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曹三御史行泛湖归越》作品鉴赏
在日常学习、工作抑或是生活中,提起古诗词鉴赏,大家应该都不陌生吧?古诗词鉴赏主要是根据古诗词的时代背景与表达感情,深入的体会赏析其中的含义。那么,大家知道古诗词鉴赏的主要思路吗?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同曹三御史行泛湖归越》作品鉴赏,欢迎阅读与收藏。
《同曹三御史行泛湖归越》的作者是孟浩然,被选入《全唐诗》的第160卷。
《同曹三御史行泛湖归越》原文
同曹三御史行泛湖归越
作者:唐·孟浩然
秋入诗人意,巴歌和者稀。
泛湖同逸旅,吟会是思归。
白简徒推荐,沧洲已拂衣。
杳冥云外去,谁不羡鸿飞。
《同曹三御史行泛湖归越》注释
①同:和诗。御史行:当即监察御史裹行。《旧唐书·职官志三》:“监察御史十员。正八品上。贞观初,马周以布衣进用,太宗令于监察御史裹行。自此因置裹行之名。”“监察掌分察巡按郡县、屯田、铸钱、岭南选补,知太府、司农出纳,监决囚徒。”按,宋本无“行”字。湖:当指太湖。
②意:全诗校:“一作兴。”
③巴歌:楚歌,此处指《阳春》、《白雪》。
④逸旅:全诗校:“一作旅泊。”
⑤吟会:吟集,会集吟诗。
⑥白简徒推荐:据此,知曹三曾荐浩然。
⑦沧洲浩然自谓。
⑧杳冥:高远难以看清,指天。外:全诗校:“一作海。”
⑨鸿飞:扬雄《法言·问明》:“治则见,乱则隐。鸿飞冥冥,弋者何篡焉。”此谓避世远害。浩然以此自我。
《同曹三御史行泛湖归越》作者介绍
孟浩然(689-740),男,汉族,唐代诗人,孟子第33代。本名不详(一说名浩),字浩然,襄州襄阳(今湖北襄阳)人,世称“孟襄阳”。浩然,少好节义,喜济人患难,工于诗。年四十游京师,唐玄宗诏咏其诗,至“不才明主弃”之语,玄宗谓:“卿自不求仕,朕未尝弃卿,奈何诬我?”因放还未仕,后隐居鹿门山。
孟浩然是唐代第一个倾大力写作山水诗的诗人。他主要写山水诗,是山水田园诗派代表之一,他前期主要写政治诗与边塞游侠诗,后期主要写山水诗。其诗今存二百余首,大部分是他在漫游途中写下的山水行旅诗,也有他在登临游览家乡一带的万山、岘山和鹿门山时所写的遣兴之作。还有少数诗篇是写田园村居生活的。诗中取材的地域范围相当广大。孟浩然与另一位山水田园诗人王维合称为“王孟”。
《同曹三御史行泛湖归越》繁体对照
全唐詩卷160同曹三禦史行泛湖歸越孟浩然
秋入詩人意,巴歌和者稀。
泛湖同逸旅,吟會是思歸。
白簡徒推薦,滄洲已拂衣。
杳冥雲外去,誰不羨鴻飛。
赏析
诗歌意境
这首诗描绘了孟浩然与友人曹三御史一同泛舟湖上,归越途中的所见所感。诗中充满了对秋天的喜爱,对自由的向往,以及对家乡的思念。
诗句解析
首联:“秋入诗人意,巴歌和者稀。”
这两句点明了诗歌的季节背景——秋天,并表达了诗人对秋天的喜爱。同时,诗人提到巴歌(指巴蜀地区的音乐)已经很少有人演唱,暗示了某种传统文化的衰落或失落感。
颔联:“泛湖同逸旅,吟会是思归。”
这两句描述了诗人与曹三御史一同泛舟湖上的情景,二人同游,逸兴遄飞。在吟咏诗歌的过程中,诗人不禁思念起家乡。
颈联:“白简徒推荐,沧洲已拂衣。”
白简指书信或推荐信,这里暗指曹三御史可能曾向朝廷推荐过孟浩然。然而,孟浩然并未因此获得官职,而是选择了离开仕途,拂衣而去,归隐江湖。
尾联:“杳冥云外去,谁不羡鸿飞。”
这两句以大雁南飞为喻,表达了诗人对自由生活的向往。诗人羡慕那自由自在的大雁,能够无拘无束地翱翔于天际。
诗歌情感
这首诗抒发了诗人对自由、远方以及故土的深厚感情。诗人通过描绘秋天的景色、与友人的泛舟之旅,以及自己对仕途的淡然态度,展现了一种超脱世俗、追求自由的人生态度。同时,诗人对家乡的思念也贯穿全诗,使得诗歌在表达自由的同时,也流露出一种淡淡的乡愁。
艺术特色
笔调清新自然:整首诗的语言平易近人,自然流畅,没有过多的雕琢和修饰,却能够深入人心。
情感真挚动人:诗人通过描绘自己的所见所感,将内心的情感真挚地表达出来,使得诗歌具有强烈的感染力。
意象生动鲜明:诗歌中的意象如秋天、巴歌、大雁等,都生动鲜明地展现了诗歌的主题和情感。
综上所述,《同曹三御史行泛湖归越》是一首充满情感与意境的佳作,展现了孟浩然作为盛唐山水田园诗派主要作家的独特风格和才华。
上一篇:师说的原文和译文
下一篇:《所好轩记》原文及翻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