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灯榜文库!投稿QQ:511112889
首页 > 学习 > 高中 > 高一 >

《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教案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教案

  理环境作为一个整体,是由自然地理环境和人为地理环境组成的,自然地理环境是区域开发的基础,本节教材涉及到内容是联系自然地理与人文地理、区域地理的纽带,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地理教案:《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教学设计
  一、教学内容分析
  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这节内容把高中必修一到必修三很好的联系在一起,把某个区域环境(必修三区域地理)内的自然地理环境(必修一自然地理)与人文地理环境(必修二人文地理)有效结合,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既对必修一教材当中前几章的自然地理环境做了很好的总结,即自然地理环境是由大气圈(气候)、水圈(河流水文状况)、岩石圈(地形与土壤状况)、生物圈(自然带状况)的圈层构成的,是地球表层各种自然要素、人文要素有机组合而成的复杂系统,又为高一学生下学期学习的必修二(人文地理)的学习奠定基础,某个区域的人文地理环境与人文地理活动是以自然地理环境为基础的。
  二、本节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地理环境作为一个整体,是由自然地理环境和人为地理环境组成的,自然地理环境是区域开发的基础,本节教材涉及到内容是联系自然地理与人文地理、区域地理的纽带,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三、学生情况分析
  本课内容综合性很强,对多数学生来说,理解容易但用语言描述难,因此需联系已有知识进行综合分析、整体理解,如将“世界陆地自然带分布图”与“世界气候类型分布图”、“全球气压带风带分布图”及“世界洋流分布图”等叠加、进行比较,并找出内在联系,增进理解,同时培养自主探究学习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四、教学目标
  1.了解地理环境的区域差异和自然带,掌握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
  2.运用地图和资料,描述三种分异规律及成因,从而培养学生提取、加工信息,分析问题的能力。
  3.通过规律和成因分析,初步学会辩证分析问题的方法;树立人地协调和可持续发展观念。
  五、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及其影响因素。
  难点: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的表现;影响不同地区非地带性的因素。
  六、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搜集不同自然带图片,制作多媒体课件。
  2.学生准备收集自然带图片,做好预习工作。
  七、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教学手段
导入 播放中国西北内陆和东南沿海自然景观图各一张,提问两地景观存在什么区别,使学生感受到自然地理环境的地域差异。 通过观察并对比两张景观图,感受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 PPT:中国地形图,温带荒漠、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景观图。
活动一:结合旅行线路,归纳纬度地带性特征及影响因素 旅行线路一:依次经过海南、江汉平原、北京、大兴安岭北部。引导学生观察景观图,归纳纬度地带性及主要影响因素。 观察自然景观变化,归纳纬度地带性特征及主要影响因素,并在学案上填写纬度地带性表格及旅行线路一经过的各陆地自然带名称。 PPT:中国地形图。热带季雨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温带落叶阔叶林、亚寒带针叶林景观图。
活动二:结合旅行线路,归纳经度地带性特征及影响因素 旅行线路二:依次经过辽河平原、希拉穆仁草原、塔克拉玛干沙漠。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景观图及降水量分布图,归纳经度地带性及主要影响因素。 观察自然景观变化,归纳经度地带性特征及主要影响因素,并在学案上填写经度地带性表格及旅行线路二经过的各陆地自然带名称。 PPT:中国地形图。中国年降水量分布图。温带落叶阔叶林、温带草原、温带荒漠景观图。
活动三:通过读图,了解纬度地带性和经度地带性在地球上的体现──世界陆地自然带的分布 1.讲解陆地自然带的概念。
2.三种地带性特征在地球上的体现:在世界陆地自然带分布图上,沿大陆西岸、大陆东岸、中纬度分别画出三条旅行线路,引导学生读图,认识经过的陆地自然带。
在世界陆地自然带分布图上,按照三条旅行线路,依次读出经过的陆地自然带,了解世界陆地自然带的分布,并认识到世界陆地自然带的分布是纬度地带性和经度地带性特征在地球表面的体现。在学案上,对照并补充完成世界气候类型模式图和世界陆地自然带模式图。 PPT:世界陆地自然带分布图。世界陆地自然带模式图。世界气候类型模式图。
活动四:结合案例,归纳垂直地带性特征及影响因素 1.长白山从山麓到山顶植被变化。引导学生读图,归纳垂直地带性及影响因素。
2.结合乞力马扎罗山垂直植被带变化,引导学生思考垂直带谱完整的条件。
1.观察自然景观随海拔高度的变化,归纳垂直地带性特征及主要影响因素,并在学案上填写垂直地带性表格。
2.观察乞力马扎罗山垂直植被带变化,思考垂直带谱完整的条件。
PPT:1.长白山落叶阔叶林、针阔混交林、针叶林、灌木林、高山苔原景观图。
2.乞力马扎罗山垂直植被带示意图。
  八、板书设计
  自然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
  (一) 水平分异规律: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与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
  (二)由山麓至山顶的分异规律
  (三)非地带性:──局部环境因素的差异
  【课堂探究学案】
  探究一、如何从总体上把握三种地域分异的基本规律?
  『阅读教材,小组讨论完成下表,对比规律』
地域分异规律分布规律主要分布地区主导因素
大尺度地域分异 水平地域分异
规律
从赤道到两极的地
域分异
规律
#FormatImgID_0# 在____和北半球____地区 热量为主
______地域分异规律 #FormatImgID_1# 中纬度地区 _____条件
_____地带分异规律 #FormatImgID_2# 纬度_____海拔___的山地 水热状况
  地理学习中的思维转换问题
  一、东风何处寻
  初中和高一学习地理时,纷繁复杂的铁路线,形状各异的岛国,让人眼花缭乱。加之自己并不注重对知识的归纳整理和对要素的分析,只是硬性地背诵,这种机械而短暂的记忆也凝滞了自己的思维,使学习始终停留在“听听全懂,做做全错”的怪圈中,对地理的印象同历史政治别无二致。面对习题,尤其是遇到那种问“为什么”的材料解析题,只能尴尬的面对“答得很充分,分拿得很可怜”的窘境。
  其实,地理学习不是简单的堆砌,而是知识的综合应用。我渐渐认识到,它既需要记忆和积累,又需要一种观念的转变和思维方式的组织。地理学习的大方向是“面向实际,解决问题”,就像前面所说的,“借东风,沙场克敌”方是目的。
  二、夯实基础,才能“有风可借”
  世界地理和中国地理处在基础地位,学好了这两个部分才可以有坚实的立足点。“定位”是前提,很多题目或给出经纬网,或给出地形图,或描述区域特征,必须在分析题目时就要解决。如果在第一步走错,就满盘皆输。区域地理一般从以下两个角度去掌握:
  1.区域特征区域地理和中国地理的知识大多繁琐杂乱,容易遗忘。但是千万不能割裂这些要素间的联系,因为这是巧背的关键。哪些因素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谁和谁相互影响,心中要做到清楚明白。此外,区域地理学习正是培养地理兴趣的好时机。建议每次课前由同学准备该区域的时事热点或风土人情的“导引”,突破陈旧知识的束缚,增长见识,培养能力。
  2.以图为纲“图”是地理的灵魂,将地理变得灵活而丰富多彩。学习这部分知识时应把每个区域的图多临摹几遍,在“描”的过程中,熟悉领土的形状,掌握重要的海湾半岛及各类地形区,包括山脉与河流的走向“。画”和“看”的效果是完全不同的,把死记硬背变成一种经历性记忆,才不会出现遗忘与空白。同时,要时刻注意重要经纬线穿过哪些地形区和行政区域,地形区域城市河流的相对位置等,因为这里很容易出现“有印象但敲不准”。轮廓图画完后,应该开始向上叠加气候类型。先根据纬度与海陆关系等依照规律自己试着画,再对照原图来观察不同之处,分析特例找出原因,必将有一个意想不到的飞跃。就这样一层一层的将地理信息与要素向原图上叠加,不断地观察对比,头脑中自然会形成清晰的心理地图。
  此外,在重新读图的过程中,要遵循全面地看,重点地看,对比着看,沿着线索看(如河流,铁路线,山脉),方能不重复,不遗漏,不淡忘。有了区域地理知识作为基础,相信我们就可以和孔明先生一样,足不出户而胸怀天下事了。 三、分析规律,方知“何时起东风”
  “地理”,就是立足于“地”,重在讲“理”。如果说区域地理是一种稍显被动的认知过程,那么自然地理就是主动的探索过程。“借风”能否成功,关键在此。
  在学习中,不单要把握规律,更要把握规律起作用的方式;不单要牢记公式,更要明白“为什么”;不单要记住现象,更要抓住原因。地理题目千变万化,要有追根溯源的能力,以不变应万变。自然地理需要空间想象和逻辑推理能力,建立这类思维也有两个基本要素:
  1.原理模型的建立所谓基础模型,就是对基本原理的把握,比如天球模型,正午太阳高度角递变原理,板块漂移学说等等。这些东西很粗略,但是也是解题最为重要的依据“,追根溯源”的根和源。
  2.一定量的习题对于自然地理来说,一定量的习题是极有必要的。题型要多而全,自己要善于总结,不能把时间浪费在同一类题上。在解题时一定要敢想敢试,不能依赖看答案,要学会独立解题。往届高考题要仔细看讲解,可以学到重要的解题思路与技巧,寻找切入点,摘取有用信息,能够让我们理解出题者的意图。同时,这些习题极富挑战性和趣味性,这也恰恰是地理的难度与魅力所在。自然地理是对区域地理的高度概括,也是人文地理解题的重要手段,因此一定要多下功夫,以不变应万变,透彻清晰,融会贯通。
  四、实战演练,必将“风助火威,势不可挡”
  人文地理是地理需要解决的中心问题,尤其近几年命题的比重在加大,面向实际的特点是它日益受到重视的原因。借来的东风是要服务于沙场的,而人类生存发展的历程就是一场战役。自然和社会的结合点,水平的体现,考察的重点就是统筹规划能力。
  这一部分切忌硬性记忆,就算是教材上明显写出了原因也要再咀嚼,明确如何归纳,从哪些方面去归纳。“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我们要从教材的“案例探究”
  学习思维方法,而不是写一个我们学一个。
  人文地理的习题是综合性最强的。清晰缜密的思路与思维方式的转换都是不容易培养的。这里,我建议大家试着“站在出题者的高度考虑问题”。一个常见的误区就是被动,不认真思考问题,同一个模式生搬硬套“,大水漫灌”式答题法,答非所问,好比粗放型农业一般。这就是一种典型的劣势,不够主动与细致,缺乏基本的答题思路。一要先冷静地分析,清晰地找到切入点;二是要从全面地考虑问题,从自然到社会,从内因到外因,最终还原为书上的基础知识;还有就是规范化答题,力求切中要害,言简意赅。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因此一定要多练多想多总结,举一反三,活跃思维。
  总而言之“,立足基础,追根溯源,处变不惊,运用自如”,这是我在地理学习中得到的一些体会。如果说高考是一场兵家必争的战役,只希望我在地理学习方面的一些心得能在秣马厉兵之时给大家一些启迪与帮助。相信经过长期坚持不懈的努力,每一个人都能成为小诸葛,必将万事俱备,东风召之即来!

《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教案相关文章:

1.《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教学设计与轻松学习高中地理的方法

2.高中地理《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规律》练习试卷

3.八年级上册地理教案

4.八年级地理第五章教案

208982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