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乃曹雪芹先生之心血之作——“批阅十载,增删五次”。本书贯用北京方言,看官可透过表面用心观测到曹雪芹先生极力反对封建思想,批判封建腐败。读红楼,令人叹为的可不仅仅是家族兴衰史,还有种.种风流事,种.种风流情。以下是红楼梦读后感范文5篇,希望大家喜欢。
红楼梦读后感1
“说到辛酸处,荒.唐愈可悲。由来同一梦,休笑世人痴。”随着宝玉了却尘缘,红楼一梦终于归结。也许是由于阅历过浅,在这一部绵长细腻的经典面前,我竟有些哑言,如同涓涓溪流无意间初入大海,《红楼梦》那高不可攀的艺术性与思想性,即便是在世界文学作品中,也理应首屈一指。
若是把《红楼梦》单纯地当作爱情悲剧来读,未免低估了其中的内涵。宝黛的爱情悲剧,固然反映了封建时代的专制和那时有情人难成眷属的无奈、痛苦,我们可以将其理解为曹雪芹对封建制度的抨击。而贾府上上下下所有的人物,是否都可以代表封建时代某些典型的人物?贾府的兴衰史,是否又可来影射中国整个封建社会的兴盛与衰亡?当然,这都是一些宏观的角度。就个人而言,贾府的命运是否也就是曹雪芹及其家族的命运?他思想的先进,又未尝不是隐含着对功名未就的抱怨?
这些的确是读过《红楼梦》之后应有的共识,但从那些华美传神的文字背后,我读出的则大多是曹雪芹对后人的谆谆教诲。
每每读到贾府丰裕的家产,诸如黄金几千两,白银几千两,绸缎多少匹,总会隐隐担心,如此富贵的家族到底能不能成功地延续下去,毕竟“富不过三代”的定律似乎很少被打破。果不其然,贾府中鲜见勤奋的身影,大多是笙歌不断,鼓乐不休,结果难逃败落凋敝的命运。这不免为我们敲响了警钟:由简入奢易,由奢入简难。另一个生动的例子,就是曾经活跃于历史风烟中的那一群五陵少年。他们多是皇亲国戚的后代,大富大贵,衣食无忧,不必考虑学业,不必操劳生计,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让他们变得百无聊赖。为了打发难以消磨的时光,他们互相攀比,互相炫富,为非作歹,花天酒地,结果如何?终被世人遗弃,被历史遗忘。现今中国人常怀着一种暴富的心态,各式各样的奢侈品难以满足其欲千金散尽的胸怀,更为可怕的是,这种风气正逐渐蔓延至年轻一代的学生身上,并且就发生在你我身边。不难想象,这种无节制的享受最终将演变成国民性,让整个中华民族都失去前进的欲望,更难以完成复兴的使命。这并不是危言耸听,巴西的一只蝴蝶挥动翅膀尚能引发美国一场龙卷风,一代一代的“耳濡目染”又何尝不会酿成不堪的悲剧!我不愿再进行痛斥,柏杨先生早已发出振聋发聩的呐喊,我唯愿独修其身,却又不忍责任的折磨。整个社会的大风气,早已不是你我能够左右的了,保持住内心的一方净土,是周国平先生、余秋雨先生、王蒙先生等,以及所有有良知的读书人的心愿。我愿做这样的践行者,践行着心中永远简朴安静的生活,践行着美好的祈愿。想必曹雪芹先生也是这个意思,字里行间,他仿佛在对我们说,一切繁华都是红楼一梦,何苦为儿女情长苦苦纠缠,何苦为人情世故操劳奔波,何苦为琐屑小事争喋不休,何苦为追求金钱呕心沥血,何苦徒增无尽烦恼。心安即是归处。
虽然《红楼梦》只是一部文学作品,但它真是把“人”写绝了:人的美好,人的智慧,人的劣性,人的悲哀。读这样的作品,我们便懂得了自己,懂得了我们的家庭,懂得了我们的民族国家。向曹雪芹先生致敬,正因有了他,荣辱兴衰、人性冷暖尽收眼底。向那些努力修行品德的志士致敬,英雄造时势,唯愿不再是个传说。
红楼梦读后感2
《红楼梦》是一部具有高度思想性和艺术性的伟大作品,从本书反映的思想倾向来看,作者具有初步的民主主义思想,他对现实社会包括宫廷及官场的黑暗,封建贵族阶级及其家庭的腐朽,封建的科举制度、婚姻制度、奴婢制度、等级制度以及与此相适应的社会统治思想即孔孟之道和程朱理学、社会道德观念等,都进行了深刻的批判并且提出了朦胧的带有初步民主主义性质的主张。这些思想和主张正是当时正在滋长的资本主义经济萌芽因素的曲折反映。
一、作品的主题。作品通过对“贾、史、王、薛”四大家族荣衰的描写,展示了广阔的社会生活视野,森罗万象,囊括了多姿多彩的世俗人情。人称炫i楼梦》是封建末世的百科全书,是封建社会的衰亡史和封建王朝政治斗争的历史,可以容得下一部二十四史。有人说它是历史小说,反映的是封建社会的衰亡史;有人说它是爱情小说,表现的是宝黛爱情的千古绝唱;有人说它是政治小说,隐喻的是康熙朝政;有人说这是作者的自叙传……总之,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正如鲁迅所说:“单是命意,就因读者的眼光而有种.种:经学家看见《易》,道学家看见淫,才子看见缠绵,革命家看见排满,流言家看见宫闱秘事……”多重性,多主题,已成为偽:楼梦》的一大特征。
《红楼梦》表现了作者对封建社会对人性摧残的血泪控诉。如对以金陵十二钗为代表的女性的摧残,书中还 用曲折手法表现这一主题,如万艳同杯(悲)酒、元迎探惜(原应叹息〉、千红一窟(哭)茶、贾代化(带话〉、贾宝玉〈假宝玉〉、秦钟情种八贾语村(假语村言)、甄士隐(真事隐)等等都是暗点书中某些含义。更有诗、词、灯迷、酒令、骨牌等皆用隐语。万艳同悲、千红一哭、原应叹息是非常明显的有关该书人性被摧残的主题的揭示。
二、《红楼梦》的结构。《红楼梦》的结构新颖而奇巧,曹雪芹脱出了中国章回小说的窠臼,以散文化的描写为主,进行着生活全景式的创造,不以情节取胜,而以人情世态和人物刻画见长。曹雪芹的创作原则开辟了中国古典小说现实主义的新境界。《红楼梦》以“以假寓真”为结构,全书开篇就用了五个回目,以神话故事、“假语村言”掩去内容的实质,将作品置人扑朔迷离的雾色之中,而改借用“真”“假”观念,托言“梦”“幻”世界,使得整部小说按着这一以假寓真的结构铺陈发展,最后营造出一个“生活世界”。
後i楼梦》结构程纵向发展的线索有多条。一条主线:宝黛钗的爱情悲剧;四条副线:贾元妃与贾府的联系,僧、道与贾府的联系,贾雨村与贾府的联系,刘姥姥三进荣国府。这些结构线索的设置,不是单一的结构艺术的表现,而是有着深厚的文化内涵。宝黛钗的爱情悲剧不是个体的偶然的,而是带有一般的历史必然性的。这一悲剧,是民主与专制、叛逆与卫道思想对峙,而进步思想与美好情愫被毁灭的结果;这一悲剧,是封建宗法、礼教综合作用的结果。
三、《红楼梦》的人物塑造。《红楼梦》的森罗万象,也表现在它的人物塑造上,这是《红楼梦》的一个很重要的艺术特色。它代表了《红楼梦》的最高艺术成就。在《红楼梦》中出现的有名有姓的人物就有400多个,其中有妃子、王爷、兵丁、老爷、太太、小姐、丫环、小厮、仆人、村女、村妪、伶人、尼姑、道士……显示了纷繁丰富的封建社会的人生图景。塑造了一大批独具个性、栩栩如生的艺术典型。著名的人物,有反封建的叛逆青年贾宝玉,敢于反 抗 封建淫威、宁死不屈的婢女晴雯、鸳鸯,刚烈的尤三姐,也有藏愚守拙的美人薛宝钗、两面三刀的王熙凤、外慈内狠的王夫人、迂腐昏庸的贾政、道貌岸然的贾赦,还 有贾母、探春、袭人、尤二姐、刘姥姥以及贾琏、焦大等等。这些形象,无不血肉饱满、个性鲜明。
贾宝玉是中国文学史上最丰富复杂的艺术形象。曹雪芹在宝玉未出场前,借贾雨村之口说:贾宝玉是一个“时代的怪胎”。大家都知道,贾宝玉“周旋在姐妹中间及侍儿之间”。贾政说他是个“酒色之徒”,贾敏所知道的宝玉“顽劣异常,内帏厮混”,警幻仙子和贾雨村对他的评价稍稍脱俗,前者说他是“闺阁良友”,后者说他是“情痴情种”“逸士高人”。贾宝玉是反封建的叛逆者,也是追求自由、平等的人道主义者和理想主义者,他的痴情表现在对恋人、友人、亲人及对万事万物的博爱上,宝玉最后的遁世,表现的是他最珍爱的东西被彻底摧毁、理想彻底幻灭所带来的剧痛过后的最终平静。
《红楼梦》塑造的人物还 有一个最大特点,那就是人们对这些人物的评价总是随着社会形态的变迁和个人的遭际做出不同的审美判断和价值取向。这在林黛玉和薛宝钗身上表现得尤为突出。病弱的林黛玉,貌若西子,多疑刻薄,清高孤傲,任情任性,弄得人心相背;康健的薛宝钗,冠艳群芳,知情达理,宽容随和,稳重和平,深得上下欢迎。林黛玉多情无邪,率真单纯,薛宝钗理智藏奸,心有城府。这两个形象一经出世,便交替沉浮在个人的生命历程中和社会形态的变幻中。
《红楼梦》还 善于通过对日常生活反复细致的描写来表现人物的性格。从任何细节描写中,都可以看到人物不同的性格特点。例如:凤姐总是那么奸诈泼辣,黛玉总是那么伤感而又尖刻,宝钗则是表面上庄重平和而处处可见城府很深。这些不同的性格都是由于人物各自的不同出身、不同教养、不同经历、不同地位、不同思想所造成的。因此,不同性格的人物,往往都代表了不同的社会力量。
《红楼梦》还 通过大事件、大场面,把人物安置在生活冲突的漩涡里,用人物自己的言行,鲜明突出地表现人物的性格和精神面貌。抄检大观园是一个很好的例子,这是封建统治势力向它的反抗者进行的一次集中的大镇压,通过这个尖锐的矛盾冲突,在更广阔更深刻的意义上,成功地刻画了许多人物。站在封建统治阶级立场的王夫人,指使和筹划了这次大抄检。凤姐装作很冷漠的旁观态度,玩弄着两面三刀的伎俩。王善保家的表现出一副丑恶的封建奴才相,一心想往上爬,只图讨主子欢心,公报私仇,折磨丫环。随着抄检,我们看到了园子里众多人物的不同表现:甘心投靠封建统治阶级的袭人懂得这次抄检于她有利,毫不介意地接受了检查;晴雯则相反,坚决抗拒;紫鹃冷静平和,但显然带着很大的反感;因是庶出而要特别维护自己尊严的探春则满腔怒气;惜春胆小怕事,只能洁身自好,唯恐连累自己;司棋敢做敢为,坚强自信等等。在这其间无不流露出人物的思想面貌和个性特点。
总之,《红楼梦》深刻的思想内容和完美的艺术形式高度统一,达到了古典小说现实主义艺术的高峰。《红楼梦》问世以后,早在清代其影响已不限于国内,1842年即被部分译成英文。此后各种外文译本陆续出现,有近20个国别语种,几乎遍及全世界。国内外已形成了专门研究《红楼梦》的“红学”,以致在国外形成这样的看法:不了解《红楼梦》就几乎等于不了解中国的文化和社会。
红楼梦读后感3
她,原是西方河岸上三生石畔的一棵绛珠草,因为神瑛侍者的日以用甘露浇灌,受到天地精华才得以幻化成女体,终日游离于离恨天外。神瑛侍者凡心偶炽,下世为人,她未报灌溉之情而跟他下凡。她不能还给他甘露,唯有将一生的眼泪还他。她,便是林黛玉;那神瑛侍者,便是贾宝玉。正是有了这一段木石前盟的故事,才有了后来的那一段悲情。
她,是柔弱的,是多病的。“娴静时如姣花照水,行动处似弱柳扶风”,是她的真实写照。
她自小就体弱多病,不知吃了多少药都不见好转,进了贾府,见到宝玉,那病更是没有好过,反而更加严重了。虽然大家都很重视她的病,但终究无济于事,她为宝玉留下了太多的泪。她注定是一个多病的人,最后还是无法逃脱病死的宿命。
她,多愁善感,甚至有人看了之后说她小心眼。我觉得她有这种性格是很正常的,她的身份特殊,才是她的性格特殊。母亲一疾而终,祖母怜爱她才接到贾府生活的。过了不久,父亲也死了,从此以后,她就成为了一个孤儿。从一个无忧无虑,有父母无微不至关爱的千金,一下子沦落成为了寄人篱下的女子,这怎么会不让她从此改变。虽然那是外祖母的家,虽然外祖母很疼爱她,但那终归不是自己的家。外祖母平常待她如亲生,但关键时刻,还是会偏袒别人,嫁给宝玉的,最终还是不是她;大家表面上都待她很好,可真正关心她的人又有几个。这种.种状况,她免不了缺乏安全感,免不了会多愁善感,想一些有的没的东西。她害怕所有的人都冷眼旁观她那痛苦的遭遇,她怕有一天她惹怒了贾府的那些当家做主的,他们便会把她赶出去,那样,她就真的不知道该怎么办了。
我还记得我看过的那一回,它让我泪流满面,真正体会到了她的缺乏安全感,她的苦。“病潇湘痴魂惊噩梦”。她做了一个梦,梦见贾雨村给她带信说她父亲升了官,又讨了一个继母,要接她回家,并给她定了一门亲事,是续弦。她听了之后不愿回去,可老太太也不管她,大家都笑咪咪的向她去道喜。她去找宝玉宝玉要她留下,并掏出自己的心给她看,却发现自己的心没了……这虽然只是一个小插曲,她的父母都去世了,肯定不会再有那样的情况出现,但我真的感受到了她的悲哀,无助。她不想多想,但她又不能不想,不能够停止想那一些令她忧愁的的事情。
她,是一个可怜的女子。她死的那一刻,正是宝玉成亲的那一刻,多么戏剧性的巧合呵。他成亲了,有了新的人生;她,也就该走了,该回到最初的地方了。那一刻,他是开心的;而那一刻,她是带着无尽的遗憾和怨恨的。她死之前,烧毁帕子,焚稿断痴情,却还是放不下啊对他的情。临终前,还直声叫道:“宝玉,你好……”接下来的话,谁也不知道,因为她离开了。我常在想,她未说完的话会是“无情”二字吗?或许她会想:宝玉好无情,我如此爱他,但他到我死之前都未来见我一面。她又何尝想到,宝玉也爱她,那时的他还傻傻的以为他将要与她相伴一生。她,还是比不过薛宝钗,那个符合封建道德标准的女子,那个家里有着金银财宝的女子。在她和薛宝钗之间,那些封建家长们一致选了薛宝钗,包括那个最疼爱她的人—-她的外祖母,也没有向着她。“你是我的外祖女,是最亲的了,若与宝玉比起来,可是宝玉比你更亲些。”这句话是爱她的外祖母在她死后说的一句话,多么赤裸裸的,直接说出了对她的态度。死后都那么说了,更何况是她活着的时候呢。
黛玉,可怜亦可悲。我被这特殊的女子感动了,被她深深地吸引了。
红楼梦读后感4
从文学史的角度来看《红楼梦》,首先要理解的一个问题是这里面有一个变化过程。
中国的小说从传奇的主题到写实性的转化,这种转化有很深的意义。在法国文学史上地位比较高的(大仲马就不算了,评价很一般)是包法利夫人,她带有很深刻的写实的转化。这种转化为什么非常重要呢。相对于虚构性的文学,文学非常重要的功能是在于对人性的审视和演示。去看人是什么和人可能是什么。传奇性文学向写实性文学的转化可以使这种审视和演示更深刻。
如果要说中国这种变化的话,有一个很重要的人物就是猪八戒。在这种转化过程里面,猪八戒的出现有特殊的意义。猪八戒最初出现是在一个元杂剧中。我们如果按照元杂剧来写西游记的话,唐僧的队伍里面是有两个英雄,一个是孙悟空,一个是猪八戒。元杂剧中猪八戒是很厉害的,孙悟空一开始打不过他,后来因为二郎神的犬把他咬了一口孙悟空才赢了。《西游记》中换了猪八戒的形象,是把庸俗还给了人。我们看猪八戒的缺点非常多:贪吃、好色、懒惰、不坚决等。猪八戒有这么多缺点,但是他还是很可爱。我听说有个在大学中的调查,如果一定要嫁给西游记中四个人中的一个,有80%的人选择了猪八戒。在四个人之中,还算老猪的人性多一点——人是平庸的。
文学中我们熟悉的一种判断方法是好人和坏人。其实好人和坏人起的作用是把社会规制所认可的东西给予好人,把社会规制所不认可的东西给予坏人。聊斋是一个很好玩的小说,蒲松龄是一个很可怜的人,他有才华是毫无疑问的,而且在他活着的时候就得到了认可。蒲松龄运气很差,考了秀才硬是考不上举人。女生喜欢一个人是有很多现实的考量的,不能因为一个人很有才华就嫁给他。而没有很多女生喜欢蒲松龄,所以蒲松龄就会有很多幻想,让一些漂亮的妖精、妖怪来找那些一无是处的傻瓜、书生。妖精的特点是:美丽、多情、主动(这是妖精所特有的)。妖精还有好处是对男生没有什么要求,不需要有什么名声、不需要什么地位,还有她还不需要养活。我就觉得蒲松龄的想象真是美丽、真是可爱。蒲松龄的小说有两种角色,一种是人,一种是妖精,妖精没有社会关联性,因此她表现得更加活泼、更加热烈。也就是说在妖精的身上由于不受社会规制的限制,会表现得更加有人性。但是妖精和特务有什么关系呢?男生在十四五岁的时候会有性幻想,那么男生在哪里去找这种性幻想呢?文学作品。但是在革命时代,文学作品中的革命人是不可以产生性幻想的,但是特务是可以的。当社会规制对人的规制太过强烈的时候,就对人性产生了一种剥夺。人是庸俗的,庸俗的人很难让人去崇拜、尊重或者说热爱,但是可以使我们喜欢。猪八戒是讨人喜欢的。他的性格是丰富的,是真实的。
五十年代的文学就是从中国写实传统向传奇方向转化,这其实就是一个文学的倒退。文学的进步是从传奇文学向写实文学转变。真正的转变是来自于《金瓶梅》——要不然我们今天就讲《金瓶梅》——《金瓶梅》是一部伟大的小说。《金瓶梅》是第一部以普通人的普通生活为题材的长篇小说,而且它对人的悲哀有很深刻的理解。读《金瓶梅》很多时候很容易被它的描写所转移。要好好读《金瓶梅》的话一定要有很高的定力,要有所锻炼。
中国文化中有一种不可摆脱的虚无主义。中国文学常常会受这种虚无主义的浸染。《金瓶梅》、《红楼梦》、鲁迅、史铁生等等,我们都能够感受到这种虚无主义。(当然,中国文学传统中也有很坚定的人生信仰)中国文学是一种宗教意识很淡泊的文化,因此生命的所有的价值都只存在于现世,而现世价值——当然我们也可以在现世中建立一个崇高的价值,如“士志于道”——是非常容易受权力机构和现实利益的影响,它会在社会的权力机构和社会现实利益需求下被扭曲,失去它的真实性。中国文化中的价值是一种现世价值,非常容易受权力和社会现实利益的扭曲和瓦解。
我们读《金瓶梅》的时候会感觉到生命在纵欲背后的那种苍凉,就是因为没有一种安生立命之力。《金瓶梅》深刻地描述出人的悲哀,并且体现出中国文化的深刻的内涵的东西。但是《金瓶梅》也有很多缺陷,作者写小说是玩世不恭的,居高临下的。《金瓶梅》的性描写是很粗糙的,在性描写中可以看到作者很恶意的东西。
《红楼梦》和《金瓶梅》相比,从文学是中所起的作用来说,《金瓶梅》的标志性更明显一点。但是《红楼梦》无疑是一部更精致的小说,作者的写作态度是不一样的。在中国历史上,如果我们要作者全部的意志、情感的结晶,那只有两部《史记》、《红楼梦》。
《红楼梦》有《金瓶梅》无法比拟的地方,它是一部很精致的小说。它呈现的生活场景也比《金瓶梅》要丰富得多。《金瓶梅》对家庭生活的描写是写实性的,但是对于其他的一些描写是卡通性的。一个伟大的作家和普通人的区别在于,普通人常常在意他的地位,而伟大的作家能够超越于他的阶级地位的。这就是人的伟大的可能性。人可以摆脱社会身份、社会文化、乃至语言给他创造的限制。高鹗是一个优秀的作家,但是一个优秀的作家和伟大的作家就在于优秀的作家不能理解伟大作家的思想,伟大的作家是常人所无法理解的,乃至是非人类。
西门庆和贾宝玉有一点是非常相似的,就是对女性都有一种亲近的渴望。但是在西门庆那里这种亲近的渴望表现为一种肉体的占有,而因为作者对于性的发生——我们甚至可以说《金瓶梅》对人充满鄙视——往往是使人在华丽的背景下感到恶心的东西。而在《红楼梦》中把这种东西给回避掉了。也许无论是《金瓶梅》的作者还是《红楼梦》的作者,都没有能够找到一种方法用很华丽的语言来描写两性的生活,在明清时代还没有一个作者能够把性写成很华丽很诗意。《红楼梦》就把这种东西回避掉了。《红楼梦》中描写贾宝玉的性一共有两次,一次是梦中的,一次是现实生活的,这是一道门槛,进了这道门槛才能是那种情感性的意淫才可以成为是可信的。贾宝玉对女性的亲近的渴望是精神性的渴望。
《金瓶梅》是很冷酷地写出了对生命的无望,是纵欲后的一种荒凉,是一个彻底的虚幻;而,《红楼梦》保留了对女性的美好的渴望,对诗意的想象和渴望。在《红楼梦》而言,如果生命是一种虚无,那么它还是值得,因为它还是值得,它还可以从女性中获取美好,虽然这些美好在慢慢毁灭,但是至少它还有梦。
下面我们来讲《红楼梦》里面特殊的一些东西,特别是前八十回和后四十回的比较。 《红楼梦》前八十回其实在曹雪芹在世的时候已经在传抄了,但是在传抄的过程中还一直在修改,其实在曹雪芹去世,前八十回也没有完全定稿。比如我们无法准确推测贾宝玉到底多少岁,用不同的方法推测的答案是不同的。大致应该是11--16岁。所以说,贾宝玉其实是性早熟的。少年的性幻想是非常特殊的,它是非常诗意化的。《红楼梦》中对女性的诗意化描写,跟这个有很大的关系。
脂本和程本的区别不仅在于前者只有八十回,后者有一百二十回,程本对于前者有一些改动,这些改动不多,但是有些很关键。前面的一些描写后面的作者无法理解,所以就会有所改动,这种改动对于原本的伟大性就会有破坏。
贾珍和秦可卿的关系其实不是被强迫的关系,是自愿的关系。但是可能是因为曹雪芹认为秦可卿这个人物会被读者所不能理解,于是就“删了”这一节,但是他没有删除贾珍和秦可卿的这种关系。贾珍是一个混蛋,但是他是一个很有胆量、有担当的混蛋,为了这个你可以大喊一声“好你个无耻的混蛋”。给秦可卿办理丧事的时候他要“尽我所有”,他要做的是让大家知道秦可卿就是我的,不然如果他低调处理,世人就会说秦可卿是一个无耻之人,他
这样做,是想把事情都揽在自己的身上。越是表面富丽堂皇的地方,里面乱来的就越多。越是高层的地方,里面人的自由度就越高。
曹雪芹写的尤三姐是刚烈的,但也和贾琏有复杂的关系;但是程本把这种复杂的关系淡化了,因为常人的逻辑是放荡的人还怎么刚烈?曹雪芹写的尤三姐情节中,贾珍发现贾琏和尤三姐乱来的时候自作主张让他们结婚,就把尤三姐惹火了。尤三姐的想法是:我愿意和你乱来就乱来,不愿意和你乱来就不和你乱来,你他妈的是什么东西要我和他结婚就结婚。你想乱来就乱来,凭什么我不可以?这才是真正的尤三姐。《红楼梦》要表达的就是人不可以有理想,如果你甘于堕落,敢于堕落,那么你就可以活得比较好。在这个地方,高鹗剥夺了曹雪芹所描写的尤三姐的人性。这也是我前面说的社会规制对文学作品的扭曲。尤三姐自己想要堕落的时候,她可以对这个社会毫无畏惧地堕落,但是她不想要堕落想要对抗的时候,她就敢以死来相抗。这就是尤三姐。
文学有时候表现出一种绝望,这是强有力的,这是一种力量,他其实是要告诉我们这个世界是不好,文学的绝望是一种热烈的东西。《红楼梦》就有这种绝望,每一个人都在他的命运中挣扎,而每个人都在他的挣扎中以各自的方式毁灭。你想要什么,你就在这个地方完蛋。你想要追求一个浪漫的东西,你就会死在这个地方。
《红楼梦》描写的妙玉很自命清高。妙玉的洁癖是一个家庭没落的小姐对于周围世界的警戒与清高。曹雪芹为什么没有写完《红楼梦》?一个原因是因为《红楼梦》中的人物都是作者一步一步地创造出来的,对于作者来说是有血有肉的,然后要一个一个掐死他们,作者的手恐怕都要发抖。另一个原因,《红楼梦》其实超越中国古典文学传统,在很多地方它达到了现代性的东西。它有很多特异性的东西,如果曹雪芹继续写下去的话它会和中国古典文学传统越走越远。尤三姐死后有一段总结性的描述:老辈念想他的孝敬;平辈的人念想他的和蔼;幼辈的人念想他的慈爱,但是她又是一个淫荡的女人。这样的人物已经超越了中国古典文学传统,如果是西洋文学我们就很能理解。想这样,如果曹雪芹要继续写下去,他就很难理解。
用一句话来总结高鹗的工作,就是把一部伟大的悲剧小说写成了一部比较庸俗化的能够被读者接受的作品。真正的《红楼梦》中你想要什么,你就在这个地方完蛋。你想要追求一个浪漫的东西,你就会死在这个地方。当一个小人物有了要在这个世界有一个浪漫的东西的念想,那么他的死就可以预见了。
红楼梦读后感5
王熙凤是《红楼梦》中一个比较重要的任务。说到王熙凤,大家应可以依稀记得她出场时的样子。那时黛玉刚进贾府,正和贾母等谈论着自己的体弱多病和吃药等事,“一语未了,只听后院中有人笑声,说:‘我来迟了,不曾迎接远客!’黛玉纳罕道:‘这些人个个皆敛声屏气,恭肃严整如此,这来者系谁,这样放诞无礼?”来者是谁,作者没有马上交代。但这一声正好像戏曲舞台上角色还未出场,先从后台送出一声响亮的“马门腔”,他先声夺人,一下子就把来者的三魂六魄给拘定了。真所谓“未写其形,先使闻声”,曹雪芹在没有正面描写人物之前,就先已通过人物的笑语声,传出了人物内在之神。接下来,浓妆淡抹过的王熙凤就闪亮登场了。作者还用了大量大笔墨描写过她的外貌:“这个人打扮与众姑娘不同,彩绣辉煌,恍若神妃仙子…一双丹凤三角眼,两弯柳叶吊梢眉,身量苗条,体格风骚,粉面含春威不露,丹唇未启笑先闻。”作者运用之所以这么多的笔墨描写了王熙凤美丽的外貌,我认为是因为为了衬托出她复杂的内心。就如俗话说的,美丽的外貌并不代表善良的内心。王熙凤的复杂的内心世界可以用兴儿在六十五回中兴儿所说的一句话来诠释:“嘴甜心苦,两面三刀,上头一脸笑,脚下使绊子,明是一盆火,暗是一把刀”。就以兴儿对她的这么一点评价,就可以看得出来王熙凤是一个非常精明的人。也正是她的精明,她深得贾母和王夫人的信任和赏识,也使她成为了贾家的管家,还使她成为了红楼梦中一个必不可少的人物。王熙凤的主要特点可以用这几个字来概括:心狠手辣,善于算计,以及她成为贾家实际大管家必不
可少的一点——执行能力强。
在语文课上,我们就曾经分析过王熙凤的性格特点,在课上,老师将他的特点定义为辣,分为泼辣,毒辣,酸辣等等。这一点在红楼梦中的各个角落都可以看得出来。比如说在去清虚观那一回中,有一个小道士,在人群中无意中撞到了王熙凤的身上,王熙凤什么都没说,一掌打下来,将那个小道士打倒在地,指着他就开始骂,最后还是贾母来劝,才将王熙凤劝住。还比如说在第四十四回中,贾琏派丫头去望风,自己却在家里和鲍二家的做一些见不得人的事情。那丫头一看见王熙凤朝这里走来扭头就往外跑,却被王熙凤喝住,她让那丫头跪下,就对着平儿说“叫两个二门上的小厮来,拿绳子鞭子,把那眼睛里没主子的小蹄子打烂了!”把那丫头吓得魂都散了,正在解释着,又被凤姐抽了两巴掌。接着凤姐还让平儿来打,让他说出来望风的原委,还恐吓说要用手撕,用烧红的烙铁烫她的嘴。这话把那丫头吓得魂飞魄散,马上将事情的起因经过给王熙凤说了一遍,由此就可以看得出来王熙凤的心狠手辣,她这样还没够,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凤姐听了丫头所说的,气得肺都炸了,用书里的话说,气得浑身发软。在回家的路上,又遇到一个望风的丫头,装着要来告知,也被王熙凤打得一个趔趄,扑倒在地上。机智的王熙凤悄悄趴在窗边偷听,发现了贾琏和鲍二家的老婆的奸情。得知后,王熙凤一脚踢开门进去,也不容分说,抓着鲍二家的撕打一顿。那时的王熙凤就如同一个脱缰的野兽,将房间里的平儿,贾琏和鲍二家的每个人都打了一顿。贾琏的酒气也上来了,拿着剑,说道:“不用寻死,我也急了,一齐杀了,我偿了命,大家干净。”正当他们闹得不可开交的时候,尤氏等一群人都来了,这时王熙凤的表现来了个一百八十度大转弯,原来如同一个疯婆子一般瞬即变成了一个受了委屈的孩子一般,扑到了贾母身上,开始向贾母倾诉,还自己变了一个谎话,扭曲了事实,告知贾母。由此可见,王熙凤是一个十分手辣的女人,不但对自己的丫头这样,还对自己的丈夫如此嚣张。她的心狠也可以在很多地方看得出来,在前八十回中,有多少人的性命是直接或间接的被王熙凤夺走的。就拿贾瑞来当做例子。在第十一回的回目中就可以看得出,见熙凤贾瑞起淫心。王熙凤在看望过秦可卿之后,王熙凤在院中散步,被不知从何冒出的贾瑞吓了一跳。被贾瑞言辞挑逗之后,回答了席中王熙凤见他去远了,心里暗忖道:“这才是知人知面不知心呢,那里有这样禽兽的人呢。他如果如此,几时叫他死在我的手里,他才知道我的手段!”就从这小小的一个决心就足以看出她的心狠。接下来在第十二回中,她就履行了她的诺言。她先是跟贾瑞约定在夜间在西边穿堂会面,当晚上到来,贾瑞前往寻找熙凤,但是阴险狡诈的熙凤没有按时露面,却将贾瑞在外面冻了个半死。回到贾家后,贾瑞日思夜想着王熙凤,因此三五下里夹攻,不觉就得了一病:心内发膨胀,口中无滋味,脚下如绵,眼中似醋,黑夜作烧,白昼常倦,下溺连精,嗽痰带血。贾瑞百般医治,一直都没有治好这个病。后来遇到了跛足道人,得到了风月宝鉴,却由于自己对于王熙凤的邪思,残忍地将贾瑞杀死。在这其中,虽然好像王熙凤并没有自己出马,亲手将贾瑞杀死,好似贾瑞的死跟王熙凤一点关系都没有,但是实际上它们的关系十分密切,正是因为王熙凤对贾瑞的诱惑,使得贾瑞日思夜想,得了相思病,才让他命丧黄泉的。由此可见,王熙凤是一个心狠手辣的人物。
接下来我想再讲讲王熙凤的管理能力,王熙凤的管理能力在贾府中是最强的,这一就是为什么她成为贾府中真正的大管家,这也就是为什么秦可卿会在自己死之前托梦给王熙凤而不是别人。那么王熙凤的管理能力有多强呢?我们可以通过第十三回中,王熙凤协理宁国府一事就可以看得出来,文中贾珍将对牌递予王熙凤后,王熙凤就已经归纳出了宁国府的五件问题,并想好了方针,文中曾这样描述道:“这里凤姐儿来至三间一所抱厦内坐了,因想:头一件是人口混杂,遗失东西,第二件,事无专执,临期推委,第三件,需用过费,滥支冒领,第四件,任无大小,苦乐不均,第五件,家人豪纵,有脸者不服钤束,无脸者不能上进。”在第十四回中,王熙凤就将自己的方案转变成实际行动。第二天一大早,王熙凤便吩咐彩明念花名册,按名一个一个将婆娘媳妇唤进来看视。看视之后,他便开始吩咐。他的吩咐有一个很大的特点,那就是井井有条。王熙凤先是将每班的人数,职务,管理范围以及物品都一一吩咐了一遍,接着又将宁国府中偷懒,斗殴,赌博等不良行为进行了管束,又将每日的日程安排按照精确的时间安排。接着,又按数一一分发了日常用品。一面交发,一面提笔登记,某人管某处,某人领某物,开得十分清楚。王熙凤如此井井有条的安排导致的结果十分可观:“众人领了去,也都有了投奔,不似先时只拣便宜的做,剩下的苦差没个招揽。各房中也不能趁乱失迷东西。便是人来客往,也都安静了,不比先前一个正摆茶,又去端饭,正陪举哀,又顾接客。如这些无头绪,荒乱,推托,偷闲,窃取等弊,次日一概都蠲了。”由此可见,王熙凤井井有条的管理方法,给府中每人的日常生活带来了天翻地覆的改变。
但我认为,她如此井井有条的管理方法还归功于王熙凤的另一个特点——善于算计。从王熙凤的日常的表现来看,为人处世当中常常有利害的权衡、得失的算计。就比如说,当时贾府要开一个海棠诗社,需要一些开销的费用,王熙凤就开始算计李纨的钱,李纨听了以后说了这样一句话:“天下人都被你算计去了!”。李纨的这句话虽然也是带些玩笑的性质,其实对王熙凤是一个恰如其分的评语。这是她的算计,她的心机用在这方面,其实王熙凤的心机不但用于聚钱敛财,还更能体现在处理人际关系上。
由此可见,王熙凤心狠手辣,善于算计,善于管理的性格无时无刻的在影响着贾府中每个人的生活,这些性格所带来的影响时好时坏。试想,假如《红楼梦》中没有王熙凤这样一个任务,贾琏固然会少了个老婆,但是最重要的是,《红楼梦》中每个人的结局也会有天翻地覆的差异。
相关文章:
1.《红楼梦》读书心得1000字7篇
2.《红楼梦》读书心得500字7篇
3.《红楼梦》读书心得600字7篇
4.《红楼梦》读书心得体会
5.《红楼梦》读书心得800字7篇
6.读《红楼梦》心得5篇
上一篇:孙子兵法读后感500字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