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必修一知识点(通用5篇)
地理必修一知识点要怎么写,才更标准规范?根据多年的文秘写作经验,参考优秀的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样本能让你事半功倍,下面分享【地理必修一知识点(通用5篇)】相关方法经验,供你参考借鉴。
地理必修一知识点篇1
地理必修一知识点
第一章地球的宇宙环境
1.地球是绕太阳公转的行星之一,其他的四个是水星、金星、火星、木星。地球是太阳系中的第三颗行星。
2.地球有两种重要的运动方式:自转和公转。公转的周期是一年,自转的周期是一天。
3.在地球的表面,海洋面积占71%,陆地面积29%。地球上还有大气层,占地球体积的约78%。
4.在宇宙中,地球是一个生命体,与其他生命一样,它需要不断地适应环境变化。
第二章地球的运动
1.地球的自转是绕着自身的轴心旋转,方向是自西向东。自转一周的时间是一天。
2.地球的公转是绕着太阳旋转,方向也是自西向东。公转一周的时间是一年。
3.地球在绕太阳公转时,地轴与公转轨道的平面成66.5°的倾角,所以一年内太阳的直射点有规律地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移动。
第三章地球的圈层结构
1.地球圈层结构包括地球的表面,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和地核。
2.地球的岩石圈是指地球的表面和地壳以下的33千米处。
3.在地球内部,从地壳到地核,温度和压力是逐渐增加的。
第四章自然地理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转化
1.地壳的运动包括水平运动和垂直运动两种方式。水平运动常导致地震和火山活动,垂直运动常导致地势的高低和海陆的变迁。
2.流水的侵蚀和沉积作用是在地表岩石上造成不同形态的关键因素。
3.风力侵蚀和沉积作用也会在地表岩石上造成不同的形态。
4.气候因素,如降雨量、温度等,也会影响地表形态的变化。
第五章地球的演化和生命的诞生
1.地球的演化过程包括冥古宙、太古宙、元古宙、显生宙等。显生宙包括古生代、中生代和新生代。
2.在地球的演化过程中,生物圈的出现是一个重大的改变。生物圈包括地球表面数千米厚的生物、水和大气。
3.人类的活动也在地球的演化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地理必修一知识点篇2
1.地球形状:地球是一个两极部位略扁的不规则的球体。
2.地球仪:人们仿照地球的形状,并按照一定的比例把它缩小制作的地球的模型叫地球仪。
3.地球自转:地球绕地轴不停转动,叫地球自转。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自转的周期是一天。地球自转产生的现象是昼夜交替、日月星辰东升西落和时间差异。
4.地球公转:地球绕太阳不停转动,叫地球公转。地球公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公转的周期是一年。地球围绕太阳公转产生了四季变化、正午太阳高度角变化、昼夜长短变化等。
5.地球自转和公转的轨道面叫轨道平面,地球围绕地球公转的轨道平面与自转的轨道平面不重合,它们的交角叫黄赤交角。
6.黄赤交角:地球公转的轨道平面与自转的轨道平面不重合,它们的交角叫黄赤交角,目前黄赤交角的度数是23.50度。
7.回归线:热带和温带的分界线是回归线,回归线是太阳直射的地方,热带和温带的分界线是回归线,回归线是太阳直射的地方。
8.极圈:温带和寒带的分界线是极圈,极圈是指北极圈和南极圈。
9.昼夜长短:随着地球的公转,在春天和秋天,太阳直射到北半球和南半球,北半球昼长夜短,南半球相反。
10.温度带:人们根据地球的纬度不同和所处的高低不同的位置,把地球表面划分为热带、北温带、南温带、北寒带和南寒带六种不同的温度带。
11.干湿地区:根据气候的干湿程度,我国划分为湿润地区、半湿润地区、半干旱地区、干旱地区四种干湿地区类型。
12.我国气候类型:我国是一个气候类型比较复杂的国家,我国主要有14种气候类型:热带季风气候、热带雨林气候、热带草原气候、热带沙漠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高山气候、地中海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极地气候、赤道气候、季风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高原山地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极地气候。
地理必修一知识点篇3
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地球与地球仪
1.地球的形状:地球并不是一个完美的球体,而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2.地球的大小:地球的赤道半径比极半径约长21千米,这点造成了地球表面存在极半径缩短、赤半径增长的现象,使地球变得接近于球体。
3.地球的引力和自转:地球有一个向心力,这个力来自于地球的自转,是地球上所有物体受到的引力。
4.地球的自转速度:地球的自转速度是不均匀的,有一个自然的变化范围,平均值为每小时470千米。
5.地球的四季与昼夜变化:地球的公转产生了四季和昼夜变化。
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地球上的大气
1.大气的组成和作用:大气由多种气体组成,其中氮气占78%,氧气占21%,还有少量的水蒸气、二氧化碳和其他气体。大气通过呼吸、植物蒸腾等方式消耗,对地球上的生命活动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2.大气的垂直分层:大气被分为对流层、平流层和高层大气,每一层都有其特定的物理特性和生命活动。
3.大气的温度分层:大气中的温度分层现象明显,对流层气温随高度降低而降低,而平流层则相反,气温随高度升高而升高。
4.大气的运动:大气运动受多种因素影响,包括热力因素、动力因素和地形因素等。
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地球上的水
1.地球上的水分布:地球表面71%是海洋,29%是陆地,因此地球上存在着大量的水资源。
2.地球上的水循环:地球上的水循环是指水从地表蒸发,形成云,再降水回到地面的过程。
3.湖泊与河流:湖泊和河流是地球上水循环的重要环节,湖泊储存了大量的淡水资源,河流则是运输水体、促进水循环的重要工具。
4.海洋与海岸:海洋和海岸环境是地球上水循环的重要场所,海洋通过蒸发形成云,再形成降水回到地面。
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地球上的土壤与植被
1.土壤的形成:土壤的形成需要特定的气候、地质和地形条件,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
2.土壤的分类:土壤按照其物理性质和生物性质,可以分为砂土、壤土和黏土三种类型。
3.植被的分类:植被是指覆盖地表的植物群落,可以分为森林、草原、沙漠、苔原等不同类型。
4.土壤与植被的关系:土壤和植被是相互影响、相互依存的关系,植被对土壤的物理性质和生物性质有重要影响,而土壤也对植被的生长和分布有重要影响。
地理必修一知识点篇4
1.地球形状:地球并不是一个正球体,而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2.地球仪:人们为了便于认识地球,就把地球外围由你来围绕的一层由各种材料构成的圆圈,叫做纬圈或纬线。在地球仪上,按照一定的法则和顺序,将所有的纬圈连接起来,就是纬线。同时,为了便于识别,人们给纬圈、纬线配上了颜色,北半球所有纬线的颜色为蓝色,南半球所有纬线的颜色为白色。在地球仪上,通过地轴垂直于地表的圆圈,叫做经圈或赤道圈。所有的经圈相连,叫做经线或赤道线。经线和纬线一样,也有它的形状,地球上经线的形状是半圆,所有经线的长度都相等。地球仪上任何两条线都相交于地球表面一点,而这个交点就是这两条线的地理坐标点。
3.纬度:地理坐标系中,沿地表切平面垂直于地表所圈出的地块称为纬度。地表某点相对于地球球心的角距离,以赤道为0度,以北或南分别称为0度,30度,60度,90度。即赤道是0度纬度,往北为北纬,往南为南纬。
4.经度:地理坐标系中,经度表示地球上的点在地球球面上的位置。国际经度会议决定,以经过英国伦敦格林尼治天文台旧址的经线为零度经线,其经度为东经或西经,分别用E或W表示。东经度的递增是从0度到180度,西经度的递增是从0度到180度。
5.纬度和经度:在地球仪上,经线和纬线都有无数条。经线和纬线都有两个作用,既是区别地理方位的参照标准,也是确定地理坐标的依据。在地球仪上,连接南北两极并同纬线垂直相交的半圆叫经线,也称子午线,经线是地球上指示南北方向的一条弧线。经线是半圆,每条经线与它的相对的经线组成一个经线圈,其度数和为180°,东西经度相反,所以东经度数用符号E表示,西经度数用符号W表示。在地球仪上,连接南北两极并同纬线垂直相交的半圆叫做纬线,也称子午线。纬线是地球上指示东西方向的一条弧线,赤道的纬度为0°,以北的叫北纬,以南的叫南纬。
6.地球自转:地球绕地轴不停地旋转,叫地球的自转。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自转一周的时间是24小时,也就是一天。因为地球是个不透明的球体,所以产生了昼夜现象。
7.地球公转:地球绕太阳不停地旋转,叫地球的公转。公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公转一周的时间是一年。因为地球公转的原因,产生了四季变化和五带。
8.地球上昼夜交替现象的产生,是由于地球不停地绕着地轴旋转的结果。地球上昼夜交替的周期为24小时,也等于一个太阳日。太阳日不是真正的一天,真正的一天是指地球自转一周的时间,即24小时。
9.在地球表面上,由于大气层是不均匀的,所以阳光在穿过大气层时,会发生折射和散射,这就造成日落和日出的颜色。
10.赤道是地球上距离太阳最远的地方,也是地球上阳光直射最弱的地方,在赤道附近,太阳高度角较小,因此生物活动能力受到限制,赤道地区一般形成热带。
11.回归线是太阳直射点南北回归运动时,能到达的最北和最南界线,回归线是热带和温带的分界线,回归线附近是世界上年降水量最多的地方,回归线还形成了五带中生物最多的大带。
12.高纬度:地球表面接近球形,从北极到南极,纬度逐渐增高,其以海洋为主,气候深受纬度高低影响,气温变化明显。
地理必修一知识点篇5
1.地球形状:地球并不是一个正球体,而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2.地球自转:地球绕地轴不停旋转,叫地球自转。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自转的周期是一天。地球自转使地球上产生了昼夜交替的现象。
3.地球公转:地球在自转的同时,也绕着太阳不停的转动,叫地球公转。地球公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公转的周期是一年。地球公转时,地轴与公转轨道的平面成66.5°的固定倾角。
4.地球五带:地球上不同的地方,受到太阳的照射情况不同,而以北半球来说,受到的太阳光照的情况的不同,可以分成热带、北温带、北寒带。
5.地图:地图是按照一定的比例,把实际地面轮廓缩小或扩大的地图。
6.比例尺:比例尺是地图上一条线段的长度与地面相应线段的实际长度之比。比例尺又分为数字式比例尺、线段式比例尺、文字式比例尺三种。
7.方向:地图上判别方向有三种方法,一般方法是“上北下南,左西右东”;在有指向标的地图上判别方向,是以指向标的箭头指向北方为标准;在有经纬网的地图上,是以经纬网来确定方向。
8.海拔:地面某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叫做海拔。
9.相对高度:地面某个地点高出另一个地点的垂直距离,即两个地点之间的高度差。
10.等高线:在地图上,把海拔高度相同的点连接成的线叫做等高线。
11.坡度:坡面的垂直高度和水平距离的比叫做坡度。
12.陆地地形:地表各种各样的形态,总称地形。
13.陆地地形可分为平原、高原、山地、丘陵和盆地五种基本类型。
14.气候:气候是地球上某一地区多年时段大气的一般状态,是该时段各种天气过程的综合表现。
15.世界气候类型:热带雨林气候、热带草原气候、热带季风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温带季风气候、地中海气候、极地气候和高山气候。
16.河流:河流是地形学中,河流水系的名称;河流按河流水源可以分为外流河和内流河两种。
17.河流地貌:河流作用形成的地貌有侵蚀地貌和堆积地貌两种。
18.自然资源:人类可以直接从自然界获得,并能用于生活和生产的物质和能量,如阳光、空气、水、土地、矿藏、森林、动物和各种微生物等。
19.土地资源:指人类生存和发展的衣食之源,是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
20.气候资源:气候资源是指能被人类直接开发利用的,通过气候因素对人类影响而产生的资源。
上一篇:初中数学知识点大全(优秀4篇)
下一篇:导数知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