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灯榜文库!投稿QQ:511112889

如何利用数学教学中的错误资源

无敌客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错误是正确的先导、成功的开始。有道是“失败乃成功之母”,学生对错误的认识,是学生拓展思维的重要途径。下面小编给大家整理了关于如何利用数学教学中的错误资源,希望对你有帮助!

1如何利用数学教学中的错误资源

一次小小的教学经历,给我很大启发。实施新课程,我们需要改变教学行为方式,要有创新意识,善于捕捉灵感,开发利用教学资源。只有突破定势,才能激活学生的思维,我们应该在提高课堂实效上下工夫、做文章。我常常感觉上计算课很枯燥,部分学生也感觉很无聊,没有兴趣。每当这时,我们还是凭借三寸不烂之舌,以严肃认真的态度反复提醒学生。但学生是否记得住呢?从作业反馈的情况看,学习效果并不理想。数字、运算符号还会看错,计算还是出差错。现在我采取“开个小小听诊会”的形式,学生产生了极大的兴趣,对知识的记忆也更深刻了。

这节课我本来的设计是:1.温旧引新,促进迁移。(引导学生回顾已学过的混合运算的计算顺序)2.教学例题,掌握新知。3.巩固练习,形成技能。4.作业反馈,辅导补差。临时改变教学预案,显得有点随心所欲。其实,课堂教学有时也需要“随心所欲”。众所周知,课堂是教学的主阵地,课堂效率是教学质量的保证。课堂怎么可以“随心所欲”呢?这岂不是对工作、对学生不负责任?这里所说的“随心所欲”是课堂教学的一种境界,并不是课前无准备,课堂无计划,想到哪儿就说到哪儿,想说什么就说什么,上到哪儿就到哪儿的漫无目的的“随心所欲”,而是一种灵活、熟练地驾驭课堂教学的技巧。这种技巧来自于对教材的熟悉,对学生的了解,来自于课前的认真思考。而这种思考既不拘泥于“导入、复习、新授、巩固”的严格顺序,也不受每节课都由情境引入套路的限制,而是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情况,花一点时间静心地想一想怎样安排这节课,使课堂既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学得轻松自如,掌握得牢靠,又让教师教得如行云流水,毫无矫揉造作之感,把课堂教学当成一种享受。有了这样的思想作保证,课堂教学就能“随心所欲”,轻松达到教学目的。

这节课最后有15分钟时间做作业,结果,学生课内全部完成,作业质量也较高,达到了预期的效果。这样的教学看起来只是把教学过程的顺序打乱了,实则是:第一,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自主发现的东西要比教师教给的印象深、掌握得牢;充分发挥了学生集体的作用,教师苦口婆心地讲,学生不一定听得进,而伙伴教伙伴,他们比较容易接受。第三,教师教得轻松,抓住主要问题,不必满堂灌。第四,作业时间多了,保证了学生在课内完成作业,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这样的“随心所欲”效果不错。

2数学教学方法

将错就错,变废为宝

错误是正确的先导、成功的开始。有道是“失败乃成功之母”,学生对错误的认识,是学生拓展思维的重要途径。如能顺其流,从发展的角度认识这些错误的价值,围绕错误展开非预设性“生成教学”,则能收获意料之外的“精彩”。

我在实习中教学《可能性》时,本想通过摸球实验验证白球的个数多时,摸到的可能性大;黄球的个数少时,摸到的可能性小。结果发生了意外,连续摸的几次都没出现白球,没有出现预期的效果。这时我并没有惊慌,而是动员学生从刚才摸球入手,查找发生这种情况的原因:原来在摸球之前没有充分把球摇均匀,摸球的次数还没有足够的多……这些因素都会导致实验的失败。怎么办?再重新做一次显然太费时费事。老师就请同学预测一下,如果断续摸下去,情况会有什么变化。学生讨论异常激烈,断续摸下去会出现“白球次数多,黄球次数少,也就是摸到白球可能性大,摸到黄球的可能性小”的结果。我又让学生继续摸了20次,随着数据的逐渐变化,果真的出现了大家预测的结果

巧用错误,引发探究

布鲁纳曾说过:“探究是数学的生命线,没有探究,便没有数学的发展。”学习错误是其积极参与学习过程必然伴随的现象之一。对于似是而非、学生不易察觉的错误,如果教师只告诉正确的做法,难以触及问题的实质,更容易抑制学生主动性和创造性的发展。如对这些错误巧妙地加以利用,因势利导,多给学生思维的时间和空间,这不仅能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发现错误,提高学习的积极性,而且可以引发学生的探究兴趣。

如教《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的初步认识》的一个案例,其中的一个环节是让学生利用手中的小棒拼摆图形。学生很快就按要求操作起来,反馈时,绝大多数学生表示都已经摆出了四种图形,少数学生有点疑惑。教师让他们说说为什么,其中一个学生说:“我只剩4根小棒,拼不出一个圆来。”这时,同桌将剩余的4根小棒给了他,他没有再提问。对于学生用有限的几根小棒拼成圆的错误结论,教师没有直接捅破,在摆出图形的基础上,让学生数一数它们分别有几条边。对于长方形、正方形和三角形,学生的意见是一致的。在回答圆的时候掀起了小小的波澜,思维的火花开始碰撞,有人说圆有7条边,有人说圆有12条边,更有学生说圆有20条边,到底圆有几条边呢?学生争论不休,这时我就拿出一个圆让学生来数数有几条边。学生们困惑了,有一个学生站起来说:“老师,你拿出来的圆数不出来有几条边。”“那么书本上的圆能数出有几条边吗?”教师追问道,学生摇摇头。这时教师让每个学生拿出圆片,动手摸一摸,学生一下子就像发现了新大陆,纷纷举起手来,一个学生说:“圆的一圈是弯弯的,我们拼出来的都有角。“那是因为我们的小棒不够了,多一点就会像的。”马上有学生接着说。教师让学生在四人组里试一试,学生体会更深了。最后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明白了把许许多多的小棒都拼起来,它就会越来越像圆了。没想到学生不经意的一个错误会引出如此丰富的内容,在亲身体验与探索中学生不但知道了圆的特征,并初步感受了极限的数学思想方法,同时使学生的思辨能力和探究能力得到培养与发展

3数学教学方法

以“错例”为“诱饵”,挖掘学生自主探索潜力

“心中有学生,眼中有资源”,数学教学资源不能仅仅停留在几页教参之中,必须来自于最有效的教学资源――学生身上,以“错例”为“诱饵”,把错误交给学生,让学生充分地“咀嚼”,在识错、辨错、议错的过程中深入掌握学习内容,同时培养学生自主探索意识。例如:在小学数学苏教版四年级上册《角》的教学中,在学生自由练习阶段,老师要求学生画一个110°的角。而有的学生则画成了70°,发现这一错误瞬间我想指责学生的马虎――这么简单的操作居然出现漏洞,但转念一想,学生“错”就有他“错”的理由,一定是在方法指导上存在不严密之处,我准备以此“错例”为“诱饵”,引导学生自主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

于是,我让一位同学上台展示自己的“成果”,结果台下学生纷纷举手质疑,“老师,他画错了!”我接着问:“他错在哪里?”一个学生急切的站起来说:“110°角明明是一个钝角,他画成了一个锐角。”其他同学也跟着附和起来,我继续引导:我们大家能不能一起找找原因,到底是哪个环节上出现了问题?大家讨论2分钟。接下来,有的学生询问那位学生画角的方法,有的学生干脆拿出量角器来到前边量一量……不一会,有学生发现了问题,原来这位学生把量角器放反了。此刻,我赶紧走到那位做错题的同学身边,对他表示谢意:因为你的错误让我们又认识到了一个知识点!那位学生露出了羞涩的表情,此刻我相信包括他在内的所有同学对“画角”一定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在这个教学片断中,抓住学生粗心引起的错误点是重点,探索化“错”为“对”的途径是关键,挖掘学生自主探索潜力是核心,在保护学生自尊心的前提下,充分挖掘“错”的价值。

化“差错”为“契机”,点燃学生的创新思维动力

新课程改革下,数学课堂更呼唤智慧的火花,数学教育更注重创新思维的培养。因此,利用智慧把学生课堂上生成的“差错”转变为“契机”,进而引领学生多角度思维,寻求解题策略的多样化,促进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成长。例如:在苏教版四年级教材中有这样一道题:有两摞大小一样的纸,第一摞厚4.7厘米,有500张;第二摞厚7.05厘米,请问有多少张?这道题通常的做法是求出一张纸的厚度,再乘以第二摞纸的厚度。

然而,有一个学生举手回答:7.05减去4.7,等于2.35,我听到这个答案的第一反应是这孩子做错了,学生们纷纷嚷嚷起来“他错了,他错了!”这位同学的头也低了下来,就在我要宣布谁来修改的一瞬间,突然发现一个关系,即2.35正好是4.7的二分之一,顿时眼前一亮,当即对同学们说:“他错了吗?大家观察一下2.35和4.7之间有没有关系?也许我们顺着这个思路可以做出来。”学生们很快也发现了其中的奥秘,小宇宙跟着转了起来――第二摞比第一摞厚2.35厘米,在纸张上厚出了500÷2=250(张)的纸,所以第二摞的纸应该有500+250=750(张),我接下来继续问:这么好的做题思路谁提出来的?大家一致把目光投向了回答问题的那位同学,而这位同学的头也抬了起来,眸子里泛出了喜悦的神色。在这个案例中笔者巧妙的将学生的“差错”化为“契机”,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这样的生成是精彩的,这样的“契机”是难得的。

4数学教学方法

一、促使深度理解概念,利用错误培养逆向思维

初中数学教师应该重视让学生对相关概念进行深度理解,使他们发现自己在理解方面的欠缺和错误,进而实现及时修正及完善概念。譬如,在平行四边形中许多学生对矩形及菱形等概念容易混淆,常常张冠李戴。为此,数学教师可以围绕“中点四边形”的主题进行提问:(1)按照顺序依次连接平行四边形四边的中点所组成的四边形是什么呢?(2)按照顺序依次连接菱形四边的中点所组成的四边形是什么呢?(3)按照顺序依次连接矩形四边的中点所组成的四边形是什么呢?此时,数学教师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描绘的几何图形,借助三角形中位线的性质和特殊四边形的识别知识来回答上述几个问题:(1)平行四边形;(2)矩形;(3)菱形。接下来,数学教师可以进一步进行提问:“请说一说有着何种特征的四边形的四条边的中点连接起来可以获得正方形呢?”初中生表现出困惑,回答时的答案便五花八门了。此时,数学教师可旁敲侧击地引导初中生,借助合作探讨的形式让他们认识构造的中点四边形是由原四边形的对角线具有的特性决定的。如此使初中生带着问题探究处理的方法,能够有效地提升他们的逆向思维能力。

二、注重变式教学,拓宽思路,培养应变能力

初中数学教师可以对学生容易做错的习题实施变式教学,通过错题来不断拓宽初中生的数学答题的思路。比如,针对两个圆的位置关系学生经常出错的现象,数学教师可以选择变式教学方式:①已知两圆之圆心距为4cm,两圆的半径分别为R,r,它们分别是方程x2-5x+6=0的两根,那么这两个圆之位置关系是什么呢?②如果两圆是相离的,同时两个圆的半径分别是R,r,它们分别为方程x2-7x+3=0的两根,那么这两个圆的圆心距范围是什么呢?这样一来,借助这种一题多变型的变式教学,初中生能够更好地学习与掌握两圆位置关系的知识点,并发挥出其的自主能动性及创造力,能够使学生的解题思路得到拓宽,活跃思维,增强他们的应变能力。

三、建立“脚手架”,探究习题的难点

数学教师应建立“脚手架”,帮助学生掌握容易出错的知识难点与疑点。譬如,针对勾股定理的有关习题学生经常做不对的情况,为了让初中生深刻地理解并灵活地运用勾股定理,数学教师可以利用错误资源设计以下层次性的习题:①判断题:如果一个三角形的三边的边长分别是a、b、c,则a2+b2=c2;②有个三角形,它的三个内角之比是1:2:3,那么这个三角形是什么呢?如果这个三角形的三边长分别是a、b、c,那么三边关系是什么呢?如果将1:2:3换成3:2:1,所得到的答案会一样吗?③有个直角三角形,两个直角边分别是5、12,那么斜边是多少呢?如此编排的目的在于:①使初中生明确勾股定理的运用范围只限于直角三角形。②和③使初中生能够从正面认知勾股定理的运用应该做到数形结合。


如何利用数学教学中的错误资源相关文章:

★ 做完数学作业的心得

★ 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素养

★ 如何进行高中数学的有效教学方法

★ 如何提高高中数学的教学效率

★ 如何从数学中培养理性思维

★ 小学生做错数学作业的原因

★ 数学课堂中如何学会倾听

★ 初中数学如何创设教学情境

★ 如何进行高中数学的有效教学

★ 小学数学教学方法有哪些

85598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