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子(约公元前313年-公元前238年),名况,字卿,华夏族(汉族),战国末期赵国人。著名思想家、文学家、政治家,世人尊称“荀卿”。西汉时因避汉宣帝刘询讳,因“荀”与“孙”二字古音相通,故又称孙卿。下面小编给大家分享一些荀子的知识点总结,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欢迎阅读!
荀子的知识点
1.“性恶论”与教育作用
荀子认为:“人生而有欲,欲而不得则不能无求,求而无度量分界则不能不争,争则乱,乱则穷。” 因此他认为应该以“礼”来约束。
关于荀子的性恶论,考试中就只以性恶论的代表的形式考查,不会有其他更深入的形式、
2. 外铄论
外铄论的基本观点是人的发展主要依靠外在的力量,如环境的压力、刺激和要求,他人的影响和学校教育。强调教育的价值,对教育的作用持乐观的态度,关注的重点是学习。因为荀子认为人性本恶,需要外界的教育加以改变,所以荀子是我国古代外铄论的代表人物。也使选择题常考点。
3.环境决定论
荀子有一句名言:“蓬生麻中,不扶自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者过度强调了环境在影响个体身心发展中的作用。这是一种环境决定论的观点,考试中常考这句,就以“环境决定论”来考察。
4.“闻见知行”结合的教学方法
荀况:“不闻不若闻之,闻之不若见之,见之不若知之,知之不若行之,学至于行而止。”荀子认为闻见、知、行,每个阶段都具有充分的意义,由此构成一个完整的过程。
(1)闻见
学习的起点、基础和知识的来源,但是又是有缺陷的,首先,感官不能把握整体与规律,其次,感官常因主客观因素影响而产生错觉。
(2)知
学习而善于运用思维去把握事物的本质与规律,就能自如的应对事物的变化。
第一,“兼陈万物而中悬衡”。
第二,“虚一而静”,“心”是藏与虚、两与一、动与静的统一。
(3)行
行就是知识的实践,是学习必不可少的,也是最高的阶段。
5.论教师
将教师视为治国之本。教师参与治理国家是通过一个中介实现的,那就是他的施教。在教师与学生之间,荀况片面强调学生对教师的服从,主张“师云亦云”。
荀子主张思想
一、荀子的“性恶论”是其最主要的思想主张之一。即礼义等善良的品性和德行是靠后天的人为的努力得来的,而不是天生就有的。
这一思想主要反映在《荀子?性恶》篇中,荀子认为:“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荀子所说的“性”是指与生俱来、自然而成的“自然之性”或生理本能。“伪”不是“真伪”、“虚伪”的“伪”,而是“人为”之义。荀子一针见血地指出:饥欲饱、寒欲暖、耳好声、目好色等都是人生儿具有的天然之性,但是如果不对这种天然之性加以人为的节制和引导,那么人与人之间就会发生争夺、暴乱和相互残害。所以说“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要想达到儒家追求的至善,就要人为地用礼义法度来制约人之恶性。
二、荀子的天人论 ,是荀子思想中最具积极进步意义的思想之一,主张“天行有常”、“人可制天命而用之”。
荀子并没有迷信或畏惧于“天”,而是把“天”看作是一种不依人的意志为转移的独立运行的自然。荀子认为,人世间的吉凶祸福是由人自己的掌握和调控而产生的,而不是由“天”来左右和预兆的。正所谓“强本而节用,则天不能贫”,“本荒而用侈,则天不能使之富”;天有天道,人有人道。人要做的就是要明天人之分,应天以治。
三、荀子的社会道德观,隆礼重法、人而能群、分等级而治是荀子的又一重要思想主张。
其中,“隆礼”最为突出。荀子是主张隆礼的,而且主张国家应分等级而治,尊君重法。荀子认为人之性恶需要用礼义法度来加以制约,这在《荀子》的《礼论》、《王制》、《强国》、《天论》、《非相》、《君道》等篇中皆有论述。如:《礼论》篇云:“礼起于何也?曰:人生而有欲,欲而不得,则不能无求,求而无度量分界,则不能不争;争则乱,乱则穷。先王恶其乱也,故制礼义以分之,以养人之欲,给人之求。使欲必不穷乎物,物必不屈于欲,两者相持而长,是礼之所起也。”
此外,荀子在政治上主张要使国家强盛,必须行“胜人之道”;在人生观上主张积极有为与正义原则;在修养观上主张修身为本,强调“学”,提倡“思”,重视“行”;在教育观上主张“以善先人者谓之教”、“尊师重教”、“君师合一”,也有十分进步的意义。
作品一览
荀子
劝学第一
修身第二
不苟第三
荣辱第四
非相第五
非十二子第六
仲尼第七
儒效第八
王制第九
富国第十
王霸第十一
君道第十二
臣道第十三
致士第十四
议兵第十五
强国第十六
天论第十七
正论第十八
礼论第十九
乐论第二十
解蔽第二十一
正名第二十二
性恶第二十三
君子第二十四
成相第二十五
赋第二十六
大略第二十七
宥坐第二十八
子道第二十九
法行第三十
哀公第三十一
尧问第三十二
荀子的知识点总结相关文章:
★ 秦朝的知识点总结
★ 历史必修3知识点总结第一单元
★ 历史高二上册知识点总结
★ 高中历史必修三知识点总结
★ 2017-2018高二历史模拟试题(含知识汇总)
★ 高三语文《劝学》教案大全
★ 高中必修一《劝学》教学设计范文三篇
★ 高中语文劝学教案范文
★ 高中语文《劝学》教学教案
上一篇:初一上册英语知识点总结
下一篇:邹忌讽齐王纳谏知识点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