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灯榜文库!投稿QQ:511112889

部编版“新教材”新在哪儿?

无敌客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部编版“新教材”新在哪儿?

  今年9月1日起,全国的小学生和初中生将开始使用由 “教育部编义务教育语文教科书”,取代原“人教版” “粤教版” “苏教版”等各个版本,包括德育、历史,三科教材在三年内推开全国,将成为统编教材。“新教材”新在哪儿?小编在这里整理了相关资料,希望能帮助到您。

  “部编本”的总体特色——

  有这4个特色,或者说编写努力的方向,值得老师们关注,也有助于把握教材的基本理念。

  1、注意立德树人,同时努力做到润物无声,淡化“说教”。

  2、“以人为本”“自主性学习”等理念在教材编写中“沉淀”下来了。这些年一线教学所出现的某些通病,也努力通过教材的编写去纠偏。注意“接地气”,有新理念,又不挂空,能实用好用。

  3、教材是“公共知识产品”,编写需要听取各方面意见,还会受到这样那样的制约,但还是要努力去创新,“守正创新”。

  4、力图贴近当代中小学生的“语文生活”,体现时代性。

  另外,还有一点非常重要——就是格外重视引导读书,“专治”目前教学中少读书不读书的通病。

  选文的变化——

  “部编本”语文教材不是对既有同类教材的颠覆,而是“守正创新”,吸收既有各种版本的优点,更加强调遵循教学规律,也更有效地提升语文素养。新教材课文数量比原来人教版减少了,但教学内容的安排更加丰富。选文更加强调四个标准:经典性,文质兼美,适宜教学,还要适当兼顾时代性。很多经典课文又回来了,尚未沉淀的“时文”相对少了。

  有一个变化非常明显,就是传统文化篇目的增加。小学一年级开始就有古诗,整个小学6个年级12册共选古诗文132篇,占所有课文选篇的30%,比原有人教版增加55篇。平均每个年级20篇左右。初中古诗文选篇124,占所有选篇的51.7%,比原来的人教版也有提高,平均每个年级40篇左右。体裁更加多样,从《诗经》到清代的诗文,从古风、民歌、律诗、绝句,到词曲,从诸子散文到历史散文,从两汉论文到唐宋古文、明清小品,均有收录。革命传统教育的篇目也占有较大的比重。

  为何要采用双线单元结构体例?

  “部编本”语文教材结构上明显的变化,是采用“双线组织单元结构”,按照“内容主题”(如“修身正己”“至爱亲情”“文明的印迹”“人生之舟”,等等)组织单元,课文大致都能体现相关的主题,形成一条贯穿全套教材的、显性的线索,但又不像以前教材那样给予明确的单元主题命名。

  同时又有另一条线索,即将“语文素养”的各种基本“因素”,包括基本的语文知识、必需的语文能力、适当的学习策略和学习习惯,以及写作、口语训练,等等,分成若干个知识或能力训练的“点”,由浅入深,由易及难,分布并体现在各个单元的课文导引或习题设计之中。

  新教材为何要重建语文知识体系?

  这套教材重新确定语文教学的“知识体系”,落实那些体现语文核心素养的知识点、能力点。

  多年前语文教学的知识体系是比较清楚的,听说读写的能力点、知识点,也都比较成体系。但在教学中出现的普遍现象,是考什么就学什么、训练什么,语文教学的知识体系实际上已被应试教育的题海战术和反复操练所绑架。实施新课程以来,特别是课标的出台,首先要去解决的就是题海战术和反复操练的问题,因此特别强调语法修辞和语文知识讲授不要体系化,要“随文学习”。而且课程改革几乎一边倒,就是强化人文性。教材受这种观念支配,也就都采用以人文性为中心的主题单元建构。和之前的教学比起来,最近几年的教学要活跃得多,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得到尊重。

  但又出现另一趋向,就是语文的知识体系被弱化,教材在知识体系的建构上,不敢理直气壮地讲语文知识,不敢放手设置基本能力的训练,知识点和能力训练点不突出,也不成系列。结果教学梯度被打乱,必要的语文知识学习和能力训练得不到落实。

  “部编本”语文教材让课程内容目标体现的线索清晰,各个学段、年级、单元的教学要点清晰。这不是开倒车,不是回到以前(其实现在也有)那种完全围绕知识能力点展开的教学,而是在教材中让“语、修、逻、文”基本知识和技能要求更清晰,教师教学有章可循。

  为何阅读教学要重视区分不同课型?

  “部编本”语文教材加大了精读和略读两种课型的区分度,初中教材改“精读”为“教读”,“略读”为“自读”。教读课设计比较丰富,有单元导语,预习,思考探究,积累拓展、读读写写。新教材格外注重往课外阅读延伸,建构了 “教读”—“自读”—“课外阅读”组成的“三位一体”的教学结构。

  “部编本”语文教材更加重视多种阅读方法的教学。以往语文教学比较偏重精读,扣得很死,虽然有用,但这是很不够的。比如默读、浏览、跳读、猜读、比较阅读、读整本的书,等等,以往教材与教学都较少关注,结果是多数学生只会精读,只会考试,而阅读速度很慢,也不晓得运用各种不同的阅读方法。部编教材在多种阅读方法的教学上,是增加了一些分量的。希望老师们在教学实践中格外注意阅读方法问题,重视阅读速度的教学。

  怎样把课外阅读纳入教学体制?

  “部编本”语文教材在这方面想了许多办法。比如,小学一年级就设置了“和大人一起读”,意在和学前教育衔接,一开始就引导读书兴趣。小学中高年级几乎每一单元都有课外阅读的延伸。初中则加强了“名著选读”,改变以往那种“赏析体”写法,注重“一书一法”,每次“名著选读”课,都引导学生重点学习某一种读书的方法。激发兴趣,传授方法,是“名著选读”设置的改革方向。如浏览、快读、读整本书、读不同文体,等等,都各有方法引导。多数课后思考题或拓展题,也都有课外阅读的提示引导。

  这可能是一个突破,让语文课更重视学生自主的阅读实践,包括课外阅读,努力做到课标所要求的“多读书,读好书,好读书,读整本的书”。

  一年级为何要改为先认字,再学拼音?

  过去都是一年级刚上学就学拼音,然后再用拼音去认字。这回改为把拼音学习推后个把月,先认一些汉字,再学拼音,而且边学拼音边认字。这个改变体现一种更切实的教学理念。要的是孩子们对汉字的原初感觉,“第一印象”不是字母abc,而是汉字“天地人”,这个顺序的改变是别有意味的:把汉语、汉字摆回到第一位,而拼音只是辅助学汉字的工具,不是目的。 同时,还有一个考虑,是幼小衔接,放缓坡度。把拼音学习推后一点,能减少他们的畏难情绪。

  如何上好古诗词的课?有无必要让孩子学“国学”?

  怎样教好古诗文的课?最好的办法就是反复诵读,读得滚瓜烂熟,不用有过多的阐释,也不要太多活动,宁可多读几遍、多读几篇。 古诗词教学要注重让学生感受诗词音韵之美,汉语之美,也许一是说不清美在哪里,总之是积淀下来,有所感觉了。

90233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