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灯榜文库!投稿QQ:511112889

初三《安妮日记》5篇1000字读书笔记

无敌客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安妮日记》成为流传最广的有关犹太大屠杀的文字之一,也被认为是二十世纪最重要的书籍之一。小编为大家带来几篇《安妮日记》读书笔记供大家阅读。下面是学习啦小编为你们整理的内容,希望你们喜欢。

  《安妮日记》读书笔记一

  《安妮日记》出版以来,深受同学们的喜爱,我也不例外。这不,緾上妈妈硬让她给我买了一本。

  一回到家,我就津津有味地看了起了。书中安妮的命运是那样的悲惨,因为当时德国人的占领使荷兰这个国家鸡犬不宁,盖世太保下令抓走所有的犹太人,安妮一家逃到了她爸爸工作的地方。不久父亲的好朋友范达恩一家也搬了过来。两家人在这里一起躲避灾难。之后又来了一位避难者牙科医生迪赛尔,八个人在“秘密后屋”里度过两年难熬的岁月。虽然忠诚的朋友们帮忙,但是整天还是生活在恐惧之中。为了不让库房的工人知道,他们每天说话轻声细语,走路都要轻轻地,只能等下面的人开始吃午饭时,才能洗浴,开水等。在“秘密后屋”的那些日子里,他们一个个整天担心受怕,就怕一个不小心,就去天堂做客。可是,他们最后还是被一个工人给举报了。于是,在1944年8月4日,她们落入纳粹的魔爪。在臭名昭著的奥斯威辛集中营,安妮的母亲绝食而亡,范达恩先生在毒气室中丧命,范达恩夫妇的儿子彼得在俄国军队逼近时,被逃窜的德国党卫军带走了,不知死于何处。牙科医生迪赛尔被转到德国,死在诺恩梅集中营。被剃光了头发、手臂上烙上号码的安妮、玛格特、范达恩太太被送往德国的贝尔森集中营,三人都在这里夺去了生命。整篇文章看完后,我不禁流下了眼泪,安妮那可怜的命运一直牵着我的心。

  看完后的我,总是记着这样一个情节:亲爱的姬蒂,昨天晚上,我快要进入梦乡的时候,眼前忽然朦胧地出现了菜丝的身影。我看到菜丝衣衫褴褛、面黄肌瘦、憔悴不堪。她的眼睛显得很大,她哀怒地看着我,仿佛在说“哦,安妮,你为什么不管我,快把我从人间地狱中救出来吧!”菜丝,对不起,我无能为力,我真希望能解救你,真希望我能够让你分享我所有的一切。然而我将永远不会忘记她,我会为她祈祷的。你瞧,安妮多善良啊,可是,她的人生却太凄惨了,她曾说过:我希望即使自己死后仍然继续活着。她的日记让她实现了这愿望。

  安妮经历了快乐,期望,隐匿,抑郁,意欲,悲愤,挣扎,死亡的人生历程。安妮在日记中如实记录了两年间隐秘、艰苦的生活状况,自己的寂寞、苦闷,对现实的恐惧、憎恶,对生的追求和期盼,对未来的向往和祝愿,对战争、人性的深入思考。她渴望用年轻的激情、勇气和天性的善良拥抱自然,拥抱世界,但是战争回报给她的却是苦难和死亡。安妮在写日记的两年多里,生活困窘,她多次写到阿姆斯特丹的被轰炸所造成的恐惧,也不断谴责种族歧视,而藏匿又充满了恐怖的日常生活,在平凡中深深地打动着人心。她在见证着战争与迫害。1947年,幸免遇难的安妮的父亲,将安妮的日记整理后出版。迄今为止,日记已被译成55种文字在全球发行三千万册,成为一笔人类共同的精神遗产。安妮真正地实现了自己的愿望:“我希望在我死后,仍能继续活着。”“走入世界,为人类尽一份力量。”

  《安妮日记》读书笔记二

  同一个安妮怎么会有两种不同的人生结局呢?现实中是不可能的,这样的事情只有在文学作品创作中才会发生。我所读到的安妮,恰巧就被安排进了两种不同文学作品中,一个是日记体的《安妮日记》,一个是小说体的《楼上的房间》。

  说来确实巧合,我竟然能在前后两个毫无关联的活动中,遇到描写同一个人(安妮)的两部作品,并同时引起了我阅读的兴趣。最先接触到的是《安妮日记》,那是我几周前在校园小蜜蜂读书活动节上买到的一本书,封面上那个坐在窗前的女孩看起来和我差不多大,一身淡蓝典雅的长裙,一席乌黑光亮的长发,单手托着腮,凝望着窗外,那忧郁而期待的眼神一下就引起了我的注意,我断定这是一本值得品味的好书。可是,恰逢期中考试,我刚看了个开头,还没来得及仔细阅读,就只好暂时将它束之高阁了。

  近日,南京市小学生“找寻我爱的书”主题征文活动如火如荼得开始了,了解完征文信息后,就津津有味地收看起先锋中小学生网上作文平台里的“好书导读微视频”,在277集好书推荐的视频短片中,我随手点开了第P089集视频,南京市致远外国语小学姚鑫老师在短片中向我们推荐了小说《楼上的房间》。随着她将故事梗概一层层铺展开来,我眼前再次浮现出窗前那个和我差不多大的女孩——安妮!故事情节如此相似,竟然有如此巧合的两本书吗?带着这个疑问,我迅速跑进书房,从书架中翻出了那本刚买不久的《安妮日记》,我捧着书,一屁股坐在椅子上如饥似渴地阅读起来,读完这本书用去我整整三个下午的闲暇时光,我终于弄明白了。

  《安妮日记》是安妮·弗兰克13岁时所写,采用日记体形式,详细记录了她在两年多时间里躲避德国纳粹搜捕的生活经历,她终日躲在狭小的密室中,充满恐惧、痛苦和煎熬,就连最基本的温饱和自由都得不到保障,就连去窗口看看外面的世界也变得那么奢侈,一旦被纳粹发现,如花的生命就随时可能被终结,但她始终保持着一颗乐观的心,她把密室的生活变成了一场有趣的探险,危险变成了浪漫,恐惧变成了新奇,这里发生的一切都成为她笔下的日记素材。不幸地是,最终纳粹还是发现并抓捕了她,这位犹太女孩16岁时死于纳粹的贝尔根-贝尔森集中营。她的日记,后来成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历史证据。

  看完《安妮日记》,我对安妮的结局感到万分的悲伤,虽然这是历史事实,但我还是不忍心相信这样一个年轻少女的生命被敌人无情地扼杀。我立刻让妈妈帮我从网上预订了新书《楼上的房间》,作者约翰娜·赖斯根据《安妮日记》写就了这部小说,大概是出于美好的愿望吧,他为安妮重新塑造了一个完美的结局。虽然由于长期困顿于狭小的空间,导致她肌肉萎缩,行动艰难,但在小说的最后,安妮还是顽强地活了下来,她终于等到了盼望已久的和平与自由。我很喜欢小说的这个结局,它让我深刻地理解了战争的残酷和自由的可贵。

  能够对照着阅读同一个故事不同体裁的作品,这实在是个巧合,留给我更多的则是收获。通过这样的两本书,我既读出了真实的历史,也读出了人们对美好未来的希冀。阅读,让历史上的人变得更显得有血有肉,丰富感人,也让现实中的我更懂得有情有义,珍爱生活。

  《安妮日记》读书笔记三

  再一次翻开它,我已经又长大了半岁。可能正是这个原因吧,我看见的《安妮日记》已经不一样了。

  里面讲的是一个在二战时期犹太小女孩安妮两年的密室生活:

  在安妮13岁生日后不久,因为当时是法西斯主义,犹太人惨遭迫害,所以安妮一家以及凡丹夫妇和他的儿子彼得;杜瑟尔医生和在安妮爸爸公司工作的克莱尔、米普、艾莉搬到了在荷兰阿姆斯特丹分公司的后屋,安妮在日记里一直称它为“密室”。

  安妮自从搬到荷兰以后,就一直生活在阴森的密室里,白天不能打开窗帘,怕别人看见,晚上只能打开一点点窗户透透气,但立刻就要关上;上午吃完早餐以后就不能用水了,因为隔壁会听到;再加上一家人脾气暴躁,经常大吵大闹,克莱尔的体弱多病,外面不断传来的犹太人被杀的消息,搞得大家心神不宁。

  在密室生活的两年里,正处于花季少女时期的安妮,在极度的恐慌与不愉快下,在暗淡无光的密室里,度过了少女成长的关键时期。然而她却毫无办法,因为他们是走到处处都会受到德国人歧视的犹太人。战争的残酷令我们无法想像。

  在1944年的8月4日,在光明就要来到的时刻,纳粹分子冲进了公司的后屋,逮捕了这些犹太人,结束了他们两年的密室生活,最后,安妮以及她的姐姐、妈妈,凡丹夫妇一家,杜瑟尔都惨死在集中营里。克莱尔被送往德国服劳役,中途逃脱;只有安妮的爸爸活着走出了集中营。

  惨淡的生活并没有改变安妮,她还是个爱说爱笑的女孩子。只是最终并没有一个完美的结局。但是,从安妮的这些日记中,战争的残酷无情已经败露无疑。

  这并不是安妮一个人的日记,这是二战时期千千万万犹太人的心声。当时的犹太人,可以说为了怎样给他们设计刑法,德国的警察和法院的人都想成傻子了。安妮和其他犹太人一样,渴望自由。

  由此我想到了许多许多,我觉得这本日记不仅是在诉说安妮的心情,而且是在描述战争的痛苦。法西斯,这个曾经夺取几百万犹太人生命的词;希特勒,这个曾经让千千万万德国人感到耻辱的名字!战争不仅能使每个人心惊肉跳,让任何一个人可能死去,最重要的是它能将美好的和平毁于一旦!

  我真的希望,不论在哪个国家,在什么时候,都永远不要再出现战争这个字眼儿。只有全世界的每个人都和平相处,人类才会有大发展。如果地球真的分裂成了几块,只要人类的心还接在一起,就一定能够渡过难关。但是,人类的心如果被战争隔开了,那就真的没希望了。就像著名的通天塔传说,只要人类没有了和平与团结,就算通天塔真的建成了,也会轰然倒塌。所以和平是人类发展的桥梁。

  希望大家记住,不管什么时候,和平都是最重要的!

  《安妮日记》读书笔记四

  前两天,我读了一本书,名叫《安妮日记》,它记述的是一名名叫安妮的犹太女孩从1942年到1994年写下的日记,在日记中安妮讲述了作为一名犹太人为躲避残忍的德国纳粹党在秘密小屋中的生活状况。

  在日记中,安妮如实的记录了当时的希特勒政府攻下荷兰后制定的一些法规“法令规定:犹太人应在衣服上绣黄色六角星徽;禁止犹太人深夜出门;禁止去一些娱乐场所!……”看到这些规定我觉得十分气愤,他们这样做完全限制了犹太人的自由,没有一点民主可言,完全就是将犹太人逼上死路,这样的情况下,让他们怎么生活!可是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安妮一家仍然坚强努力生活着,他们不放弃,他们相信总有一天他们会等来成功的那一天。七月八日,安妮的姐姐突然接到了召急通知,玛格当时仅16岁啊!难道这些惨无人道的纳粹党连一个小女孩也不放过吗?纳粹党的残忍激起了大家的反抗精神,最终,大家决定全家搬进秘密小屋,那是一个办公楼上的废弃屋子,由他们的朋友送来食物,他们生活在秘密小屋里,为了防止被别人发现,他们白天夜里不敢大声说话、走路,只能做一些静态的事情。压抑的生活使大家都变得敏感而易怒,后来秘密小屋中又住进了凡格一家和善良的大夫狄斯亚,自私吝啬的凡格太太总是找安妮的缺点,甚至经常发生争吵,在这样的情况中,安妮学会了忍让,学会了坚强。在秘密小屋生活的这段时间中,安妮并没有放弃学习,还是每天认真的学习各种语言,同时安妮也有了自己的心事,安妮与皮特恋爱了,可是安妮的父亲却很生气,他告诉安妮她应该冷静的处理这段感情,并告诉她将来会有更多的选择,安妮也决定自己应该她冷静的处理这段感情。在这种时候安妮明白坚持下来就意味着胜利,而放弃就意味着死亡。 在他们住在秘密小屋的这段时间,他们的同伴都被成群的逮捕,受到盖世太保无情的对待他们有的被赶上火车送进维斯德堡,还有的被送到遥远的荒芜之地,中煤气而死……1944年,盟军登陆,他们终于等到了期盼已久的喜讯,可他们的食物却越来越少,可他们始终保持着乐观积极的态度,相互安慰、鼓励,相信未来一定会很美好。最终,德国失败了,可安妮也走了,她终究没有等到成功的那一天。

  通过读《安妮日记》我懂得了即使面临天大的灾难也要学会坚强,要始终保持的处理事情,要保持坚韧乐观积极的生活态度,在任何时候都不能放下学习,不可轻言放弃,要相信自己,要学会在困境中寻找希望,就像安妮说得:“我相信自己”,“包括我的思想、我的愿望以及我的梦想”。

  《安妮日记》读书笔记五

  “我想活下去,即使在我死后。”——安妮弗兰克,1944年4月4日

  四壁密封,却渴望蓝天;生死一线,却坚信未来。这是我看到《安妮日记》前半部分的感觉,而当我更深入地体会这本书后,这个与我年龄相仿、天性自由的女孩,给了我更强烈的震撼。

  她开朗、活泼,本该是大自然的宠儿,在自然界中自由嬉戏。但命运给她开了个大玩笑——她被迫在密室中度过了压抑、恐惧、沉默的两年,最终病死集中营。两年如影随形恐惧和沉默,这是所有人都难以承受的酷刑,但它却并没有改变安妮的天性,直到被抓走的前几天,她依旧坚信未来,充满希望,想笼中的雄鹰一样,无时无刻不在挣扎,努力脱开束缚。

  她的充满理想坚定的行为与对生活细节的记叙深深吸引着我,驱使我不断往下看。但是,当我的目光停留在1944年8月1日的时候,我竟再也无法使眼睛向下看去——我很清楚,这是安妮最后的日记,写于她被捕的三天前,

  《安妮日记》不是小说,因此它没有导演的事先伏笔提示,每一篇日记也没有那些煽情的藻饰,只有真情的流露。我更愿意把它作为我和安妮的对话而不是像看电影一样让故事从眼前飘过。对我来说,看这本书就如同安妮坐在我对面与我聊天一般亲切。试问,当你明知道朋友即将遇难去世,你还怎么忍心微笑着听她述说自己对未来的渴望与对生命的热爱呢?我真想抓住她的衣领,摇晃她,大声对她说:“你就快被捕了!你的悲剧已经注定了!别再做白日梦了!!”但坐在我面前的安妮依然在讲她的故事,依然微笑着述说自己对未来的憧憬,述说自己对盟军胜利的期待。

  可怜的安妮!两年多来从未失去希望,极少在日记中吐露自己的恐惧。取而代之的是她的热烈期盼自由解放,重回大自然的热情。,可是,就在自由女神快要对她展开双臂迎接她的时候,残酷的命运敲响了她小小的密室,纳粹的魔爪终于探到了她的藏身之地——密室被摧毁了,安妮进了集中营。

  耶和华到最后一刻也没有向安妮伸出援手,给予她一丝怜悯。不,或许,安妮早已不需要什么怜悯了,尽管香消玉殒,但她的灵魂已经经受住了常人无法通过的考验与洗礼。她走得很远,远超过常人,她善良、开朗、无私、聪慧。她的肉体的存在已画上句号,而她的精神却永远没有停歇,依然为后人留下了意味深邃的无尽的省略……

  我合上《安妮日记》,小心地把它放进书柜——那里放着我最值得敬仰珍惜的书籍。至始至终,我都没有去看安妮最后的日记。或许,在将来的某个时间,它将再次被我打开——当我可以理解死亡的时候……

183279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