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灯榜文库!投稿QQ:511112889
首页 > 学习 > 高中 > 高一 >

高一生物必修一第五章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部分高一的学生觉得生物很难学,考试也总是考不好。那么我们就要将课本最基本的知识先理解和掌握好。今天小编在这给大家整理了高一生物必修一第五章知识点,接下来随着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高一生物必修一第五章

第五章细胞的能量供应和利用

第一节降低反应活化能的酶

一、细胞代谢与酶

1、细胞代谢的概念:细胞内每时每刻进行着许多化学反应,统称为细胞代谢.

2、酶的发现:发现过程,发现过程中的科学探究思想,发现的意义

3、酶的概念:酶是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作用的有机物,绝大多数是蛋白质,少数是RNA。

4、酶的特性:专一性,高效性,作用条件较温和

5、活化能:分子从常态转变为容易发生化学反应的活跃状态所需要的能量。

二、影响酶促反应的因素(难点)

1、底物浓度

2、酶浓度

3、PH值:过酸、过碱使酶失活

4、温度:高温使酶失活。低温降低酶的活性,在适宜温度下酶活性可以恢复。

三、实验

1、比较过氧化氢酶在不同条件下的分解(过程见课本P79)

实验结论:酶具有催化作用,并且催化效率要比无机催化剂Fe3+高得多

控制变量法:变量、自变量、因变量、无关变量的定义。

对照实验:除一个因素外,其余因素都保持不变的实验。

2、影响酶活性的条件(要求用控制变量法,自己设计实验)

建议用淀粉酶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用过氧化氢酶探究PH对酶活性的影响。

第二节细胞的能量"通货"--ATP

一、什么是ATP?是细胞内的一种高能磷酸化合物,中文名称叫做三磷酸腺苷

二、结构简式:A-P~P~PA代表腺苷P代表磷酸基团~代表高能磷酸键

三、ATP和ADP之间的相互转化

ADP+Pi+能量ATP

ATP酶ADP+Pi+能量

ADP转化为ATP所需能量来源:动物和人:呼吸作用绿色植物:呼吸作用、光合作用

第三节ATP的主要来源--细胞呼吸

1、概念:有机物在细胞内经过一系列的氧化分解,生成二氧化碳或其他产物,释放出能量并生成ATP的过程。

2、有氧呼吸

总反应式:C6H12O6+6O26CO2+12H2O+大量能量

第一阶段:细胞质基质C6H12O62丙酮酸+少量[H]+少量能量

第二阶段:线粒体基质2丙酮酸+6H2O6CO2+大量[H]+少量能量

第三阶段:线粒体内膜24[H]+6O212H2O+大量能量

3、无氧呼吸产生酒精:C6H12O62C2H5OH+2CO2+少量能量

发生生物:大部分植物,酵母菌

产生乳酸:C6H12O62乳酸+少量能量

发生生物:动物,乳酸菌,马铃薯块茎,玉米胚

反应场所:细胞质基质注意:无机物的无氧呼吸也叫发酵,生成乳酸的叫乳酸发酵,生成酒精的叫酒精发酵

讨论:

1有氧呼吸及无氧呼吸的能量去路

有氧呼吸:所释放的能量一部分用于生成ATP,大部分以热能形式散失了。

无氧呼吸:能量小部分用于生成ATP,大部分储存于乳酸或酒精中

2有氧呼吸过程中氧气的去路:氧气用于和[H]生成水

第四节能量之源--光与光合作用

一、捕获光能的色素

叶绿素a(蓝绿色)

叶绿素叶绿素b(黄绿色)

绿叶中的色素胡萝卜素(橙黄色)

类胡萝卜素

叶黄素(黄色)

叶绿素主要吸收红光和蓝紫光,类胡萝卜素主要吸收蓝紫光。

白光下光合作用最强,其次是红光和蓝紫光,绿光下最弱。

二、实验--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

1实验原理:绿叶中的色素都能溶解在层析液中,且他们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不同,溶解度高的随层析液在滤纸上扩散得快,绿叶中的色素随着层析液在滤纸上的扩散而分离开。

2方法步骤中需要注意的问题:(步骤要记准确)

(1)研磨时加入二氧化硅和碳酸钙的作用是什么?

二氧化硅有助于研磨得充分,碳酸钙可防止研磨中的色素被破坏。

(2)实验为何要在通风的条件下进行?为何要用培养皿盖住小烧杯?用棉塞塞紧试管口?

因为层析液中的丙酮是一种有挥发性的有毒物质。

(3)滤纸上的滤液细线为什么不能触及层析液?

防止细线中的色素被层析液溶解

(4)滤纸条上有几条不同颜色的色带?其排序怎样?宽窄如何?

有四条色带,自上而下依次是橙黄色的胡萝卜素,黄色的叶黄素,蓝绿色的叶绿素a,黄绿色的叶绿素b。最宽的是叶绿素a,最窄的是胡萝卜素。

三、捕获光能的结构--叶绿体

结构:外膜,内膜,基质,基粒(由类囊体构成)

与光合作用有关的酶分布于基粒的类囊体及基质中。

光合作用色素分布于类囊体的薄膜上。

四、光合作用的原理

1、光合作用的探究历程:(略)

2、光合作用的过程:(熟练掌握课本P103下方的图)

总反应式:CO2+H2O(CH2O)+O2

其中,(CH2O)表示糖类。

根据是否需要光能,可将其分为光反应和暗反应两个阶段。

光反应阶段:必须有光才能进行

场所:类囊体薄膜上

反应式:

水的光解:H2OO2+2[H]

ATP形成:ADP+Pi+光能ATP

光反应中,光能转化为ATP中活跃的化学能

暗反应阶段:有光无光都能进行

场所:叶绿体基质

CO2的固定:CO2+C52C3

C3的还原:2C3+[H]+ATP(CH2O)+C5+ADP+Pi

暗反应中,ATP中活跃的化学能转化为(CH2O)中稳定的化学能

联系:

光反应为暗反应提供ATP和[H],暗反应为光反应提供合成ATP的原料ADP和Pi

五、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及在生产实践中的应用

(1)光对光合作用的影响

①光的波长

叶绿体中色素的吸收光波主要在红光和蓝紫光。

②光照强度

植物的光合作用强度在一定范围内随着光照强度的增加而增加,但光照强度达到一定时,光合作用的强度不再随着光照强度的增加而增加

③光照时间

光照时间长,光合作用时间长,有利于植物的生长发育。

(2)温度

温度低,光和速率低。随着温度升高,光合速率加快,温度过高时会影响酶的活性,光和速率降低。

生产上白天升温,增强光合作用,晚上降低室温,抑制呼吸作用,以积累有机物。

(3)CO2浓度

在一定范围内,植物光合作用强度随着CO2浓度的增加而增加,但达到一定浓度后,光合作用强度不再增加。

生产上使田间通风良好,供应充足的CO2

(4)水分的供应当植物叶片缺水时,气孔会关闭,减少水分的散失,同时影响CO2进入叶内,暗反应受阻,光合作用下降。

生产上应适时灌溉,保证植物生长所需要的水分。

六、化能合成作用

概念:自然界中少数种类的细菌,虽然细胞内没有叶绿素,不能进行光合作用,但是能够利用体外环境中的某些无机物氧化时所释放的能量来制造有机物,这种合成作用,叫做化能合成作用,这些细菌也属于自养生物。

如:硝化细菌,不能利用光能,但能将土壤中的NH3氧化成HNO2,进而将HNO2氧化成HNO3。

硝化细菌能利用这两个化学反应中释放出来的化学能,将CO2和水合成为糖类,这些糖类可供硝化细菌维持自身的生命活动.

生物选择题九种快速解法

例1:为研究果实贮藏效率与氧气浓度的关系,将质量相同的苹果果肉放在氧气浓同的密容器中,一小时后测定氧气的吸收量和二氧化碳释放量。结果如下表:氧气相对值01%2%3%5%7%10%15%20%25%O2吸收量(mol)00.10.20.30.40.50.60.70.81.0CO2释放量(mol)1.00.80.60.50.40.50.60.70.81.0根据以上结果不能得出的结论是()。A.氧浓度为3%时,每小时葡萄糖有氧分解量为0.05molB.氧浓度为5%时,每小时葡萄糖无氧分解量为0molC.仓库中贮藏苹果时氧气相对浓度为5%时最好D.贮藏苹果时还可以采取低温、干燥等措施

解折:本题因为D选项与题干由所说内容无关,可直接连出D项。A、B选项需根据有氧呼吸、无氧呼吸两个反应式进行定量计算可算出。答案:D

二、找题眼法

找题眼法就是从多个已知条件中找出某一作为解题切入点的条件,从而得出答案的方法。其中最先使用的条件就是题眼。

例2:水溶性染色剂(PI),能与核酸结合而使细胞核着色,可将其应用于细胞死活的鉴别。细胞浸泡于一定浓度的PI中,仅有死亡细胞的核会被染色,活细胞则不着色,但将PI注射到细胞中,则细胞核会着色。利用PI鉴别细胞的基本原理是()A.死细胞与活细胞的核酸结构不同B.死细胞与活细胞的核酸含量不同C.细胞能分解染色剂D.活细胞的细胞膜阻止PI的进入

解析:本题的切入点是活细胞的细胞膜是一层选择透过性腊会阻止染色剂的进入而不着色;如果细胞死亡,则细胞膜失去选择透过性,染色剂可以进入而使细胞核着色。所以本题的题眼是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答案很快就出来了。答案:D

三、信息转化法对某些选择题,

由于情境比较陌生,或内容比较繁琐,可通过思维转换,将题示信息转化为比较熟悉的,便于理解的形式,从而化陌生为熟悉,化难为易,迅速求解。

例3:以虫治虫是生态农业的重要内容,下图表示某一生态系统中四种生物所含有机物的总量,假设这四种生物只构成一条食物链。请问在一段时间内,如果甲的种群数量增加,其可能引起的后果是()。A.乙和丁的种群数量都增加B.乙和丁的种群教量都减少C.乙和丙的种群数量都减少D.乙和丙的种群数量都增加.

解析:本题考查了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之间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的关系以及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特点,但以圆形面积图的形式出现,增犬了试题难度。

解题时首先可以根据圈中四种生物所含有机物的总量,将它们的关系转化为熟悉的食物链形式。从图中不难看出,四种生物所含有期物的量由多到少依次是:丙、丁、甲、乙。根据生态系统能量逐级递减的特点,写出四种生物构成的食物链:丙→丁→甲→乙。然后根据食物链中各生物之间的关系推理其数量变动情况。当甲的数量增加时,丁因大量被甲捕食,数量将会减少,丙因丁的减少而数量将增加,乙因甲增加,食物来源充足而数量增加。答案:D

四、联想法有些试题的答案

直接根据已知条件很难找到,在解答这类试题时,应先采用不同的联想方式,找到与已知条件相关联的已掌握的知识,再根据这些知识得出答案。

例4:首先在一堆垃圾的有机物中检测到放射性,随后又在附近的植物中检测到放射性.接着又在其周围生活的动物体内也检测到放射射性。如果放射性只是来自某一种元素.你认为最可能是什么元素?()。A.OB.CC.ND.H

解析:本题要注意题干中的关键词“附近”、“周围”。该放射性元素由垃圾堆→植物→动物;联想到植物吸收的是矿质元素,所以该元素最可能是矿质元素。答案:C

五、拟稿法有些试题

虽然已知条件简短,但推导过程却很复杂。在解答这类题时,应采用拟稿法。拟稿法是指在推导这类试题的答案时,通过打草稿,将抽象思维转变为形象思维,以降低答题的难度,从而提高解题效率。

例5:一雌蜂和一雄蜂交配产生F1,在F1雌雄个体变鬣产生的F2中,雄蜂因型共有AB、Ab、aB、ab四种,雌蜂基因型共有AaBb、Aabb、aaBb、aabb四种。则亲本的基因型为()。A.aabb×ABBAaBb×abC.AAbb×aBD.AABB×ab

解析:解答这道试题时,必须首先明确雄蜂是单倍体,它是由上一代雌蜂的卵细胞单独发育而成的,因此雄蜂个体的基因型及种类,应该与雌蜂配子的基因型及种类相同;雄蜂产生的配子的基因型与雄蜂本身的基因型相同。然后还得明确题干中提到的“亲本”.不是指F2的亲本(如果是指F2的亲本,直接提F1就行了),而是指F1的亲本。解题过程图解(从F2的个体的基因型开始,逆着基因的传递方向列出)如下:F2:♂AB、Ab、aB、ab♀AaBb、Aabb、aaBb、aabbF1的配子:♀AB、Ab、aB、ab♂abF1:♀AaBb、♂abP的配子:♂AB♀abP:♂AB♀aabb答案:A

六、图示法

图示法能形象、直观地展示思维过程,简便、快捷。

倒6:氧气分子由肺泡扩散进入红细胞内并与血红蛋白结合的过程,至少需穿过几层磷脂分子?()A.3B.4C.5D.10

解析:由题意氧气分子穿过肺泡壁经过了两层生物膜,穿过毛细血管壁经过了两层生物膜,穿过红细胞经过了一层生物膜,至少需穿过5层生物膜,而每层生物膜是由两层磷脂分子构成。答案:D

七、筛选淘汰法

有些试题,根据已知条件直接找答案,有可能找不到、找不全或找不准。可以根据题干所给的条件和提出的问题,对各个选项加以审视,将与题目要求不符合的选项逐一筛选,不能否定的答案即为正确答案。

例7:基因型RrSs与rrSs的个体杂交后,子代的表现型之比是()。A.l︰2︰lB.3︰1︰3︰1C.1︰l︰1︰lD.9︰3︰3︰l

解析:A项是三种表现型比例,直接淘汰;C项是测交后代表现型比例;D项是双杂合个体自交后代表现型比例,均与题中条件不符,一一淘汰,所以答案只能选B项。为求准确,也可单独分析每一个性状,第一个性状分离比为1︰l,第二个性状分离比为3︰1,两个性状结合则为3︰1︰3︰1。答案:B

八、分析推理法

根据题目的已知条件,运用生物学相关的原理和规律,分析出与答案相关的若干要素,再利用这些要素推导出答案。

例8:如果用15N、32P、35S标记噬菌体后,让其侵染细茵,在产生的子代噬茵体的组成结构成分中,能够找到的放射性元素为()。A.可在外壳中找到15N和35SB.可在DNA中找到15N、32PC.可在外壳中找到15ND.可在DNA中找到15N、32P、35S

解析:噬菌体由DNA和蛋白质两种成分组成,DNA含有磷酸基和含氮碱基,能够标记上15N和35S,而蛋白质含有氨基(一NH2)和甲硫氨基(-SH),能够标记15N和35S。在噬菌体侵染细菌的过程中,蛋白质外壳留在外面,没有进入噬菌体,只有DNA进入噬菌体,并利用细菌的原料(氨基酸和核苷酸)来合成自身的蛋白质外壳和子代DNA,因这些原料没有放射性元素标记,所以在子代中,只有在某2个噬菌体中可以找到含15N和32P的DNA单链。答案:B

九、搭桥法

有的试题,在题干中涉及不同章节的知识,构成思维上的鸿沟。需根据生物学搭起思维上的桥梁。

例9:水稻的一个细胞在有丝分裂后期有48条染色体,在一般情况下,水稻的珠被细胞、胚细胞和胚乳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分别是()。A.24、24、24B.12、12、12C.12、24、36D.24、24、36

解析:此题涉及有丝分裂、减数分裂和植物的个体发育,思维跨度较大。根据已知条件有丝分裂后期有48条染色体,寻找思维的桥梁,即体细胞为24条染色体.那么经过减数分裂形成的精子、卵细胞和极核均为12条染色体。珠被细胞属于体细胞,染色体为24条;胚细胞是精子和卵细胞结合形成的受精卵经有丝分裂而来,其染色体为24;胚乳细胞是一个精子与两个极核形成的受精极核发育而采,其染色体为36。答案:D

生物复习错误点

一、概念性错误:

概念是思维的细胞,是对一些事物的现象和本质的概括和反映。在生物学中一切推理,判断离不开概念,只有透彻理解概念,才能灵活运用生物学知识.因此,它是学好生物学,提高解题能力的基础。但这种认识不是每个学生都十分清楚的,不少学生往往把概念当作僵死的条文,学时浮光掠影,一学而过。复习时死记硬背,考试时错误迭出,这种现象屡见不鲜,俯拾即是.

例1:酶是()所产生的,具有()能力的蛋白质.它具有(),(),()的特性.

误解;酶是(细胞)所产生的,具有(催化)能力的蛋白质.它具有(催化性),(高效性),(多样性)的特性.

剖析:酶应是活细胞所产生的,死细胞不能产生酶,催化是酶的作用,而专一性,高效性,多样性这三个特性是对酶这个催化功能来说的.

解:酶是(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能力的蛋白质.它具有(多样性),(高效性),(专一性)三个特性.

例2;光合作用光反应为暗反应提供能量及还原剂().

A。[H+],B.[H]C.[H2]D.H+

误解:填A或C,D的答案均有.

剖析:该题错误很多,填H+的人:不理解还原剂概念,H+质子应是氧化剂不是还原剂.而[H+]则代表氢离子浓度.H2虽可作还原剂,但光反应的产物,不是以氢的分子状态存在的,与事实不符.

解:光合作用光反应为暗反应提供能量及还原剂(B).

诸如以上例子,还可以举出许多,如原生质,原生质层,赤道板,细胞板,染色体,染色单体,极体,极核,精子细胞、精于,外呼吸,内呼吸,遗传密码,遗传信息,吸收,吸附等等.

防止这类错误的最好方法,是对相近概念进行列表、对比,从中找出特点.或把一个概念分解成内涵(本质)、外延(范围)两个部分,并通过举例加深对概念的理解.也可以把概念所包含的复杂内容用图式来表示.

二.理解性错误:

理解是指认识事物本质规律的一种思维活动.而有些学生从自己的经验出发,用一些零散的不全面的日常概念代替科学概念.造成科学概念和原理的错误理解.

例1:下列哪些生物属于原核生物?

A.病毒B.细菌C.衣藻D.兰藻.

误解;A.

剖析;病毒属生物界中结构最简单,最低等的原始类群.它没有细胞结构,而原核生物指在具有细胞结构的生物中,细胞内没有核膜的一类生物。它比真核生物低等原始.该错误就在于模糊地把低等、原始对上号,而不看共有无细胞结构.

解:B、D。

例2:基因型为YyRr的黄色园粒豌豆,可产生下列哪项种类的配子.………………()

A.Y,y、R、r四种,

B.Yy,Rr两种.

C.Yy,YR,Yr,yR,yr、Rr

六种.D.YR,Yr,yR、yr四种;

误解;A或C.

剖析:选A的学生片面理解为染色体在减数分裂时要分离,因此,基因要随着分离,,选C的学生,片面理解为染色体在减数分裂时要自由组合.因此基因有六种组合形式.完整的概念应该是在减数分裂第一次分裂后期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Y与y,R与r)分离,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基因自由组合(即Y与R,Y与r,y与R,y与Y自由组合).

解:D.

例3:植物根毛细胞能否从土壤溶液中吸水,决定于这个细胞的()和()浓度.

误解:渗透压,土壤溶液.

剖析;这是对水分代谢中,根毛细胞能否吸水,其原因没有正确理解,对吸水力概念理解不深.总认为细胞吸水是渗透压引起的,而没有考虑到膨压这个因素.

解:吸水力,土壤溶液.

上述理解性错误还有很多,如自由组合规律理解成等位基因(A,a)在合子中的组台,把单倍体理解成在细胞核内只有一组染色体,把计算“在儿子中”,“在女儿中”的遗传机率理解成“在子女中”,把条件反射理解成大脑中各个部位参加,均可建立,还错误地认为只有水和气体可自由扩散通过细胞膜,而甘油,胆固醇则不能等等

如何克服理解上的错误,可采用的方法是:①在不改变其本质含义的前提下,利用变式,变换同类事物中非本质特征,以突出事物的本质特征.②要学生用简明,确切的自已语言,把概念,原理的内容清楚地表达并确定下来.⑧让学生对某一概念原理作口头说明并举例.④让学生根据已学过的概念,原理去解决实际问题.这样从个别到一般,再由一般回到个别的多种形式进行练习,加深理解.

三.判断性错误:

判断是在分析综合、抽象概括的基础上,肯定或否定客观事物之间的关系的思维形式,常见的学生错误有:

例1;判断题:自养型生物的同化作用,都是利用光能,把无机物合成有机物.……()

误解:(对)

剖析:该题错误,就在于片面地认为只有能进行光台作用的绿色植物,才能把无机物合成有机物,才是自养型生物.其实除绿色植物外,化能合成作用,也能把无机物合成有机物,只不过不是利用光能,而是利用体外环境中物质氧化所释放的能量。诸如上述例子还有:错把白化病当作伴性遗传来做,表面上看数据是一样的,实质上疏忽白化病基因只位于常染色体上,而不位于性染色体上的客观前提。

还有不能正确判断不能正确判断反射,非条件反射,条件反射等等.怎样才能判断恰当呢?

正确的方法是:①判断由概念组成,必须深刻理解概念.明确概念的内涵和外延以及概念之间的种.种关系,才能对事物进行定性、定量分析.才能作出恰当的判断.②要根据已知条件倾向,趋势的理解,认真分析事物的种.种关系,作出估计或预测的结果,并考虑条件与结果之间是否存在逻辑联系。③要考虑若干事物或情况的同时存在.④有些受到科学技术条件的限制,还未充分搞清楚的问题(如细胞膜结构学说),判断时要考虑是否把人们的认识

推理是由一个或几个已知判断,推出一个新的判断的思维形式.学生中常见的是归纳推理性错误有:

1.归纳推理性错误即从特殊事物出发,推导出一般原理过程中发生的错误:

例1;葡萄糖被吸收入小肠绒毛上皮细胞的方式是……………().

A.自由扩散B.渗透C.协助扩散D.主动运输.

误解:C.

剖析:由于红细胞膜上有葡萄糖载体,能够携带葡萄糖通过红细胞膜,但这是个别情况.并不等于说葡萄糖进入任何细胞都是通过协助扩散的.却恰恰相反,葡萄糖被吸收入小肠绒毛细胞主要是通过主动运输的方式.

解:D.

2.演绎推理性错误,即从一般原理出发,推导出特殊事例过程中的错误.

例2在蕃茄中,圆形果(G)对卵形果(g)为显性,单式花序(A)对复式花序(a)为显性.用表现型为圆形果单式花序和卵形果复式花序杂交,Fl代表现型为圆形果单式花序.Fl代自交产生F2代发生性状分离,其中圆形果单式花序为总数的75%,卵形果复式花序为总数的25%.问上述遗传现象属于哪条遗传规律?

误解:分离规律.

剖析:由于一对相对性状的基因杂交实验,F1显现的两种性状在数量上的比接近3:1,该题错误就在于只抓住F2代中圆形果单式花序比卵形果复式花序等于3:1,而不看该题有2对性状.因此错误地推导出是分离规律.

解:连锁互换规律.其推导如下:

根据题意得知:圆形果(G)对卵形果(g)为显状,单式花序(A)对复式花序(a)为显性.

圆单;卵复:3:1.

3.类比性错误;就是把表面相同的但本质上不同的两类对象进行类比,从而导致错误:

例1:用手术摘除成年狗的垂体,手术后的狗出现了身体臃肿,行动呆笨而迟缓,代谢缓慢,心跳较慢,精神萎靡,食欲不振等症状。请分析说明原因.

误解:由于摘除了成年狗的脑垂体,狗体内就缺乏生长激素.影响了狗的生长、发育及体内糖类、脂肪、蛋白质的代谢.所以出现了以上病症.

剖析;有的学生不认真分析该狗的病症,认为垂体既然能分泌生长激素,那么摘除狗的垂体,就等于没有生长激素.因此,就出现了以上病症.其实,垂体是内分泌腺的枢纽,它除了分泌生长激素外,还分泌促甲状腺素等其他激素.促甲状腺素能促进甲状腺分泌甲状腺素.分析该病症如行动迟缓,食欲不振是由于缺乏甲状腺素所引起的.因此摘除了成年狗的垂体,间接地影响了甲状腺素的分泌,造成了以上病症.

解:由于手术摘除了成年狗的垂体,体内缺乏了促甲状腺素,从而影响了甲状腺素的分泌,引起狗产生以上病症.

怎样解答分析性的问题呢?

①首先,要弄清楚已知条件中的事实或实验程序.

②搞清其中包含着的概念或原理.

③分析时抓住这个事实与其某种属性之间的内在联系,或者实验现象之间的因果关系.通过分析,综合归纳得出的真实判断,要能够成为论述概念或原理的充分有说服力的论证.

④尽量用简明而确切的语言文字表达出来.

四、空间位置方面的错误:

空间位置上的错误是指在解剖学上,由于混淆生物体结构中各部分所在的空间位置所犯的错误.

例1要防止空间位置上的错误,最好方法,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①上课时尽可能多利用些模型,挂图、板画等,既增加了教学的直观性,又培养学生建立空间位置概念.

②多进行些观察及解剖实验,仔细观察实验结果.

③复习时,尽可能把教材中用文字叙述的位置结构,转化为图形结构,这样学生复习时对图中内容一目了然,也增加了空间概念.

五、实验方法的错误:

实验方法的错误是指学生在实验(科学家进行过的典型实验)中,在方法、技巧、步骤—亡所产生的错误.如:

例16:如何验证生长素在一定浓度范围内对植物体具有促进生长的作用?

误解:把切去尖端胚芽鞘燕麦顶端的一侧,放一块放过胚芽鞘尖端的琼脂块,再套上盒壁上穿一个小孔的硬纸盒,过几天后,就会发现其向光弯曲生长的现象.

剖析:单用盒壁上穿一个小孔的硬纸盒,套在植株外面,或用放过胚芽鞘尖端的琼脂块,放在切去尖端的胚芽鞘顶端一侧,就可以看到植株弯曲生长的现象.如果两种方法同时用,就有可能出现盒的穿孔方向与琼脂块放的方向不一致,反而不利于证明该现象,而且也没有必要.

解:用放过旺芽鞘尖端的琼脂块,放在切去尖端的胚芽鞘燕麦一侧,结果能看到胚芽鞘弯曲向放置琼脂切块的对侧生长.说明由于植物胚芽鞘内生长素分布不均,放琼脂块这一侧多,另一侧少,引起了放琼脂块这一侧生长速度快于另一侧.造成了胚芽鞘弯向放置琼脂切块的对侧生长.从而说明生长素在一定浓度范围内促进植物生长.

象这方面的例子还有:如在植物细胞质壁分离实验中在显微镜下观察到植物细胞后,错误地打开装片上的盖玻片,加上30%蔗糖溶液,再盖上盖玻片进行观察,在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实验中,还未找到生长点就直接观察.在使用显微镜中没有按照先用低倍镜,后用高倍镜的顺序进行观察,而直接用高倍镜,制片时盖玻片垂直往下盖,易产生气泡.观察时把显微镜下的一个气泡、水泡灰尘都当作一个细胞.在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中漏斗基部脱脂棉花过多,造成过滤困难等等.防止这类错误,除了多进行一些实验,掌握实验知识及技能外,还应明确动手实验的目的,设想动手的预期效果及达到这个效果的方法、步骤.要善于发观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六.文字,书写上的错误:

在教学中,经常还遇到一些学生在书写上,文字上发生错误.如XAY写成XAY:把呼吸作用放出的能量统统写成热量,把光合作用公式用等号表示,把光合作用贮藏能量误写成(6CO2+12H2O光叶绿体C6H1206+602+6H2O+能)放出能量等等.在文字上把遗传误写成异传,光合作用写成光和作用,氨基写成胺基,线粒体写成腺粒体,中心粒写成中性粒,肾脏写成贤脏,自养写成自氧,神经写成神精等等.对于这种错误,平时一定要强调,并进行正、误两种不同性质的比较,避免今后发生类似的错误.

七.审题错误:

所谓审题,就是了解题意,搞清题目中所给予的条件与问题,明确题目的要求.审题是应用所学知识,使学到知识得以具体化的首要环节.学生在审题中常见错误有两个.一是忽视题目中的条件,从而造成粗枝大叶错误.二是由于不善于审题,往往不知道应注意些什么?应做些什么?往往没有弄懂题目中的关键语,或遗漏了题目中隐蔽因素等造成的这样那样错误.

例1:受精卵经过()、()、和()直到发育成新个体,这是生物个体发育的过程.误解:受精卵经过(卵裂)、(囊胚)和(原肠胚)直到发育成新个体。这是生物个体发育的过程.

剖析;这是在审题过程中,忽视了生物个体发育这个条件,粗枝大叶的把“生物”个体发育当成“动物”个体发育.因此,造成了这样的错误。

解:受精卵经过(细胞分裂)、(组织分化)和(器官形成)直到发育成新个体.这是生物个体发育的过程.

例2:萝卜和甘蓝杂交,能得到的种子,一般是不育的,但偶尔发现有个别种子种下去后可产生能育的后代.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

A.基因的自由组合

B.染色体结构的变异

C.基因突变

D.染色体加倍

误解:C.

剖析c该题错误是,只抓住“不育”和“能育”这两种性状,没有认真地进行审题,认为只有基因突变才有这种可能.而遗漏了萝卜甘蓝两个不同种的隐蔽因素.由于萝卜甘蓝不同种,染色体之间基因没有对应性,减数分裂不规则所以一般不育.象这样情况,光靠个别基因的突变,每对染色体上的成对基因不可能对应的.更何况突变是不定向的,频率又低。只有通过染色体加倍,同种染色体之间有对应性,减数分裂中分离才能正常,所以可育.

解:D.

高一生物必修一第五章相关文章:

★ 高一生物必修1第5章知识点总结

★ 高一生物必修一第五章知识点

★ 人教版生物必修一第五章知识点

★ 生物必修一第五章重要知识点总结

★ 高一生物必修一知识点总结

★ 高一生物必修一第六章知识点归纳

★ 高一生物必修一知识点总结(人教版)

★ 生物必修一第五章三、四节必背知识点

★ 高中生物必修一思维导图

★ 高一生物必修一第六章必背知识点

208017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