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呵护云端的孩子》是一本由银子著作,平装出版的2022-2-11图书,本书定价:412,页数:,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呵护云端的孩子》读后感(一):网络使用家长指南
面对爱用手机上网的孩子,家长仅仅管制使用时间是不够的。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电子产品成为大多数孩子,获得信息和资源的重要且简便的途径。 如何让孩子正确使用网络资源为己所用,引导孩子自觉自律地使用和看待有电子产品介入的生活,是现代家长教育的课题之一。 心理医生银子从自身专业角度,基于青少年儿童心理学和治疗临床经验,在《呵护云端的孩子》中谏言献策,为家长们排解难题。 从小培养孩子正确的网络观,有利于积极引导孩子适应电子生活,保证身心的健康发展。 如今网络环境已然成为我们生存环境的一部分,但很少有家长认为电子信息不仅不能促进人类婴幼儿大脑发育,反而有害。 有经验表明手机成瘾的孩子,在某种程度上处于大脑昏迷状态。 如何唤醒呢? 人类的知觉是对大自然开放,与自然界中的万事万物相连接的。 感知自然和亲人的关爱,会让大脑的神经细胞开辟神经通道,于是知觉被无声地唤醒。 从与大自然互动中,形成的天然感知力,让孩子更好地感受自然、体验情感,和触摸灵性。 银子在《呵护云端的孩子》里用三步走的分年龄段策略,实现了完善的互联网教育。 第一步适应环境,第二步打造环境,第三步预警和避开陷阱。 上述每一步骤,作者结合过去的研究和经验,针对孩子普遍性问题,从儿童心理分析角度,提醒家长们在教育过程中应把握的要点。 在适应电子环境之初,孩子表现出对网络沉迷的倾向时,我们应该明白,这个时候孩子被分散的注意力,被欲罢不能的欲望推动。 孩子处在大脑不能主动过滤纷至沓来的信息的发育阶段,既分辨不清美丑高下,也不能判断应该接受的标准。 另一方面,他们身体和心理发展要求他们需要获得归属感和成就感。 在不甘平庸的心态下,在网络游戏的世界里,一旦找到自己擅长的东西,他们的兴奋和快乐无以言喻。 然而,他们在游戏中找到的乐趣,迟早让他们成为没有实际生活经验的“空心人”。 这是一种自然而然的过程,相比游戏专门设计成引导人们注意力的吸引程度,其他网络科学性知识能引起注意的门槛要高很多。 因此,大部分经常上网的孩子或多或少有网络成瘾的特点,就不足为奇了。 家长们明白了这一点,可以从接受自己孩子的平凡开始,督促孩子关掉手机,多与大自然连接,树立正确的生活观。 从接受人生的平凡中,发现孩子表现出来优于自己的部分,加以培养,孩子会感激你的理解,与你更亲密,这是我的切身体会。 《呵护云端的孩子》最终极的目标是觉察孩子的情诸,尽早预警介入易成瘾阶段和人群,避开网络陷阱,以及应对网络成瘾。
《呵护云端的孩子》读后感(二):如果儿童不得不上网,那么如何处理网瘾问题?
作者是儿童心理学方面的专家,这本书很新,读的过程中可以感受到作者涉猎十分广泛,以自己的专业为核心吸收了跨学科的视角来联合解读青少年网络成瘾这一现象。
从定位来看,本书是要提供一份中国式的家庭网络使用指南,但在读的过程中,感觉更加偏向于科普性质,指南的操作属性我认为并不十分强烈。
从内容上看,我将其提炼为三个层面,一是线上线下对立的层面,线下提供了更丰富的信息维度,比如五感、自然光照、人文传承、身心协调联动,都是二维的屏幕无法提供但却对人十分重要的要素。二是线上线下统一的层面,应把线上作为线下的延伸和补充,以家庭为单位一起进入网络,建构网络生活共同体。三是线上线下互相演化的层面,对网络的沉迷往往对应现实生活的贫瘠,所以治疗要“两手抓”。
这三个层面,其实就提供了处理网瘾问题的三点抓手:
1、放大现实的优势面。这个就跟强调奶粉不如母乳类似。这里我要批判一下某乎以及网络中常见的对于成瘾问题的多巴胺式简化解释。通过激励反馈机制形成的多巴胺陷阱并不足以把人困住。上网的人持续通过上网来获得快乐,但这不意味着ta们知道这种快乐的劣质性后还会机械地被多巴胺困住。如果对这种快乐加以反思,人们很快就能发现其骗诱而非单纯诱惑的性质,人们可以容忍替代品,容忍廉价,但不能容忍同等水平下的劣质。书中提到了叙事治疗,把网瘾叙事化,这实质是将人不假思索的,潜意识的动作意识化,这样就有了觉醒和反思。在梁宁的产品课中,专门讲解了产品就是要让人不思考。在讲解文案的书中,也专门介绍了各种收割注意力的套路,正反两方面的知识都学了之后,人的抗性就增强了。
2、打不过就加入。家庭生活是一个整体,所以从系统论的角度来看,实际是以原有的家庭系统为核心,加载了一个电子网络外设,这样就保证了核心系统的控制力,不至于主次颠倒。如果只让孩子单独介入网络,父母与孩子形成监督与被监督的关系,那么就是两套系统互相作用,此消彼长,由此构成的系统稳态就更难解决。
3、把网瘾当一面镜子。网瘾并不是问题本身,而只是解决问题的方案。真正的问题出在线下。正是因为需求无法在线下满足,所以线上才成为纾解渠道。有的需求可能家庭就可以解决,而有的需求或许是一个社会问题。
读完本书的最大收获在于对现实的丰富性有了更深的体会。现实中实际沉淀了很多丰富的、引人入胜的人文资源,但是由于互联网劣币驱逐良币的性质,不管是流量影视剧还是制式化口水歌,乃至套路文,都让这种丰富性被过载的垃圾信息遮蔽了,反倒不如没有互联网的时代那般争奇斗艳,尽态极妍。那时的动画、歌曲、文学,质量都是有目共睹。
所以现在人们最大的问题还不在于沉迷,而是垃圾食品吃多了,快想不起真正美食的味道了。
《呵护云端的孩子》读后感(三):为云端的娃做好云端的家长
送娃上学时,孩子提出,如果这次考的好,就奖励他一套乐高积木。本来听到他这样说,也没有特别反对,但当时也没直接答应。在我看来,考好了给他奖励,这很正常。但考出好成绩一定应该给予他期望的奖励,这有点像交易了。我跟他提出考试是考试,乐高是乐高,这是两码事。前一段娃还提出,考得好就得给他买手机呢。
娃明显不开心了,因为他不开心。我反而更加强调两码事的说法。不知道是他没有理解,还是因为没有按照他的意愿给出承诺,总之娃更不开心了。对于他这样的不开心,我竟然很无奈,每当这种无奈袭上心头,我就会想起我这么大时,就绝不会这么想,这么要求。但我不能这么说,因为娃已是云端的娃,云端的娃能想到玩乐高也算难得了。
云端的娃是我读《呵护云端的孩子》这本书后,给孩子的新绰号,还别说,一这样称呼他,我那种气愤,怒火竟无故压了下去。的确我得承认,娃现在比我厉害,不只是游戏方面,各种网络语言,各种网梗和小包袱,还有那些坑爹的套路层出不穷,花样翻新,我觉得学这些,娃是无师自通,学功课那是逼上梁山,状态和热情上的差别简直不要太明显。
《呵护云端的孩子》这本书的作者是儿童青少年心理专家银子,她作为一个心理医生从临床经验中分析电子产品,互联网,以及智能产品给这个时代孩子的影响,汇聚了多方面的思考分析,以及引导家长如何认识,分析,接受和拒绝,从中获得成长,并有能力真正引导和帮助孩子。
就像我每次限制娃玩手机一样,即便娃不暴力反抗,但可以确定,娃不开心,然后做什么事情都毫不积极。反倒有时候娃玩手机,超出了我的限制,也许是出于歉疚积极的做一些事情,包括学习和家务,甚至在交流上也会更主动。只有娃在那个状态,我才觉得他更像一个健康的孩子。
娃每成长一点,我就能发现自己无力应对他空白,不得不提醒自己,是时候去读书充电了,在诸多育儿书里更多的提及父母的成长和优质的陪伴,但面对被网络包围的生活,作为成年人,也有诸多的适应困难和难以摆脱的困扰,在这个层面,可以说是跟孩子在类似统一的水平线,甚至远不如娃们的接受力更强。于是常常会陷入自己都不知道怎么办的状态里,只好武断地隔离娃与网络,但结果可以想象。
到底自己该怎么做才利于孩子的成长,成年人的工作,消费,娱乐全依赖网络,娃就图个玩,只是娃真玩起来也挺吓人的,那个投入尽头,说废寝忘食不为过。
的确小视频的诱惑,有时候就连我也常常会破防,几分钟就普及一套理论,几分钟就表明一个立场,似乎很容易就学习到了,可是过后,又什么也没了。自己沉浸在假学习的状态里见世面。这就是作者银子在书里指出的“快餐式”的信息,它分散人的注意力,削弱人的思考,让大脑习惯偷懒。电子产品全面渗透进学习,生活,工作。如同银子在《呵护云端的孩子》这一书中的描述:
“当网络生活成为人类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解决成瘾问题,已经从一个行为问题的治疗应对和预防发展到需要从更高角度构建新时代的新型人生观,引导孩子们树立正确的网络产品使用价值观和科技馆学习前所未有的屏幕智慧和科技使用素养。”这是作者银子写在前言里的话。这本书分四个部分,自然环境与网络环境、适应全新的网络生活环境、正面网络生活解决方案、拒绝网络成瘾、清朗网络环境。
这本书里涵盖的内容丰富:从人脑的发育特点,科技的发展,客观认识科学的发展和网络环境,不同年龄的儿童的身心成长的规律,认识网瘾,以及普及网游和短视频的产品设计逻辑等,让读者了解为什么不能过早让幼儿使用电子产品,这样才能不盲从地拒绝或引导,了解大脑学习的规律,就能知道孩子为什么不会按照家长的意志去学习,了解游戏和短视频的产品设计就会闭坑,只有自己善于避坑,才好引导孩子不入坑,才能不上瘾。
我觉得,虽然我们还没有到成瘾的地步,但明显,我们开始用手机塞满时间。再回想早晨的事,孩子提条件,目标已经从手机转到乐高,我有点动摇的。但细想这属于转移注意力大法,其实之前是一用再用了,明显不好使。看吧,娃又该说我不重视需求了。谁让家长责任大呢,有些套路还是要躲开的,有些底线还是要守住的。
对于养娃,我妈常常感叹她们那时候养一群都过来了,到了我们,现在就养一个还鸡飞狗跳加冷战,一个手机堪比家庭手雷,随时破坏家庭和睦。我也有同感。但我更深有感触的是这个时代,娃和家长已经被网络渗透着,家长在这样的网络环境中需要新的成长,才能更好的理解孩子,与孩子对话。正如作者银子说的,我们需要在前所未有的网络世界去定义自己的存在和价值。
《呵护云端的孩子》读后感(四):在科技变革中培养健康的电子教养理念
以下文章来自《呵护云端的孩子》前言
作者:北京军区总医院成瘾医学中心前副主任 银子
我从 2005 年开始,一直从事网络沉迷与成瘾的心理治疗和研究工作,在一线密切接触沉迷游戏等电子产品的儿童青少年及其家庭。十多年前,无论国际上还是国内,网瘾治疗都是个新鲜事物,我是最 早从事这方面研究的一批人之一。当时国外这方面的研究进展缓慢, 对我们的工作十分感兴趣,所以当时一些国际媒体,如英国广播公司、路透社、韩国放送公社等都过来采访,想了解我们的治疗模式,并且 加以学习借鉴。
让人感慨的是,随着互联网及电子科技的高速发展,而今的电子 沉迷又涌现出新的特点,主要表现为手机成瘾,而不是从前的游戏成 瘾。手机成瘾,较之游戏成瘾,表现出更强的侵入性,如快节奏的短 视频可以快速裹挟人的注意力,不需要任何的思维转换,人就被迅速 卷入。手机的各种休闲小游戏,上手快、简单,只需重复操作,不需 要动脑子,玩起来时间流逝得飞快,沉迷速度比从前更快,沉迷周期 变得更短,让家长猝不及防。而且,沉迷者有低龄化的趋势,从前集 中于青春期中 / 后期,而现在的沉迷者许多是尚未步入青春期的儿童。此外,电子浪潮冲击的不仅是未成年人,也包括成年人。
人们为什么会在电子世界里沉迷?
一个孩子沉溺在电子环境中,对电子设备操作得心应手,是不是 代表他很适合这个环境呢?正相反,越是沉溺,越是代表他对于数字 时代表现出强烈的不适应性,他没有发展出适应新环境的平衡能力和 平衡行为。许多心身方面的问题都是对环境的不适应、不满足造成的。
相对于人类几百万年漫长的进化史,电子产品不过几十年的历史, 只能被称为最近的短期事件。我们体内的每个神经细胞,都有着和自 然的生态环境打交道的丰富经验,尤其是脑神经细胞对于大自然母亲 的唤醒驾轻就熟,可是对于电子世界的刺激方式,它却需要重新适应。如果大脑细胞会说话,它们肯定会说:“我和它不熟!”
面对同样的电子新环境,为什么有些人能适应,有些人则发展到病态?
因为人类的适应能力不尽相同。电子设备成瘾者有着对双重环境 的不适应性:首先,他们在现实环境中存在不适应性,比如在现实生 活中表现出学业不良、社交障碍、与父母老师敌对、情绪障碍等问题, 这些是成瘾的“易感性”基础;同时,面对虚拟环境的刺激,他们再 度产生了适应性困难。
屏幕正在改变着我们的身体、社交、认知、情绪发展和思维方式, 也催促着人类更快地去适应电子环境的变化。新的电子信息刺激,相 对于从前的自然信息和现实信息的刺激,也在考验着人类的神经系统。
在这个新的生存环境之下,无论我们体内的神经细胞与电子信息 熟悉与否,四通八达的网络和便利的电子产品已经成为我们的生存 环境。我们的环境从古到今就一直在发生着变化—最初,人类发明 了语言,之后发明了农业、城市,再之后是贸易、政府和互联网,它 们都在更大、更复杂的规模和结构上维系着人类的合作与生活。人类 一直在顺应环境,朝着努力提高生存能力的方向前进。今天依然如此, 我们需要去迎接新科技和新环境带来的心理变革和生命变革,在前所 未有的电子网络世界中,去定位自己的存在和价值。
所以,只因为新时代的变革给我们带来的恐慌,和对年青一代被 网络俘获的担忧,而单纯地去谈“禁欲”是不现实的,一味地防范、禁止、限制使用当今社会运作所依赖的这些系统是毫无意义的,除非 孩子们准备成为隐士。所以,掌握网络世界的主体权和话语权是新生 一代必修的成长课题。
新时代给未成人的养育带来新的挑战,我们需要培养他们一系列 电子使用素养,包括对批判思维、控制力、合作意识、分析能力、自 主学习能力,以及创新思维等一系列能力的开发。这些新的养育话题, 是我们迫切需要了解和学习,并且纳入家庭、学校和社会教养的。唯 有这样,网络环境才能与现实环境交织在一起,成为孩子成长和发展 的环境和源泉。
那么,如何正面走入电子生活?我提出要构建家庭和谐的电子生活共同体。
本书将带领大家了解如何去适应电子网络世界这个新环境,如何看待科技发展,如何培养电子产品使用智慧,如何根据未成年人的心身发展特点,分层次、分步骤地实施健康的电子教养,增强他们对网络环境的适应性,帮助孩子们在“云端”健康成长。
现在的大部分家长依然停留在简单的电子教养阶段,仅仅会对孩子上网的时间或者内容做出限制。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孩子开启了线上学习的模式,很多家长对这个学习模式比较焦虑,他们对我说不知道孩子拿着电子产品到底在做什么。家长怀疑,孩子打着学习的旗号,做与学习无关的事情,因此很多家长会比较焦虑。的确,很多孩子在网上打开多个窗口,假装在学习。
我说,既然不知道孩子拿着电子产品在做什么,那就一定要去了解孩子在网上的活动。家长的督导要落在更多的细节和实处,而不仅仅是对使用时间的控制,说一句“时间到了,该下网了,关机了!”,这样闹铃式的电子教养远远不够。家长要了解孩子的网络活动轨迹, 如电子产品里安装了什么软件,在每个软件的停留时间,以及在社交 媒体上的交往信息,等等。
事实上,在我接触过的网瘾少年中,没有哪个是奔着沉迷去上网 的,他们也想在屏幕世界里做对的事,却未必知道怎么去做,从哪儿 做起。在电子网络世界里,他们实际上会产生很多困惑,却没有答案。完全靠他们自己去探索如何正确使用电子产品是有难度的,即使是现 在的许多成年人也未必敢理直气壮地说自己的电子使用行为都在合理 范畴之内。所以孩子更需要得到成年人的支持,我们不仅要教他们在 现实环境如何生活,也要教他们在虚拟的网络环境如何生活。我们和 孩子在现实世界拥有的部分家庭生活,同样也可平行挪移到网上去实 现,在虚拟的世界里继续引导孩子学习、生活、运动、遵守规矩,以 及和父母、同学交流沟通。
网络不应该成为孩子和家长之间的一堵墙,而应该是促进交流的 工具。千万不能强化孩子的这个观念:上网是孩子的个人行为或者私 密行为。否则,只要孩子一上网,家长就只剩下担忧,什么也做不了。如果想实质性地影响孩子的电子产品使用观念,家长就必须开启在电 子世界和孩子的对话系统,和他有充分的网络互动。只有你和孩子在 一起,而且由你带着他走进正面电子生活,引导他做更多良性的网络 行为,探讨屏幕引力减弱策略,等等,才是平衡和减弱负面电子生活 的方法。
互联网可以使“万物皆备于家庭”,当你把家庭设定成一个共同 体,制定大大小小的目标,在一起去努力完成、沟通合作的进程中, 一家人会体会到相互合作、相亲相爱的感觉。比如,利用网络的便利 性,和孩子一起查信息、制订旅行计划,慢慢让他们协助家长或独立完成网上订票、订旅馆、在网上购买日用品等活动。再比如每周安排 一段沙发时间,跳过无聊的肥皂剧,和孩子一起搜索纪录片或美食片, 依偎在沙发上观看,还可以随时暂停,进行热烈讨论。
我们还可以利用对形成自我控制力非常有效的一些软件,如健身软件、自律软件和打卡软件。通过这些办法,敦促孩子和我们一起养成一些良好的习惯,打造更好的自己。
我们制定的正向电子生活规矩,需要全家人共同遵守,不是只针对孩子。
在主动驾驭的电子行为当中,重点是开启创造性的网络使用,也 希望电子、数字产业的从业人员,可以开发更多有利于创造的产品, 鼓励年青人表达,升华他们的电子行为。
我们要去创建这种新的家庭传统:建立一套关于电子科技的家庭文化,打造联网模式与断网模式兼备的平衡家庭,找到生活和生命的联结点,找到虚拟和现实的平衡点。这种新式的家庭传统、新的电子家风是在没有前人经验的基础上,靠我们这一代父母去“打下江山” 的,创造和发明越早开始越好,直到孩子将来再有了孩子,他依然能继承或者发展这个新时代的优良电子传统。
当然,要想在网上拥有家庭共同生活,它的根基还在于现实中父 母和孩子之间有紧密情感联结的共同生活,并对现实生活抱有热情。有品质的生活、美好情感,以及与现实环境的调和是避免孩子被电子 屏幕黑洞吸引的有力法宝,因为他们对现实生活的渴望很深,而这是 虚拟空间给不了的有关生命力的精彩感受。
本书是我的一些研究和探索,希望能给新时代的未成年人保护增添力量,也希望能抛砖引玉,激起更多的有识之士来关注未成年人的健康上网行动。健康的电子教养环境需要四个层面的支持。
• 国家层面:制定政府准入机制,引导行业管理与监管;
• 社会层面:学校承担教养责任,社区义务宣传,开展行业自律, 打造优良电子民风、电子社会风气等;
• 家庭层面:培养正确认知,有效参与、互动,正确引导孩子, 打造健康和谐的家庭电子环境,形成优良电子家风;
• 个人层面:合理使用,健康应用,提高个人电子使用效能,培养良好的使用习惯,获得正确的电子产品使用价值观和科技观。
在这个过程中,家庭作为一个整体的单元进入电子生活,形成新时代的电子家风,构建健康、和谐的家庭电子生活共同体,从而打造出优良、健康、和谐的家庭电子环境与传统,在国家引导之下,打造健康积极的社风、民风、家风,这将是新时代和谐社会的重要的新内涵。这样,虚拟环境下的家庭生活和社会生活,在生活方式、形态和内容上将获得扩展,得以开创富有创新意义的“云端”生活,与现实生活相得益彰。
当网络生活已经成为人类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解决成瘾问题已经从一个行为问题的治疗、应对和预防,发展到需要从更高角度构建新时代的新型人生观,引导孩子们树立正确的网络产品使用价值观和科技观,学习前所未有的屏幕智慧和科技使用素养。无论是收发群组信息、玩在线游戏、参与社交媒体,还是用网络搜寻资料,家长如果能够从旁督导辅助,传授孩子正确的经验与态度,将大大有助于他们建立健康的网络互动。
家庭和社会在电子环境下的生活方式、形态和内容上获得扩展, 能够开创富有创新意义的云端生活,与现实生活相得益彰,同时,我 希望这样的研究和探索,能帮助我们的大脑更适应这种电子环境的 变化。
针对人类在电子世界愈陷愈深的趋势,我们是该未雨绸缪了。本 书将带你一起,找到灵魂深处的力量,找回逝去的时间,回归自我掌 控的大脑和精神,回归和自我的联结、和他人的联结、和生活的联结、和自然的联结。
我们和孩子共同生活在数字环境中,我们要和孩子站在同一阵线, 我们要共同去理解席卷我们的网络文化,获得使用智慧,陪伴他们在 无所不在的数字环境中勇敢闯荡。
我们用行动和理念告诉孩子:任何人都不能成为一台被编码的机 器,迷失在网络的天罗地网中,人的命运不能堕落成一串数字符号, 而失去活生生的人生;反之,我们才是电子的主动编码者,把手机编 码在我们的生活和工作需求之内,使之成为一个单纯的工具代号,我 们不要主动放弃使用编码功能的权利。在未来,孩子对网络来说不只 是一个使用者,更是创造者。
家长是屏幕智慧和电子使用素养的引导者,唯有在成年人的支持和模范作用下,孩子们才能发挥新网络时代的学习力与创造力,在充满挑战、欲望与机会的网络世界,独善其身,茁壮成长。
“不是我不明白,这世界变化快。”
希望可爱的孩子们,不要在还不明白世界是什么前,就已经枯萎了。
如果不久的未来,当我们可爱的小宝宝趴在平板电脑上,红润的肉嘟嘟的脸被屏幕的幽光照得发绿,流露出呆滞的目光,你会作何感想呢?
互联网时代,双面人生—一面是现实美好,清风明月;一面是 网际冲浪,无限超越。
银子
辛丑年乙未月
上一篇:元宇宙读后感1000字
下一篇:不过尔尔的读后感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