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灯榜文库!投稿QQ:511112889
首页 > 学习 > 高中 > 高三 >

高三历史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到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中国是一个以社会主义制度建设的国家,也是一个饱受经霜的社会主义国家,今天小编要和大家分享的是高三历史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到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好好学习并掌握这部分知识,赶快学习起来吧。

  高三历史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到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课程标准]

  1、简述《共产党宣言》的主要内容,认识马克思主义产生的重大意义。

  2、了解巴黎公社革命的主要史实,认识其在建立无产阶级政权上的经验教训。

  3、概述俄国十月革命胜利的史实,认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建立的历史意义。

  4、概述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建立的史实,认识其历史意义。

  [单元综述]

  1、突出五个重点: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条件、标志、基本原理及意义;巴黎公社采取的革命措施及意义;十月革命发生的历史条件和意义;新中国为过渡到社会主义而进行的奠基举措;社会主义三大改造的实现及其意义。

  2、形成三个认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与各国具体革命实践相结合,是无产阶级取得革命胜利的根本保证;从俄国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创立,表明资本主义可以被社会主义所取代;三大改造实现了生产资料从私有制到公有制的过渡,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改造的重要创举。

  (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1、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A、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社会经济前提:工业革命推动资本主义迅速发展,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矛盾日益暴露,出现了资本主义经济危机 (1825年,世界第一次经济危机首先在英国)

  阶级基础:工人阶级作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政治舞台。

  (法国里昂工人起义、英国宪章运动和德意志西里西亚纺织工人起义)

  三大思想来源:德国的古典哲学、英国的古典政治经济学、英法的空想社会主义;

  主观条件:马克思、恩格斯的革命实践和理论研究

  B、诞生的标志:1848年2月《共产党宣言》的发表

  ①第一次较为完整系统地阐述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指出阶级斗争推动历史的发展;

  ②阐明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肯定共产主义最终将取代资本主义;

  ③揭示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用暴力推翻资产阶级统治,建立无产阶级政权,建设共产主义。

  C、影响:无产阶级进行斗争有了科学理论的指导,社会主义运动更加蓬勃地发展起来。

  2、马克思主义的实践----巴黎公社

  1)、背景

  普法战争法国失败,第三共和国的成立,临时政府对外投降、对内镇压的反动政策。

  1871年,3月28日,巴黎公社正式宣告成立。

  2)、革命措施

  在政权建设方面:废除资产阶级国家机器,代之以工人阶级的国家机器。

  民选供职人员,人民有权监督和罢免。

  在经济建设方面:没收逃亡资本家的工厂,交给工人合作社管理。

  维护工人权利,实行八小时工作制

  3)、失败

  主观原因:没有接管法兰西银行,也没有同外省取得联系,更没能发动广大农民;

  根本原因:法国资本主义还处在向上发展时期,还不具备推翻资本主义制度的条件。

  4)、意义

  是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第一次伟大尝试。

  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关于无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的学说。

  它的经验教训是国家社会主义运动的宝贵财富。

  (二)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

  1、十月革命的历史条件

  (1)客观条件

  经济:俄国资本主义有一定的发展,但仍然是一个落后的农业国。

  政治 ①腐朽的沙皇制度占统治地位,是军事封建性的帝国主义。

  ②俄国各种矛盾错综复杂,国内矛盾尖锐。

  ③一战激化了各种社会矛盾。俄国成为帝国主义链条上最薄弱的环节。

  (2)主观条件

  俄国无产阶级革命性较强;布尔什维克党的正确领导;广大农民成为革命同盟军

  2、十月革命的过程

  1)、二月革命 (1917年3月) 性质:资产阶级性质的革命

  结果:推翻了罗曼诺夫王朝,出现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

  工兵代表苏维埃、临时政府(掌握实权)

  2)、《四月提纲》的发表 (列宁)

  内容: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转化; 提出“全部政权归苏维埃”的口号;争取以和平的方式取得政权。

  3)、七月事件 结果:标志着两个政权并存局面的结束。和平夺取政权已经不可能。

  4)、十月决议 内容:举行武装起义,提出“全部政权归苏维埃”。

  5)十一月起义

  攻打东宫

  苏维埃第二次代表大会的召开 (具体内容P128)

  内容:《告工人、士兵、和农民书》

  《和平法令》

  《土地法令》

  选举产生了第一也工兵苏维埃政府——人民委员会,列宁当选为人民委员会主席。

  意义:苏维埃政权在俄国的建立,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国家的诞生。

  3、意义

  性质: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

  俄国: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取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劳动人民开始实现“当家作主”的美好愿望;它成功地将社会主义理论变为实践,开创了国际社会主义运动的新局面。

  世界:沉重地打击了帝国主义的统治,鼓舞了国际无产阶级和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革命斗争,推动了中国等亚洲国家的民族独立运动。

  (三)、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建立

  1、奠定基础(1949——1952)

  (1)政治:继续完成民主革命任务,巩固人民政权

  a、解放全国领土 1951年和平解放西藏

  b、进行土地改革 到1952年底,全国基本上完成了土地革命,废除封建土地制度。

  (原因: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严重阻碍了农村生产力的发展。)

  c、抗美援朝 1950——1953年

  (2)经济:恢复发展国民经济,到1952年国家财政经济取得了根本好转。

  a、没收官僚资本,建立社会主义性质的国营经济——使国家掌握了国家的经济命脉。

  既具有民主革命性质,又具有社会主义革命性质。

  b、合理调整资本主义工商业:

  c、大力恢复发展生产——加强对农业和工矿企业的领导,调动其积极性。

  2、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1953——1956)

  (1)经济基础

  a、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的提出

  内容(任务):1953年提出,规定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简言之“一化三改造”。

  b、“一五计划”的基本任务 (1953—1957年)

  ①内容:集中主要力量优先发展重工业,建立国家工业化的初步基础;有步骤地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②特点:社会主义改造和社会主义建设同时并举(改造生产关系与提高生产力同时并举)

  (2)法律保证 1954年“一届人大”

  a、内容: 制订《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规定了国家性质为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规定了根本政治制度为人民代表大会制;

  规定了人民的权利及义务。

  b、特点: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宪法;体现了人民民主原则和社会主义原则。

  c、意义:

  ①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是我国的根本**。

  ②体现了人民民主原则和社会主义原则,代表人民的意志;

  ③为发扬社会主义民主和健全社会主义法制奠定了基础,也为我国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提供了法律保证。

  3、三大改造

  1)、农业

  方针:积极发展、稳步前进 原则:自愿互利

  形式:由农业互助组、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到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

  2)、手工业 形式:合作化

  3)、工商业

  方针:国家资本主义

  形式:从低级国家资本主义到高级国家资本主义,最后实行全行业公私合营。

  4)、结果及意义

  到1956年三大改造基本完成。在生产资料的所有制上,基本上实现了把生产资料私有制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在劳动分配上实现按劳分配的原则。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建立起来,从而实现了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中国进入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相关文章:

1.2020高三历史复习60个必考考点,高考历史答题模板

2.高中历史必修1易错易混点归纳与高中历史大题最强答题模板

3.高考二模名师指导建议:北京高考历史新课改复习方案

4.高二历史高中历史会考复习资料

5.高考历史备战的“八项注意” 把握大纲抓基础

215224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