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灯榜文库!投稿QQ:511112889

关于《挪威的森林》读后感

无敌客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关于《挪威的森林》读后感

  书中的主人翁:渡边、直子、绿子都是二十岁年纪。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关于《挪威的森林》读后感,欢迎借鉴参考。

  《挪威的森林》读后感一

  早就知道有一本书叫《挪威的森林》,其作者也被报纸大肆炒作,什么“村上春树何以为村上春树”,又如“村上春树这棵树”,居然称颂:“不读《挪威的森林》,不知什么是小资。”

  “小资”实在是近期的时尚,无论从其思想、观念、行为方式以及日常家居和服饰等细节,在白领、中薪阶层都大有市场。我所理解的“小资”,不过是一种生活的态度吧!因要以一定的物质为基础,不是人人都可以标榜、追求和向往的。

  繁杂的生活琐事,一直不离左右,直到有一天,一位朋友买了这本书送我:“你可能会喜欢的吧。”是的,翻翻序言,我已知肯定的答案。

  村上文学的基调就是孤独与无奈。孤独、无奈是我迄今为止对于人生感触最深的部分之一。村上在其小说中的态度:把玩孤独,把玩无奈。“人,人生,在本质上是孤独的、无奈的。所以需要与人交往,以求相互理解。然而相互理解果真是可能的吗?不,不可能,宿命式的不可能。寻求理解的努力是徒劳的。”

  看到此刻,合上书本,闭目静思。从十一二岁起就曾思考生与死的问题,随着年纪的增长,无从下结论,更加迷茫。很想知道别人的内心是否也同样遭受着噬咬与困扰,除我以外的人又是如何表达、如何解脱!

  自己曾何等地渴望与人交流,被人理解。回想以前,每每遇到一位较为心仪的异性,我便翻出自己的文字让其品评,热情无以复加;拉她一起欣赏粤语歌曲,毫无顾忌地在其面前高歌。因我真的喜爱那言简意赅的词、意犹未尽的曲,如同我的心声,照亮着我灰暗的灵魂。而实际上我得到什么呢?莫名的眼神,浅浅的笑,永远无法得到那种融入的默契。在她们眼中,好的看到了我的可爱,坏的大概是看着我相当可笑。

  书中的主人翁:渡边、直子、绿子都是二十岁年纪。花季少年的内心却没有花的色彩,苍白中有浅淡的灰暗。这是我最初领悟的。二十岁的我也曾心中迷茫不已,只幻想能遇见一位成熟、年长的男子,深谙世故、意志坚强、左右逢源,深刻领悟人生真谛——不是书本里的大道理,而是切身的体会,能作为我的指路明灯,告诉我,下一步我该如何走。诚心诚意地寻找,次次都是失望、无奈。我终于明了,许多看似高深莫测的面孔后,心智是庸碌的、世俗的、毫无亮色的,而那些经历沧桑、痛苦的心灵却不知总结、升华,甚至是麻木的行尸走肉罢了。他们对于人生的思考竟不如我!我终于放弃了寻求外界的帮助,独自在黑暗中思考,纵使是孤独寂寞的,无人诉说的痛苦我已尝尽。

  渡边身边的朋友,木月、直子、直子的姐姐、永泽、初美、绿子,都是相当优秀的人,因其有思想,不肯浑浑噩噩地过日子。可是想得过多的后果却是他们相继死去——选择了自杀。

  自杀如同一场瘟疫,在年轻脆弱的心灵间蔓延、传染。永泽与绿子有着坚毅的性格和和令人佩服的适应能力。中国古语:识时务者为俊杰。而木月、直子、直子的姐姐和初美,不能忍受内心无法排遣的空虚和孤寂,在尘世之中生活对其只意味着痛苦和煎熬,于是自杀。他们选择了上吊——古典而传统。

  我深切地理解渡边此时的心境。他徘徊在生与死之间,在朋友死亡的阴影中,无法回避,于思念中绝望并得出残酷的结论:“死并非是生的对立面,死潜伏在我们的生之中。”是的,死亡很残酷,残酷得令人怀疑它的真实。就像一阵风,刚刚还在这,说不见就不见了,什么都没了,但往前看去,好像还在。

  把人生比喻为看风景吧。我喜欢这样一句话:人不能不知前行,但也绝不能为前行而进。生命中随意即是风景,只要你懂得。一切都由自己选择。

  尘世中太多的人只顾低头匆匆前行,忘了欣赏。压力下的世界变了形,仿佛被魔镜笼罩般只显出功利的一面。不知何为目的地的痴愚旅人,他们从未停下细想过自己此生的价值和目的。因其不知而不思,从而终老一生,昏昏碌碌。或者如同永泽、绿子之类,因其顽强的生命力,知道如何排遣,寻找寄托,以世俗的或浅薄的事务淹没自身的空虚,也能维持肉体的延续。但是,但是!木月、直子、初美,他们脆弱又唯美,虽有聪颖的性灵,美好的身体,冰清玉洁,却不能解决自身的问题。对于他(她)总有一些事情是想不通的。英雄在与命运抗争时仍然软弱无力,更何况他们!我黯然神伤。

  《悟空传》中玄藏的话:我要这天,再遮不住我眼,要这地,再埋不了我心,要这众生,都明白我意,要那诸佛,都烟消云散。

  我也总有想不通或无法理解的时候。每逢此时,心潮起伏,情绪失态,易喜易怒,无从发泄,无法自控。曾经以为,能有爱,投于爱人的怀抱,狂热、失落、悲伤就会远离,我就会平静。由此书的点化,终于明了:纵然安静,仅是一时的情感慰藉,心灵是永远不可能得到解脱的。

  人格存在了无法弥补的缺憾,只有选择死亡,于人于己才是有益的。直子深情地爱着木月,木月仍抛下直子死去。渡边倾心爱直子,仍不能理解直子,不能左右其思想,虽恨不能以己替换她,但仅能默默陪在她身旁,看着她一步一步离自己越来越远,走向死亡,心痛难控又爱莫能助。他们的爱对于所爱的人是无力的。

  人心中的宁静,以及在生活中所得到的快乐,往往并不取决于他身处何地,或他已经获得了什么或即将获得什么,只在于他的心灵所能达到的境界。

  生命是美好的,心灵却是孤寂的。活着,为什么?又为什么而死?或者两者之间本没有区别,天堂与地狱在两者之间流转。不要刻意阻拦,拦下的是躯体,已死的是心。人生就是悲哀和无奈。如何摆脱世俗的困扰,克服内心中的焦躁不安?降低内心的标准,不奢求他人真正理解,这样应该比较容易满足吧。“不要同情自己”,永泽说,“同情自己是卑劣懦夫干的勾当。”

  这部小说散发出浓郁的忧伤。需要什么,一切又为什么,怎样开始,又怎样结束都无关紧要。不祈求,不选择,无欲无为,只有这样渡边才得以苟且活过今生吧。

  另值得一提的是,书中也描述了多次的性经历与体验,我惊异于村上的文笔是如此的清新、自然。看过太多小说中性描写,多是刺激、龌龊、肮脏、恶心、令人不快的,这里看到的只有干净、温暖、人性的自然流露。我甚至看到了一种芬芳一生的感觉。就连绿子的粗口也让人感到其天真、可爱。直子为渡边的口交,生动地描绘了一个娴静、温柔、善解人意的少女形象。也许最后渡边与年长其十九岁的玲子发生性关系的情节为多人不齿,而这是我早就料到的,在书中第一次提及玲子时。身体是自己的,是可自主的,只要是内心真情,自然需要,无关他人,没有那么多的禁忌,这种较为前卫的两性观应与春树是相通的吧。

  记得好久以前,《读者文摘》中一篇小文章:一位少女与情人初次交欢后,说:“有身体真好!”由衷地赞叹两情相悦的惊喜和美好,灵与肉结合的快感。是的,只要相互吸引、欣赏,抱着真诚态度,一切发乎情,就顺其意吧。一切违背人本性的东西都是我所不愿看到的。

  性爱是否有情感的芬芳也许人们不再计较,而只是对肉体的感觉越来越熟捻,而对于情感的感觉却越来越冷淡。肉体的芬芳是情欲的促发,而情感的芬芳是心灵的花朵。你能理解下面这句话吗?“我们不是为了一种感情的理智而活着,但是生活中一定有理智的感情。”

  初读的感觉是悲哀。我唯一能做到的,就是从这片悲哀中挣脱出来,并从中领悟某种哲理。而领悟后的任何哲理,在继之而来的意外悲哀面前,又是那样软弱无力。

  若你尚未读此书,建议你不妨试试,“读之,你心底最原始的部分得到疏通和释放,最软弱的部分得到鼓励和慰藉,最孤寂的部分得到舒缓和安定,最隐秘的部分得到确认和支持。”也许并不合于你的胃口,但了解一下那些焦虑、苦闷、迷惘、困惑、无奈和悲哀的心灵,甚至可能摇撼你“身上长眠未醒的”“自身的一部分”,在精神的废墟上聚拢起零星的希望之光。

  《挪威的森林》读后感二

  不久之前读了《挪威的森林》,感觉很不错,《挪威的森林》读后感。这是我第一次读村上春树的小说,译者是林少华。

  翻译细节上有一点问题,但仅仅是细节有问题,无伤大雅。其实故事很简单,书的内容是讲上世纪六十年代一个日本少年的大学生活。具体一点就是他的情感生活,主角叫渡边。他考进了东京的大学,一次偶然的机会,他碰到了木月——在十七岁自杀的高中好友——的女朋友直子。他们很奇怪的在东京街头逛街——直子在前面走,他就在后面跟着。后来直子又很奇怪的失踪了一段时间——后来才知道她去了一个静养院。他之后在学校上戏剧课的时候认识了一个女同学——绿子。这也是个很奇怪的人,能在邻居失火的时候在阳台上弹吉他,不过她真的很好。书中还写到他认识了宿舍院里另一个有点放荡同学——永泽。剧情很简洁,就是这个人一直困扰在他和直子的感情中,并且一直努力让直子走出阴影中,在直子疗养的时间里,他一直给直子写信,鼓励她,支持她。同时,他和绿子也谈上了,关系也很好,但是他总是有点不太在意绿子。同时,他还不是和永泽出去“鬼混”。

  好了,随着剧情的慢慢发展,他认识了很多朋友身边的朋友,比如和直子同住的病友和永泽的女朋友。他和绿子绿子的交往也越来越深,同时他和直子的感情也慢慢发展,不料,直子却在即将病愈出院的时候自杀了,男主角很受刺激,外出流浪了一个月。略去细节,最后他去追寻一直对他一往情深的绿子了。故事真的很简单,读起来也很流畅,也很感人,特别是直子死后,咱们的男主角外出流浪,蓬头垢面,写得太有诚意了。还有之后,主角一直在叽叽咕咕:“人不该这么死的,葬礼太荒凉了。”

  这让我想起了《碧奴》里最后那点,碧奴知道自己丈夫已经死在长城下的时候,就哭啊,从山上哭到山下,从古代哭向未来,哭得人不禁也潸然泪下。其实这本书写得有些漫不经心,但是这漫不经心大有玄机。在这漫不经心中,作者将那笔触伸进你内心深处,让你为文中每个人物设身处地,唏嘘不已;在这漫不经心中,你看到了文外的我们也已将自己的命运和青春托付其中,反思我们自己的短暂人生;在这漫不经心中,我们身边那些恼人的事都已经化作尘埃,消失在了东京的雨或风中。村上春树在这本书的后记中写道:“这是一本带有私人性质的小说。”这是在暗示作者也有主角般的经历吧。书中作者借渡边之口,谈了些对其他文学作品的看法,很独到,很有趣。

  这男主角——渡边,很有魅力,让无数女读者心向往之,不得不佩服村上春树对人心理的把握能力。书的旁支内容里还提到了许多东西,其实读后感,是没法完全展现原著的魅力的。就写这么多了。哎,我有多久没看书了,有多久没写字了。

  《挪威的森林》读后感三

  好了言归正传,《挪威的森林》这本书在国内着实有名气,但是每每高中老师都会劝诫广大同学们先不要去读这么书,至于为什么,看完书发现,里面的内容写的太过露骨了,以至于很多人给他挂上色情标签。但是作者村上春树本人也表过态,认为此书是抱以一种平和正常心态地去描写性的场面,就好比描写人吃饭、作息等场面,要正视这些日常行为,不要总抱以色情心态去看,并且认为这些都是书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场景。而且很多人认为这是部凄美的恋爱小说,但是作者本人也反对了这个观点,所谓的恋爱不过是之前出版社为防止销售惨淡而挂上的标签,当然不可否认的是书中确实描述人与人之间的种.种情感。

  最初听闻这个书名的时候,主观意识认为故事是发生在一个安静和谐的森林里,描写男女主人公栖息在这里生活的爱情故事。而后才发现多半和我个人的遐想不同,挪威的森林其实是指披头士的一首歌曲,而书中多次提及这首歌,也很受故事中的角色所喜爱。

  故事多发生在城市当中,主要描绘了宿舍中的各种奇闻异事、学校里的浑浑噩噩、以及灯红酒绿的夜生活。在这些喧嚣的事与物之外,每当渡边与绿子和直子见面约会的时候,世界仿佛都静了下来,仿佛世界只有他们二人似得。而在疗养院康复中心,更让人感受到世外桃源的世界,把喧闹的外界隔绝起来。形成了两种鲜明的对比,烘托出作者更向往喜爱这种和谐平静的生活,也向读者展示这种生活的种.种美好,而挪威的森林这首歌更能让人静下心来思考人生,开头渡边君与直子也是在森林里约会见面的。

  主要和渡边君有关系的几个人是:木月、直子、玲子、绿子、敢死队、永泽、初美。木月是渡边最好的发小朋友,为人热情大方,但是就在他17岁的那天离奇选择自杀,自杀的原因无人知晓,虽然网上有各种推测,但是我认为那些都无法证实,这也让木月和直子的人生突然陷入黑暗之中。直子,自小亲眼目睹亲姐姐17岁自杀身亡而毫无任何征兆,而后几年男朋友木月也发生了同样的事情也是在17岁自杀,使得她最终崩溃,精神层面出现问题而被送入深山疗养院治疗,而与渡边君也一直处于暧昧状态与其发生关系,也许是把渡边君当成唯一的朋友依靠也是木月的替代品,但最终还是选择向命运屈服自杀。玲子是直子的病友,在病院中与直子两人心心相惜,成为很好的朋友,也与渡边产生联系,并在直子低谷期代替她与木月写信联系,最后直子的死,也唤醒她让她振作走出病院,因直子的死产生空虚落寞感而与渡边发生关系。绿子,一个阳光可爱率性的女孩子,喜欢渡边君却最终没有得到爱,敢想敢做实在算得上当时的新时代女性。敢死队,渡边君的舍友,一个洁身自好而又固执的人,他成功让渡边也养成卫生的习惯,但是自己的性格因素常常被大家作为笑料,负责了这个沉重的作品中轻松诙谐的内容。永泽,一个浪荡的贵公子,拥有天才头脑交际能力强想法另类,但是自身欠缺责任感喜欢留恋酒肉场合,而这种人却有一个完美无瑕的正牌女友初美,宽容美丽大方头脑也聪明,但终究是无法一直容忍永泽的所作所为,最后下嫁他人也因为永泽而死。这些人物都十分独特,拥有各自的魅力,村上春树在描写人物形象上也是功底深厚。

  文中有很多关于性的场面描写,而大多都是伴随着人物各种情感变化所产生的,可以这么说,这些场景更多是为了描写人物的精神状态与当时的情感。虽然去掉也不是不可以,但是少了这些内容,情感表现力必然大打折扣,也可以说这是挪威的森林独有的特色吧。与渡边发生男女关系的有直子、玲子和绿子。渡边在永泽教导下成功成为一个流连夜生活的男人,与各种陌生女性发生关系,美名其曰释放肉体欲望,实则也有一部分是在抒发自己无处释放的情感,用夜生活麻痹自己的心灵,去逃避好朋友的死给自己留下的心理阴影。而后的再次与直子相遇和与绿子相遇,通过与她们的交往他的情感终于得到释放敢于直面木月,也不再那么需要依赖夜生活了。对于直子的情感,想必也有对好朋友木月的责任感,认为自己有义务去照顾直子,原本放在木月身上的情感,全部投入在直子身上也就成功爱上了她;但直子还是无法面对,虽然她自己明白一切,但终究抵不过自己的情感,无法完全接受渡边君,只能接受肉体关系。绿子作为女二号,放荡不羁的个性深受广大读者的喜爱,几次接触下来便喜欢上了渡边君,更表示即使作为备胎也愿意,与自己的男友分手等待渡边君的回应;然而渡边真的只是把她当作自己的好朋友,认为还是无法取代直子在心中的地位,也不愿意像对待陌生女子那样发生太大的身体关系。在这里我也多次有过疑问,为什么渡边明明也喜欢绿子,在直子去世后依然没有接受她呢?只能说明渡边爱直子爱得很深,短期间内无法从中走出去寻找一份替代品的爱情吧。而玲子,作为渡边的一位大年龄女性朋友,最后在直子去世后,告诉了渡边关于直子的一切事情,渡边本能地从玲子身上找寻直子的影子(包括玲子穿上直子的衣服,告诉渡边许多许多直子的事情),使得最终渡边在玲子的身体上寻找慰藉。

  最后呢,我读完本作最大的感受是世事无常,书中描写了许多人的离奇死亡,多数为自杀,而如此严肃的事情作者却轻描淡写也不提及任何原因,仿佛与自己丝毫不相关。让很多读者初读一头雾水,自杀?什么原因?并没有提及,也许作者自己索性也懒得去思考这些人物为什么自杀,把这个重要的任务交到读者手上。而我只能说,作者也许想表达在这世界上发生了许许多多的事情,普通人是无法一直站在上帝角度看待一切的,正所谓世事无常,就是那么突然不经意之间就得知某某跟我们相关的人去世了,而其中的详情却无从得知,而我们作为存活在世的幸运儿,就应该尽力去活下去,做一些更有意义的事情,活出自己的精彩。

  《挪威的森林》读后感四

  提笔之际,闭眼回想当年读这本名著的情形:它没有引人入胜的故事情节令我废寝忘食,也没有大段的哲理名言令我不自主的想去摘录。说实话我当时20出头的年纪读这本书是很吃力的,但出于对名著的尊重还是咬着牙读完了。当时读完,并没有什么想法,甚至有些不理解,但是很奇怪,读这本书时的感觉一直鲜活不变的伴随我以后十几年的人生,在某一个瞬间,一个类似的场景就会唤醒我的记忆。就像书里的渡边君一样,时隔十八个春秋后,因一首《挪威的森林》音乐而想起了记忆中那些模糊的人儿。

  我喜欢绿子,可爱至极。绿子的说话方式和处事方法我也喜欢,她说她喜欢渡边的坦诚,我也喜欢坦诚的人。只是我没有绿子那么大度,她知道渡边另有喜欢的人却没有不快的表示,只是说:“我等你,因为我相信你。”也因为这个,当渡边面对绿子的爱慕选择逃避的时候我懊恼不已甚至心酸,我真害怕他们没有结果。然而青春不就是这样吗?有多少人的青春是一帆风顺水到渠成的呢!

  绿子在渡边去喝可乐时写下的没有客套的那封信:“你可知道,你今天做了一件十分让我伤心的事:你甚至没有注意到我发型的变化吧?”让我想起了曾经为了爱情那么卑微的自己,现在也过上了幸福的生活。

  我不喜欢铃子,从头到尾都不太喜欢,也说不出为什么,就是不喜欢。但她说过的一句话我记忆犹新:“你也差不多到了学习人生方式的年龄,有时候你太急于将人生纳入自己的轨道。假如你不想进精神病院,就要心胸豁达地委身于生活的河流。”

  木月和直子是一类人,无法将自我融入到现实中,显然他们的内心和真实世界完全不同,因此他们只有两条路可走:一是放弃精神上的原本的自我,融入社会;二是放弃肉体上的自我,也就是自杀。他们选了后者,而渡边选择活着,既不放弃精神的自我,也不放弃肉体的自我。

  我想大概村上春树也认为活着才是勇敢的行为。我记得永泽的经典名言:“同情自己是懦夫的勾当”。如果说《挪威的森林》整本书都说的是自我与社会的反抗,那么永泽,就是典型的“社会人”,他努力的想在社会里成为一个非常老练的世俗的人:不同情自己,不同情他人,向上爬,到处睡。抛弃初美,我想永泽本身也是痛苦的,但他理性地且毫不犹豫地抛弃掉精神上原本的自己,变成了“世俗意义上的”成功的人,决绝的很。渡边刚开始被其吸引,但后来却看透了。他珍视美好的直子,木月,绿子,还有自己。他明白他两者都不能放弃,不管是精神的还是肉体的,他要带着美好的17岁的20岁的友人的回忆,勇敢的活着。

  书中有一段话,是渡边收到玲子告知直子状况恶化的信之后,心中对木月所说的:

  “喂,木月,我想。我和你不一样,我是决定活下去的,而且决定尽我的能力好好活下去…为什么呢?因为我喜欢她(直子)。我比她坚强,而且我以后还要更坚强,而且更成熟。要长大成人。因为不能不这样。我过去曾经想过但愿永远留在十七岁十八岁。但现在我不这么想了。我已经不再是十几岁的少年了。我可以感觉到所谓责任这东西。木月你听好噢。我已经不再是跟你在一起时候的我了。我已经二十岁了。而且我不得不为了继续活下去而付出代价。”

  这就是《挪威的森林》想要传达给我的:珍惜眼前人,明白有得必有失,当你一切都顺利的离谱时厄运必然来临;对任何即将发生的事物不要抱太大期望,因为希望越大失望会更大;人总是在不断的失去中找到自我和自我存在的意义;如果你很想要一样东西却求之不得,不要生气,也不要消沉,也许你并没有那么需要它。

  不管生活是什么鬼样子,我们都要笃定的慢慢的往前走。

  《挪威的森林》读后感五

  读完第一遍的第一感觉,此书是恋爱小说吗?似是而非,似非而是。成长的过程不只有爱情。爱情或许浓烈时如品一杯茶,时间久了总要变成白开水平淡无奇,而生活就是酿造的酒,随着年月的增添,心境的变迁,酸甜苦辣咸五味俱全。

  先不管作者村上春树到底想要表达什么主题吧,谈谈书中让我印象深刻的几个人。第一个印象深刻的当属直子,一个情绪不稳患有精神病的女性。

  在第一章节一开始就描述了直子告诉渡边的关于荒郊野外的一口水井。正如作者所说,是否实有其井不得而知,或许只是直子臆想中的一个符号。对于患上精神病的直子来说,最大的可能是代表着死亡的入口吧,不知道什么时候一脚踩空掉进去;亦或说是一个死亡的念头,在痛苦、迷茫、恐惧、未知、消极的精神状态和不能挣脱的负面情绪下,自杀的想法只要一冒头,就能要了她的命。我猜想,直子这个消极对待生命的种子来源于她的姐姐。当幼小的直子亲眼看到关系极其亲密的姐姐死在自己的面前,内心受到的冲击该是何等的震撼,加上在姐姐死后又听到父母说父亲弟弟自杀的事(第六章节),我想那个时候直子的心底必然留下了极其深重的心理阴影。当“几乎从一降生就开始的青梅竹马之交”的恋人木月毫无征兆地突然自杀后,直子的精神世界再也撑不住打击,抑郁症终于势不可挡的爆发了。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后来直子还是选择自我结束了生命(第十章节提到直子自杀前的状态,第十一章节提到直子去世)。

  想不透直子为什么一定要选择死,那么年轻的生命啊。除了叹息,直子的死让我对更加坚信:

  心理环境对人的思想有很大影响。

  想起“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孟母三迁”的故事来。一个人身处什么样的心理环境,会形成什么样的心态,尤其对处于成长阶段的青少年来说,更是重要。思维影响人,环境造就人。举个最贴近生活的例子,原生家庭对一个人的影响有多大,我相信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深刻体会。卑怯的父母养不出自信的孩子,傲慢的父母会把孩子培养的更加野蛮无礼。但这不是绝对的,影响的好坏,其实是可以选择的。记住,你是个独立的人,有独立的思想,有辨别是非黑白的能力,有自由活动的四肢。即使在很难做决定的问题面前,你也有选择乐观和消极态度的权利。有的人在黑暗时选择拥抱光明,在冰冷时拥抱温暖,而有的人却选择让自己的内心更黑暗,让自己的心更冰寒。

  在直子患病期间,住进了一所疗养院:阿美寮(第五章节直子的回信、第六章节)。我不是很喜欢阿美寮这个疗养所。不管在里面的生活有多么规律,有多么舒适,里面的人有多么让人感觉温暖和亲近,但是在这样刻意营造出来的环境里生活的久了,很容易让人丧失面对现实生活面对自我不完美的勇气和平常心。书中多次提到生活在阿美寮的人,每个人都知道自己是不健全的,生活在不健全的世界。我感觉有病才正常,黑暗与光明共存的世界才是真实的,有缺陷的人生才是圆满的。世外桃源只是人的理想罢了,追求美好是好的,只要美好就不对了。人生病、状态不佳很正常,保持一颗有病治病的平常心,不要把自己特殊化就好了(除非是传染病)。当你主动与人隔离的那一刻,你就脱离了集体,与现实社会脱轨了啊。就一句话,

  人这辈子遇到什么都很正常,不正常的是自己对待事情的态度。

  生活就是遇到一件事解决一件事的。身体累了就睡觉,心累了就傻笑,该哭就哭,该闹就闹,完了该干嘛干嘛。其实没多少人能做到如此豁达,不然怎么会有修心养性是一辈子的事这一说呢?

  如果直子代表出世,代表对死亡的思考,那么绿子则代表入世,代表生活的希望。

  与直子性格截然不同的绿子,开朗活泼带点世俗烟火气。

  喜欢绿子,喜欢她率真,乐观坚强,可爱真实不造作。再不喜欢高中学校就是发烧了爬也要爬过去,因为“心想怎能败下阵去!一旦败下阵岂不一生都报销了!”、“怕自己一旦败阵就再也站不起来”。父亲生病期间,即使两人之间没多少交流沟通,父亲表现的多不爱自己,依然悉心照顾他,而自己在艰难的环境下还是该吃吃该喝喝,啥事不往心上搁,保持积极向上的心态,清楚的知道“看护的是我呀,这可不是闹着玩。别人偶尔来一趟,充其量不过是同情!接屎接尿接痰擦身子都是我一个人干”。在父亲葬礼上“连个泪珠都不掉”,面对亲朋对自己“心肠硬”的非议,表现的也很坚强。爱情中知道最爱谁选择谁,当听到绿子说“为什么还要问?……,还不是因为我喜欢你超过喜欢他吗?我本来也很想爱上一个更英俊的男孩,但没办法,就是看中了你。”时,发自内心的笑。哈哈,这性格大概没人会讨厌,当断则断,断的利利索索的。即使有时候表现的很是粗俗,不管是带着渡边看女校卫生间烧卫生巾的烟柱,还是抽万宝路、喝啤酒、天台上乱弹吉他、把火灾当风景欣赏,亦或拉着渡边去看色情电影、让他把自己当做意淫对象撸啊撸等等,这些不过都是表象罢了。绿子的内心一定是充满顽强生命力,对自己以后的生活充满了期待。跟她在一起,只会感觉那些生活中的鸡毛蒜皮,都是我们生命中的不可或缺,生活就是如此有趣如此轻松如此快乐。

  其实,绿子的生活不比直子的生活好过,各有各自需要面对的问题,只是绿子选择了乐观,而直子选择了消沉。人,会遇到直子的经历,也会过着绿子的生活,即使没有阳光也要努力做一朵向阳的向日葵!

  但没有几人能做到一直保持着乐观的心态。在痛苦面前,很多人会跟直子一样选择舒适的环境,做自己舒心的劳动,努力的让自己归于平静。事实是,不管是换个环境转移注意力,还是刻意的去忘记,都只是一时的躲避,最后总是要面对的,问题终归在那里等着你。但有的人也会跟绿子一样,明知结果是不乐观的,在整个过程还是会尽人事听天命,选择坦然面对,接受无奈的结果。

  乐观是一种能力,而不是一种努力。

  尤其在生死面前,人人都是无力的,没有选择的,所以又何必杞人忧天,挂在心上?

  说到生死,书中主人公渡边关于生与死的思考,总会让我们获得一点启发。

  在第二章节中,木月的死,引出了作者贯穿全书的关于生与死的感悟:

  死并非生的对立面,而作为生的一部分永存。

  不是很理解这句话,看了一些网友的文章,结合个人的一些经历,大概可以这么理解吧:死者虽已逝去,但死者的过往和离世给熟悉他的人留下了或轻或重的影响。正是木月的死,让渡边陷入生与死的深刻思考。没有阅历的青春期,怎会想的明白,想的通透?生命的意义总是要一辈子去探索的。而直子的死,让渡边君明白:

  无论熟知怎样的哲理,也无以消除所爱的人的死带来的悲哀。无论怎样的哲理,怎样的真诚,怎样的坚韧,怎样的柔情,也无以排遣这种悲哀。我们惟一能做到的,就是从这片悲哀中挣脱出来,并从中领悟某种哲理。而领悟后的任何哲理,在继之而来的意外悲哀面前,又是那样地软弱无力。(第十章节)。

  从个人角度来说,生命是没有意义的,不管生前做什么事情,死后终归化为虚无。从利他角度来看,生命是有意义的,生命中最重要的事不仅仅是活着,而是我们给他人的命运带来了何种不同。月有盈亏花有开谢人有生死,平常心对待吧。好好的生活,不要想太多。

  最后借用朋友的话结个尾:生命是没有任何意义的,但好死不如赖活着。心中的所有梦想,只有在活着的时候才有实现它的无限可能。

相关文章:

1.《挪威的森林》读后感800字左右

2.挪威的森林读后感1500字范文

3.挪威的森林读后感精选

4.挪威的森林读后感650字范文

5.追风筝的人的读后感1500字

6.挪威的森林读后感作文范文

137137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