所以也被称其为“窗花”。窗花以其特有的概括和夸张手法将吉事祥物、美好愿望表现得淋漓尽致,将节日装点得红火富丽。

十二、贴福字

在贴春联的同时,一些人家要在屋门上、墙壁上、门楣上贴上大大小小的“福”字。春节贴“福”字,是我国汉族民间由来已久的风俗。“福”字指福气、福运,寄托了人们对幸福生活的向往,对美好未来的祝愿。为了更充分地体现这种向往和祝愿,有的人干脆将“福”字倒过来贴,表示“幸福已到”“福气已到”。汉族民间还有将“福”字精描细做成各种图案的,图案有寿星、寿桃、鲤鱼跳龙门、五谷丰登、龙凤呈祥等。

十三、贴年画

春节挂贴年画在城乡也很普遍,浓黑重彩的年画给千家万户平添了许多兴旺欢乐的喜庆气氛。年画是我国的一种古老的汉族民间艺术,反映了人民朴素的风俗和信仰,寄托着他们对未来的希望。

十四、挂灯笼

中国的灯笼又统称为灯彩。起源于1800多年前的西汉时期,每年的除夕节前后,人们都挂起象征团圆意义的红灯笼,来营造一种喜庆的氛围。除夕之夜守岁,门口挂着红灯笼,堂屋燃着熊熊的红火,点着蜡烛或油灯,一家人围桌而谈。

十五、压岁钱

压岁钱是由长辈发给晚辈的,有的家里是吃完年夜饭后,人人坐在桌旁不许走,等大家都吃完了,由长辈发给晚辈,并勉励儿孙在在新的一年里学习长进,好好做人。

<<<返回目录

除夕有哪些禁忌

一、不可说不敬之语

除夕是一年中最使人留恋的一晚。除夕之夜,也最为热闹,除夕夜叫“吉祥夜”。在这个晚上,无论大人抑或是小孩,都要说吉祥话,不可说晦气话、脏话和不敬之语,否则一年都要倒霉。因此,欢欢喜喜、和和气气、团团圆圆,是除夕夜的最大主题。

长辈给晚辈添饭加菜,如果吃饱了不想要,不能说“不要”,而是说“有了”;如果个别茶果吃完了,要说“吃兴了”或“太多了”,而不是直接说“没有了”……

二、忌打碎器物

除夕还有忌打碎器物的习俗。如果这一天打破碗碟杯盘,则意味着新一年会有“破运”。有时不小心在这天打碎杯盘,长辈会抓紧用红纸包起来并口念“岁岁(碎碎)平安”等吉祥语来补救。

三、年夜饭就餐前要准备供品祭祀祖先

请祖灵之前,家庭成员和物品必须齐全,否则就是说人不团圆、财不完整。祖灵请来之后,供桌两旁的座位,任何人不得占用,意为不能与祖先争座位;不得吵闹,更不准骂人,否则就是对祖先不尊敬;不得把喝剩的茶水泼在地上,以免混淆了浇奠与泼水;大祭祖灵时,不得高呼小孩的名字,以免大门外无主鬼魂听到后,造成小孩夭折。正式进餐时,非常忌讳别人来打扰的,特别忌讳有人来串门,因为这叫“踩年饭”,会使全家人不得安宁。

<<<返回目录


除夕有什么礼仪风俗相关文章

★ 除夕夜都有哪些风俗

★ 除夕有哪些地方风俗

★ 除夕习俗礼仪(2)

★ 除夕节有哪些节日礼仪

★ 除夕的习俗有哪些

★ 除夕之夜有什么特色风俗

★ 关于除夕的习俗文化

★ 除夕节的忌讳有哪些

★ 关于除夕的习俗和禁忌介绍

104247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