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灯榜文库!投稿QQ:511112889
首页 > 学习 > 初中 > 初一 >

初一地理《大洲和大洋》教案大全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地球表面陆地面积占29%,海洋面积占71%,概括为“七分海洋,三分陆地”;海洋彼此相连成一片,陆地则被还有分割成许多大大小小的陆块。接下来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初一地理《大洲和大洋》教案大全,希望大家喜欢!

  初一地理《大洲和大洋》教案大全一

  知识目标:

  (1)利用地图了解世界海陆分布的特点。

  (2)能够在图中识别七大洲和四大洋,并能灵活掌握大洲和大洋的名称、位置、轮廓和分布特点。

  (3)通过学习七大洲、四大洋的分布,初步养成读图、填图、绘图等运用地图解决地理问题的习惯,培养用图能力。

  能力目标:

  参与式开放型教学,“以学生参与为标志,以启迪学生思维、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为核心”,根据教学进度的需要,设置一些富有启发性的问题,尽可能给学生提供动脑、动手、动口的机会,发挥教师主导作用,体现学生主体地位。

  情感目标:

  通过对地球的名称“地球”与“水球”的讨论,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积极探究自然界奥秘的精神。通过了解人类探索地球面貌的艰苦历程,认识到今天正确反映在地图上的海陆面貌是无数人科学探究与拼搏奋斗的结果,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的精神。

  eq avs4al(教学重点)

  (1)学生能够在各种地图中识别七大洲和四大洋,并能灵活掌握大洲和大洋的名称、位置、轮廓和分布特点。

  (2)培养学生的读图、识图能力。

  eq avs4al(教学难点)

  能够利用地图,说出各大洲、大洋的地理分布和相对位置。

  eq avs4al(?教学设计)  (设计者:   )

  eq x(教) eq x(学) eq x(过) eq x(程) eq x(设) eq x(计)

  eq avs4al(●导入新课)

  1957年10月4日,原苏联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送入太空,开创了人类探索宇宙空间的新篇章;1961年4月12日,一个名叫尤里·加加林的原苏联宇航员乘坐宇宙飞船环绕地球轨道飞行,成为第一个进入太空的人。加加林遨游地球轨道时说过一句有意思的话,你知道他说了一句什么话吗?“人类给地球取错了名字,不该叫它地球,应叫它水球。”

  研究显示:水星无水,地球少地。是不是真的给地球起错名字了呢?地球表面的海洋和陆地到底是如何分布的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探讨一下地球的真实面目。

  eq avs4al(●合作探究)

  (一)世界海陆分布

  [课件] 展示“人类在太空中看到的地球”和“人造地球卫星所拍摄的卫星照片”,然后,指着照片问,蓝色代表什么?(海洋。)黄色代表什么?(陆地。)让学生对比两图,然后提问:两幅图中的陆地面积大还是海洋面积大?(学生回答:都是海洋面积大。)

  [活动] 指导学生先把地球仪上的“地球”拆下,然后随意地把“地球”抛向上空,让地球仪转动,当用手接住“地球”后,注意观察你右手大拇指的位置——是按在了陆地上还是按在了海洋上,另一位同学统计分别按住陆地和海洋的次数,并计算出海洋、陆地各占的比例。

  [教师] 通过刚才的活动,我们已经知道按在了海洋上的次数要多一些,当然,由于我们班只有几十个人,加上抛地球仪的次数有限,所以我们算出的海陆比例是不准确的,那么根据科学家的计算,海洋和陆地各占全球面积的多少呢?

  [课件] 展示“世界海陆面积比较”图,问:人类是如何了解地球上的海陆分布的呢?尤其在过去交通不发达而且各种勘测、探测手段还很落后的情况下。(指导学生看书中的阅读材料回答)(学生看书回答:只能靠远行,如丝绸之路;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郑和七下西洋;哥伦布发现美洲大陆;麦哲伦环球航行等等)。

  [承转] 这些古代的远行活动,可以说对人类认识世界做出了贡献。目前我们已经知道地球表面的海陆分布。那么分布的情况是怎么样的呢?(展示“世界海陆面积比较”图,引导学生回答并板书。)

  [板书] 三分陆地、七分海洋

  [课件] 接着提问“地球?水球?”

  [教师] 同学们对地球的名称有什么不同的看法?(鼓励学生积极发言,并为学生的奇思异想加油)

  [教师] 根据人们的计算,我们知道地球表面71%是海洋,而陆地面积仅占29%,按这个比例来说,地球其实应该叫作“水球”,对吗?那为什么我们还叫它地球呢?(学生回答,教师及时评价。)

  [师生总结] 由于地球上海洋的面积(占71%)大于陆地的面积(占29%),概括地说“七分海洋,三分陆地”,所以可以将地球改叫为“水球”;称它为地球是因为古人当时并不了解地球的整体面貌,不知道地球表面水体面积远远大于陆地面积,所以叫它“地球”。

  [课件] 依次展示“南北半球”“东西半球”“水陆半球”上海洋与陆地的分布特点,让学生观察得出世界海陆分布特征。

  [教师] 通过刚才课件的演示,我们知道世界上海洋和陆地的分布是不均匀的。陆地主要集中在北半球,但北极周围却是一片海洋;海洋大多分布在南半球,而南极周围却是一块陆地,而且无论我们怎样划分,地球的任何两个大小相等的半球,都是海洋的面积大于陆地的面积。不信,你们可以在地球仪上试一试。

  [板书] 世界海陆分布特点(很不均匀,陆地主要集中在北半球,海洋则大多在南半球。)

  (二)七大洲和四大洋

  [课件] 展示“世界海陆分布”图。

  [过渡] 从地图上看,全球的陆地都被海洋包围着,并被分割成几块面积广大的部分和许多面积较小的部分;面积广大的海洋也被陆地分割成几大片。我们也经常听到大洲、大洋、大陆、半岛、岛屿、海洋等众多的称谓,这些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让学生读教材第32页图2.5“大陆、半岛、岛屿与海洋”,从图上自学“大陆、半岛、岛屿、海峡”等地理名词的含义。

  [课件] 依次点击画面上的大陆、半岛、岛屿、海峡等地理名词便会进入相应的地图以及各地理名词的解释。

  [课件] 展示大洲和大洋的分布图,指导学生读图回答:世界上有哪几大洲和哪几大洋?

  初一地理《大洲和大洋》教案大全二

  一、教材分析

  本节教材选自人民教育出版社《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二章陆地和海洋的第一节大洲和大洋,是学习陆地和海洋的基础与铺垫。本节教材内容包括海陆分布、七大洲四大洋和各大洲的分界线三部分内容。

  1.海陆分布:教材利用文字和图从两方面来说明世界海陆分布及其特点,使学生了解“地球”“水球”称谓的依据。

  2.七大洲和四大洋:首先从大陆、岛屿、大洲的基本概念入手,然后说明通常情况下,人们把全球陆地划分为七大洲。通过“读图”,分别认识七大洲的名称、大小和位置,进而通过文字和图来介绍连接在一起的大洲的界线。另外,还通过“活动”来启发学生用简单的几何图形表示大洲基本轮廓,引导学生通过轮廓来认识各大洲。四大洋:首先说明地球上的海洋既被陆地分割,又相互连通。然后介绍了四大洋的名称,进而通过图表对比四大洋的大小,最后通过“阅读”介绍大洋、海、海峡。

  3.各大洲的分界线:利用图片来说明各大洲的分界线。

  二、学生情况

  学生已经学习了地球的形状和大小、经纬网、五带的划分和地图等内容,在学习过程中已经涉及到若干本节课的内容,尤其是前几节中出现的地球人造卫星照片、半球图等,使学生具备了学习本课的基础,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欲望,不断提高学生的读图能力和分析判断能力。总之,只要加以适当的情景创设、问题引导和学法指导,就可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达到预期的效果。由于初一的学生在小学中已学过一部分地理知识,所以对本节课的内容并不陌生,但学生在学习方法、学习习惯、认识等方面都存在着欠缺与不足,针对这些情况,在学习时主要利用地图和学生的参与,培养读图分析能力,并指导学生用“图上记忆法”记忆地理事物的空间分布。

  三、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用地图说明全球海陆分布特征在地图上能判别大洲、大陆、半岛、岛屿及大洋、海和海峡等。 在地图上能说出七大洲、四大洋的名称,位置、轮廓和分布特点。

  能力目标:?通过观察各种地图得出结论,培养学生看图、析图、绘图的能力,学会使用地理的语言──地图。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展示提高等形式掌握基础知识

  3.情感目标:通过“地球”“水球”的争论,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积极探究自然界奥秘的精神. 通过读图、绘图等熟悉七大洲、四大洋的空间分布状况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悟人类探索地球面貌的历程

  四、教学重点

  1.地球表面海陆面积比例。

  2.识别大洲、大陆、半岛、岛屿、大洋、海和海峡。

  3.七大洲的名称、面积排序。

  4.四大洋名称、面积排序。

  五、教学难点:

  1、识别大洲、大陆、半岛、岛屿、大洋、海和海峡。

  2、海峡的概念及其重要作用

  ?六、课型

  新授课

  七、说教学方法

  ?教法:讲授法,读图分析法,讨论法,启发,互动,提问?

  学法:学生紧跟老师的思路,学会分析地图,及时动手记笔记。

  八·教学工具

  ?教具使用:多媒体课件,大洲轮廓图卡片、地球仪、地理图册

  九、说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我们居住在这个美丽星球上可是我们真的了解它么?接下来跟着老师一步一步的探索和了解地球吧。同学们,你们知道的中人类第一个乘宇宙飞船进入太空的人是谁呢?(苏联宇航员(加加林)),那中国第一个登入太空的宇航员又是谁?(杨利伟)

  播放PPT,展示太空中拍摄的地球的图片。提问:看这张图片有没发现什么特点?

  蓝色是海洋,绿色是平原及地势较低的地方,(越绿地势越低)黄褐色是山地及海拔较高地,(越黄地势越高),白色是云团。我们可以看到蓝色居多,在太空里看地球是一个是不是总体蔚蓝色的星球

  那么人类给地球起名字的时候,为什么叫它是地球,而不叫它水球呢?

  如果你是一名宇航员,当你在太空中遨游的时候,你会发现地球上有什么?本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第二章陆地和海洋的第一节大洲和大洋(板书)。

  设计目的:以加加林、杨利伟等事迹提出地球像一个水球的观点,使学生感觉真实,既创设了本节课的学习情景,又激发了学生的兴趣。

  (二)讲授新课

  步骤一:世界海陆分布

  教师:翻开课本26页,我们一起来看下P26图2.1“世界海陆分布”,学生观察海洋和陆地的面积后回答:“海洋面积大还是陆地面积大?”

  学生:(海洋面积大于陆地面积)

  2.教师;通过看P26图2.2“世界海洋和陆地面积比较”,我们是不是清清楚楚的看到海洋和陆地各占地表的比例是多少,快速记忆,七分海洋,三分陆地(地表的海陆分布:海洋:71%;陆地:29%)(板书)

  教师提问:观察地球仪说明,南北半球海洋和陆地的分布有何不同?

  学生回答:略

  教师:世界海陆分布并不是均匀地分布在地球表面上的,而是陆地集中分布在北半球,海洋大多分布在南半球。(边说边在地球仪上指示)

  教师:读教材P27图2.3“地球还是水球”,请同学们来选择一下,你们觉得这个星球应该叫地球还是水球?

  学生:(叫水球,因为地球表面大部分是海洋;叫地球,因为人类生活在陆地上的;可是古人在给地球起名的时候为什么不叫水球?因为古人生活的范围很小,居住在大陆两岸的 人们没有交流,海洋被视为天地的尽头,他们根本不知道地球的全貌。)

  (目的:以小组讨论的形式,谈谈对地球名称的看法,不是让学生争议地球的名称是否科学合理,而是通过学生讨论、运用地球仪和地图求证,加深对地球表面海陆分布的认识。)

  3、教师:下面阅读下书本“人类探索地球面貌的历程”部分,谈感想。

  学生:略

  教师总结:?人类对地球的认识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早期的时候科技不够发达,人类对地球的探索是艰苦的。在这过程,需要敢于冒险,渴望新知的人去勇于探索,人类地球面貌的探索不会停止·····

  (目的:了解人类探索地球面貌的艰苦历程,知道我们今天能够从课本上认识地球表面海陆分布的大势,这是无数的航海家、旅行家、探险家、外交使节拼搏奋斗和科学探究的结果,培养勇于探索的精神。)

  步骤二:七大洲和四大洋

  1、教师:讲完对人类地球的探索过程,接下来让我们来了解,人类对地球母目前的探索的结果,一起认识下大洲、大陆、半岛、岛屿、大洋、海和海峡

  ?首先,读课本图2.5,认识下“大陆、半岛、岛屿与海洋”

  (课件展示)大陆:指地球表面面积广大的大陆块;

  半岛:指陆地延伸进海洋的部分;

  岛屿:指与大陆分离,面积较小的陆地;

  海洋:面积广大且包围大陆的水系

  教师:了解了这些概念后,下面我们来思考一道题,大家看图,思考下图中的abcd分别代表的是什么,小组讨论三分钟后回?答

  初一地理《大洲和大洋》教案大全三

  一、教材分析

  本节教材选自人民教育出版社《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二章陆地和海洋的第一节大洲和大洋,是学习陆地和海洋的基础与铺垫。本节教材内容包括海陆分布、七大洲四大洋和各大洲的分界线三部分内容。

  1.海陆分布:教材利用文字和图从两方面来说明世界海陆分布及其特点,使学生了解“地球”“水球”称谓的依据。

  2.七大洲和四大洋:首先从大陆、岛屿、大洲的基本概念入手,然后说明通常情况下,人们把全球陆地划分为七大洲。通过“读图”,分别认识七大洲的名称、大小和位置,进而通过文字和图来介绍连接在一起的大洲的界线。另外,还通过“活动”来启发学生用简单的几何图形表示大洲基本轮廓,引导学生通过轮廓来认识各大洲。四大洋:首先说明地球上的海洋既被陆地分割,又相互连通。然后介绍了四大洋的名称,进而通过图表对比四大洋的大小,最后通过“阅读”介绍大洋、海、海峡。

  3.各大洲的分界线:利用图片来说明各大洲的分界线。

  二、学生情况

  学生已经学习了地球的形状和大小、经纬网、五带的划分和地图等内容,在学习过程中已经涉及到若干本节课的内容,尤其是前几节中出现的地球人造卫星照片、半球图等,使学生具备了学习本课的基础,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欲望,不断提高学生的读图能力和分析判断能力。总之,只要加以适当的情景创设、问题引导和学法指导,就可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达到预期的效果。由于初一的学生在小学中已学过一部分地理知识,所以对本节课的内容并不陌生,但学生在学习方法、学习习惯、认识等方面都存在着欠缺与不足,针对这些情况,在学习时主要利用地图和学生的参与,培养读图分析能力,并指导学生用“图上记忆法”记忆地理事物的空间分布。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用地图说明全球海陆分布特征及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名称。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各种地图得出结论,培养学生看图、析图、绘图的能力,学会使用地理的语言──地图。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地球”“水球”的争论,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积极探究自然界奥秘的精神。

  四、重点和难点

  重点:1.地球表面海陆面积比例。

  2.识别大洲、大陆、半岛、岛屿、大洋、海和海峡。

  3.七大洲的名称、面积排序。

  4.四大洋名称、面积排序。

  难点:识别大洲、大陆、半岛、岛屿、大洋、海和海峡。

  五、教法和学法

  教法:启发、互助、探究、讨论、提问等方法。

  学法:学生紧跟老师的思路,及时动手记笔记。

  六、课时要求和教具使用

  课时:第一课时

  教具使用:大洲轮廓图卡片、地球仪、地理图册

  七、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我们人类居住在哪一个星球上?(地球)人类第一个乘宇宙飞船进入太空的人是苏联宇航员(加加林),中国第一个登入太空的宇航员是谁?(杨利伟)他们都说:在太空里看地球是一个蔚蓝色的星球,那么人类给地球起名字的时候,为什么叫它是地球,而不叫它水球呢?

  如果你是一名宇航员,当你在太空中遨游的时候,你会发现地球上有什么?本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第二章陆地和海洋的第一节大洲和大洋(板书)。

  设计目的:以加加林、杨利伟等事迹提出地球像一个水球的观点,使学生感觉真实,既创设了本节课的学习情景,又激发了学生的兴趣。

  (二)讲授新课

  【互动一】世界海陆分布

  1.读教材P26图2.1“世界海陆分布”,学生观察海洋和陆地的面积后回答:“海洋面积大还是陆地面积大?”(海洋面积大于陆地面积)


初一地理《大洲和大洋》教案大全相关文章:

1.七年级地理大洲和大洋教学反思

2.初一地理大洲和大洋试题及答案

3.七年级上册大洋和大洲的知识点

4.大洲和大洋教学反思

5.七年级地理东南亚教案

6.初一地理《地球和地球仪》教案大全

7.初一地理复习试题及答案

8.初一地理内容记忆口诀,我们生活的大洲,亚洲!

9.初一地理上册内容这样记

10.7年级下册地理期中试卷

200623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