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久不曾提笔,有时候,即使内心有很多想要诉说的,拿起笔却不知从何说起。诸如每天上下班途中,看到一个七十多岁的老人托着三轮车,车里装着她每天到垃圾堆里拾得的废物,看见她每踏一下三轮车的踩板都要有一个长长的过程,那种因为年老而吃力的样子,看得我心里一阵阵的疼。这时心里就在想,她有子女吗,她的子女怎么这么忍心让一个走路都艰难的老人去踩三轮车拾垃圾卖钱呢,如果是我的母亲,这么大年纪,我宁愿自己去登三轮车……不料有一次回家和母亲也说起这个老人,母亲说,她也常看见这老人,觉得她很可怜的,有一次,母亲就在路上和她拉家常,说你老人家这么大年纪了,应该在家享福,为什么还要出来拾垃圾呢,老人说,没办法,她一直在外面自己做事,几个孩子都不争气,家境败落,还得靠她老人家自己赚钱来养活儿子呢,她说,你不做又怎么办呢?母亲只是一个劲的说,这老人可怜又刚强。而我除了对这老人同情外,也有几分敬意,在如今这个社会,象她这样年纪的人,没有生存能力了,都会选择出门做乞丐,而她显然,是有很强自尊,宁愿累死在路上,也不愿做低人头的事。我想如果是我也会这样的,宁愿饿死,也不愿意去乞讨的,生命如果成了一个寄生虫,那不如消失,生命的意义就在于,它是有自尊和人格的。
诸如此类的很多事,都会在我的心灵里产生小小的波动,让我心生无限感慨和怜悯,每每读及史铁生的《我与地坛》,就会对史铁生产生一种人格上的敬仰。同样,会泪眼婆娑的去体会史铁生的母亲,每当遇到困难,心情低潮时,就会想起史铁生。十多岁就被下放农村,放过牛,喂过猪,因为一次放牛淋雨,发烧而落下了病腿,回到城里,双腿截肢,成了残疾人。命运的不公,曾让年轻的史铁生,几欲轻生,于是,北京的地坛,就成了他经常去闲置的好地方。春秋几度,他看着地坛的一切,那些花草,那老人,那痴呆的孩子,那个一直梦想能跑到获奖的田径男人,那一对一高一矮的夫妻,那个每天清晨都去练嗓子的年轻人,那个漂亮的女知识分子……从他们每一个人身上,史铁生都看到了不同的人生,也正因为,这些形形色色的人们,才组成了这多彩的世界。还有一直默默站在背后,给他鼓励的却从来不责备他的母亲,是这一切让史铁生,看到,这世界本来就是残缺不一的,如果没有丑陋,又哪来美丽?人们往往总是看到美丽的风光,熟不知,没有丑,就衬托不出美来。于是,史铁生终于从死里挣扎出来,勇敢的去面对他所处的现实,他说,死是最终的结果,既然死是迟早的事,我们又何必急于求成?我们不如把死当作一个假期。坐在轮椅上的史铁生,就在这种领悟中,天天写作,几年后,成了作家,但是让他遗憾的事,他的作品获奖时,他母亲已经逝世二年,这让他一直不能释怀,也许在他最需要关怀的时候,一直是这个默默无闻的母亲在背后支撑着他。而那时他是多么的不去理会母亲的心情。当他牵挂的儿子终于终于找到了自己的道路时,她却无福看到儿子的笑容。这对于史铁生来说是有点残酷。当母亲累到得肝病死的时候,在邻居们抬她上救护车时,她都念念不忘的说她的一对儿女今后该怎么办?史铁生的母亲是一个聪明的母亲,她希望的史铁生,也许并不仅仅是成名,那她希望的儿子,是怎么样的呢,直到现在,史铁生都在思考!
读着史铁生的文字,真的是泪如雨下,正如史铁生所希望的那样,他希望人类将去掉一切苦难,去掉一切残疾,可真的没有了一切苦难,没有了残疾,生活全是一片美好了,世界不就如一潭死水一样了无生气了?似乎觉得史铁生说得很有理,他在长长的思考中,为自己找到了要生活下去的理由,不管是美的,还是丑的,这都是很自然的,世界不可能那么圆满,就如他自己一样,上帝让他成了残疾人了,他必须要接受这个事实。在地坛的几年闲置生活,史铁生对于生命的领悟确实到了一种很深的高度。
生命如柳絮,漂浮而又不定;生命又如花儿,虽然开得艳丽,终归总要凋零。史铁生如是说,在下一个轮回里,生命仍然存在,只不过,名字不同而已,如是,感觉很是安慰,下一个轮回里,仍然有我,只是换了一个名字而已!生命沉载太多苦难,而正因为残缺,不完美,人类才有发展!但愿人类苦难越来越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