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灯榜文库!投稿QQ:511112889
首页 > 学习 > 高中 > 高考 >

郑和下西洋的历史意义 有什么影响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郑和下西洋是中国古代规模最大、船只和海员最多、时间最久的海上航行,是15世纪末欧洲的地理大发现的航行以前世界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系列海上探险。郑和下西洋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自明太祖朱元璋以来的禁海政策,开拓了海外贸易。

郑和下西洋的历史意义

郑和下西洋的历史意义及影响

一、政治意义

建立华夷政治体系:郑和下西洋使明王朝在东南亚全面建立起华夷政治体系,展示了明帝国的政治和军事优势,增强了明朝在东南亚地区的影响力。

扩展朝贡体系:通过郑和下西洋,明廷主导的朝贡体系的规模大为扩展,加强了与海外国家的政治联系,提升了明朝的国际地位。

维护和平稳定:郑和船队在海外推行亲仁善邻的政策,巩固和发展了中国与亚非国家的友好关系,为亚非国际间和平局势的建立作出了重大贡献。

二、经济意义

开拓海外贸易:郑和下西洋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自明太祖朱元璋以来的禁海政策,开拓了海外贸易,为中国输入了新的工艺产品、原料和技术,促进了中国国内的手工业生产。

促进经济发展:通过多种形式与当地开展双边贸易,平等互利,互通有无,推动了中国和这些国家的经济发展。例如,中国的丝绸、瓷器、茶叶等商品被运往国外,换回当地的香料、药材、动植物、珠宝及生产瓷器所需原料等多种货物。

三、文化意义

加强中外文明交流:郑和下西洋加强了中外文明的交流,促进了明朝对外界的了解。这种文化交流不仅限于物质层面,还包括了思想、宗教、艺术等多个方面。

留下宝贵资料:郑和下西洋还留下了《郑和航海图》,这是世界上现存最早的航海图集,也是远洋航行的宝贵资料,对后世航海事业产生了深远影响。

四、其他意义

推动航海事业发展:郑和下西洋是中国古代航海事业的顶峰,也是世界航海业发展的里程碑。它推动了我国古代航海技术的发展,提高了航海水平。

促进华侨移居南洋:郑和下西洋期间,不少华人随船队而来并久居不返,成为早期华侨。这些华侨在海外传播中华文化,促进了当地的社会经济发展。

传播中华文明:郑和下西洋向海外诸国传播了先进的中华文明,加强了东西方文明间的交流,提升了中国的国际形象。

郑和下西洋的具体时间及过程

郑和下西洋,其中五次是在明成祖时期,最后 一次是明宣宗(明成祖之孙)时期,前后历时二十八 年。郑和一共访问了三十几个国家,最远到达非洲东 岸、红海和麦加。郑和的远航加强了中国与亚非各国 的联系,船队每到一处,船员便拿着中国特有的瓷 二器、丝绸等物,与当地居民进行贸易。

第一次下西洋

永乐三年六月十五日(1405年7月11日)从南京龙江港启航,经太仓出海,永乐五年九月初二(1407年10月2日)回国。第一次下西洋人数据载有27800人。

第二次下西洋

永乐五年九月十三日(1407年10月13日)出发,到达文莱、泰国、柬埔寨、印度等地,在锡兰山迎请佛牙,随船带回,永乐七年夏(1409年)回国。第二次下西洋人数据载有27000人。

第三次下西洋

永乐七年九月(1409年10月)从太仓刘家港启航,姚广孝、费信、马欢等人会同前往,到达越南、马来西亚、印度等地,回国途中访锡兰山,永乐九年六月十六(1411年7月6日)回国。

第四次下西洋

永乐十一年十一月(1413年11月)出发,随行有通译马欢,绕过阿拉伯半岛,首次航行东非麻林迪,永乐十三年七月初八(1415年8月12日)回国。同年11月,麻林迪特使来中国进献“麒麟”(即长颈鹿)。第四次下西洋人数据载有27670人。

第五次下西洋

永乐十五年五月(1417年6月)出发,随行有蒲寿庚的后代蒲日和,途经泉州,到占城、爪哇,最远到达东非木骨都束、卜喇哇、麻林等国家,永乐十七年七月十七(1419年8月8日)回国。

第六次下西洋

永乐十九年正月三十日(1421年3月3日)出发,往榜葛刺(孟加拉),史载“于镇东洋中,官舟遭大风,掀翻欲溺,舟中喧泣,急叩神求佑,言未毕,……风恬浪静”,中道返回,永乐二十年八月十八(1422年9月2日)回国。永乐二十二年,明成祖去世,仁宗朱高炽即位,以经济空虚,下令停止下西洋的行动。

第七次下西洋

宝船从龙江关出水宣德五年闰十二月初六(1431年1月)从龙江关(今南京下关)启航,返航后,郑和因劳累过度于宣德八年(1433年)四月初在印度西海岸古里去世,船队由太监王景弘率领返航,宣德八年七月初六(1433年7月22日)返回南京。第七次下西洋人数据载有27550人。

225813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