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灯榜文库!投稿QQ:511112889
首页 > 学习 > 初中 > 初一 >

初一生物下册知识点归纳总结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要学好初中生物,离不开课上的学习,同时也离不开课后知识的归纳总结,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初一生物下册知识点归纳总结,希望对您有帮助,欢迎参考阅读!

初一生物下册知识点

陆地生活的动物-------蚯蚓

1、陆地环境特点与陆生动物的适应:①气候干燥……有防止体内水分散失的结构,如爬行动物有角质的鳞或甲,昆虫有外骨骼。②缺少水的浮力……具有支持躯体和运动的器官,有多种运动方式。

如:爬行、行走、跳跃、奔跑、攀援等,以便觅食和避敌。③气态氧供呼吸……具能在空气中呼吸的、位于身体内部的呼吸器官,如肺和气管(蚯蚓例外,靠体壁呼吸)

④昼夜温差大,环境变化快而复杂……有发达的感觉器官和神经系统,对多变环境及时作出反应。

2、蚯蚓生活富含腐殖质的.湿润土壤中,通过肌肉和刚毛的配合使身体蠕动,靠能分泌粘液、始终保持湿润的体壁呼吸。可根据环带着生在身体前端来判断首尾(环带也叫生殖带)。

3、蚯蚓身体分节的意义:可使蚯蚓的躯体运动灵活自如、转向方便。

4、用手指触摸蚯蚓体节近腹面处,有粗糙不平的感觉,用放大镜观察,看到腹面有许多小突起就是刚毛,刚毛的作用是协助运动(固着;支持)

5、蚯蚓在潮湿土壤的深层穴居的原因:因为能为蚯蚓提供适宜的生存、生活的环境及繁衍的条件,一般包括适宜的温度、湿度、气态氧、食物和便于避敌的栖息场所等。蚯蚓不能保持恒定的体温,因此只能生活在温度变化不太大的土壤深层。

6、在观察蚯蚓的实验中为什么要经常用浸水的湿棉球轻擦蚯蚓体表,使体表保持湿润:蚯蚓没有呼吸系统,要靠能分泌粘液、始终保持湿润的体壁呼吸。

7、蚯蚓的生活环境:具有一定温度和湿度、温差变化不大、富含腐殖质的土壤中穴居生活。生活习性和食性:一般昼伏夜出,以植物的枯叶、朽根和其他有机物为食。

8、大雨过后蚯蚓会纷纷爬到地面上来原因:大雨过后,过多的雨水会将土壤中的空气排挤出去,于是穴居的蚯蚓被迫爬到地表上来呼吸。

9、蚯蚓的呼吸过程:蚯蚓的体壁密布毛细血管,空气中的氧气先溶解在体表粘液里,然后进入体壁的毛细血管中。体内的二氧化碳也经体壁的毛细血管有体表排出。

10、身体由许多相似的环状体节构成的动物叫环节动物,如蚯蚓、沙蚕、水蛭。

初一生物下册知识点总结

(1)血管

1、三种不同的血管: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

2、动脉是把血液从心脏输送到身体各部分去的血管,管壁厚弹性大,管内血液流速快。

3、静脉是把血液从身体各部分输送到心脏去的血管,管壁薄,弹性小,管内血液流慢。

4、毛细血管是连通于最少的动脉与静脉之间的血管,它是血液和细胞间物质交换的场所,管壁薄,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管内血液流速最慢。

(2)耳和听觉

1、耳是人的听觉器官。

2、人耳由外耳、中耳、内耳组成。

3、听觉的形成过程是:外界的声波经过耳道传到鼓膜,鼓膜的振动通过听小骨传到内耳,刺激耳蜗内的敏感细胞,通过视觉神经传到大脑,就形成了听觉。

(3)人类活动对生物圈的影响

1、人类活动对生物的影响:(1)乱砍滥伐,开垦草原,使生态环境遭受严重破坏,水土流失加重,还会引起沙尘暴。(2)空气污染会形成酸雨。(3)水污染会破坏水域生态系统。(4)外来物种入侵会严重危害本地生物。

2、排放过多的二氧化硫等有害气体到大气中,容易导致酸雨的产生,酸雨对生物有极大的危害,被称为“空中死神”;过多的二氧化碳的排放还会导致全球的温度的提升,形成“温室效应”。含有贡、银、镉的固体废物和工业废水,会引发各种疾病:水俣病、痛痛病等。

3、为了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采取以下措施:植树造林、保护鸟类、建立自然保护区、实施计划生育、退耕还林还草。

4、生物随着商品贸易和人员往来迁移到新的环境中并对环境造成严重的危害叫做生物入侵。

生物进化的历程知识点

科学家们通过对不同年代化石的纵向比较,以及对现存生物种类的横向比较等方法,推断出了生物进化的大致过程。

(1)即比较不同类型动物的化石在地层中出现的顺序,从而判断动物的脊椎动物进化的顺序是:鱼类→两栖类→爬行类→哺乳类。

(2)通过对始祖鸟与现代鸟和爬行动物的形态和解剖特征的比较,说明鸟类起源于古代爬行类,始祖鸟是爬行动物向鸟类进化的中间过渡类型。

(3)利用组成生物体的一些重要物质的差异性来比较生物之间的亲缘关系的方法,表明人和黑猩猩的亲缘关系最近。

初一生物下册基础的知识点梳理

人体的营养

1、食物中含有糖类、脂肪、蛋白质、水、无机盐和维生素等六类营养物质。

2、糖类、脂肪、蛋白质都是组成细胞的主要有机物。并且能为生命活动提供能量。

3、人体需要含钙、磷、铁、碘、锌的无机盐。

4、人体缺乏维生素引起的主要病症:

缺乏维生素A:皮肤干燥、夜盲症(夜晚看不清东西)、干眼症等。

缺乏维生素B1:神经炎、脚气病(维生素B1缺乏症)、消化不良、食欲不振等。

缺乏维生素C:坏血病、抵抗力下降等。

缺乏维生素D:佝偻病、骨质疏松症等。维生素D可以促进磷、钙的吸收和骨质发育。

人体的消化和吸收

食物在消化道内分解成可以被细胞吸收的物质的过程叫做消化。

1、消化系统由消化道和消化腺组成

2、消化道

(1)口腔——消化道的起始部位,内有牙齿、舌和唾液腺。

(2)咽和食道——食物的通道,既没有消化作用也没有吸收作用。

(3)胃——消化道中最膨大部分,有暂时贮存食物和初步消化蛋白质的作用。

(4)小肠——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场所(小肠的起始部位为十二指肠)

(5)大肠——暂时贮存粪便,既没有消化作用也没有吸收作用。

(6)肛门

3、消化腺

(1)唾液腺——分泌唾液,唾液淀粉酶能初步消化淀粉

(2)胃腺——分泌胃液,胃蛋白酶能初步消化蛋白质

(3)肠腺——分泌肠液,肠液含有多种酶,能消化糖类、蛋白质和脂肪

(4)胰腺——分泌胰液,胰液含有多种酶,能消化糖类、蛋白质和脂肪

(5)肝脏——分泌胆汁,不含消化酶,能乳化脂肪。

环境污染对生物的影响

1、酸雨:又被称为“空中死神”,人为地向大气中排放大量的酸性物质造成的。我国的酸雨主要是大量燃烧含硫量高的煤而形成的。

使土壤酸化,从而不能被植物吸收利用;

使水质酸化,从而使水生生物生长发育受到影响,甚至死亡;

酸雨直接危害植物的芽和叶,严重时使成片的植物死亡。

控制酸雨的根本措施:通过净化装置,减少煤、石油等燃料中污染物的排放;减少煤、石油等燃料的'使用,开发新型能源。

2、排入水中的有毒物质接触人体,可能会增加基因突变概率,诱发癌症。水中、土壤中很多重金属污染物,如汞、镉、砷,会通过食物链积累,最终危害人体健康

3、温室效应形成:由于全球二氧化碳等气体的排放量不断增加形成的。危害:全球气候变暖,冰川加速融化、海平面逐渐上升,台风更加频繁,土地更加干旱,造成世界各地农作物的减产和多种生物的生存危机

初一生物下册知识点归纳总结相关文章

★ 初一生物下册知识点

★ 七年级生物下册知识点

★ 初一下册生物知识点

★ 初一生物知识点大全

★ 七年级下册生物复习提纲

★ 七年级下册生物知识点

★ 苏教版七年级下生物知识点整理

★ 初中七年级下册生物知识点总结人教版

★ 七年级下生物知识点总结北师大版

201103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