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们受到启发,对学习和工作生活有了新的看法时,可以通过写心得体会的方式将其记录下来,如此可以一直更新迭代自己的想法。那么问题来了,应该如何写心得体会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共同缔造心得体会,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共同缔造心得体会1
就类型而言,意识无外乎两类:一类是存在于所有成员头脑之中的大意识,通常与社会文化环境相依存,是一种具有相似乃至贯通属性的存在;一类是只存在于个体成员头脑之中的小意识,通常与个体经验相关联,是一种具有差异性的存在。在现实生活中,意识总是游离于大意识与小意识之间,相对性地共存。大意识没有小意识的支撑和贯通就不会存在,小意识在对大意识的内容体系进行能动选择的同时,又常常受到大意识或直接或间接的规约。我们可以将大意识理解为特定范围内所有成员与相关生存环境互动而生发的意识关系总和。
显然,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就是上述关系总和式的大意识。它是一个聚合各族人民所能感知、所持价值和所要致之于一体的心态体系,既是一种归属体验,又是一种共善信念,还是一种能动意愿。具体来说,这样的大意识表现为各族人民心连心一家人的温暖归属体验、手拉手一起走的共善价值信念、同手足共复兴的责任使命意愿。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一个相对开放的意识体系,各族人民的亲和感知、精神信仰、行为意愿都是其构成要素。
从“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到“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虽然只有两字之差,却是两个不同层面的问题。毫无疑问,对前者的思考会落脚于大意识层面,至于后者,则未必只关注大意识,而是要时时着眼于各种各样的小意识,即如何把握小与大的关联、实现众多小意识的协和贯通。正是在此意义上,我们说大与小是理解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基本前提。
应当说,小层面的无意识、潜意识乃至意识迷茫现象仍广泛存在。许多人生于斯长于斯,融于中华民族共同体之中,对潜存的大意识、小意识并无觉察;许多人行走中国,感受着广袤疆域的地理人文差异,意识到中华民族因多元一体而充满活力,但对深层次的精神信念尚无寻察;许多人渴求登高望远,有意识地想象并期盼自身未来的前景,但因囿于一己一时一地,对整体航向缺乏洞察。
这些普遍存在的现象,背后均映射出一个视角、眼界或格局的问题,体现了大与小的基本关系范畴,诸如宏观与微观、长远与眼前、全局与细节、集体与个体等。借此关系范畴来审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就能够明晰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前提意涵,即要唤醒一些习而未察的无意识,明晰一些优秀且具超越性的精神价值,发掘一些能动性的进步意识,一点一滴地超越个体小意识,培育宽眼界、长眼光、大格局的思维能力,实现大意识与小意识之间的彼此理解、相互贯通。
共同缔造心得体会2
当前,湖北省正在广泛开展“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活动,力争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
所谓“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即是以建立和完善全覆盖的基层党组织为核心,以决策共谋、发展共建、建设共管、效果共评、成果共享为路径,构建“人居环境明显改善、群众主人翁意识不断增强”的城乡社区。此项活动的核心主旨就是要整治和改善省内城乡社区的人居环境。人居环境整治工作由来已久,每年都会牵扯大量人力物力,但整治成效一直不尽如人意。在少数村社,人居环境整治工作甚至演化成了“干部带头干、群众站着看”的吊诡景象。不少党员干部直言:“几十年前,基层村社的每家每户,都以将自己的房前屋后打扫得一尘不染为荣,根本不需要政府去说去管。”
乡村振兴战略秉承着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文明发展理念,内涵着生态宜居美丽乡村建设。改善基层人居环境、建设美丽宜居村社,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一项重要任务,也是提升基层群众幸福指数的现实举措。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大幅跃升和群众获得感的持续强化,基层村社的房子越修越气派、装修越买越精致,为什么群众对自己房前屋后的卫生情况却置若罔闻?归根结底就是,群众参与人居环境治理的内生动力不足。在人居环境整治工作的推进过程之中,没有深化对群众的宣传教育,没有充分发挥群众的主体作用,全民参与的氛围也不够浓厚。另外就是,相关工作没有考虑到群众的接受能力和生活习惯,不够深入人心和接地气,少数群众“等靠要”的思想也相对严重。
立足湖北建设全国构建新发展格局先行区的奋进坐标,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更应当从“心”缔造。进一步完善群众参与人居环境整治的制度激励,确保群众的决策权、管理权、监督权得以落实,完善信息公开渠道,切实发挥群众的监督作用。支持基层村社多组织开展传统文化、生态环保等相关教育活动,将人居环境整治、农业绿色发展等内容纳入村规民约,增强群众的环保意识、健康意识。结合基层实际,多让群众“唱主角”“当先锋”,既提升村社“颜值”,又让群众得到实惠。激发群众“我参与、我受益”的内生动力,彻底扭转长期存在的环境“脏乱差”的局面,打造一批“洁净美”的“样板小桃源”。
共同缔造心得体会3
当前,荆楚大地奏响“共同缔造”强音,以“决策共谋、发展共建、建设共管、效果共评、成果共享”为主题的实践活动,正在湖北全省扎实有效的推进。共建美好环境,同创幸福生活,这是民之所盼,政之所向,广大网民纷纷拍手叫好。
如何推进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实践活动走深走实?我们务必以“三个强化”为有力抓手,重在抓落实,贵在见实效。
强化“五共”理念。践行共谋、共建、共管、共评、共享‘五共’理念,核心在“共同”,关键在“缔造”。广泛凝聚共识、汇聚强大合力、激发广大群众的内生动力尤为重要。各地亦可采取举办专题培训班,组织老党员、老干部、老战士、老专家、老模范等“五老”人员深入基层宣讲,开展进单位、进农村、进社区、进学校、进家庭“五进”活动等方法,开展多层次、多渠道、多形式的学习宣传。准确把握开展“共同缔造”活动的理论依据、深刻内涵、核心要义和路径方法,我们应该做什么?应该怎么做?要使广大干部群众清楚明白,心中有数。从而形成“人人关心、人人参与、人人尽力、人人共享”的浓厚氛围和生动局面。
强化党建引领。关键在党,关键在人。突出党建引领,是推进“共同缔造”的根本保障。各级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在践行“共同缔造”过程当中,要切实发挥“领头羊”、“顶梁柱”、“主心骨”作用。各级党委政府务必提高政治站位,强化责任担当,充分发挥示范表率引领作用,把职责扛在肩上,把举措抓在手上,做好做足“共同缔造”这篇“大文章”;各地要积极探索并不断创新“党建+实践”模式,打造党建特色亮点,激发党建活力,凝聚党心民心。
强化务求实效。在推进“共同缔造”活动中,要把群众满意不满意、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得没得到实惠作为检验工作成效的重要标尺。因此,各地必须紧紧围绕“我为群众办实事”这个宗旨来扎实开展活动并贯穿始终,以群众身边、房前屋后的实事、小事为切入点,以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突出实干实绩实效实惠,用心用情用力破解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切实帮助群众解决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让群众得到实实在在的好处,不断提高群众获得感、幸福感、满意感。
共建美好家园,同创幸福生活。相信只要我们万众一心,群策群力,心往一处想,智往一处谋,劲往一处使,汗往一处流,吹响全民幸福集结号,奏响“共同缔造”交响曲,必将绘就出一幅幸福生活新画卷。
共同缔造心得体会4
为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的新期待,我乡开展了消除房前屋后杂草、整修臭水沟、拆除破旧杂房和危房等行动,正式拉开了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的工作序幕。
学习会议精神
组织机关干部干部认真学习领会共同缔造的深刻内涵,以改善群众身边、房前屋后人居环境的小事实事为切入点,以建立和完善全覆盖的基层党组织为核心,以构建“纵向到底、横向到边、共建、共治、共享”的城乡社会治理体系为目标。同时成立了共同缔造领导小组,组建了工作专班,认认真真抓学习、逐层逐级抓宣讲,让干部了解、认识共同缔造,做到思想上的三个转变:即思路从“你和我”到“我们”的转变,干部从为民做主到让民做主的转变,群众从“旁观者”到“参与者”的转变。
走访调研
工作专班分组进行调研,通过开展入户走访的方式,深入群众家里。针对群众房前屋后存在的具体问题,和群众积极交流沟通,前期对问题进行记录,后期群策群力、因地制宜提出解决方法。同时了解群众对于整个村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收集群众对村庄发展的建议,共同研究解决,提升群众参与度,使群众从“要我干”转变为“我要干”。
典型实例
刘xx(化名)家以前的样子
在实地调研的过程中,我们着重关注了刘xx(化名)一家,她家儿子外出务工,只有她一人独自在家,家门口屋旁随意堆放着垃圾和柴火,夏天还会散发出异味,严重影响了周围群众的日常生活,同时也严重影响了村容村貌,因此xx村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项目从黄珍贵家正式开展。
刘xx(化名)家现在的样子
乡工作专班多次下沉xx村,与村干部一起投入到房前屋后整治建设中,将其家门口的垃圾和柴火清理干净,同时就地取材,用挖掘机挖掘其门口池塘边的泥土将门口填平,大大降低了工程建设成本。
乡党委高度重视
乡党委书记xxx也非常重视此项工作,多次在xx村视察工作,了解工程进程。在后续建设中,群众们也树立了主人翁意识,大家深度参与,主动亮相发声,“公家事”成为了“大家事”,部分群众自发拆除了自家的废弃建筑,自觉维护房前屋后环境。更有村民自发捐赠路灯和健身器材。
当下现状
一位村民深有感触地说:“以前房前屋后白色垃圾多、鞭炮渣子多、陈年垃圾多,一刮风,满天都飞的各种颜色的塑料袋,天一热就臭气熏天,现在垃圾有人扫有人倒,房前屋后也给我们整理的干干净净,看起来和城市都没啥区别,心里别提多美了。”
农村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是实现乡村振兴的认识论和方法论,旨在促进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的共同发展,建设以人为本的乡村,是政府、村民等协商共治、建设美好人居环境的行动,从而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只有村民主动投工投劳整治房前屋后,才会珍惜用心用力共建的劳动成果。只有转变思想观念,让共同缔造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固化于制,把解决问题的长效机制刻到广大党员干部群众心里,才能扎扎实实把“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活动推进下去。
共同缔造心得体会5
清晨的新华路街心公园,树木蓊蓊郁郁、草坪碧绿如葱,清风吹过带起泥土芬芳。不少居民吃完早点,坐在树荫下乘凉,宝妈们聚在一起交流,孩子们围绕凉亭追逐嬉戏,老人们做养生操,公园里充满欢快气息。
这个街心公园“上新”仅两个月,前身是环卫堆场。孝南经济开发区通过拆围置绿、退灰还绿,把这里打造成为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全民休闲健身为一体的“网红打卡点”。附近居民拥有了“开窗见绿、开门见景”的“小确幸”。
一年来,我市“五城同创”工作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理念,按照“上马不下马,升温不降温,动真不怕硬,严考不认人”的总体要求,以高位推进促进创建落实落细,以先行示范带动全面全域创建,以党建引领推动创建向“内圈层”拓展。创建成效看得见、摸得着,实惠全民共享。
高位推进
以现场推进会查真验短“五城同创”是一项庞杂的系统性工程,怎样保障各项政策落实有力、各项举措落实落细?
“建高规格指挥部是奠定高效推进之基。”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市创建办副主任彭爱平介绍,我市成立了以市委书记任政委、市长任指挥长、相关市级领导任副指挥长、各责任单位为成员的市“五城同创”工作指挥部,把“五城同创”写进政府工作报告,制定“两步走”行动方案,研究制定1+5+10+N行动方案(1是《孝感市“五城同创”年度实施方案》,5是五个单项城市创建年度方案,10是十项行动创建工作方案,N是各职能部门制定的创建子方案),成为“五城同创”政策落实有力后盾。
在指挥部统一指导下,我市建立健全定期召开“五城同创”现场推进会制度。彭爱平说:“这是创建工作的点睛之笔。”一年来,指挥部在孝南区广场、书院、新华、车站街道,高新区丹阳、槐荫、孝天办事处及孝南经济开发区等处召开现场会。这些现场会,既是擂台赛、竞技场,也是检阅台、验靶场。指挥部成员一起实地查看控违拆违、交通整治、市场改造等工作进展,查验停车场建设、公园基础设施配套、便民道路改造等项目落实。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强化系统观念、问题导向,聚焦群众关切,紧盯创建目标,以点促面、查漏补缺,推动全市‘五城同创’工作质效全面提升。”市委书记吴海涛在一次现场推进会上强调。
最初的每一次现场会几乎都是一场“挑刺”会,实地观摩、现场验靶,当场查找短板、研究敲定对策……各创建单位也保持“战斗者”状态,直面薄弱环节,扎扎实实搞创建。
严桥小学旁,一座崭新的停车场映入眼帘。严桥停车场改造前是一片废弃玻璃钢水箱厂,厂内房屋破败,环境脏乱差。丹阳办事处回应附近居民诉求,新建停车场,为孩子们营造了安全校园周边环境。
通过每一场现场会查真验短,在指挥部、各部门和城区街道一级督一级,层层抓落实下,“五城同创”工作真正做到不落死角治“脏”,不留后患治“乱”,不怕亮丑治“差”,不拖时间治“堵”,不遗余力治“污”,实现创建短板全面整改、全力补短。
打造样板
以“硬”榜样促全域开花“在横比中知进退,在纵比中看变化,在口碑中看绩效。”市委书记吴海涛对城区各部门、街道“五城同创”工作提出明确要求。
彭爱平表示:“能成为‘五城同创’样板的,其创建经验、成效必须够‘硬’,经得起考核、检验。”
广场街道按照“严管示范街”创建五大专项整治行动方案,详细梳理出占道经营、垃圾分类、活禽宰杀等近百条的问题清单,“拔钉子”式对账销号,实现了小区环境、营商环境硬达标。
新华街道在汤家街改造中,既注重完善功能,又顾及群众感情,古味老街获新生,成为老街旧巷改造样板;丹阳办事处广纳民意,以群众需求为出发点、落脚点,改造汉光小区、新建停车场,打造城市创建丹阳样板。
槐荫办事处梳理短板、对症下药,疏堵结合畅通辖区道路内循环,打造生活区交通出行样板;孝天办事处聚焦群众所急所盼,新建“智慧、绿色、环保”停车场,为魏站集贸市场重塑新身。
“改造是好事,我们都支持。”“获得感满满,终于不用再抢车位了。”“小区由脏乱差到洁净美,心里的幸福感和自豪感油然而生。”“现在有了健身小广场,我们中老年人健身休闲有了好去处。”……随着“五城同创”工作在城区全面全域开展,人居环境明显改善。
“‘五城同创’工作是市委市政府谋划部署的中心工作,展现最普惠的民生质量、最真实的管理水平、最基本的文明程度。”市委书记吴海涛在多个场合强调。一批批成效“硬”、立得住的“五城同创”样板正是最好的诠释。样板数量逐渐增加,创建成果一一显现,一朵朵文明之花璨然绽放在孝感大街小巷。
完善机制
党建引领聚合群创力量“现在小区环境大变样,得空时来驿站翻看报纸,遇到问题还可以来这里反映。”车站街道办事处老机床厂宿舍居民纷纷感慨:住在这里很幸福!
城市创建效果怎么样?人民群众最有发言权!车站街道办事处坚持党建引领,创新工作模式,积极在老旧小区推行邻里之家“红色驿站”建设。社区工作者与小区居民党员、业主也积极报名加入驿站志愿服务队伍,协调解决相关问题。
“强化党建引领,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发挥群众主体作用,凝聚各方力量,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格局。”我市多次强调要把党建引领贯穿“五城同创”全过程。
“五城同创”启动以来,市妇联坚持党建带妇建,以“妇联干部牵头、先进典型领办,下沉女党员参与”的方式,整合全市200余支巾帼志愿服务队伍,3万余名巾帼志愿者资源,“她力量”彰显“她担当”。
市人社局以调解仲裁为发力点,开展“千名仲裁员服务万企”活动助力“五城同创”,帮助企业提高规范用工意识。
“五城同创”,社区是“主战场”。
广场街道办事处在辖区推动“五城同创”长效机制建设,构建法治、自治、德治“三治”结合治理新局面,在园林路社区成立志愿者服务队,在三里社区创新提出“商居联盟、共治共享”模式并推广。
园林小区65岁的舒翠华退休不退志,主动报名参加社区志愿服务。“社区志愿者们都是社区居民,更容易拉近与其他居民间的距离,政策宣传和落实效果更好。”园林路社区书记熊维文说。
“发动商户参与市场卫生环境治理,实现营商环境共商共建共享。”书院街道向阳社区书记胡汉怀介绍,西大市场建立了评选制度,开展月度文明卫生经营户流动红旗评选、年度文明卫生经营户和文明诚信经营户评选。
“政府主导、单位自筹、社会共担,积极探索多元化投入机制。”“五城同创”向内圈层拓展需要雄厚资金保障,市委、市政府提出了新的解决思路。
“现在进店经营舒服多了。相信随着环境改善,生意也会蒸蒸日上。”魏站集贸市场商户魏女士说。借“五城同创”之机,由孝天办事处统筹、社区主体、高创投代建,筹集资金700余万元,对原魏站集贸市场实施就地重建和整体配套设施改造。
志之所趋,无远弗届,穷山距海,不能限也。
当前,“五城同创”工作转到向“内圈层”拓展的新阶段,提出了把创建工作与“下基层、察民情、解民忧、暖民心”实践活动有机结合的新要求。
万众一心、金石可镂。幸福城市是大家共创、共建、共享的成果,“五城同创”是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的伟大实践。当前,“五城同创”的澎湃合力已在孝感汇聚而成。孝感人民将始终保持奔跑姿态,在创建的道路上驰骋飞跃。
共同缔造心得体会6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社区是社会的基本单元,是人民群众安居乐业的家园,是创新社会治理的基础平台,对于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具有重大意义。各级各地的党委政府要遵循共建共治共享原则,进一步加强社区治理能力建设,不断推动基层治理科学化、法治化,为平安中国建设奠定良好的基础。
社区治理水平的高低,不仅直接关系着居民的幸福指数,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社会和谐稳定及社会治理成效。近年来,我国城乡社区治理与服务水平显著提升,但与人民群众的期待还存在着一定差距。比如,社区治理的科学化、精细化、法治化水平还不够高,居民参与治理的积极性还未充分调动出来,社区党组织能力有待进一步提升。在新发展阶段,必须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区治理格局,全面打通社区治理的“最后一公里”,让“毛细血管”畅通活络,这既是加强新时代社会治理必须答好的“必答题”和做好的“重点题”,也是不断提升居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的必然要求。
谋划共建,提升群众的参与率。“共建”回答的是社会治理依靠谁的问题,即社会治理不只是党委和政府的责任,而且是社会各方的责任。推动基层治理,就要加强基层民主,坚持群众路线不动摇,充分发挥群众力量,创新群众工作方法,下放权利到基层,做到人人有责。我们应学习“枫桥经验”,发动和依靠群众,主动贴近群众,拉近干群关系,了解群众需求,解决群众问题。要积极组织党员参与到社区的治理和服务中来,提升党员为民服务的水平,要针对群众所需所急所想,组建专门的党员志愿服务队伍,急群众之所急想群众之所想,让社区群众能够足不出户就能解决一些生活上的难题。要通过推行“居民群众点单、社区党组织下单、党员志愿者接单”的志愿服务模式,引导驻区单位、行业、领域党组织、党员为居民群众提供精准有效的服务。同时,还要充分调动民众参与的积极性,通过“进乡村、进社区、进学校、进企业、进单位”的广泛宣传,向群众普及参与治理的途径和方式,加强参与意识,提升参与能力。
完善共治,开拓治理的引领力。“共治”回答的是社会治理怎么开展的问题,即通过党委领导、政府负责、民主协商、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科技支撑实现社会治理的社会化、法治化、智能化、专业化。规范网格化管理,健全以党建为统领、以法治为核心的基层治理体系,有效保障基层社会治理,调动群众积极性,做到人人尽责。必须树立“党务不脱离业务”的理念。将党建嵌入到社会多元共治的业务及其过程中,使相关要素都聚焦于社会治理和服务的需要,形成党建共商、服务共做、难题共解、文明共创的格局,规避耗散效应。城市大党建要承担起整合跨部门、社会力量以及市场资源的职能,为化解社区治理顽疾,形成治理合力,推动多层次、一体化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体系建设提供总体的领导支持和组织保障。同时,社区党委在社区治理中,可通过建立党建理事会、居民议事会、商圈共治理事会等多元载体,整合社区资源和力量,引领各方主体共同商议社区重大活动和事项,调动了各类社会组织共治的积极性,形成了党建共商、服务共做、难题共解、文明共创的社会氛围。
加大共享,实现共赢的覆盖面。“共享”回答的是社会治理为了谁的问题,即通过社会治理确保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安定有序,实现社会治理成果共同享有,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一个有温度的城市,由一个个有温度社区组成,而一个有温度的社区必然是管理有序、生态健康、公正包容、和谐文明、充满温情的美丽家园,这是大家共同奋斗的目标,也是社会各个组织履行社会责任的生动体现。实现“共享”,就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政府应深化职能转型,转型成果由群众共享,将资源、服务、管理下放到基层,促进公共服务体系的精准对接,实现人人享有。政府通过建设服务管理信息化平台,联通政府各部门,明确主体责任,投入公共资源,提供了便民便企服务,深入落实“只进一扇门、最多跑一次”,实行了线上线下双服务;通过“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真正实现“扶贫路上一个也不掉队”,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添砖加瓦。
人心齐,泰山移。从实践看,基层自治的内容不断丰富拓展,几乎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各个领域,如物业,停车,宠物管理、环境卫生,社会安全、矛盾纠纷,以及各种利益分配。要实现共建共治共享的社区治理格局,不是基层党组织的“独角戏”,而是多方力量的“大合唱”。如何汇聚起磅礴的多方力量,既需要情怀担当,也需要有关部门在工作中另辟蹊径,创新社区治理模式,发挥共建共治共享的作用,使社区治理中的每个“细胞”都健康、每个因子都活跃,多点发力、各方出力、共同给力,我们就能合力画好共建共治共享的社区治理同心圆,为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交出一份社区治理的合格答卷。
共同缔造心得体会7
xx月xx日至xx日,我随市党政代表团前往xx、xx就“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进行参观学习,参观期间,边看边听边思边议,两个地方无论是发展的思维、理念、质量和速度都令人赞叹不已。通过学习,我找准标杆,明晰差距,扩宽思路,激发干劲,有几点感受:
1、队伍要建强,人心要思齐。在每一个参观示范点,我发现必定具备一支强有力的队伍;必定有一个优秀的领头人;必定有团结一致谋发展的好班子。“决策共谋、发展共建、建设共管、效果共评、成果共享”不仅仅是发展理念,更是一种科学的工作方法,还是一种集合人心的科学催化剂,让每一个参与者的主观能动性都能发挥出来。
2、规划要科学,群众要发动。绝大部分的示范点都是经过多年的发展,其发展积累无一不是“谋定而后动,持续而不断”。做规划的时候,规划团队水平高,规划时间长、内容精,且都能结合实际广泛征求群众意见。“五共”全过程主动对接群众,激发群众的主人翁意识,使群众在活动前期出谋、中期出力、建成受益,真正做到了“共同缔造”。
3、成效要受益,机制要建立。在参观过程中,我发现各示范点都已经有不同程度的成效受益,比如黄土岗镇堰头垸村通过建立“网红之家”,借助电商的力量,在线销售农副产品,帮助村民增收;茯苓窝康养农场依托山地休闲运动、田园观光等资源优势,建立生态民宿,建成集休闲、旅游、服务等于一体的布局,创造多重盈利项目,既盘活濒临消亡农村,又带动周边群众就业、促进村民增收。同时他们对长效维护机制也进行了有效探索,已基本上成熟,值得我们学习借鉴。
下一步工作打算:
1、抓好科学规划。一是从市委、市政府战略布局,结合我镇实际出发。将xx、xx、xx、xx等资源;将鸭蛙香稻、水晶藠头、精品黄桃、有机瓜蔬等产业;将村庄建设、镇区建设、公路沿线建设、乡风文化建设等进一步科学规划、合理开发好,并坚持绘就蓝图、建设到底。二是利用湖北省关于加快省际边界县(市)城镇建设发展的相关指导性文件,借土地利用、城镇发展、水利发展、生态保护、交通发展、旅游发展、产业发展规划等多方面深度融合契机,全力争取项目机遇,更好地推动团山寺镇域经济发展。
2、全面建强队伍。一是迅速组织班子成员、支部书记走出去、学进来,为下一步抓发展做好思想铺垫,抓好骨干队伍建设。二是积极对接乡贤,成立乡贤组织,建设团山发展智库,以组织的形式,将无形资产有形利用,为团山发展提供有效智力支撑。三是尝试志愿人员、老干部、在外成功人士当村级发展顾问,发展顾问在镇党委领导下开展工作,充分让“顾问团”发挥“智囊团”优势,为村庄发展“强筋骨”。四是大力培养后备干部。按照重点培养、全面发展的原则,有计划、有针对性地加强培训,不断提升后备干部政治理论素养和落实政策部署、解决困难问题的能力。同时,想方设法引进在外成功人士、大学生回家乡就业、创业,为家乡建设出力。五是充分发挥本土人才作用。鼓励本土人才大胆投身乡村建设,充分发挥其技术优势,从而带动各个行业、产业发展,带动更多领域群众致富。
3、大力招商引资。市场主体的优势在示范点中有非常大的比重,他们既有资金优势,又有规划优势;既有团队优势,又有思维、经营优势。团山建设的下一步,离不开市场主体参与,不管是产业还是村庄建设,不管是人才成长还是思维突破都将从引进成熟市场主体方向发力。一是继续围绕“延链、补链、强链”目标,在休闲旅游、电子科技、防水建材、体育建材、服装制造及农产品加工等领域,大力引进行业龙头、现有产业上下游,不断提升产业基础能力和产业链的配套能力。二是以驻珠海招商办事处为纽带,加强与在外成功人士、企业家、商会联系交流,宣传推介本地特色产业、山水资源优势,促成更多优质项目落户团山。三是当好企业项目“店小二”。既要为投资者提供环境考察、政策解答、流程审批、项目推进等全流程优质服务,做到“有呼必应”,又要通过“十问十帮”等活动,全面落实好惠企政策,全力为企业转型发展创造更大空间,扶持现有企业做大做强。
共同缔造心得体会8
湖北省第十二次党代会上,省委书记王蒙徽强调,要广泛开展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实践活动,发动群众决策共谋、发展共建、建设共管、效果共评、成果共享。共同缔造实践活动是深化党员干部下基层、察民情、解民忧、暖民心实践活动的重要举措,是践行党的根本宗旨、走好新时代党的群众路线以进一步提升湖北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的应时之举、创新之策、有效之为,基层治理要用好这把金钥匙。
共同缔造的核心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检验我们一切工作的成效,最终都要看人民是否真正得到了实惠,人民生活是否真正得到了改善,人民权益是否真正得到了保障。在治理全过程,站稳人民立场、坚持人民至上,要一切以人民群众满意为标,以人民群众的急难愁盼和民生为切入点,以获得人民群众支持理解和发动人民群众共谋共建为动力。在事务决策中,充分体现人民群众的主人翁地位,要勤下基层多调研,察民情、解实情,不武断的以“我认为”代替群众认为,真正把群众所思所想、所需所盼带到政府机关的决策部署中来;在基层建设中,多方论证研究,多地走访考察,弄清楚“为谁建”、“谁来建”、“建好给谁用”等问题,不好大喜功、脱离实际,真正把基层建设、民生工程做到人民群众心坎上;在干部评价时,坚持从群众中了解干部作风,通过群众的满意度来测评干部的工作成效,不能脱离人民群众,用自我感觉替代群众评价,真正让群众满意成为衡量基层工作的唯一标准。
共同缔造既是认识论,也是方法论。共同缔造实践活动以发动群众共谋、共建、共管、共评、共享为路径,构建“纵向到底,横向到边,协商治理”的城乡治理体系。“纵向到底”是指要将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和领导作用以及群团组织建设落实到乡镇、社区,政府的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的资源和平台下沉到农村基层;“横向到边”指的是每一位居民都纳入一个社会组织,让每一个社区组织有序参与乡镇社区治理;“协商共治”就是发挥协商民主,基层事务就是要你一言我一言,众人事众人商量,也是要你一手我一脚,众人事情众人干。这正是我党“发动群众、依靠群众”这一工作法宝的继承与发扬,真正把基层党组织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和密切联系群众优势转化为基层治理优势,让群众在基层治理中唱主角,凝聚起共建共治共享的整体智慧与强大合力。
共同缔造是实现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相互融合的有效途径。共同缔造是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向往、提升安全感和幸福感的创新之举。因此,基层治理要聚焦群众所需、倾听群众呼声,聚焦民生实事、解决群众心忧,积极搭建共商共谋共议的公共平台,让群众说事议事,提出解决方案,激发群众的内生力量,努力将群众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变成现实的美好画卷。联合多方主体共同行动,从人居环境改善、房前屋后保洁、垃圾污水处理、道路修缮等身边小事、民生实事做起,聚焦群众生活中的痛点、难点、堵点,让社区从“为民做主”向“请民做主”转变,让居民从“站着看”到“抢着干”转变,不断提升群众的获得感与幸福感,共建共享美好家园。
基层强则国家强,基层安则天下安。以人民为本、从基层出发,深入推进“共同缔造”活动,不断提升湖北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在建设全国构建新发展格局先行区的征程上稳步前行。
共同缔造心得体会9
在生活中我们经常听见"请、你好、谢谢、对不起、再见"这些礼貌用语,让人觉得这个世界充满温馨,充满和谐。
那么,作为一名一个新时代的小学生我们也应该善用文明用语:在问路时应说:“请问……”;买东西时应说:“请给我……”;向老师请教问题时应说:“请您给我讲……”;请求同学帮助时应说:“请你帮我……”。自己由于打扰别人,影响别人而感到内心不安,要真心的说一声 “对不起”以表示歉意。
当然,除了要在学校里讲文明守纪律之外,在家里也要争做一个文明的小主人。
共同缔造心得体会10
xx月xx日在镇政府参加学习了“xx市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专题培训视频会,在xx市委党校陈校长和华中师范大学黄教授的分享下,我感到受益匪浅,了解到“共同缔造”是实现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相互融合的有效途径。就如何在本村开展好“共同缔造”活动,体会如下:
一、要坚持党建引领,系统谋划,将村各项工作抓实抓细。进一步夯实组织架构,充分发挥党组织的引领作用,通过支部领导党员群众、群众影响群众,切实发挥群众的主体作用,共建美好家园。
二、要注重民生需求,群众点单,将群众作为工作主体。以群众“急难愁盼”的问题为切入点,在充分尊重民意的基础上分类施策。通过打造示范村组,形成示范效益,进而全面推广,整村推进,推动“共同缔造”活动走深走实。
三、要加大宣传力度,营造氛围,让“共同缔造”家喻户晓。通过“村村响”广播、宣传横幅等方式,多层次、多角度宣传“共同缔造”活动,在全村范围内营造“共治共建共管”的浓厚氛围,最大限度调动和激发群众、社会资本参与热情,以生动宣传推动精准落实。
接下来,我会继续认真学习领会文件精神,进一步深化对“共同缔造”实践活动的认识,坚持全面、全程践行“五共”理念,以人居环境整治为抓手,推动群众参与,不断提升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共同建设美丽乡村和美好家园。
共同缔造心得体会11
“今天你晒了吗?”近日,在市纺织品家属院,居民遇到熟人就会问这样一句话。xx月以来,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活动在市纺织品家属院如火如荼展开,居民组建社团积极参与,小区面貌焕然一新。
市纺织品家属院位于xx区xx街道xx西路社区,始建于1978年,20xx年移交社区管理。该小区共有5栋居民楼,拥有居民143户385人,建有红色驿站,面积为30平方米,提供便民服务、群众议事、棋牌等。
近年来,xx西路社区始终坚持党建引领,创新社会治理模式,引导小区成立了红色自治小组,并构建了“社区-小区党支部-党员中心户-楼栋长-单元长”治理格局,扎实开展“五单行动”,促进决策共谋、发展共建、建设共管、效果共评、成果共享,小区从老旧小区蝶变成为环境优美、安全舒适的和谐小区。
群众“提单”促决策共谋。xx西路社区将党支部建在小区(网格),完善“党小组-党员中心户”组织架构,实现服务居民零距离;评选单元长、楼栋长组成居民议事会,搭建居民议事平台;开通社区微信公众号,设置业务指南,公开工作人员联系方式等,为居民提供查询服务;组建各小区微信群,方便居民随时“提单”。自共同缔造活动开展以来,该社区累计入户200余次,发放一封信140封、征求意见108份,整理包含门禁系统优化、增设非机动车充电桩、外墙污水管道年久失修、停车位优化等共性问题4项,楼道照明系统优化、电梯安装、室内卫生间管道改造等个性问题5项。
小组“议单”促发展共建。小区红色自治小组根据居民“提单”内容召开议事会、商定方案,组织小区居民出资、出智、投工、投劳,并积极对接有关部门争取政策,整合爱心企业资源等,汇聚各方力量共同建设,解决居民急难愁盼问题。近年来,该社区通过共谋共建成功拆除乱搭乱建48处,顺利完成老旧小区改造,小区居民共同出资完成门禁系统优化,规范机动车辆停放收费标准,建成小区全民健身场。
多方“领单”促建设共管。小区注重选树典型,发挥榜样力量,成立了以“xx好人”李xx为队长的小区游泳队、热心居民段阿姨带领的红心帮帮团志愿服务队、以退休法官为队长的环境卫生督查队等。这些队伍骨干积极“领单”,将居民纳入小区治理队伍,实现小区事务人人“领单”,促进小区建设齐抓共管。当前小区制定并公布了《小区管理公约》,《楼道公约(初稿)》已进入试行阶段。
邻里“晒单”促效果共评。小区党支部引入线上小程序,开展“今天你晒了吗”打卡活动,引导居民将垃圾清扫、楼道整理、铲除小广告等志愿服务行为上传到小程序和居民群进行“晒单”,将好人好事记录下来,在小区形成相互激励、共同促进的良好氛围。同时,每季度通过“晒单”积分在各楼栋评选“最美文明户”,在小区形成文明风尚,增强居民主人翁意识。目前参与打卡的居民有61户,越来越多居民自觉铲除门口“牛皮癣”,清理楼道堆放杂物,劝阻不文明行为,积极参与防疫宣传、文明城市创建、反诈宣传等工作。
人人“兑单”促成果共享。该社区居民参与“提单”“议单”“领单”“晒单”均可获得积分,然后在积分超市兑换雨伞、毛巾、洗衣液等生活用品。同时,包保单位团区委联系辖区青春门店提供餐饮券等商品,以小“礼品”促进大“和谐”,让越来越多居民积极参与各个建设项目的全过程,逐步在全辖区形成群众事群众议、群众办、群众管、群众享的良好闭环,通过大家事大家办、大家福大家享,推动共同缔造活动落到实处。
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意义重大,且任重而道远。xx西路社区党委将继续坚持党建引领,带领辖区居民勠力同心,以主人翁的姿态、建设者的热情,积极投身小区各项活动,携手并肩共同缔造幸福生活。
共同缔造心得体会12
8月19—20日,我非常有幸参加了在红安举办的全市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专题培训班,两天的培训,我收获颇丰。这次培训学习严格按照教学日程安排,学习内容丰富,不仅有理论有实践,而且与我们农村实际工作息息相关,特别是让我对全市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的理论依据、深刻内涵、精髓要义和路径方法有了深刻认识和理解,为我们村党组织书记就开展“共同缔造”活动指明了方向,开阔了视野,拓展了思路,让我们对于下一步如何开展好这项工作充满了信心。
一、回顾学习情况
(一)通过集中观看创新基层治理、推动共同缔造专题片了解了为什么要开展“共同缔造”活动。一是20xx年5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乡村建设行动实施方案》提出:“在乡村建设中深入开展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活动”。二是中共第十二次湖北省党代会报告提出:“广泛开展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活动”。三是“共同缔造”活动在推动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在云浮院前社、厦门曾厝垵、沈阳牡丹社区和湖北麻城等都有非常典型的成功案例,这些成功的经验为在湖北广泛推进共同缔造的实施奠定了基础。
(二)通过红安、麻城等先进经验典型明确了开展“共同缔造”活动的具体要求。一是要准确把握开展共同缔造活动的出发点,认真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以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最高标准,和人民群众一起共建美好环境、共创美好生活。二是要准确把握开展共同缔造活动的核心要义,增强贯彻党的群众路线的自觉性和坚定性,深入基层认真倾听群众意愿和呼声,及时发现问题,发动群众、组织群众共同解决困难。三是要准确把握开展共同缔造活动的路径方法,坚持以城乡社区为基本单元,以改善群众身边、房前屋后人居环境的实事小事为切入点,以构建“纵向到底、横向到边、共建共治共享”的城乡社会治理体系为路径,发动群众决策共谋、发展共建、建设共管、效果共评、成果共享,共同建设美好家园。
(三)通过实地现场观摩学习了开展“共同缔造”活动的具体实施情况。共同缔造既是认识论也是方法论,关键是要把群众组织起来。一是要建立完善纵向到底的服务管理机制,推进党的领导和政府服务纵向到底,把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和领导核心作用落实到基层,把资源、管理、服务下放到基层。二是要建立健全横向到边的体制机制,激发社会组织活力,要统筹政府、社会、群众的力量和资源,创新平台载体,规范和完善协商共治机制,激发群众参与共同缔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决策共谋方面,变“你和我”为“我们”;发展共建方面,从“要我做”到“我要做”;建设共管方面,从“靠公家”到“靠大家”;效果共评方面,变“旁观者”为“参与者”;成果共享方面,从“独乐乐”到“众乐乐”。三是要学习借鉴先进经验,广泛开展共同缔造活动,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做法,扎实推进基层治理创新。
二、学以致用,推动我村“共同缔造”活动开展
覆钟地村位于白莲河乡东北部,总版图面积16平方公里,20个村民小组,87个自然塆落,712户,2912人,318国道、梅覆线公路穿村而过,交通便利,地理条件较为优越。覆钟地商贸街、麻子迁小区、河东小区、移民家园、东光书院早年初具成形,各项工作争做大村大形象大落实,为“共同缔造”活动的开展奠定了基础。
(一)广泛扩大宣传,了解民情民意,为推动“共同缔造”活动奠定思想基础。要大力宣传开展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行动的重要意义,积极召开村“两委”会、党员大会、组长、群众代表会、小组会传达专题培训学习精神,通过决策共谋、发展共建、建设共管、效果共评、成果共享模式,探索出一条符合我村实际的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的之路。
(二)结合党史教育,下基层实践活动,扎实推动“共同缔造”活动的落实。
1、思想破冰,转变观念,决策共谋。
按照“意见商讨、绘制初稿、图审讨论、意见整合、方案确定”五步工作法,坚持“多共谋、慢出图”,结合我村实际,充分把握示范区、乡党委和政府多次提出的招商引资、引进能人、专家、成功人士回乡创业,发动乡贤力量,让他们出谋划策,参与“党群共建 基层治理”座谈会,共商共议村庄的共同缔造、乡村振兴问题。2、组织群众,健全机制,统筹资源。一是坚持“支部发动、党员带头、能人带动、群众参与”,广泛提升群众的参与度,做到干群“一起讲、外出看、发动干”的模式。立足湾组实际,遍访群众所需,尊重群众意愿,因地制宜编制“共同缔造”发展规划。动员群众从改水、改厕、改厨、改圈、垃圾分类等房前屋后的实事小事做起,动员群众参与治理脏、乱、差,着力打造整洁、舒适、安全、美丽的人居环境。二是健全机制,发挥乡风文明中“五会一队”的作用,深入开展孝善之星、乡贤好人、文明家庭、十星级文明户评选活动,培育优良的家教家风。三是积极争取项目资金,发动群众自筹资金,统筹整合,精准对接,全力抓好基础设施建设。坚持一手抓乡村振兴建设,一手抓产业发展,大力支持群众的意愿,全力配合乡党委政府的工作安排,拓展村集体和群众增收渠道,推进共同缔造促产业富民行动。目前,我村石材产业园已经完成了前期的协调及其规划设计,动员群众迁坟166棺,5个拆迁户正在签约之中,贺根农业、湖北祥卓建筑工程有限公司等项目也正在实施之中。
3、纵向到底、横向到边,建设共管。构建村“党支部+湾组党小组+党员中心户”的三级组织体系,坚持“支部主导、村民主体、责任明确、分工协作”的管理体系。结合我村实际,我们讨论并建立共管的长效机制。一是重要区位公益性岗位管。对于垃圾清运、当家塘清理、路灯维护、公厕保洁、重点基础设施等事务,由公益性岗位具体管理。二是公共区域党员管。对于村民文化活动中心、乡村舞台、文化广场、湾组党小组活动室、新时代文明实践站、一街两区、移民家园等区域,划定党员责任区,由党员负责管理。三是房前屋后农户管。全村712户由农户自行负责房前屋后杂物有序堆放,做好绿化养护,保持庭院干净整洁,村委会实行安排进行督办、检查、评比。
4、收集意见,效果共评,成果共享。每项服务群众的设施建设完成后,我们都请受益群众现场评议,群众满意的我们继续发扬,群众有意见的,我们立行立改。要抓住成果共享,听群众的笑声,让群众能够享受“共同缔造”的成果,让群众看到覆钟地村的水更清,路更宽,灯更亮,村子更美,让我们村干部能看到村民信任的眼神和脸上的笑容。
我村将在白莲河示范区、白莲河乡党委和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认真学习红安等县市“共同缔造”先进经验做法,扎实推进共同“共同缔造”走深走实,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共同缔造心得体会13
密林深处的一个黄土包旁,一栋占地200多平方米、4间2层的房屋拔地而起,正在加紧施工。8月1日,谷城县五山镇堰河村党委书记、村委会主任闵洪艳告诉记者,这是投资120万元建设的垃圾分类超市,预计8月底建成启用。
“垃圾是放错的资源,可回收还能再利用。”闵洪艳说,要把垃圾像商品一样展示在柜台上,让游客更直观地感受垃圾分类的意义和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在走好新时代党的群众路线、更好解决群众现实问题,深入推进“下基层、察民情、解民忧、暖民心”实践活动中,堰河村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积极开展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活动,让千余名村民从中受益。
绿色根植于心务实重行拔头筹
“别人不敢干的我先干,别人能干的我抢先干。”在堰河村流传着这样一句话,彰显的是堰河人敢为人先、与时俱进的理念。
上世纪90年代初,村里穷得叮当响,吃粮靠供应、用钱靠砍山、住房干打垒,可谓“见山山秃头、见路路断头、见水水断流、见人人犯愁”。
1992年,29岁的闵洪艳成为堰河村的“领头雁”,当时他就提出“人在,山在,绿色在”的理念,作出“管好山、护好水、修好路、育好人、建好村”的承诺。
“地当床,天当被,累了就在山上睡。”春夏秋冬,寒暑易节,全村干群战天斗地,苦干实干,让一片片荒山披上绿装,先后发展茶园1200亩、经济林4000多亩,不仅摆脱贫困,还实现了小康。
进入新时代,堰河人紧跟绿色发展、高质量发展的步伐,不断更新理念,提出“走绿色路、吃生态饭、挣环境钱、发旅游财”的强村富民思路,通过改变生产、生活方式实现“山水变风景、资源变资本、农民变股民、特色产品变旅游商品”的目标,让村民都过上和城里人一样的现代生活。
如今,堰河村的固定资产和集体经济收入均突破亿元大关,村民人均纯收入超3.5万元。昔日“一家一栋小洋楼、一家一辆小轿车、一家有一个致富项目、人均存款达到10万元”的梦想变成现实。
在全省努力建设全国构建新发展格局先行区,推动襄阳都市圈高质量发展的征程中,堰河人提出到2035年实现“四不五有”新目标:吃饭不出钱、就医不出钱、读书不出钱、养老不出钱,村里有金融、家里有资本、户里有研(究生)博(士)生、发展有产业、出行有房车。
“我们就是要构建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良性循环体系,让乡亲们在共谋、共建、共管、共评、共享中得到更多实惠,幸福感更强。”闵洪艳说。
赋能山水资本融合发展添动力
绿色是堰河最亮丽的底色,也是发展的主基调。
“堰河因茶而兴,要做大做强茶产业,必须依靠科技赋能。”闵洪艳说,村里跟省、市农科院合作搞产学研项目,1200亩茶园一半以上推行有机化生产,推行“从种植到茶杯全程净化”消费模式,让卖出的每一片茶叶都可追溯原产地信息,两三年后所有茶园实现有机化生产,产值可突破4000万元。
依托茶产业优势,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从2005年第一家农家乐开张到如今120余家遍地开花,游客络绎不绝,每年举办的年俗文化节更是成为谷城乡村旅游的一张亮丽名片。
2021年,堰河乡村旅游区成功获评国家4A级景区,全年接待游客50多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8000多万元,点燃了全村干群冲刺国家5A级景区的热情。
“一口锅能抵一面坡,一张床能抵十亩粮。”闵洪艳打趣地说,是乡村旅游让村民的家当增值了。
目前,投资1亿多元的民俗园三期项目进入招投标程序,新建容纳500人的多功能学术报告厅、展销中心、文化娱乐场馆、大戏楼、冷藏库等,全面完善综合服务功能;投资160万元在堰河水域兴建2个鱼鳞坝、1处亲水平台,增加游乐设施;投资500万元建设天艺茶庄廊桥、农旅茶文化观光园等,实现采茶、炒茶、品茶、购茶自由;投资600万元挖掘传承红色文化、民间文化,让游客不虚此行、身心怡然。
以黄土墙、花窗、古门、青砖灰瓦、小回廊为特点的鄂西北民居,比比皆是;以小果园、小菜园、小竹园、小花园为特色的庭院,处处皆景;以勤俭持家、勤洗手、勤剪指甲为内容的文明礼仪,人人皆知……
“这些都是村里统一规划设计和整修的,我们家房前屋后焕然一新。”一组村民艾元平说,30多公里的刷黑路已经通到每一户门口。
在堰河,农民成了网民,农田成了电商卖场,手机成了农具,直播成了农活,新发展业态迸发出新活力。
村户人一体化同心共享福无边
为充分体现村民的主人翁意识,堰河村通过创新共管、共评机制,最终实现一切成果共享目标。村里成立堰河生态旅游经济合作社,把每家每户组织起来,抱团发展,所有菜品、旅游商品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统一价格、统一品牌,做到明码标价、童叟无欺,为游客营造放心消费环境,赢得好口碑。“堰河香”已成为灵秀湖北特色旅游商品品牌。
组建生态保护夜巡志愿服务队,不光党员干部带头参与,村民自发加入,人数由最初的6人扩充到现在的100余人。他们不仅巡山保水,规劝制止不文明行为,而且担负着村里的治安巡逻任务。“夜里听到狗子狂叫,都会有人起床,跑出来看一看,这已经成为村民的行动自觉。”堰河村干部任雪平说。
村无闲户、户无闲人、人无闲事。全村人都以股东的身份加入了合作社组织,即便没有收入来源的困难人群,村里也无偿配股,让所有人年年有分红。每股的收益率在55%以上,解决了贫富不均问题。
二组村民冯毕建曾在十堰一带挑货卖,养家糊口。看到家乡日新月异的变化,特别是共同发展的氛围很浓,决定扎下根创事业。
如今,他经营的有商店、农家乐、民宿,还有一个冻库,年收入几百万元。“没有村集体帮助就没有今天的我。”冯毕建感激地说,村户人一体化发展模式让人人尝到“有福大家享”的甜头。
通组到户柏油路无缝对接、看病不出村无缝对接、家门口就业无缝对接……
“只要群众有需求,村里都会责无旁贷去满足。”闵洪艳说,所有党员干部包括合作社员工“只有上班时间,没有下班要求”,村民一个电话,就上门服务。
在深入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实现乡村全面振兴的道路上,堰河干群同心同德,铆足劲干,“1+7”大堰河旅游发展格局已然形成,辐射带动五山“茶旅小镇”不断向前发展。
为解决堰河沿线近2万人用水难题,村里积极向上争取项目,新建一座水库,8月份施工单位进场,“共同缔造”的示范效应越来越强。
今年,落户五山镇、投资近5亿元的全省美丽乡村示范片建设加速推进,落户南河流域、投资1亿多元的乡村振兴示范区启动建设。
“像堰河这样生态好、产业强、日子富的村庄还有很多,比如石花镇凉水井村、平川村,紫金镇花园村、官坊村,还有城关镇老君山村等,都在结合各自优势和特点,发力前行。”谷城县委书记黄克立深信,幸福生活是奋斗出来的,只要农村善于做好“共同缔造”这篇大文章,就一定能实现“各美其美,美美与共”愿景。
共同缔造心得体会14
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蓝天也是幸福。发展经济是为了民生,保护生态环境同样也是为了民生。既要创造更多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也要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以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生态环境没有替代品,用之不觉,失之难存。
为建设美丽中国,加快构建生态文明体系,加快推动绿色低碳发展,深入推进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持续改善环境质量和提高环境质量水平。省政协委员薛爱国表示:美丽中国少不了美丽乡村,没有美丽乡村就不会有美丽中国。因此化工安全学院环境小分队的成员于20xx年8月5日,来到重庆市南川区南城街道三汇村进行暑期社会实践,主要通过实地考察、村户走访等方式,主要调查了村民的环境保护意识、当地的生态环境现状以及美丽乡村建设进展。
首先,我们对当地环境进行实地考察,与几年前相比较,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例如:
一、街道不再像以前一有车辆经过,垃圾、灰尘漫天飞舞,现在有环保工人定期进行清洁打扫以及除尘处理,这体现了当地居委会对环境保护的重视以及相关环保政策的具体落实;
二、乡村小道上也几乎看不见人们乱扔垃圾了,这体现了当地居民的环境保护意识和自身素质都相比之前提高了许多;
三、村里每家每户都配有一个垃圾桶,用来暂时存放自家产生的生活垃圾,并且村里还设置了一个大型的垃圾回收站,村民可以随时将自家产生的生活垃圾倒入其中,便捷又环保,垃圾站中也有清洁工人定期进行垃圾分类及后续处理;
四、公共河流里也没有村民随意饲养鸭、鹅等牲畜,并且有相关规定对于向河流里乱扔垃圾者将被罚款100-500元,因为有这项处罚措施,用资金约束的方式,有效降低了人为因素对河流水资源的污染。
随后,我们来到三汇村一组的侯队长家中并对他进行了采访,通过采访询问我们了解到三汇村位于金佛山山脚,金佛山是世界罕见的喀斯特桌山,具有较高的区域代表性,动植物资源和生物多样性丰富,为了更好的保护森林资源,三汇村采取了退耕还林的方式,将住在大山里的村民迁出,不仅能让村民拥有更好的生活质量,同时也能更好的保护森林的生态环境。我们还从这次采访中得知,以前的村民的环境保护意识相对薄弱,露天随意焚烧秸秆,而后随着村委会的重视、宣传与督促,通过广播向村民普及焚烧秸秆会带来的危害,全面禁止露天焚烧秸秆,推广秸秆粉碎直接还田、覆盖还田等技术,提高秸秆的综合利用率。为了让农民群众真正树立主人翁意识,从过去的旁观者、局外人变为参与者和受益者,南川在组织群众上下足功夫,坚持以群众为主体,采取多种措施,让群众广泛参与进来,使得环境整治工作事半功倍。
如今,“脏乱差”的农村彻底变了脸,已经逐渐被“美洁净”所代替,改出了村民的新生活,树立了文明新风,也改出了好环境,村民的脸上也挂满了幸福的笑容。未来,我们的农村将更美,村民将更富,村民的自豪感、获得感、幸福感也将更强!
共同缔造心得体会15
惊风飘白日,光景西驰流。一周的之江之旅转眼即逝,本次乡村振兴浙江大学培训班,实地学,现场教,感受颇深,收获颇丰。感谢市委、市委组织部、市委党校精心安排本次培训课程,感谢浙江大学教授们倾囊相授。我们既感悟了嘉兴“红船精神”的历久弥新,又领略了桐庐美丽乡村的风景如画,还学习了安吉“金山银山”的精髓要义。学有所获是必然,学有所用是责任。石首因山而建,因水而兴。90.3公里长江双岸线穿境而过,拥有麋鹿、江豚两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境内大小44个湖泊星罗棋布,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禀赋,赋予了我们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的历史责任。根据本次学习和自身思考,我将在乡镇后续工作中注意以下几点:
一是聚焦规划引领,努力让乡村“新起来”。安吉的“两山理论”是在绿色与发展博弈中演变的,桐庐的美丽乡村是在历史与现实交替中建设的,浙江的共同富裕是在自身定位与规划引领中先行先试的。为什么浙江发展这么好?究其根源就是规划先行,敢想敢干。让每一个村庄都各具特色,让每一个产业延链做强,让每一寸土地物尽其用。浙江有山有水,石首同样有山有水,作为典型的长江中下游水乡风貌城市,就要求我们在乡村工作中提前思考、创新突围,结合历史文化底蕴和自然风光特色因地制宜做好规划,要从外在的自然美,深入到内在的品质美,一村一张图,一域一特色,真正做到规划“面子”好看、“里子”过硬。
二是聚焦特色产业,努力让农业“强起来”。安吉一片白茶,“泡”出千亿产业,石首一池春水,能否“激”出百亿产业?农业产业要强,光靠农民、光靠土地远远不够,我们应该走出一条以我为主创特色、科技赋能塑品牌、百舸争流出人才的新路来。回去之后,高基庙镇将立足农产品深加工产业优势和湘鄂边区位优势,进一步招大引强、做优赋能,开创以小龙虾、淡水鱼、牛蛙为主的水产品预制菜系列产品,着力打造“湘鄂边预制菜之乡”。同时,我们将加强产业设施配套和冷链物流仓储建设,扩大阳光玫瑰种植面积,提升品牌建设和产品营销水平,着力打造起源华中、辐射全国的马家垸葡萄小镇,实现农业产值立次方增长。
三是聚焦环境营造,努力让农村“美起来”。安吉余村、桐庐荻浦的乡村振兴都保留了原生态,并加以文化铸魂。建设过程中也产生过思维反复,但他们坚持村民集体参与,掌握了主动权。石首自农村人居环境行动开展以来,许多村组变化很大,但发展瓶颈问题更加突显。浙江大学一周的学习,让我更加清楚的认识到农村环境营造既要注重生活环境营造,又要注重文化环境营造,还要注重产业环境营造,三个环境共同营造才能相辅相成、相得益彰。不要一味追求千篇一律,也不要一味追求千姿百态,要将农村环境与文化底蕴、农业产业有机结合,做到密不可分、相互叠加、共同发力。
四是聚焦共同缔造,努力让农民“乐起来”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就是为了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特别是顺应农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浙江人民为什么选择留在浙江?全国人民为什么选择来到浙江?原因很简单——住得舒心,过得安逸。当前,石首正在广泛开展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活动,这与乡村振兴、共同富裕两者的核心精神高度契合、一脉相承。回去之后,我们将突出党建引领,探索分类建强村级党组织,设身处地为群众想,切实把工作做到群众心坎上,带动群众变“你和我”为“我们”。我们将加强理念转变,改变以往“镇村干部说了算”的老观念,发动群众决策共谋、发展共建、建设共管、效果共评、成果共享,实现“大家说了一起干”,推动基层社会治理创新发展。我们将加强试点示范,选取2-3个村结合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产业发展、水利基础设施建设、“三个合作社”等工作,发动群众共同缔造先行先试,助力乡村振兴。
田垄能织棉,沃野可生金。再次感谢市委、市委组织部、市委党校安排本次培训,我将认真领会本次培训内容,在乡镇工作中多加思考、善于创新、勇于实践,力争让石首更多美丽富饶活力的乡村在共同缔造中绚烂绽放,为全市“三城三化三翻番”、建设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示范市贡献乡村振兴力量!
上一篇:台湾心得体会(精选10篇)
下一篇:五心教育心得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