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灯榜文库!投稿QQ:511112889

元曲《仙吕》基础知识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元曲《仙吕》基础知识

  仙吕是元曲宫调之一,周德清《中原音韵》:“仙吕清新缅邈。”员杂剧第一折多用仙吕宫套曲。下面是元曲《仙吕》基础知识,欢迎阅读了解。

元曲《仙吕》基础知识

  元曲《仙吕》基础知识

  〔赏花时〕

  曲牌名,散套首牌。亦入〔商调〕。〔幺篇〕同始调,用否均可,定格5句,定格字句:七、七、五、四、五共28字。

  〔八声甘州〕

  曲牌名,散套首牌。〔幺篇〕同始调,南曲极相似,宋词牌不同。定格9句,定格字句:四、四、四、四、六、七、七、五、四,共45字。

  〔点绛唇〕

  曲牌名,多用作杂剧或套数的首曲,其后紧接〔混江龙〕。定格5句,四、四、三、四、五,共20字。

  〔寄生草〕

  曲牌名,小令兼用,亦入〔商调〕。首末二句对,中间三句须作鼎足对。整齐匀称是本曲特点。定格7句,定格字句:三、三、七、七、七、七、七,共41句。

  〔一半儿〕

  曲牌名,小令兼用,属北调。与〔忆王孙〕实为一体,因末句定格嵌入两个“一半儿”,故名〔一半儿〕。曲中多用此体,用〔忆王孙〕甚少。定格5句。定格字句:七、七、七、三、九,共33字。

  〔游四门〕

  曲牌名,小令兼用,亦入〔商调〕。一字句可减。定格六句,定格字句:七、五、七、五、一、五,共30字。

  〔后庭花〕

  曲牌名,小令兼用,亦入〔中吕〕、〔商调〕。小令首句必叶韵, 套数可不计;第六句反是。小令不能增句,套数可增句增句在末句后,先将末句五字改作六字折腰句,增句即照作,句数多少不拘,须每句用叶韵,小令均用平韵。与词牌异。定格7句。定格字句:五、五、五、五、三、四、五,共32字。

  〔后庭花破阵子〕

  曲牌名,格律与〔后庭花〕基本相同。定格7句。定格字句:五、五、五、五、三、四、五,共32字。

  元曲的产生

  王国维在《宋元戏曲史.序》中说:“凡一代有一代指文学:楚之骚,汉之赋,六代之骈语,唐之诗,宋之词,元之曲,皆所谓一代之文学。而后世莫能继焉者也。”正所谓“时运交移,质文代变”,“文变染乎世情,兴废系乎时序”。文随着时代变化,古今中外,概莫能外。

  元曲之所以成为一代文学是与元蒙古贵族入主中原后的政治文化背景密切相关的。元世祖忽必烈灭亡宋朝统一中国后,尖锐的民族矛盾与斗争就一直存在。元朝统治者政治上实行武力 镇压,对汉族知识分子严酷打压控制,使科举制度中断了长达78年之久,知识分子被降到比娼妓还要低的地位。所以,元代有“一官二吏三僧四道五医六工七猎八娼九儒十丐"之说。知识分子排到倒数第九可想而知地位多么低微。同时元蒙统治者借助儒学理学和宗教禁锢来麻痹人们的思想意识,以巩固其统治,使中国的文化学术沦入衰退境地。另一方面,元代城市经济特别发达,外来文化的输入,加上作为统治者的蒙古族一直喜爱歌舞,因此戏曲为代表的市民文学就大大地发展起来,久而久之取代了以诗文为主的正统文学地位,从此古文,诗词渐渐衰弱。这是因为诗文受到统治者的排斥,加上诗文作家大多是官宦,脱离大众,脱离生活,受重重思想束缚,不能写出反映社会现象的作品,而杂剧作家身居下层,了解和熟悉市民生活,封建礼教和程朱理学的思想影响较少,能自由地进行创作。再就是诗文作家政治上得不到尊重,苦闷思想普遍存在。有的作家不满现实留恋宋王朝,有的向往山林隐逸生活等等...这一切,使文人的生命观和价值观发生了巨大的裂变。所谓“学而优则仕”的道路已不通,文人们便追求耳目声色口腹之乐。或成为“书会才人”与优伶为伍,或遁入林泉,纵情山水,过着是隐非隐的生活......这就是元代文人从愤世、叹世、隐世到玩世的特殊文化心态。这种心态和市民化的文化土壤相结合,就催生了市俗化程度高且具有博杂、诙谐、直白等艺术特征的元曲出现

  曲的文学特点是什么

  民间性

  元曲是人民群众的戏曲,它与圣殿神曲、宫廷诗剧不同,是市民和农人的艺术;其题材极为广泛,绝不局限于朝政权位、贵胄家事之类,涉及士农工商,妇幼老弱各种人间生活。

  纵观《元曲三百首》,就是元曲四大家(关汉卿、白朴、郑光祖、马致远)的作品,也充满着乡土气息。

  白朴的《天净沙》春、夏、秋、冬,皆明丽可喜;尤其【双调?沉醉东风】渔父,可谓是“黄芦岸白苹渡口,绿杨堤红蓼滩头。虽无刎颈交,却有忘机友。点秋红白鹭沙鸥。傲煞人间万户侯,不识字烟波钓叟”。

  关汉卿则是民间戏剧的倡导者、实践者,史载他“躬践排场,面傅粉墨,以为我家生活“。王国维认为其”“宫曲尽人情,字字本色,故当为元人第一”。

  深刻性

  元曲反映各种社会矛盾深刻而直白,不以人情世态掩盖阶级矛盾与民族矛盾;所塑造的人物形象,多样而复杂,既是现实生活的典型,又有人间普遍的理想。

  在某种意义上讲,总共四千多首套曲、小令,犹如四千多面镜子,将元朝社会境况反映的淋漓尽致。恰恰是“万花丛里马(致远)神仙”,“人间宠辱都参破”。

  难能可贵的是,元杂剧的角色可分为旦、末、净、外、杂五大类,每大类下又分若干小类,以此把剧中各种人物分为若干类型,以便于带有程式化的表演。

  例如《窦娥冤》,关汉卿没有局限在传统故事里,紧紧扣住当时的社会现实,真实而深刻地反映了元蒙统治下中国社会极端黑暗、极端残酷、极端混乱的悲剧时代。成功地塑造了“窦娥”这个悲剧主人公形象,使其成为元代被压迫、被剥削、被损害的妇女的代表,成为元代社会底层善良、坚强而走向反抗的妇女的典型。

  曲折性

  元曲有大悲剧,也有大喜剧,悲与喜相互转换、涵融,追求团圆结局。

  元杂剧的四大悲剧是指:《窦娥冤》、《汉宫秋》、《梧桐雨》、《赵氏孤儿》。

  《窦娥冤》全名《感天动地窦娥冤》;《汉宫秋》全名《破幽梦孤雁汉宫秋》;《梧桐雨》全名《唐明皇秋夜梧桐雨》;《赵氏孤儿》全名《冤报冤赵氏孤儿》或《赵氏孤儿大报仇》。

  纪君祥的《赵氏孤儿》,故事采自《左传》、《史记?赵世家》和刘向《新序?节士》、《说苑?复思》等书,作者作了提炼、改造和虚构。故事是说春秋时晋国权臣屠岸贾谋害忠直大臣赵盾,使赵家三百余口满门抄斩,只赵盾之孙──襁褓中婴儿被义士程婴救出。

  屠岸贾发现有人偷偷救出孤儿后,竟下令残杀国内所有一月以上半岁以下幼儿。程婴为保全孤儿和全国幼儿,毅然献出己子冒顶孤儿,其至友公孙杵臼为开脱程婴救孤之罪,牺牲了自己的生命。

  孤儿由程婴扶养成人,二十年后,赵氏孤儿手擒屠岸贾,报了血海深仇。这是一部优秀的悲剧,人物形象鲜明生动,戏剧冲突扣人心弦,气氛激越慷慨,鞭挞了阴险残暴行为,歌颂了崇高正义精神。

  艺术性

  元曲以唱、做、念、打等艺术硬功将歌、话、舞、斗紧密结合,虚拟与实演相生,形态与神理兼备。

  可以这样说,元剧是现代戏曲的前身,小令是现代歌曲的雏形。元曲在中国文学史上有其不可替代的地位与作用。

227188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