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灯榜文库!投稿QQ:511112889

小学语文学法指导有哪些方法

无敌客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小学语文学法指导有哪些方法

  小学语文中的学法指导能达到“教是为了不教”的教育理念,教师在教学中要从学生的学习素质培养上进行学习方法的指导,让学生学会学习。那么小学语文学法指导有哪些方法呢?今天学习啦小编给大家分享一些,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一、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发展学生认知能力

  学生是学习和认知的主体,学生掌握正确而有效的学习方法,虽然需要教师必要的指导,但更离不开学生主体的认知实践活动。在学习中,学生的智力、能力、习惯、意志品质、思想情感等都要得到发展。这就要通过学生主体的认知实践活动去认识、体验,才能内化为学生自己的学习方法。所以,学法指导的前提是要努力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提供条件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自觉地在学习实践中去学习方法、运用方法、创造方法。

  小学语文学法指导有哪些方法

  教学过程是师生双向交流、信息不断反馈的动态过程,是通过听、说、读、写等多种形式的活动,调动学生多方面智力因素的参与,完成对一个个知识、技能、技巧的认识过程。可以说,教学过程是发展学生认识的良好契机。因此,在教学过程的三个基本阶段:感知、理解、运用,都要重视发展学生各方面的认知能力,指导学生掌握不同的学习方法。

  在感知教材阶段,要充分利用插图、教具,发展学生的观察能力,引导学生学会观察,掌握观察的各种方法;在理解教材阶段,抓住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知识的内在规律,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引导学生逐步学会分析综合、抽象概括等思维方法;在运用知识阶段,进一步发展思维能力,引导学生把理论与实际相结合,逐步学会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

  学习方法的核心是思维方法,教学中,教师可以有意识地加强学生对事物认识过程的思维引导。提出提示事物本质的有价值的问题供学生思考讨论,让学生通过分析,自己得出结论。如,笔者在教《真情的回报》一课时,设计了这样的问题:“课文是怎样描写那辆新自行车的?作者为什么用这么多的笔墨写那辆新自行车?”学生认真思考,深入分析、讨论得出:文中的“我”以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换来了订户的关怀与爱意,那辆崭新的自行车饱含着人与人之间的真情。

  教师进一步引导:“文中的‘我’和订户之间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真情?”从而进一步感悟真情,回味真情,体验真情,让课堂充满浓浓的真情。类似这样有思考价值的问题,可以吸引学生主动探究,从而解决问题。这可以使学生保持注意力,提高理解力,培养创造力,从而发展认知能力。

  二、指导学生层次朗读,提升读书水平

  “读”是学习语文的一扇窗口,读可以收到“不待解说,自知其义”的效果;读还可以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如《九寨沟》一课,是描写自然景观的课文,文字优美,语言流畅,描写的文字形象、生动。教学中要特别重视朗读,在反复朗读中,让学生感受“九寨沟”的美,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笔者设计了三次读:

  (1)自由诵读全文,让学生边读边想课文主要写什么?(2)默读全文,要求学生提出课文中不理解的词句和问题。(3)有选择朗读全文,挑一处你最喜欢的语句和段落读一读,并说出为什么?在学生朗读的基础上,再引导学生对典型句子进行对比读、欣赏读等,不断指导学生读好停顿、重音、语气和情感。这样既保证了每个学生都能参与朗读,又保证了学习的主体不是依赖于教师的牵引,而是依靠自己积极地读,主动地思,获取知识,掌握技能。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逐渐掌握了“读中学”的自学方法,养成了自能读书的能力和习惯。

  三、鼓励学生质疑问难,全面启发心智

  思维永远是由问题开始的。“疑”是一切发现和创新的奠基石,学习也是这样,“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教学过程正是由不断地见疑、质疑和解疑组成的。苏霍姆林斯基指出:“获取知识——这就意味着发现真理、解答疑问,你要尽量使你的学生看到、感觉到、触摸到他们不懂的东西,使他们面前出现疑问。你如果能做到这一点,事情就办成了一半。”因此,笔者认为,引导学生质疑问难,是培养自学能力和思维能力的好方法。对于学生的质疑,教师应持提倡、鼓励、引导的态度,通过提倡、鼓励使学生做到“敢于”提问,通过引导使学生逐步做到“善于”提问。对提出好问题的学生固然要加以表扬,一旦学生提出的问题不得要领,也要加以鼓励,不要批评训斥学生。如果挫伤、压抑了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能力将成为“纸上谈兵”。

  比如,在教《三借芭蕉扇》一课时,笔者问:“学了这篇课文后,你们对文章或课题还有什么要问的吗?”学生开始发言。有一名学生说:“我觉得孙悟空不是在借芭蕉扇,而是在骗芭蕉扇。”这个问题犹如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开始激烈的争论。有的说:“我觉得是借。”并阐明了理由。同学们各抒己见,最后在教师的引导下正确把握了文章的内容和中心。由此可见,在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启发学生不断发现问题,学习才有兴趣,才会主动。这是启发心智,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好方法。

  小学语文学法指导有哪些方法一

  一、学法指导的教学法举例

  1、教师示范,展示学法。由于学生的认识规律是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所以,上课开始便向学生灌输抽象的学习方法是很难被小学生所接受的。即使接受了也只是机械地记忆,而不是理解,更谈不上应用。因此,学法指导的第一环节应先让学生积累一定的感性认识,即通过教学中的示范性指导,让学生从教师的教学中感知学法,领悟学法。这就要求教师的示范过程必须做到两点:一是教师的教应做到线条明确,层次清楚,便于学生发现和领悟学法。二是教师的教应做到难易适度,便于学生尝试和运用学法。

  2、回顾小结,归纳学法。通过第一部分的学习,学生积累了一定的感性认识,如果不及时加以指导和归纳,将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他们对学习方法的认识就不能深化,也就达不到掌握技能方法的目的。因此,当学生对学法的感性认识达到一定的程度时,教师要及时引导他们对第一部分的学习过程进行简要回顾,使其从回顾中发现和领悟学法,再用一定的方式指导学生将发现的、领悟到的学法归纳出来,使他们对学法的认识更加清晰和深刻。如在学完《江畔独步寻花》这首诗后,我就问学生:“我们刚才是分了几个步骤来学习这首诗的?每一步又是怎样做的?”通过回答问题,学生对刚才的学习过程进行回忆思索,把发现和领会到的学法简明准确地归纳出来。

  二、指导课外阅读活动

  语文课标指出,九年级的阅读总量应在400万字以上。由此看来,单凭小学语文教材的阅读是不够的,必须重视课外阅读。课外阅读是课内阅读的补充和延伸,课内阅读是基础,课外阅读是把课内学到的知识应用到课外阅读中。语文教师在鼓励学生进行课外阅读的同时,还要给予学生阅读的指导,这样才能取得好的阅读效果。

  1、利用图书资源,广泛开展阅读。学校的图书室、阅览室每天开放,充分发挥其作用。班级设立图书角,每学期初发动学生推荐自己最喜欢的5本书,登记编号,设专人保管,互相借阅,达到资源共享。每个学生都有家庭书柜,要求学生每月由家长陪同逛书店一次,每次自己购买所需图书2~3本,按时阅读。

  有了图书资源,还应合理运用,否则形同摆设。因此,我们采用定时与分散相结合的原则进行统筹安排。每周定期开设两节课外阅读课,每天保证有30分钟左右的自由阅读时间,把语文课、阅读课、读报课等有机结合起来。

  2、推荐课外读物,做好书刊导读。随着家长对孩子学习的重视,智力投资的加大,订阅少儿报刊的学生越来越多,但是并非人人都有读书习惯。我们的做法是做好书刊导读工作,上好读物介绍课。我们经常给学生上读物介绍课,让学生广泛地阅读文学、数学、史地、理化、生物、科普等通俗少儿读物,希望他们博览群书,厚积而薄发。例如,结合教学《小壁虎借尾巴》《落叶》《动物过冬》《我会变》《晏子使楚》等课文,及时引导学生阅读常识、自然等课文,阅读《十万个为什么》《上下五千年》等,加强学科间的横向联系,使各科知识互为促进,有机融合于一体。

  三、指导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

  预习要求学生课前对新课有大致的了解,不至于在上课时手忙脚乱。有的学生只顾着听,而没顾上记笔记;有的学生为了记笔记,对教师的详细讲解没有领会等等。这些状况表明学生没有跟上教师的讲课思路和速度,如果能课前做好预习学习就完全可以避免,而且在课上听讲和记笔记会更有针对性,提高学习的效率。教师应该要求学生养成预习的好习惯,指导学生学会预习。

  学生面对新的课文,要通读一遍,了解内容的大概,知道讲了什么事情,对课文有一个初步的印象。学生要能找出新的知识点,找出自己不懂的语句,记下来或者做出标记,查抄工具书对阅读中不会的字词自我解决,锻炼自己的学习能力。在阅读的过程中要学会思考,多问几个问什么,如作者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语句用了什么样的修辞手法等等。

  预习离不开朗读,朗读能强化学生的语感,理顺教材内容,深化对知识的理解。教师针对有的学生不喜欢预习,应付了事的态度,可以布置预习提纲,然后在课上检查,能起到督促作用。在实际的预习指导中,教师要避免程式化、机械化。例如,教师布置的预习作业总是相同的几个问题,如作者是谁,书中讲了什么事情,通过预习你学会了什么。学生为了应付问题而在课文中找答案,没有自主预习的意识,预习往往断章取义,过后没有任何效果。另外,教师忽视了对学生预习的评价激励,造成学生对预习没有积极性,不感兴趣。

  复习是学完一课后最好的学习环节,是为了防止遗忘,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巩固。对于刚学过的知识要及时复习,随着记忆程度的提高,学生的复习次数可以减少,间隔的时间适当放长。如果不及时复习,在用到时又要回头去学习,学习费力不讨好。复习还要讲究整体性,因为知识是一个整体,前后都有紧密的联系,“温故而知新”正是这个道理。在复习时,要善于进行总结归纳,找到规律性的东西,如对比、类比等,这样复习起来就很容易掌握。复习要有时间规划,可以制定周复习计划、月复习计划,把这周、这个月的学习内容、考试测验,学习上的遗漏、错误进行梳理、巩固。

  小学语文学法指导有哪些方法二

  一、学法指导应贯穿教学的全过程

  小学阶段是启蒙和基础时期,小学生面对陌生的学习,没有教师的引导是不行的。当然,如果引导的好,对学生的发展就起作用,学生从小就会学习;如果引导的不好,学生从小就有不正确的学习意识,影响以后的成长。尤其是语文作为基础学科,学习方法的好坏也影响其他学科的学习效果。所以,小学语文教师要看到本学科学法指导的重要性,从思想上重视起来。一方面,学习是长期的过程,不是一蹴而就的,是阶梯式向前,如果第一步没走好,那么,下一步就会走不稳,或者根本迈不了步。

  语文学法指导

  从这个意义上说,学习的全过程,是指学生所有的学习过程,其中起步阶段最重要。因此,从小学生开始学语文就要注重培养他们学习的方法。如果学生没有记忆的方法、朗读的方法、课后复习的方法等等,将无法面对以后学习上内容的增加和难度的加大。另一方面,学习从宏观上来说是终身的,从具体上来说是学科学习所涉及的全部方面,即从听讲到课下、课外等等。教师要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他们才能扩展学习的途径,灵活运用知识,创新知识,而不是局限在课堂上。小学语文教师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和能力培养有重要的意义,我们只有明确了自己的任务,不折不扣地完成自己的任务,才能将学法教学落到实处。

  二、教会学生正确的写字姿势

  由于小学生年龄小,自制力差,不能很好约束自己,往往在写字时,姿势不正确,结果导致小学生的近视率增加,也影响了课上听讲和记笔记。正确的写字姿势,不但是写好字的前提,也是提高身体素质的关键。良好的写字姿势也是学习的一种方法,可是,很多教师的这种意识很淡薄,只顾着讲课,对学生的坐姿和握笔姿势不理会,结果导致不少学生写字潦草,作业质量不高,常会因为字写得不好而扣掉分数。因此,教师要有强化学生良好书写习惯的责任意识,要把培养小学生的良好书写习惯当成学法指导的一部分。首先,教师要用自己的书写进行示范。教师漂亮的板书、规范的字体会给学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学生会比照教师去把字写好。其次,从学生入学的第一天,教师就要严格要求学生:头要摆正,不能歪着头写字;肩要平,身要直,纸放正;眼离书本一尺远,胸离书桌一拳远,手离笔尖一寸远。教师还应时时监督和提醒学生。

  三、教给学生预习的方法

  很多学生认为预习是浪费时间,忽略了预习环节,认为只要课上认真听讲,课后完成作业就行了。学生没有认识到预习的重要性,反而会增加听讲和作业的学习量。课前预习是学习的第一步,预习做得好,课上的听课效率就高,作业完成就快。预习是让学生对课文有大致的了解,从整体上知道讲了什么内容,在听课时做到心中有数,能及时跟上教师的思路。预习中学生如果遇到不懂的知识要记下来,自己先尝试解决,解决不了的就在课上专心听教师讲,这样,课堂学习效率就很高,完成了对知识的理解。如果不预习,在课上教师讲的听不明白,只能留到课下再解决,学习效率肯定不高。

  四、教给学生质疑的方法

  问题是探究过程中出现的疑惑,是学生的认知矛盾。思维总是从发现问题开始,以解决问题告终的。而在传统的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教什么,学生就一字不差地去学,被教师牵着走,对知识缺少自己的理解,教师讲什么就记什么,教师问什么就从书本中找答案,没有自己的见解和质疑。尽管教师认识到学生质疑的重要性,积极鼓励学生质疑,然而,学生的质疑能力却不尽如人意。因此,教师要教会学生如何质疑,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探究学习能力,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教师应让学生对课文中不明白的地方质疑,在内容的中心思想处思考质疑,在主要段落处质疑,从题目入手质疑。学生在提出质疑后,自己先进行解疑,形成自己的观点,其中有一部分疑问将会因自己无法解答而成为疑难性质疑,再向教师提问。经过这一番解疑之后提出的疑问,大多是有价值的,是教师课堂教学的重点和难点。这样才能让学生集中注意力,上课时更好地听老师讲解。

  小学语文学法指导有哪些方法三

  一、要创设良好的课堂氛围

  良好的课堂氛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欲望。巴班斯基说:“教师是否善于在上课时创设良好的精神心理气氛,有着重大的作用。有了这种良好的气氛,学生的学习活动可以进行得特别富有成效,可以发挥他们的学习可能性的最高水平。”实践证明,良好的课堂心理氛围,可以让学生在宽松的愉悦的情境下,进入最佳的学习状态,开发他们的智慧潜能,从而更快更好地学习新知识,并在获得新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比较、分析、综合、抽象、想象、推理等创造性学习,从而逐步形成适合学生个性特点的学习方法,以真正达到提高学习效率的目的。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着重构建新型、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让学生带着一种激动的、轻松的情绪进行学习和思考,体验到追求知识、追求真理的快乐。

  教师要以满腔的热忱对待学生,以无私的师爱帮助学生,以良好的人格魅力感染学生,以积极饱满的情绪鼓舞学生,以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吸引学生,以崭新的教育理念诱导学生,以切实有效的方法启迪学生,以崇高的责任感关注学生,以期待的目光激励学生,让学生从课堂学习中体验到老师的爱给他们带来了知识的丰收,思想的充实,能力的提高。从而表现出对学习语文的极大兴趣。实现从“要我学”向“我要学”发展,由“我学会”向“我会学”发展,最后达到“我真行”的境界。

  二、要注意教法与学法相结合

  教与学是一项双边活动。教师的教法旨在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并指导学生正确运用科学的学习方法。如果只顾教法,不作任何的学法指导,势必影响教学质量。因此,教学中,教师必须充分考虑所采用的教学方法是否适应教学的内容与学生实际的需要。

  学法的掌握,在很大程度上要靠教师的指点。例如,识字教学,教师必须教给学生识字的方法,识字的规律,教给学生怎样拼读音节,怎样识记字形,等等。如教“歪”字时,可告诉学生“不正”为“歪”来认识这个字,“拍”可直接用手势动作演示,猜这个字怎么写,还可以让学生凭借自己已有知识、经验,自主选择方法,过程进行自学、讨论、交流,在学生自主学习的基础上,教师结合学生自学交流,有机通过“你是怎样记住这个字形的呢?”

  “你用什么方法记住呢?”如教学“闪”、“问”等字时,学生在交流中有的说:“‘闪’字就是一个人躲在门里”;还有的说:“我在家学习遇到了不懂的问题,要开门出去问问别人”等,通过交流记忆的方法,这样既能让大家分享识字的乐趣,又能有效地培养学生观察、思维能力,促进口头语言、提高记忆、掌握了识字方法。当学生有了一定的基础后,教师可把规定学习的程序和方法的材料传授给学生,要求学生按规定的学习规程进行实践,进而形成习惯,掌握方法。

  又如,阅读教学,教师要把理解课文所采用的方法教给学生,引导学生去模仿,从而去学习新的同类知识。在课堂教学中,教者应根据不同的知识点传授,渗透学法,让学生不但“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如学习《桂林山水》第二段时,可以采取导读法,训练学生“美读”。通过读将作者的情感传达出来。通过反复诵读描写漓江水静、清、绿的地方,让学生读懂了这一节写漓江的水的三个特点:清、静、绿。

  最后,让学生讨论:这短话写漓江的水,为什么又要先写波澜壮阔的大海,水平如镜的西湖呢?通过讨论,学生明白了作者这样写是为了引起读者的兴趣,突出漓江的水与众不同。这样,既渲染了课堂气氛,又使学生领悟出了作者写文章的真谛,并与作者心灵产生共鸣。课文第三段在写法上与第二节相似,要求学生用同样的方法自学第三段,掌握了桂林的山也有三个特点:奇、秀、险;作者运用了“抓住特征,分步描写”的方法,学生通过学法指导练习学法,最后掌握学法,让学生体会出:描写自然景观,要抓住它的特征分层、分段叙述,从而达到为不教而教。

  三、注意课内与课外相结合

  课堂教学是学生学习、理解和掌握学法的主阵地,学法指导要贯穿、渗透在课堂教学的全过程。在抓好课内学法指导的同时,必须重视课外的指导,将课内指导和课外指导结合起来,把课内学到的方法灵活运用到课外中去。如识字教学,教师要抓住社会资源来识字、积累识字量,教师有意识地向学生的生活拓展,引导学生注意观察生活中的字,用课堂学到的识字方法,在生活中主动识字。如让学生收集一些广告、标牌、商标、包装袋等,边走边看,边认边读,还可让学生在班级发作业本时认识同学的姓名等,再在语文课上交流,这样既能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又能提高识字能力。

87303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