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灯榜文库!投稿QQ:511112889

毛主席对少年李鹏的大加赞扬竟毫无保留!( 李鹏-赵世炎的外甥)

豆汁网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前段时间,热播的革命剧《觉醒年代》中,赵世炎一角让大家认识了这个周恩来的亲密战友,青年革命家,也让大家知道了那个时代革命的不易。

可鲜为人知的是,赵世炎牺牲后,他的外甥继承了他的革命意志,后来成为了国家总理,他就是李鹏。

 

 

李鹏还是烈士遗孤,他作为革命先烈之后,自幼就与周恩来、陈云等领导人多有交往,1942年,李鹏刚刚14岁,他去往延安的时候巧遇毛主席,当时毛主席和他一番交流之后就称赞他:“是个人才”。

当时已经在权力中心的毛主席,对任何人的任番评价都可以说是举足轻重,慎而又慎的,可他对少年李鹏的大加赞扬竟毫无保留,甚至让李鹏总理在退休后的回忆录中,还浓墨重彩地记下了这一笔。

少年李鹏究竟是怎样获得毛主席称赞的呢?下面我们回到那个硝烟烽火的年代去探寻究竟。

1928年,李鹏出生于上海,对于他来说,自己的身世既不幸,又幸运。不幸的是他从小就失去了父亲,几乎没有与生身父亲有过在一起的日子,也没有见过革命者舅舅赵世炎(中国共产党创始人之一)。幸运的是他在共产党的红色教育下长大,很好地继承了父辈们的艰苦奋斗精神。

李鹏的父亲叫李硕勋,是中国共产党早期领导人之一,1927年李硕勋参加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南昌起义,是革命元老之一。在那个时候,他就已经是国民革命军二十五师党代表了。后来也曾担任中国共产党浙江省委书记、江苏省军委书记等重要职位。在党内,李硕勋工作积极,为人和善,为我党早期的发展做出了重大的贡献。1931年7月李硕勋在海南进行党组织活动时不幸被叛徒出卖被捕,仅仅两个月后就英勇就义。

 

 

我们再来说一下李鹏的舅舅赵世炎,他是著名的工人运动领袖,周恩来的亲密战友,是我党创始人之一,在我党早期的地位很高,早在法国时,他曾是周恩来的上级,赵世炎是在李鹏出生的前一年牺牲的,年仅26岁。

父亲李硕勋就义时李鹏仅仅三岁,就成了烈士遗孤,母亲赵君陶听到李硕勋就义的信息悲痛不已,这个时候,赵君陶腹中还怀着李硕勋没有见过面的女儿,李琼。李琼的“琼”字就来源于李硕勋被捕的海南省的简称。可见,这件事情给他的母亲带来多么大的打击。

赵世炎和李硕勋就义后,我党立刻联系上李硕勋遗孀赵君陶等人,为保证赵君陶与孩子们的安全,也方便我党对她们照顾,组织安排赵君陶经由香港去往上海工作与生活。

赵君陶去往上海后生下了女儿李琼。1932年,日军悍然发动“一·二八”事变,淞沪大战一触即发。上海的局势迅速恶化,赵君陶不得已又去往了成都。

赵君陶在那个时候十分不容易,她一个女子,除了要照料两个孩子,还要把党支部的工作做好,不仅仅是辛苦与劳累,还有不小的风险。

但所幸她深明大义,不光是要继承牺牲的丈夫的遗志,更有赵君陶对党、对人民的自我奉献精神。

李鹏从小没有父亲,赵君陶既是李鹏的母亲,给予他足够的关爱,也严厉地教育他,让他以父亲为榜样,让他成为一个顶天立地的男子汉。

 

1941年,延安已经成了全中国红色革命的圣地,为了锻炼他,母亲将仅仅13岁的李鹏送往延安学习。当时的李鹏事实上有些抗拒,13岁的他还是一个孩子,还不能理解什么是革命,为什么母亲要把自己送到千里之外。在战争时期,延安也并不安全,况且延安离家十分遥远,坐火车好几天才能到,李鹏不想离开家。

赵君陶看到李鹏抗拒,一点也不心软,执意要让李鹏接受延安的教育,希望李鹏能够在延安接受党的教育,像他的父亲和母亲一样,成为一名优秀的共产党员。

李鹏来到了延安,开始了自己在延安五年的生活与学习生涯。刚开始的时候,延安的生活让李鹏很不适应,一打仗没得吃、没得喝是常态,不但自己要动手劳动,而且这里的孩子和他总有些不同,他们大半是穷苦人家出身,对革命的信念十分坚定,这一切让他十分想家。

当时的延安生活条件也确实十分艰苦,不论是日军的扫荡,还是国民党的封锁,都让李鹏时时刻刻处在危险之中,也让延安的生活物资十分匮乏。但延安有国民党那些大城市没有的东西:必胜的革命信念。

 

这话现在说来,有些谦虚。可在当时,每一个共产党人都是怀抱着救国救民的大志做革命工作的,如果为了升官发财,去国民党那里不是更好?

延安地处西北,毛泽东等我党的最高领袖就生活在延安的窑洞里。窑洞里的生活十分难挨,冬天冷、夏天热,这里的环境又十分贫瘠,很多共产党人在这里艰苦地工作和劳动,从不叫苦叫累,毛泽东、朱德、刘少奇等大领导的房前都有一台纺织机,他们常常边织布,边商量党的大事。李鹏在这样的环境下逐渐熟悉了起来,他适应了这样的环境,认识了很多曾经与父亲共患难、同甘苦的革命战友。其中就有将李鹏视为义子的周恩来。

周恩来在当时已经身处党的核心地位,折冲樽俎、居中调停是他的长项。李硕勋就义之前与周恩来同志私交非常好,他们是十分亲密的革命战友关系。

李硕勋英勇就义后,周恩来就把李鹏当作自己的孩子一样,李鹏在延安的时候,对他生活上很是照顾。

在延安的生活说长很长,说短也很短,因为他是革命遗孤,很多领导人都对这位小朋友多加照顾,时间很快过去了几年,李鹏已经成为了一名青年战士。

李鹏在延安学习期间,苏联与中国之间保持着友好的合作与同志关系。当年正是中国积贫积弱,需要向苏联“老大哥”学习与效仿的阶段。当年延安学校就有一些名额可以进入苏联的大学进行深造、学习,以方便这些青年回来后可以把在苏联学到的科学技术运用到中国以后的国家建设上。

 

 

1955年,中苏合作进入了关键的时期正是苏联的赫鲁晓夫当政,与中国逐步扩大了合作项目。李鹏因为在延安学习成绩优异,被领导选中担任去往苏联学习。当时他不愿意离开祖国去往苏联,李鹏打电话给母亲,希望母亲可以给领导求情让他不用出国。谁知李鹏的母亲一听到有去国外深造的机会,就坚持让他去往苏联学习。

李鹏已经很满足在延安学习,继续留在国内就会有一个不错的发展。谁知母亲严厉地批评了李鹏的自满与懒惰思想。李鹏的母亲批评李鹏的目光太短浅,他的父亲给他起的名字就希望他跟大鹏鸟一样,翱翔于天空,而不是普普通通地过一辈子。

李鹏听到母亲的批评后,十分羞愧,也开始反思自己的思想,经过一段时间的思想斗争,他还是去往了苏联深造。

去苏联的第一关便是寒冷的气候与语言的挑战,这些都被李鹏一一克服。在去往苏联前期,任弼时专门嘱咐即将去往苏联学习的青年,希望他们不必要学习苏联的政治与军事,希望他们可以选择苏联的自然科学与经济与管理学,国家打完仗之后,在建设时期会急需这方面的人才。

任弼时眼光深远,很多青年都听从了任弼时先生的建议。李鹏去往苏联学习的是水利工程,当时中国缺少这方面的人才,李鹏决定学习之后,回国为祖国的水利建设增砖添瓦。

李鹏留学苏联期间认真刻苦学习水电知识,他在苏联留学期间的学习成绩都是全部优秀,在苏联留学的学生都很佩服他。在苏联他除了认真学习外,还积极组织苏联留学生参加活动,由于善于组织活动,沟通能力又好,他还被选为苏联留学生总会的主席。

1957年11月2日毛主席第二次前往苏联,专程去接见在苏联的留学生们,李鹏作为留学生会总主席,也受到了主席的接见,这对于李鹏来说是无比的光荣。

李鹏的父亲李硕勋和舅舅赵世炎与我党很多重要领导人关系很好,李硕勋与毛泽东与周恩来都是亲密的战友与伙伴,赵世炎早在法国时就与周恩来并肩奋战过。我党历来就有照顾烈士子女的传统,李硕勋和赵世炎的去世,让他们不自觉关注李鹏的发展,周恩来与毛泽东在延安时就经常关心少年李鹏的学习与生活。

 

我们再来了解一下,李鹏与毛主席之间的趣事。

1942年,这一年李鹏才14岁,一次李鹏跟着陈云去机关食堂打饭的时候碰到了毛主席。毛主席见到陈云后就下意识地和他商量起了革命工作,又问到了陈云旁边的小伙子是谁?陈云告诉他,这是李鹏,李硕勋的儿子,毛主席自然而然地就和李鹏聊了起来。

毛泽东不止问了李鹏的生活情况,更是十分关心李鹏的学习情况,得知李鹏学习成绩很优秀,毛主席也十分欣慰,接下来毛主席又问李鹏最近在读什么书,李鹏回答最近在读《三国演义》。正巧《三国演义》是毛泽东最爱看的几本书之一。

毛主席很高兴地问李鹏:“《三国演义》你最佩服的是谁啊?”“我最佩服曹操。”

在当时,《三国演义》中朴素的“拥刘反曹”观点为大部分人所认可,绝大部分人认为曹操是“坏”的。因此,在熟读《三国演义》且十分欣赏曹操的毛主席看来,李鹏的答案实在是出乎意料。

 

毛主席又问李鹏:“为什么喜欢曹操呢?”李鹏回答:“因为曹操能够团结手下。”毛主席让李鹏仔细说说。

“曹操在官渡之战胜利后,缴获了大量曹操内部与袁绍来往的书信,曹操没有追究,把这些书信当着大臣与手下的面都烧掉了。曹操还说,在战争的时候他都没有信心能赢,这都是人之常情。他烧掉了书信,就团结了手下的人,靠着这样,曹操才能做出一番成绩。”

李鹏秒评三国人物,毛泽东听完后满脸笑意,对李鹏赞赏有加,然后对陈云说:“这个孩子一定要好好培养,将来一定会有一番作为。”

毛主席一生爱看《三国演义》,王明等人就曾经说过,毛主席“只会看《三国》打仗”,他自己也说过:“从小不爱读《四书五经》,造反的书看了不少,尤其是《三国》《水浒》。”事实上从毛主席的角度来看《三国演义》并非是研究历史或是小说,而是研究革命史。他从《三国》中提炼了许多著名观点,运用到实际之中。

在那个不识字文盲占绝大多数的时代,李鹏小小年纪就把两千多年前的书看得透彻,联系到了当下,这让毛主席不由得对他多看一眼,仿佛看到了小时候的自己。李鹏不但刚到延安时就被毛泽东大加赞扬,他与周恩来的关系也非同寻常。

 

李鹏喊周恩来的夫人邓颖超喊邓妈妈,叫周恩来周伯伯,邓夫人平日里对李鹏也十分关爱。除了关爱以外,周恩来对李鹏平常的生活习惯与做人也有很严格的要求,有一次李鹏去往周恩来家里去的时候,无意间拿起一本《唐吉诃德》的书来看的时候无意间没有刚回到书架上去。

等到周恩来总理想要找这本书的时候找不到,没想到是李鹏拿了没有放回去,周恩来很严肃地 批评了他。这件事情对李鹏产生了很深的影响,李鹏直到晚年还常常提起这件事情。周总理办事一向严谨,这也让李鹏很受教益。

1955年,李鹏结束了多年的留学生涯后终于回到了祖国。本应该在家乡与自己母亲好好团聚的他,没有时间多陪伴母亲,他主动要求到基层锻炼,随后他就被派往东北丰满发电厂锻炼。母亲对于李鹏回国后能够为国家建设出力感到很高兴,一点都没有埋怨李鹏。

东北是“共和国的长子”,也是建国后最重要的重工业基地,当时中国全年产值的一半都在东北,在东北这样当时较为发达的地方锻炼,使李鹏学习到了许多,积累了理政经验。

当时很多留学归来的同志都被党组织派往东北边学习、边建设,李鹏作为其中成绩优异的佼佼者,回国当年的三月,就被安排到了吉林丰满水电厂当见习厂长。工作几个月后厂长就对这位新来的小伙子给出了十分高的评价,时任丰满水电厂厂长的李旭曾经说李鹏来的时候一点架子都没有,虚心请教问题,在基层扎实工作,研究技术认真。

 

邓小平曾经去往李鹏管理的丰满水电厂视察,当时对李鹏的管理与改革十分高兴。邓小平还鼓励他好好工作,只要一心为人民服务、干好自己的事情就好。

当年的12月,李鹏就凭借自己的技术顺利成为了吉林丰满水电厂的副厂长兼副总工程师一职。随着李鹏对水电技术的熟悉,1965年,国务院任命李鹏为阜新发电厂厂长。

李鹏身兼厂长,无时不刻不关心厂里的工人的安全与设备的运行。在厂里李鹏很多事情都冲到第一线,走到基层,切实解决厂里的问题,很快使阜新电厂完成了一个又一个指标。

随着李鹏在用电部门的不断熟悉,他也担任着越来越高、也越来越重要的职位。1976年的唐山大地震,是中国建国后非常惨烈的一次地震。这场地震带走了无数人的生命,当然,在那次地震中也检验了中国共产党人在关键时刻敢于冲锋在前,身先士卒的优良传统。

李鹏在当时第一时间奔赴前线,他首先要解决灾区的电力问题。他优先调度柴油发电机保证唐山市中心和平街的供电,随后紧急调度北京供电所分配电力供给唐山贾庵子供电所,以保证唐山市区的基本供电需要。随后,李鹏就指挥修复唐山的基本供电设施,短时间内,李鹏领导修复了19个110千伏的供电站,还有35个小型变电站。

 

后来随着职务的升迁,李鹏也在许多不同的岗位上发光发热。“八七扶贫”计划有他的身影,反西方对华制裁他冲在一线。我们熟知的“985大学”“211工程”就是在他的推动下得以前行的。直到2003年,李鹏才从任上退休。

2019年7月22日,李鹏于北京逝世,享年91岁。

纵观李鹏总理一生,为国为民是最好的注脚。每个时代都有着自己时代的英雄,李鹏的父亲李硕勋做了烈士,是民族英雄,为了建立新中国而牺牲。

而李鹏总理为了祖国建设,从基层一直干到总理,尤其在任总理期间处理了许多复杂情况,在关键的历史时刻有所担当。他为国家和人民的付出会与他父亲一样,被人们牢牢记住。

141225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