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升初学生适应常见问题与建议
相比小学阶段,初中的学习和生活在各方面都要更加紧张,许多同学前期准备不够充分,导致开学后状况频发。有哪些问题需要准新生们注意呢?小编整理了相关资料,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时间分配不合理
原因:很多同学进入初中后感到不适应,其实很大一部分原因是由于初中的学习时间与小学有很大区别。“初中阶段的学习从早上7:20就开始了,早上5节课,下午4节课,一天下来同学们需要上的课程就有9节之多,刚从小学毕业的新生们一时之间很难调整过来。”徐老师说。
同时,同学们在初中阶段需要学习的科目也有所增加。除了主科课程外,政治、历史、地理等科目也进入了课程安排,无形之中加大了同学们的压力。
表现:由于不适应突然增加的学习时间和学习内容,许多初一新生容易陷入茫然,不清楚每个时段应该做什么,白白浪费许多时间,最明显的表现是当天的作业无法顺利完成。
徐老师说:“因为同学们在时间分配方面是盲目的,所以晚自习阶段他们面对各科作业时,无法合理地计划写作业的顺序,常常会将耗时较多的作业最先做,而那些相对简单的作业却一直堆积。无法按时完成作业的同学,就需要花费更多的休息时间,导致休息不充分,走入恶性循环。”
“小药方”
徐老师认为,出现这类问题的同学们可以主动和班主任或各科老师沟通交流,在老师的帮助下制定一个详细的时间计划表,将每个时间段需要做的事情安排好,然后按照计划有条不紊地学习。“完成作业的时间其实不一定要局限在晚自习阶段,同学们也可以把‘碎片化’的时间利用起来。”她说。
听课效率不高
原因:部分刚接触初中课程的同学会感到学习吃力,原因在于科目增加的同时,所学知识点的广度和深度也相应增加,需要同学们以更加认真的态度来对待。然而,许多同学仍然在用小学阶段的学习方法来接触初中的内容,上课时注意力也不够集中,听课效率自然无法提高。
表现:听课效率不高的同学,在完成作业时会比效率高的同学更加困难,往往需要反复翻阅教材和笔记才能完成一道题,而考试、测验时也成绩平平。
此外,徐老师表示,听课效率不高的同学在课堂上往往更加沉默,不愿意回答问题,并且常常走神、发呆,需要老师不断提醒才能集中注意力,久而久之就形成了知识点的“断层”,当他再想认真学习的时候其实已经跟不上了。
“小药方”
针对这部分同学,徐老师建议大家要学会听课,并且要认真对待每一次作业,因为作业是课堂的反馈。“在提高课堂效率方面,我觉得同学们需要做到三点,第一是要专注,思维要能跟着老师走;第二是要动手,在听课过程中应该及时做相应的笔记;第三是要积极回答老师的问题,不要害怕出错,因为答错的部分往往会在后期掌握得更牢固。”徐老师说。
产生厌学情绪
原因:产生厌学情绪的原因,最主要的就是学习积极性不高,与小学时的“被动式”学习不同,初中阶段的学习更加强调积极主动性。“由于初中阶段需要学习的科目更多,每个班的人数也更多,老师的关注度被分散得更广,同学们如果无法将‘被动接受’转化为‘主动学习’,就会越学越累,厌学情绪也就随之产生了。”徐老师解释说。
而无法主动学习的同学,其实最主要的原因便是没有一个正确的定位,无法将自己从“小学生”的身份转换为“中学生”,抱着抗拒心理来面对初中学习。
表现:产生了厌学情绪的同学最大的表现便是不自信,在课堂上不愿意与老师互动,课下也不和同学沟通交流,遇到考试、测验更是如临大敌。
其次,这部分同学的主动性很低,出现困难时并不愿意主动向老师或同学请教,反而拖延处理甚至不处理,导致问题像“滚雪球”一样越来越多,最后影响到正常的学习和生活。
“小药方”
这部分同学最需要的便是树立自信心,最好的方法是为自己设置一个总体目标,并在总体目标下为每个学科设置短期目标。总体目标不宜制定得太宏大、盲目,短期目标则建议可以按周来算,将预习、学习、复习三个阶段的任务分配好,设置好这一周的目标,并在周末时进行检查和反思。
“以语文学科为例, ”徐老师说,“同学们可以在周一时就设置好这周要掌握的生字词、文言文是哪些,并且利用听写、周测等方法来检验自己是否完成目标,并且总结出没完成的原因和解决的方法,用一个个短期目标来逐步接近总体目标,这样完成短期目标时的成就感可以顺利转化为自信心。”
其次,同学们要付出实际行动,多向老师请教,积极和老师、同学以及家长沟通交流,以具体的努力来帮助自己走出误区。
掌握关键点顺利适应初中学习
快速适应初中生活的关键有哪些?徐老师这样说……
1.完成角色转换进入初中以后,同学们需要明确自己的身份,以一名“中学生”的角度开始学习和生活,以一个积极的心态来面对新的环境、新的老师、新的同学。
2. 正确认识自己通过六年的小学学习,同学们已经对自己的具体情况有了一定了解。进入初中后,同学们需要正确、充分地了解自己的特性,针对这些特性来制定自己的学习计划,能够使学习更高效。
3. 相信老师,保持良好的沟通当遇到困难时,同学们需要学会向老师请教,日常生活中也要积极地和老师、同学交流沟通。由于每一位老师都有各自的教学风格,因此在与老师相处的过程中,同学们需要尽量避免以个人喜好来看待学科及科任教师,要学会接受和适应不同风格的老师。
4. 不要将小学与初中相比较许多同学进入初中后,容易将初中的学习方式、老师与小学的情况进行比较,但其实这样的做法是不可取的,因为初中与小学学段不同,要求不同,两者之间没有对比性。
5. 正确看待家校关系很多同学十分惧怕家长到校了解学习情况,一旦老师联系家长,便会产生负面情绪。但其实“请家长”并不代表老师向家长告状,而是针对某些情况需要家校共同配合,结合同学在校和在家的情况来因材施教。
暑期规划适应升学小建议
多读书,做好读书笔记初中的语文课程学习中有许多必读书目,如初一上学期的《西游记》和《朝花夕拾》,同学们可以利用假期时间提前开始阅读,并做好读书笔记或摘抄,边读边记下感悟,也可以在原文中圈点勾画,做好标注。
坚持体育锻炼假期期间同学们可以适当地做一些体育锻炼,如跳绳、跑步等,因为初中课业相对小学来说更繁重,保持一个健康的体魄在学习时也会更加得心应手。而且,若是因为身体状况不佳而在开学后频繁请假,也会影响学业。
保持良好的作息时间放假不代表彻底放松,为了提前适应初中生活,同学们可以在假期后段开始调整自己的起床时间,6:30左右就可以起来做一些自己的事情了,晚上休息的时间也不宜过晚,保持一个良好且有规律的作息时间。
注意书写的整洁和速度卷面的整洁程度在老师阅卷时也有着一定影响,书写不规范的同学可以利用假期时间提前练练字帖,尽量选择楷书这类较工整的字体,内容方面可以偏向于初一年级英语单词及语文课后生字词的,在练字的同时还能提前预习基础知识。
如何做好小升初衔接,更好地适应初中节奏?
“初中和小学有哪些不同,怎样才能让孩子尽快适应初中生活?”孩子升入初中后,面临三个不同,即环境、学习方法和学习科目设置的不同,初中新生要注意在这三个方面做好调整。在小学里,学生的学习内容比较简单,老师的教学重点侧重趣味性和直观性,而不是强调知识体系的完整性。小学生的学习带有明显的依赖和被动性,一旦离开老师和家长,不少学生往往无法自觉安排学习。
进入初中以后,学习的内容发生了明显变化,由直观的、感性的、零碎的知识点变成了更为完整、系统的知识体系,并更加突出能力要求。初中生要主动学习,一位家长说:“上小学时,我的孩子是班里的尖子生,升入初中后,虽然孩子仍很努力,可成绩却不太好。”根据有关专家调查研究,小学的尖子生,进入初中后,成绩不一定继续保持领先。相反,有些上小学时成绩不太好的学生,往往后来者居上,成为尖子生。这是因为进入初中后,学习主要靠的是自觉主动的学习态度、合理适宜的学习方法和独立创造的学习能力。此外,随着学习内容的加深,对学生思维能力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智力因素在学习中的作用表现得越来越突出。
好方法让学习更轻松,孩子升入初中后,正确的学习方法尤为重要,应做到先预习,后听课;先复习,后做作业;先独立思考,后发问讨论;每周一小结,每章一总结。在小学阶段一般不那么重视预习,因此,到了初中,大多数学生不会预习,即使预习了,也只是将课文从头到尾读一遍。由于初中的学科多、内容广、容量大,老师在课堂上要讲解的知识点多,有些内容只能靠学生自己消化。初中生在预习时应做到:首先大致浏览教材中的有关内容,掌握本节知识的概貌;其次,对重要概念、公式、法则、定理反复阅读、体会、思考,注意知识的形成过程,在难以理解的地方做出记号,多问些“为什么”,以便带着疑问去听课,这样学起来会更轻松。做作业的第一步应是复习相关的知识,在头脑中搜索一下课堂上老师所讲的知识,努力将所学知识回忆起来,若实在回忆不起来,再翻开课本或笔记阅读对照,以便将所学的知识温习一遍,做到心中有数后再去做作业;做完作业后,应从头到尾仔细浏览一遍,检查一下解题的步骤、思路是否正确,发现问题,及时加以修改。
“适应期”从心理调整开始,初中新生会面临许多问题,不适应是孩子最明显的表现,主要是心理上、生理上和环境上的。上了初中,一些生理上的变化是孩子们从未遇到过的,有些孩子不免感到恐惧;到了一个新环境,面对新的学校、老师、同学,也会有不适应感。高级心理咨询师高源指出,升入初中后,一部分孩子会有失落感,特别是上小学时成绩很好、升入初中后成绩下降的孩子。因为孩子从以前的“众星捧月”到现在的成绩平平,肯定一时接受不了,所以往往情绪低落,怀念以前的小学生活。
面对孩子存在的问题,家长和孩子不必紧张。作为家长,首先要及时和孩子沟通,告诉孩子在中学里可能会遇到的问题,比如功课紧、竞争压力大等;其次,帮助孩子正确定位,制定新的学习目标也是必要的。家长不能一开始就要求孩子考前几名,给孩子过多压力,而是要引导孩子把自己放在正确的位置上。另外,学生在新学校要多参加集体活动、多表现自己,一方面能更快更好地融入集体,另一方面可以在活动中发现自己的闪光点,也让别的同学很快认识自己。对新的变化、新的问题要勇敢地面对,主动去适应新环境,自己解决不了的问题可以向父母或老师求助。
学生能否尽快适应新的学习环境,对整个中学阶段的学习将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学生考试成绩下降,在很大原因上是还没有适应初中学习,这时父母抱怨、责骂是没有意义的,应该积极帮助孩子尽快适应新的学习环境。
家长应配合孩子实现三个方面的转变:
一、学习方法的转变:小学阶段,学生的学习科目相对较少,能按时完成作业就可以了。以语文为例,只要把课本上的知识基本掌握,考试就不成问题,但初中阶段,课程设置增多,考试题更为灵活,讲究活学活用,学生必须改变以往写完作业万事大吉的做法,主动复习当天所学的知识,除了老师所留的作业,还应该多做参考资料,加深理解,拓宽知识面,由依赖性学习向主动、独立性学习转变。
二、生活习惯的转变:中学课程紧,内容多,在学生生活上必须有规律,紧张起来,制订适合自己的作息时间表并自觉遵守,保证作息有规律。
三、看电视的转变:一些家长不许孩子看电视,其实翻翻一些高、中考题就会发现,部分考题与电视有不小的联系,如上海市近年高考题有一题目就是让考生推荐看一部电影(电视剧、或戏曲),因此学生应将电视作为学习的工具,有目的的有意识的看,不能在电视前一看就是一两小时,或总看一些连续剧,应选择与学习有关的积极向上、能陶冶情操的影视剧。
家长应做从四个方面早做引导:
一、分配家务劳动给孩子。从小学到初中,老师从“抱着走”到“领着走”。小学班主任一天到晚和学生在一起,老师不仅管课内,也管课外,不仅管学习,也管生活,学生一步步都是在老师的保护下前进。而中学,班主任许多事都是布置给班委会,让班委会同学率领大家完成,不再是步步“呵护”。因此,家长要努力培养孩子的自主意识,独立生活、独立处事的能力,使他们较快地成熟起来,好适应初中的学习。例如,孩子自己的东西要他们自己整理,一定要适当地给孩子分配家务劳动,不是“只要读好书,其他的我们全包”。还要鼓励孩子多参加些活动,增强处事能力。孩子对消费有要求,作为家长一般应满足,但要告诉孩子,勤俭节约,零用不要太多,不要与人攀比。
二、教孩子处理人际关系。青春期处理好人际关系很重要,“过窄的人际圈子,将制约孩子的发展。”如果家长总从孩子嘴里听到那一两个同学的名字,就要引起注意,关注孩子的人际交往,有必要的时候可以引导一下。家长可以提前做预防,从现在开始就开导孩子多参加集体活动,多读健康书籍。教孩子一些择友原则,告诉孩子小事上不要斤斤计较,要大度些,学会宽容。另外家长还要处理好与老师的关系,家长要尊师重教,鼓励孩子与老师做朋友,参加社区里弄活动,处理好邻里关系。
三、做好“强中自有强中手”准备。进入初中后,不少学生有一定的心理落差,比自己成绩优秀的大有人在,很少有人注意到自己的存在,心理因此失衡。因此,家长要使孩子明白“强中自有强中手”的道理,要帮助孩子客观分析自己的长处和短处,给予正确评价,并激励孩子不断向目标努力。
四、教孩子科学的学习方法。从小学升入初中,孩子的功课从单一到繁复。小学就那么寥寥的几门课,而中学一下子十几门功课全端了出来,老师一人授一门课。这节课刚上完,下一节又换了老师,换了内容,门门有作业,应接不暇。此时要正确处理好孩子“学”与“玩”的关系。不要一看到功课多了,怕孩子掉队,动不动就给孩子买课外辅导书,布置课外作业,这样不但不能帮孩子提高学习成绩,还很可能帮了倒忙。有些孩子原本学习效率高,老师布置的作业能迅速完成,但发现自己作业一做完家长就又要再额外布置作业,就干脆把老师布置的作业拖拖拉拉地写,时间一长反而养成了写作业拖拉的坏习惯。这时家长不要与别人比较孩子,鼓励孩子不要灰心,刻苦勤奋。要鼓励孩子解除顾虑,学习上不要羞羞答答,要设疑、解疑,学习要有自学能力,家长给孩子创造环境,家长不要迷信家教,学习方法靠自己去领悟,认真预习、听课、复习、测验、提高。
小学升初中这个时期是孩子教育的关键时期,是打好高中基础,储备知识冲击重点大学的最佳时期,如果方法不得当或错失机会,今后补救矫正就费时费劲。在初中阶段,家庭教育比学校教育更重要,家长的影响力是最大的,因此不要过度宠爱孩子,否则会让他丧失上进欲望。家长要注意,过度的啰唆,会使孩子感到厌烦,要平等地和孩子交流。父母要在孩子面前树立正面形象,多与孩子交流,做他的第一个知音。
上一篇:成为大学学霸的学习技巧要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