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灯榜文库!投稿QQ:511112889

阅读教育名著的心得体会

网友投稿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阅读教育名著的心得体会(精选6篇)

心得可以记录学习的过程,包括学习的内容、方法、思路、问题、收获等,有助于更好地回顾和总结自己的学习经历。阅读教育名著的心得体会要怎么写?接下来给大家带来阅读教育名著的心得体会,方便大家学习。

阅读教育名著的心得体会篇1

书,是人类提高的阶梯,苏联作家高尔基的一句话道出了书的重要。书可谓是众多名人的宠儿。历来,名人说出关于书的数不胜数。都说书重要,还有的更以读书为重。的确,书很重要,但我以为读书似乎更重要。读一本好书犹如春风化雨滋润焦渴的心田!沉浸在读书的世界里,更像乘坐书舟,遨游知识的海洋!

人们常说:一本优秀的传记不仅仅能让我们认识世界,还会让我们更深刻地了解人生。《名人传》即:贝多芬传米开朗基罗传托尔斯泰传三篇传记。他们的主人公分别为音乐家、雕塑家和小说家,可是,虽然他们的职业和所处的年代各不相同,但他们所追求的梦想却是相同的为了真理和正义所做出的努力。

应对痛苦、应对孤独,贝多芬选择了坚持自我的信念,作为一个听不到任何声音的音乐家,他给人一种傲慢的错觉,对于政治上的专制统治,无情的战乱,他却选择了反抗,为了和平,贝多芬曾说:只要是为了获得更美的事物,任何规律都能够破除。这句话准确地表达了他当时反对专制的心理,而米开朗基罗又何尝不是呢为创造表现真善美的不朽杰作而献出了毕生的精力。因为他相信只要自我的灵魂能够坚忍果敢,不因悲苦而一味沉沦,那么就必须会冲破精神上的束缚,本想他的人生梦想中。而托尔斯泰则用他的笔杆描述除了当时社会的阴暗,对神的信仰是他坚持不懈地用笔尖向人间播撒爱的种子。

闲来无事常读书能够使我们陶醉在书中世界,忘掉一切。读书能够使人净化心灵,使人更纯洁,更真诚。不读书使人每一天生活在世间凡俗。变得狡诈,变得自李唐来,世人更爱牡丹!当然,书是需长读的。可读书不只是眼球在字面上一略而过,而是要读出其精髓。使其道出于吾之身!这才是读书的真正含义!

就拿本人来说,虽说不是人家那种爱书如命,可也比他们少不了多少。我在完成功课时,就拿起书本,静静默读。读时,感觉到诗人复杂的情感,感觉到诗人不屈于权贵,高洁傲岸的道德情操。读外国名着时,仿佛与作者笔下的主人公在一齐冒险。读书,丰富了我的生活,更使我的知识拓展,使我的想象多了一块新天地!另外,读书还是我有着成就感,那里你可能就不太明白了,现代社会人人竞争,每人都有强与他人之心!本人也不例外,与同岁孩子在一齐,给他们讲书中趣味的情节,听着他们你真行的话语,心中感觉书给我带来了荣耀!

朋友,读书吧!书给我们带来欢乐,使我们不虚度光阴,爱读书的人都是具有良好品德的人!读书,简单的两个字,却蕴含丰富的内涵,书是读出来的,而不是看出来的。书,能陶冶情操。让书成为我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部分,无疑是一件美妙的事。世界上着名的文学家,文豪。都是爱书如命之人,在他们眼中,金钱不是他们所要追求的,他们所追求的是高尚的情操。不一样于世人,要在污浊世界独立不移!就像北宋哲学家周敦颐笔下的莲花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而他们所追求的,仅有读书才能带给他们!书中没有瑕疵,没有污_,仅有那如同洁白的雪花,一片洁白。

阅读教育名著的心得体会篇2

在我探索世界,寻找自我成长之路的过程中,一本本教育名著成为我精神成长的基石。从《论语》中的“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到《爱弥儿》中的“教育即生长”,这些经典的教育观念如同一盏盏明灯,指引我走向未来。

首先,我想谈谈孔子的《论语》。孔子的教育理念是“有教无类”,他认为每个人都应该有接受教育的平等机会,不应受到出身、财富、地位的限制。此外,他还提出了“温故而知新”、“学而时习之”等学习方法,强调了不断反复钻研、不断学习的重要性。在我看来,孔子的教育观是现代平等教育理念的源头。

接下来,我想分享一下卢梭的《爱弥儿》中的教育理念。卢梭主张“教育即生长”,他认为教育的目的是使人的潜能得到自然的发展,而不是功利化的追求。在《爱弥儿》中,他提出了教育的三个阶段:婴儿期、儿童期、青年期。每个阶段的教育方法应符合儿童的自然发展,才能让他们按照自己的本性健康成长。我认为,这是对“教育应以人为本”的生动诠释。

此外,我想谈谈杜威的《学校与社会》。杜威认为,学校应当是社会的缩影,学校教育应该与社会生活相结合。他认为,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社会生活能力,而不仅仅是获取知识。在我看来,杜威的这一观点是十分先进的,它打破了传统教育观念中知识与实践的分离,让教育更加贴近生活。

最后,我想分享一下柏拉图《理想国》。在《理想国》中,柏拉图提出了他理想中的教育体制,包括音乐、体育、数学、哲学等多个领域。他认为,只有通过全面的教育,才能培养出适合社会需要的人才。在我看来,柏拉图的教育观是对教育本质的深度思考,他提出的“教育即训练公民”的理念对我影响深远。

回首我与这些教育名著的相遇,它们像一位智慧的长者,指引我理解教育的真谛,为我照亮前行的道路。我深感教育的力量,它不仅塑造我们的人格,也塑造我们的命运。每一次阅读,都像一次心灵的洗礼,让我更加深入地理解教育的内涵和价值。

我想对这些名著表达我深深的敬意和感激。它们不仅给我带来了知识,更给我带来了智慧。我深信,这些名著中的教育观念将会对我未来的教育生活产生深远的影响。

在未来的日子里,我将以这些教育名著中的观念为指导,继续探索教育的道路。我期待着在教育的海洋中,与更多的贤者相遇,共同成长,共同探索,共同为人类的未来贡献力量。

阅读教育名著的心得体会篇3

爱有很多形式,有时爱是无形的,比如说妈妈的鼓励、欣赏;有时爱是有形的,比如说妈妈送给你的礼物、玩具;爱可以是父母对你的爱,可以是师生之间的关爱,可以是同学之间的关爱······

暑假里我读了《爱的教育》,这本书是意大利小说家埃德蒙多·德·亚米契斯的代表作,它以的形式告诉我们以前意大利师生之间和同学之间的关爱。《爱的教育》这本书中有很多人物——有对老师和同学感情很深的主人公安利柯;有对同学很和蔼的老师;有学习好且很善良的班长代洛西;有做事稳重、乐于助人的卡隆;有很活泼、很灵敏的可莱谛;有很幽默,会做兔子脸逗大家开心的“小石匠”安东尼;有学习认真的斯代地;有经商头脑会卖一些文具之类的小东西的卡洛斐;也有被学校开除的捣蛋鬼弗兰谛······我最喜欢泼来可西,虽然他很可怜,但他用爱化解了自己的不幸。他的爸爸经常喝醉酒,有时泼来可西被打得鼻青脸肿,但当同学们问起时,他还是不承认是他爸爸打的;有时他的爸爸不给他饭吃,他却从来没说过:“爸爸不给我吃饭”;他非常怕他的爸爸,见到他就吓得浑身发抖,可他还是立刻走过去和他的爸爸打招呼……泼来可西没有因为爸爸对他的不好而感到怨恨,他努力的学习,获得了奖牌,他用他的爱和孝行使他的爸爸对他改变了态度。

爱有很多形式,但我们有时候并不懂得爱。《爱的教育》这本书中处处充满了爱。我们要像《爱的教育》中的同学们一样,尊敬师长,友爱同学,互帮互助。

阅读教育名著的心得体会篇4

《新教育之梦》这本书让我深刻的感受到作为一名教师,应该激发心灵深处最美好的憧憬。在这样一个高呼素质教育然而应试教育仍然牵绊着每一个学生和每一个教师的时代,虽然是一个刚刚投入教育事业的新人,应该是有激情有梦想的时候,却不敢把教育想的很美好,教育是一个富有艺术性的工程,却更是辛苦的。如果不是因为要写这一篇读后感,或许就错过了一本好书,在拜读这一本《新教育之梦》的时候,让我最有感触的那章理想的美育。以下是我对美育这一章一点浅薄的感想。

1、在注重美育的过程中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席勒在《美育书简》中认为,在力量的王国,人与人以力相遇,因而人的活动受到限制;在伦理的王国中,人与人以法律相对峙,人仍要受到限制;只有在审美的王国中,人可以通过自由去给予自由,因而给社会带来和谐,也使人成为和谐的整体。这无疑揭示了审美与创造的内在机制,也就是说,通过审美解放了人的感性,激发了人的灵性,开拓了人想象的空间,从而开发了人的创造性。在新一轮的基础教育改革中,”创造“已经和”感受与鉴赏”,”表现”等一起作为教学领域的内容,如果在教育的过程中不能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鉴赏能力,想象能力,而只让学生成为题海战术的牺牲品,那这样的教育是不健全的。

2、理想的美育应该是一种”自然美”。

理想的美育应该是与自然融为一体,与自然和谐,感受自然的灵气,学生在轻松的气氛中才能真正感受到美。但现在的学生已经远离了大自然,用“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这句话来形容也不为过。当学生被关在教室里接受什么叫美育的时候,早已经不懂什么是小桥流水的幽雅情趣,什么是大江东去的磅礴气势了。离开了美育的源头活水----大自然,美育从何谈起!

3、通过美育让学生形成完美的人格。

朱光潜先生有句名言:要求人心净化,先要求人生美化。毫无疑问,美育的终极目标是指向人性的,学生健康完美的人格是一切美好行为的前提条件,如今,我们已经不再担心学生的智力问题,而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却是作为父母,教师更应该警觉的。我们现在的教育太直面现实,有太多社会阴暗面的实况转播,于是,在孩子们的心中,没有了纯真,没有了纯正,没有了童话和梦想,没有了对生命一往情深的哀怜和呵护,以及对人生的憧憬与向往。有了完美的人格,才能引导学生走向美好的人生。

如果说,由于种.种原因中国的教育曾经忽略了,冷落了乃至抛弃了美的话,而沐浴着新世纪的教育理想之光,我们应该重新开始追寻美,战线美,创造美,那么,现在是时候了。

阅读教育名著的心得体会篇5

教育名著心得体会-3000字

引言

在人生的长河中,教育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它是我们精神的摇篮,智慧的源泉,也是我们成长的阶梯。在这个浩瀚的领域里,我探索着、学习着,试图找到一种能引领我们走向更好教育的途径。在众多的教育名著中,我选择了一部名为《为生命而教育》的书,这本书由美国著名教育学家约翰·杜威所著。这本书以其独特的视角,深入浅出地阐述了教育的本质。

一、教育的本质

在《为生命而教育》一书中,约翰·杜威提出了教育的本质是“教育即生长”。他认为,教育应该关注个体的本能和兴趣,通过引导和激励,使个体得以自由生长。这种生长不仅仅是对外部知识的获取,更是对个体内在精神、情感和人格的塑造。教育应从被教育者的兴趣和需要出发,为其提供适当的环境和资源,以促进其自由生长。这与传统教育模式下将学生视为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机械地灌输知识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二、教育的目的

杜威认为,教育的真正目的是促进个体的生长和发展。他强调,教育不应该只是为了培养出适应社会需求的人,更应该培养出具有独立思考、批判思维和创新能力的人。这种人不仅要满足个体的生理需求,更要满足其社会需求,即所谓的“高级”需求。因此,教育应该关注个体的生命质量,为其提供丰富多彩的学习体验,使其在快乐中成长,在成长中体验快乐。

三、教育的手段

在教育手段上,杜威主张“教育即生长”。他认为,教育不应该是一味地灌输知识,而应该是在引导和激励个体自由生长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地获得知识和技能。因此,教育应该创造一个有利于个体生长的环境,让个体在自然、自由的状态下,通过活动、探索和体验,主动地学习和成长。这种学习方式被称为“经验学习”,它强调学习者的主动性和参与性,与传统的被动接受式学习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四、教育的反思与展望

读完《为生命而教育》后,我对教育的理解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我开始意识到,教育不是简单的知识传授,而是关注个体的生命质量和自由生长的过程。教育的目的不仅是为了满足个体的生理需求,更是为了满足其社会需求,培养出具有独立思考、批判思维和创新能力的人。同时,教育手段也应该更加注重个体的主动性和参与性,提倡“经验学习”,让个体在自由、自然的状态下学习和成长。

总结

《为生命而教育》一书对我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它让我重新审视了教育的本质、目的和手段。我相信,只有当我们真正理解并践行教育的本质,才能为个体的生命质量提供更好的保障,为社会的发展提供更有力的支持。教育的最终目标是促进个体的生长和发展,培养出具有独立思考、批判思维和创新能力的人。而教育的手段也应更加注重个体的主动性和参与性,提倡“经验学习”,让个体在自由、自然的状态下学习和成长。

在未来的教育实践中,我将更加注重教育的本质,关注个体的生命质量,为其提供丰富多彩的学习体验,使其在快乐中成长,在成长中体验快乐。同时,我将更加注重教育的手段,提倡“经验学习”,让个体在自由、自然的状态下学习和成长。我相信,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实现教育的目标,为个体的生命质量提供更好的保障,为社会的发展提供更有力的支持。

阅读教育名著的心得体会篇6

《陶行知教育名著教师读本》读书心得

最近,读了陶行知先生的《陶行知教育名著教师读本》,读这本书,反思今天的教育,不难发现,尽管陶行知先生所倡导的生活教育理念已经有70多年的历史,尽管我们的教育改革已经推进了那么多年,但我们真实的课堂教学还是那样像陶先生所描述的“传统教育”,离他倡导的“生活教育”还差的很远!

首先,学生从小学到中学到大学,十六年的教育下来,等于一个吸了烟的虫;肩不能挑,手不能提,面黄肌瘦,弱不禁风,再加上要经过那些月考、学期考、毕业考、会考、升学考等考试,到了一个大学毕业出来,足也瘫了,手也瘫了,脑子也用坏了,身体的健康也没有了。大学毕业就进棺材,这叫做读书死,生活教育不教学生自己吃自己,而教学生做人。生活教育反对杀人的种种考试,教人读活书、活读书。

由此,作为一名教师要适应知识经济的需要,就要时时更新自己的观念,及时获取相关的信息,不断进取,发展自己,完善自己。俗话说:“活到老,学到老。”现在的社会日新月异,我们周围时刻充满着变化。一个有强烈使命感的人,应有一种危机感。怎样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而不被社会所淘汰呢?答案只有一个,那就是心怀进取心,下苦功夫学。正如陶先生说的那样:“学习,学习,学习,学到人所不知,人所不能……我们要虚心的跟一切人学,跟先生学,跟大众学,跟小孩学,跟朋友学,跟大自然学,也跟大社会学,要学的专,也要学的博。”

作为一名教师,我将永远牢记陶先生的教诲,不断更新教育观念,以陶行知先生的理论为指导思想,引导学生手脑并用,学会过硬的技能,使学生的素质全面发展,成为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有用人才!

145800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