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灯榜文库!投稿QQ:511112889

初三化学知识点(精品5篇)

无敌客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初三化学知识点(精品5篇)

初三化学知识点要怎么写,才更标准规范?根据多年的文秘写作经验,参考优秀的初三化学知识点样本能让你事半功倍,下面分享【初三化学知识点(精品5篇)】相关方法经验,供你参考借鉴。

初三化学知识点

初三化学知识点篇1

初三化学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开启化学之门

第一节化学是一门新的科学

一、化学发展大事记

二、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

1.概念:有新物质生成。

2.本质:生成了其他物质。

3.举例:铁生锈、食物腐败、汽油燃烧、通电分解水。

三、化学对社会发展的贡献

1.火箭发射:燃料燃烧将化学能转化为机械能。

2.磁悬浮列车:利用磁场实现飞驰。

3.高能燃料:利用化学反应中的能量转化为电能。

4.新能源:太阳能、风能、地热能、潮汐能。

5.环境保护:消除污染和开发新式、高效、无污染的清洁能源。

四、道尔顿和门捷列夫对化学的贡献

1.原子论:英国科学家道尔顿在19世纪初,提出了近代原子学说,他认为:物质是由极微小的微粒构成的,这种微粒叫做原子。原子的质量是均匀的,同类同种原子的质量相等,而不同种类的原子质量不同。

2.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俄国化学家门捷列夫在1869年,发现了元素周期律,并根据元素周期律编制出元素周期表。

五、化学的研究对象和方法

1.研究对象: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制法、用途、变化规律。

2.研究方法:观察、分类、实验、系统法等。

第二节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一、化学实验

1.药品的取用和保存

(1)固体药品的取用

少量:粉末用钥匙,块状用镊子

注意:

①粉末用药匙(一斜二送三竖)

②块状用镊子(一横二放三竖起)

(2)液体药品的取用

①少量:用胶头滴管取用

②多量:用倾倒法

注意:

①倾倒时,瓶口要紧挨着试管口

②倒完后,要立即盖紧瓶盖,放回原处

③特殊药品,要记住其化学名称,取用时不能接触或品尝

2.物质的加热

(1)给液体加热:液体不能多于其容积的1/3,试管与水平面约成45°角。

(2)给固体加热:要使试管口略向下倾斜,加热时,试管底部接触酒精灯外焰。

(3)给试管内药品加热的方法

①均匀受热

②试管口不对着自己或别人

③试管内液体体积不超过其容积的1/3

④试管与水平面约成45°角

二、仪器的使用

1.常用仪器的名称和用途

(1)药匙:取粉末状药品

(2)镊子:取块状或颗粒状药品

(3)量筒:量取液体体积

(4)集气瓶:收集气体,也可作为反应容器

(5)试管:少量药品的反应容器,也可给少量药品加热

(6)烧杯:较大量试剂的反应容器,也可用来配制溶液、作较大量试剂的反应容器

(7)烧瓶:常用作试管的换代器

(8)蒸发皿:蒸发或浓缩液体

(9)胶头滴管:吸取液体

(10)酒精灯:给物质加热

2.常见仪器的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

(1)药匙、镊子、坩埚钳:取用粉末状或块状固体药品

(2)量筒:量取液体体积

①不能加热

②不能作反应容器

③读数时,视线要与液体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

(3)集气瓶:收集气体,也可作为反应容器

①不能加热

②在瓶口处不要放置水槽

(4)试管:少量药品的反应容器,也可给少量药品加热

①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时,导管伸到集气瓶口部

②向下排空气法收集时,试管口部斜向上

(5)烧杯:较大量试剂的反应容器,也可用来配制溶液、作较大量试剂的反应容器

①加热时,烧杯底不能接触酒精灯的灯芯

②加热时,烧杯外壁

初三化学知识点篇2

初三化学知识点总结

一、基本概念

1.化学变化:生成了其他物质的变化

2.物理变化: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

3.化学性质: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

4.物理性质: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

5.纯净物:由一种物质组成的物质

6.混合物:由多种物质组成的物质

7.元素: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8.单质: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9.化合物: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10.氧化物:由两种元素组成的,且其中一种元素为氧元素的化合物

11.相对分子质量:化学式中所有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之和

12.相对原子质量:某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与其实际质量相比的倍数

13.离子:带电荷的原子或原子团

14.核外电子排布:核外电子在原子核外分层排布,离核近的电子能量低,离核远的电子能量高,一般来说,能量低的电子在离核近的区域运动,能量高的电子在离核远的区域运动

15.电子层:核外电子在原子核外分层排布

16.周期表: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的简称

17.周期律:元素性质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而呈周期性变化的规律

18.原子序数:元素在周期表中的序号,等于核内质子数

19.质量数(A):原子序数(Z)与质子数(H)的乘积

20.半衰期:放射性元素的原子核有半数发生衰变时所需的时间

二、基本理论

1.溶液:均一稳定的混合物

2.溶解度:在一定温度下,某固态物质在100克溶剂中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

3.饱和溶液:在一定温度下,某固态物质在100克溶剂中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为该温度下该物质的溶解度

4.溶解度曲线:溶解度随温度变化而变化的情况

5.酸:电离时生成的阳离子全部是氢离子的化合物

6.碱:电离时生成的阴离子全部是氢氧根离子的化合物

7.盐:电离时生成金属阳离子(或铵根离子)和酸根离子的化合物

8.氧化物: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其中一种元素为氧元素的化合物

9.化学式:用元素符号表示物质组成的式子

10.电子式:用电子式表示物质组成的式子

11.化学方程式:用化学式表示化学反应的式子

12.离子方程式:用离子符号和适当的化学式表示离子反应的式子

13.质量守恒定律: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14.酸碱指示剂:能指示溶液的酸碱性的物质

15.酸碱盐的溶解性规律:大多数酸和盐不溶于水,碱大多数溶于水,酸和盐大部分溶于水,钾盐、钠盐、铵盐、硝酸盐溶于水,盐酸盐(氯化物)不溶于水,硫酸盐(硫化物)不溶于水。

三、基本实验

1.常用仪器的名称和用途:

(1)反应容器:试管用于块状固体或液体药品的加热

(2)量筒:用于量取一定量体积液体的仪器

(3)集气瓶:用于收集或贮存少量气体

(4)水槽:用于排水集气

(5)滴瓶:用于盛放液体药品

(6)药匙:用于取粉末状固体药品

(7)蒸发皿:用于蒸发液体或浓缩溶液

(8)试管架:用于放置试管

(9)酒精灯:用于加热

(10)玻璃棒:用于搅拌、引流、转移液体或固体

(11)燃烧匙:用于盛固体在酒精灯上燃烧

(12)广口瓶:用于盛放固体药品

(13)细口瓶:用于盛放液体药品

(14)标签:用于表示试剂的名称

(15)瓶塞:用于塞住瓶口

2.实验基本操作

(1)药品的取用

①取用粉末状药品时,用药匙或纸槽,先把试管横放,再把盛

初三化学知识点篇3

初三化学知识点总结

氧气的制取

1.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步骤:

(1)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2)将药品平铺在试管底部,管口放一小团棉花(防止高锰酸钾粉末进入导管)

(3)将试管口略向下倾斜固定在铁架台上

(4)给试管均匀加热

(5)将导管口伸入水槽,开始收集氧气

(6)当导管口有连续均匀的气泡放出时,将收集满氧气的集气瓶从水中取出,用玻璃片盖好,小心取出

(7)将收集满氧气的集气瓶安全放置在实验台上

(8)将酒精灯熄灭

(9)结束实验,整理器材

2.分解过氧化氢制取氧气的步骤:

(1)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2)将二氧化锰加入到盛有过氧化氢溶液的锥形瓶中

(3)给锥形瓶均匀加热

(4)观察到瓶中产生大量气泡,静置后打开弹簧夹,收集氧气

(5)将收集满氧气的集气瓶安全放置在实验台上

(6)将酒精灯熄灭

(7)结束实验,整理器材

3.两种方法比较

(1)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时,需要加热,而且需要使用酒精灯,操作复杂,而过氧化氢制取氧气时不需加热,操作简单,安全,便于操作和实验完毕后的清洗。

(2)过氧化氢制取氧气时使用二氧化锰作催化剂,反应速率适中,便于控制,而且不需要加热,不会使仪器受热,比较安全。

(3)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时使用二氧化锰作催化剂,反应速率快,便于收集,但需要加热,加热时容易使仪器受热,不便于操作和清洗。

(4)过氧化氢制取氧气时使用二氧化锰作催化剂,反应速率快,便于收集,而且不需要加热,不会使仪器受热,比较安全,因此实际生产中更常用过氧化氢作为生产氧气的原料。

初三化学知识点篇4

1.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基础自然科学。

2.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有无新物质生成。

3.空气的成分:氮气占78%,氧气占21%,稀有气体占0.94%,二氧化碳占0.03%,其他气体和杂质占0.03%。

4.目前的空气污染主要来自工厂废气、交通工具排出的尾气和燃料燃烧生成的废气。

5.氮气:性质不活泼,用途:可用于保护气,可用于制硝酸和化肥;用于灯泡中以防止钨丝氧化。

6.氧气:性质活泼,具有氧化性,用途:供给呼吸,支持燃烧。

7.稀有气体:性质不活泼,用途:广泛用于电光源、保护气。

8.氧化反应:物质与氧发生的化学反应。剧烈的氧化反应叫燃烧。

9.爆炸:可燃性气体或粉尘与空气或氧气混合后,遇到明火发生的急速的燃烧,形成的爆炸。

10.自燃:由缓慢氧化积累的热量释放出来引起的自发燃烧。

初三化学知识点篇5

1.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生成其他物质。

2.化学变化中伴随的现象:发光发热、产生气体、生成沉淀等。

3.质量守恒定律: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4.溶液: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

5.悬浊液:固体小颗粒悬浮于液体里形成的混合物。

6.乳浊液:小液滴分散到液体里形成的混合物。

7.净化水的方法:静置沉淀、吸附沉淀、过滤、蒸馏等。

8.氧气的化学性质:化学性质比较活泼,具有氧化性、助燃性。

9.化学方程式的意义:表示反应物和生成物之间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的关系。

10.复分解反应的条件:生成物中有水或气体或沉淀。

11.酸的性质:酸溶液具有酸味,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能与活泼金属反应生成盐和氢气,能与金属氧化物反应生成盐和水,能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能与某些盐反应生成另一种盐和另一种盐。

12.碱的性质:碱溶液具有氨味,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蓝,能与非金属氧化物反应生成盐和水,能与酸反应生成盐和水,能与某些盐反应生成另一种盐和另一种盐。

13.盐的性质:盐溶液能与金属反应生成氢气,能与酸反应生成另一种酸和另一种盐,能与碱反应生成另一种盐和另一种盐,能与某些盐反应生成另一种盐和另一种盐。

14.铁的锈蚀条件:铁与氧气和水同时接触。

15.燃料燃烧的条件:可燃物与氧气接触,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16.灭火的原理:清除可燃物或使可燃物与氧气隔绝,温度降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

17.常见灭火方法:清除可燃物或使可燃物与氧气隔绝,温度降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

18.硬水和软水的鉴别方法:加入肥皂水,泡沫多的是软水,泡沫少的是硬水。

19.硬水和软水的转化方法:加热煮沸。

20.化学式与名称的关系:物质名称前的化学式表示该物质的化学组成,如二氧化碳、氧气、氢气、水、高锰酸钾等。

21.化学式与俗称的关系:固体物质俗称:干冰(固态二氧化碳)、纯碱(碳酸钠)、烧碱(氢氧化钠、火碱、苛性钠)、胆矾(硫酸铜晶体)、明矾(硫酸铝晶体)等。液体物质俗称:酒精、酒精灯、汽油、煤油等。气体物质俗称:高锰酸钾、双氧水(过氧化氢)、氯酸钾、二氧化锰等。

22.化学式与反应条件的关系:氧化汞分解的化学方程式:2HgO2=2HgO+O2↑。

23.化学式与反应类型的关系:碳在空气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C+O2点燃=CO2。

24.化学式与反应现象的关系:磷在空气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4P+52=2P2O5。

25.化学方程式与反应类型的关系:碳酸钠和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Na2CO3+2HCl=2NaCl+H2O+CO2↑。

101670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