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不是智慧,只有学习也不能达到智慧的境界。智慧必须是知识与事实的相辅相成,智慧使你感到学无止境,虚怀若谷。那么接下来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高一历史知识点汇总,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高一历史知识点1
一、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一、夏商政治形式
1、商的政治特点:(1)商代贵族以血缘为纽带;(2)实行宗法制;(3)王权与神权紧密结合。
二、西周
1、分封制:
背景:武王伐纣,商朝灭亡。
目的:巩固统治,扩大统治疆域。
含义:周天子把王畿以外的土地和人口分封给同姓子弟,功臣和古代帝王的后代,让他们建立诸侯国,拱卫王室。即“封邦建国”、“以藩屏周”。
权利和义务:
权利:建国、继续分封、设置官员、建立武装、征派赋役等。
义务:随周天子出征,随同作战;定期朝觐述职;缴纳贡赋等。
特点:层层分封,等级森严;具有长期的稳定性和延续性,但也具有一定的分离性和独立性。
性质:商周时期实现的一种地方行政制度。
作用:巩固了(加强了)周天子对地方的统治;边远地区得到开发,并扩大了西周的统治区域;形成对周天子众星捧月的政治格局;西周成为一个延续数百年的强国。
衰落:受分封的诸侯国本身就具有相当大的独立性,诸侯国势力的强大;西周后期周王室的衰落。
其衰落的根本原因是:生产力的进步和发展;其衰落的具体表现为:诸侯争霸等。
2、宗法制:
含义:是用父系血缘关系的亲疏来维系政治等级、巩固国家统治的制度。
目的:为了加强分封制形成的统治秩序,解决贵族之间在权力、财产和土地继承上的矛盾,西周实行了与分封制互为表里的具有政治性质的宗法制。
特点:嫡长子继承制;大小宗相对。
评价:
作用:保证了各级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即,凝聚宗族、防止纷争、强化王权、家国合一)。
影响:对中国传统社会结构产生了重大影响。
3、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1)神权与王权相结合;(2)血缘为纽带形成的国家政治结构;(3)最高执政集团尚未形成权力高度集中。
三、补充与拓展:
1、宗法制与分封制的关系:相辅相成(互为表里),宗法制在政治方面的体现就是分封制,在家中、族内就是宗法制,上升到国家就是分封制;宗法制是分封制的基础,宗法制是分封制实施的法则,宗法制的实施进一步巩固了分封制。
2、宗法制也是一种宗庙之法。其实质是按照血缘关系在其宗族内分配政治权利,以保持贵族对政治权利的垄断和财产的分配。
高一历史知识点2
二、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
一、帝国的建立,即“六王毕,四海一”
1、秦的统一:过程(略);意义: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持续数百年的战乱,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的秦王朝。
2、军事上的巩固:
史实:筑长城、开“直道”,北击匈奴;开灵渠,平定岭南;开“五尺道”,开辟西南。
意义:加强了北方的边防;首次把岭南、西南归入中央王朝的政治版图内。
3、评价(意义):
秦朝的军事、政治措施,不仅加强了对周边地区的政治控制,扩大了统治区域,而且推动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化格局的形成。
二、如何巩固其帝国统治?
1、地方制度:实行“废分封,行郡县”,即“海内为郡县”
出现:春秋战国时期;大规模推行:秦统一之后。
内容:郡、县、乡、里;少数民族聚居地的同级地方行政机构称为“道”。
性质:是中国古代自秦王朝以来长期实行的一种地方行政制度。
特点(与分封制相比):形成了中央垂直管理地方的形式;郡县长官由皇帝直接任免;不得世袭。
巩固:西汉继续实行郡县制,并逐步消除了与中央抗衡的地方割据势力。
评价:实现了这样对地方政权的直接有效的控制和管辖;是中央集权形成过程中的重要环节,也是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的重要标志。
2、中央集权制度,即皇帝、百官公卿。
皇帝制度的创立:至高无上。
中央官制:
三公九卿:“三公”的职责。丞相:统领百官,协助皇帝处理朝政。御史大夫:监察百官。太尉:负责军事。九卿:略。
特点:互相配合,彼此牵制,军政大权操纵在皇帝手中。
朝议制度:
概念:丞相、御史大夫、诸卿讨论国家军政要务的方式。
评价:集思广益,减少决策的失误,但秦始皇晚年遭到破坏。
(4)汉承秦制:有所损益。增加了“刺史”和司隶校尉。意义: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对于巩固政权,防止地方分裂势力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三、评价:
1、秦汉建立的“大一统”政体为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和巩固的定了基本格局。
2、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为历代王朝所沿用,且不断加强和完善。
四、知识拓展:
1、秦朝虽有太尉一职,但是实际上并没有设立官员,而是由秦始皇自己亲自担任。三公真正的确立是在西汉
2、秦汉时期:郡守和县令每年定期是向丞相述职,而不是向皇帝述职。
3、君主专制的两大基本矛盾:军权和相权;中央和地方。两大矛盾的趋势:皇权不断加强,相权不断削弱,直至被废除;中央的权力越来越集中,地方的权力不断被削弱。
4、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的本质特征:封建地主阶级的专制统治。
5、君主专制的弊端:独断性和随意性,不可避免决策中的重大失误,且容易导致暴政。因此皇帝的品行在其执政过程中至关重要。
6、三公九卿的评价:三公九卿组成的朝廷是秦代中央集权制度的核心,是绝对受制于皇帝并代行皇帝政务的最高权力机关,三公的出现是对世卿世禄制的彻底否定。
高一历史知识点3
三、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和强化
一、中央官制
1、皇帝制度(法令初一):
基本内涵(基本特征):独尊、至上、世袭。根本特征:至高无上。本质:君主专制。皇权具有随意性和独断性,因此皇帝个人的品行和执政能力决定了王朝的稳定和兴衰。
2、相权与君权的矛盾
丞相的职责:(略)
根源:制度本身。
历代皇帝调整相权的原因:防范宰相擅权,加强统治、提高行政效率;也是弥补这是繁多而宰相才干不足的缺陷。
3、汉代:中外朝的形成
原因:卿相的无能;为了抑制丞相的权利。
结果:中朝成为了决策机构,外朝变为执行机构;丞相权利受到削弱。
中外朝的出现:是君主专制本质的反映。
4、唐代:三省六部制
出现于隋,完善于唐。
评价:三省分工明确,相互合作又相互制衡,保证了皇权的独尊(特点);是古代中国政治制度的重大创新。是唐代社会繁盛的政治保障。
5、宋代:
措施:设副相、枢密使、三司分别分割宰相的行政权、军权、财政权,确保君权的独断地位。
评价:相权进一步削弱,皇权加强;也给宋朝带来了冗官、冗费问题,是宋朝中期社会危机的一个重要原因。
二、监察制度:
1、历代王朝的监察制度:
秦朝:中央:御史大夫;地方:监御使。
汉朝:中央:御史大夫;地方:刺史。
唐朝:御史台;(4)宋朝:提点刑狱司。(5)元朝:御史台。
2、评价:
积极:在监督官员规范执政,防止官员的贪污-腐败上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局限:实际效能是有限的,无法从根本上监督和扼制官员的腐败行为。监察官员并不能代表社会履行职责,而只是帝王的耳目和工具。
知识拓展:刺史制度的特点:以轻制重(以小制大)。
三、选官制度:
1、世官制(世卿世禄制):
开始于先秦,衰落于春秋战国。
选官依据:血缘和出身。
世袭。
2、察举制:
开始于秦朝;完善于西汉;衰落于东汉。
选官依据:品行和才能。(品行中孝、廉是士大夫做官的主要途径)
方式:自下而上推荐人才的为官的制度。
途径:征召、举荐等。
特点:封闭性,民意无从体现。
3、九品中正制:
开始于魏晋,盛行于南北朝,衰落于隋唐。
选官依据:血缘和门第。
特点:世袭,等级森严。
4、科举制:
开始于隋,完善于唐宋,衰落于明清。
依据:文学才能。
评价:
进步性:打破了世家大族对官场的垄断局面;保证了行政人员的来源;提高了行政效率;形成了重学风气;体现了公平公正。
弊端:考试的内容和范围不出儒学经义,尤其是到了明清选拔的多是缺乏进取精神和创造意识的人才。
高一历史知识点汇总相关文章:
★ 高一历史知识点汇总,高一必修易错点汇总
★ 高一历史知识点归纳大全
★ 高中历史知识点超详细归纳总结
★ 高一历史知识点总结
★ 高一历史必修一知识点整理归纳
★ 高中历史必修一知识点汇总
★ 高一历史必修一知识点归纳总结
★ 高一历史必修一知识点整理
★ 高一历史必修一重点知识点总结
★ 高一历史必修一知识点总结
上一篇:高中一年级历史知识总结
下一篇:高一历史会考复习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