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灯榜文库!投稿QQ:511112889

语文季氏将伐颛臾知识点总结

无敌客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季氏将伐颛臾》是选自《论语》中的一篇散文,文中记述了孔子和冉有的一场对话,集中讨论鲁国贵族季氏企图发动战争,攻打小国颛臾的问题,明确表达孔子反对武力征伐,主张“仁者爱人”的思想。下面小编给大家分享一些语文季氏将伐颛臾知识,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欢迎阅读!

语文季氏将伐颛臾知识

通假字

无乃尔是过与 : “与”同“欤”,句末语气词,表猜测(猜度)。

古今异义

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且在邦域之中矣(以为:古义:以之为的省略,可译为“把它作为”;今义:认为)

季氏将有事于颛臾 (有事:古义:用兵;今义:泛指有事情。)

陈力就列,不能者止 (不能:古义:没有能力;今义:办不到。)

丘也闻有国有家者 (国:古义:邦国;今义:国家;家:古义:诸侯的封地;今义:家庭)

词类活用

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来:使动用法,使┅┅来)

既来之,则安之。(安,使动用法,使┅┅安定)

今由与求也,相夫子,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来:使动用法,使┅┅来)

成语积累

既来之,则安之:语出《季氏将伐颛臾》。本指招来远人,并加以安抚。后指已经来了,就应该安下心来多用于劝慰别人。

祸起萧墙:语出《季氏将伐颛臾》。谓祸患起于内部。萧墙,古代宫室内当门的小墙,比喻祸乱产生于内部。也作“祸发萧墙”“萧墙祸起”

分崩离析:崩:倒塌;析:分开。崩塌解体,四分五裂。形容国家或集团分裂瓦解。

句式特点

1、 宾语前置

“求!无乃尔是过与?(古汉语中以“是”为标志的宾语前置句,“尔是过”“过尔”,责备你)

何以伐为?(古汉语中,疑问代词作介词前置宾语句,“何以”即“以何”)

2、介宾短语后置(状语后置)

“季氏将有事于颛(zhuān)臾(yú)(“于颛臾”做动词“有事”的补语,翻译时应放到动词的前边,译作状语)

虎兕(sì)出于柙(xiá),龟玉毁于椟(dú)中(“于柙”“于椟”做动词“出”、“毁”的补语,翻译时应放到动词的前边,译作状语)

今夫颛臾,固而近于费(“于费”做动词“近”的补语,翻译时应放到动词的前边,译作状语)

而谋动干戈于邦内(“于邦内”做动词“谋动干戈”的补语,翻译时应放到动词的前边,译作状语)

3、 固定句式

无乃尔是过与?(无乃┅┅与,表示推测语气,即“恐怕『该不会,莫不是』┅┅吧”;译为“恐怕应该责备你吧?”)

何以伐为?(何┅┅为,表示反问语气,即“为什么┅┅呢?”译为“为什么要讨伐它呢?”又如“何以见放为?;夫子何命焉为?”)

4.“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比喻?

将季氏比作虎兕,颛臾比作龟玉,季氏讨伐颛臾就好比虎兕从笼子里出来伤人,颛臾被攻灭,就好比龟玉在匣中被毁,会造成严重后果。其次,将冉有,季路比作看管人,是看管人的失职。

季氏将伐颛臾读后感

季氏将伐颛臾》是《论语》里的一篇文章,文章共记载了孔子的三段话,这三句话都包含着对季康子的谴责和对自己学生的批评、教诲,孔子以充足的理由谴责了季氏伐颛臾的战争决策,宣传了行仁政施教化的政治主张和“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的防患安邦治国的思想。

一方面表现出一个教育者循循善诱,诲人不倦的精神。

我心里直觉得假如每一个人都学习孔子的行仁政施教化、循循善诱,诲人不倦的思想就好了,身边有很多这样的人,自己稍微有一点权利便对人指手划脚,或动不动就大声喝斥,不把别人当人看,或总觉得只有自己想的做的才是最好的,别人做得多错得多。

现在越来越多的民告官,但胜诉的却并不多,而且现在很多狱警虐待犯人导致犯人出这样那样的问题,这些也就算了,毕竟那些是“高级流氓”,素质良诱不齐。

而这些发生一些学校或者说是在一些教育部门,这就让人耸人听闻了,经常听到一些人说自己的领导要么说什么“白道黑道都有人”等类似的话,或者没做一些事或做了没做好当众破口大骂,不知道他(她)是否读过孔子呢

季氏将伐颛臾中心思想

治国以礼,为政以德的政治主张,反对强行霸道,诉诸武力。

讲述道理:文章主要记录了孔子就季氏将伐颛臾这件事发表的三段议论.第一段话说明了他反对季氏攻打颛臾的理由;一是“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即颛臾在鲁国一向有名正言顺的政治地位;二是“且在邦域之中矣”,即颛臾的地理位置本就在鲁国境,对鲁国一向不构成威胁;三是“是社稷之臣也”,意即颛臾素来谨守君臣关系,没有攻打的理由,孔子的话体现了他治国以礼,为政以德的政治主张,反对强行霸道,诉诸武力。

第二段孔子引用周任的名言:“陈力就列,不能者止”批评冉有、季路推卸责任的态度。

第三段话孔子正面阐述他的政治主张


语文季氏将伐颛臾知识点相关文章:

★ 高一语文《季氏将伐颛臾》知识点总结

★ 高中语文《季氏将伐颛臾》公开课教案

10103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