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灯榜文库!投稿QQ:511112889
首页 > 学习 > 高中 > 高三 >

历史高考必备细节知识点归纳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历史作文文科生们高考必考的科目,备考期间也应该引起重视,江苏的朋友知道自己还有哪些历史知识点没有掌握好的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历史高考必备细节知识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欢迎大家阅读参考学习!

  历史高考细节知识点

  1.①1840年鸦片战争和《南京条约》等第一批不平等条约的签订,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②1856年第二次鸦片战争和《天津条约》、《北京条约》等的签订,使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程度加深了;

  ③1894

  年中日甲午战争和《马关条约》的签订,使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的程度大大加深;

  ④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辛丑条约》签订,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①《南京条约》开放的通商口岸有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

  ②《天津条约》开放10处,其中属于今天广东省的有潮州(后改为汕头)

  ③《北京条约》开放天津。

  ④《马关条约》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

  3.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最先行改革的两个省份是安徽和四川。

  最先实行开放的两个省份是广东和福建。

  4.①1980年建立四大经济特区分别是_深圳、珠海、汕头、厦门。(注意:被誉为“一夜崛起的城市”?属于广东省的?)

  ②1988年建立海南经济特区。

  ③1990年开放上海浦东,成为中国90年代改革开放的重点和标志。

  5.①近代生活习俗发生变化最大的是上海。

  ②20世纪初汽车开始出现在上海。

  ③中国第一部市内电话开通在南京。

  ④中国第一条有线电报线架设于台湾省。

  ⑤1833年第一份中文报刊创办于广州。(〈东西洋考每月统记传〉)

  ⑥近代中国历时最长、影响最大的中文报刊创办于上海。(《申报》)

  6.①1931年日军制造了九一八事变,不到半年就侵占了整个东北。

  ②1932年日军袭击了上海,制造了一二八事变。

  ③1935年日军为侵占华北,制造了一系列的事变,总称为“华北事变”。

  ④1937年7月制造了七七事变(卢沟桥事变),成为中国抗日战争的开端。

  ⑤1937年8月制造八一三事变,威胁南京。

  历史高考知识要点

  一、商鞅变法的背景

  (一)春秋战国变法的时代背景(必然性)

  1、经济:社会经济发展 封建生产关系产生(生产力发展--土地私有制确立--阶级关系变动)

  2、政治:上层建筑的变化:分封制宗法制破坏

  3、军事(战争的需要):富国强兵成为改革的内在动力

  4、思想文化:百家争鸣 (法家学说成为变法的思想武器)

  (二)各国的改革和变法为商鞅变法提供了经验教训(春秋、战国)

  1春秋:管仲改革鲁国“初税亩”

  2战国:李悝变法吴起变法

  (三)秦国需要改革并具备条件(具体背景)改革可能性

  (1)内部有利条件:

  国君权力集中,奴隶主贵族势力较弱;

  法家学说容易得到认同

  民风质朴,充斥尚武精神

  (2)外部机遇

  三家分晋,遏止秦国发展的力量大大削弱

  中原士人游说各国,为秦国招揽贤能提供了可能性

  (3)直接原因:秦孝公发奋图强、任用商鞅变法

  二、商鞅变法的内容

  1、经济--"以农求富"(富国)

  (1)废井田,开阡陌--确立封建土地私有制(对封建社会影响深远)

  (2)重农抑商,奖励耕织

  (3)统一度量衡

  2、军事---强兵

  (1)奖励军功,实行二十等爵制

  (2)废除“世卿世禄制”

  (以上措施最直接打击贵族特权)

  3、政治

  (1)建立严密

  的户籍制度,制定连坐法

  (2)普遍推行县制—对后世影响深远

  (3)制定秦律

  4、思想文化:燔诗书而明法令

  ·实质:文化高压政策

  ·影响:压制人民思想,摧残了文化。

  5、风俗习惯--改革社会风尚习俗

  禁止父子、成年兄弟同居一室;推行一夫一妻小家庭政策

  三、商鞅变法的结果:"商鞅虽死,秦法犹存"

  历史高考知识点

  一、孝文帝改革的背景

  1、改革的前提:北魏统一黄河流域(439年)

  2、改革的有利条件:拓跋珪的汉化改革

  3、改革的必要性:

  (1)阶级矛盾尖锐(宗主督护制、赋税制度混乱)

  (2)民族矛盾激化(民族歧视和压迫)

  (3)统治面临危机(人民起义,社会动荡)

  4、改革的可能性:冯太后掌握实权、孝文帝精通汉文化

  二、孝文帝改革的内容:

  1、前期:冯太后主持,重点是建立新制。

  官吏俸禄制,整顿吏治

  均田制(开创性)

  三长制;

  租调制。

  2、后期:孝文帝主持,重点是汉化。

  迁都洛阳;

  移风易俗(易服装、讲汉话、改汉姓、通婚姻、改籍贯)

  三、孝文帝改革的意义

  1、促进了北方社会经济的恢复与发展

  2、加速了北魏政权的封建化进程

  3、缓和民族矛盾,巩固了封建统治,促进了民族融合,为统一奠定基础

  四、改革的目的:缓和社会矛盾,巩固统治。

  成功的根本原因:顺应历史发展潮流



历史高考必备细节知识点相关文章:

215215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