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灯榜文库!投稿QQ:511112889

教育家精神2024年巡回宣讲个人观后感范文(最新15篇)

无敌客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此次“教育家精神”2024年全国巡回宣讲活动不仅是一个学习和交流的平台,更是对优秀教师努力和贡献的认可。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关于教育家精神2024年巡回宣讲个人观后感范文的相关内容,供大家参考!

教育家精神2024年巡回宣讲个人观后感范文

教育家精神2024年巡回宣讲个人观后感范文篇1

为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中宣部、教育部于3月1日上午9:00-11:00,在湖南第一师范学院开展教育家精神2024年巡回宣讲活动。省教育厅通过湖南教育发布(APP、视频号、微博号)对本次宣讲活动同步进行线上直播。衡阳市实验中学采取多种形式组织教职工观看学习。

这次教育家精神集中宣讲活动请来教书育人楷模、优秀校长和教师等现身说法,讲述潜心育人的感人故事,引导广大教师坚定理想信念、厚植爱国情怀、涵养高尚师德、潜心立德树人,以赤诚之心、奉献之心、仁爱之心投身教育事业。

不忘 初心正师风,行稳致远铸师魂。新学期伊始,我们应当时刻铭记教书育人的使命,甘当人梯,以人格魅力引导学生心灵,以学术造诣开启学生的智慧之门。争当“新时代大先生”,做学生为学、为事、为人的示范,促进学生成长为全面发展的人。在学校新的战略发展机遇前,我们实中人更应齐心协力乘势而上,再创实验中学辉煌!

教育家精神2024年巡回宣讲个人观后感范文篇2

教育家精神2024年巡回宣讲中,教职工们在观看学习后,纷纷表示被这次宣讲的榜样所感动,在今后的教育教学中要学习他们“弘扬教育家精神、争做新时代大先生”,秉持教育初心,提升师德师风,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作为教师,我们与学生的接触频繁,关系密切,影响之深是无法用机械的数据来衡量的。在某种意义上来讲,教师的魅力远远“凌驾”于他的工作能力之上。教师无时不在用自己的教育思想对学生说话,无时无刻不在用自己的教育行为引导学生,正所谓“身教重于言教”。作为一名年轻教师,我会上好每一节课,教好每一位学生,用人格魅力影响学生,用满腔的热情和发自内心的爱去感染学生。

教育家精神2024年巡回宣讲个人观后感范文篇3

3月2日上午,全国优秀教师代表“教育家精神”2024年巡回宣讲(山东站)在济南开讲,我校组织全体教职工及师范生集中收看直播。党委副书记、校长成永江等领导班子成员参加了此次收看。

听了这么多感人肺腑的事迹之后,我认识到“教育家”不是高高在上的神,而是脚踏教育热土,用爱去默默耕耘的平凡无华的教育者。作为新时代的教师,既是教育者,也是学习者,更是探索者。只有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才能培养出高素养的学生;我们要永葆“乐教爱生、甘于奉献”的仁爱之心,宽严相济,张弛有度,悉心呵护学生的身心健康,以爱育人,以情动人;我们应该坚守教育的热土,将教育家精神作为我们成长的行动指南,勤勉实干,望远山而力行,知不足而后进。

教育家精神2024年巡回宣讲个人观后感范文篇4

在这个春意盎然的季节,我有幸观看了全国“教育家精神”2024年巡回宣讲。这场宣讲会,不仅是一次知识的盛宴,更是一次精神的洗礼。优秀教师们用真挚的情感、生动的案例,诠释了“教育家精神”的深刻内涵。我深受启发,也更加坚定了自己从教的信念和决心。在以后的教育实践中,我将追随各位优秀教师楷模的足迹,树立心有大我,至诚报国的理想信念,以仁爱之心因材施教,不断学习,不断创新,为学生做好示范,不断成长,努力成长为教育家型教师。

通过学习,我更加明白了自己的使命和责任。我将继续躬耕于教育这片沃土,为培养更多优秀的人才贡献自己的力量。我相信,在我们共同的努力下,我们的国家一定会更加强大、更加繁荣。

教育家精神2024年巡回宣讲个人观后感范文篇5

今天的学生就是未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主力军,广大教师就是打造这支中华民族“梦之队”的筑梦人。作为新时期的教师,我要以这些优秀教师为榜样,不断更新知识、观念和能力,遵循学生成长的规律去创造性地工作。要努力扩展自身的知识面,深度钻研,改正不足,争取在各个方面做得更好,做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

教育家精神蕴含着教育家们的远大志向和抱负、高尚的道德情操、全面的教育理念以及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作为一名师范生,我们应以教育家、以宣讲人为榜样,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和教育技能,努力成为信念坚定、师德高尚、求真务实的大先生,在未来成为立德树人、担当重任、业务精良的好教师。

宣讲中,六名楷模教师用他们那感人肺腑的师道情怀和沉甸甸的育人实绩,向我生动阐释了教育家精神的深刻内涵,令我印象深刻的是杨瑞清老师“当好孩子的引路人”的故事。杨瑞清老师不仅是江苏省南京市浦口区行知教育集团总校长,还是我们南京晓庄学院的优秀前辈,所以作为师范生的我更应该追随杨瑞清老师的脚步,躬耕教坛,当好学生的领路人。

教育家精神2024年巡回宣讲个人观后感范文篇6

今日有幸在现场聆听宣讲,杨瑞清、张龙、范徽丽等前辈老师通过自己的教学实践和人生经历,生动地诠释了教育家精神,让我深受感触,热泪盈眶。他们不仅传授教学知识,更是引导学生人格的成长。他们用真挚的情感、生动的案例让我深受启发,更加坚定了自己教育教学的信念和决心,也为努力成为有责任、有担当的新时代教师增添了信心。

观看“教育家精神”巡回演讲后,让我更加深刻地理解什么是教育家精神,也让我更加坚定信心践行教育家精神,要像杨再明老师一样把化学课搬到生活中,勤学笃行,求实创新。杨老师因材施教,不放弃每一个孩子,家访带回不读书的小梅,用化学知识挽救补种的稻苗等行动让我感动。我也要像杨老师一样把教学做成一门艺术,践行教育家精神。

教育家精神2024年巡回宣讲个人观后感范文篇7

教师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强国必先强教,强教必先强师。为贯彻落实关于弘扬教育家精神的重要指示精神,做好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的宣传工作,激励广大教师践行教育家精神,3月3日上午,由教育部教师工作司主办、广西壮族自治区教育厅和广西大学承办的全国优秀教师代表“教育家精神”巡回宣讲(广西站)活动在广西大学举行,海城区第九小学组织全体教师线上收看学习。

今天上午的教育家精神宣讲令我受益良多,全国教书育人楷模杨再明老师在工作中努力钻研专业教学,攻坚克难的经历,把化学课搬到了生活中各个场景,多年坚守在九年级的教学岗位上,不忘 初心,砥砺奋进,并在一言一行中将知识和智慧传递给学生,令我深受感动;英语教师杨筱冰讲述了她对“启智润心,因材施教的育人智慧”的理解和践行。善学才能善研、善研才能善教,杨老师用智慧的育人方法,努力成为学生学习的合作者,成长的引路人的师者风范令我向往。身为一名一线中职教师,也要带着成为一名教育家的目标去教导学生,这是为了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我们教师应当做到的贡献!

教育家精神2024年巡回宣讲个人观后感范文篇8

本次巡回宣讲活动以“弘扬教育家精神、争做新时代大先生”为主题。宣讲活动中,浙江大学教授、全国最美教师苏德矿,湖南省大中小学思政教育融媒视创中心执行主任、全国教书育人楷模郭晓芳,渤海船舶职业学院教授、全国最美教师万荣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喀什地区巴楚县童梦幼儿园园长、全国教书育人楷模艾米拉古丽·阿不都,河北工业职业技术大学教授、全国教书育人楷模刘少坤,重庆市特殊教育中心党支部书记、全国教书育人楷模李龙梅,共六位优秀教师代表分别结合自己耕耘教育的切身经历,分享了在教育实践中的教育教学改革成果、爱岗敬业感人事迹、引领学生追求真理、帮助学生成长成才等方面的典型案例,他们用理想信念和道德情操擦亮教育底色,用育人智慧和仁爱之心点亮学生成长之路,用躬耕态度和弘道追求铺就了教育发展的创新道路,生动阐述了教育家精神的丰富内涵。

通过“躬耕教坛,强国有我”教育家巡回演讲,我深刻体会到教育家精神的丰富内涵,名师之所以成为名师,不仅因其学识,还因其品格。无论是播种不应急于收获的周荣方教授,还是“择此一事,终此一生”的李建国老师,都彰显了教育家精神的伟大与深远。选择成为教师,就选择了责任,我愿以名师为榜样,深耕教坛,砥砺前行!

教育家精神2024年巡回宣讲个人观后感范文篇9

有幸参加了教育家精神2024年全国巡回宣讲(山东站)活动,让我对教育的本质、教师的角色以及教育家精神有了更为全面且深刻的理解。

教育家精神的核心是以学生为中心,全面发展为宗旨。教育家不仅要有扎实的专业知识与高超的教学技能,更要具备关爱每一位学生的博大胸怀和促进其身心和谐发展的执着追求。正如陶行知先生所说:“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唯独从心里发出来,才能打动心灵的深处。”这句话深深地触动了我,让我明白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术成长,更要关心他们的内心世界,帮助他们成为全面发展的人。

教育家精神还强调了教师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教育不仅是传授知识,更是培养人才、塑造人格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以身作则,引领学生走向正确的道路。教育家们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教育的真正意义,他们为教育事业的发展贡献了智慧和力量,为我们树立了榜样。

此外,教育家精神的传承也是至关重要的。在活动中,我看到了许多优秀的教育工作者,他们用自己的实践经验和教育智慧,向我们展示了教育家精神的魅力。这些宝贵的经验和智慧,将激励我们不断前行,为教育事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教育家精神2024年巡回宣讲个人观后感范文篇10

一年来,挤时间学习了《陶行知的教育名篇》边学习边实践创新,写下了十几篇读书笔记,受益匪浅。 陶行知是我国现代著名的教育家,他把自己的一生奉献给了中国乡村教育事业的发展,创立了许多精辟的教育新理论、新观点和新方法。“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等生活教育理论,都是陶行知教育思想的精髓。他是中国现代史上一名伟大的“人民教育家”。

陶行知创立了“生活教育”的理论。到处是生活,即到处是教育;整个的社会是生活的场所,亦即教育之场所。 我们的教学必须走向学生的生活,让他们感兴趣,让他们感到生活就是学习,学习就是生活,生活与学习是一体的。 只有在生活中,我们的教育才具有鲜明性,脱离了实际生活,教育就只是空洞的`说教。我们要善于从学生的生活细节中捕捉可以利用的教育资源,利用鲜活的人物和事例让学生走进真实的生活,让孩子在老师正确的引导下用心去触摸、去感悟生活,这样学生才能形成辨别是非善恶的能力,学会如何有效地解决问题,才能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

教师的使命是教书育人,只有具备深厚的文化底蕴,才能使教学富有情趣,使教学更有深度,更鲜活,更新颖,更生动,因而更具有实效性。

教育家精神2024年巡回宣讲个人观后感范文篇11

假日期间我读了《 陶行知先生名篇精逊》一书,感悟很深,通过阅读陶行知先生的著作,我有两点体会:

陶行知先生提出“教学合一”,其含义极其丰富。陶行知先生说:“教学做是一件事,不是三件事。我们要在做上教,在做上学。”“从先生对学生的关系说,做便是教;从学生对先生的关系说,做便是学。学生拿做来教,乃是真理;学生拿做来学,方是实学。”对于一个问题,不是要老师用现成的解决方法来传授学生,而是要把这个解决方法如何找来的过程,组织好,指导学生,使学生以最短的时间,经过类似的经验,自己将这个方法找出来,并且能够利用这种经验来找别的方法,解决别的问题。有了这种经验,学生才能自己去探求知识,成为主动学习者。如果教师只会用“旧瓶装新酒”,那就看不到新鲜的事物。教师应不断研究,才能做到以学定教。陶行知先生倡导“生活即教育”,生活教育,是供给人生需要的教育,不是作假的教育。人生需要什么,我们就教什么。“社会即教育”,要把笼中的小鸟放到大自然里,使它们任意飞翔。把学校的一切伸到大自然里,要先能做到“生活即教育”,这样的学校才是学校,这样的教育才是教育。陶行知先生主张远离生活的教育不是真教育,好教育,脱离实践的知识是虚的,不实用的。今天我们的教学提倡生活化、人文化,也正是陶老先生的理念,学习离不开生活,学习就在生活之中,学生活中的问题,已成为我们每一个教师所努力做到的。

“教的法子必须根据学的法子”,这个理论实际上就是告诉我们对于学生要做到“因材施教”,对待不同的学生要“个别对待”。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对学生的能力进行细致的了解,从而在课堂上为不同的学生创造能发挥他们自身能力的学习情景,使每一个学生都能达到学习目标,都能感觉到他们也是在不停地进步,从而避免学生因为经常不能获得成功而失去兴趣,产生厌烦心理。我们在教育中不能用统一的方法来进行,而应该针对每个孩子的个性特点因材施教,选择适合孩子的方法。

陶行知先生指出,在教学过程中,先生的责任不在于教,不在教学,而在于教学生学。老师如果只“教”或只“教学”,就把学生当作“容器”,被动地接受知识,调动不起学生学的积极性,更不能启发学生的`独立思考。素质教育主张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所以教师的社会职能就是体现出“导”这个特点来。陶行知先生认为,教师不应把现成的解决问题的方法传授给学生,而应把解决问题的思路告诉学生,使学生自己动脑,经过不断反复推敲以求得最佳结果。与此同时,陶行知先生又指出不能让学生像“无头的苍蝇”似的盲目乱撞,教师应精心设计好一系列程序,指导学生用最短的时间来解决问题。由此我们不难体会到陶行知先生的苦心,他想通过这一方法的寻求来最终培养学生的能力。能力有了,学生就不仅能使自己获得丰富的知识,而且还可以解决新的问题。

教育之路漫漫而修远,让我们在陶行知先生先生的教导下,怀揣一颗对教育、对学生真挚的心在这条路上继续走下去吧。

教育家精神2024年巡回宣讲个人观后感范文篇12

读《陶行知教育名篇选》心得体会教师要以实践来指导教育。通读《陶行知教育名篇选》,你会发现,无论是《生活工具主义之教育》、《试验乡村师范学校答客问》,还是《试验主义与新教育》、《教学做合一》,无不散发着“实践出真知”的气息,“实践”贯穿《陶行知教育名篇选》这本著作。

陶行知先生对“实践”的认可,更具体直观的体现在他的名字“行知”上。1934年,他在《生活教育》上发表《行知行》一文,写到“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于是就改名陶行知。教育是最来不得半点虚假的事,教师为学生讲授一个知识,学生最终是否真正掌握这个知识,是否能灵活运用这个知识,将最直观的反映在学生日常生活的运用中。

“我们要活的书,不要死的书;要真的书,不要假的书;要动的书,不要静的书;要用的书,不要读的.书。总起来说,我们要以生活为中心的教学做指导,不要以文字为中心的教科书。”实践出真知,教师在日常教学中要坚持“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以实践来引导学生的学习,坚持在“做上教,做上学”,“以教人者教己,在劳力上劳心”,要以“教”为手段,以“学”为方式,达到学生会“做”这个目的,真正做到“教学做合一”。

“教师的职务是‘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学生的职务是‘千学万学,学做真人’。”

教育家精神2024年巡回宣讲个人观后感范文篇13

利用假期时间,我拜读了《陶行知教育名著》,该书汇集了陶行知先生平生教育教学研究与实践的精髓,文章深入浅出、通俗易懂,从“教学合一”、“学生自治”、“平民教育”、“学校观”、“创造的儿童教育”、“民主教育”等各个方面集中体现了陶行知先生的“生活即教育”及“知行合一”的独特教育思想。

通过反复体会,我深切感受到自己的教育教学思想的不足之处,开始认识到自己的确需要不断学习和积累。下面简要地谈谈自己的几点体会:

首先,用爱心去对待学生,传递给学生一份爱心。

“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体现了真挚的师爱。作为一名伟大的人民教育家、教育思想家,陶行知先生以睿智的目光、博大的胸怀,倡导并实践了爱的教育。他爱教育、爱学校、爱学生,称学生和学校为“爱人“,令人耳目一新,给我很大的启示:我们也要像陶先生那样,用伟大的爱心去滋润无数颗童心,培养出无数颗爱心。作为教师,对学生的爱首先要尊重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和个性,他们可能在某个方面不如别人,但在另一方面却胜人一筹。教师不能凭个人好恶来判断一个学生,把“差生”视为“朽木”,伤害学生的自尊心。

作为教师,对学生的爱还表现在对学生学习思想、生活上全面关心爱护,即老师想到的,教师想到了,父母未想到的,教师也想到了。教师要做学生的“亲人、朋友和导师”关心学生的每一个部分。当然,爱里有严,爱里有教育。陶先生为学生竭力改善生活条件时,绝不可浪费,看到学生出现不良生活和思想倾向时,及时送上关怀与指导。作为现代的教师,更应多教给孩子一点谦让、宽容、仁爱;多灌输一点理想、道德、情操;多一份理智和引导,这样学生在承受师爱的过程种找到前进的路,学会爱父母、爱他人、爱家庭、爱学校、爱祖国,心中充满爱。

其次,学生是主体,教师是主导,让每个孩子受益。

“教的方法必须根据学的学法”,学生怎样学就怎样教。从实际出发,它包括两层含义:一是学生的知识程度和接受水平;二是指适合学生学习的教学方法。由于学生个人的文化水平、道德修养、才能和各年段的心理水平各不相同,教师必须实行不同的教学方法。让每个孩子受益。正像陶先生说的那样“松树和牡丹花所需要的肥料不同,你用松树的肥料培养牡丹,牡丹会瘦死;反之,你用牡丹的肥料培养松树,松树受不了,会被烧死。

培养儿童的创造力要同园丁一样,首先要认识他们,发现他们的特点,而予以适宜之肥料、水分、太阳光,必须除害虫。这样,他们才能欣欣向荣,否则不能免于枯萎。补偏救弊,长善救失,这是素质教育的根本要求。陶行知指出:“怎样学就怎样教,学得多就教得多,学得少就教得少,学得快就教得快,学得慢就教得慢。”由此得知,陶行知把教和学的关系翻过来,不是传统的教师怎样教学生就怎样学,而是学生的学决定教师的教;教学内容的选择安排一定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接受能力来确定;教学过程不取决于教师的主观意图和外界加的压力,而应该取决于学生的快慢程度。

同时,他还特别重视兴趣在学习过程中的重要作用,认为这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当今教学理论的研究成果表明,教学过程中要充分肯定学生的主体作用,要根据学生的可接受水平和最近发展来促进知识的积累和能力的发展,不可操之过急,拔苗助长。

陶行知的教育思想是丰富多彩的,同时我们教师所学习所要作的也是丰富多彩的。学习陶行知,向前辈们学习,多积累知识,将陶行知先生的教育理论作为我们教育现代化的一盏指路明灯。

教育家精神2024年巡回宣讲个人观后感范文篇14

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是教师教育的重要组成部份,是进步全体中小学教师整体素质和增进教师专业化的有效途径,也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通过不断地学习,使我在理论上对教育、教学有了更深层次的体会。现做一个学习心得体会。

一、充分熟悉了教师继续教育培训的意义。

加强继续教育学习是教师适应竞争上岗的迫切需要,在人口出生率不断降落、中小学生逐渐减少的情况下,中小学教师的需求量也在逐渐减少,必定给教师的上岗带来严重的危机。在实行教师聘任制的今天,每个教师都应做好“能者上、庸者下”的思想预备。一个教师要在教师工作岗位上占有一席之地,在竞争上岗中处于上风地位,就必须加强学习,使自己的思想政治素质和业务水平再上一个新的台阶。加强教师继续教育学习是教师适应学生思想日益活跃复杂的客观要求,为了不学生误入歧途,促使学生建立正确的道德观念,教师必须及时了解各方面的信息(包括错误的),正确掌控学生的思想动态,善于应用先进的德育方法,消除学生遭到的不良影响,引导学生健康成长。

二、不断虚心学习、调剂、充实、完善本身的知识结构。

完善教学能力,明确熟悉到教育不单单是技术,更是艺术,教学是教师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对学生传道、授业解惑的行为,教育行为是在教师自我邻近下的一种有选择的技术,是根据在教学实践中积累起来的有关教学的经验,知识而构成的一整套操纵技能,我们只有善于设计教学,善于研究教材,选择公道的教法,学法,灵活地应用讲授、提问、练习、温习、谈话,编制试卷等技术,应用现代化教育技术才能表现出高水平的教学行为和教学技术,而且这类教学技术与行为的发展组合,便会产生一种寓于创造性的教学方式和方法,乃至学术能到达正确、鲜明、生动的境地。使学生不但生动的理解了学习内容,而且给人以艺术的享受。

三、转变教育理念,相信我的学生一定能成才。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是发展的主体,教师面对的是学生的未来,而不是个人眼前的荣誉和利益,应立足于学生的成长,教师的教育观念是其从事教育工作的心理背景,这类期望不但是教师本身工作的理念,更是学生发展的重要因素。是实现“人人成才”的一个重要基础,不要忘了教育家陶行知的名言:“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

总之,继续教育学习的收获非常丰富,它引发了我很多的思考,也让我收获了很多的知识。然而,向往未来,我知道前方的道路依然是曲折的,究竟这些思考和理论需要我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不断的去尝试和应用,并终究将其转化为本身的东西,我想只有这样才算是真正到达培训的目的。作为一位新时代的年轻教师,我将在继续教育的平台上努力奋斗,争取把自己打造成社会需要的教育者!

教育家精神2024年巡回宣讲个人观后感范文篇15

作为一名教育者,往往面对的是人心月人性的考较!记得哲人康德曾说过这样的名言:“有两种东西,我们越是经常、持续地对它们反复思考,它们就总是以时时翻新、有增无已的赞叹和敬畏充满我们的心灵:这就是在我之上的星星。”康德不仅将“在我心中的道德法则”与“头上的星空”亦即无限的宇宙相提并论,甚至认为道德法则要高于自然法则。

教师时常面对的就是这样的局面,那么,在目前一些领域道德失范,道德愿望与行为、道德投入与产出相差甚远的情况下,怎样的道德教育才能让道德律走进孩子们的心灵呢?读刘铁芳教授的《守望教育》一书,让我有了豁然开朗的感觉。

书中对道德教育的阐述,用的标题虽然是“教化的困惑”,体现了作者对道德教育沉重的'忧思和对教育问题复杂性思考的审慎,但实实在在是以一个学者的思想为我们解了惑。在“关注我们时代的伦理觉悟”、“走向人对人的理解”、“道德教育:从尊重日常生活的德性品格开始”等篇目中,我们看到了作者想要阐述的:道德教育是以人为本的教育,教育目标要下移、内容要贴近实际、采取的方式要适合孩子。特别是他提到的以美德故事唤醒孩子的道德情感的方法,值得我们借鉴。 每个人的童年,都应该是被故事浸润着的。阅读故事可以让孩子们

掌握知识,获得日常生活中不一定能够拥有的情感体验,同时,他们也必然地从中获取人生的启蒙,教化的熏陶。一个成年人,他可能不是文学爱好者,没有读过多少成人的名著,可是他不会不知道安徒生、格林兄弟、王尔德??一代代儿童通过阅读童话完成了自己的精神成长,而这些大家的作品也在孩子们的阅读中成了经典,成了不褪色的永恒。正如刘教授所说的:“美德故事也许不如道学家的‘道德推理’来得严密、系统、深刻,但却能够比‘道德推理’更加直截了当、更简明易懂、更亲切可心。”“优美叙事的伦理是让人去体验、感受、关切于一种真实的伦理境遇,而不是如规范的伦理让人被动地接受道德律令。”

置身于多元时代中的道德教育,怎样走出现实的泥沼、在缺憾中不断前行,是目前急待解决的问题。而其中的关键,应该是让德育从神坛走向下界,回到人间,走进孩子们的心灵世界。美丽温情的美德故事,应该是这路途中的一把钥匙。因为,任何一个人,或许会反感以讲道理为主的规范德育,但却无法拒绝美德故事对心灵的关照和沐浴。

教育就是爱,爱就是教育。爱心是人类的一种高级情感,但是又和人类的理智、道德、审美、人格相互关联。“爱心育人”不仅是一般的职业素养和职业要求,更是教育人道主义的体现。教育是培养生命的事业,世界上还有比生命更重要的吗?作为教师,最可贵的是能够保持高尚的人道主义情怀。让我们把对孩子发自肺腑的爱寄托在故事中,让孩

子去触摸、感受这个世界的美丽、快乐与芬芳,从而成长得更健康、更茁壮吧!

183913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