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灯榜文库!投稿QQ:511112889
首页 > 学习 > 初中 > 初三 >

初三化学教案:认识原子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一个好的教学计划和教学质量间接决定了学生们对知识点的掌握及学习程度,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初三化学教案:认识原子,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初三化学教案:认识原子

  课题:第三节 认识原子(第一课时)

  ● 教学目标

  1、 认识原子的组成及核电荷数、质子数和核外电子数的关系。

  2、 了解原子、分子和离子的异同点和相互关系,会用原子和分子的观点说明化学反应的发生过程。

  3、 进一步认识事物的可分性,逐步培养学生树立物质的变度能引起质变的辨证唯物主义观点,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综合能力和抽象综合能力。

  ●重点和难点

  重点:原子的组成

  难点:原子、分子和离子的异同点和相互关系。

  ● 教学方法

  自学研究法、讲述法、谈话法、讨论法。

  ● 教学媒体选择

  多媒体系统

  ● 教学内容分析

  “认识原子”这一节的主要内容是认识原子的结构和相对原子质量,第一课时主要是原子的结构和电子的知识。小结时重点应放在原子、分子的主要区别上,也就是看两种微粒在化学反应里能否再分,可以采取总结、对比、讨论的方法促进理解。

  在上一节的学习中,学生已经掌握了有关化合反应、分解反应的概念,这是引导学生从分子认识原子的十分有效的基础知识。通过物质的分解反应可以从宏观上观察到一种物质分解成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其他物质,再从“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微粒”来分析,能推断出分子是可分的,从而引出原子能否可分的问题。

  ● 教学对象分析

  在“原子能不能再分”教学中,就目前的实验手段来说,还难以让人们直接看到原子的内部结构,在此化学启蒙阶段,学生又缺乏分析推断原子结构的知识基础,比较理想的方法是用描述原子结构的动画片,使学生对原子结构有一个比较形象的了解。

  在节课教学之前,学生头脑中已形成了一系列有关分子的形象,而且原子概念又是通过分析反应导出的,所以有必要让学生清楚的对原子和分子加以对比,了解二者的相似、相异和相关之处。

  在教学中,对于电子的运动,既不能套用宏观物体的运动规律去体会微观粒子的运动状态,又不能不以宏观物体的运动状态为例来描述原子核和电子的行为,否则学生将无法建立起有关的形象,应该向学生指出电子在核外作高速运动,与汽车在公路上奔驰、人造卫星按一定轨道绕地旋转是不同的,它没有固定的线性轨道。

  ● 教学流程设计

  创设情景,提出问题 分子可以再分,原子能否再分?

  引出课题 原子的结构

  提出问题,共同探究 1、为什么只有极少数α粒子被反弹回来?

  2、原子核能把轰击它的α粒子反弹回来,说明什么?

  3、原子核很小,是不是不能再分了?

  讨论交流 结合教师的讲解对原子的结构有比较深刻的理解

  提出问题,学生阅读 对电子的得失形成初步印象

  教师总结,学生练习 检查对本节课内容是否全面掌握

  ● 教学过程

  [教师]1、举例说明分子是真实存在的;

  2、分子具有哪些性质?一一举例说明;

  3、写出水通电分解的符号表达式。

  [学生]思考教师提出的问题,回答

  [教师]我们已经知道物质的分子在化学变化中可以再分,它分成了什么呢?分成了原子。原子是一种非常非常小的粒子,一个原子跟一个乒乓球的体积之比,相当于乒乓球跟地球的体积之比。在化学反应里分子可以分为原子,而原子在化学反应里却不能再分,是不是说原子是不能再分的实心球体?

  1897年,英国科学家汤姆森在原子中发现了带负电的电子,人类才揭开原子内部结构的秘密——在一定的条件下,原子是可以再分的。

  【板书】一、原子的结构

  【讲述】汤姆森的西瓜模型、卢瑟福的α粒子散射实验

  【提出问题】为什么绝大多数的α粒子能够顺利穿过金箔,而只有极少数被反弹回来?

  [学生]探究活动:对卢瑟福α粒子散射实验的思考和讨论

  [教师]点评:对卢瑟福的实验现象进行解释,提出原子核的概念,并进一步提出问题:原子核的体积非常小,只占原子体积的几千亿分之一,却能把轰击它的α粒子反弹回来,说明什么?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并全班交流

  [教师]点评

  科学实验证明,原子是由居于原子中心的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的。原子非常小,而原子核更小,原子核的半径仅为原子半径的几万分之一。但是,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核外的电子质量非常小,与原子核相比可以忽略不计。电子在原子内很大的空间内做高速运动。

  【设问】原子很小,是不是不能再分了?

  【导入】现代原子能的利用、原子弹的爆炸,证明原子核可以再分。

  【结合动画指出】科学实验证明,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每个质子带一个单位的正电荷,而中子不带电。因此,原子核所带正电荷数目等于原子核内质子的数目。

  即:核电荷数=质子数。

  【板书】核电荷数=质子数。

  [学生]观察、领悟。

  [学生]阅读教材第45页最后一段。

  【设问】原子核带正电,核外电子带负电,而原子为什么不带电?

  【讨论】小组活动,回答:核外电子数=原子核所带正电荷数

  【板书】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设问】不同种原子之间有什么本质的区别?

  [学生]思考。

  [教师]科学证明,不同类的原子,其原子核所带的正电荷数同。同种原子的质子数、中子数

  都相同,同类原子的质子数相同。

  解说氢、氧、碳等原子。

  【动画展示】原子结构图(教材P46)。

  【设问】在原子中,电子的体积和质量非常小,它有什么用途?

  【板书】二、原子中的电子

  [学生]阅读教材第46页,对电子的得失形成初步印象。

  [学生]填写下表,对分子和原子、离子进行比较。

  分子

  原子

  离子

  微观粒子的共性

  本质区别

  联系

  【设问】电子非常小,可是它所“占据”的空间却非常大,它在原子核周围空间中怎样运动?

  [教师]电子在核外作高速运动,与汽车在公路上奔驰、人造卫星按一定轨道绕地球旋转是不同的,它没有固定的轨道。我们无法知道它在某一时刻所处的位置,只能想像,电子在核外运动时就像一团云雾笼罩在原子核周围,所以形象地把它称为“电子云”。

  【小结】原子的结构

  [学生]记忆

  [教师]布置课堂学习

  [学生]练习,检查巩固

  [教师]布置课后作业:

  (1)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对原子有哪些印象?把你的收获和体会告诉你的同学。

  (2) 以“我相像中的原子结构”为题,写一篇科普学作。

  附:课堂学习

  1.一般原子的原子核()

  (A)由电子和质子构成 (B)由质子和中子构成

  (C)由电子和中子构成 (D)不能再分

  2.原子里的质子数等于()

  (A)中子数 (B)电子数 (C)中子数和电子数之和 (D)核电荷数

  3.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是(),在化学变化中可分的微粒是()。

  (A)原子 (B)分子 (C)电子 (D)原子核

  4.原子和分子的根本区别在于()。

  (A)体积大小不同      (B)质量不同

  (C)分子能独立存在,原子不能 (D)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

  5.发现电子的科学家为()。

  (A)拉瓦锡 (B)汤母森 (C)道尔顿 (D)舍勤

  6.下列关于原子的叙述正确的是()。

  (A)原子一定比分子小 (B)原子是不能再分的粒子

  (C)一切物质都是由原子直接构成的 (D)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7.一个二氧化碳分子是由两个氧原子和一个碳原子构成的。已知氧原子的质子数为8,碳原子的质子数为6,则该分子中共有 个原子核、 个质子和 个电子

  教学反思:

  1、 这一节教学内容几乎是全新的,只要求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即可,切勿任意拔高。

  2、 本节教学中,主要以学生的探究活动为主。在学生活动中,不断用“问题”引导他们进入思考状态,为他们提供讨论、交流、合作、表达的机会。

  这节内容虽然是认识原子,但不能局限在原子上,应当让学生对微观世界有一个初步的印象,能整体全面的看问题,而不是局限于一点。

  第三节 认识原子(第二课时)

  ● 教学目标

  1. 了解原子的实际质量和相对原子质量的意义,理解相对原子质量的概念。

  2. 学会计算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

  ● 重点、难点

  重点:相对原子质量的概念

  难点:相对原子质量的意义

  ● 教学方法

  自学研究法、讲述法、谈话法、讨论法、练习法

  ● 教学媒体选择

  多媒体系统

  ● 教学内容分析

  “认识原子“这一节的主要内容是原子的结构和相对原子质量,第二课时为相对原子质量。学生在上一节课对原子已经有了一定的感性的认识,知道原子很小,由此就非常自然地引出了原子和质量和相对原子质量。

  在讲授过程中,要让学生明白原子质量与相对原子质量的区别,这也是本节课的一个难点,可通过相对原子质量的简单计算让学生加深理解。

  在小结时,重点应放在分子、原子的比较上。

  ● 教学对象分析

  学生对本节课的内容一般不会感到很难,关键是让学生学会相对和绝对之间如何转化,掌握这样一种科学方法:相对原子质量法(原子的质量非常小,用通常的质量单位来度量不方便,建立一个更小的单位——碳单位来度量,使得原子质量的数值更接近平常数值的大小),这样可以培养学生用化学方法认识微观物质世界的能力。

  ● 教学流程设计

  创设情景,提出问题———————————如何表示原子的质量?

  教师讲解———————————相对原子质量的表示方法

  学生练习———————————巩固相对原子只哦量的意义和计算

  对全节进行总结巩固———————————掌握分子、原子的联系与区别

  ● 教学过程

  [教师]1.什么是原子?原子的结构是怎样的?

  2.原子有哪些性质

  [学生]思考教师提出的问题,回答。

  【设问】我们已经知道原子很小但有质量,那么原子的质量有多大呢?

  【讲述】不同原子的质量各不相同,可以用现代科学仪器精确地测量出来。

  [学生]体会原子的质量很小,猜想能否换一种表示方法。

  [教师]这样小的数字,书写、记忆和使用起来都很不方便,就像用吨做单位来表示一粒稻谷、小麦的质量一样。因此,在国际上,一般不直接应用原子的实际质量,而采用不同原子的相对质量——相对原子质量。

  【板书】三、相对原子质量

  【投影】以一种碳原子(质子数和中子数都是6)的质量的1/12作为标准,其他原子的质量跟它相比较所得的数值,就是这种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

  [学生]计算铁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加深对原子的真实质量,加深对相对原子质量的理解。

  [教师]相对原子是原子质量的真实质量吗?

  【讲解并投影】注意:①相对原子质量不是原子的真实质量,而是相对质量;

  ②相对原子质量是一个比值,它的SI单位是一,符号是1(单位一般不写出)。

  [学生]领悟相对原子质量,加深对相对质量的理解.

  [教师]相对原子质量是原子的真实质量吗?

  [讲解并投影]注意:(1)相对原子质量不是原子的真实质量,而是相对质量。

  (2)相对原子质量是一个比值,它的SI 单位是一,符号是1(单位一般不写出)。

  [学生]领悟相对原子质量与原子的真实质量的区别。

  [教师]精确的相对原子质量有效数字可达八位,一般的化学计算多采用它的近似值。相对原子质量可从书后附录Ⅲ中查到。

  [学生]阅读书后附录Ⅲ:相对原子质量表,知道如何查相对原子质量表。

  [教师]我国著名化学家、中国科学院院长张青莲教授为相对原子质量的测定做出了卓越贡献。他于1983年当选为国际原子量委员会委员,主持测定了铟、锑、铒、锗、锌、镝几种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新值,1995年精确测定了和的相对原子质量,被国际原子量委员会采用为国际新标准。

  [小结]知道学生小结本节课的重要内容,然后总结:掌握原子、分子之间的异同和相互关系(表格);能用分子、原子的观点分析化学反应的实质;了解原子的构成及与相对原子质量的关系。

  分子

  原子

  备注

  相似点

  质量小,体积小,处于永恒运动之中。同种物质分子物质相同,不同种物质分子性质不同

  质量小,体积小,处于永恒运动之中。同种原子性质相同,不同种原子性质不同

  分子与构成这种分子的原子相比,原子更小,但并不是说所有原子都一定比分子小

  相异点

  在化学反应中分裂,重新组成别种物质的分子

  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在化学反应中不可再分,化学反应后并没有变成其他原子

  相关关系

  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原子是构成分子的粒子,原子也是直接构成物质的一种粒子。

  [教师]布置课堂练习

  [学生]练习,检查巩固

  [教师]布置课后作业:“在线测试”和“挑战自我”

  附:课堂练习

  1.一个碳原子的质量是1.993×10-26kg,碳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

  (A)12g (B)1/12 (C)12 (D) 1.993×10-26/12

  ● 教学反思

  1.习题的内容和形式需要进一步拓展,要注重层次性和开放性,还要加强题目的实践性、合作性和创新性,促进学生反思学习过程和结果,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要引导学生对科学知识的探究、发展过程进行反思,加深对科学本质、科学方法的认识,这样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主本性学习,变“要我活动”为“我要活动”。

205588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