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切知识都源于无知,一切无知都源于对知识的认知。最根深蒂固的无知,不是对知识的无知,而是对自己无知的无知。下面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人教版必修三生物知识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人教版必修三生物知识点
植物激素调节
1.植物激素是由植物体内产生,能从产生部位运送到作用部位,对植物的生长发育有显著影响的微量有机物。
2.胚芽鞘的感光部位、生长素产生部位、生长素横向运输部位都是尖端,弯曲生长部位是尖端下面的伸长区。
3.植物的向光性是由于单侧光照射使生长素由向光侧向背光侧运输,造成背光侧生长素含量高于向光侧,因而背光侧生长快于向光侧,从而造成向光弯曲生长。
4.生长素主要的合成部位是幼嫩的芽、叶和发育中的种子,主要分布在生长旺盛的部位。
5.在胚芽鞘、芽、幼叶和幼根中,生长素只能从形态学上端运输到形态学下端,而不能反过来运输,称为极性运输。
6.在成熟组织中,生长素可以通过韧皮部进行非极性运输。
7.生长素的生理作用具有两重性,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抑制生长甚至杀死植物。
8.证明生长素的作用具有两重性的实例有顶端优势和根的向地性。
9.赤霉素可促进细胞伸长,促进种子萌发和果实发育;细胞分裂素可促进细胞分裂;脱落酸可抑制细胞分裂,促进叶和果实的衰老和脱落;乙烯则可促进果实成熟。
10.各种植物激素并不是孤立地起作用,而是多种植物激素相互作用共同调节。
11.人工合成的对植物的生长发育有调节作用的化学物质称为植物生长调节剂。
人教版必修三生物知识点汇总
种群和群落
1.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直接决定种群密度,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间接影响种群密度。
2.估算种群密度的常用方法有样方法和标志重捕法,植物及活动能力弱,活动范围小的动物种群密度的调查常用样方法;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大的动物种群密度的调查常用标志重捕法。
3.“J”型增长曲线的形成条件:食物和空间条件充裕、气候适宜、没有敌害。其特点是种群的数量每年以一定的倍数(λ倍)增长(数学模型:Nt=N0·λt)。
4.“S”型增长曲线成因:资源和空间条件有限,随种群密度增大,种内斗争加剧,天敌数量增多,从而使出生率降低、死亡率升高,直到平衡。
5.在环境条件不受破坏的情况下,一定空间中所能维持的种群最大数量称为环境容纳量,又称K值。
6.在自然界中,气候、食物、天敌、传染病等均会影响种群数量,故大多数种群数量总处于波动中。
7.群落中物种数目的多少称为丰富度。
8.在垂直方向上,大多数群落都具有明显的分层现象,植物的分层现象主要与光照有关;动物的分层现象则与栖息条件和食物有关。
9.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代替的过程称为群落演替,包括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
10.初生演替是指在一个从来没有被植物覆盖的地面,或者是原来存在过植被,但被彻底消灭了的地方发生的演替。
11.初生演替的过程:裸岩阶段→地衣阶段→苔藓阶段→草本植物阶段→灌木阶段→森林阶段。
12.次生演替是指在原有植被虽已不存在,但原有土壤条件基本保留,甚至还保留了植物的种子或其他繁殖体的地方发生的演替。
13.人类活动往往会使群落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速度和方向进行。
必修三生物知识点
生态系统与环境保护
1.由生物群落与它的无机环境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统一整体叫生态系统,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是生物圈。
2.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生态系统的成分和营养结构。
3.生态系统的成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及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
4.食物链和食物网是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是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渠道。
5.生产者为自养型生物,主要是绿色植物;消费者主要是各种动物;分解者主要是营腐生生活的细菌和真菌。
6.食物链的起点是生产者,终点是最高一级的消费者;食物链中无分解者及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
7.生态系统的功能包括物质循环、能量流动和信息传递。物质循环是载体,能量流动是动力,信息传递可以调节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方向。
8.太阳能经过生产者的固定进入生物群落,在食物链和食物网中以化学能的形式流动,最终以热能的形式散失。
9.某一营养级能量的来源为其同化量,去路有自身呼吸作用散失,流入下一营养级和被分解者分解释放。
10.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具有单向流动、逐级递减的特点。
11.相邻两个营养级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约为10%~20%,因此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一般不超过4~5个营养级。
12.研究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可以帮助人们科学规划、设计人工生态系统,实现对能量的多级利用,从而提高能量利用率。还可以帮助人们合理地调整能量流动关系,使能量持续高效地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
13.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指的是组成生物的各种元素在无机环境和生物群落之间循环往复的现象。
14.碳元素在无机环境和生物群落之间是以CO2的形式循环的,在生物群落内部是以含碳有机物的形式传递的。
15.碳从无机环境进入生物群落的途径有光合作用和化能合成作用,生物群落中的碳进入无机环境的途径有动植物的呼吸作用、微生物的分解作用和化学燃料的燃烧。
16.生态系统中的信息可分为物理信息、化学信息和行为信息。
17.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及生物种群的繁衍离不开信息的传递,信息还能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18.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原因是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是负反馈调节。
19.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包括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二者一般呈负相关。
20.生态系统中的组分越多,营养结构越复杂,自我调节能力就越强,抵抗力稳定性就越高。
21.生物多样性包括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三个层次;生物多样性具有直接价值、间接价值和潜在价值。
22.就地保护是指在原地对被保护的生态系统或物种建立自然保护区和名胜风景区等,是对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保护。
23.保护生物多样性只是反对盲目地、掠夺式地开发利用,而不意味着禁止开发和利用。
人教版必修三生物知识点总结相关文章:
★ 生物必修三知识点总结人教版
★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重要知识点
★ 人教版高三生物必修三知识点
★ 高中生物知识点总结:高二生物必修三知识点总结
★ 必修三生物知识点总结
★ 高中必修三生物知识点总结
★ 高中生物必修三常见知识点归纳
★ 高中人教版必修三生物知识点
★ 高中生物必修三知识点总结
★ 人教版生物必修三第三章知识点归纳总结
上一篇:六年级上册语文全册的知识点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