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归纳总结人教版
学习任何学科,不仅需要大量的记忆,还需要大量的练习,从而达到巩固知识的效果。那么关于三年级数学应该怎么学习呢?以下是小编准备的一些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归纳总结,仅供参考。
三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
第一单元 测量
1、在生活中,测量比较短的物品,可以用(毫米、厘米、分米 )做单位;测量比较长的物体,常用( 米 )做单位;测量比较长的路程一般用( 千米 )做单位,千米也叫( 公里 )。10个100米就是1千米,1千米(公里)=1000米。
2、1厘米的长度里有( 10 )小格,每个小格的长度( 相等 ),都是( 1 )毫米。所以,毫米是比厘米小的长度单位。1厘米=10毫米。
3、1枚1分的硬币、尺子、磁卡、小纽扣、钥匙的厚度大约是1毫米。
4、10厘米的长度就是1分米,因此1分米=10厘米。1米=10分米。
5、在计算长度时,只有相同的长度单位才能相加减。
小技巧:换算长度单位时,把大单位换成小单位就在数字的末尾添加0(关系式中有几个0,就添几个0);把小单位换成大单位就在数字的末尾去掉0(关系式中有几个0,就去掉几个0)。
6、长度单位的关系式有:
① 进率是10
1 米 = 10 分米 1 分米 = 10 厘米 1 厘米 = 10 毫米
10 分米=1 米 10 厘米= 1 分米 10 毫米= 1 厘米
② 进率是100
1 米 = 100 厘米 1分米=100毫米 100 厘米=1 米 100毫米=1分米
③ 进率是1000
1千米=1000米 1公里= 1000米 1000米=1千米 1000米 = 1公里
7、当我们表示物体有多重时,通常要用到(质量单位 )。在生活中,称比较轻的物品的质量,可以用( 克 )做单位;称一般物品的质量,常用(千克 )做单位;计量较重的或大宗物品的质量,通常用( 吨 )做单位。
小技巧:在“吨”与“千克”的换算中,把吨换算成千克,是在数字的末尾加上3个0;把千克换算成吨,是在数字的末尾去掉3个0。如:3吨=3000千克 5000千克=5吨
7、(相邻)质量单位进率是1000 。
1 吨 = 1000千克 1千克=1000克
1000千克 = 1 吨 1000克=1千克
第二单元 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
1、笔算加、减法要注意:
(1)相同数位要对齐;
(2)从个位算起;
(3)哪一位上的数相加满十,就向前一位进1;哪一位上的数不够减,就从前一位退1作十再减。
2、估算的方法:
结合实际,把题目中的数分别看作与它接近的整百或整十的数,再通过口算确定它们的得数范围。
3、加、减法验算的方法:
(1)加法的验算:
①交换加数的位置再加一遍,看看两次相加的和是不是相同;
②用“和”减去“其中一个加数”,看看结果是不是等于“另一个加数”。
(2)减法的验算:
①用“被减数”减去“差”,看看结果是不是等于“减数”;
②用“差”加“减数”,看看结果是不是等于“被减数”。
第三单元 四边形
1、由4条直的边和4个角组成的图形叫做四边形。
2、四边形的特点:有四条直的边;有四个角。
3、长方形的特点:长方形有两条长,两条宽,四个直角,对边相等。
4、正方形的特点:有4个直角,4条边相等。
5、长方形和正方形都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
6、平行四边形的特点:对边相等、对角相等。平行四边形容易变形。(三角形不容易变形)
7、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就是它的周长。
8、要求长方形的周长必须知道长方形的(长)和(宽);要求正方形的周长必须知道正方形的(边长)。
9、公式。
长方形的周长 = (长+宽)×2 长方形的长 = 周长÷2-宽 长方形的宽 = 周长÷2-长
正方形的周长 = 边长×4 正方形的边长 = 周长÷4
第四单元 有余数的除法
1、余数和除数之间的关系:进行有余数的除法计算时,结果中的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
2、公式。
被除数 =商×除数+余数 除数 = (被除数-余数)÷商 商 = (被除数-余数)÷除数
第五单元 时分秒
1、钟面上有3根针,它们是(时针)、(分针)和(秒针),其中走得最快的是(秒针),走得最慢的是(时针)。
2、钟面上有( 12 )个数字,( 12 )个大格,( 60 )个小格;每两个数间是( 1 )个大格,也就是( 5 )个小格。
3、时针走1大格是( 1 )小时;分针走1大格是( 5 )分钟,走1小格是( 1 )分钟;秒针走1大格是( 5 )秒钟,走1小格是( 1 )秒钟。
4、时针走1大格,分针正好走( 1 )圈,分针走1圈是( 60 )分,也就是( 1 )小时。
5、分针走1小格,秒针正好走( 1 )圈,秒针走1圈是( 60 )秒,也就是( 1 )分钟。
6、时针从一个数走到下一个数是( 1小时 )。分针从一个数走到下一个数是( 5分钟)。秒针从一个数走到下一个数是( 5秒 )。
7、公式。
1时= 60分 1分= 60秒 半时= 30 分 60分=1时 60秒=1分 30 分=半时
8、时间单位间的简单换算。
例如:2时=( )分
因为1时=60分,2时有2个60分,2×60=120,所以2时=(120)分。
例如:180秒=( )分
因为60秒=1分,180秒里面有3个60秒,所以180秒=(3)分。
例如:1分35秒=( )秒
因为1分=60秒,60+35=95,所以1分35秒=(95)秒。
9、计算简单的经过时间:经过的时间=结束的时刻-开始的时刻。
例如:小明晚上7:30开始写作业,8:40写完作业,小明完成作业用了多长时间?
8:40-7:30=1小时10分
第六单元 多位数乘一位数
1、口算。
整十、整百、整千的数乘一位数,可以先把题目转化成一位数乘一位数,直接用乘法口诀来算,算出积后,再看因数末尾共有几个0,就在积的末尾添上几个0。
2、多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方法:
计算两、三位数乘一位数,都是把这个多位数的每个数位上的数依次乘一位数。哪一位上的乘积满几十,就要向前一位进几。
3、0和任何数相乘都得0。
4、多位数乘一位数的估算。
把因数中的两位数或三位数看成和它最接近的整十、整百的数来与一位数相乘。
如:48×9≈ 可以这样想:因为48接近50,50×9=450,所以48×9≈450
第七单元 分数的初步认识
1、分数的初步认识:
(1)几分之一:把一个物体或图形平均分成几份,每份就是它的几分之一。
(2)几分之几:有几个几分之一,就是几分之几。
(3)分数的表示方法和各部分的名称:
2 ……分子(表示取了其中的几份)
……分数线(表示平均分)
5 ……分母(表示平均分成了几份)
第八单元 可能性
1、确定现象与不确定现象。
(1)确定现象:事件发生的结果是确定的。(如:太阳不可能从西方升起;太阳每天从东方升起。)
(2)不确定现象:事件发生的结果无法确定。(如:下星期一会下雨。)
2、事件发生与否有三种情况。
(1)一定(如:正方体一定有6个面。)
(2)可能(如:明天可能是晴天。)
(3)不可能(如:地球不可能绕着月球转。)
3、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
例如:盒子里有10个红球,3个白球,红球与白球的数量不相等,那么摸到红球的可能性与摸到白球的可能性是不一样的。红球多,摸到红球的可能性较大;白球少,摸到白球的可能性就小。
第九单元 数学广角
简单的排列与组合:
在解决问题时,要弄清楚实际问题与事物的顺序有没有关系,做到既不重复也不遗漏。
1、与顺序有关的是排列数。例如:用数字卡片组数、排队、站不同位置照相、扮演不同的角色等问题。
2、与顺序无关的是组合数。例如:衣服和早餐的搭配、行走路线的选择、两两通话、两两握手、安排比赛场次等问题。
三年级数学学习方法
1、计算是基础,基础要打牢:
三年级数学课本系统的介绍了四则运算及其巧算,关于数的计算是比较枯燥的内容,但它同时也是学好数学的基础,是历次竞赛或选拔比赛中都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
就我校各位老师教学经验表明,在二、三年级打下良好运算基础的同学,一方面使得学生今后的数学学习更加轻松,另一方面,在高年级竞赛或选拔中往往会有相当大的优势。
2、应用题,重中之重:
从三年级起,数学课本中介绍了大量的数学专题知识,尤其是应用题部分,是所有年级所有竞赛考试中必考的重点知识。学生一定要在各个应用题专题学习的初期打下良好的基础。
现在许多五六年级同学数学水平提高非常困难,就是因为他们三年级的数学专题知识掌握的不牢靠。
3、学习方法很重要:
在学习计算的基础上,三年级逐步引入了基本应用题,简单图形问题等数学知识,面对突然增大的`数学信息量,学生可以有意识的培养自己复习,总结等良好的学习习惯;
小学三年级数学试题
一、计算。
1、直接写出得数。
86×2= 91÷7= 28+46= 0÷186=
32×50= 125×8= 37×20= 720÷80=
500×90= 46×40= 5000÷100= 580÷29=
0×8÷2= 81÷8×100= 61-4×9= 9×6+8=
2、用竖式计算。
48×59= 38100÷800= 28830÷600=
3、用简便方法计算。
125×39×8 89×1011 325÷25
4×8×125×2 5244×99+244 7800-1263-537
二、填空。
1、一年中有()个季节,每季节有()个月。平年的第一季节有()天。闰年的第一季节有()天。8月份有()个星期零()天。
2、2005年是()年,二月有()天。
3、第二课堂兴趣班下午4点20分开课,6点10分结束,一共上了()小时()分。
4、角的大小和()有关系;和()无关系。
5、两个数的商是103,如果被除数和除数都乘27,商是()。
6、64800÷700商是(),余数是()。
7、5732÷8商的位是()商是()位数。
8、125×54×8=(_____×_____)×( )
a×b+c×b=(_____+_____)×( )
9、夜间12点,用24小时记时法可以表示成()。
10、如果被除数除以9,除数也除以()商不变。
三、判断。
1、在乘法算式中,一个因数中间有“0”积的中间不一定有“0”。()
2、任何三角形至少有两个锐角。()
3、只要公历年份是4的倍数的一定是闰年。()
4、在除法里被除数和除数都同时缩小7倍,商不变。()
四、选择。
(1)6÷3的被除数扩大3倍,要使商不变,除数必须增加()。
A、3 B、6 C、9 D、12
(2)一昼夜的时针走了()圈,分针走了()圈。
A、1 B、2 C、24 D、60
(3)今天是星期日,从今天算起第100天是星期()。
A、一 B、二 C、三 D、四
(4)315÷25=(315×4)÷(25×4)这样计算的'根据是( )。
A、乘法分配律 B、加法分配律 C、商不变的性质
五、列式计算。
1、89个980相加得多少?
2、一个数的18倍是2250,这个数是多少?
3、除数是23,商是48,余数是24,被除数是多少?
六、应用题。
1、1千克黄豆做4千克豆腐,14袋黄豆,每袋重150千克,共做多少千克豆腐?
2、胜利北路修公路,前5天共修路2854米,后又修了3天,每天修510米,一共修路多少米?
3、一件衬衣要钉7个纽扣,有4188个纽扣,大约可钉多少件衬衣?
4、鞋厂要生产27540双儿童鞋,计划每天生产255双,实际完成这项任务用了102天。比原计划提前几天?每天比原计划多生产多少双?
5、某学校有1060名学生,按照标准应该5人一台微机,学校已经有186台微机还差多少台就达到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