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灯榜文库!投稿QQ:511112889

有关劝学荀子文言文的知识点总结

无敌客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劝学》是战国时期思想家、文学家荀子创作的一篇论说文,是《荀子》一书的首篇。这篇文章分别从学习的重要性、学习的态度以及学习的内容和方法等方面,全面而深刻地论说了有关学习的问题,较为系统地体现了荀子的教育思想。下面小编给大家分享一些劝学荀子文言文的知识,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欢迎阅读!

劝学荀子文言文的知识

一、正音和文学常识

槁暴( gǎo ) 輮以为轮( róu ) 须臾( yú ) 跂而望(qì)

舆马( yú ) 锲而不舍( qiè ) 骐骥(qíjì ) 靛青(diàn)

跬步( kuǐ ) 金石可镂( lòu ) 驽马( nú ) 木直中绳 ( zhòng )

二、文学常识

荀子(约前313年─前238年),战国时期人,名况 ,是先秦 儒家的最后代表人物,具有一定朴素的唯物主义思想,认为人可以通过主观努力认识顺应自然,主张“性恶论”。今存《荀子》一书,共32篇,大多数是他自己写的,一部分是他门人的创作。这部书集中反映了荀子的思想和他的文章风格。

《劝学》是荀子的代表作之一,是《荀子》的第一篇。“劝”在本文是“劝勉、鼓励”的意思。所以题意是“劝勉、鼓励人们勤奋学习”。这篇文章里,作者较系统地论述了学习的目的、意义、态度和方法,课文从中选取了三段,着重论述了学习的重要性和学习应持的_态度。文章紧扣“学不可以已” 这一中心论点来论证。

三、疏通文意

君子(有学问修养的人)曰:学不可以已(停止)。青,取之于(从)蓝而(表转折)青于(比)蓝;冰,水为(凝结)之而寒于水。木直中(符合)绳,輮(用火烤来使木材弯曲)以为(把(木材)做成)轮,其曲(弯曲)中(符合)规;虽(即使)有(通“又”)槁暴(曝晒),不复挺者,輮使之然(这样)也(句式:判断句)。故木受(经…划过)绳则(就)直,金就(靠近)砺(磨刀石)则利(锋利),君子博学而(表递进)日(每天,名作状)参省(对照反省)乎(对)己,则(就)知(通“智”,智慧)明而(表递进 )行无过(过错)矣。

吾尝(曾经)终日而(表修饰)思矣,不如须臾(片刻,一会儿)之所学也;吾尝跂(踮起脚跟站)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表修饰)招,臂非加(更)长也,而(表转折)见者远;顺风而(表修饰)呼,声非加疾(强,大)也,而(表转折)闻者彰(明显,清楚)。假(借助)舆(车)马者,非利足也,而(表转折)致(达到,到达)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游泳)也,而(表转折)绝(横渡)江河。君子生(通“性”,本性)非异(不同,有差别)也,善假于(引出对象)物也。

积土成山,风雨兴(兴起)焉(兼词,“于之”,在那里);积水成渊,蛟龙生焉(于之,在那里);积善成德,而(表因果)神明自得(自然达到),圣心备焉(语气词,了)。故不积跬(半步)步,无以(没有办法)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千里马)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劣马)十驾,功在不舍。锲(雕刻)而(表顺承)舍之,朽木不折;锲而(表顺承)不舍,金石可镂(雕空)。蚓无爪牙(爪子和牙齿)之(定语后置的标志)利,筋骨之(定语后置的标志)强,(句式:定语后置)上(向上,名作状 )食埃土,下(向下,名作状)饮黄泉,用(因为)心一(专一)也(句式:判断句)。蟹六跪而(表并列)二螯,非蛇鳝之穴(洞穴)无可寄托(寄居托身)者,用(因为)心躁(浮躁)也。(句式:判断句 )

四、整理知识点

(一)通假字(划出并解释)

1.輮以为轮,其曲中规 “輮”通“煣”用火烤木使弯曲

2.虽有槁暴,不复挺者 “有”通“又” “暴”通“曝”

3.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知”通“智”

4.君子生非异也 “生“通“性”

(二)古今异义词(理解并解释)

1.君子曰:学不可以已。君子:有学问修养的人

2.木直中绳,輮以为轮也以为:把…做成

3.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已。广泛地学习

4.蚓无爪牙之利。 爪子和牙齿

5.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黄泉:地下水。用心:因为思想(精神)

6.非蛇蟮之穴无可寄托者。 寄居托身

(三)词类活用(划出并解释)

1.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名作状 每天

2.上食埃土,下饮黄泉 名作状,向上,向下

3.假舟楫者,非能水也 名作动,游泳

4.木直中绳,輮以为轮 使动,用火烤木使弯曲

5. 用心一也 数作形,专一

(四)一词多义

1.一

①用心一也 专一

②骐骥一跃 数词

③ 一如既往 一概,都

④六王毕,四海一 统一

⑤一闻人之过,终身不忘 一旦,一经

2.焉

①积土成山,风雨兴焉 于之,在那里

②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怎么

③惧有伏焉 句末语气词,不译

④以俟夫观夫观人风者得焉 代词,指《捕蛇者说》文章

⑤ 盘盘焉,囷囷焉 …的样子

3. 于

①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从 比

②善假于物也 引出对象

4. 而

①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表转折 ②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表并列

③君子博学而参省乎已 表递进 ④吾尝终日而思矣 表修饰

⑤锲而舍之,朽木不折 表顺承 ⑥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 表因果

⑦ 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 表转折 ⑧吾尝跂而望矣 表修饰

(五)特殊句式(指出句式特点并翻译)

1.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状语后置句,于蓝取之)

靛青(是)从蓝草中提取的,但(它的颜色)比蓝草更青;冰是水凝成的,但(它)比水(更)冷。

2.虽又槁暴,不复挺者, 輮使之然也。(“者也”式判断句)

即使又晒干了,(也)不再挺直,(这是由于)人力加工使它(变成)这样。

3.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定语后置句,利之爪牙,强之筋骨)

蚯蚓没有锋利的爪子和牙齿,也没有强壮的筋骨。

4.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也”式判断句)

(却能)向上吃泥土,向下饮地下水,(这是)因为心思专一(的缘故)。

5.蟹六跪而二螯,非蛇蟮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判断句)

螃蟹(有)六只脚,两只蟹钳,(可是)没有蛇和鳝鱼洞(就)没有(地方)可以寄居托身,(这是)因为心思浮躁(不专一的缘故)。

(六)翻译下列句子

1.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所以木材经墨线划过(斧锯加工)就直了,金属刀剑接近磨刀石(经磨过)就锋利了。君子广泛地学习而且每天对自己检查省察,就能智慧明达,行为没有过错了。

2.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君子的本性(同一般人)没有(什么)差别,(但是)他们善于借助外物(进行学习)啊。

3.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所以不积累小步,(就)没有借以远达千里的(办法);不汇聚细流,(就)没有借以成为江海的(办法)。

4.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积累善行,养成良好的品德,因而精神和智慧自然获得,圣人的思想(也就)具备了。

5.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借助船只的人,并不是会游泳,但是(能)横渡江河。

五、整理出自本文的成语

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一日三省、锲而舍之、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荀子劝学》读后感

学习的意义何在?

“学习学习再学习”、“活到老,学到老”,和世界上其他以聪慧著称的民族一样,中华民族也是勤于学习善于思考的。像荀子的《劝学》这样勉励人们不停地学习的文章有很多。然而对于大多数平凡的人来说,学习的意义何在呢?

学者们总是容易走理想主义的路子。他们怀着美好的愿望,诚挚甚至带点天真地向人民大众发出号召:学习吧!并且专断地把“学习”和“书本”划等号。但他们并不了解,或者说并不完全了解劳苦民众的生活。他们有凌晨3点从温暖的被窝里起来赶到批发市场进货的经历吗?有面对一大堆傲嗽待哺的儿女而“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辛酸吗?有走到半山腰被土匪洗劫一空,坐在石头上痛哭流涕的体验吗?没有。如果真正地感受到了民众的那种艰难困顿的生活,或许我们就明白:要求他们勤于学习是不现实的民众起早贪黑地劳作,挣一点血汗钱,养家糊口。他们已经习惯于这样艰难的生活,固然坚韧顽强,却也有些麻木。你给他几个钱币,他会喜极而泣对你感恩戴德,你若是说:“学习吧!知识就是力量,它会带给你财富和地位。”他可能就会不屑地掉头走开甚至嗤之以鼻,他们也“学习”,学的是能带来物质利益的一些工作的经验技巧,这与“君子”所提倡的学习差远了。

“学习不止”对青年学生的意义自然重大,毋须多言。不过拿来作为一种鞭策所有人的座右铭,又让人觉得勉为其难了。

《劝学》中心思想

较复系统地论述了制学习的目的、意义、态度和方法,是古代论述学习的重要文章。这里节选的三段,着重论述学习的重要意义和学习应持的态度。作者反复论证人的知识、才能、品德不是天生就有的,而是通过学习和积累取得的。即使是圣人的思想,也可以在不断的学习和积累中具备。所以,任何人都应当持恒专一,脚踏实地,不断学习。


有关劝学荀子文言文的知识点相关文章:

★ 荀子劝学读后感范文

★ 荀子劝学读后感范文锦集

★ 荀子劝学读后感

★ 荀子劝学读后感500字范文

★ 荀子劝学读后感范文5篇

100973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