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6年,我华中野战军集中优势兵力歼敌于宣家堡、泰兴、如皋以南,使国民党军队损失1.6万人和大量的武器弹药。随后,我华中野战军在战略上不计一城一地的得失,在进占如皋不久后就迅速撤出,北退至海安,以便分散敌人兵力,掌握主动。
国民党军在付出巨大代价占领如皋后,又集中7个旅的兵力,于7月30日,从西、南两面向海安进犯。
针对敌人重兵进攻海安,粟裕设想的是主动放弃海安,七纵在海安外围打运动防御战。由于“撤出海安关系华中全局的重大决策”,为了稳妥起见,他认为有必要请中共华中分局和华中军区的领导集体研究决议。但当时华中分局和华中军区的其他领导都在300里以外的淮安,只有粟裕一个人在海安前线。于是,7月28日下午4时,粟裕仅带一名警卫员,两人轮番使用摩托车、自行车、船、马等交通工具连续行军300多里赶到淮安。没来得及停歇,粟裕提议立即召开华中分局常委会议,会上大家进行了郑重讨论,最终一致同意粟裕所提方案,决定在海安先实行运动防御,而后主动撤离,创造新的战机。经上报中央同意后,8月1日上午,粟裕返回海安前线。
我华中野战军七纵参战部队从7月25日开始,先后完成了海安外围的多道防御工事,并开展敌前练兵,严阵以待入侵之敌。
7月30日,敌人开始轮番猛攻我军第一道防御阵地,七纵指战员3000多人一面向敌人反击。一面派出部分力量趁着夜色插入敌人的纵深接合部,突然开火,向四面袭扰,敌人两支部队为争功正向前急进,听到枪声后不明所以,胡乱开枪,导致火并,白白消耗了大批弹药和人员。
31日,敌人在付出巨大代价后“攻破”了我华中野战军的第一道防线,七纵部队有序退至第二道防线,继续阻击,消耗敌人的有生力量。
敌人却自以为进攻得逞,继续投入兵力。8月1日拂晓,我五十五团进入第二道防线后,敌人发起了进攻,并出动了大炮、飞机轰炸我军的阵地以及海安城。但进攻之敌慑于前一天人员、武器弹药的大量损失,虽轮番进攻,却不似前一天“卖力”。为了打消敌人的“顾虑”,当夜12时,我军退守第三道防线,同时不断出击袭扰,防止敌人尾追,以掩护大部队安全转移。
8月2日,七纵首长又命令指战员退守核心阵地,敌人见状,这才“放心地”猛扑上来。粟裕见预定目的达到,“骄敌的火候业已成熟”,下令七纵部队撤出海安。
此战,我华中野战军由第七纵队和地方武装部队在海安及外围地区与敌4昼夜的激战,以伤亡200多人的代价歼灭敌人3000余人,创造了敌我伤亡比15:1的新纪录。与此同时,我华中野战军主力部队也利用几天的时间得到了充分休整,为随后的胜利奠定了坚实基础。
上一篇:血染的半塔 英勇的铁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