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灯榜文库!投稿QQ:511112889
首页 > 学习 > 高中 > 高三 >

高三生物教案范文三篇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你正以凌厉的步伐迈进这段特别的岁月中。这是一段青涩而又平淡的日子,每个人都隐身于高考,而平淡之中的张力却只有真正的勇士才可以破译。接下来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高三生物教案范文,希望大家喜欢!

  高三生物教案范文一

  基因对性状的控制

  1.学习目标

  (1)说出中心法则的发展历程,明确中心法则——遗传信息流向的途径:

  ①从dna流向dna(dna自我复制);②从dna流向rna,进而流向蛋白质(转录和翻译);③从rna流向rna(rna自我复制);④从rna流向dna(逆转录)。

  (2)举例说明基因、蛋白质与性状的关系。

  (3)举例说明基因间的相互作用及对生物性状的精细调控。

  2.学习建议

  1.本节主要介绍了中心法则和基因、蛋白质与性状的关系两部分内容,在“中心法则”的学习中,可充分运用教材中的“资料分析”,探究中心法则的提出和完善过程。

  2.关于基因、蛋白质和性状的关系的内容,比较复杂,也较抽象。学习过程中要从遗传现象的实例入手,分析其本质原因,归纳总结三者间的关系。运用两类遗传现象的实例:一类是豌豆的圆粒与皱粒、白化病和侏儒症等实例,说明基因通过控制酶或激素的合成来控制细胞代谢过程,从而控制生物性状;另一类是类似囊性纤维病、镰刀型细胞贫血症等实例,说明基因通过控制结构蛋白的合成,从而直接控制性状。最后得出结论:基因控制性状是通过控制蛋白质的合成来实现的。再通过“人的身高”等事例,了解多基因对性状的控制以及环境对性状的影响等知识。

  自我测评

  一、选择题

  1.下列各项中,正确的是()。

  a.1982年科学家发现rna可复制

  b.1957年科学家发现疯牛病是一种结构异常的蛋白质引起的

  c.1965年,克里克提出中心法则

  d.1970年科学家发现逆转录酶

  2.揭示生物体内遗传信息传递一般规律的是()。

  a.基因的遗传定律b.碱基互补配对原则

  c.中心法则d.自然选择学说

  3.囊性纤维病的实例可以说明()。

  a.基因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代谢过程,进而控制生物体的性状

  b.dna中某个碱基发生改变,生物体合成的蛋白质必然改变

  c.基因通过控制激素的合成,控制生物体的性状

  d.基因通过控制蛋白质的结构直接控制生物体的性状

  4.甜豌豆的紫花对白花是一对相对性状,由非同源染色体上的两对基因共同控制,只有当同时存在两个显性基因(a和b)时,花中的紫色素才能合成。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一种性状只能由一种基因控制b.基因在控制生物体的性状上是互不干扰的

  c.每种性状都是由两个基因控制的d.基因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

  5.遗传学家曾做过这样的实验:长翅果蝇幼虫正常培养温度为25℃,将孵化后4~7d的长翅果蝇幼虫,在35~37℃处理6~24h后,得到了某些残翅果蝇;这些残翅果蝇在正常环境温度下产生的后代仍然是长翅果蝇。此实验不能说明()。

  a.环境条件的改变可以引起生物性状的改变

  b.控制长翅果蝇的基因的表达受温度影响

  c.基因控制生物体性状时受环境影响

  d.翅的发育过程经过酶的催化作用

  6.当克里克提出遗传信息传递的中心法则后,人们又通过科学研究对中心法则进行的补充包括()。

  ①dna复制②rna复制③蛋白质的复制④转录⑤逆转录⑥翻译

  a.①②③b.④⑤⑥c.②③⑤d.①④⑤

  7.下列有关细胞质基因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细胞质基因存在于所有的细胞器中

  b.细胞质基因存在于线粒体和叶绿体中

  c.细胞质基因能进行半自主自我复制

  d.细胞质基因控制的遗传病只能通过母亲传递给子代

  8.观赏植物藏报春,在20~25℃的条件下,红色(a)对白色(a)为显性,基因型为aa或aa的藏报春开红花,基因型为aa的藏报春开白花。但是,如果把开红花的藏报春移到30℃条件下,虽然基因型仍为aa或aa,但新开的花全是白色的,这说明()。

  a.基因完全决定性状

  b.基因对性状的控制受到环境因素的影响

  c.基因型相同,环境条件改变,性状一定改变

  d.每种植物在环境条件改变时都能开多种颜色的花

  9.在豌豆粒中,由于控制合成淀粉分支酶的基因中插入外来dn_而不能合成淀粉分支酶,使得豌豆粒不能合成淀粉而变得皱缩。此事实说明()。

  a.基因是生物体性状的载体

  b.基因能直接控制生物体的性状

  c.基因可以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控制生物性状

  d.基因可以通过控制蛋白质结构来控制生物性状

  10.下列各项中,属于基因通过控制蛋白质分子结构直接控制生物性状的实例是()。

  ①人类的白化病②囊性纤维病③苯丙_症④镰刀型细胞贫血症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11.下列各项中,不是蛋白质合成所必需的是()。

  a.mrnab.核糖体c.trnad.内质网

  12.下列关于基因与性状的关系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很多情况下一个基因决定一个性状

  b.有的情况下多个基因决定一个性状

  c.有的情况下一个基因决定多个性状

  d.生物体的性状不会受到环境影响

  13.逆转录过程的发现对克里克提出的中心法则来说是()。

  a.完全否定b.毫无意义

  c.补充和更加完善d.彻底完善

  14.导致囊性纤维病变的根本原因是()。

  a.cftr基因缺失3个碱基b.cftr蛋白结构异常

  c.支气管中黏液增多d.细菌繁殖,肺部感染

  15.同一株水毛茛,_在空气中的叶和浸在水中的叶,表现出了两种不同的形态。下列各项中,对此说法正确的是()。

  a.水上部分只含有控制形成宽形叶的基因

  b.水下部分只含有控制形成窄形叶的基因

  c.水上部分既含有形成宽形叶的基因,也含有形成窄形叶的基因

  d.基因相同则性状相同,基因不同则性状不同

  二、非选择题

  16.(_年江苏省高考题)艾滋病(aids)是目前威胁人类生命的重要疾病之一。能导致艾滋病的hiv病毒是rna病毒。它感染人的t淋巴细胞,导致人的免疫力下降,使患者死于广泛感染。请回答下面的问题。

  (1)该病毒进入细胞后,能以为模板,在酶的作用下合成,并整合于人的基因组中。

  (2)整合后它按照原则进行复制,又能以为模板合成,并进而通过过程合成病毒蛋白。

  (3)如果将病毒置于细胞外,该病毒不能繁殖,原因是。

  17.已知甲、乙、丙三种病毒,它们的遗传信息传递和表达过程如下图。请根据图回答下面的问题。

  (1)这三种病毒的遗传物质依次是:

  甲;乙;丙。

  (2)过程3、10表示;

  过程6表示;

  过程1、4、8、11表示;

  过程2、5、9表示;

  过程7表示,此过程需要有的作用。

  高三生物教案范文二

  第四节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

  教具 多媒体、实物投影仪

  程 预习回答:生态系统的信息可分为哪些种类啊?

  学生讨论回答:

  信息:一般将可以传播的消息、情报、指令、数据与信号等称作信息。

  信息传递的一般过程(一般信息传递有三个基本环节):

  信源(信息产生);信道(信息传输);信宿(信息接收)。

  一、生态系统中信息的种类

  (1)物理信息:

  ①声信息声信息的特点有:多方位性;同步性;瞬时性;多变量。

  ②电信息

  ③磁信息

  (2)化学信息

  化学信息主要是生命活动代谢产物以及性外激素等,有种内信息素(外激素)和种间信息素(异种外激素)之分。种间信息素主要是次生代谢物(如生物碱、萜类、黄酮类)以及各种苷类、芳香族化合物等。

  (3)行为信息

  动植物的许多特殊行为都可以传递某种信息,这种行为通常被称为行为信息。如蜜蜂的舞蹈行为就是一种行为信息。草原中有一种鸟,当雄鸟发现危险时就会急速起飞,并扇动两翼,给在孵卵的雌鸟发出逃避的信息。

  二、信息传递在生态系统的作用

  1.如果没有信息传递,蝙蝠对周围环境的识别、取食、飞行,莴苣、茄、烟草种子的萌发等生命活动将不能正常进行。

  2.通过信息传递,雌雄个体能相互识别、交配,保证种群的繁衍。

  3.将烟草、 蛾和蛾幼虫的天敌三种生物联系起来。

  4.是。

  5.信息传递对生物个体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和种群的繁衍都具有重要意义。

  程 6.信息还能够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三、信息传递在能业生产中的应用

  两方面:⑴提高农产品或畜产品的产量;⑵对有害的动物进行控制。

  板书设计:

  一、信息种类

  二、信息的作用

  1.信息传递对生物个体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和种群的繁衍都具有重要意义。

  2.信息还能够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三、信息传递在能业生产中的应用

  两方面:⑴提高农产品或畜产品的产量;⑵对有害的动物进行控制。

  2、例题精析:

  〖例1〗信息传递在农业生产上有许多方面的应用,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提高农产品的产量 B. 提高畜产品的产量

  C.对有害动物进行控制 D.可以提高农业害虫的繁殖能力

  解析:信息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有两方面:一是提高农产品和畜产品的产量,二是对有害动物进行控制。

  答案:D

  作

  业 【自我诊断】

  ●基础题

  1.下列有关信息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可传播的信息、情报   B.许多指令、数据

  C.很多信号等      D.人的想法

  2.下列属于化学信息的是(   )

  A.绿色植物接受光刺激 B. 动物蛾类具有趋光性

  C.狗通过尿液找到来路 D .孔雀开屏

  3.动物的性外激素属于(   )

  A.物理信息          B.化学信息

  C.营养信息         D.行为信息

  4.蝙蝠的回声定位,莴苣种子必须接受光刺激才能萌发,说明(   )

  A.生命活动的进行、生物种群的繁衍,都离不开信息的作用

  B.生物种群的繁衍,离不开信息的传递

  C.信息能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

  D.信息能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5.在草原上,当草原返青时,“绿色”为食草动物提供了可食的信息 ;森林中,狼能依据兔留下的气味来猎捕后者,兔同样能依据狼的气味或行为躲避追捕,说明(   )

  A.生命活动的进行离不开信息的作用

  B.生物种群的繁衍,离不开信息的传递

  C.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D. 生命活动的进行、 生物种群的繁衍,离不开信息的传递

  6.下列哪一种是物理信息(   )

  A.光     B.乙烯

  C. 蜜蜂跳舞 D.生物碱

  7.下列不属于行为信息的是(   )

  A.孔雀开屏        B. 蜜蜂跳舞

  C. 蝙蝠的回声定位     D.鸟类发出的声音

  8.世界上每年有大面积的农田、草原和森林遭受病虫害、鼠害、鸟害。从环保的角度你认为的防治措施是(   )

  A.生物防治         B.化学防治

  C.机械防治         D.人工捕杀

  9.利用电子仪器产生的与蜜蜂跳舞相同频率的声音。当蜜蜂感受这一信息后,就会飞到花园采蜜,这是利用什么信息提高农作物的产量(   )

  A.物理信息       B.化学信息

  C. 营养信息       D.行为信息

  10.一些鸟类在求偶时的行为非常独特,通常雄鸟会进行复杂的“求偶炫耀”,雄鸟在传递什么信息(   )

  A.物理信息       B.化学信息

  C. 营养信息      D.行为信息

  答案:DCBACADAAD

  教学后记 教学反思

  对于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在整体上是以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作为设计的初衷,并通过教师在其中的引导而使整堂课显得很顺畅自然。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通过教师的引导,能积极投入到学习中去,这不仅锻炼了他们的学习习惯,更使他们在学习中找到了乐趣,对学习生物的积极性更加提高了。本节课,我觉得成功的地方有三处:一是在课堂教学中,以学生的现有经验出发,通过多媒体课件生动展现了许多学生所熟知的画面,使课堂有声有色,气氛和谐,课堂效果得到较大的提高;二是实例展示,实例分析,反复强调,提高课堂效率;三是活学活用,让学生利用刚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但缺点也有,如教学过程中,由于某些问题没有设计好,许多同学在讨论时觉得无法找到答案,这也是教学过程中存在较多的一个问题,以后在设计问题时一定会注意这个问题,设计的问题一定要有目的性,阶段性,使学生有杆可爬,以便更加有利于学生的自主学习。

  高三生物教案范文三

  本文题目:高三生物教案:生物的进化

  第九讲 生物的进化

  考向指南

  一 现代生物进化论

  命题热点 (1)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观点

  (2)自然选择学说与现代生物进化理论比较

  命题角度   此类问题常从以下角度考查:一是以选择题形式考查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和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二是考查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对生物适应性和新物种形成的分析

  [例1] (2011?苏、锡、常、镇四市模拟)某小岛上蜥蜴进化的基本过程如下所示。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若图中X、Y、Z表示生物进化中的基本环节,则Z是隔离

  B.根据达尔文的观点可认为,有利性状在蜥蜴个体世代间不断保存

  C.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认为,该岛上蜥蜴进化过程中基因频率一定发生变化

  D.该小岛上的蜥蜴原种和蜥蜴新种共同组成为一个种群

  [解析] 隔离导致新物种的产生;自然选择过程中保存有利性状,淘汰不利性状;生物进化过程中基因频率一定发生变化;蜥蜴原种和蜥蜴新种是两个物种,不能共同组成一个种群。

  [答案] D

  [例2]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是在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对自然选择学说的完善和发展表现在 (  )

  ①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进化的原材料 ②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 ③自然选择是通过生存斗争实现的 ④自然

  23

  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 ⑤生物进化的实质是基因频率的改变 ⑥隔离导致新物种形成 ⑦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

  A.②④⑤⑥⑦        B.②③④⑥

  C.①②⑤⑥ D.①②③⑤⑦

  [解析] 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没有从根本上解释进化的原因,现代生物进化理论从基因的角度解释了进化的原因,①⑤⑥正确;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认为个体是生物进化的单位,而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认为种群是生物进化及繁殖的基本单位,所以②正确。

  [答案] C

  (1)达尔文认为环境条件对生物变异不是诱导而是选择,生

  物产生了大量不定向变异后,由环境决定其生存与否,即变异在前,选择在后。

  (2)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认为无论是环境的选择还是种群内部

  发生突变、迁移等,一切改变基因频率的因素必将引起生物的进化。

  二 进化与基因频率

  命题热点 (1)基因频率与进化和物种形成的关系

  (2)基因频率的计算

  命题角度 此类问题在高考中常从以下角度考查:一是通过进化与基因频率的关系考查进化的实质;二是结合遗传规律考查基因频率的计算

  [例3] (2011?江苏高考)根据现代生物进化理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自然选择决定了生物变异和进化的方向

  B.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型频率的改变

  C.种群内基因频率的改变在世代间具有连续性

  D.种群内基因频率改变的偶然性随种群数量下降而减小

  [解析] 本题考查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及种群基因频率改变的特点。生物变异的方向是不定向的,而自然选择是定向的,故自然选择决定了生物进化的方向;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而不是基因型频率的改变;种群基因频率改变的偶然性是随着种群数量下降而增大的。

  [答案] C

  [例4] (2011?广东高考)登革热病毒感染蚊子后,可在蚊子唾液腺中大量繁殖。蚊子在叮咬人时将病毒传染给人,可引起病人发热、出血甚至休克。科学家拟用以下方法控制病毒的传播。

  (1)将S基因转入蚊子体内,使蚊子的唾液腺细胞大量表达S蛋白,该蛋白可以抑制登革热病毒的复制。为了获得转基因蚊子,需要将携带S基因的载体导入蚊子的__________细胞。如果转基因成功,在转基因蚊子体内可检测出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

  (2)科学家获得一种显性突变蚊子(AABB)。A、B基因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只有A基因或B基因的胚胎致死。若纯合的雄蚊(AABB)与野生型雌蚊(aabb)交配,F1群体中A基因频率是________,F2群体中A基因频率是________。

  (3)将S基因分别插入到A、B基因的紧邻位置(如图),将该纯合的转基因雄蚊释放到野生型群体中,群体中蚊子体内病毒的平均数目会逐代________,原因是_______。

  [解析] 本题考查基因工程、基因频率等知识,意在考查对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要获得转基因动物,受体细胞一般是受精卵。如果转基因成功,目的基因(S基因)能进行复制和表达,所以在蚊子体内可检测出S基因、S蛋白以及S基因转录的mRNA。(2)AABB×aabb,F1的基因型为AaBb,所以F1中A基因的频率为50%,F1随机交配,F2中有致死现象,即基因型为A-bb(3/16)和aaB-(3/16)的个体死亡,则F2存活个体中AA∶Aa∶aa=3∶6∶1,故F2中A基因的频率为60%。(3)群体中S基因频率逐代升高,而S基因表达的蛋白质可以抑制蚊子体内病毒的增殖,使蚊子体内的病毒平均数逐代减少。

  [答案] (1)受精卵 S基因 S基因的RNA S蛋白 (2)50% 60% (3)下降 群体中S基因频率逐代升高,而S基因表达的蛋白质可以抑制蚊子体内病毒的增殖

  基因频率与基因型频率的相关计算

  (1)已知基因型频率求基因频率

  A%=AA%+1/2×Aa%

  a%=aa%+1/2×Aa%

  (2)已知基因频率求基因型频率

  若A%=p,a%=q,

  则:AA%=p2,aa%=q2,Aa%=2pq

  2011年夏季,发生在德国的耐药性大肠杆菌疫情已导致数千人感染。这再一次警示我们,细菌耐药性问题空前严峻,要高度重视抗生素滥用问题。

  据以上材料,可从以下角度命题:

  (1)从进化角度考查细菌抗药性产生的原因。

  (2)细菌致病与免疫的关系。

  抗生素的滥用和误用,导致了许多药物无法治疗的“超级感染”。请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超级病菌”感染人体并侵入细胞后,机体可以对该靶细胞产生免疫反应,即________细胞接触靶细胞,导致靶细胞裂解,从而使病菌抗原被抗体消灭。

  (2)用生物进化论的观点解释“超级病菌”抗药性不断增强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试画出这种病菌侵染人体后,在人体内迅速增殖的曲线。

  (4)试画出这种病菌多年来侵染人体,在一种抗生素选择下个体数量的变化曲线。

  [解析] (1)病菌感染人体并侵入细胞后,机体通过效应T细胞对靶细胞产生免疫反应,即效应T细胞与靶细胞接触,激活靶细胞内的溶酶体酶,导致靶细胞裂解,抗原暴露出来,进而被相应的抗体消灭。(2)根据达尔文观点,病菌中存在抗药性个体差异,抗生素的不断使用对病菌起到选择作用,使病菌中有抗药性的个体生存下来并延续后代,通过一代又一代的选择,病菌的抗药性会越来越强。(3)、(4)解题的关键是理解种群增长曲线呈“S”型和抗生素对病菌的选择

  关键是理解种群增长曲线呈“S”型和抗生素对病菌的选择作用。这种病菌对多种常用抗生素有抗性,因此在人体内呈“S”型曲线增长。该病菌存在变异现象,抗生素对病菌变异起选择作用,结果是病菌的数量随着抗生素的浓度增加而先减少后增多。

  [答案] (1)效应T (2)抗生素对病菌进行选择,生存下来的都是抗药能力强的病菌 (3)如图1 (4)如图2

高三生物教案范文三篇相关文章

★ 高中生物上课教案稿范文

★ 高中生物教案教学设计

★ 部编版高中必修三《山地回忆》精选教案范文3篇

★ 高中生物细胞的增殖教案大全

★ 高中生物老师教学安排范文4篇

★ 高中生物教案评课稿范文

★ 部编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下册《表里的生物》教案范文3篇

★ 部编版高中必修二《说“木叶”》创新教案范文三篇

★ 高中生物细胞的分化教案大全

★ 部编版高中必修四《柳毅传》教案范文3篇

213437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