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常情况下,这样的邮件并不是写给你一个人的,而是群发给公司全体员工的,内容也不是布置或反馈某一项具体工作——邮件的措辞看上去似乎有些空洞,你甚至需要努力地在两三千字的篇幅中打捞与你相关的那一点点“干货”。
同时,这样的邮件又与企业和员工的发展息息相关,你可以从行文风格以及对关键字句的揣摩中,找到自己职业发展的方向。
战略调整无可避免
“北京从黄沙漫天到万里晴空,中间只隔了一场狂风。赶集就站在这风口上。就在今天,我们选择了和老对手58同城合并,顺便也结束了十年激战。”2015年4月17日,中国本土市场两家最大的生活分类信息网站宣布战略合并,赶集网CEO杨浩涌在“致赶集同学的信”中宣布了这个消息。
据媒体报道,杨浩涌是在签字仪式结束后的15分钟里写完这封信的。而另一位当事人、58同城的CEO姚劲松也表示,不希望双方公司的高管和员工,是从媒体报道而不是公司内部得知合并的消息的。
企业发展中的战略调整无可避免。尤其是互联网时代,传统产业面临转型,互联网企业之间的竞争愈发激烈,因此企业间通过合作甚至是合并的方式实现利益最大化,类似的情况并不少见。只是忽然从对手变成队友,老板们需要向全体员工明确告知几件事:第一,合并之后的日常工作会发生哪些变化;第二,新公司的老大是谁;第三,人力资源体系会如何调整。
在邮件中,杨浩涌透露出一些关键信息:公司合并将采用5:5换股的形式进行;两家公司的领导者将出任新公司的联合CEO,共同拥有新公司重大事项的决策权;新公司采用双品牌战略,保持独立运营,管理体系和员工体系基本保持不变。
这无异于传递出一个信息,尽管此前58同城是该领域的老大,但此次调整对赶集网来说并不是“被合并”,对员工来说,一切照旧,他们的发展机会并不会因为企业战略的调整遭到挤压。
与之类似,2014年9月5日,俞敏洪在给新东方全体教职员工发送的题为“新东方酷学网”的邮件中提到,“新东方较为完整的互联网产业布局正在形成”。
在邮件中,他做了两个重要阐述:第一,新东方的在线教育思路;第二,酷学网的模式和特点。他鼓励全国各地的新东方老师以个体形式去酷学网上开课,接受课程质量裁定。在此之前,新东方的教师资源都掌握在学校手里,要让老师入驻到在线平台里,需要和每一个手握实权的分校校长对接,因此利益纠葛是一个始终难以解决的问题。
有媒体评论认为,面对庞大的名师离职潮,曾经总是表现得“不在意”的老俞,这次要有大动作了。这封邮件说明新东方对酷学平台的高度重视,同时也透露出酷学背后的直播模式是新东方未来重要的“战场”。
从传统的教室、黑板,逐渐过渡到互联网和手机屏幕,作为一名普通员工,如果你能在邮件中看到老板的深刻用意,自然就会知道自己下一步该做些什么了。
未来永远比过去更值得关注
“亲爱的兄弟们”,这是2014年5月22日,京东在美国纳斯达克上市当天,刘强东在内部邮件中对所有员工的亲切称呼。“我更要感恩的是我的兄弟们,当你们抛弃了安逸,卷起袖子和裤腿去干电商中最苦、最脏、最累的活儿的时候,你们没有怀疑、没有抱怨,凭借着永不放弃、永不知足的精神,带着京东走到了更高的舞台。”
2014年5月7日,阿里巴巴集团董事局主席马云也给“各位阿里人”发送了一封邮件。“几分钟之后我们将会正式向美国证券监管委员会首次递交上市注册登记书,这将意味着阿里巴巴即将进入新的挑战时代。”
就像我们每个人都喜欢在生日或者各种纪念日上回顾过往、憧憬未来一样,作为一家公司的领导者,选择在特殊的时间点上对全体员工说些什么,既能增强企业的归属感和荣誉感,又可以鼓舞士气。而类似的大日子,除了上市之外,更常见的是公司的周年庆典。
2015年4月4日,微软公司创立40周年。公司创始人比尔·盖茨选择在这一天向全体员工群发了“庆生”邮件。在这封给员工的信中,他先是提到了公司创立初期的目标,即让每个家庭的桌子上都摆上计算机,“我为微软在这场革命中所扮演的角色而骄傲”。然而很快,他就把表述的重点转向了未来:“今天,我思考微软的未来远远多于对过去的缅怀”,“我们已经处于一个多平台的世界里,计算无处不在,我们正在接近那个质变的关键点”。
在这个类型的群发邮件中,老板们的侧重点显然不在于与员工深刻共情或者回顾已经取得的辉煌业绩,尽管类似的表达通常会被写在整封信的最前面,情真意切,让人过目不忘。对老板们来说,未来永远是比过去更值得关注的。而作为公司员工,我们则可以通过这些描述中的未来图景,看到公司的发展方向——哪些业务领域会得到拓展,哪些部门将变得不再重要,老板的工作重心是研发生产还是渠道建设,整个团队如何在同业竞争中发挥优势。
了解这些,或许和你每天需要处理的工作没什么关系,但类似的关键信息可以拼凑出一张“地图”——你可以清晰地看到自己在整个团队中所处的位置,以及未来前进的方向。作为个体,至少你在处理每一件具体事务时应该看清楚,这件事在老板的整个战略版图中到底处于怎样的位置。
细节中的情绪和个性
有媒体统计过,2012年一年,马云一共给员工群发了3封邮件,金句频出:“我们身上肩负的责任没有变,我们要继续服务中小企业,要真正实现‘让天下没有难做的生意’。”
像马云一样喜欢在邮件中传播价值观的企业领导者,并不是少数。比如网易的CEO丁磊,他曾经在一封给员工的信中提到,“作为信息的传递者,能够坚守自己的立场和信念,激发网民深入地思考,有自己的独立主张,勇于追求自己的梦想,不盲从、不悲观、不放弃,这才是互联网真正的价值所在。”
将公司领导者的价值观渗透进公司业务,这种方式虽然不会在短时间内实现收益,但它的好处在于可以让员工有一种使命感,知道自己每天的工作到底是为了什么。当然,如果你收到这些邮件之后,不能完全接受公司的价值观,那就是时候考虑一下换个新工作了。
也有人喜欢用数据说话。2012年10月,社交游戏开发商Zynga的首席执行官马克·平卡斯向员工发送电子邮件,宣布了第三季度初步财务数据,并修正了对全年的业绩预期。“我们发布了3款游戏,全都进入排行榜前10名,每日玩家数超过600。在发布6周时间里,“ChefVille”的月独立访问用户达到了4500万;“FarmVille 2”首次在浏览器中推出了3D场景农场,在发布3天内成为最流行的社交游戏。”
如果你从邮箱里发现自己的老板也是这样一个”数据控“,那么下一次汇报工作或者讨论营销方案的时候,你就该尽量使用精准的数字、坐标、统计和调查结论,而不是只泛泛地用描述性的词语来表达自己的想法。
此外,从群发邮件的细节中,你还有可能看到老板的情绪和个性。
比如,2013年2月17日,刘强东就融资7亿美元一事发出内部员工邮件,短短800余字中,他使用了40个感叹号,“不差钱”的兴奋感可见一斑。去年春节前,刘强东群发邮件给员工,讲述他看到的一篇留守儿童无法回家的报道。在这封不足100字的邮件中,他用了35个感叹号来表达内心的激动情绪。
至于喜欢使用感叹号到底反映了哪些性格特征,互联网上的答案五花八门,倒不必过于当真。不过有机会翻出来看看,没准儿真的有助于你更深入地了解你的老板呢。
还有一种老板,喜欢在深更半夜群发邮件。这些总是处在工作状态中的领导者,他们固执地认为工作时间越长,就越容易成功。但实际上呢,长时间的工作不仅降低了工作效率,还会让员工产生抵触情绪。
所以,不妨留意一下你的老板发出邮件的具体时间,他是“早起党”还是“夜游俠”,他习惯在工作时间之内和大家交流,还是不管什么时候想起来就说几句。这些细节或许就能透露出公司的一些小秘密——是尊重员工的个人空间,还是凡事都要给“公司利益”让路;是推崇专注力以提高工作效率,还是喜欢打“时刻准备着”的持久战;是注重盈利、效率、平台、用户、流量、规模、收入,还是喜欢讲情怀、理想、责任、使命、信念、价值。
文/方奕晗
同时,这样的邮件又与企业和员工的发展息息相关,你可以从行文风格以及对关键字句的揣摩中,找到自己职业发展的方向。
战略调整无可避免
“北京从黄沙漫天到万里晴空,中间只隔了一场狂风。赶集就站在这风口上。就在今天,我们选择了和老对手58同城合并,顺便也结束了十年激战。”2015年4月17日,中国本土市场两家最大的生活分类信息网站宣布战略合并,赶集网CEO杨浩涌在“致赶集同学的信”中宣布了这个消息。
据媒体报道,杨浩涌是在签字仪式结束后的15分钟里写完这封信的。而另一位当事人、58同城的CEO姚劲松也表示,不希望双方公司的高管和员工,是从媒体报道而不是公司内部得知合并的消息的。
企业发展中的战略调整无可避免。尤其是互联网时代,传统产业面临转型,互联网企业之间的竞争愈发激烈,因此企业间通过合作甚至是合并的方式实现利益最大化,类似的情况并不少见。只是忽然从对手变成队友,老板们需要向全体员工明确告知几件事:第一,合并之后的日常工作会发生哪些变化;第二,新公司的老大是谁;第三,人力资源体系会如何调整。
在邮件中,杨浩涌透露出一些关键信息:公司合并将采用5:5换股的形式进行;两家公司的领导者将出任新公司的联合CEO,共同拥有新公司重大事项的决策权;新公司采用双品牌战略,保持独立运营,管理体系和员工体系基本保持不变。
这无异于传递出一个信息,尽管此前58同城是该领域的老大,但此次调整对赶集网来说并不是“被合并”,对员工来说,一切照旧,他们的发展机会并不会因为企业战略的调整遭到挤压。
与之类似,2014年9月5日,俞敏洪在给新东方全体教职员工发送的题为“新东方酷学网”的邮件中提到,“新东方较为完整的互联网产业布局正在形成”。
在邮件中,他做了两个重要阐述:第一,新东方的在线教育思路;第二,酷学网的模式和特点。他鼓励全国各地的新东方老师以个体形式去酷学网上开课,接受课程质量裁定。在此之前,新东方的教师资源都掌握在学校手里,要让老师入驻到在线平台里,需要和每一个手握实权的分校校长对接,因此利益纠葛是一个始终难以解决的问题。
有媒体评论认为,面对庞大的名师离职潮,曾经总是表现得“不在意”的老俞,这次要有大动作了。这封邮件说明新东方对酷学平台的高度重视,同时也透露出酷学背后的直播模式是新东方未来重要的“战场”。
从传统的教室、黑板,逐渐过渡到互联网和手机屏幕,作为一名普通员工,如果你能在邮件中看到老板的深刻用意,自然就会知道自己下一步该做些什么了。
未来永远比过去更值得关注
“亲爱的兄弟们”,这是2014年5月22日,京东在美国纳斯达克上市当天,刘强东在内部邮件中对所有员工的亲切称呼。“我更要感恩的是我的兄弟们,当你们抛弃了安逸,卷起袖子和裤腿去干电商中最苦、最脏、最累的活儿的时候,你们没有怀疑、没有抱怨,凭借着永不放弃、永不知足的精神,带着京东走到了更高的舞台。”
2014年5月7日,阿里巴巴集团董事局主席马云也给“各位阿里人”发送了一封邮件。“几分钟之后我们将会正式向美国证券监管委员会首次递交上市注册登记书,这将意味着阿里巴巴即将进入新的挑战时代。”
就像我们每个人都喜欢在生日或者各种纪念日上回顾过往、憧憬未来一样,作为一家公司的领导者,选择在特殊的时间点上对全体员工说些什么,既能增强企业的归属感和荣誉感,又可以鼓舞士气。而类似的大日子,除了上市之外,更常见的是公司的周年庆典。
2015年4月4日,微软公司创立40周年。公司创始人比尔·盖茨选择在这一天向全体员工群发了“庆生”邮件。在这封给员工的信中,他先是提到了公司创立初期的目标,即让每个家庭的桌子上都摆上计算机,“我为微软在这场革命中所扮演的角色而骄傲”。然而很快,他就把表述的重点转向了未来:“今天,我思考微软的未来远远多于对过去的缅怀”,“我们已经处于一个多平台的世界里,计算无处不在,我们正在接近那个质变的关键点”。
在这个类型的群发邮件中,老板们的侧重点显然不在于与员工深刻共情或者回顾已经取得的辉煌业绩,尽管类似的表达通常会被写在整封信的最前面,情真意切,让人过目不忘。对老板们来说,未来永远是比过去更值得关注的。而作为公司员工,我们则可以通过这些描述中的未来图景,看到公司的发展方向——哪些业务领域会得到拓展,哪些部门将变得不再重要,老板的工作重心是研发生产还是渠道建设,整个团队如何在同业竞争中发挥优势。
了解这些,或许和你每天需要处理的工作没什么关系,但类似的关键信息可以拼凑出一张“地图”——你可以清晰地看到自己在整个团队中所处的位置,以及未来前进的方向。作为个体,至少你在处理每一件具体事务时应该看清楚,这件事在老板的整个战略版图中到底处于怎样的位置。
细节中的情绪和个性
有媒体统计过,2012年一年,马云一共给员工群发了3封邮件,金句频出:“我们身上肩负的责任没有变,我们要继续服务中小企业,要真正实现‘让天下没有难做的生意’。”
像马云一样喜欢在邮件中传播价值观的企业领导者,并不是少数。比如网易的CEO丁磊,他曾经在一封给员工的信中提到,“作为信息的传递者,能够坚守自己的立场和信念,激发网民深入地思考,有自己的独立主张,勇于追求自己的梦想,不盲从、不悲观、不放弃,这才是互联网真正的价值所在。”
将公司领导者的价值观渗透进公司业务,这种方式虽然不会在短时间内实现收益,但它的好处在于可以让员工有一种使命感,知道自己每天的工作到底是为了什么。当然,如果你收到这些邮件之后,不能完全接受公司的价值观,那就是时候考虑一下换个新工作了。
也有人喜欢用数据说话。2012年10月,社交游戏开发商Zynga的首席执行官马克·平卡斯向员工发送电子邮件,宣布了第三季度初步财务数据,并修正了对全年的业绩预期。“我们发布了3款游戏,全都进入排行榜前10名,每日玩家数超过600。在发布6周时间里,“ChefVille”的月独立访问用户达到了4500万;“FarmVille 2”首次在浏览器中推出了3D场景农场,在发布3天内成为最流行的社交游戏。”
如果你从邮箱里发现自己的老板也是这样一个”数据控“,那么下一次汇报工作或者讨论营销方案的时候,你就该尽量使用精准的数字、坐标、统计和调查结论,而不是只泛泛地用描述性的词语来表达自己的想法。
此外,从群发邮件的细节中,你还有可能看到老板的情绪和个性。
比如,2013年2月17日,刘强东就融资7亿美元一事发出内部员工邮件,短短800余字中,他使用了40个感叹号,“不差钱”的兴奋感可见一斑。去年春节前,刘强东群发邮件给员工,讲述他看到的一篇留守儿童无法回家的报道。在这封不足100字的邮件中,他用了35个感叹号来表达内心的激动情绪。
至于喜欢使用感叹号到底反映了哪些性格特征,互联网上的答案五花八门,倒不必过于当真。不过有机会翻出来看看,没准儿真的有助于你更深入地了解你的老板呢。
还有一种老板,喜欢在深更半夜群发邮件。这些总是处在工作状态中的领导者,他们固执地认为工作时间越长,就越容易成功。但实际上呢,长时间的工作不仅降低了工作效率,还会让员工产生抵触情绪。
所以,不妨留意一下你的老板发出邮件的具体时间,他是“早起党”还是“夜游俠”,他习惯在工作时间之内和大家交流,还是不管什么时候想起来就说几句。这些细节或许就能透露出公司的一些小秘密——是尊重员工的个人空间,还是凡事都要给“公司利益”让路;是推崇专注力以提高工作效率,还是喜欢打“时刻准备着”的持久战;是注重盈利、效率、平台、用户、流量、规模、收入,还是喜欢讲情怀、理想、责任、使命、信念、价值。
文/方奕晗
上一篇:职场里没有什么不可替代的人
下一篇:返回列表