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发生洪涝灾害的常见地点有哪些-洪涝灾害地点
2023发生洪涝灾害的常见地点有哪些推荐给大家进行采纳。而洪涝, 指因大雨、暴雨或持续降雨使低洼地区淹没、渍水的现象。危及人的生命财产安全,影响国家的长治久安等,下面是小编整理的2023发生洪涝灾害的常见地点有哪些,欢迎查阅。
2023发生洪涝灾害的常见地点有哪些
我国的洪涝灾害主要分布在秦岭、淮河线以南的地区。
从洪涝灾害的发生机制来看,洪涝具有明显的季节季节性、区域性和可重复性。如中国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洪涝几乎全部都发生在夏季,并且成因也基本上相同,而在黄河流域则有不同的特点。同时,洪涝灾害具有很大的破坏性和普遍性。
洪涝灾害不仅对社会有害,甚至能够严重危害相邻流域,造成水系变迁。在不同地区均有可能发生洪涝灾害,包括山区、滨海、河流入海口海口、河流中下游以及冰川周边地区等。但是,洪涝仍具有可防御性。人类不可能彻底根治洪水灾害,但通过各种努力,可以尽可能地缩小灾害的影响。
洪涝灾害主要发生在我国南方和东部地区。洪涝是频繁发生并造成严重损失的自然灾害,它多出现在降水比较集中的夏、秋季,是我国东部平原地区的多发灾害之一,以南方地区最为严重。
灾害形成必须具备的条件
1、自然条件:洪水是形成洪水灾害的直接原因。只有当洪水自然变异强度达到一定标准,才可能出现灾害。主要影响因素有地理位置、气候条件和地形地势等。
2、社会经济条件:只有当洪水发生在有人类活动的地方才能成灾。受洪水威胁最大的地区往往是江河中下游地区,而中下游地区因其水源丰富、土地平坦又常常是经济发达地区。洪水灾害的威胁将制约社会经济发展和影响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什么叫行洪区,洪泛区,蓄滞洪区
1、行洪区:河道两侧堤防或河岸之间用以宣泄洪水的区域。有些河流在河槽两侧均有较大面积的行洪区,如淮河干流沿河共有1000多平方公里的洼地,都预定为大洪水时的行洪区。例如:黄河自孟津往下至河口800多公里长的河道,两岸行洪区面积约有4000多平方公里,其中河槽约占1/3,河滩占2/3。
2、洪泛区:江河两岸、湖周海滨易受洪水淹没的区域。历史上洪水泛滥形成的冲积平原,或称洪泛平原。在大河流的中下游多有人口众多、经济发达、财富密集的冲积平原。为合理发展洪泛区的经济并减小洪灾损失,需根据洪水发生频率、淹没水深和流速及危害程度对洪泛区进行区划,如划分为禁止开发区、限制开发区和允许开发区等。
3、蓄滞洪区主要是指河堤外洪水临时贮存的低洼地区及湖泊等,其中多数历史上就是江河洪水淹没和蓄洪的场所。蓄滞洪区包括行洪区、分洪区、蓄洪区和滞洪区。
洪水爆发后如何自救
① 先到屋顶、大树或附近的小山丘暂避,并用绳子或 被单等物品将身体与烟囱、树木等安全固定物相连,以免 从高处滑下被洪水卷走。等到达相对安全之地,应立刻发出求救讯号,争取及时被营救。
② 不要爬到泥坯墙的屋顶上,因为这些房屋在水浸后很容易倒塌。
③ 在急速的洪流中行走时,步子要稳,最好拿根棍 子,不断探查路面,防止陷坑等。当水深达到腰部以上 时,不要勉强涉水。
④ 如果已被洪水包围,要尽快与当地 、防汛部门 取得联络,报告自己的方位和险情,积极寻求救援。
⑤ 任何入水能浮的东西,如床板、箱子、门板等,都 可以将其制作成木筏,如果_时找不到绳子,也可用床单 撕开来代替。使用木筏时,先要试验其浮力,准备划桨、 手电筒和颜色鲜艳的衣物等救援用具。在此之前,要多吃 些食物,增加热置和体力,以延长等待救援的时间。
⑥ 即使会游泳,也要尽量避免下水,以防碰到暗流或漩涡。
⑦ 在车中遇到洪水,应闭紧车窗,不要让洪水冲到车子的侧面,以免被掀翻卷走。
⑧ 如果已被洪水卷入其中定要尽可能地抓住固定 的或能漂浮的东西,寻找逃生的机会。但当发现高压线铁塔倾斜或者电线断头下垂时,一定要远避,防止触电。
我国洪涝灾害分布特点及原因
东部多,西部少;沿海多,内陆少;平原湖区多,高原山地少;山脉东、南坡多,西、北坡少我国洪涝最严重地区?(多洪涝区)东南沿海地区、长江中下游地区(湘赣地区)、淮河中下游、海河中下游我国东部季风区,降水的年际变化大,且季节分配很不均匀洪涝灾害的形成原因:
1、降水量大(气候异常导致长时间暴雨或短时间的大暴雨)。
2、上游地区植被破坏,涵养水源能力减弱,水土流失严重。
3、中下游地区泥沙淤积、河床抬高、河流排水不畅。
4、中下游地区围湖造田,湖泊调蓄洪水能力减小。
5、地势低洼,排水不畅,雨季积水严重。
6、河岸开发,水面养殖,排水不畅。
从洪涝灾害的发生机制来看,洪涝具有明显的季节季节性、区域性和可重复性。如中国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洪涝几乎全部都发生在夏季,并且成因也基本上相同,而在黄河流域则有不同的特点。同时,洪涝灾害具有很大的破坏性和普遍性。
洪涝灾害不仅对社会有害,甚至能够严重危害相邻流域,造成水系变迁。并且,在不同地区均有可能发生洪涝灾害,包括山区、滨海、河流入海口海口、河流中下游以及冰川周边地区等。但是,洪涝仍具有可防御性。人类不可能彻底根治洪水灾害,但通过各种努力,可以尽可能地缩小灾害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