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灯榜文库!投稿QQ:511112889

优秀学生听课的十大诀窍_课堂宣言

无敌客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实践证明,凡积极举手发言的学生,学习进步特别快、成绩好。一部分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老师讲学生听,学得很被动。今天小编给大家带来优秀学生听课的十大诀窍_课堂宣言,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

  优秀学生听课的十大诀窍

  一、听视并用法。

  大多数学生听课是一边听,一边看。听觉和视觉并用,比只听不抬头看的听课效果要好。听是接受声音信息,看是接受图象信息。

  又听又看,在通过声音传递来记忆抽象的概念的同时,又可结合图象直观,来强化具体的知识印象。听和看的内容应保持同一性,不能听此视彼,分散听课的注意力。

  听,一般指听录音、听范读、听提问、听讲解;看,主要是指看板书、看挂图、看荧屏或银幕上的多媒体画面,看教师的教态,如教师的举手投足、神情姿态。因为教师要借助这些板书、画面、手势,化抽象为具体、变繁复为简明、变陌生为熟悉。这种方法,以听为主,以看促听,效果很好。

  二、听思并用法。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边听边思考也是一种有效的听课方法。听一般是被动地吸收,思则是主动地思考。

  边听边思,可以在由被动转化为主动的过程中,逐步加深对知识的认识和理解。只听不思考,录音机式的听课,囫囵吞枣,谈不上真正掌握知识,更谈不上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

  一般可从这些方面思考:教材的重、难点在什么地方,老师为什么这样处理教材,老师讲的自己是否真正懂了,老师讲的与自己想的有什么不同,这篇课文与其他课文有何异同?……  以思促听,能知其然也能知其所以然。

  三、五到听课法。

  “五到”就是指耳、眼、口、手、脑都要动起来,多种感觉器官并用,多种身体部位全部参与听课活动。同时调动这些感官所获得的感受是一种综合的、立体的感受。

  耳到:听老师讲,听同学发言、提问,不漏听、不错听。眼到:看课本、看老师的表情、看板书、看优秀同学的反应。口到:口说,包括复述、朗读、回答问题。手到:做笔记、圈重点、批感想、做练习。脑到:动脑筋,心力集中、积极思维。

  “五到听课法”要求听课者全神贯注,灵活地根据课堂情境和老师要求,适时调整听课方法。这种听课方法,是效率最高的听课方法之一。

  四、符号助记法。

  无论记忆力多么强的人,不可能把老师所讲的话全部记住,听课必须记笔记。

  无论书写速度多么快的人,也不可能把老师所讲的话全部记录下来,这就必须借助符号帮助自己记录,以利长期记忆。如重点语句可打着重号、波浪线或加三角号,疑难问题可打问号,只要自己懂得、自己习惯用的各种有利于记忆的符号都可运用。

  五、要点记取法。

  有些成绩优秀的学生听课,觉得有必要听的就认真听;觉得对自己益处不大或自己早已懂了的,就不怎么用心听,而做自己的练习。

  老师讲课,传递给学生的信息是多方面的、多层次的,有时候是与教材无关的。作为学生不可能也没必要全盘接收。只记重点,只记难点,去掉无用信息是应该的、必要的。抓住要点听和记,比毫无重点地全部听和记,效果要好得多。

  有人曾做过实验,分三组学生同时收听同一内容的录音带,规定A组全部记录,B组只听不记,C组只记讲授要点。结果A、B两组的学生只记住全部内容的37%,C组学生却记住了58%,可见抓要点,适当做笔记,效果最好。

  六、主动参与法。

  实践证明,凡积极举手发言的学生,学习进步特别快、成绩好。一部分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老师讲学生听,学得很被动。课堂听课,一定要积极参与,主动地学,随老师的教学思路转,这样也可以保证注意力高度集中,听课效果好。

  七、听懂新知识法。

  听懂,就是把知识的概念或结论搞明白,即把新、旧知识的内在联系搞明白。

  依据听懂的标准,研究运用听懂的规律,主要是研究学习概念的规律。掌握旧概念是学习新概念的基础;搞清概念的由来,是概念学习之本。概念的表述(定义、定理、定律等)是概念之末,概念的形成是概念之本。舍本逐末,是死知识,亦非真知,于发展智力、形成能力无益;掌握概念表述的科学性,是概念学习的关键。关键在于正确理解概念各部分的准确含义及内在联系,从抽象到具体,由具体到抽象,最后实现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飞跃;充分发挥心理因素的积极作用,是概念学习的保证。这是新课标下听好课的最重要的方法。

  八、目标听课法。

  上新课前预习时,发现不懂的问题记录下来,上课时带着这些问题听课,目标明确,针对性强。预习时弄懂了的,听一遍等于复习了一遍,加深了印象。预习时不懂的就应特别认真地听、仔细地听。

  如果老师讲了还是没有弄懂,你还可以在课堂上及时提问让老师再讲。有一定目标的听课,往往比漫无目的听课效果好,能帮助你解决疑难大问题。

  九、质疑听课法。

  “质疑”即提出疑问。古人说:“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人们知识的获得,能力的发展,都是在不断的质疑中实现的。  听课时,对经过自己思考过,但未听懂的问题可以及时举手请教,对老师的讲解,同学的回答,有不同看法的,也可以提出疑问。

  这种方法,也可保证听课者始终集中注意力。会提出问题的学生往往也是会学习的学生。

  十、存疑听课法。

  听课时,对疑难问题,不一定马上打断老师讲课,可以暂时记下来,待下课后再思考或再请教同学、老师。这样做,一是不影响老师的教学计划,也不会因个人纠缠某个问题而耽误大家的时间,还可以促使自己深入钻研问题,养成独立思考的好习惯。  总而言之,内在的欲望决定了努力地程度和做事态度。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想听才去努力学会听,会听才会说,会说才会交流。每个人就像站在阳台上观看阳台外的风景,街上的人也在欣赏阳台上的表演。没有阳台,就是独角戏,没有观众就不是演出。故,听课的方法很多,因人而异,只要有利于提高听课效率的方法,就是最佳方法。

  课堂宣言

  课堂是孩子们的常规经历,可是应该怎样理解课堂,应该追求怎样的课堂,在课堂中自己该如何应对和表现,这些问题恐怕未必每一个孩子都认真想过。今天,我将在课堂上收获的心得与体验姑妄称之为“宣言”,拿出来与家长朋友、孩子们交流,希望对孩子们的学习与成长有所帮助。

  我们不是知识的容器,我们是思想者

  在课堂上,最重要的不是我们简单机械地记住了老师讲了哪些内容,传授了哪些知识,然后在考试复习前将它们反复记忆,再将记忆结果搬移誊写到试卷中。这样的一种学习,就是将自己当成了一个简单的知识容器。考试过后,该忘的都会先后遗忘。学习、考试简化为一场记忆的过程,这是学习上很大的一个误区。首先,随着考试内容与方式的不断变革,就高考而言,仅仅凭着答案搬家,便想获得一个很不错的分数,已经是不可能的事了。其次,这样的学习,对于提升与改变自身,能起到的价值与意义是甚微的。正确的态度与做法应该是:理清老师说话的条理与框架,准确把握老师与同学在课堂上有价值的观点与内容,在此基础上,提炼、研讨、反思,诞生自我学习内容,形成自我对课堂内容的认知,甚至还可以由此及彼,融会贯通,并最终生成自我的思想。

  我们追求高分,但我们更珍爱我们自身

  每一位孩子都应该努力追求属于自己的良好成绩,但是在追求成绩的过程中,我们要时刻关注这个过程,校正这个过程,让自我分数的追求始终能够保持在一个良性的状态中。如何校正,很重要的一点就是看看我们自身是否因为一味求分而受到损害。应思考关注的问题包括:我们良好的志趣受到伤害了吗?我们学习的愿望与热情受到伤害了吗?我们的“内在”(思想、精神、生命、情怀、品质、理想……)受到伤害了吗?如果遭受了伤害,我们就应该改变追求分数的方式与方法。

  听课是为了越来越聪明,而不是为了越来越笨  这看似浅显简单的道理,其实在实际学习过程中却常常为孩子们所忽略。我曾亲眼目睹过这样一个学习场景。一位学习认真的高一同学中午不休息,前来办公室向老师请教问题。她面带疑难地向老师发问:“生孩六月,慈父见背”(高中语文课本,李密《陈情表》中的句子)中“慈父”是什么意思?我可爱的孩子,这一句中,你“孩”可问,“见背”可问,你单单不应该问“慈父”是什么意思!如果,高一的学生连“慈父”都不知是什么意思,那不是我们的教育出了问题,便是你的学习出了问题。我们听课,是为了与同学,特别是为了与老师撞出智慧来,我们听课是为了越来越聪明,而不是为了越来越笨。

  我们热爱学习,因为我们坚信它是改变我们的生命质地的伟大的力量

  我可以非常坦诚地告诉孩子们,学习是一件可以雕塑我们生命质地的伟大事件。在学习的过程中,我们一个人最根本的那些精神内在才开始建立,发展,强大。这些精神内在便是我们生命的质地。它不仅决定着我们的现在,也将更加深远地影响并决定着我们的将来。每一个人都是按照自己生命的质地来长“叶子”的,垂柳是不会长出松树的针状叶的。学习,让我们的身体端正、沉实;让我们的目光专注,求索;不仅如此,学习更会引带促成我们思维、意识、心态、习惯、认识等多方面的内部生命系统的变化。

  我们热爱人类高贵的思想,热爱丰满而闪耀着万丈光芒的心灵

  课堂,不仅是学习知识,不仅是将学过的知识画下来记下来然后课下复习,最后再将记忆的结果默写在试卷上,以求得一个分数。甚至,课堂也不仅仅是掌握方法,培养能力。课堂的终极目标,是开发“人”的,是不断滋养“人”之胚芽,并最终促使其开出光灿夺目的生命之花。我们在课堂中经历的每一个公式、每一篇文章,在它们背后其实都有一个真实、感人、散射着高贵思想与闪耀着心灵万丈光芒的“人”在。我们每一个生命个体,正是依靠这些伟大的光束确认自我,校正生命的。明代的归有光怀念亡妻,曾写道:“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盖矣。”(高中语文课本,归有光《项脊轩志》)高树亭亭,深情蓊蓊,明代的泪花,飞旋而下,溅湿了我们。妻的生命已死,但妻的生命仍在在枝柯交横的大树婆娑抖动的绿叶间,在树下浓浓的绿荫里。那一天,我们知道人类有无限的生命可以长存世间。寻一个人,可以在花间寻她,可以在碧湛湛的青天里寻她。  我们要做富有修养的人

  我们常日里也经常将上过学与受过教育混为一谈,其实,在我们现实生活中,上过学可能只是代表曾经学过一些知识,做过一些练习,考过几回试。教育,则需要对人的内部世界构成深远的建构与影响。我们不仅要上学,我们更要受教育,这样的一个理念应该深深地扎根在同学们心中。前不久,我上课的时候,检查同学背诵朱自清先生的《荷塘月色》,一位女同学站了起来,她很熟练,背诵得像机关枪一样。她坐下后,我对全班说,我们诵读一篇像这样的文章,需要的不仅仅是熟练,更重要的还需要我们读出心中的优美、情致以及舒雅来。是啊,这是我们孩子多年来上学自然留下的“轨迹”。熟练,对考试是有用的;心头的优美、情致、舒雅表面上说来却与考试无关,一直以来被我们所忽视。我今天想告诉孩子们的是:一个人心中的优美、情致、舒雅实际上是与考试相关的,更重要的是与人的内部建设密切相关,它应该也必须成为我们课堂重要的一部分。我们不仅要上学,我们更要受教育!我们要做富有修养的人!

  我们敬爱文字,因为我们敬爱文字背后站着的那些富有价值的生命

  平时,我们很容易将读写文字仅仅归之于语文学习,将读写文字仅仅归之于一种技巧,一种能力,一种测试。其实,这些都还不够。我们敬爱文字,是因为这些文字背后往往站着世间富有价值的一个生命。心灵活泼、思想独立的人才写得出感人隽永、启人思考的文字。文字达及的是心灵的圣域与思考的高巅。失去了对文字的敬爱,会让我们与那些富有价值的生命失之交臂,并且始终无缘相见。

  朱自清先生在《匆匆》中写道:“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但是,聪明的,你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一般人欣赏此段文字,往往是从用词的准确、语言的流畅,文笔的清新等角度展开的。我们一般习惯将文字仅仅视为一门技术去理解学习它。文字里自然有操作层面的技术在,但这段文字里孕育包含着比技术本身更宝贵的内容是作者流露与表现出来的时光意识与生命意识。如何珍爱并使用我们这一生的时间,是每一位有所作为的人必须面对与思考的问题。一个孩子时间意识与生命意识的真正确立,是其成长过程中极为重要的一项内容,是让一个孩子的外在行为方式发生翻天覆地变化的主要内因。对这样的文字,我们如果仅仅持一种学习技术的态度,那错过和失去的恐怕就太多了。

  我们要用自己的声音说出生命中独特的有价值的发现

  在课堂中,我们需要的不是孩子们简单的低级的被动的接受(其实,这样的接受效果也是很差的);我们需要的是孩子们能够站在老师的肩膀上感受,领悟,并进而生成自我生命中独特的有价值的发现。

  师生课上所研讨的内容,需要孩子感受、领悟、生成,需要孩子能用自己的声音说出自我生命中新鲜的发现。我的学生柴紫微(2010年考入浙江大学)在读过鲁迅怀人散文《范爱农》之后说:

  一直以来,鲁迅先生给我的印象总是伟岸的。在学习了《范爱农》一文后,我才发现自己印象中的鲁迅其实就像一座冷冰冰的大理石浮雕,只见其刚健的外形,却无法获悉他的全貌。在《范爱农》一文中,鲁迅毫无顾虑地展示了他的年少轻狂,意气用事;展示了他的中年不得志;展示了他曾经的失望与彷徨。这些描写,完全不会降低鲁迅这位伟大的斗士在人们心中的地位。相反的,它塑造了一个有血有肉的鲁迅,一个像常人一样拥有喜怒哀乐情感的真实的鲁迅。其实,鲁迅的可贵之处,就在于他可以毫无保留地对自己进行最深刻的剖析。这样的描写,把我们与鲁迅之间的距离缩短了,同时也让我们感受到了大师勇于自我解剖的风范与豁达的心胸。

  在琐碎寻常的日常生活中,也需要孩子们用课堂“养得”的眼光,去感受,领悟,生成,需要孩子能用自己的声音说出自我生命中新鲜的发现。我的学生唐诗梦秋游,她看到了这样一幅震撼人心的画面:“阳光刺穿了覆盖在上方的树叶,极力想到达地面。”一个孩子如若可以这样欣赏阳光的渴求与努力,我相信她的生命中定然会充满不竭的能源与动力。我的学生白清扬今秋去密云水库游赏,她发现一朵白色小花在距离水面不到一尺的地方灿然绽放,她说:“只要活着,花就开着,哪怕水在下一刻会没过身躯。”她从一朵小花上发现了生命的从容与奋争。

  作为一个老师,我真切地希望我们的孩子记住这些宣言!来源:连中国的博客

89683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