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老天辜负善良人
父亲一向奉行“积德行善”,求的是家齐身修。结果却是因果颠倒。1950年与叔父分家时,将财产划成大致相等的两份,以抓阄的方法各分一份。父亲抓得的是不济的那份,地薄而分散、破车弱畜,于是贫困潦倒的日子从此开始。几年之后,父亲感慨地说:“我一向行善,满以为能抓到好的那份,谁知老天无眼亏负于我”。事在人为何信天。
2 缺吃少烧的日子
19500年分家以后,父亲常自言自语:“缺吃缺穿又缺烧,这日子可咋过!……”都是因为地薄不打粮,人力弱畜力差,自己又不会使用牲口、运力、耕力都得去求人。父亲常慨叹“人穷了奔亲戚亲戚不理;鸟饿了奔树林树林叶稀”。分家那天晚上,二姐说我们烧的没有了,父亲愁苦地说:“刨草根烧!”。那是一段走投无路,取借无门的日子。
3 踏遍家山割烧柴
分家后人单力薄,缺吃少穿又少烧。15岁的我家贫念不起书,每年冬春季节除干农活计外,全是起早贪晚上山割烧柴。那时锅灶落后特别费柴。我搓了一根麻绳,用树杈做成滑车拴在绳头上,打马架子捆绑柴火一次可扛回14捆。老式的镰刀,把子是自己做的。冬季上山鞋常灌满雪手常扎破,踏遍了远近的山沟岭岔。双手磨起老茧,只盼吃烧不缺。
4 一套借的洋服
那是1950年秋天三姐结婚。弟弟需要去送亲,旧俗是送幔杆子这些规矩不能改。那时家穷没有像样的衣服,别人给借了一套灰兰色洋服(制服)穿上挺合身。送三姐那天白日晚上一直穿着,到了傅家沙玉亭姐夫帮助做菜,看我没有帽子就把他的帽子摘下借给我戴。父亲看了我穿着借的衣帽难心地说“穿这点衣裳不冷么?”我打心里喜欢这套衣服。
5 半斗小米几充饥
还是我十几岁那年,五月间口粮吃尽。父亲跟岗西于大成子家(说是父亲那一代的老姑舅亲)说好借半斗小米,叫我去取。我越过西岗打听到于家,把米背回。那时已经吃好几天野菜了,中午二姐做了一顿干饭吃的好香,父亲为难地说:“下顿别做干饭了,能多吃几天。”可是,三口人吃这半斗小米,最多又能吃几天呢!还是得吃土豆野菜充饥。
上一篇:回忆片段 第二章,艰难岁月(2)
下一篇:回忆片段 第二章,艰难岁月(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