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灯榜文库!投稿QQ:511112889

读《不抱怨的世界》读后感(精品10篇)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读《不抱怨的世界》读后感篇1

几乎没有什么不能是我们的抱怨对象。喜欢躲在喋喋不休的抱怨后面,从中获得一种自我膨胀的优越感。我们难以且不情愿意识到,所厌恶的种.种问题,譬如身边人无休止的抱怨,同样存在于自己身上。

威尔·鲍温在《不抱怨的世界》一书中不留情面地指出,“我们抱怨,是为了获取同情心和注意力,以及避免去做我们不敢做的事。”

许多时候,我们并非意识不到这一点,但就是不愿意直面,并且积极做出改变,有时候,随着心理的惯性,也不知道如何改变。不过,改变不如意的现状,也是人类的本性,抱怨带来的消极作用,人们意识到了之后,还是会有改变的欲望自然升起。当改变之光随着情绪上的抵触被带进了生活,就由“有意识的无能”踏入了“有意识的有能”。

我们开始留意自己的言语措辞,以沉默代替抱怨。这实在不是一个能轻易胜任的挑战,尽管抱怨和评断如口臭般污染着自己的生活环境,但习惯性的东西总是会带来安全感,即使是替代式的。我们常常在努力维持不抱怨与落回现状之间挣扎,改变自我的勇气、不懈地自我觉察,共同打造了一把神奇的钥匙--这把钥匙,让我们长久以来封闭着的意识缓缓敞开。

对旧有习性的挑战必然带来生活层面上的某些变更,鲍温温和而又坚定地指出:在这场把生命导向光明、积极的内在改变中,如果其他东西的确是阻碍,工作,或者朋友都应该考虑放弃。

放下抱怨,这并不等于在困境面前不作为,或者放弃对社会不公正的言说权。带有负面情绪的抱怨,恰恰才是不具建设性的消极。而源于生命的热爱,并由此生发的感恩、宽容和同理心,也不容任何机构以任何名义窃取盗用。

《不抱怨的世界》并非是一部阐释观念或解析心理的作品,而是一场“不抱怨运动”的发起、描述、记录与召唤。正是那些已经改变了全球数百万生命的事例,展示了抱怨的普遍性,以及相似的蜕变流程。

所有的描述至多只是路标,真正的开始总是握在你自己手中——如果践行,如果坚持,已经足够造成改变的敞开,穿透我们杂乱无章、充满问题而又缺乏审视的生活。

“不抱怨”只是一把钥匙而已。在我们忙忙碌碌的生活中,借助这把钥匙,我们会自然延伸和深入到生活的诸多层面,唤醒我们渴望已久的改变。

读《不抱怨的世界》读后感篇2

“我想,我对生活是没有抱怨的,当然,除了房子、车、工作……等等,我好像又抱怨了。”

读完《不抱怨的世界》,我把书本随赠的紫色手环戴在了右手上,按照游戏规则。我每抱怨一次,手环就要换到另外一只手上、于是,我戴上手环之后,一个程序也随之在我的脑海中启动,开始默默地监控起我的思想。

起初的我认为自己是没有什么好抱怨的,除了买不起房,开不起车,薪水太馋,公交太挤,邻居太吵,朋友太少,青春痘太多,睡眠太少等等这些之外,我认为自己的生活还是蛮不错的。

可关键不是我的生活有多少的问题,而是我抱怨了多少次,要知道,这些问题在很久很久之前就一直存在,事到如今,也许随着时间的流逝少了几个,但抱怨一直有增无减。毕竟,我依然可能会用一天的时间为一个问题而抱怨连连。

戴上了紫色手环,我想借着思想程序的默默监控,我不会抱怨了。但是后来因为等的公交车不来,因为等到的车太挤,因为拼命往车里挤的人素质太低,我还急忍不住抱怨了。短短一瞬间,一个闪念在脑海中浮现,将消极的思想传遍全身,令我感觉周遭的空气都浑浊到叫人呼吸难耐。

当然,这样的事可远远不止一件。它们在我的生活中频频发生,一步步将我的忍耐逼到极限。我的手环也在这一次次的临界点之前频繁地更换。

我记得看过的书里曾说:当遇到问题时,首先应该想到的是“自己出了什么问题”还有“这样的问题该如何解决”。而我,像大多数人一样,遇到烦心的事情,首当其冲的表现是开口抱怨。

《不抱怨的世界》里有一句:“今天,你还在抱怨吗?”我看了看自己手腕上被频频移动的紫色手环,心想要完全脱离抱怨的世界不会那么简单,它任重而道远。

读《不抱怨的世界》读后感篇3

2019年的7月4日,是我很难忘的一天。那一天我得到了一份珍贵的礼物--紫手环。

紫手环被喻为“不抱怨的礼物”,书里说它有着无穷的力量,戴上它我们就已经踏上了成功的道路。多么神奇啊!我迫不及待地打开了《不抱怨的世界》。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各个名人对书的评价,再往后翻就是序言中胡志强妻子的亲身经历。车祸给她的身体带来了重大的伤害,而她自己却选择了勇敢的面对,她不放弃对生活的希望,她不抱怨,她感恩,她感谢为她抢救、医疗、付出辛劳的“天使们”,她谢天谢地,感恩自己可以浴火重生。

为什么,我们总是在不停的抱怨,人都是有欲望的,欲望促动进步,可欲望太大会象气球吹得太大而破裂。学习了这本书之后才明白以前对生活的抱怨是多么的无知,我发觉我有了小小的进步。其实所谓的公平和不公平谁也说不清,每个人每天都有不同的不满足。我喜欢那些不抱怨的人,因为他们心里往往憋着一股劲,他们知道,抱怨没有用。抱怨者抱怨的对象往往是上帝、命运之类虚幻的东西,或者是他对之无能为力的人,他抱怨是由于他不能使他们变化。而不抱怨的人则会针对具体的困难做出具体的对策,他憋着的那股劲在背后支撑着他,是他永恒的动力。

人越是报怨自己不快乐,自己就会越不快乐,因为我们自己把注意力集中到了不该注意的地方。有些时候我自己总是去计较别人怎么怎么样,而忘记了自己该怎么怎么样。去抱怨别人,其实就是在抱怨自己,因为每个伤害别人的人,他自己本身就是一个受伤者,而且是一个长期的受伤者!其实想想我们真的可以不去抱怨,至少做到不在自己的嘴里说出去!对于无可改变的事情,不要去抱怨,愉快地接受、勇敢地承担。是的,不去抱怨,你会拥有解决问题的从容;不去抱怨,你会拥有阳光灿烂的心情;不去抱怨,你会拥有天的广袤、海的胸怀。

世界经济不可能永远箭头向上,人生不可能总走上坡,情绪也一样会有高峰和低谷,所以经济进入萧条期是常态,心情遭遇低气压也是常态。

戴上“紫手环”,想抱怨的时候,换到另外一只手上,让自己停止抱怨。日复一日,你的行为,你的思维都已悄然改变。当你看到有人佩戴紫色手环时,就会知道他正在激励自己连续21天都不抱怨、不批评、不讲闲话。也许要真正做到确实需要一点时间,但我们可以从现在开始努力。

活出感恩的生命,拒绝抱怨的时间。总有一天我会真正活在不抱怨的世界,找到真正属于我的成功之路。

读《不抱怨的世界》读后感篇4

要一个人“不抱怨”很难,在生活上遇到任何的`不顺遂,发发小牢骚、吐吐苦水,似乎是一件理所当然的事。但是别忘了一个重要的理论“吸引力法则”,要知道,当一个人在说些负面和不快乐的事时,就会接收到负面和不快乐的事,例如:当女人常抱怨世界上没有一个好男人的时候,就已经在心里种下了一个“不相信有好男人”的因,所以即使遇到了好男人,可能也打从心里怀疑,这样即使遇到了男朋友或老公,也可能会错过吧;同理,如果多说一些感恩的事,则会为自己引来更多喜乐之事。这样,你要选择抱怨还是不抱怨?

读《不抱怨的世界》读后感篇5

当我拿到这本书时,我的心里在想这可能又是一本讲大道理的书。带着怀疑的心我开始了看书之旅,也在自己手上带起了紫手环,心里却怎么也不肯相信这样对自己有何有用之处……

但当我慢慢沉浸在书中世界时,才突然发现,这其实就是一面心灵的镜子。里面并没有什么大道理,只是用很普通的方式;很普通的事例,来告诉我们一种生活的态度。让我们更加了解自己,在镜子里我们能看到自己的外表是否整洁,我们的脸上是什么表情,是愤怒还是难过……而这本书里的就是返照内心的镜子,让我们看到自己不能外露的内心世界:是乐观向上的,还是消极低沉的?这些可能在表情上我们没有表露,但在言语上或多或少有抱怨的产生。

读《不抱怨的世界》读后感篇6

今年学习了美国作家威尔鲍温的《不抱怨的世界》,在细读了以后,真正理会了其中的道理。也许有人会说,不抱怨如何让人发泄,长期不抱怨会不会得病。其实不抱怨是人生的一种境界,是一种放下挫折和不满去寻找和追求新目标的一种衔接方式。真正的做到不抱怨,再加上努力和拼搏,你的事业会更加成功,你的人生会更加完美。

在现实生活中,在我们渴望寻找人生幸福和快乐之时,我们每个人都难免要遭遇很多挫折和失败或不尽如人意的事情。()每当这时,有些人便不能正确对待,产生不满,引发很多牢骚和抱怨,往往是怨天、怨地、怨命运、怨同事、怨领导……其实抱怨的最大受害者是自己。抱怨虽然没有明显的恶果,但一种心怀感恩、宽容大度的态度却给我们带来另外一种人生,如果做到这一点我们的人生会更加快乐。不抱怨需要一个过程,加入“不抱怨”活动,戴上紫手环,让快乐代替抱怨,关掉那扇抱怨之门。

在工作中,我们更就应放弃抱怨。我们常常会抱怨工作环境不好,同事之间不够和谐,工资不高等等,但当我们放弃抱怨,心怀感恩,用一颗宽容的心投入工作时,你会发现你所期盼的一切又已“水到渠成”。过多的抱怨不仅仅不能解决问题,只能让你的情绪更加不好。学会不抱怨之后,情绪会比较开朗,也会有能量去应对生活中的各种难题。

书中写道“你会为了最微不足道的小事而感恩,就连以前觉得理所当然的事也不例外”“活出感恩的生命,而非抱怨的生命,就能发挥这种确保健康的力量”是的,对生活怀有一颗感恩之心的人,生命会时时得到滋润,即使遇到再大的困难,也能熬过去,喜欢抱怨的人,即使是福至将来也会变成祸。以前看过这样一段话:“活在感恩的世界里:感激斥责你的人,因为他助长了你的智慧;感激绊倒你的人,因为他强化了你的潜力;感激遗弃你的人,因为他教导你就应自立;感激欺骗你的人,因为他增进了你的见识;感激伤害你的人,因为他磨练了你的心志……”这是一种用心的心态,一种智慧的生活态度,人人都怀有一颗如此感恩的心,那么人生必须会过得坚实而有信心!因为感恩,我们才拥有了一个多彩的社会。

“不抱怨”行动只是一把钥匙而已,在我们忙碌的生活工作中,借助这钥匙,开启我们对生活的不抱怨,用用心的态度去应对,成为一个快乐的人,一个懂得感恩的人,让我们都拥有一个“纯净无暇”的世界——不抱怨的世界!

读《不抱怨的世界》读后感篇7

要一个人“不抱怨”很难,在生活上遇到任何的不顺遂,发发小牢骚、吐吐苦水,似乎是一件理所当然的事。但是别忘了一个重要的理论“吸引力法则”,要知道,当一个人在说些负面和不快乐的事时,就会接收到负面和不快乐的事,例如:当女人常抱怨世界上没有一个好男人的时候,就已经在心里种下了一个“不相信有好男人”的因,所以即使遇到了好男人,可能也打从心里怀疑,这样即使遇到了mr.right,也可能会错过吧;同理,如果多说一些感恩的事,则会为自己引来更多喜乐之事。这样,你要选择抱怨还是不抱怨?

这书给我印象最深的,是结尾的一句话:你自己就是一种祝福!

很多人每天抱怨东抱怨西,怪物价高、抱怨老板不加薪。不过,现在有一项“不抱怨运动”正在全球八十个国家推行。很简单,在手上戴上手环,每次抱怨或指正别人就要换手戴,得连续不抱怨21天才算成功。

有两件事,我们大多数人都会同意:1.这个世界有太多的抱怨。2.我们过的不是我们想要的生活。然而,形成抱怨的原因是什么,我们为何会抱怨,我们以为抱怨能带来什么好处,抱怨是如何破坏我们的生活,而我们又要怎样让自己和周遭的人停止抱怨,为什么我们过不上我们想要的生活?而这些问题是威尔的《不抱怨的世界》一书及他发起的“二十一天不抱怨运动”要回答的。

按照韦氏辞典的定义,抱怨有两重意思:表达哀伤、痛苦或不满,提出正式的控诉或指责。根据抱怨对象的不同,抱怨还可分成对自己的抱怨和对他人、外界的抱怨。

鲍温认为,我们之所以会抱怨,就和我们做任何事情的理由一样:我们察觉到抱怨会带来好处。许多抱怨涉及了从他人身上诱发涉及了从他人身上诱发特定的人际互动反应,例如同情或认可。比如说,人们可能会抱怨自己的身体健康,却不是因为真的觉得生病,而是‘病人的角色’能让他们取得附带的好处,例如他人的同情,或是可以避开反感的事件。作者鲍温现身说法,讲述自己13岁参加中学舞会,因害怕邀请女生跳舞,转而抱怨自己太胖,女生是不会接受他的邀请的,从而引发同学们的同情并避开了这件害怕的事。自此他犯上了“抱怨上瘾症”,以后的日子,无论是工作上,还是人际关系上的问题,他都归因于他的体重。

我们抱怨他人的原因之一,是要让自己在互相较之下,显得更为优秀。当我指出你的缺点时,就是在暗示我没有这样的缺点,所以我比你优秀。抱怨的背后是自夸和吹牛,而没有安全感、质疑自己的重要性、不确定自我价值的人,才会吹牛和抱怨。我们自觉不配得到想要的东西,缺乏自我肯定,便藉由抱怨把自己想要的东西推开。在我们的抱怨中,我们也对世界传递出自己是受害者的讯息,而这么做,也将会为自己引来更多的加害者。

让我们把生命看作是一个连续不断的选择过程,在每一个选择关头都有前进与倒退的冲突。有时可能会走向防卫、退缩,有时也会向成长迈出一步。而成长包含了走向未知,常常要放弃熟悉的生活方式,结果我们倾向于害怕成长。我们其实是在拒绝、反抗我们的伟大潜能,对这种逃避成长的倾向,马斯洛命名为“约拿情结”。抱怨是“约拿情结”的体现,它源于自我价值感低落,它是安全的,它属于低能量层次的对话,不会威胁到彼此;通过抱怨,人们逃避生命的拓展、成长与改进。

依据自身的“抱怨上瘾症”疗愈经验,鲍温总结出走出不抱怨的四个阶段,即无意识的无能,有意识的无能,有意识的有能及无意识的有能。他认为要成为不抱怨的人,就要历经每一个阶段,一步都不能省却。你不可能跳过这些阶段,直接达到永续的改变。

在“无意识的无能”阶段,你对自己的抱怨(无能)毫无所觉(无意识)的。此阶段抱怨就好比口臭,当它从别人的嘴里吐露时,我们会注意到;但从自己的口中发出时,我们却充耳不闻。

在“有意识的无能”阶段,你对自己的抱怨(无能)已能有所察觉(有意识)。你能察觉到周遭及自己的抱怨,你身边都是一些爱发牢骚、怨声载道的人,你和你的朋友在一起时讨论的主题往往演变成一场抱怨比赛,讨论的语调会变成:“这不算什么,我告诉你

在这个阶段,征求一位“不抱怨的同伴”是非常有用的一件事。找一个也在挑战不抱怨目标的人,彼此鼓励,互相打气。找一个能帮你以积极的态度重塑生活样貌的人,帮助你去发掘眼前任何情境中的光明面和良善点。不要把眼前这一刻视为理所当然,这一刻是一去不回、永不再现的。

在“有意识的有能”阶段,沉默将更经常出现。而沉默比抱怨更有建设性,喋喋不休只是在对你周遭的人们发送一个讯息:你觉得不自在,无法忍受让沉默来掌控局面。沉默能让你自省反思、慎选措辞,让你说出你希望能传送创造性能量的言论,而不是任由不安使你发出又臭又长的抱怨。觉得抱怨是理所当然的人,哪里也到不了,只会在同一个不快乐的出发点原地打转。我们的焦点必须要放在我们希望发生地结果上,而不是我们不要的事情上。如约翰?肯尼迪所言“有些人只是看到当前的现状,然后问为什么会这样?我则是梦想着未曾出现的景象,然后问为什么不是那样?”

在“无意识的有能”阶段,你已经重塑了自己的思考模式。你已经可以“无意识”(毫无所觉)地达到“有能”(不抱怨)状态。你会开始为了最微不足道的小事而感恩-----就连以前觉得理所当然的事也不例外。你的态度,也就是你内在思维的外在表现,决定了人们和你之间的关系。一个在办公室里散播阳光和喜乐的人,具有黄金般贵重的身价。成为不抱怨的人,将获得一份最重要的礼物,就是你对他人的影响力。你将活出让他人效仿的样子,你将成为领袖,站在最前线开疆拓路,让其他人追随。你是人性大洋中的一道涟漪,在世界上引发着回响。

读《不抱怨的世界》读后感篇8

近日有幸读到美国史上最伟大的心灵导师之一威尔鲍温著的《不抱怨的世界》。阅读之后,发现这本书与以往许多励志书籍不同,让人耳目一新,也让我感慨良久,思绪万千:

几乎没有什么不能是我们抱怨的对象。生活、工作上不顺利时,发发小牢骚、吐吐苦水,似乎是一件理所当然的事。我们喜欢躲在喋喋不休的抱怨后面,从中获得一种自我膨胀的优越感。我们难以且不情愿意识到,所厌恶的种种问题,譬如身边人无休止的抱怨,同样可能存在于自己身上。威尔鲍温在《不抱怨的世界》一书中不留情面地指出,“我们抱怨,是为了获取同情心和注意力,以及避免去做我们不敢做的事。

然而这个世界存在“吸引力法则”:你如果大声喊“痛”,伤害就会出现;如果抱怨,就会遇上更多抱怨的事。书中作者鲍温现身说法,讲述自己13岁参加中学舞会,因害怕邀请女生跳舞,转而抱怨自己太胖,女生是不会理解他的邀请的,从而引发同学们的同情并避开了这件害怕的事。自此他犯上了“抱怨上瘾症”,以后的日子,无论是工作上,还是人际关系上的问题,他都归因于他的体重。可能我们也曾有类似的经历。比如,事情失败了,习惯归结于他人的不体贴、不配合或不努力,从而逃避职责。这些负面思绪不只成为我们最大的敌人,还影响着别人。

如果我们会抱怨不断是因为我们为把注意力放在它上面,被它指引着,心被它占据着。那么我们要怎样逃离抱怨的泥潭呢

依据自身的“抱怨上瘾症”疗愈经验,作者总结了走出不抱怨的四个阶段:

一、无意识的无能,是指没有意识到自己在抱怨;

二、有意识的无能,是指能觉察到自己以及周围其他人的抱怨;

三、有意识的有能,是指倾向于用沉默来便于自我反思、

措辞,以便于说出有价值的话语,而非喋喋不休的抱怨;

四、无意识的有能,是指你已经重塑思维模式,习惯于不爱抱怨了,并且不需要意识控制。

如何推进四个阶段的进展,作者建立了一套实践操作性极强的方法--紫手环运动:

1.将手环戴在一只手腕上。

2.当你发现自己正在抱怨、讲闲话或批评时,就把手环移到另一只手上。

3.如此交替更换,直到养成连续21天不抱怨、不批评、不讲闲话的目标为止。

4.坚持下去。平均的成功时间是4~8个月。

不到一年,全世界就有80个国家、600万人热烈参与了这项运动,学习着为自己创造完美的生活,让这个世界充满平静喜乐、活力四射的正面能量。

它实在不是一个能轻易胜任的挑战,尽管抱怨和评断如口臭般污染着自己的生活环境,但由于习惯性的东西总是会带来安全感,我们常常在努力维持不抱怨与落回现状之间挣扎。但是改变自我的勇气和不懈地自我觉察共同打造了一把神奇的钥匙--这把钥匙,让我们长久以来封闭着的意识缓缓敞开。在我们忙忙碌碌的生活中,借助这把钥匙,我们会自然延伸和深入到生活的诸多层面,唤醒我们渴望已久的改变。

当然,放下抱怨,并不等于在困境面前不作为,或者放弃对社会不公正的言说权。带有负面情绪的抱怨,恰恰才是不具建设性的消极。而源于生命的热爱,并由此生发的感恩、宽容和同情心.

最后我引用书中的一段话:任何人和团队要成功,就永远不要抱怨,因为抱怨不如改变,要有接纳批评的包容心,以及解决问题的行动力。朋友,试着加入“不抱怨”活动吧!不要匆匆经历这个过程,这不是赛跑,而是一种过程。从带着紫手环的那一刻起,你就在改变,你用你的意志在完成一种挑战,为自己创造心想事成的无怨人生的挑战。放弃抱怨,相信自己!

读《不抱怨的世界》读后感篇9

比尔·盖茨曾说:没有人能拒绝这样一本书,除非你拒绝所有的书。带着质疑我有幸阅读了《不抱怨的世界》,颇有感触。改变自己,认真工作,才能取得效率。

作者认为,我们之所以会抱怨,就和我们做任何事情的理由一样:我们察觉到抱怨会带来好处。许多抱怨涉及了从他人身上诱发的人际互动反应,例如同情或认可。比如说,人们可能会抱怨自己的身体健康,却不是因为真的觉得生病,而是‘病人的角色’能让他们取得附带的好处,例如他人的同情,或是可以避开反感的事件。联想到自己也常常对着朋友抱怨,仔细思考起来,我想不会仅仅是为了发泄那么简单,恰恰是朋友们给予的同情、关怀和正向的认知才是我最想要的,也正是这些因素导致抱怨已经成为一种我无法觉察的习惯了。

该书确实值得我们认真学习和体会,相信会让大家受益匪浅,甚至使你的命运得以改变,享受到工作和人生的快乐!人的一生,必然要工作,要发展自己,每个人都希望自己的美好愿望和理想得以实现,但这需要一辈子的奋斗才可以。人的一生唯要奋斗,只有奋斗才能成功。然而,在现实生活中,我们每个人都难免要遭遇很多困难和失败或不尽如人意的事情。每当这时,有些人便不能正确对待,产生不满,引发很多牢骚和抱怨,其实抱怨的最大受害者是自己。

的确,抱怨是很多人生活的常态——工作、家庭、人际、天气、交通……这些都是抱怨的对象。抱怨是最消耗能量的无益举动。有时候,我们的抱怨不仅会针对人、也会针对不同的工作情境,表示我们的不满。而且如果找不到人倾听我们的抱怨,我们会在脑海里抱怨给自己听。本书作者提出的神奇“不抱怨”运动,来的恰是时候,它正是我们现代人最需要的。我们可以这样看:天下只有三种事:我的事,他的事,老天的事。抱怨自己的人,应该试着改变自己;抱怨他人的人,应该试着把抱怨转成请求;抱怨老天的人,请试着用祈祷的方式来诉求你的愿望。这样一来,你的工作、生活会有想象不到的大转变,你的人生也会更加地美好、圆满。抱怨的人是不快乐的,他永远只会在不快乐的出发点原地打转,没有意识到自己在思维和行为上需要的改变。抱怨是容易的,而停止抱怨,却需要意志力。所以,让我们向“抱怨”开战吧!

生活原本就有许多种,包含着许多的内容,有快乐的,也有痛苦的,我们不可能只会拥有快乐,痛苦往往也是我们生活中必不可缺的一种元素。然而,当我们过着快乐的生活时,我们应该感谢生活,过着痛苦的生活时,我们也应该感谢生活,因为生活原本就是美好的,我们应该积极乐观的面多生活中的一切无须抱怨。

正如书中所说:“停止抱怨,你就已经在通往你想要的生活的路上了。”虽然这条路还很长很远,还需要我付出无法想像的努力和代价,但是既然做了选择就应该积极地走下去,勇敢地面对前进道路中的各种不确定。“不抱怨”是一把钥匙,在我们忙忙碌碌的生活中,借助这把钥匙,我们会自然延伸和深入到生活的诸多层面,唤醒我们渴望已久的改变。

读《不抱怨的世界》读后感篇10

最近我们学校很流行一本书《不抱怨的世界》,该书的作者威尔·鲍温被誉为美国历史上最著名的心灵导师之一。他发起的“不抱怨”运动,就是想最终实现人们“平和心态”在自己个性中能生根。

在 这个世界有太多的事情要抱怨:工作忙了,成天要风吹日晒了,消费水平涨了,家庭压力大了,生活环境差了,孩子的成绩下降了,或是感冒发烧头疼了,都要抱怨一番,怨天怨地,怨当今的社会不公,怨人心不古,怨金钱至上,......似乎借此可以发泄自己的不满,并获得他人的同情。可是抱怨过后,一切照旧,问题该怎么解决还得怎么解决。

自从我读了这本书,自从我带上了这个紫手环,书中抱怨不如改变的理念,正不知不觉悄然影响着我平时的工作与生活,当我有时再说抱怨的话时,心里马上就会有个声音提醒我,“你在说抱怨的话,停止抱怨”,在听到身边的人抱怨时,我也会告诉他们,不要说抱怨的话,抱怨不如改变。首先让我们学会知足,让我们用一种超然的心态对待眼前的一切,对生活不挑剔,不苛求,不怨恨。其次是感恩,对生活怀有一颗感恩之心的人,生命会时时得到滋润,即使遇到再大的困难,也能熬过去。最后是珍惜。光阴一去不复返,只有把握住最值得珍惜的时刻,我们才能抓住现在,抓住未来。而让我更加欣喜的是这只紫手环停留我右手的时间也越来越长了,我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紫手环神奇的力量,正如它的颜色物语一样,我的思想正在发生着蜕变,心底里那份积极向上的细胞正在活跃起来,生活中正面思考的雪球愈滚愈大,我学会了用微笑来面对生活和工作,面对着一群群的孩子,我变得更有耐心、爱心啦,更积极、宽容了,更能善待身边的每一个人了!也变得更快乐了!紫手环,只是能起到监督的作用, 从现在开始一种阳光的、积极的、独特的心灵体验,让我每天的抱怨少一点点,试试自己的人生会不会有所改变!

俗话说的好:愁一愁,白了头;笑一笑,十年少。不要抱怨,每个人的人生都不会是一帆风顺的,而正是因为有这些波波折折,才练就出异彩纷呈的人生。生活本来就不是事事如意,生活本来就不会十全十美,相反,起起落落,悲欢离合才是家常便饭。如果能常换个角度来看问题,你可能会很容易发现自己的人生照样很精彩。 反思我做教师的行为,还算庆幸,我一直没有鄙视过哪个学生,也没有一直打击某个孩子。但是,在有意无意中,我可能真的太过严厉,要求过高。今后,努力做个不抱怨的老师,不抱怨孩子的犯错,不抱怨家长,不抱怨自己的选择!怀一颗宽容的心,静静等待孩子在跌跌撞撞中成长!

最后,再次把书中的一句话和大家分享:“如果不喜欢一件事,就改变那件事;如果无法改变,就改变自己的态度,而不要抱怨!”

192337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